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 培养终身受用的阅读力

978-7-115-51147-8
作者: 刘主编
译者:
编辑: 牟桂玲

图书目录:

详情

本书一共7章,从了解阅读入手,讲解了快速阅读或精细阅读不同种类图书的方法,并通过相应的练习与训练,从根本上教会大家掌握系统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全书最后附有阅读100问,解答读者阅读过程中的各种难题。

图书摘要

高效阅读:培养终身受用的阅读力

Efficient Reading

刘主编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高效阅读:培养终身受用的阅读力/刘主编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7

ISBN 978-7-115-51147-8

Ⅰ.①高… Ⅱ.①刘… Ⅲ.①读书方法 Ⅳ.①G79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90692号

◆著 刘主编

责任编辑 牟桂玲

责任印制 马振武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大厂聚鑫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开本:720×960 1/16

印张:15

字数:205千字  2019年7月第1版

印数:1-3000册  2019年7月河北第1次印刷

定价:49.80元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410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147号

内容提要

SUMMARY OF CONTENTS

读书慢,理解不了;记不住,读完就忘;囤书多,几乎不读……这是不少人遇到的阅读障碍。如何才能高效阅读,培养终身受用的阅读力?

本书的答案是不仅要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更要有科学的阅读力训练。因而,本书精心设计了7章内容,分别是:“重新认识阅读”,其重点是通过阅读能力测试帮助读者诊断自己的阅读能力,以便有的放矢地弥补阅读能力的短板;“快速阅读法”,主要是通过循序渐进地提升“阅读的视野宽度”“阅读的扫描速度”“瞬间记忆和信息留存度”“屏读能力”等方式综合提高读者的快速阅读能力;“精细阅读法”,其重点是如何抓重点、如何加深理解等;“不同类型图书的阅读方法”,图书类型涉及科普书、历史书、经管书、技术书等;“培养阅读力的实用工具”——三色便笺、三栏笔记、结构化阅读、思维导图等;“读写不分家”,重点是如何通过活学活用以及写读后感、书评等方式,提升阅读能力;“确定阅读书单”,包括初学者的书单该怎么列、适合学习者使用的T形书单、什么才是合理的阅读“膳食结构”,等等。

阅读本书的方法是在读懂每一章内容的基础上,做好每一章精心设计的阅读练习题,学练结合才是真正掌握阅读方法的有效途径。此外,如果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还可以在本书的附录“100个有关阅读的快问快答”中寻找解决方案。沿着本书所设计的“学习阅读方法”“训练阅读能力”“解答阅读问题”的路径,即使是阅读能力薄弱的读者也能扫清阅读障碍,快速成长为高效阅读者。

PREFACE

你真的会阅读吗

问一个人“你会阅读吗”可能会招来白眼,因为大家都认为不会阅读基本上等同于“不识字”。说一个人不会阅读等于说一个人没文化,这在很多人看来不亚于一种侮辱。

但事实上,的确有很多人不会阅读。现代人普遍存在阅读障碍——虽然认识书上的每个字,但是只要一连起来读就读不懂了。读书慢,理解不了;记不住,读完就忘……这些是大家在阅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人们就开始害怕阅读,一想到读书就痛苦,最后真的就形成了阅读恐惧症。

何谓会阅读?其实不需要别人的评判,也不是一种自我感觉。阅读能力是一种可以测量的能力。通过以下5个指标,每个人都可以衡量自己的阅读水平。

1.阅读的速度。阅读的速度是阅读能力最直接的体现。成年人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300~500个字,快的话能达到每分钟800~1000个字。也就是说,一本书,按平均10万字算,如果你是普通阅读者,应该在4个小时内看完;如果你是高效阅读者,应该在两个小时左右就能看完。

2.阅读的准确度。光有速度还不行,阅读的准确度也非常重要。我们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因为看书不认真,有些地方我们看错了,会影响对书本内容的理解。测量阅读出错的指标是“折返率”,“折返”就是折回头再去查前面某一部分讲过的内容。一般来说,阅读一本书我们能容忍五次左右的差错,也就是说,我们允许五次折回头去纠正我们读错的内容。

3.阅读的理解度。阅读不光是看懂文字,还需要理解内容。理解度就是对一本书的内容的理解程度。这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是否了解书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第二,是否理解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读者,你是否100%抓住了作者想表达的思想。理解度可以自己评估,看完一本书,到底是懂了50%、70%还是全懂了?你自己心里会有个评判。

4.阅读的记忆度。没有人会记得书里的每个字,但是书里的概念你记得多少?重点内容你记得多少?书的整体框架你记得多少?考察记忆度的方法就是做测试题,就书里提到的内容做随机测试,可以评估你的记忆度。

5.阅读的转化率。阅读是接受外界的知识,接受度是很好测量的,看看你是否理解、是否记住即可。但这些内容你到底吸收了多少是很难评估的,因为吸收是把书本里的知识内化到你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这是从输入到消化再到输出的“三级跳”。测量转化率的方法是写作,看完一本书之后最好能写点儿读书笔记,这有助于阅读后的消化吸收。

以上五个指标就是完整评估阅读力的五个方面。你现在就可以做个测试。随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或者就以本书为例,试试看,多久你能看完这本书?看错了多少?理解了多少?记住了多少?最后又能转化出多少?如果你真的能经受住这五个方面的考验,你才能说自己真正会阅读。

阅读小贴士

很多人所谓的“会阅读”指的只是读文字而不是真正的阅读。书籍有难易之分,通俗小说里的文字肯定比经济学课本上的好读、好懂,报纸上的社会新闻也比西方哲学教材更浅显。但问题是,我们所面对的阅读不仅仅是“能认字”,而是要能应付各种阅读的需求,并通过文字深入内容本身,得到收获和成长。从这个角度看,“读懂”就比“读过”有更大的意义。

第1章 重新认识阅读

阅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过去,而是透过文字进行思考。

1.1 阅读测试

想知道你的阅读能力如何吗?不如现在就接受一次阅读能力的体检吧。

阅读能力测试

用秒表计时,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并记录下你阅读这些文字所花的时间。注意:以下阅读材料只能读一遍,读完后回答文后的问题。

阅读材料1

祖籍山西的图书编辑陈年和武汉大学优秀毕业生雷军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们会在北京成为好朋友,并在21世纪的头一个10年,共同怀揣着改变中国互联网的梦想。在这一刻——2012年3月中旬的一天,北京的冬日已渐渐远去,树叶抽了芽但沙尘暴还没有来。这是一个普通的周五早上,互联网劳模雷军也许在他位于望京卷石天地的办公室已经连续工作了几十个小时,而这一刻,因为外界不断质疑凡客的Inventory Management和Assets Turnover Rate的问题,陈年也许没法安心在他位于北京东三环乐成国际的写字楼喝下一杯咖啡。而也就是这一刻,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能接入互联网的地方,当你打开小米科技和凡客诚品的网站,除了花花绿绿的页面喧嚣,你仿佛能看见命运的手,牢牢地把这两个人和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未来连接在了一起。

1.不要再回头看,凭印象回答,雷军毕业于哪个学校?( )

A.山西大学

B.湖北大学

C.武汉大学

D.清华大学

2.文章里提到雷军的办公室在哪儿?( )

A.东三环乐成国际

B.望京卷石天地

C.北京东方新天地

D.国贸写字楼

3.凭印象回答,外界质疑凡客的问题是( )。

A.Inventory Management和Assets Turnover Rate

B.Factory Management 和Cash Flow

C.Entrepreneurship和Mobile Internet

D.Turnover Management和Cash Flow Rate

4.以下哪些不是雷军和陈年的共同点?( )

A.都很忙

B.都有改变中国互联网的梦想

C.都在北京

D.都被质疑

5.以下的表述,哪个最好地概括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

A.2012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一年

B.陈年和雷总是互联网的领军人物

C.陈年、雷军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亲历者,但这一刻他们并不轻松

D.凡客诚品的问题让陈年和雷军很头疼

阅读材料2

很多年前,余世维在《管理思维》中讲过一个案例,他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次要离开酒店时,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入住时的样子。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也许客人和阿姨永远不会见面,阿姨高看这一眼也并不会对客人有什么影响,但这就是教养,在看不见的地方更显宝贵。

研究生入学考试后等成绩的那段时间,我在一家麦当劳参加见习经理培训,培训的第一课就是倒餐盘。餐盘上有餐盘纸,只要不是被打湿或者故意破坏得很严重,清理餐盘是很容易的。只需把餐盘倾斜45。插进垃圾桶的门帘,餐盘纸和餐后垃圾就会全部滑进垃圾桶,一点也不会沾到自己的手上。

可据我的观察,就是这简单的动作,国内大部分用餐者都不会做。父母更不太会鼓励孩子吃完麦乐鸡和开心乐园餐之后把餐盘清理了。用好习惯换别人高看一眼?很多人还做不到。

有一次跟同事一起搭飞机出差,吃完飞机餐,看见他把餐盒、纸杯、废弃物都一样一样整理好、铺平,然后把擦过手的餐巾纸摊开,均匀地盖在餐盒上,再交给空姐。我坐在邻座,瞬间觉得自己之前是多么的粗鲁。垃圾本身不是美好的东西,但在丢弃时却可以有教养。

——刘主编《教养就是让人舒服》

6.余世维在《管理思维》提到的是什么案例?( )

A.整理酒店床铺

B.给扫地阿姨小费

C.清理餐盘

D.回收垃圾

7.在作者看来,离开酒店前要把东西整理好的原因不包括( )。

A.可以让人刮目相看

B.不给扫地阿姨添麻烦

C.体现自己的教养

D.可以更快退房

8.第四段,“可据我的观察,就是这简单的动作”这句话中,简单的动作指的是什么?( )

A.自己去领餐

B.自己清理餐盘

C.帮助阿姨打扫卫生

D.帮助别人点餐

9.从文章内容推理,吃完麦当劳要清理餐盘的原因不包括( )。

A.因为这很容易

B.因为这是好习惯

C.因为不清理会罚钱

D.因为能够体现教养

10.从这几段文字里,怎么理解作者所谓的教养?( )

A.教养就是懂礼貌

B.教养就是尽量少给别人添麻烦

C.教养就是多干点活

D.教养就是主动倒垃圾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 原文第一句说:“武汉大学优秀毕业生雷军”,所以答案是C选项。

【2】B“互联网劳模雷军在他位于望京卷石天地的办公室……”,所以答案是B选项。

【3】A 即便不认识这几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但凭印象也能得出答案。文中提到的是“Inventory Management和Assets Turnover Rate”,中文的意思是库存管理和资产周转率,所以选A选项。

【4】D 雷军和陈年有很多共同点,选项A、B、C都是共同点。但是只有陈年被质疑,“都被质疑”的说法不准确,所以这一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D选项。

【5】D 这段文字提到了两个人的梦想,但是看起来两个人都不轻松,所以答案是C选项。A选项和B选项的概括不全面,D选项的表述不正确。

【6】A 《管理思维》中提到离开酒店前应该把床铺收拾好,所以选A选项。

【7】D 离开酒店前为什么要收拾房间,作者提到了三个原因:①给扫地阿姨一个好印象,让她刮目相看;②尽量少给扫地阿姨添麻烦;③体现自己的修养。题目问的是不包括的原因,所以选D选项。

【8】B “这个简单的动作”就是指把餐盘的垃圾倒入垃圾桶,所以选B选项。

【9】C 清理餐盘的原因包括:①很容易清理;②这是好习惯;③能体现教养。不清理不会罚钱,所以答案选C选项,不包括这个原因。

【10】B 这几段文字里,作者讲到了如何体现教养,教养最重要的就是为别人着想,少给别人添麻烦,所以选B选项。

阅读成绩表单

分数及评判标准:

①阅读测试总分能达到80分及以上——阅读水平较高;

②阅读测试总分在60~80之间——阅读水平中等;

③阅读测试总分在60以下——阅读水平较低。

阅读小贴士

我们在日常读书时是不会像这样测试的,而且单独一篇文章的测试也仅仅是一个“阅读尝试”,还不足以断定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但这种“问题式阅读”可以让大家快速发现自己阅读上的短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

1.2 给你的阅读能力打个分

如果问你,“你算个会读书的人吗”你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回答这个问题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你可能出于谦虚说自己并不会读书,也可能因为别人都夸奖你而认为自己真的会读书。会不会读书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会读书不像会滑冰或者会修水管那样好判断,会读书的人很难展示自己的这项技能。

但你一定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会读书的人,甚至可能这些人就在你的身边。他们读书的速度很快,夸张点说,能达到“一目十行”。而且他们似乎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明明都是看书,你可能只是看个热闹就算了,而别人却能滔滔不绝说出很多你早已忘到九霄云外的信息。

另外有一类人,他们被称为“阅读障碍患者”,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有病,但是他们很难看完一页书的内容。他们一看到大段的文字就头疼,稍微复杂点的逻辑就看不懂。他们用手指指着每一个字往下看,看不了两句又要折回头找刚刚看过但转头就忘的信息。阅读对他们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事,他们不能从中获得任何乐趣,也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而我们大部分人都不会如此极端,我们处在这两者中间。我们说不上喜欢阅读,也说不上讨厌。阅读就是一个日常行为,跟吃饭、睡觉一样。普通人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300~500字。以读书为例,假设一页有600~800字,如果你两分钟还不能翻一页书,那说明你的阅读速度低于普通水平。

保持速度只是阅读的一个方面,你的阅读准确率和理解力也需要跟你的教育背景和思维水平相匹配。

假设现在你已经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获得了初中毕业证,那么就意味着你掌握了90%的常用汉字并了解大部分常用汉语词汇的用法。而且,因为你学过基础的历史、政治、化学、物理、生物、地理、数学的知识,你应该能理解书本里可能出现的基本专有名词,像“勾股定理”“马里亚纳海沟”“单细胞生物”“戊戌变法”等。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自己独立阅读一个新学科的初级课本、大众畅销书和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品。

假设现在你已经高中毕业,那么就意味着你掌握了95%以上的常用汉语词汇和很多学科的专有名词,你应该能快速地阅读句式复杂的从句,比如你不会被下面这个句子绕晕了头: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所造成的不确定性正是企业在对待战略规划问题上举棋不定的主要原因。当然,这并不排除企业高管之间的权力博弈,从而造成决策过程更加漫长。

假设你完成了大学阶段的学习,那么你的阅读能力应该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你不再会被某个你没见过的词语卡住,因为你已经培养出了高级的阅读理解力,能从文章整体上理解而不是逐字理解。

假设一个场景:10分钟后有一个重要会议,你要上台发言,但是你刚刚拿到一本书,是关于你演讲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你只有10分钟,所以你要快速翻阅这本书,并把这些内容补充进你的演讲内容。

这看起来很难是吗?其实,这是大学生必备的阅读能力。大学的最后一项工作是写论文,为了写出高质量的论文,你需要大量阅读。所谓大量阅读,其实就是这种10分钟读完的浏览式阅读——你要结合自己的需求,找到资料里最能匹配需求的支撑材料。这种有目的的主题阅读也是阅读的高级形态,是一个人达到高层次阅读水平的体现。

不过,你可能会有个疑问:达到这些标准又能怎样呢,毕竟大部分人不会一辈子待在学校。是的,大部分人不用一直面临10分钟消化完一本书的超级任务,但阅读的能力却是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比如说单位要推进新媒体转型,每个员工都需要了解执行办法,你会发现有些人学得就是比较快。这不见得是因为他们更聪明,更可能的是他们的阅读能力比较强,当你还陷在文字语句的泥潭里时,他们已经领悟了整体的思路和方法。

以阅读为路径的学习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婴儿时期,孩子们就开始读绘本,从图画入手,培养图像感知能力和想象力;小学时期,学生们除了读课本之外,还会读很多课外书,增加多方面的知识;进入中学,阅读变得更加多元,来自图书、网页、手机等方面的信息开始进入中学生的视野;到了大学,阅读的层次在加深,除了专业课,大学生有很多跨专业读书的机会,而且读书开始跟职业和未来的发展有关;毕业后走上社会,阅读更是最低成本的个人成长手段,通过一本书学习新知识,通过一本书提升认知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一般来说,阅读能力应该跟你个人的学历、身份相匹配。如果一个大学生只有中学生的阅读水平,那就是不理想的;而如果你仅仅是初中文化程度,却有比大学生更强的阅读能力,那么要恭喜你,你的阅读能力非常出众,而且这说明你有意进行过卓有成效的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没有年龄的限制,下至五六岁的儿童,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任何有阅读需求的人都可以进行训练。而且这种后天学习来的能力,一旦掌握就可以一直使用,所以越早学习越好,越早学习越能多受益。在国外,阅读训练是很多小学生的必修课,但在国内,大家对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不足,导致很多人从小就怕读书,一直读不好书。

另外,阅读能力不受学历的限制。很多人觉得自己学历低、学不会阅读,这是没有道理的。学历和阅读能力是单方面的关联关系,学历高的人理应掌握阅读方法(但在国内,很多高学历者也并没有掌握阅读方法),而学历低的人更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提高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直接跟学习能力挂钩,学习能力强可以弥补学历的欠缺。阅读训练是一个专项的训练,锻炼的是手、眼、脑的配合,它不需要其他学科的基础,所以对各个学历层次的人都是公平的。

阅读小贴士

阅读力是需要培养的能力,经常阅读的人阅读能力不见得就一定强——大量阅读只会增加词汇量,却不一定能同步提升阅读能力。阅读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比如快速阅读训练、记忆力训练、理解力训练;也需要掌握一些辅助阅读的工具,比如图形图表工具、思维导图工具、读书笔记工具等。阅读训练的目的是培养一个人良好的阅读习惯,当阅读变成某种肌肉记忆后,通过阅读进行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1.3 阅读中常见的四个问题

1.阅读就等于读书吗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阅读和读书混在一起说。说一个人喜欢阅读等于说这个人喜欢读书,说一个人读书有方法等于说这个人阅读能力很强。除非刻意区分,一般来说,阅读就是读书,读书就是阅读。

但实际上,阅读的概念要大于读书。除了读书外,还可以阅读报纸、阅读邮件、阅读告示、阅读广告、阅读手机新闻等。

“阅读”从字面上来看,有“阅览”和“诵读”的意思。我们所说的阅读,大部分时候是靠看的,比如路牌广告里的文字,一共也就几个字,扫一眼就能看完,也不需要仔细思考;比如手机上的新闻,可能是一屏一屏图文混在一起的,扫一眼就翻过去了;再比如读报纸,很多人读报纸也是浏览式的——看看标题,如果有感兴趣的内容就看看正文,了解具体的情况。这些都是阅读,也有人称之为“轻阅读”,意思是并不需要太多思考,不需要抓重点,也不需要记忆,只要看过就好,看过就代表了解了。

读书不一样,读书需要稍微多花点心思。比如读《乌合之众》[1]这本书,你了解“乌合之众”这四个字没有任何意义,你需要了解为何一堆人聚在一起就变成了乌合之众,你需要理解这种模式的成因,需要记住乌合之众的表现形式。只有这样,你才算真正读懂了这本书。

而且读书有层次之分,读过了比较难的书再读简单的就非常容易,一个能研究好《小逻辑》[2]的人再去读《心灵鸡汤》[3]就非常简单;但反过来,只能进行简单阅读的人去读比较复杂的书却有很大的难度。这也是为什么要训练阅读能力的原因——能把复杂的书啃下来,就能轻松阅读简单的书和文章。

本书中所说的阅读方法主要针对书籍的阅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读书方法,所以不刻意区分到底是阅读还是读书。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实际需求,本书中所举的阅读例子涵盖了初级、中级和高级难度的图书,基本上囊括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书类型。

2.阅读要不要默念

所谓阅读,大多数时候并不需要“读”出声,但很多人有一个习惯,读书的时候一边用眼睛看书上的文字,一边在大脑默读。比如下面这段文字,你可以感觉一下,看看自己读的时候有没有在脑袋里默念。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鲁迅《故乡》

调查显示,大部分人在读书的时候都有默念的习惯,尤其是没有经过阅读训练的人,习惯每一个字都默念出来。

默念不是坏事,它是辅助思考的方式。看书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先看到文字,但视觉并不能分析出文字的意思,所以我们先通过视觉辨识出文字,再通过思维把视觉信息变成语言。大脑能识别语言(就是我们默念出的内容),也就理解了文字的意思。一般到这一步,我们就会认为自己“看懂了”。

人的大脑是很聪明的,经过不断地训练,慢慢就会有一种识别机制——简单的内容不需要默念就能看懂。比如下面这句话,你试试看,是不是不需要默念,扫一眼就知道什么意思。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

上面这段文字,如果你是用“扫描”的方式读的,应该就不会默念,因为你基本上了解这段文字大概的内容,扫描的目的只是确认是不是跟你想得一样。一眼扫过去,发现这段文字是你熟悉的,所以你很快就能看完。

不默念最大的好处是提升了阅读速度。上面这段文字有57个字,同样还是这段文字,你再默念一下,也计一下时,你就会发现默念与扫描阅读在速度上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默念式阅读”会遇到速度瓶颈,因为不管你多么努力,默读的速度都是有极限的。一个人朗读的速度是每分钟240~300个字,默读会稍微快一点,但也不会超过每分钟500个字,这也就是为什么没有经过阅读训练的人一分钟只能阅读300~500个字的原因,因为他需要默念每个字,默念会限制他的阅读速度。

那这就有一个问题:到底要不要默念呢?不默念感觉读不懂,默念了又读得很慢,似乎是个两难。

其实,是否默念取决于这段文字对你来说的难易程度。容易的文字是不需要默念的,就像前面“从前有座山”那段文字,对很多人来说,这段文字很容易,扫一眼就能看懂,所以就不用默念。而难的文字,扫一眼是看不懂的,那就需要你默念出来,仔细消化。比如下面这段文字,你可以试试看,要不要默念?要默念几遍才能读懂?

在价值观问题上,忽略价值观存在的社会环境而谈“崇高”是没有意义的,这只会让“形而上”的概念超越实际用途,成为受人膜拜但永远没法接近的道德制高点。

对于一般人来说,看到这段文字的第一感觉就是“复杂”。虽然这里没有一个生僻字,但看完一遍你就是不懂什么意思。如果你想要读懂它,你会试着多读几遍。所谓多读,其实就是在大脑里反复默念,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你甚至会把这段话拆分成几个部分,比如先把第一句反复读几遍,再连起来读第二句,这样大概读了三五遍之后,你渐渐就会有一点自己的理解。

所以说到底,要不要默念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内容的难易程度,前面的两个例子是两个极端,一个极其简单,另一个极其复杂,我们阅读的文字大部分介于两者之间;第二是你自己的阅读能力,有的人阅读能力弱一点,连最简单的文字都要默念,而有的人阅读能力强一点,一般难度的文字都可以“扫描阅读”,不需要默念。

下面的表格按难易程度列出了五段文字,请试试看,从哪段文字开始,你必须默念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注意,阅读的时候,要凭第一印象,不用每段文字都默念完再测试。

上表中的五段文字,从易到难。阅读的时候,不太可能完全没有默念,但是可以感受一下,从哪一段开始,你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默念才可以读完。找到这一段,并在这一段前面的序号框做一个记号,这就是你在下一阶段需要突破的瓶颈。要争取在这个难度里慢慢摆脱默念,这样的话,你的阅读能力就会提升一级。

3.用手指指着读好不好

很多父母和老师在启发孩子阅读时会用到一种方法,叫作“指读法”。所谓指读法,就是用手指指着书里的文字,从第一句第一个词开始,一直往后滑过去,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跟默读一样,指读法也是一种辅助阅读的方法。相比起来,指读法比默读更慢,因为挪动手指本身就比较浪费时间,所以这样下来,一分钟内阅读的字数是非常少的。

在孩子的阅读启蒙时,可以用指读法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包括一些很久不读书的人,刚开始看书的时候容易走神,也可以用指读法辅助阅读。在指读的过程中,手指指到什么地方,眼光就落到什么地方,眼睛的视线跟着手指移动,这样不容易串行。另外,手指移动的速度其实就是默读和思考的速度,比较好的指读法,可以让手、眼、脑的速度协调一致。

指读法可以帮助阅读者集中注意力,但问题是,一旦对手指形成依赖,阅读的视野就会变差(后面会专门讲到阅读视野宽度),而且视线精准定位的能力也会变弱,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指读法就像阅读中的“儿童学步车”,可以在阅读训练最开始的时候用,阅读者渐渐熟悉阅读后,要及时摆脱对指读法的依赖,形成比较稳定的阅读视野和视线定位能力。

4.阅读还是背诵

有些人读书记不住,看过就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尝试把书上的内容背下来。这种方法可取吗?

首先,背诵会加深印象,这是毫无疑问的。一般来说,背诵都需要反复诵读好多遍,反复诵读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反复诵读的好处。

其次,背诵的东西的确记得比较牢。比如小时候我们背过的古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隔了好多年都能记起来。

但是背诵比较花时间,把整本书背下来也不太可能,所以建议只背诵书里头的重点句、重点段落、名人名言、古诗词等好背而又比较容易产生作用的内容,不建议整本书背诵。

另外,背诵时最好是理解式背诵,不提倡机械式背诵。所谓机械式背诵就是反复念诵,最后记下来。最常见的背电话号码就是机械式背诵,一般7~8位的电话号码,念上三五遍就能背下来,但这种记忆是短期的,记得快忘得也快。而理解式背诵是了解了一段话的意思,边想边背。背诵的过程其实也是再次理解的过程,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不容易忘。比如下面这段文字,可以试试看,如何能快速背下来,又能记得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东去,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看遗迹,忆起古人)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风景依旧,时光流转)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遥想周瑜当年)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谈笑间大破敌军)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想到自己,感到人生如梦)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阅读小贴士

阅读是我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便捷手段。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这些方法,有的是我们不自觉养成的习惯,有的是刻意训练的结果。学习阅读的时候,可以尝试一些被验证过的能有效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

1.4 阅读需要做什么准备

阅读看起来不太需要什么准备,拿起书就能读,但是如果希望获得比较好的阅读效果,你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的环境

虽然很多人可以在嘈杂的环境中阅读,但是相对安静的环境更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安静的环境不仅仅是不受噪音干扰,还意味着阅读中不被打断。比如有些人喜欢在办公室阅读,办公室的环境虽然不错,但是可能经常被同事的攀谈所打断,每次打断后再恢复阅读是比较痛苦的。

阅读场地的光线、温度也会影响阅读。太昏暗的环境、太温暖的环境容易让人打瞌睡。有人喜欢在床上阅读,尤其是睡前看一会儿书,这种阅读很难说吸收到什么知识,更有可能变成一剂催眠药,帮助你更快入睡。

有的时候,我们可能没法选择阅读的地点,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环境下阅读的内容。比如有的人会在地铁上看书,地铁摇晃的环境下比较适合读一些情节性较强的书,比如小说、历史书、人物传记等;有的人会睡前读书,考虑到接下来很快会进入梦乡,可以读一些哲理散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科普性的书;有的人会去书店或者咖啡店读书,在这种环境下,适合读一些流行文化的书、故事集、小说和涉及热门话题的书。而如果你有整段的时间,比如早起1小时或者在图书馆的1小时,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研读一些需要花点心思才能理解的书,比如哲学书、各学科教材或者锻炼思维方式的书。

2.阅读的工具

纸质书的阅读比较简单,拿起来就能读,建议阅读时最好拿一支笔,遇到好的句子可以在书上勾画一下;遇到不懂的部分,可以查阅资料后做一些注释;遇到有感触的部分,可以在页面空白处写一些评语。如果你不希望在书上留下痕迹,也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把相关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以便查阅。

除了纸质书,现在很多人也会读电子书。电子书有的可以直接在手机上读,有的需要在电子书阅读器上读。这两种方式都提供了批注、划重点、评论等功能。在阅读中适当做一些标记,有利于准确记录阅读时的感受,加深理解。

另外,不管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可以利用读书笔记这个工具。读书笔记是一种辅助阅读的方法,它有很多种形态,刚刚说的在页面空白处写评语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把注释、感悟记在笔记本上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还有一种读书笔记,把内容、对内容的感悟、看完书之后打算采取的行动按三栏的形式记录下来,叫作三栏式读书笔记(具体做法和应用在后面的章节中会介绍)。

除此之外,现在还有一种读书法叫“一页纸读书”[4],意思是边读书边记录一本书的要点,一本书读完,大概能记录十几条要点。这些可以浓缩到一张纸上,就像下面这种形式。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5]的一页纸读书法

1.天才并非全部都是天生的,成为天才有“配方表”。

2.根据生物学的研究,天才异于常人的不是脑子和基因,而是髓鞘质。

3.环境是天才成长的土壤,但不是越好的环境就越能产出天才。

4.学会一个东西需要三步训练法:拆分、练习、感知。

5.如果经过持续且有方法的练习,每个人都能成为天才。

6.精通某个东西,最好的办法是找到“诀窍”,然后勤加练习。

7.热情是支持你真正成为高手的心理因素。

8.你还需要被持续鼓励,不断增强信心。

9.高维度的一万小时,而不是简单的重复。

10.教练的指导,让你的一万小时不断精进。

如果你打算采用这种一页纸读书法,可以事先准备好一张A4纸和一支钢笔。如果你愿意使用电脑,也可以把一页纸的重点记在电脑上。

思维导图也是辅助阅读的一种工具,它的作用原理很简单,就是把书的核心要点列出来,并呈现出彼此之间的包含、并列或者推导关系。思维导图分手绘版思维导图和电脑版思维导图。前者需要准备画笔,后者需要下载思维导图软件。关于思维导图的用法,本书后面的章节会有详细的说明。

3.阅读的心理准备

除了这些硬件条件,阅读也需要一些心理准备。心理准备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心态调整,另一方面是设定好阅读的目的。

阅读的心态是指阅读时的心理状态。太焦虑、太着急、太散漫都不会有很好的阅读效果。保持适度紧张的心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阅读的内容。另外,适度的紧张也会让你更专注于要读的东西,这有助于进入深度阅读的状态。

阅读的目的是指明确阅读对自己的意义。很多人只把阅读当作休闲,没有计划也没有目标,有时间就拿起书翻两页,这样的状态很难有好的阅读效果。阅读的时候要想一想自己阅读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休闲放松,是为了系统学习知识,还是为了搞清楚困扰自己的问题?带着目的的阅读更容易聚焦,也更容易提高阅读的效率。

4.阅读的书单

书单是指书的列表,它解决的是“读什么”的问题。书单有时候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阅读计划,有时候是别人推荐的优秀书目。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零散式阅读,遇到什么读什么,拿到什么读什么,并没有书单的概念,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现在是一个出版物数量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很多新书面世,这么多书里,适合你的可能就几百本,所以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读最有用的书,其实很考验阅读者的辨别能力。

书单的获取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三类:名人/专家书单、畅销书单和个人书单。名人/专家书单是名人或专家站在自己的角度推荐的书目,是他们读过之后认为应该推荐给大家的书;畅销书单一般是图书零售商的销售排行榜,这显示了一定时期大众最喜欢阅读什么书;个人书单是个人制定的读书计划,比如这段时间对演讲感兴趣,就可以给自己开个学习演讲的书单。

书单是阅读地图,它帮助你挑选适合你的书。一般来说,名人推荐和销售排行榜书单一般是多学科混合书单,它可以拓宽你的知识面;而同一个主题的书单——像上面这个演讲学习必读书单,可能有多本书内容重叠的问题,重叠部分一般是每本书都强调的重点,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加以强化。

以上就是阅读的准备工作。当你了解了自己的阅读水平,也做好了如上的准备,你就可以开始自己的阅读之旅了。

阅读小贴士

阅读最重要的“准备”其实是阅读者自己的状态——带着闲散的状态读书,会收获放松和愉悦;带着学习和探究的目的读书,会收获知识和信息;带着批判的眼光读书,会获得认知的提升……总之,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和目的读书,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1.5 阅读到底难在哪儿

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阅读,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文字包围的世界。

婴童时期阅读绘本,上学期间阅读课本,考试前阅读各种参考书和材料,走上工作岗位后阅读各种职场充电的图书,闲暇时阅读各种休闲书,甚至连养好孩子、做顿好饭这样的事都有专门的书帮忙解决。

可就是这么重要的事,很多人并没有找到方法,完全是凭感觉在做。

阅读可以很简单。只要识字就可以读书,这是很多人的共识。尤其是阅读现代汉语写成的书籍,一没有语言障碍,二没有时代隔阂,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

但事实上,阅读并没有那么容易。很多人打开一本书很久都看不完,或者是看完之后完全没有留下印象,再或者是只看懂了书上的文字,但没有真正理解书里的内容。阅读人人都会,但是高效地阅读却是大家普遍缺失的一种能力。

阅读到底难在哪儿?这个问题的答案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们的读书能力没有匹配上读书的野心。

什么意思呢?首先,阅读能力是一种逐级进阶的能力,从最开始读浅显的文字到逐渐可以阅读复杂的文字,这是需要学习和练习的;其次,阅读的诉求也是不断进阶的,从最开始读懂就好到逐渐能体会文字的内涵,甚至读出文字背后的深意,人的追求也在不断进步。

于是这就产生了一个结果——如果当前的阅读目标超越了阅读水平,阅读者就会感到不适应,感觉跟不上。表现在阅读行为上,就出现了阅读困难或者阅读障碍。

举个例子。假设你现在是一名大学生,你需要阅读大量的资料才能完成论文,可是你的阅读能力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还需要用手指着一行一行地阅读,那么每次阅读你肯定觉得难受,因为你的阅读能力与你的阅读需求不匹配。

反过来说,如果你是初级阅读水平,你读的恰好又是初级读物,你还会觉得难受吗?应该就不会了。那些声称自己有阅读障碍的成年人,你拿一本幼儿园画册给他,他肯定不会觉得有障碍,因为那是一种非常简单的阅读,他应对起来绰绰有余。

所以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当期待和能力不匹配的时候,阅读者会有强烈的不适应感。

很多人还没有学会成年人应该掌握的阅读方法就变成了成年人,他每天接触的是各种新知识、新学科和最前沿的研究,他当然会不适应,因为他的阅读能力不足以应付这些内容。

那么问题来了,你的阅读诉求和你的阅读能力是匹配的吗?能否列举一下,阅读哪些书你毫无压力,阅读哪些书你有一点点吃力,而阅读哪些书你完全一头雾水?

打开你的书柜,看看那些书,这里头哪些是你轻轻松松就能读懂的?哪些是你需要很用力才能读懂的?哪些是你怎么努力都读不懂的?把这三类书的书名填在下表里,列得越多越好。列完之后,标注当天的日期,等到学完阅读方法,你再重读一下这些书,看看你是不是可以往前迈进一步。

填表日期:______

阅读小贴士

人跟书是有“缘分”的,有些书可能暂时你读不懂,这不代表它不好,更可能是你和它的缘分还没有到。读那些你能读懂的书,尝试那些读起来稍微有点吃力的书,把那些你暂时读不懂的书放一放,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去读。

本章练习 阅读能力训练入门

阅读能力测试

要求:计时完成以下15道阅读测试题,每题5分,答题时间为15分钟。如果超过15分钟完成,每超过1分钟减5分;如果在15分钟之内完成,每提前1分钟加5分。请在完成后计算出自己的总成绩。比如做对10题,用时10分钟,总分为10×5+25=75。

1.爸爸跟小明说:“快起床,不然上学要迟到了!”请问爸爸叫小明的时候,小明已经迟到了吗?( )

A.已经迟到

B.还没有迟到

2.“实话告诉你吧,这件事不是没有困难,但也不像你想的那么难。”请问这件事到底难不难?( )

A.一点不难

B.非常困难

C.有一点难

3.“李叔叔告诉小黄,他很快要去广州上学了,要小黄保重好身体,等着他去广州看小黄。”根据上下文推断,这段话里是谁去广州上学?( )

A.李叔叔

B.小黄

C.以上都不是

D.可能是李叔叔也可能是小黄

4.“他的学问啊,就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请问他的学问有什么问题?( )

A.没有学问,是花架子

B.有学问,但是不实用

C.有学问,但是不善于讲给别人听

D.没有学问,假装有学问

5.“如果你不能证明他跟这件事没有关系,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怀疑,他所谓的不在场证明根本就是伪造出来迷惑警方办案人员的。”请问他的不在场证明有什么问题?( )

A.没有问题

B.可能是伪造的

C.不在场证明跟“这件事”没关系

6.有一则消息称:“已经上市,但将其主营业务转移到比特币的公司将被特拉维夫证交所摘牌——这条政策虽然还没有正式公布,但已经被以色列政府官员证实。”请问按这段话里的意思,什么样的企业会被摘牌?( )

A.以色列经营比特币的公司

B.已经上市的特拉维夫证交所的比特币公司

C.已经上市且主营业务转移到比特币的公司

D.特拉维夫证交所管理的比特币公司

7.“上周,王明、赵默等小股东,与田峰和孙旬等大股东一起,投票反对一项要求公司延期上市是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请问各股东投票反对的是什么事?( )

A.反对公司延期上市

B.反对要求公司延期上市是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

C.反对要求公司不延期上市是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

D.反对要求公司不延期上市不是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

8.“华文公司轮值CEO李小明将国家数字化转型需求与马斯洛的人类需求金字塔类比,将部署ICT基础设施比作国家数字化转型的第一层,即最基本的需求。”请问李小明认为ICT基础设施需求相当于人类需求金字塔里的什么需求?( )

A.数字化转型需求

B.马斯洛的人类需求

C.第一层,最基本的需求

D.数字化转型需求

9.“这场高调的电脑比赛(李世石输给AlphaGo)让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成为时髦词汇,促使韩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宣布计划,拟投入巨资追赶谷歌的DeepMind等领先者。”请问韩国政府和企业的计划是什么?( )

A.重新赢得电脑比赛

B.让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成为时髦词汇

C.投资谷歌的DeepMind

D.投资追赶DeepMind等领先者

10.“机器学习系统往往被吹嘘为原始算法,可以适应任何任务——取决于用什么数据来训练它们。”这段话中的“原始算法”最接近下面哪个表述?( )

A.原始算法就是机器学习系统

B.原始算法可以适应任何任务

C.用特定的数据来训练机器学习系统,它就可以适应任何任务

D.原始算法就是最原始的算法

阅读材料

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了。他走起来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了。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地滚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

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拣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了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怕,颤颤惊惊,好象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

——萧红《呼兰河传》[6]

11.为什么老头子的馒头会掉出来?( )

A.箱子没关好

B.被别人偷吃了

C.他跌倒了,馒头箱子跌翻了

D.箱子底漏了

12.老头子发现馒头不够了,他说了什么?( )

A.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

B.好冷的天,你为什么偷我的馒头

C.馒头被狗吃了

13.从上下文推断,你觉得老头子知道馒头去哪儿了吗?( )

A.知道,被冻裂的土地吃了

B.不知道,猜测可能是掉地缝里了

C.知道,是被人捡去吃了

D.不知道,猜可能是掉雪堆里了

14.文章第三段说到老头子“担心受怕”,他害怕什么?( )

A.害怕再摔倒

B.害怕有人抢馒头

C.害怕再也走不动了

D.害怕被冻死

15.读完这三段,你觉得下面哪句话是这些文字的主旨?( )

A.这个地方特别冷

B.这个地方民风彪悍,总有人偷东西

C.这个地方的人都很随和

D.这个地方的人都很冷漠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这道题的重点是“不然上学要迟到了”。“不然”表示某种条件下的结果,起床的时候还没有迟到,不过如果再不起床,可能就会迟到了,所以选B选项。

【2】C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困难”的描述,不是没有困难,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说明有一点困难,所以选C选项。

【3】B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代词所指的认识。从前三句看,这个“他”可以是小黄也可以是李叔叔。但是第四句“等着他去广州看小黄”,假设是李叔叔去广州上学,李叔叔就没法“去”广州看小黄了,所以应该是小黄去广州上学,所以选B选项。

【4】C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比喻的理解,把学问比作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就是指不会把自己的学问讲出来给别人听,所以选C选项。

【5】B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从句“如果……那么”的理解,如果“他”跟这件事有关系,那么他的不在场证明就是伪造的,这说明他的不在场证明有瑕疵,可能是伪造的,所以选B选项。

【6】C 这是考查对复杂定语的理解。“已经上市,但将其主营业务转移到比特币”都是公司的定语,这样的公司会被摘牌,所以选C选项。

【7】B 这道题涉及双重否定。“反对+要求延期”,这其实就是希望公司按期上市。故选项B正确。

【8】C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人类需求金字塔”的理解。ICT相当于第一层,也就是最基本的需求,所以选C选项。

【9】D 这道题需要排除这段话第一句的干扰,韩国政府和企业的计划很简单,就是投入巨资追赶谷歌的Deep Mind等领先者,所以选D选项。

【10】C 这道题的核心是理解一个有条件的概念。机器学习可以适应任何任务,但前提是用什么数据去训练它。为什么叫“原始算法”呢?就是因为它可以适应任何任务(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所以选C选项。

【11】C 第一段说“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

【12】A 老头子说的话,第二段有原话:“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

【13】C 第二段有一句话,“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说明老头子知道有人捡了他的馒头,但他并没有点破,而是向着吃他馒头的人说:“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这里头,“他明白了”“向吃他馒头的人说”都说明他知道真相,所以选C选项。

【14】A 老头子“担心受怕”是怕摔倒,因为路很滑,而且之前摔倒过一次,所以选A选项。

【15】C 老头子发现有人捡馒头,但他故意不说破,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人都比较随和。这本书叫《呼兰河传》,讲的就是这个小地方的事,所以开头用这种方法描述了当地人的淳朴。所以选C选项。

课后作业

这次测试你得了多少分?分析一下你答对或者答错的原因。如果你有关于阅读和答题的感受,也可以写在下面。

[1].居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M].胡小跃,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5.

[2].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杰克·坎菲尔德,马克·汉森.你就是最好的自己[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

[4].一页纸读书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记重点句子,另一种模式是记关键词。这里采用的是第一种模式。

[5].丹尼尔·科伊尔.一万小时天才理论[M].张科丽,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6].萧红.呼兰河传[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2.

相关图书

Python金融量化实战固定收益类产品分析
Python金融量化实战固定收益类产品分析
专利写作:从创意到变现
专利写作:从创意到变现
程序员的README
程序员的README
开发者关系实践指南
开发者关系实践指南
科研论文配图绘制指南——基于Python
科研论文配图绘制指南——基于Python
走好学术路 科研萌新的自我修养
走好学术路 科研萌新的自我修养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