当90后遇上创业

978-7-115-35674-1
作者: 陈栩琳
译者:
编辑: 杨海玲

图书目录:

详情

这是一本关于90后创业的书,目标读者是90后大学生创业者。作者以90后的思维方式切入,以亲身经历为读者剖析了90后创业的特点,以自己的创业经验告诉90后创业者应该对创业抱有怎样的心态,应该如何面对资本,如何面对市场,如何处理团队危机等。本书共13章,每章独立成文,读者可利用碎片时间随机阅读,文字风格随意但不闲散,把创业的技法如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给人读后“哦,原来创业还可以这样”的感觉。

图书摘要

当90后遇上创业

陈栩琳/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

创业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联想的柳传志称之为“复盘”。在沙漠中走了一大段路,需要回顾一下自己脚下的路,这条路是笔直的吗?是脚踏实地的吗?因为如果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没用。写这本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复盘”,把自己在三次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由此思考得到的经验教训很好地告诉创业者,特别是90后大学生创业者。

大学生创业目前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大家都在鼓励、呐喊新一代大学生要有自己的梦想,不要封闭在象牙塔中,要勇于承担社会的责任。但该怎么做,从哪里开始做,有没有一个过来的师兄告诉你哪些问题是创业的时候会碰到的,哪些是90后大学生的商业天性,不要去磨灭,而要细心呵护?

写创业的书太多了,很多都是成功后用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话筒,我也看到市场上对大学生创业很多流于表面创作的书,试想一个文人、一个商学院的退休教授没有经历过创业,怎么写得出符合当代大学生创业的书?所以我决定把我“复盘”的文字集结成书,我有资格告诉 90 后大学生该怎么在学校创业,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们怎么面对团队,怎么面对资本,怎么面对你的客户,甚至你们的情感——亲情、友情以及爱情。本书是目前市场上第一本也是最贴切的一本关于90后创业或者是大学生创业的实战书,没有之一。

我希望读者看完这本书后会说我的书“干货”很多。很多人说60后的企业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70 后的企业家正在老去,80 后的企业家会成为中坚力量,那么 90 后的企业家一定是中国立足世界的未来。在未来,一定有一批优秀的90后中国企业家走上国际舞台,登上前辈们都没有到过的顶峰。这个群体目前正在潜伏,我希望他们能看过这本书,哪怕是这本书中的一篇,并能够对他们在创业路上有那么些许帮助。创业路上永远是失误比正确多,避免了一个失误就有可能减少一次创业的失败,这样就多了诞生一个优秀企业家的机会。

当然,就像看历史能给现代人启发一样,读者中的80后、70后……能从书中感受到那种关于青春、关于梦想的碰撞,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次回忆和梳理,这也是人生乐事。我尽量用诙谐加温情的文字对创业进行剖析。创业如人生,不就是嬉笑中带点怒骂和感动吗?快哉,快哉!

很多人都觉得创业的原动力来自于自己那些毫无边际的梦想和想象,这些只是你追求的快乐,当你发现你做不到这些的时候,你很可能会放弃,会退而求其次,又回到以前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这跟选择快乐或逃避痛苦的逻辑是一样的。当快乐到来的时候,你会稍作努力;当你发现得不到的时候,懒惰的天性就会驱使你放弃:反正我也没做什么,买张彩票能中500万是好事,不能中就算了,彩票这种事谁认真谁完蛋。这时你得不到快乐也不至于产生任何悲伤的情绪,因为那个快乐本来就不属于你。当痛苦来临的时候,就算有很多快乐围绕着你也没用,无论如何你都想去做些事情来逃避痛苦。

有时候,创业的真正原动力往往来自于自卑和不安全感:你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你不想成为人群中那个受冷落的人,你冰冷的内心需要目光的聚焦才能感到温暖,你厌倦了别人的嘲笑,你需要你的父母肯定你,你需要你的朋友觉得你重要,你希望给你的家人更好的生活条件,让你的父母不再为了生活愁白了发,你希望自己事业有成,让你的那个TA接受你,或者让你的女朋友的妈妈能接受你,对你另眼相看。

真正的创业者往往是自卑而敏感的,为了不失去这些周围的人和事,在创业最困难的时候才会咬牙坚持,才能突破自己,找到出路。

创业的星星之火

或许创业的种子在你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你听了小时候父亲无意中给你讲的李嘉诚和比尔·盖茨的事迹之后,你就励志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或许,毕业之后你在工作上到处碰壁,老板不再是那个宠你的老师,你做什么他都感觉看不上;在公司里你感觉你是最年轻的,同时也是最渺小的那一个;午夜梦回,拼命地问自己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或许,你四处吃得开,在学校是这样,在单位也是如此,岁月给了你与年龄不一样的世故,但是某天你在班级群里听到了班上某位十分木讷的同学创业成功的消息时,你再也坐不住了。

种种原因让你走上了创业这条“不归路”。

创业的火焰在你的心里燃烧着,你变得无心工作。原本你3个月转正、1年加薪和3年提干的职业规划也抛到了脑后,留意起了各种创业项目的网站。网络论坛里讨论的每个创业项目看上去都像月宫里的嫦娥一样,那么完美无缺,那么充满幻想。一时间,你不知道该做什么,真后悔没有把在学校里的那些专业好好学学,要不然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什么都“专”,就是什么都不“长”啊。

懊悔归懊悔,这个时候你眼睛的余光里出现了一个闪着大红字的项目,你顿时像陷入了一见钟情,像个初恋的少年般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这个项目。你感觉这个项目就是你的毕生所求,你愿为它赴汤蹈火,愿为它砸锅卖铁,愿为它做所有的一切。你在心里许下诺言,就跟当初你跟你的女朋友许诺时一样。

你以为创业是那么的美好,美好到你像是在谈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没有争吵,没有谁爱谁更多一点。你的精神每时每刻都在亢奋,每一次想起你那绝妙的点子,无论刚才老板对你发了多大的脾气,不管你这个月的工资还剩多少,或者你早上挤公交车时丢掉了钱包,你的嘴角始终都会微微上扬,你幻想着自己就是那个曾经在月光下听到的那个财富故事里的比尔·盖茨,或者以为自己现在就是他的1.0版。

你开始搜集关于你的“心中女神”的种种新闻,你有意无意地打听关于她的一切,你老板对她的看法(你认为虽然他是个“周扒皮”,但是至少是个精明的商人),以及别人对她的看法。

当你的老板拉着脸说了句“勉强”,当你的父母都说你这孩子真有想象力,当你的她没有“争风吃醋”,说你真有眼光的时候,你的小宇宙快要爆发了,不能自已。

过了许久空想的日子之后,你决定要开始你那朝思暮想的日子——一段新的征程,你拿起福布斯杂志,发誓 X 年后,你的名字一定要出现在这上面;你发誓一定要把你老板的公司买下,然后让他为你打工;你发誓一定要让村口的那个吴老二对你刮目相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喊了很多你认为很壮胆的口号之后,你决定带着自己的光荣与梦想上路。然后,一段关于理想与现实、欢乐与苦难、大喜与大悲的旅程开始了。

中学生物课上第一次接触到了DNA,那个由DNA序列组成的双螺旋结构确实非常漂亮,现在已经记不清里面复杂的理论了,只记得它控制着人类的遗传信息,这些遗传信息让每一个人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面貌,不同的行为方式。我想其中应该有一段序列是关于创业的吧,这段序列的改变让创业者与普通人区别开来,因此创业者有着和普通人不同的想法,走向不同的道路。

关于创业

现今国家在鼓励创业,学校举办各种创业比赛以鼓励毕业生创业,社会舆论也在鼓吹创业,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把创业当作了逃避工作的避风港,觉得生活真没意思,一冲动,倒不如创业去。如果把创业当作逃避工作的借口,带着这种不纯粹的创业目的,走不了多远。

有些人适合创业,这些人果敢、眼光长远、敢于放弃,并且不安于现状,时刻充满了对事业的激情,有着很强的磁场和感召力,能吸引身边的人。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你可以走上创业这条路,试试自己的能耐。但是有些人本身的性格原因使得他并不适合带领一帮人冲锋陷阵来进行九死一生的创业,这个时候要想创业,就应该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即联合创始人,利用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来帮助这个团队创业。

也许有人会酸溜溜地说,创业没成功怎么办?事业没做成,花的是老板和投资人的钱,你的工资照拿,假照放。你还能从中学到很多关于创业的知识,这些是书本中没有的。真枪实弹的历练,充分了解创业公司是怎样运营的,会碰到哪些问题,这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都是经验和教训,是一笔多少钱都难以买到的宝贵财富。

如果在一家非创业公司,身边没有那种艰苦奋斗的气氛。气氛在哪里,取决于周围的环境,更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很多有所成就的大人物也并未在创业公司待过,但是他们相同的特质就是在成功的公司把自己当成创业的员工,以创业者的心态来打工,这样才能在能力上得到突破。

在成功的公司工作时,你把自己当作创始人有时候会显得很突兀,周围环境会容不下你——大家都是在打下江山后坐收渔翁之利的,你整天又是改进这个工作流程,又是简化那个手续,不遭人排挤才怪。

唉……但是,有理想的人到哪儿都不合群。

如何找到创业公司

在这里说个题外话,支个招儿给正在找工作的朋友。把中国最顶级的 20 个VC 名单找来,各家VC 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然后找到他们最近投资的创业公司,往那些创业公司海投简历,在你家附近的就更得天天往那儿跑。刚拿到投资的创业公司正是招兵买马的时候,他们只要一贴出来招聘信息,你就一把撕下来拿去应聘,这种机灵劲儿正是创业公司所需要的。找工作除了目前的薪资待遇以外,充满无限遐想的未来更能够吸引人,更何况有些刚拿到投资的创业公司在工资上亏待不了你,真是现在、未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互联网这个江湖

互联网行业很强调英雄主义,这个由工程师主导的行业,技术就是说服力,所以很容易谁也不服谁,都想争老大,最后导致团队分崩离析。

我非常佩服 UCWEB 这家公司的两个创始人。可能公司名字没有被挂在嘴边,但产品一定是经常被提起的——UC 浏览器。他们都知道自己只是个技术人才,但要让公司走得更远,他们需要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他们只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副总的头衔,后来他们找原联想投资的俞永福担任公司的一把手。

人家俞永福在联想干得好好的,大学一毕业就在联想干了,干的又是投行——财神爷的工作,整天把创业者扒拉个精光从里到外打量,但创业者还挺乐意。俞永福刚开始不干,说他们没要到投资反倒来挖人,这不地道。临走,交换个名片,一看两个人都写着副总头衔,俞永福问他们:“你们来融资不叫老大来,真不够重视啊。”两个人说,咱就一个普通“程序猿”外兼牛一点儿的“攻城狮”,技术是我们的强项,但管理和战略这种大方向还需要更好的人来领导公司,所以就有点“囊中羞涩”——没有老大的公司跟没钱一样,不太好意思。这件事彻底震撼了俞永福,心想这两个人的心胸真够宽广的。

创业者想成功,要先找人加入创业团队。但是,很多空降兵都担心和创业团队存在磨合问题,但如果是UCWEB的两个创始人来拉拢你,你还会担心吗?

俞永福进来之后果然不是浪得虚名的,马上引进了雷军的天使投资,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公司发展迅速。现在UC浏览器在移动端的装机量已经达到了4亿部,真的是独一无二的霸主。在国内,腾讯公司太高、太大了,可能挡住了一点UC的光芒,但在印度和东南亚市场,UC是“中国制造”的代表。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创业中,我们也要学会借用外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够望得更远,飞得更高。

提起Android操作系统,都知道这是Google的产品,但这还真不是Google的亲儿子,只能算是认的干儿子,为了认这干儿子红包也真没少给。这个干儿子也真的没白认,够聪明,也够有发展前途。

先说够聪明。就像当年在维也纳,肖邦、莫扎特想到一个宏伟的曲谱,但没人提供场所创作和演出就等于什么都无从谈起,所以他们需要宫廷的支持。开发Android 操作系统的团队知道 Android 系统不是闹着玩的,太费钱和时间了,需要一个大的平台来完善和后续开发,于是他们把公司卖给了Google。

借助Google在全球的影响力,Android迅速让市场接受了自己,安装量指数级上升,很可能成为手机系统里的Windows。比尔·盖茨发家还是拿着PC 操作系统卖钱,可Android却不屑于此,有了大靠山,直接免费。团队成员也拿到了Google的股票,都成了百万富翁,如今Android之父安迪·鲁宾,也可以说是功成名就。

虽然Android操作系统只是Google这家“巨无霸”公司的一部分,但是最后Android家喻户晓,它们创业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成功是“跟”出来的,伟大也是“跟”出来的

“良禽择木而栖”,一个人的成功也依赖于成功的选择。很多人都说成功是跟出来的,跟对了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在关键时刻不动摇、不抛弃、不放弃,最后就能成功。

在一把手享受自己成功的时候,有多少一把手会扪心自问让跟着自己的团队也充分享受到了胜利的果实,而不是过河拆桥、兄弟反目?创业的人生是无悔了,但较之于别人的人生,是否也能无怨无悔、问心无愧?

霍英东给自己的创业路打多少分

霍英东,香港鼎鼎有名的“土地爷”——控制了香港绝大部分的房地产,同时也是一个知名的慈善家。

记者采访霍英东,问他:“你给自己的这一生打多少分?”霍英东答:“100分”。记者诧异。

霍英东:“跟着我的人,从高管到仆人,个个都是百万富翁,没有一个穷人。”

创业者如果有这样的胆识,能够拍着胸脯在自己晚年的时候说出这样的话,无论创业的成就有多大,都无愧于“创业者”这三个字。

作为团队成员,跟随就是学其精髓。在跟的过程中,就是养成成功习惯的过程,就是学习成功生活方式的过程,就是形成成功思维模式的过程。

人类进化至今,一直保留着崇拜思想。科学家做过实验,给一群不听话、闹腾的小猴子放上一张猴王的照片,它们立马就安静了,说明了猴子有天生的崇拜心理,对猴王是有依赖心理的。人类亦如此。

虽然生活中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差,但碰到气场强大到足以秒杀身边万物的人时,还是会本能地流露出崇拜的心理。既然有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带领,谁还会累死累活地去自己一个人扛,跟着那个人,死命地跟着,会跟的人的确是有慧根的。佛家说有慧根的能得道,创业路上会“跟”的人是能得到,并且得到很多。

向上天祈祷一双慧眼,看走在路上的路人,打酱油的小伙,哪个具备真正创业者的特征,然后紧紧跟着他走,一直走……

创业者的特质

创业者具备的大致有:充满激情,极富个人魅力,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充满激情

大学生创业有的是激情。激情是廉价的、不值钱的,但是就跟水一样,没人觉得水贵(除了世界上广大沙漠地区的人们),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创业路上雷声大,马蹄疾,玩不起那种无声胜有声的情境。

看看创业大佬哪个不是口若悬河,即使假的都说得跟真的一样,几个人的小公司讲得如痴如醉,上千人的体育场出来的阵势也不输给专业歌星开演唱会的感觉。

极富个人魅力

要个人魅力不是说一定要高富帅。创业大佬中鬼马精灵可不少,长相平平一点也不影响个人魅力的体现。反而这种魅力容易在人们印象中形成标签式的记忆。

懂点道理的都知道魅力属于精神层面,是内在涵养的外在表现。具体而言,指有勇气,敢于承担责任,敢于牺牲自身利益,关键时候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危机关头有力挽狂澜的本事。

这些都是富有个人魅力的创业者的表现,不是一时能装出来的。一时的小恩小惠不会让团队觉得你无私,几次的灵光一现不足以说明能力出众,时间久了这些都是大太阳下的珠子,颗颗数得清楚。

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人不能只活在当下,还要为自己的梦想而活。梦想是拥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正能量,梦想可以让创业者摒弃成见,放弃优越的生活或待遇,义无反顾地走上创业之路。

普通的创业者会在自己的办公室门的正面贴上一张纸,正面写着——“今天跟我有肉吃”;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创业者会在门的背面写上相似的字告诉团队——“跟着我明天有肉吃”。

普通人追求今天的得失,创业者的理想和抱负会指引团队向往明天,不去计较今天的得失,因为更加美好的明天往往是从今天吸取的教训所得来的。

忠诚与坚持

创业若干年后回头看,当初的人还有多少,创业是一场淘汰赛,即使你是裁判,也无法完全决定场上队员的去留,每个人的能力、表现和选择都会对影响最终的结果。如果都走了,这是创业的代价,不要感伤也不必忧伤;如果有一两个不离不弃的,请把他们的名字写在融资的商业计划书里,并将你们之间的故事告诉所有人,因为有多少兄弟还愿意跟着你是你亮给VC和其他合伙人最后的王牌。

人最受不了两个词:忠诚和坚持。它们会让人听着想要流眼泪,无需多言,坚持的忠诚和忠诚地坚持是创业者最好的核心竞争力。

跟随的人有一把手没有的慧根,各有所长,那就请不要给这两者定义任何的阶级。很多创业者人到中年都会非常感激一路跟随自己的团队成员,上电视时都会留足时间来介绍一下自己身边的人,一把手收获了风光,会跟的人也收到了他的感激和旁人的敬佩。

幸福的创业就是一群老不死和一群老友干着一件会干到很老的事。

大学生创业最不缺的就是激情,凭着一腔热血,几个伙伴晚上喝了点小酒,伸手指向星空,发誓要改变世界,要让世界记住自己的名字。

创业需要激情,需要肾上腺素快速分泌带来的那种快感,这也是创业吸引人的地方。激情能让自己快速产生想法,能让团队高效地动起来。创业的初期一片迷茫,在看不见未来的道路上,需要一点“兴奋剂”给你力量。

在我第三次创业的时候,在一个同学家中吃完饭,开始讨论第二天的准备,谈一些具体的事项,一谈就是接近12点。大家似乎都没有要停下的意思,每个人脸上都是灿烂的,嘴里有说不完的想法,希望把以后的路在一个晚上的时间都规划好,一劳永逸。如果不是我困了,我们可能会有激情谈到通宵,想想那时候真的傻得不行。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讨论的次数和时间也逐渐递减。

没有干死的公司,只有拖死的公司

起初遇到问题,大家慌了,开始商量对策,讨论几个小时,想想没头绪,算了吧,饿肚子呢,先填饱肚子再说,就此打住。创业的每天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每次遇到点大事就手忙脚乱的,也太不淡定了吧,慢慢开始从冷静到冷淡再到麻木……有事吱声哈。怎么每天都有这么多屁事,创业这个苦差事把人劳累惨了,大家脸色都不好看,团队中的各位眼神刻意躲闪,创业这个阴郁的话题就不提了,学习英国人聊聊天气,风花雪月岂不乐哉!有意避开话题,基本不谈公司业务的事了。让公司业务跟人一样消沉下去,而内心求爷爷拜大神,希望哪天来个神仙,把公司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了。

大学生创业很少是因为项目实在不行的,多数都是这样拖死的。

创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单调、枯燥的事情,是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条路甚至会贯穿你整个人生。刚开始的激情就像电击,把你从懒散的工作状态刺激到创业状态,让你的心跳走上高频率震荡,之后的心跳应该是平静的、缓慢的、无声无息的。

创业初期我认为要避免太高涨的激情,高涨的激情来源于高的期望值。大学生创业很多都是第一次,想一战告捷,从此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这样很不现实。团队成员应适当地降低期望值,明白创业不是一次定输赢,而是一场持久战。先做些小业务让公司活下来,活着的人才有资格呼吸新鲜空气,才有资格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恩惠。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各种红利是留给活着的企业的。

在“打鸡血”和泼冷水之间把握好度,是一个考验一把手的机会。要不怎么说一把手重要,是主心骨呢!

改变世界?

很多大学生创业团队一开始就说要改变世界,心太大。期望值拉得这么高,怎么做都是达不到预期的,都是失败的。

说到改变世界,Google、苹果做了那么多年才开始有要改变世界的感觉,刚开始的创业团队把公司所在的那条街的服务做好就不错了。如果你是做广告的,就把你那条街的那些小面馆的广告做出去,让他们每天销量多那么几碗,翻台率高那么几个百分点,这就不错,这就是阶段性成功。

创业团队刚开始降低自身的要求,活下来,改变周围环境那么一点点,对巨头不要不屑一顾,毕竟人家扫地大妈拿的工资可能都比你高,随便一天的收入甚至就是你一年的。一开始就要改变世界,那么阻挡你改变世界的肯定是这些坏家伙,发起攻击——以卵击石的事不惊心动魄,一点儿都不符合现代人要求短平快、充满刺激的娱乐需求,改变不了什么。学会和巨头相处,利用他们做点什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看到风光无限好。试想,当初微软不给 IBM 当小弟,怎么发现IBM的漏洞,怎么做出兼容的操作系统。

足球运动充满着激情与对抗,是我很喜欢的一项运动。意大利球星因扎吉算是另类的前锋,运球不算好,脚法不够出众,但是他在对手禁区里的临门一脚算得上是世界上感觉最好的,他总能在你出脚之前用各种诡异的动作将球射进,球迷给他的外号“禁区灵狐”算得上是对他技术最好的诠释。

创业的朋友想象一下你现在在球场上,迎面来了一个叫做技术的防守球员,你轻松过掉了他,之后又来了两个背号写着财务和沟通的球员夹击你,你加速从他们两个的人缝中穿过了。你带球继续往球门疾驰,又陆续过掉了产品球员、远见球员、能力球员等,来到点球点附近。对面空无一人,你过掉了包括守门员在内的所有对手,只剩下那个临门一脚了。全场观众都站了起来,张开嘴表现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你高高地抬起脚,一脚怒射,结果球偏偏击中横梁弹出了界外。全场球迷一阵惋惜。

挺有意思的类比。创业的过程中,你可能大学是学营销的,又自学了财务、编程,在学校经常在演讲比赛上得奖,自信满满,好像令狐冲学会了风清扬的独孤九剑准备出关大展身手了。你强大的气场马上吸引了一众小厮对你言听计从,正是兵强马壮,你仿佛听到了纳斯达克的钟声。

古希腊人信奉在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神管辖,如果他们今天还在,一定会给创业也安排一种神掌管着。创业的神为了让商业社会也充满和谐的美感,创造了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两种人。职业经理人业务能力出色,他们能非常好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再学习能力也是一流,今天在 Google 里干,明天从互联网公司直接跳槽到传统企业卖起可乐来也是得心应手,能很好地和各种类型的创业者合作,懂得财务,懂营销,有些是技术大拿,简直是孙悟空,无所不能,但他独自取不了真经。相反,创业者,看着既不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脸富贵相,甚至还有一身贴地的草根气,也不精通各种职场技能,有的只有那临门一脚的能力,但恰恰就是这种能力决定了谁当boss,谁当向boss报告的人。

这种临门一脚的能力是一种商业本能,世界上最傻的事就是把孩子送到商学院去读书然后再让他到华尔街去上班,一来二回,一倒腾,属于人类天性的商业本能完全没有了,基于人性和人心的市场洞察力消失殆尽。大学生创业来自象牙塔,是一群最本真的商人,拥有最好的临门一脚的能力。纵观世界,许多有大成就的企业家都是大学生时代就开始创业的,比尔·盖茨是哈佛辍学生,Facebook的扎克伯克是,苹果的乔布斯是,戴尔电脑创始人迈克·尔戴尔是……太多的例子能证明了。

工作需要的是经验,但伟大的创业喜欢菜鸟的驾驭。

创业,后悔一辈子

夜深人静的时候内心是平静的,能听见心底杂质沉淀的声音。现在适合玩一个寻找猛虎的游戏。听一听内心那只猛虎在撕咬铁笼的声音。有回声吗?是否越离越近,越作越响。左心房的肌肉剧烈收缩着,控制着内心的猛虎,好像稍不留神就会跃出来。

当你心中有猛虎的时候就是该你创业的时候,此刻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之媲美,于是你踏上了创业之路。

太多的问题,太多的挫折,太多的沮丧,也有偶尔的转折,偶尔的峰回路转。但是,你还是失望了,后悔了。也许你的产品不够优秀,也许你的销售团队遭遇了太多挫折,也许创业环境还不够好,甚至有些许不公平的竞争,也许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后院失火。总之,你从一个阳光的大男孩渐渐变成了一个满腹牢骚的大叔,你被创业伤透了心。

尼采说:“人与树是一样的,他越想向光明的高处生长,他的根便越深深地伸入土里,黑暗的深处去——伸入恶里去。”

不创业,一辈子后悔

创业开拓了眼光和眼界,看到了在象牙塔和深闺中看不到的阴暗面。真正的创业者不会因此怯懦,反而使胆变壮了。

不创业的人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境遇,当某天看到同学朋友中那些当年不起眼的小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励志得让你有些感动的时候,心里总有那么一丝遗憾。特别是,年轻时某些原因造成没有去创业,这种念想会一直存在脑中,总在如果、假设中怀疑自己的人生,这个时候的后悔肯定是满满的。哈佛对美国70岁以上老人的一项调查显示,85%的老人后悔年轻的时候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

相当高的比例。虽然现在年轻,但有时候也会想想自己年老后该是怎么样的态度和心境。人们往往后悔没有在最艰苦的时候再努力一下。

既然横竖都是后悔,如果条件成熟,不妨让自己努力看看,或许后悔中夹杂着回忆和微笑,会让人生这杯苦涩的酒变得更醇香。

创业团队中一把手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一把手的能力决定了公司未来发展的潜力。创业光有一把手当然还不行,得有团队啊。一个好汉三个帮,组了团队,大家就都是创始人了,以后企业发展了,各位的名字是要刻在公司博物馆里,供后面进公司的小弟小妹们瞻仰和注视的。

公司发展了,挣钱了,有名气了,联合创始人也是公司很宝贵的财富,也该乐呵乐呵了吧。

从名誉上说,其实创业成功对联合创始人不太公平,谁叫人类都记性简单,只能记住一个人的名字,然后放大为整个公司。谁还记得 Facebook 的创始人除了小扎,还有几个,除了那个倒霉蛋爱德华多因为太倒霉让人记住以外,还有那个同性恋的谁,还有那个谁,最后估计还要翻翻史料才能知道了。

小扎再牛,没有几位联合创始人的努力也没有今天的Facebook。既然是团队成员,没有谁是多余的,牵一发都是动全身的。

不以打工者的心态创业

联合创始人对公司的作用几乎是一样大的,但在世俗的眼光里待遇却差太多了,现实的不公平很容易导致内心的不平衡,很多联合创始人渐渐走上了一条职场人的路,以打工仔的心态在创业。

创业之于打工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心态。打工是一天8~10小时制的,下班后想的就是酒吧、KTV和家里软软的沙发。创业是出了办公室的门脑袋里还必须要转起来,思考公司的未来,满脑子应该是公司的战略啊,现金流啊,市场策略,等等。吃个路边摊都会联想到与公司发展相关的问题,然后迅速冲回办公室去加班,把思路理顺。

创业的责任是团队中每个人的,不单单是一把手的。当然,一把手应该把最重的那个担子挑起来。但是,如果联合创始人没把这个当回事,用以前打工时候的状态来对待目前的创业,什么事都靠一把手去想去命令该怎么做,自己负责完成,没有任何的拓展部分,就算一把手再强再能干,这个团队也只是一架波音飞机拉着几台拖拉机在飞,飞不了多远。

这种团队表面看起来相当的和睦,声调、频率在外人看来是多么和谐啊,谱出的是一曲小桥流水般的恬静。不用像如临大敌一样唱着命运交响曲,玩着心跳。但是细看,全是一把手在发声,团队只是在机械地执行,一把手忙得天昏地暗,下面的人个个面无表情、目光无神,说是在开创一片天地谁信啊。

不以老好人的形象创业

老好人最鲜明的形象就是《西游记》里的沙和尚,任劳任怨,不像打工仔那样懒散,同时不腹黑,这种联合创始人最让一把手放心,他不会在公司里天天搞内讧,玩演技,耍无间道。他们充分体谅公司,也非常明白创业公司本来就是一介浮萍,随时都可能挂掉,玩不起天翻地覆般的刺激,搞不得内讧。难道老好人就是我们期盼的最佳联合创始人吗?

我要说的是老好人同样是伤不起的。

老好人缺乏想法,只是低头苦干。

或许乔布斯说的例子能有说服力一些,看看大师是怎么玩转团队的吧。乔布斯幼年的时候看到邻居家的老大爷把有棱有角的很多石头放到一台机器里面去,开动机器,棱角分明的石头互相碰撞,发出巨大的杂音,许久之后,石头都变成圆滑的石头出来了,样子好看又完美。他把打磨石头的过程比作团队,需要团队的互相争辩,越激烈越好,才能把原来一个毛胚“想法”渐渐打磨成完美的计划。乔布斯鼓励团队进行各种思想的激荡,观点的碰撞,他在边上看着,吵得越凶他越高兴,马上要挽袖子打起来的时候,他就很威严地喊“停”,完美的计划就出来了。iPhone和iPad经过这么打磨能不完美吗?

又和谐又吵得不行的团队哪个一把手不喜欢啊。但是联合创始人也想自己的某个天才时刻出来的天才想法能帮到公司,让公司能鲤鱼跳龙门,从此一把手一人得道,跟着的哥几个也能鸡犬升天。如果联合创始人有这种意愿和想法,那么作为一把手就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美好的初衷刚开始时总是被现实无情地打压。

创业者都有强势的一面,特别是一把手,很多时候有着常人没有的对问题的独到看法,这种看法是创业必需的,但这种独到眼光会羁绊团队的意见。当出现不和谐声音的时候一把手更多的是拍着桌子说“就按我说的做”,然后说“散会”,撇下一个长长的背影走了。事情如果真如一把手说的那样往好的方向发展,多次以后,团队中的人难免产生依赖心理,渐渐地,谁也不去自讨没趣地发出不和谐的声音了,但都放在心里嘀咕:那家伙不是半神吗,就按他说的做吧,免得撕破脸不好看。

创业成功没有固定的方法,唯一的标准就是不要犯一丁点儿错误,这些都是创业公司伤不起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都是一把手的决定难免有错误的时候,一个致命的小错误对公司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一把手这个时候罪过就大了去了,任何决定都像乔布斯的邻居放进去的小石子一样,都不是最完美的,要和团队反复讨论,激烈争辩打磨出来的才是一个完美的计划,这个计划实施起来众人心里也会爽,毕竟包含了自己的思想元素,执行起来的效率更高。学乔布斯那样,鼓励争论,联合创始人多参与策略的讨论,一把手放下强势的一面,静静地听,必要的时候说句“stop”就OK了。

不以兼职者的身份创业

好莱坞电影《社交网络》红极一时,这个自传类电影本没什么看点,本不至于引起这么大的轰动,火爆的原因就在于,它是根据 Facebook 的发展历程改编的,关于Facebook的任何事情都能成为社会的热点被讨论。扎克伯克本就是一个神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试想一个80后掌管着一个市值1000亿美金的公司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人都喜欢膜拜神话,想看看有些人为什么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而成为神。

《社交网络》很好地再现了Facebook经历了团队内讧、外部环境的绞杀而最后成功的。就像一把刀没有经过火的淬炼是不能成为一把绝世好刀的。电影中一个情节给我印象很深——联合创始人爱德华多保留了公司 30%左右的股份之后在外实习,公司内部的事就交给了扎克伯格和肖恩帕克来管理。实习的日子似乎过得挺逍遥的,只等着公司开 Party 和庆祝会议的时候回来好好感受一下。这就是创业中兼职创业的典型,这样做就只能是把团队往火坑里推。

团队中一人在外干着其他的事,把股份留着,你们做好了我回来享受胜利的果实,做不好也不影响我在原单位的仕途,真的充分“理解”了我在本书中讲的PlanA和PlanB的精华。虽然这个人的贡献不多(电影中爱德华多也只是个出钱的,既不会编程也不懂营销,甚至被描述成一个法盲,戴了 CFO 的头衔啥都不会,更别指望他在上市路演的时候帮上忙了),但他对团队的士气是一个打击,团队中肯定会有怨言,凭什么你在外面好吃好喝过着逍遥日子,老子就要在这撅着屁股没日没夜地干活,有懈怠心理是肯定的。

很奇怪,同样在硅谷的另一家伟大的公司YouTube,也曾经存在创始团队成员在公司开创的重要时期要保留股份继续回到学校读书。

团队成员如果以兼职的身份来创业,说明对创业前景不是很有信心,事情的发展不是很明朗,常常雾里看花,那么人都有自己的止损原则,或者说断尾求生。其实不在于利益怎么分配和保留,而在于与团队拧成一股绳这种劲儿丢了,创业团队没有了凝聚力就没有战斗力。

另一方面来看,联合创始人做出这种决定,离开了公司,不在其位怎么谋其政,创业不是放风筝,吊着根线就可以,创业需要事必躬亲,全身心地投入。想着可以远程操控,只会渐渐和团队伙伴疏远,当出现利益冲突的时候就有被架空的危险。当你回来那天,公司已经面目全非,大家都在想这家伙是谁啊,一副老板的架势,得瑟得很,团队成员像介绍新员工一样介绍你,这种滋味能好受吗?你在公司时的老员工重新洗牌,新员工都不认识你,这是一种特别的凄凉和苦楚。

这个世界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每个行业的著名人物大多都不是科班出身。以大家都熟悉的娱乐圈和企业家为例好了。先说娱乐圈,李宗盛最早的工作是扛煤气罐,张曼玉最初是商场的销售员,阿杜的本职是建筑工人,郭富城入行之前是个舞者,我们熟悉的央视著名主持人赵普最早是一名保安。再说企业家马云和俞敏洪最初都是英语老师,我们熟悉的企业家 92 派代表潘石屹、冯仑等创业前都是国家体制内的人,最近几年非常出名的营销大师杜子建气场非常强大,但他也曾经睡过大街,接受过他培训的人真的想都想不到。

这些人个个都非常励志,一股热血上心头啊。

有人说如果要让孩子去创业,最笨的父母是把孩子送到商学院去读书,然后再让他到华尔街去上班。商学院是个枷锁,华尔街是个泥塘,这样几年折腾下来,创业的天性就荡然无存了。情况好点儿的,一辈子当个banker吧,不理想的,等着生命中碰到哪次金融危机就下岗了。

好的经理人很难成为一个创业者,真正的创业者都有傲气不去做经理人。矛盾又在这里体现了。

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就是看懂人性的能力。人是企业的灵魂,特别是创业伊始,公司最缺乏的就是人才,各个方面的人才。好的人才不会因为花言巧语就被骗过来,即使刚开始被公司的气派装潢吸引住,待上一段时间,当知道公司是个空壳,老板是个空洞的人时,就会拂袖而去。

经理人的做法就是用制度去框住人才,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本来值 5000块一个月的人才你一定要用人力部门的标准要求,给他4500,虽然就差500,但是却凉了他的心;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哪怕倒贴钱人家都会干,因为温暖了他的心。

好的创业者最重要的本事就是看懂人性,懂得安抚人心。真正的人才不是靠制度来约束的,他们自己有崇高的追求,这种追求会变成自我约束力。制度只能在上班时间起作用,自我约束力在下班后依然存在。

如果说乔布斯是世界上最懂人性的人,最早商业化鼠标,预测到了图形界面是最符合人性的设计,发起了一场针对用户体验的大战——窃取普罗米修斯得来的火种,最后改变了世界。在中国,也有一个这样的人,就是史玉柱。史玉柱在巨人大厦失败之后,从创业榜样变成中国“首负”——欠了一屁股的债。但他能安抚人心,当初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都没有离开,有了忠诚的团队加上他最懂中国的人性,所以能靠脑白金东山再起也就理所当然了。

我们来看看今天那些怪兽级的产品,其实没有那么多复杂的设计。天才般的预留功能其实就是懂得人性,安抚了人心。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 爱面子:脑白金的配方虽然是史玉柱从美国买过来的,但我想,既然配方是能买卖的自然也高级不到哪里去,不信有谁买买可口可乐的配方试试看——掌握这一配方的全球就那几个人,为了避免出意外,从不在一起坐飞机和打麻将,人家那才叫是“千古绝配”。没有高级的配方,保健功能也就没那么神奇,关键还得是营销。脑白金抓住的就是人们爱面子的心理进行营销的。中国尤其如此,在外混得再差,过年也得穿得像模像样儿地“衣锦还乡”。回家带个伴手礼甭管好不好,至少包装上也得上档次,要大家都知道那是好货色,人就感觉心里舒坦。

奢侈品和高档品的营销也属于此类,你花了150万买了一辆克莱斯勒,其实其中120万是买给别人看的。

· 孤独感:周祎鸿说50 个360 App 也比不上一个微信,我看这已经是低估微信了,目前微信的国内用户已经破了5亿,未来有多少手机用户就应该有多少微信用户,就如同PC里的QQ一样。这个超级怪兽级的产品破解来看没有什么特别的,界面是绿色的,在Android手机里色调偏重,自然谈不上炫酷,功能也很简单,连普通的菜鸟开发者都可以做出来。但是这种普通功能抓住的就是现代用户的心理——孤独感。想想看里面的“摇一摇”、“漂流瓶”,这些微信旗舰功能都对准了都市人心里孤独、渴望交流的特性。这些技术完美地契合了用户的需求,而且已经是刚性需求,微信迎来爆发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 简便:生活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化繁为简,乔布斯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所以他能做出 iPhone 那种简洁得不能再简洁得产品了——看来创业者有空除了要看看管理营销的书以外,介绍人的本性的书也得看看。所有的技术最后都是把人从繁重、麻烦的工作中简化出来。微博之所以流行开来不就是因为它比博客更简洁吗?把博客繁琐的几百字甚至上千的文章简化为140 个字。真理有时候就在眼前,当时博客流行的时候中国有谁想到了简化的思想呢。现在微博的鼻祖Twitter已经是上百亿美金的市值了。

化繁为简带来的价值让人瞠目结舌。创业者肯定捶胸顿足,把博客简化一下成140个字谁不会啊,自己当初要是真懂得这个道理那就赚大发了。后悔也没用,大家还是多了解一些人性的本质吧。

· 爱美之心和虚荣心:再来说说另一款社交App——陌陌。有微信这么强大的敌人,陌陌的日子却过得还挺逍遥,就是因为它找到了人性中有一种特质——男人爱看美女,女人希望被搭讪。男人爱看美女很自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人有虚荣的一面,会互相攀比谁被搭讪的次数更多,虽然可以不理搭讪的人,但是被搭讪对美女来说是可以快乐一个下午的。陌陌虽然和微信都属于社交属性的App,但陌陌抓住了这种特质,在功能上就针对这种特性进行最优设计,无限放大,鼓励用户上传高清照片,鼓励年轻白领注册等。这样在巨头阴影下,陌陌也有了自己的固定人群,在细分领域当起了老大,日子也挺滋润的。

反观当初IM软件QQ崛起之路不就跟微信和陌陌相当类似吗?QQ的功能就非常符合当时80后和70后希望接触陌生人,希望网上交流、找人倾诉,以及消除生活中的孤独感的心理。时代在变,但人性是不会变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怪兽级产品,这些产品尽管功能不一,但都非常符合人性的本质。

今天的互联网,懂技术的人太多了,工程师、开发者都希望开发出特别炫、特别酷的产品,希望做出来的产品让人觉得是未来的科技,是外星人的产物。但是,很多用户不买账,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看懂人性,没有理解好人性。

苹果是一家推崇产品经理为主导的公司,产品经理可以不懂写代码,可以不懂技术,但有一样,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懂人性,需要给产品注入勾人灵魂的特质。乔布斯不会写代码,但是他最懂人性,所以能在iPhone和iPad里注入勾人心的特质。

互联网公司如此,传统行业也是。研发人员是一群技术人,技术人就是想做很牛的技术来显示自己的本事,但这往往会陷入误区。把技术搞成只有自己能用、自己能懂的东西,消费者是不会买账的,因为这种技术不符合人性,没有勾住消费者的魂。

一把手可以对技术是“外行”,但是很多例子都已经证明了“外行”是可以领导“内行”的,甚至有时候“外行”比“内行”领导得更好。创业者懂人性是最大的商业本能,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终端都是人,人的终端是人性,想明白了人性就“打通了任督二脉”,其他的商业手法只是在此基础上的演化和衍生,正所谓一通百通。

当你一个人创业的时候,你手里握着的是 100%股权,公司是你一个人的,同时你也是光杆司令一个,扫地的是你,前台是你,行政是你,财会是你,你也是董事长兼 CEO 兼总裁……这样的创业跟过家家一样,玩一天觉得终于没人管了,自己是天皇老子挺有意思的,玩久了就单调乏味。

人是群居性的动物,喜欢热闹,喜欢氛围,金钱在孤单面前显得十分的渺小。很多企业家宁可牺牲股份也要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干事。

俞敏洪在 1995 年已经把新东方做得有模有样了,从当初不被同学瞧得起的班上吊车尾的小角色成为当时中国最有钱的老师。但他内心是空虚的,和身边的手下没有相同的背景和经历,聊不到一块,更别说那种北大的人文主义情怀的东西,于是就想到去美国和加拿大把当初北大的同学请回来一起干新东方。一通电话和一趟美国旅程,最先被感召回来的是在加拿大做超级奶爸的徐小平,他俩特别不地道,三天两头喝酒聚会都打电话给王强得瑟一下,在贝尔实验室当个小研究员的王强实在受不住诱惑,把包一提,也回来了。

后来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组成的新东方三驾马车快马加鞭,在 2006 年赶到纽约交易所报到了。

创业就是把自己的梦分享给身边人的过程,你有100%的梦,分享一点给第一个加入你的人,让他跟你一起做梦,再分享给第二个,再分享给第三个……不断地和人进行分享,你的梦就是大家的梦,大家一起把梦做得越来越大,越做越现实。创业第一天,你的梦可能是不现实的,但身边有一群英雄好汉帮你一起做梦,你能看到这个梦在大家的帮助下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触手可及。直到有一天,一早醒来,梦境里的人和物都围绕着你,那些原本梦里虚幻的东西一捏都很实,你就知道你成功了。

这样的梦踏实,总比在自己租的小单间里幻想,看着那些海市蜃楼傻笑来得有意义。

制度的建立

创业就是找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干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创业过程充满了快乐、痛苦、艰辛和绝望过后的希望,这些酸甜苦辣需要人分享,这样你的快乐就会变成双份的快乐,你的痛苦也可以减一半。

很多时候选择创业伙伴是令人头疼的事情,看遍那些风光的大公司初创时期的创业团队,发现各有各的不一样。在美国两个人创业成功机会更高,比如雅虎的杨致远和费罗、微软的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苹果的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还有Google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在中国,好像两个人创业成功的例子不多,大多都是三个人以上创业的,比如“新东方三驾马车”、“携程四君子”等。这和中美文化似乎有很大的关系。创业过程中难免出现摩擦和意见不一的时候,团队肯定会有争论。美国人相对理性,公私分明,会议上争得面红耳赤,下班之后大家还是能够很友好地相处。在中国就不一样了,是个关系社会,处处有网,网的结点就是叫做关系。中国人很习惯把交情延伸到各个地方,如果私交好的话,工作上的事也很容易通融。创业的时候一旦工作上出现了分歧,三个人以上还好点儿,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难道学《笑傲江湖》来个华山论剑吗?这样下去会很影响私交,往往要好的朋友成了陌路人,创业就容易出问题。

在中国创业建议选择三个人或者五个人,这样单数的配置在出现意见分歧的时候可以用投票来解决,少数服从多数。如果是四个人或者六个人的情况,可能会形成两个小团体,投票来解决分歧就失去意义,要避免这种情况。

创业就是一个不确定事件,前期规划得再好,也会出现变动的情况。不管创业初期创业伙伴是几个人,都是值得相信的朋友才会在一起做事,彼此的信任是基础,在这基础上,制定一套大家都认同的规则,有了制度,做事的效率就会高,分歧也能用制度解决。

创业公司机动灵活,不用像世界500强公司一样,先搞个股东大会,投票选举董事会,还得请些独立董事、非执行董事之类的。本来公司就三五个人,制度上可以搞一言堂,一个人的投票权重更大,团队中的其他作为补充。

一个人说了算成就了京东

京东公司从创业第一天起就是刘强东一个人说了算的,他把名字烙印在了公司的品牌里就对外表明了京东是他的。当资本投资京东后,眼看着京东在3C垂直领域已经快要盈利了,希望刘强东能深耕3C领域尽早盈利,也好让VC舒一口气。他们哪里明白,刘强东岂止想做一条在小池子里的大鱼,他想要做的是海洋的里一头巨鲸。他强势否决了所有人的建议,开始了京东全品类电商的道路。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京东商城也跟着资本市场出现挣扎,一家基金想要以白菜价控股京东,京东的各位投资人正愁不能安全退出,纷纷答应,但被刘强东严词拒绝。这家基金扬言这是京东最后接触资本的机会,刘强东也不甘示弱,声明这是你们最后一次进入零售业的机会。

啥意思?!

刘强东要做的是让京东把零售能干的活儿都干了。

2011年团购的概念如火如荼,大家都享受着这场资本盛宴,又有VC希望京东能把线下的配送队伍发展成营销队伍发力团购,又一次被刘强东否了。

这种家长式的作风一直延续到目前上市,倒也没出什么大的岔子,非常符合京东的文化和价值观。

大家说了算成就了蓝色光标

蓝色光标是一家知名的公关公司,也是国内最早上市的公关公司,有“公关第一股”之称。他们的创始团队6个人具有浓重的北大民主情结,就是按照一票否决制来制定规则的。这样的公司不够灵活吗?对机会把握不够吗?也有可能,但也杜绝了那些邪恶的机会。有些表面看上去美丽无痕的机会其实是株食人花,会吞噬掉公司的精力。6 个人同样才华出众,有各自的优势和看问题的角度,一同决断就能从不同角度看待这个机会,所以蓝色光标公司虽然走得慢,但走得稳,走得长,走得久。

当然有些人认为最靠谱的就是少数服从多数,每次开会举手表决,怕影响哥几个兄弟关系的可以匿名投票。这样能保护多数人的利益,然后再想办法平衡少数几个人的利益,既能让公司保持足够的弹性,也能避免一言堂的情况——一把手太过片面的看待问题。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是采用这种游戏规则,符合人性,也符合自然规律。

不管是学院派的机制,还是草莽帮的江湖规矩,创业公司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只要符合自身文化,符合当下公司状态就可以了。

伙伴的选择

创业前期的伙伴选择尽量选择自己相知相熟的人,有句俗话说,要找同过窗的和扛过枪的。同学受到同一个思想环境熏陶,思想价值观比较相同;战友是大敌当前时能把后背交给对方的人,同过生死,当利益冲突的时候,会看得比较淡。有调查数据显示,同学关系和战友情谊在创业伙伴中最稳固。

我的第三次创业就是和我的大学同班同学一起做的,其中还有一个是我的室友。大学的几年同窗我们对彼此都比较了解。在一起创业半年多,没有出现一次争吵,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发工资,都是互相鼓励挺过来的。当时我们和一家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共用一个办公室,那个公司老总创业 20 多年,组建了多个团队,见多了团队的分分合合,自己最后都懒得组团队了,看到我们团队这样,也挺羡慕我们的关系。

给你的团队一纸承诺

“有我一口饭就有你一口粥”,这是挺哥们儿义气的话,刚开始听真的会热泪盈眶,感觉跟对人了,这个老大真的很豪爽,跟着一定不会吃亏的。

这种凭借江湖义气创业在改革开放初期比较常见,当时法律不完善,对公司都没有规范化经营的意识,当出现了矛盾纠葛就用江湖方式来解决,给团队造成了伤害,公司也走不久远。

创业团队不是黑社会帮派关系,成员也不用滴血,拜关老爷,大家是认同了这个团队的价值观,认同了这个团队所做的事才会加入。有些人加入可能是放弃了很多,冒着很大的风险,理应得到相应多的回报。用哥们儿义气来当团队的黏合剂在创业初期没有利益纠葛的时候会产生正能量,但不是长久的。如果你珍惜你们的友情,就给你的团队一纸承诺,把你的承诺写下来,这个比你们喝醉酒之后说“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来得实在,而且不会给团队造成隔阂,反而大家心里有底,觉得跟着你是靠谱的,是有保障的。当真的有摩擦产生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有底线。

股权池

自然界有一种不对称的美,像断臂的维纳斯,看上去不会因为缺陷显得别扭,有一种另类的美。人类本性都喜欢对称的东西,觉得世界应该就是对称的、平均的。

假如有4个好朋友创业,为了体现民主、平等的概念,每人就占股25%,看上去谁也不多,谁也不吃亏,多好啊,团队是多么的和谐啊。

有没有想过哥几个把股份占光了,后来的人进来怎么办。公司要发展,团队一定要加入新的人、有能力的人作为补充。新进的人才发现这个公司没有一点未来发展空间,就不会留下来。当后来加入的人要求要有股份的时候,该谁分出去比较好呢,这个时候不就又有矛盾了吗?当初设想的大锅饭一样的股权结构不就失去意义了吗?

创业初期要设定一个股权池,预留一部分股份给后来人,这个股份的多少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定义,我觉得以15%~30%最好。在注册公司的时候,工商局的申请表格没有这项内容填写,可以私下拟定一份合同先交给某人代持这部分股份。

需要给力的团队

创业前所有思想上的准备做好之后,你开始盘算第一步了。你知道光凭你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做成事的,一个好汉三个帮,所以你匆匆打开手机通讯录开始查找你的同学朋友,好在,刚毕业不久大家都还在读大学的城市。你罗列着跟你很要好的同学朋友名单,你都惊讶自己身边有这么多的朋友,小小地得意了一把,想着他们在大学里的一言一行,仔细琢磨他们是不是跟你真正志同道合。你画去了张三的名字,这小子4年的大学没认真上过几节课;你又画去了李四的名字,这家伙每次找你借钱都拖上很久才还,办公司不能找这么没信用的;之后你又画去了王五、赵六等的名字,你觉得他们有些太内向,有些你觉得太懒惰。最后长长的名单只剩下A和B两个同学。

A在班上是学习委员,学习、品德样样都好,每年都拿校奖学金,你曾羡慕过他;B在同学中有着好人缘,不管是同学还是系上的老师都喜欢他,情商相当高。你们3个经常在一起做实验,又有共同的爱好,有时候还分享些小秘密,你觉得他们跟你的气场很合得来,所以你想着就他们了。

抽个空打电话过去,你发现 A 和 B 都过得不是很如意,都在抱怨物价高,工资顶不了半个月,上班路上又堵又远,早上6点就起床跑着赶公交车。想着在学校是多么的风光,至少也算个人物吧,在单位被这个欺负,那个给眼色,都很怀念学校的逍遥,都想着要是有机会当当老板再好不过了。

这岂不是正切中你的意?你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娓娓道来你的计划,都来吧,我所有的工作都做好了,就等着你们来我们就可以“起锅造饭”了。

那晚的星星格外明亮。

需要“给力+给钱”的团队

A说家里最近出了事,要创业他真拿不出多少钱来,但愿意多出力。你知道B家境本来就不好,每年还要靠学校的学费补助,你也不忍心叫他多增加负担。你想算了吧,大家都有难处,创业这事是你挑的头,承担的风险和责任自然也是最大的,于是你厚着脸皮向父母要了×万元开始干了。

刚开始大家都有给自己创未来的激情,一次普通的开会都有可能开到晚上10点。大家出谋划策,指点江山,仿佛未来都在指尖,触手可得了。每一天回家心里都是满满的幸福。

不久之后你当初想象的模式对市场产生了不适应,你们推广的业务和模式处处碰壁,每天得到更多的是冷眼和嘲笑,团队的士气渐渐地低落了,当初的激情逐渐退去。

大家以前都早早来到办公室,有一天,其中一个人迟到了5分钟,之后两个人迟到了5分钟,之后是三个人,之后是半个小时,之后是越来越久的时间。你进办公室开始变得很压抑,没有了那种期望。你有时候在凌晨醒来,甚至不希望明天的太阳升起。

然而末日真的来了。

团队里的 A 和 B 开始懈怠,对于业务开始不上心,凡事都希望你能决定,能给他们方向。你越来越觉得你像个老板,而他们就像你许诺股份和公司未来请来的员工。你发现,才过了半年,团队的成员已经在原单位办公室政治里彻底腐化了,变得依赖,变得茫然。

你不单单需要给力的团队,你还需要给钱的团队,屁股决定脑袋。中国古人说,在其位谋其政,没有在心里真正做到那个位置又谈何扛起那份责任,把责任从内心深处挑起来,遇到任何的困境,大家才有同荣辱共进退的决心,这样的团队,既给力又给钱,才能稳固。

排座次

水浒传中,水泊梁山原头领晁盖被史文恭所杀,临终前留言谁能杀死史文恭就让谁坐梁山第一把交椅。后来卢俊义擒下史文恭,按理说应该是卢俊义当头号大哥,但是吴用认定宋江才是一把手的最合适人选,在经过一系列事件的安排,让“天意”决定宋江当了一把手,姑且不提结局的悲催,之后水泊梁山在宋江的带领下发展迅速,大败宋军,成功被招安。

偌大一个水泊梁山,人才辈出,尚需要一个统领,更何况创业公司。

大学生创业的时候,团队里以同学为主,大家资历、能力、经验都差不多,加上同学情谊和民主意识较浓,很容易觉得什么事情都商量着办会更适合,团队里谁都可以做主,但是谁也不能完全做主,这就给创业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投资人去找一家创业公司谈事情,来到公司,前台告知他三个创始人开会去了。投资人等了很久,哥仨终于把会开完了,会议纪要一看,投资人疯了,里面只有一个议题,那就是中午午饭吃什么,几荤几素。这三个家伙还以为这是特别民主的做法,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说得好听点儿,这是在认真规划公司的财务支出,孰不知在投资人看来荒唐至极。

创业公司就如百废待兴一般,很多事都需要去完善,但是时间和精力不允许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安排妥当。这个时候就要分轻重缓急,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产品迅速投入市场产生正向现金流,支持公司活下去,关于午饭吃什么的小事由一把手说了就定了,对所有人的民主就是无序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创业公司必须是“独裁”的。

别介意跟你的哥们儿商讨级别问题,在你们之中选出一个有决策权的。当年我跟我的伙伴们创业的时候,我就要求我要有决策权。我们虽然只是四个人的团队,但是我们设立董事会,我个人拥有两票,其他人各拥有一票,这样我的投票权重最大,但其他人的三票加起可以否定我的两票,避免我的决策因为个人局限性产生不利的影响。但如果我需要做决策,只要其中一人同意我就可以了,既有“独裁”又不失民主。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为了自己的父母生活得更好而走上创业路的。到了创业的年纪也就到了父母开始苍老的时候,见父母一面就会少一面。

父母的奉养有三层境界。第一层就是时时刻刻陪在他们身边,陪他们看日出日落,给他们喜欢的花浇水,给他们讲喜欢听的故事,带着狗陪他们在公园里遛弯。第二层境界是物质加精神方面的供养,花时间陪他们,让他们住进你刚买的带游泳池的别墅,陪他们去周游世界,告诉他们世界不只有梯田和稻谷,还有好望角的日出、欧洲的古堡和夏威夷的海风。这样就够了吗?很多人认为做到这些就够了。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心力越来越不如从前,以前能做的现在不能做了,生活受到了很多的限制,难免产生悲观的情绪。如果情绪低落,即使广厦万间,良田千亩又能怎么样,老人家会看得很淡,这些只是过眼云烟。所以,最高层的奉养就是用你的乐观带动他们,让他们对生活时刻充满希望,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都有新的期盼,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态,这是最重要的。

乐观——有阳光你就微笑

乐观是个人人都向往的词,怎么乐观,何为乐观,创业会告诉你答案。

创业者一定要是乐观的人。创业路上太多的打击,有时候都不知道第二天该怎么过,但一睁眼又是新的一天,昨天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你会庆幸自己还是很乐观的,没有放弃。这种危机到转机的时候比比皆是,悲观的人要想不被气死只能咬牙乐观起来,失败了再来,再失败再来,慢慢地,乐观的情绪就起来了,你发现生活如果幽默一点其实没什么坏处,既然改变不了事情的发展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绝望中的人是看不到希望的,希望是阳光,所以永永远远告诫自己不要绝望,有阳光你就微笑,有阳光你就微笑……

亲情债

创业者都有一本亲情债。事业不容许你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和照顾你的家人,你的爱人,你的孩子,这是你的生活选择,有选择就必然要放弃,人不会什么都得到,握得越紧的沙在手里流失得越快。

世纪佳缘是国内最大的交友网站,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创始人龚海燕生孩子前三天还在工作岗位上,生产完 12 天就回去工作了。我看了她的访谈,如果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林黛玉的模样,看到她的柔弱,我想你应该是和大多数人想的差不了多少。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和乐观的心态,在男人为主要角色的企业 CEO 位置,是熬不了多久的。我在这里用“熬”字,真的非常能形容我看到的龚海燕的状态,用乐观的温火,“熬”出了一个受单身男女欢迎的网站。

我想作为母亲她对孩子是有愧疚的。CEO是个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产前心理还是在如此的高压下,那种想休息又不能休息的状态更受折磨,但是选择了这个工作就要负责到底,期望勤奋和负责任能够赢得孩子更多的尊重,也算是对心理小小的安慰吧。

上天没有那么公平,让你又能经常陪家人这边又能让事业如火如荼地开展。事业大的企业家家庭方面牺牲都很多,在访谈节目里他们可以大谈事业如何如何,但对家庭和感情都是讳莫如深,不是不愿提及,而是一提及就是一本亲情债,都是满满的对不住,会戳中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人生最悲哀的是在万千众人中公认的英雄、成功者,在家庭里却不能做一个普通人随便能做到的好丈夫、好爸爸、好儿子。

工作狂

不知道为什么,当人有权主宰一家企业的时候都会变成一个工作狂,变成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当你是一个 10 人左右的小企业的时候,你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你变成了一个业务全才:公司产品的维修你比师傅还懂,财务账你算得一清二楚,所有客户的喜好你了如指掌。你每天累的不成样子才回家。有人告诉你公司还不够大,做大了你就轻松了,你想也是,所以你更加拼命地干活希望把公司做得更大。当公司做大了之后,员工越来越多,需要操心的行政事务越来越多,你越发觉得自己停不下来了。

有人说把工作当作乐趣会变成工作狂。的确,人的价值只有在工作中才能体现出来。人是希望自己有价值的,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这才是存在的意义。把工作当作乐趣的人一般只是初级工作狂,是不需要内心纠结和挣扎的,是一种主动行为,而且工作时间只是一定强度的。真正的创业者内心充满极度不安全感,在工作的乐趣中夹杂着不安,夹杂着恐惧,工作时间没有期限,即使在梦里也是工作的状态,是最高强度的工作。你日有所思夜就有所梦,梦中大脑的后台就会运行,帮你出主意,找方法,这个时候说不定能得到很好的解。

多年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事情没有完全板上钉钉之前,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想想看当年新浪首开VIE结构先河,在三大门户之中率先上市,算是躲开了互联网泡沫的侵袭。之后的搜狐在关口上上市前景忽明忽暗,我想当时张朝阳心里是两重天,一边是万里晴空,一边则是电闪雷鸣,内心的挣扎考验着一把手的心理承受能力。要知道,如果上市不成,必然淹没在互联网泡沫里。最后时刻,估计美国证券委中哪个委员大发慈悲,觉得应该对中国互联网进行“赈灾”,不然中关村一片哀鸿,太残酷了,同意了搜狐的上市要求,搜狐挨着泡沫尖上市了。

创业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生死关口,局势往往忽左忽右,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个小环节就像一根绳,都有可能决定局势的发展,这样的小绳最后都连到一把手的神经上,不能有半点儿松懈,公司发展得越大,要系的绳就越多,越需要不停地工作来稳定好,神经就越紧张,越充满不安全感。

如果说创业是一种毒的话,那么时间可能就是被它侵蚀的第一个细胞。

平衡木上的小丑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说自己的人生的时候喜欢画一条线,线的一头是事业,另一头是家庭,他说自己要尽量在这中间,可能会摇摆,但要保持好平衡。

每个人生下来的时候命运都会给你画好一条线,这条线的一端是魔鬼,一端是天使,两端在博弈,我们就像马戏团里的小丑一样在这根线上战战兢兢,尽量让自己站在中间保持好平衡。

很多人开始创业的时候都会告诉自己我能做好这些,我能平衡好各种关系,各种得失,都相信自己是那万分之一的宠儿。创业过程中,外界的环境压力,内在的心理变动,都可能会让刚开始的愿景迷失。创业的时候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有什么,我要什么,为了这些我愿意放弃什么。这三个问题如果搞清楚了创业会少很多迷茫,会看开很多。

我有什么

创业的年轻人有的就是一个好身体。说自己真的一无所有?给你100万交换你两条腿你干吗?给你200万买你一双手干吗?世间没有几个傻子会干,那么你有勤劳的双手双脚就等于值了 300 万,这就是一出生父母给你的“第一桶金”。成功人的特质有很多,共有的都是勤奋——身体上的勤奋和思想上的勤奋。

身体的勤劳

创业者起早贪黑是肯定的,每天太阳没下山就是在跑客户、跑市场、做调查,直到最后一家店关门为止。公司刚开张,装修的事得有一个人负责扛起来,为了一个螺丝钉不被多用得来回跟装修师傅沟通;业务刚起来,你得是全能人才,手底下的人不懂流程,你得亲自示范,做好做完美了,再定好流程让下属来干,招人得亲自招,培训得亲自上,创业公司哪请得起培训顾问公司。什么都是挑最重最难的干,身兼各种工作,是CEO也是接待员,更得陪酒吃饭。

好不容易公司上轨道了,模仿者和竞争者就想来分一杯羹,又得没日没夜跟团队开会研究策略、市场打法,真是一刻不得闲。

这样的状态,在很多企业家身上都能看到。看看宗庆后,接近200个子公司,全是直接跟子公司老总沟通,娃哈哈没副总;看看江南春,超级销售员,几乎跑遍所有客户;看看马化腾,婚前经常工作到晚 12 点,婚后也是九十点之后才回家,不过经常凌晨两点还在家里给下属写邮件。

思想的勤劳

学校的教育就是,多做一道题,多花一点时间在读书上,就比别人多掌握点知识,考试成绩就能有所提高。这种方法百试不爽,自认为没有天分的学生就靠着这个不二法门在考场中驰骋。

好不容易熬到毕业,不用再复习,不用再考试了。出来创业自知经验各方面都不如人,跟刚入学第一天的景象极其相似,于是,就又拿起“埋头苦干”这个武器开始战斗。创业者要身体的勤奋,撅着屁股干活,但也要抬头看天,看风向。金山董事长雷军曾被誉为 IT 界的劳模,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周末经常加班,数十年如一日。金山公司在中关村扎根很久,不断被后来者如百度、360、优酷等追上,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的状态,接连冲击IPO未果,最后以软件起家的金山能成功上市还是因为游戏业务,价值也才十几个亿。作为 CEO 的雷军不得不感叹命运弄人。这种教训之后作为 CEO 的雷军学会抬头看天,看风向,小米模式就是逐风的产物……“站在风口,猪都会飞上天”,顿悟之后的雷军一直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创造了小米,也接连投资了很多家在“风口”的公司,如凡客、YY,并且都相当成功,也成为中国最有名的天使投资人之一。

你可以不是中国最努力的创业者,但你要保持前1万个,剩下的靠思想的勤劳去弥补,去超越。

典型的思想懒惰的人就是犯第二次错,创业是不容许犯错的,如果有一次犯错让你侥幸逃脱了不去反思,不去思考,不去找出问题的“凶手”,让你的同伴白白牺牲,还要在第二次掉到同样的陷阱里,那么你的创业基本上不会有起色。有大成的创业者都是一朝被蛇咬记十年井绳的人。可以允许自己犯错,因为谁都会犯错,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三天不吃不喝好好反省,出来又是阳光明媚,当作给自己注射了抗体,以后就能百毒不侵了。

还有种思想懒惰就是看到奇怪的、不寻常的现象不去思考,表面上是失去好奇心的表现,其实就是思想的懒惰。机会总是留给有心人的,光有心,看到不同的现象而不去细究,不去思考这种现象的本质和起源,想想还是算了——别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搞这行,做这个的人还不去想呢,想太多不是耗费脑细胞嘛。

很多创业者觉得自己空有一身的能力和抱负,苦于找不到一个好项目来操作,项目从哪儿来,不是整天抱怨要是当年的百度给我做一定做得比现在大100倍,当年我要是发现了那个机会,早就轮不到谁谁谁了,而是思想上勤劳起来,发现社会供需的矛盾,发现用户需求的盲点,在别人还没嘲笑这是个小玩意儿、小把戏的时候抓住这个机会……

机会是留着白胡子的老大爷,他对你走过来的时候无声无息,只有一缕白胡子飘着,你能抓得到就是你的,抓不到就过去了。

勤劳的思想是对嗅觉和视觉的补充,多思考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愿景,能感觉到别人感觉不到的危机和转机。你会发现,但凡成功的人,他们四体的勤奋、思维上的多劳很难感觉出来。要比劳作时间,码头上的搬运工绝对可以算第一,轮不到企业家,但要算四体的勤劳加上思维的勤劳,最勤奋的人一定是中国最成功的人,之后依次排列。上天总是公平的,发奖状的时候总是按顺序发,不会跳过谁,也不会给谁多发。

我要什么

创业者要什么,这不是白问吗?要每月领薪水早去写字楼了,要抱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稳日子那就不会有那么多企业高管辞职,官员下海创业了。创业的确能够带来财务的自由,很多人的追求就是金钱,那么请创业者把自己的追求分成十份,这十份的追求中八份用来追求财富,一份用来追求你的梦想,一份用来追求你内心的平静。

世间的事很有意思,你越想得到的东西就越得不到,无欲则刚……火急火燎想要赶公交车,结果公交车偏偏前脚走;你悠闲地下楼,结果公交车偏偏正好到,这种事生活中频繁出现。如果你把自己的追求全部定为金钱,相由心生,跟人说话左边眼睛出来的是美元,右边眼睛出来的是人民币,想想看这种画面挺有意思的,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的人,说的每句话跟钱不挨着但都是钱的味道,你想和这样的人合作吗?

财富是生活的保障,很重要,用8份的追求来得到它,剩下的两份中一份用来追求梦想。有梦的人浑身散发着理想主义气质,这种气质胜过世间任何香水,是能够吸引人的,让人团结在你周围。

马丁·路德·金不是当时唯一伟大的演说家,也不是美国民权法案出台前唯一遭受歧视的黑人,实际上,他的有些想法还是错的。但是他是一个追梦的人,他相信世间有两种律法,一种是上帝指定的,一种是世人指定的,直到世人指定的律法和上帝的律法相吻合的时候人民才能真正生活在公平的世界里。所以在1963 年的夏天,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发生了,25 万人聚集在华盛顿广场上顶着8月的酷暑听他的演讲,有人甚至坐8个小时的公交车赶来。他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感动了一代人。人们为什么追随他,来听他的演讲,当时没有网络,电视也不发达,在今天看来能聚集起25 万人都是不可思议的。难道就是黑人为了得到公平和自由吗?别忘了,25万人中还有25%是白人。是马丁博士的理想主义吸引和号召着他们,他们愿意追随这个贫苦农家来的孩子而不是白宫里的政客。

创业公司和成熟公司不同的就是理想主义气息,这是创始人带来的,这种气息让团队中的每个人紧紧团结在创始人周围,放弃高工资,放弃优厚的福利,只跟着一个人去寻梦,去寻找创业的城邦。

最后剩下的一份追求请留给内心的平静。创业需要激情,需要洒脱和轰轰烈烈,但就像再热闹的宴席也有散场的那一天,再多彩的白天也会被黑夜取代。繁华过后就是宁静,需要好好抚慰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学会感恩,学会知足,学会善待身边的人和重视家庭。佛家说心有所依,家庭就是心的港湾和休憩所,只有抚慰好了内心才能更好地上路。重新让心似狂潮,努力奔跑,历尽漂泊还能追逐闪电和风暴。

放弃什么

成功的人不一定幸福。追求了一辈子,得到了很多,回头发现自己失去的更多,再多权力和地位换不回曾经的东西。有些人放弃了健康,现如今一身的病;有些人牺牲了家庭,妻离子散;有些人甚至英年早逝,牺牲了生命。

有句歌词这么说:“人不能什么都想要。”放弃的东西一定要是自己玩得起的,玩不起就打消创业的念头吧,明天继续骑车去上班。大多数人牺牲的都是时间,花在女朋友身上的时间会很少,日晒三竿起床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每年或许只能回一次家,但你知道,你要得到自己希望的就必须放弃很多,什么都想要就会什么都得不到。你会在四下无人的时候脑海里一遍一遍翻过你对不起的人,发誓今天的放弃是为了让他们得到更好的。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企业家也是普通人,普通人也就会有自己的爱情世界,但因为一些特殊的事件,企业家的爱情往往在外人看来多了很多的神秘和浪漫。两大电商巨头当当网和京东商城生意场上掐得你死我活,关于爱情,两个总裁李国庆和刘强东或许能有更多的同感。

2010年12月8日当当网成功在纽交所上市,在上市成功之后举行的庆功会上,总裁李国庆邀请了他的初恋女友参加,并象征性地赠送了少量当当的股票。刘强东在微博上调侃道,如果京东哪天上市,就更应该邀请曾经的女友参加了,因为京东的“京”字就来自当时女友的名字,这个企业对于她有更多的意义。

两个中年男人在人生这个阶段感叹了一下当时年少懵懂的爱情,有点令人唏嘘。成功路上有很多的风景,一定少不了爱情。爱情是明星的主菜,是他们生活的构成部分,被过多地关注就失去了很多的纯真,创业者的爱情游离于他们的生活之外,没有任何的场合对他们的爱情开放,只有默默隐忍在心里,就如同一坛酒在酒窖里慢慢地发酵,被曝光那天,是那么醇香四溢,那么令人回味。

有人形容纽约说是,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去纽约,如果你恨他也让他去纽约。我没去过纽约,我目前的足迹只限于中国,不敢乱自揣测这句话想表达什么样的含义。但我经过好几次创业,我了解创业,我觉得这句话用来形容创业挺不错的。

创业成功带来的一切能够滋润爱情,让爱情之花开得更加夺目;创业失败,债台高筑,生活陷入巨大的困境,港片里演的债主比黄世仁还凶一百倍。庄子说的相濡以沫感动了多少人,多少人为了这句话相厮相守一辈子,但相濡以沫只是庄子说的第一层境界,他希望夫妻能做到相忘于江湖,彼此不亏欠,消失在对方的剧本里,演一场自饮自醉的独角戏。

如果你想结婚,就让他去创业;如果你要分手,也让他去创业。

如果你想结婚,就让他去创业

创业的属性有很多,如果用圆来表示的话,成功应该是最外围的部分,它不是最核心的。创业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了创业就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自从创业后就基本没有打过一次游戏,当我想打一个曾经很喜欢的游戏来放松一下的时候,双击桌面图标发现我的版本早已经OUT很久了,需要很长时间的更新,看着进度条那么长,还是算了吧。我也忘记了自己喜欢的NBA球队今天是赢了还是输了,明天打客场还是主场,当朋友问我分析一下今年的总冠军是哪支球队顺便赌一顿饭的时候,我想想还是算了吧。我变得不再喜欢看娱乐新闻,不关心谁跟谁又结婚了,谁又出了新专辑。看的更多的是本行业的财经新闻、创业方法、营销手段。

如果你有喜欢的那个她你就去创业吧,几年的创业下来会对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生意场上的磨练会让你的目光更深邃,眼神更坚定,自身更有自信。创业带来的财富也能让你很好地负起男人的责任。几年后,当你风度翩翩、潇洒万千地站在她面前的时候,曾经的情敌,那个村口的情敌陈二毛,跟你比起来简直弱爆了。

如果你要分手,就让他去创业

还记得之前那个平衡木吗?创业是对它最大的破坏。

我说过创业是一种另类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没有老师指导过你,父母不能传授给你,当你进入这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只能自己去摸索,自己去尝试。

所以你会变得急躁,变得无所适从。你会对什么都失去热情,你刚开始会极度不适应。以前下班后什么都不用管,可以陪女朋友去逛街,跟朋友去喝两杯。现在不管在哪里,你都是工作状态,你看见的、听到的都会使你联想起工作。

那个平衡木变得非常不平衡,以前倒头就睡的你,开始会失眠,会睡不安稳。对她说的事情缺乏热情。慢慢地,从没吵过架的你们开始争吵了,而且吵架变得频繁了,你也说不清为了什么。终于有一天,她再也受不了,摔门而出……那“嘣”的一声,你终于醒了。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当90后遇上创业/陈栩琳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8

ISBN 978-7-115-35674-1

Ⅰ.①当… Ⅱ.①陈… Ⅲ.①企业管理—通俗读物 Ⅳ.①F270-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134495号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关于90后创业的书,目标读者是90后大学生创业者。作者以90后的思维方式切入,以亲身经历为读者剖析了90后创业的特点,以自己的创业经验告诉90后创业者应该对创业抱有怎样的心态,应该如何面对资本,如何面对市场,如何处理团队危机等。

本书共12篇,每篇独立成文,读者可利用碎片时间随机阅读,文字风格随意但不闲散,把创业的技法如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经人读后“哦,原来创业还可以这样”的感觉。

当然,本书的很多经验也是其他年龄段的读者可以借鉴的,也让更多读者了解90后创业的现状。

◆著 陈栩琳

责任编辑 杨海玲

责任印制 彭志环 焦志炜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大厂聚鑫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开本:700×1000 1/16

印张:13.75

字数:252千字  2014年8月第1版

印数:1-4000册  2014年8月河北第1次印刷

定价:35.00元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410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相关图书

透明商业:数字时代成功之路(第2版)
透明商业:数字时代成功之路(第2版)
业务敏捷:打造数智时代的高适应力组织
业务敏捷:打造数智时代的高适应力组织
数智化转型:企业升级之路
数智化转型:企业升级之路
企业数字化快速转型:让商业更智能
企业数字化快速转型:让商业更智能
计算广告:互联网商业变现的市场与技术(第3版)
计算广告:互联网商业变现的市场与技术(第3版)
银行信息科技:构建银行数字化发展新图景
银行信息科技:构建银行数字化发展新图景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