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上云应用指南

978-7-115-50179-0
作者: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译者:
编辑: 李莎

图书目录:

详情

本书主要围绕工业企业上云的必要性和趋势、工业云平台的内涵及架构体系、工业企业上云指引、工业企业上云应用成熟度等内容对工业企业上云应用进行指导,并结合工业企业的应用案例和服务商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指南。

图书摘要

版权申明

本书版权属于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书中的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版权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用于指导工业企业如何应用工业云平台(以下简称为“上云”)。第一章主要介绍工业企业上云的必要性和未来趋势,帮助读者了解上云的商业价值;第二、三、四章主要讲解云平台的架构体系以及云应用的成熟度,帮助读者了解云平台的服务模式;第五、六章主要分析工业企业上云的应用场景和云平台服务商案例,帮助读者从实践中学习相关知识。

本书主要面向想要了解云平台的读者和工业企业,帮助企业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上获得高质量发展,为企业带来创新机遇。

工业云平台发展
带来新的机遇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经济发展将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并将出现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的加速推进,以及智能制造、小微企业扶持、技术改造等政策措施的不断推出与落实,我国工业企业创新发展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逐步形成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是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工业互联网通过构建连接机器、物、人、信息系统的基础网络,实现工业数据的综合感知、动态传输、全面集成、实时分析,促进科学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执行,提高制造资源的配置效率。

工业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实施落地与生态构建的一个关键载体,同时也是面向工业企业的关键需求和工业企业上云的落地工具。具体而言,工业云平台是面向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和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开放式平台。在此基础上,亦可以发展形成基于云计算的开放式、可扩展的工业操作系统。我国的航天科工、三一重工、海尔集团和国外的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GE)、西门子等领军企业凭借长久的经验积累、先进技术储备、生态链,整合“供应商+应用开发者+海量用户”生态资源,抢占工业大数据入口主导权,培育海量开发者,提升用户黏性,构建基于工业云平台的工业企业生态,不断巩固和强化工业企业竞争优势。

工业云平台是推动工业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正步入规模化扩张的战略窗口期。基于工业云平台的工业企业生态正成为产业竞争的“风口”,发展机遇难得,宜在技术研发与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应用等方面尽早部署。《工业企业上云应用指南》这本书有助于工业企业及平台服务商进一步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工业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上高质量的发展。

2017年12月20日于北京

前言

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普及,对传统企业的生产方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工业企业而言,在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应用上仍存在壁垒:主流的工业软件90%以上依靠引进,且价格昂贵;工业软件的运行也需要部署大量高性能计算设备;企业搭建标准系统环境,需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投入高昂的运维成本。数字化技术只有大型或超大型企业才能够用得起,占我国企业90%以上的中小型企业则与其无缘。工业云平台作为工业企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兴起及发展,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新的机遇。

工业云平台是通过构建精准、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互联体系,建立面向工业大数据存储、集成、访问、分析、管理的开发环境,实现制造技术、经验、知识的模型化、标准化、软件化、复用化,不断提高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资源的配置效率,形成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工业企业新生态。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做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部署,重点推动工业云平台的发展,其内容包括重点培育十家左右的综合性工业云平台,实施百万企业上云工程、百万App培育工程等,浙江省政府更号召“十万企业上云”。随着工业互联网逐步走向应用部署,工业云平台作为海量异构工业数据集成与工业应用创新的重要载体,正成为新一轮产业竞争的核心。

工业企业借助工业云平台,实现企业数据的采集、感知,海量异构数据的存储、集成、处理及分析;实现企业管理决策数字化、生产管理透明化。通过工业云平台在工业企业的集成应用,推进制造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并形成工业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新模式和新业态。此外,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均将此作为未来工业企业发展的核心方向。

在工业云平台快速发展的今天,在这样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创新机遇期,我们推出《工业企业上云应用指南》这本书,希望通过介绍工业企业上云的必要性、工业云平台的内涵及架构体系、工业企业上云的内容与建议、工业企业上云应用成熟度模型与成熟度评价等内容,对工业企业上云进行有效指导。为了使企业更好地理解如何根据工业企业自身情况上云,还讲解了工业企业上云的关键应用场景和服务商案例。

编者

第1章 工业企业上云的必要性及趋势

(一)传统工业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下面临的挑战

自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压力增大,国内外需求不足的问题未得到有效缓解,传统工业企业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从著名的“产业微笑曲线”理论上看,我国部分工业企业仍处于产业供应链中低端的位置,自主知识产权较少,缺乏创新能力,产品缺少高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缺少核心竞争力。市场的发展,对企业自身内在提升提出要求,为此,企业迫切希望从管理、设计、生产工艺、品质等方面着手,快速改善现状,提升企业产品品质、服务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从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对工业企业而言,正如本书前言所述,我国不少工业企业在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应用上仍存在壁垒,这阻碍了众多工业企业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从市场需求角度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消费互联网的影响下,终端客户需求愈加多样化,新产品开发周期及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缩短,要求企业能够快速对接客户需求,反应敏捷,柔性生产。同时面对成本压力,需要企业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构建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平台,快速协同内外部资源,精准服务,高效响应,提升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周转和实现生产工艺、制造环节柔性生产。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企业新一代人才的引入,给传统工业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工业企业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市场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及企业内部之间,以往传统的口头、电子化交流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信息精准、快速传递的需要及新一代企业员工的诉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协同交互方式发生巨变,终端客户在交易时会越来越多地考量企业的产品品质、响应速度、服务满意度等,企业员工会越来越考量企业工作幸福感、存在感、价值观。

在新一轮市场变更的背景下,客户对传统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过往简单的代生产、产品供应提升到新形势下满足更高品质要求、客户个性需求及全生命周期服务的需求。传统工业企业在本行业发展中面临瓶颈和困境,需要寻求新的业务模式,通过数据与业务的充分集合,不断创新,从传统制造方式转变为服务型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网络协同制造等多种新制造模式并存状态,给企业带来新的动能。

(二)未来工业企业云应用发展趋势

当前,工业企业面临着内部发展困境、外部市场挑战以及新的机遇,需要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快速提升与发展。“云”特指一种能够在网络上便捷地按需使用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应用软件、服务及网络等),且高度可扩展、灵活易管理的业务模式,具有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及弹性配置等属性。

工业云平台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企业融合的重要载体,为工业企业提供了企业升级、转型的机会。工业云平台数据是基础和核心。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通过感知采集企业的“人机料法环”(即人员、机器、物料、方法、环境的简称)等相关环节数据,并进行存储、连接、处理、挖掘、分析、应用,打通企业内部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物流的四流合一,企业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预测性管理,改变了企业协同方式。工业云平台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特性。企业通过工业云平台,逐步实现基础资源及安全、商务、办公、人力资源、财务、销售、采购、设计、生产、服务全过程的管理,通过硬件设备层、网络控制层、车间层、工厂层、协同层各应用场景的数字一体化管理,初步实现网络化协同管理。

自2013年以来,工业云平台的理念和重要性逐渐被产业界所认识,全球各类产业主体积极布局,推出一系列工业云平台产品,主要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等服务类型(第2章将进行详细介绍)。从平台数量上看,工业云平台已经进入全面爆发期。根据咨询机构IoT Analytics的统计,目前全球工业云平台数量超过150个,占物联网平台总数的32%,是第一大细分平台类型。特别是2015年以后,企业对平台的布局明显加快。目前全球工业云平台有50%左右由美国企业提供,我国企业则在2015年以后积极开展布局。从工业云服务类型来看,第一类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在该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移动、电信、联通、阿里巴巴等云计算基础设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积极将资源释放到工业企业。第二类是平台即服务(PaaS),即把服务器平台或者开发环境作为服务的商业模式。在这一领域,国外的GE、西门子以及我国的航天科工、三一重工、海尔集团、腾讯、华为等企业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服务工业企业。第三类是软件即服务(SaaS),由软件服务商、互联网企业、咨询公司等多方主体面向工业企业提供办公、销售、采购、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的相关应用,这一领域有SAP、甲骨文、浙江中之杰(浙江中之杰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的简称)、金蝶(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的简称)、用友(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的简称)等。航天云网、三一重工、海尔等企业依托自身制造能力、经验和规模优势,率先推出工业云平台服务,并逐步实现拓展,目前已趋于成熟。软件行业服务商,SAP、甲骨文、浙江中之杰、金蝶、用友也纷纷转型,大量投入研发力量,打造工业云平台。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企业在工业云平台的应用水平、服务能力以及工业云平台所具有的功能、商业化程度、生态体系完整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通过工业云平台的应用,能够实现企业价值链的最大化。通过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充分发挥数据作用,从而为企业减负,实现从绿色制造到预测型制造,从产品制造到高品质产品生产和服务。同时以数据和业务为驱动,企业围绕客户需求以各种灵活的方式进行协同,并通过联合能够直接获得所需资源,积极地、尽可能地满足客户需求。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作方式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改革,使生产系统能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快速的适应,同时消除冗余无用的损耗,力求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使企业逐步创新发展模式,例如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远程运维服务等。

(三)工业企业上云带来的商业价值

结合“中国制造2025”,“企业上云”成为推动工业企业改造升级和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全面推动云应用软件和服务在企业中的应用,能够促进企业向“互联网+制造+信息化+物联网”转型升级,推动大中型企业将信息基础架构和应用系统向云上迁移,推进管理上云和业务上云,促进基于云的移动化、互联网化业务落地,提升企业的智能化水平。发挥各类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孵化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推动各类工业企业充分依托公有云、行业云平台,购买服务、租用系统,应用成熟的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客户关系、协同办公等云应用软件和云服务,降低企业信息系统构建成本,帮助企业快速形成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协同能力,并逐步探索新模式,为企业带来新动能。以吉利汽车集团(以下简称“吉利”)为例,吉利将汽车模拟仿真等多个核心应用放在云上,从而实现在数千核集群的计算机环境下进行仿真测试,包括对车辆的模拟碰撞。在车辆安全性上精益求精,使得中国汽车厂商实现智能制造的跨越式发展。吉利CIO丁国祥说,将IT系统架构到云上之后,部署的速度、成本及系统稳定性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另外,依托云上建立的营销服务平台,吉利打破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隔阂,构建了全新的信息通道,让决策层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客户的需求和痛点,并实时反馈到生产、设计、制造等环节。吉利的转型升级代表了中国工业企业的普遍需求,因而在“上云”方面,工业企业是非常活跃的一支生力军。

工业云平台帮助企业实现了对设备运行、加工参数、人员操作、生产进度、现场环境等各类工业数据的全方位深度感知,企业通过对这些数据与现有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资源管理等软件系统的有效集成,可以在质量优化、生产效率、设备维护、库存管理等方面形成比传统制造模式更加精准的决策,驱动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智能化。

企业内部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据化,使得设计、销售、采购、物流及仓储、生产、服务等各环节的数据集成在一起,并引发一系列模式变革。例如,借助物联网,企业能够实时采集并分析产品运行数据,并据此提供持续性的维护服务,实现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变。通过设计与生产数据集成,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对产品设计调整的需求,并在工艺设计和加工过程中精准实现产品设计要求。此外,产品生产与运行数据反馈至设计环节后,企业能不断完善设计方案与工艺,实现快速迭代的产品创新。

企业通过工业云平台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计划资源、企业管理、运维服务等不同业务链条的全方位集成,将极大提升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针对新的市场需求,企业可以借助开放创新平台快速形成设计方案,通过价值链网络寻找最优的供应链伙伴,并通过软件编排和动态组织的生产系统实现产品加工。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与用户的交互、产品设计的创新、计划资源的优化、制造工艺的完善都将是不断快速迭代的。

企业通过工业云平台不但使企业内部数据完成采集、汇集、集成,同时可以把价值链上下游企业深度集成在一起,带来生产活动的跨企业协同组织和制造资源的网络化配置。面向供应链管理,企业正借助物联网实时跟踪现场物料消耗状况,并安排供应商进行精准配货,降低库存成本。面向产品创新设计,企业正基于开放设计平台整合分散于全球的设计资源,通过并行组织大幅缩短研发周期。面向产品制造,企业可以基于网络寻找工艺和技术上合适的工厂,在产能不足时外包部分制造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全产业制造能力的高效利用。

企业上云,对于企业自身内部而言,可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应用提供载体,同时企业可以降低成本和风险,快速完成部署。企业上云实现了企业间资源协同,尤其是供应链协同、制造协同,同时随着企业应用深化、数据积累,企业逐步创新发展模式,形成服务型制造能力,为企业带来新的动能。

相关图书

透明商业:数字时代成功之路(第2版)
透明商业:数字时代成功之路(第2版)
业务敏捷:打造数智时代的高适应力组织
业务敏捷:打造数智时代的高适应力组织
数智化转型:企业升级之路
数智化转型:企业升级之路
企业数字化快速转型:让商业更智能
企业数字化快速转型:让商业更智能
计算广告:互联网商业变现的市场与技术(第3版)
计算广告:互联网商业变现的市场与技术(第3版)
银行信息科技:构建银行数字化发展新图景
银行信息科技:构建银行数字化发展新图景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