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到创业者 清华x-lab案例课

978-7-115-49552-5
作者: 清华x-lab
译者:
编辑: 李莎

图书目录:

详情

全书精选了16个清华x-lab孵化的创业项目案例,涵盖创业者必经的5个阶段:技术、产品、商业模式、市场和融资。在内容编排上,本书采用创业理论+实战案例的形式,通过实际创业者现身说法,还原最真实的创业过程,并且每个案例后附有清华x-lab导师的专业点评,是一本实用、落地的创业方法指南。


图书摘要

清华x-lab 著

从学生到创业者

清华x-lab案例课

人 民 邮 电 出 版 社

北 京

定价:49.00元

读者服务热线:( 010) 81055410 印装质量热线:( 010) 81055316

反盗版热线:( 010) 81055315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147号

内 容 提 要

绪论 创业,到底有没有可靠的方法

2013年4月,清华x-lab——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诞生。

2014年9月,我国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越来越多的大学启动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越来越多的学生和老师加入创办新企业的行列。而在此过程中,清华x-lab一直引领了中国高校的“双创”教育。

自2013年成立以来,清华x-lab组织了各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相关活动,5年的时间共计吸纳了1300多个创意、创新、创业等不同阶段的项目团队。虽然一些团队,特别是本书中所列出的这些案例团队,做得相当不错,但缺乏资金、找不到市场、技术不成熟、产品难以满足用户真实需求,以及人才配置不能有效衔接等问题,困扰着绝大多数创业团队。在这种情况下,紧密结合现实需求的理论指导,成为很多清华x-lab(也许是全国高校)创业团队的“刚需”。基于对清华x-lab过去5年间所成功孵化的这16家企业的观察,本书总结并识别了影响这些创业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我们相信,了解并学习清华x-lab辅导出的这些新创企业的成功模式和关键要素,无论是对大学的双创教育,还是对一些新创企业都有参考价值。

很多人都说,清华x-lab的那些成功创业者是“天生”且有其特殊性的。这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创业特质论。这一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我们却无法阐明这些成功创业者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殊技能与特性。很多人认为创业企业家有许多卓越的品质,比如旺盛的精力、卓越的领导力、极高的抗风险能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等。但这些研究观点,似乎试图寻找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创业者个性,即假设无论对于技术类公司的创业者还是非技术类公司的创业者,他们应该具有相同的品质,正是这些品质将他们与普通大众区别开来。也正是这些卓越的品质,决定了一个初创企业能否取得成功。通过对本书所讲述的清华x-lab辅导的16个创业企业的观察,我们不否认创业者个人特质在企业成功当中的贡献,但除此之外,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战略和商业模式的选择、资源获取、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等要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认为,对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市场潜力的把握,是创业成功的第一个关键要素。1995—2001年间的互联网泡沫导致大量企业失败、倒闭,但也催生出一批与高科技及新兴互联网相关的优质企业。这可以看作是互联网作为信息社会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规范化的过程。现如今,人工智能(AI)作为一项类似于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从清华x-lab支持的成功创业团队案例来看,以人工智能为依托的“AI+”创业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创业者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健康、教育、金融、公益等各类传统行业,在重塑行业格局的同时,也保证了自身的成长。在该类创业项目中,创业者个人对市场机会的识别能力发挥了关键作用。从本质上讲,该种类型的创业是一项“快者生、慢者死”的速度较量。在一项新兴技术的奠基时代,迅速占领行业中的生态位,对创业成功影响深远。

与大企业一样,初创企业也在极力打造自己的创业战略。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教授斯科特?斯特恩(Scott Stern)等根据竞争程度、投资额度等将创业战略分为价值链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平台战略和破坏性战略,认为每一个企业在成立之后都应该有自己的战略,并按照预先制定好的路径成长。虽然这些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与大企业的战略做出了区分,但企业在创业之初为获得包括投资人、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依然趋向于模仿大企业的战略和组织结构,造成初创企业在战略上与大型成熟企业战略的雷同。一般而言,企业战略决策模式可以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受庞大的组织层次和信息流通速度的影响,成熟企业的战略决策模式一般是“自上而下”的;而初创企业由于体量较小和资源限制,往往采用“自下而上”的战略决策模式,这也赋予了初创企业更多的灵活性,能够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迅速做出战略调整,并及时抓住市场机会。

以上分析阐述了创业者和学术界对创业战略的重视,但通常困扰创业者的一个问题却是“没有战略”,创业者甚至质疑创业理论的正确性。如多位创业者谈到“没有什么战略,我们首先得活下来”。诚然,由于资源限制,生存问题始终伴随企业成长的初期阶段,以至于创业者长期疲于奔命而无暇顾及战略问题。但这也恰恰说明了初创企业战略制定“自下而上”的过程,是创业者对外部环境变化所做出的及时反应,是战略的涌现过程。基于我们对清华x-lab培育企业的观察,初创企业的战略选择和制定通常需要走过一段不断摸索的黑暗期,这个时间段可能持续1年甚至更久。

与战略密切相关的另一个话题是多元化与聚焦的问题。从企业业务拓展模式来看,聚焦战略被认为是成功创业企业的“圣经”,受到大多数人的普遍认可。然而,由于人们无法预见未来,战略目标的实现往往充满不确定性。在创业目标的追寻过程中,同大多数人一样,创业者也在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下,率先选择能够实现短期收益的机会主义行为。正因为如此,志存高远的创业目标被束之高阁,这些企业也无一例外地沦为小打小闹的赚钱工具,并被踢出高成长潜力企业的竞争赛道。相反,那些采取聚焦战略的企业则按照特定的成长路径,成为某一行业中的佼佼者。

对于技术类初创企业而言,他们长期徘徊于对多元化战略和聚焦战略追求的拉锯战当中。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以技术立足的企业往往更偏向于采用斯科特?斯特恩等提出的IP(知识产权)战略,这使得企业在进入孵化器之初就能更容易获得资本支持,而后才开始探索技术如何落地。但一项技术的市场应用价值可能体现在多个领域,为迎合投资人的变现需求和创业者对现金流的追逐,该技术最先可能在容易推广的领域实现,C端消费领域作为一个推广成本较低且不需要企业网络搭建就能触及的市场,往往成为创业者的首要选择。还有,初创企业经常会进入另外一个陷阱,即企业目标客户由B端转向C端,这对挣扎于生死线上的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原因在于,C端市场对产品价格更加敏感,需要长时间的市场和渠道资源积累,品牌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要素。资源匮乏的初创企业并不具备解决C端市场问题的能力,因此成功的创业更容易在B端市场实现。

商业模式是一种对如何将创意转变为企业利润的交易方式的选择,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决定因素。无论是成熟企业还是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在企业成长中的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与企业战略相比,商业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战略的执行,侧重于操作化层面。好的商业模式必能为以下3个问题提供答案:谁是消费者?消费者的需求如何得到满足?企业如何保持利润并且保持盈利能力?很多创业者都自信地认为找到了恰当的消费者群体,但事实证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想象”是错误的。根据产品扩散理论,消费者对产品的接纳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消费者可以分为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大众、晚期大众和落后者。而评判一个企业产品扩散成功与否的标志,则是产品是否得到早期大众的接纳。因此,商业模式中的重要一环,是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从清华x-lab现有的案例来看,营销策略由于行业的不同而存在显著的差异,根据企业定位与需求制定恰当的营销策略,是企业实现从产品向商品转化的决定因素。

由于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平台型商业模式逐渐成为当今创业企业极力追求的模式之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让更多的创业者有能力将自己的创业想法付诸实施。与此同时,企业可能面临来自其他行业的颠覆性挑战。因此,布局未来、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成为时下流行的商业模式之一。其中,通过平台增加客户黏性,占据消费市场的入口成为争夺市场的利器,如阿里巴巴、腾讯等市场巨头都是平台型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新创企业只能立足于未被现有企业触及的蓝海市场,通过不断细分找到“破局点”,如京东通过聚焦于家电市场,在看似被严密防守的市场中建立了自己的生态位。

资源,尤其是资本是促进初创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虽然学术界缺乏对初创企业成长的研究,但是由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成长研究属于一个例外。大量研究表明,风险资本对企业的生存率、绩效水平和成长速度等有显著的影响,市场实际运行也确实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坚实的佐证。但是,这种研究往往是对成功企业的回溯性研究,忽略了被资本压垮的企业这样一种特殊情况。清华x-lab创业导师多次告诫创业团队,资本既是助力企业成长的催化剂,也是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创始人的个人能力和企业组织能力的提升跟不上资本膨胀的速度,企业控制权就可能被投资人掌控。由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代表了创始团队与金融资本的一种巧妙结合。毕海德认为“风险资本代表着经理式资本主义的变异,对它的研究也是商业研究的一种逻辑延伸”,因为风险资本也有一套标准化的投资程序和试图降低风险的完备契约。但是,这种研究对新创企业成长理论的贡献非常有限,我们依然不能明确地洞悉,为什么有些企业在获得第一轮风险投资之后能够继续吸引更多的融资,实现增长;而有些企业则因为引入不同的风险投资而一蹶不振。我们认为,这与创始人个人的学习能力、企业内部协调机制的建立密切相关,资本的获得只有在与企业和高管团队能力匹配的情况下才能促进企业成长。

市场定位作为一个辅助要素作用于企业成长。在营销领域,市场定位决定了企业的营销策略,这也是对大型成熟企业研究的结论。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市场定位的作用却不仅限于此。首先,初创企业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为了获得市场认可、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即便是服务行业的企业也会将自己定位于技术类企业,并涌现出了“课程研发”“服务研发”等新名词。其次,定位也是企业追求差异化的一种方式。任何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必将是具有差异性的,差异化能为企业品牌赋能,提升品牌价值。例如,致力于做自闭症儿童治疗的恩启将自己定位为社会型企业,呼吁人们对该类弱势群体的关注。它一方面促进了社会大众对企业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教育客户、培育市场的过程。

综合以上要素可以发现,创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从缺乏行业经验的学生转变为成功的创业者,中间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但清华x-lab作为连接企业和高校的一个中间机构,在培育成功的创业者方面作用突出。首先,它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天然试验场,让处于学生思维阶段的他们,经受商业的洗礼,并积累创业所必须的行业经验。 其次,清华x-lab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培训课程,减少了创业初期的管理压力。最后,清华x-lab是学生向创业者转变的缓冲器,避免由于缺乏经验造成有前途的企业过早夭折。

最后,本书试图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指出从学生到创业者的成长路径,并指出了技术、产品、商业模式、运营管理和融资等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但在访谈过程中,有些人将企业的成功归因于运气、时机、勇气、决心等无法量化的因素,在本书中我们将这些因素总结为创业者的个人特质,即创业机会的识别能力、永不言败的魄力、卓越的领导力等。由于创业本身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此创业教育可以让每一位创业者习得创业过程中可以被量化的成功法则。但成功的创业却不仅限于此,它还需要创业者和创始团队所构建的无法量化且不易被模仿的“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

最后,期待本书能帮助更多的教育平台来培养更多的三创(创意创新创业)学子!

第1章 科技创业 从天才少年到青年企业家

创业方法论从技术创新到创业

创业不只是创办一家公司,而是见证一个产品(或服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创业者从最开始的构想和概念,到开发改进,到市场验证,最后把产品推向市场,需要走过一条很长的路。

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不但要保持旺盛的创造力,不断突破,也需要准备好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正是这一轮一轮的锤炼,才会使一个好公司得以诞生,也才会让创业者羽化成蝶,成为大有作为的企业家。

创业者是天生的吗?很多人想知道,那些最开始只有一个梦想的年轻人是如何成长为成功的创业者的?

有人提出“创业者特质论”——人们习惯赋予创业者许多品质,比如过人的洞察力、远大的抱负、永不放弃的毅力、卓越的领导力等。在学术界,创业者也被认为是具有与众不同的品质与技能的一类群体。

在这一章,我们将看到创业者的个人特质如何引领他们实现从创新到创业的关键一跃。对于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识别与评估机会。而好的机会往往是能够解决重大问题和满足潜在市场需求的。

具体而言,创业可以分为“需求拉动型”和“技术拉动型”。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生活遇到的小问题中找到可实践的创业机会,这些机会必须与创业者的能力、兴趣以及专业背景相匹配,且需要适宜的环境和长期可持续的推动力。

1.1 从在读博士到公司估值过亿,他只用了8个月

技术创业,光有技术就行吗?

人才匮乏,怎么办?

如何做到技术的持续领先?

项目简介 北京艺妙神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该公司致力于将创新的免疫治疗CAR-T技术和基因细胞药物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有针对多种恶性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的产品线。其中,一项针对CD19靶点用于复发难治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临床研究,已完成近百例患者的入组和评价,完全缓解率达到90%以上,处于国际顶尖水平。截至2018年4月,该公司已获得2项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PCT专利进入实审阶段;发表2篇国际高水平学术论文。

创思维 技术创业,光有技术就行吗

技术创业,显然核心技术是护城河,但是光有技术就万事大吉了吗?没有技术寸步难行,但是技术的迭代创新同样不可忽视,快速演进的技术发展是领先同行的不二法门。掌握核心技术,并保持快速的技术演进,二者兼备,企业才能顺利腾飞。

创业故事 艺妙神州,妙在何处

3位清华理工男、生物学科博士创办的公司,成立2个月便进行了天使轮融资,8个月估值过亿,3年完成4轮融资。从“零经验”的实验室研究到国际顶尖水平,致力于将创新的免疫治疗CAR-T技术和基因细胞药物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北京艺妙神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Immuno China)一路走来,都经历了什么?何以备受投资人的青睐?是坚实的技术壁垒,还是良好的发展前景,抑或……

初心纯粹:就是想攻克癌症

热爱科研的何霆,曾向往成为一名科学家。直到2014年,他读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卡尔·朱恩(Carl June)教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上的一篇论文,在一项数十例的临床研究中,90%的复发难治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实现完全缓解。那一刻,他感觉自己看到了攻克癌症的方向。

当时的何霆,只是“希望能有一个机会去攻克癌症”。没有功利没有杂念,这个纯粹而朴素的初心支撑着他一路前行。“对,我就是这么想的。”何霆温和而坚定的语气中透着一股自豪。

技术上的可能性让何霆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同时看到这篇论文的,还有同样来自清华大学生物系的鲁薪安博士和齐菲菲博士。由于多年从事癌症和免疫方向的研究,他们敏锐地看到CAR-T技术可能会带来癌症治疗领域的一次革命。

此前,他们也经常一起探讨癌症治疗方法的发展和未来。由于技术限制,他们深知距离攻克癌症的目标还很远。但这一刻,3个人不约而同地认为:“这项技术真的是很厉害。”

“要不,我们研究一下CAR-T?”一天晚上,从实验室出来,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何霆向鲁薪安、齐菲菲提议道。

虽然3个人没有任何直接做CAR-T的经验,但是他们分别有着很强的慢病毒研究基础、免疫细胞研究基础以及肿瘤研究基础。结合3个人各自擅长的领域,何霆分析后认为扎实的实验技术和科研素质让他们具备CAR-T技术研发的能力。同时3个人都相信,CAR-T技术很有可能治愈癌症,而且不止针对白血病这一种癌症。几次探讨后,3个人达成一致意见。

“但那时还没打算创业,我们就是想做研究。”何霆说。怀揣着“希望为行业的发展尽一份力”的想法,3个人开始研究CAR-T。

由于原实验室没有CAR-T相关的研究方向,何霆团队在校外找了一间实验室,与他人共用,条件很简陋,而且还缺乏资金。何霆笑着说:“对于我们这么热爱做实验的人来说,真是很苦。”

虽然条件艰苦,但3个人尽一切可能克服困难,仅仅几个月时间,就总结出了初步的CAR-T细胞制备方法。CAR-T的全名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将一个人工嵌合的CAR分子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导入患者的免疫T细胞中,最终获得能够特异识别并高效清除癌细胞的CAR-T细胞,从而实现对晚期癌症的有效治疗,甚至治愈。

人体的T细胞是这项研究的重要实验原料,而最简单有效获取T细胞的方式就是抽血。由于找不到志愿者,起初3个人互相抽血做实验。“因为以前做小动物实验也经常通过静脉采血或给药,感觉应该不会太难。一开始我们很紧张,经常扎错血管,不过最终还是成功了。”

何霆笑着说:“就是有点疼。”但他们从没觉得这是多么大的牺牲。“我还觉得挺兴奋的,因为我们是单纯为了癌症治疗的目标探索新技术,而不是为了完成实验或者写论文什么的。”何霆说道。

几个月的实验中,何霆团队陆续获得了一系列令人激动的早期数据。“虽然技术还有待打磨,但我们确信这项技术在不远的未来会成为晚期癌症治疗的关键手段,甚至治愈癌症。”何霆说。

2015年1月,何霆团队加入清华x-lab。何霆表示,自己的创业始于此。“这可以算是一个标志吧,我们决定要创业了,不只是抽抽血、练练技术,而是把它当成一个事业了。”

入驻清华x-lab不到3个月的时间,即2015年4月14日,北京艺妙神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艺妙神州由其英文名“Immuno China”音译而来,寓意“要做中国最好的免疫细胞治疗药物”。

生物创新药研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虽然3个人前后陆陆续续凑了一些钱,但对于研发费用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当时睡觉做梦都在想融资怎么谈,PPT怎么做,实验怎么进行。”刚开始做CEO的生物系博士何霆,被纷繁复杂的事务搞得焦头烂额,那时的他很多时间都在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也没有经验的事情”。

“我最擅长做实验啊!”一句话,把理工男的技术属性暴露无遗。

然而,融资是当务之急,没有资金就没有办法进行研发。幸运的是,何霆遇到了一个“贵人”——清华x-lab主任毛东辉,毛老师及时地向投资公司同创伟业引荐了艺妙神州。

“艺妙神州是一家典型的科技创业公司,从起步阶段开始,就需要不断地注入资金,好让科研团队踏踏实实做研发、做临床。”毛老师说,“清华x-lab要做的就是找到与之契合的投资人,促进双方接触,让艺妙神州拿到钱去做有价值的事情。”

投资很快就敲定了。同年6月,艺妙神州拿到了由同创伟业领投、清华x-lab创业DNA基金跟投的500万元人民币天使投资。

“这使我们真正踏上了创业的道路。我们自己的第一个实验室、第一位加入的员工、第一个新技术研发,都从这笔天使投资开始。”对第一笔投资的重要性,何霆不吝夸赞。

这时,恰逢3位创始人博士毕业。就在何霆踌躇满志之时,其中一位创始人齐菲菲博士却迫于家庭的压力,不得不离开团队。

劝说良久无果,这让当时的何霆一度非常郁闷。而更令人遗憾的是,3个人无法再一起并肩作战。他们是多年好友,感情甚笃,何霆一直认为他们3个是最完美的搭档。同时,何霆也很理解对方的难处,因为他自己的母亲同样不支持他创业,她认为这是一件不靠谱、不正经的事情,只是何霆顶住了压力。

好在3个人的感情并没有因此破裂。随着团队的发展和齐菲菲家人的逐渐理解,齐菲菲最终回归了团队。

虽然这对当时的公司并没有造成灾难性的影响,但何霆坦言,如果齐菲菲没有离开,此后几项关键技术的研发速度会更快。

历史没有如果,创业亦不能假设。CEO何霆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医者我心:技术与情怀同在,才能走得更远

企业高速发展,招人势在必行。何霆至今都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招聘的情形。当时公司刚跟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签下租赁合同,实验设备还没送达,办公室里更是什么也没有。就在这么空空如也的状态下,公司迎来了第一个应聘者。

“我就弄了两个小凳子来面试人家,一间空屋子连张桌子都没有。”回想当时的情形,何霆自己都笑了,“让人一看就觉得很绝望啊,人家果然没来。”

第一次招聘以失败告终。招不到人,研发只能靠创始人硬撑着。一天有十几个小时待在实验室里,对他们来说是常态,且日复一日,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对于技术研发,人才是关键。整个2015年,艺妙神州都处于一种严重缺人的状态。由于CAR-T研究方向太新,很难招到合适的人,即使招到,创始人们也要费心费力地亲手带。何霆说:“这才是最累的地方。”然而,若要青苗成长,怎能不培养?

完成A轮融资后,艺妙神州抓紧在秋季校园招聘中进行宣讲,虽然招到了心仪的人才,但要等他毕业后才能入职,因此艺妙神州的人才队伍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断档期。这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研发的进度。

进入2016年,艺妙神州的发展稳步推进。5月,何霆如愿以偿地拿到了第三届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挑战赛的冠军。在2015年,第二届校长杯结束不久,何霆在一个活动中遇到了第二届冠军团队Bluepha生物塑料的创始人。对方在自我介绍中说自己的团队是本届“校长杯”创新挑战赛的金奖得主,何霆随后自我介绍说:“我是明年‘校长杯’的金奖得主。”在场的人都笑了。

由于前一年忙着毕业无暇参赛,何霆一直计划着参加2016年的“校长杯”创新挑战赛。当时的一句玩笑,一年后他真的做到了。

2016年,7月,校招而来的毕业生正式入职,团队中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得以缓解。9月,艺妙神州获得了泰尔资本(Thiel Capital)的A+轮融资。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创业哪有一帆风顺?虽然获得了融资,但距离资金到账还有很长一段路。

让癌症不再是绝症:使命决定高度

“我们被骗了。”说及此事,何霆便愤愤不平。

由于本轮融资属于吸收境外投资,艺妙神州需要变更为合资公司才能获得资金,而变更为合资公司经过一套复杂的流程才能完成。投资方也很着急把钱打过来,但是变更程序走不完,钱只能在银行里待着。“所以我们当时找了一家代理公司。”何霆本以为这样会更快地完成变更,没想到适得其反。

谁都没想到对方拿了钱不仅不办事,还一直耍手段蒙骗。“表面上每周都会更新一下进度,但是实际上什么都没做。总是会找一些借口,今天系统出问题了,明天人员外出无法办事。”何霆现在回想起当时代理公司的行为就觉得破绽百出,对方甚至还会用图像处理软件伪造一些文件,拍一些假图片进行汇报。但是初出茅庐的创业者们毫无防人之心,完全没想到要去现场核实以证真伪。

就这么拖延了几个月,何霆才意识到不对劲。

由于此事的失误,公司行政人员直接向何霆请辞。“他跟我说,‘何总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公司,我知道这个融资对公司特别特别重要。”得知被骗的行政人员向何霆表示办完变更手续就请罪辞职。“在这件事中,他是直接责任人。”生气的何霆自然把下属批评了一番,但是仍然把这件事交给他继续跟进。

本来3个多月就能完成的变更手续,艺妙神州被拖得活生生用了大半年时间才完成。在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的发展阶段,公司资金一度非常紧张。

此事结束后,何霆并没有辞退那位行政人员。“他确实也比较年轻,没有太多社会阅历,这算是他成长的一步吧。他今天被这个人骗了,明天一定不会了。”

“我们这群搞科研出身的人,应对一些复杂的社会情况不是很有经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变更的事情还没处理好。“人”的问题再次袭来。2017年春节后,艺妙神州20多人的团队有4个人离职,虽然其中2位是被辞退的,但这件事对何霆的心理影响依旧很大。

“我当时觉得以后都没法儿过年了,过完年回来就有人辞职啊!”何霆玩笑的语气中,透着无奈。因为这件事,他第一次把留人和管人的目标写到了工作计划里,并且开始系统地研究人力资源的问题。

由于艺妙神州是一家研发型的企业,人是关键。吸取经验教训,何霆总结说:“这样的创业公司最好还是配备一个专职的HR比较好,如果CEO有经验也行,或者CEO自己早点学。我学晚了。”

一年之后,这个问题得到了良好的改善。2018年春节归来,团队已扩充到了40余人,但只有一人辞职,且是由于家中发生重大变故不得不回老家。

何以如此卓有成效?

何霆坚持招“对的人”。“不适合的坚决不招,价值观不同一定不要。”何霆说自己在招人的问题上把关更严了。同时,在团队内部,他也加强了价值观重塑。2017年年初,艺妙神州正式树立了“让癌症不再是绝症”的企业使命,此后何霆向团队多次反复强调这一使命。

“如果不花一些精力向大家诠释这个使命,很多人只是觉得自己在打工而已。”何霆表示,单纯地打卡上班会导致员工的企业价值观认同度很低,所以,在全员中树立企业使命是他2017年下了很多功夫去做的一件事情。

另外,艺妙神州完成了股权激励设计。其实,早在2016年年底,公司的股权激励设计便已开始着手进行,但是由于流程和各种手续的问题,直到2017年年底才第一次行权。“我们真的做到了公司的早期员工,每个人都能拿到股份。”何霆说。

对于技术公司,人才就是生产力。有了人,艺妙神州2017年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2016年年底,艺妙神州完成了基因载体技术平台的关键研发,实现了质的飞跃。2017年,又进一步完善了T细胞制备的平台。2017年3月,艺妙神州与陆道培医院建立战略合作,举全公司之力研发第一款候选创新药IM19,开展复发难治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2017年年底,临床数据表明,IM19对于治疗复发难治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超过90%,已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2017年8月,诺华(Novartis) 研发的Kymriah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成为世界上首个上市的基因细胞药物,让复发难治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达到史无前例的83%(此前不足5%),轰动全球。艺妙神州对标诺华,“但我们没有想到自己在这个疾病的疗效上有机会超越诺华。”何霆说。

当受试者增加到60多例仍保持90%的完全缓解率时,何霆知道艺妙神州可以和诺华相提并论了,因为诺华的试验数据也是60多例。

由于临床试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何霆虽然已经预测到了结果,但当鲁薪安在微信上把数据转给何霆时,他仍然觉得非常兴奋。

“那一刻,我更加确信艺妙神州将来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医药企业。”这个数据让何霆意识到艺妙神州的确向理想迈进了坚实的一步,“让癌症不再是绝症”的使命不再是口号。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何霆认为人是关键的因素。他认为,技术创业人才团队最重要,尤其是核心团队。“核心团队的技术背景最重要!”

何霆提出,把优势做到最优是技术创业的秘诀,速度是其中的关键。“不要停下来,去追求技术的极致,不要满足于任何一个技术现状。”对比同期发展的技术队伍,何霆反思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另外,技术以外的错误要少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何霆认为非核心部分至少要“达到及格线”,不要让细枝末节影响核心业务的发展。

一般而言,技术创业的创始团队的技术属性比较强,这是优势,同时也是劣势,因为很容易犯一些经营上的错误。因此公司CEO需要不断完善自我,储备创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何霆在清华x-lab听了很多创业相关的讲座,进行了很多次一对一的咨询,比如知识产权、股权、融资等咨询。“这对我们这些缺少商业经验的技术控、工作狂来说,无疑是技术商业化过程中所最为需要的。” 何霆表示,自己因此少走了很多弯路。

艺妙神州持续探索和优化工艺的意识和能力被投资人所看重。2017年11月,艺妙神州获得了由君联资本领投、盛景网联和蒂尔资本(Thiel Capital)跟投的B轮融资。

“我相信,基因细胞药物将会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何霆也希望艺妙神州治疗血液肿瘤的CAR-T产品能尽快上市,同时有更多采用新技术的产品进入临床,增加可治疗的癌症种类,持续提高疗效,真正实现“让癌症不再是绝症”。

创业者说 何霆的技术创业方法论

把核心竞争力打造到极致,非核心部分至少做到及格。

不要满足于任何一个技术现状,要不断追求创新。

团队是研发的根本保障,包括创始人团队和其他核心团队。

漫长的研发道路最好有坚定的理想陪伴。

CEO(首席执行官)要做一切需要的事情,并且尽最大努力做好,而不只是自己喜欢的或者曾经擅长的。

导师点评 信任为基石,价值观做支柱

——张庆 清华x-lab创业教练

艺妙神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科技创业案例,其中技术和人才是促进企业成长的两个核心要素。从技术的视角来讲,以何霆为主的创始团队本着攻克癌症的初心,对CAR-T技术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并做到世界领先位置。从企业的成长历程来看,资本无疑是重要支撑,但能够吸引资本的还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创始团队不满足于任何一个技术现状的发展规划赢得了投资人的认可,而资本的支持又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技术研发,资本与技术之间的良性循环和相互支撑最终作用于企业的成长。

从创业者的视角来看,艺秒神州拥有建立在学习基础上的团队文化和组织架构。从凝聚团结的核心团队,到高度认可公司价值观的员工团队,无不体现出这个企业对人的重视。一群在使命感召下努力技术创新的合伙人,加上早期清晰的股权激励方案,使得团队在个人利益、精神价值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3个重叠的区域内实现了完美匹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创始人何霆从一个擅长做实验的技术人才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管理者,为企业的发展掌舵领航。

1.2 颠覆生物材料PHA,这是他们改变世界的一小步

技术创业靠什么取胜?

从实验室到市场,要走多远?

技术创业该如何制定商业策略?

项目简介 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luepha)是一家生物技术初创企业,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对微生物的DNA进行工程化设计和基因编辑,从而利用微生物制造具有生物活性的产品,如生物材料、天然食品添加剂、药物及精细化学品。Bluepha的第一个产品是一种可以代替塑料的生物可降解材料PHA(聚羟基脂肪酸酯)。利用Bluepha的平台技术,PHA的微生物制造工艺被大幅简化,成本显著降低。目前,使用这种技术生产的PHA,已经被应用于食品包装、超市购物袋、生物基纺织品等领域。

创思维 技术创业靠什么取胜

本质上,技术创业与其他任何形式的创业没有区别,都是依靠产品为用户创造价值。诚然,技术壁垒是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优势,但大部分人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事实——技术转化比技术本身更重要。不是所有的技术都能转化成产品,也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性思维和商业性思维有时候并不兼容,市场需要的不是最新的技术,而是最能解决问题的产品。因此,技术创业者尤其需要注意:技术本身不产生价值,只有综合利用技术优势及其他一切方式,为用户创造了独特的价值,企业才有存在的意义。

因此,技术创业取胜的关键是忘掉自己是一个技术企业,专注于创造价值。

创业故事 Bluepha的九死一生

从实验室研发到实现商业化应用,从几乎绝望得要放弃到实现全球首创的PHA合成技术工业化,技术起家的Bluepha是如何探索出属于自己的那条路的?

初心:专业命运悲惨,要不创业来个逆转?

大三之前,李腾的人生目标一直是做科研。直到2010年,一部名为《大洋彼岸》的留学生纪录片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看到纪录片中那位35岁还没结婚成家在实验室里打杂的生物系博士,李腾想到了自己的未来。

“太惨了!”看着抑郁到对着镜头痛哭的博士,一股悲悯的情绪涌上李腾的心头,“他是整个纪录片里最惨的一个人。”

然而,惨的岂止是纪录片里的那位博士。毕业在即,残酷的现实扑面而来。生物专业毕业生不仅工作难找,而且跟清华热门专业的毕业生相比,工资更是差了一大截。因此,很多本科生都会出国深造,然而深造完依旧难以找到对口工作。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人猝不及防,李腾对未来焦虑又惆怅。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冲击李腾认知的事情。

2010年10月底,李腾作为队长带领团队参加了在麻省理工学院(MIT)举办的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械大赛)。在MIT的生物实验室,他看到机械臂像工厂流水线作业一样进行实验操作,与国内实验员手工操作的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个对比深深地震撼着李腾。他说:“我当时就想,传统的生物科研肯定会改变的,我们掌握的知识慢慢地都会被淘汰,因为生物学的实验很容易被标准化。”

两件事的并行发生,让李腾意识到,再沿着既有的路线走下去,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过剩的毕业生不仅无处消纳,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智能机器所替代。那么,自己也会被替代掉么?一股强烈的危机感充斥在心头,李腾觉得很可怕,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

iGEM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种。这项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级国际赛事,云集了世界各大知名高校的生物学极客,让李腾看到了巨大的创业机会。“虽然每个项目离实现都还很远,但那些用生物的方式为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想法,让我感觉非常兴奋。”直觉告诉李腾,这里应该有自己可以去一试身手的机会。

“我热爱着生物这个学科,但是既有的职业发展路径进入了死胡同,那么我就自己去创业。”

iGEM不仅撬动了李腾的创业初心,更让他找到了同路人。李腾带领清华大学团队斩获了iGEM分赛金奖,而彼时的竞争对手张浩千带领的北京大学团队不仅获得了分赛金奖,还入围决赛,取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赛后,李腾和张浩千便成了好友,二人隔三岔五地聚在一起,琢磨哪里有机会能创业。一方面,他们觉得合成生物学很好玩,愿意把它作为事业来做;另一方面,周围人难以就业的境况,让二人觉得“如果我们能做一点事情,比如说去创业开公司,没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们这个专业的人悲惨的命运”。

玩笑中带着对未来的期许,志同道合的二人一拍即合。但创业也只是一个模糊的方向,具体应该用什么技术,做什么产品,这一切对于那时的他们都是未知。

“我们就一直讨论,讨论来讨论去,说了很多不靠谱的想法。”李腾笑着说,很多点子两人睡一觉第二天就都忘了。

时间打马而过,两人在清华和北大各自开启了博士生涯。张浩千致力于提升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科研能力,李腾则对技术商业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把经管学院对外开设的所有选修课都学完了。这为两人后来携手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11月,清华大学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合作的交叉创新中心——XIN中心成立,向全校征集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项目。导师陈国强教授建议李腾拿着PHA生物可降解材料项目去试试。

陈国强教授是微生物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致力于将合成生物学应用于工业化微生物生产领域,尤其关注PHA新型生物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和商业化应用。

塑料制品虽然价廉,使用方便,但由于不可降解造成的“白色污染”却给人类带来深层次的环境问题。PHA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热塑性塑料,完全没有此危害。然而,由于PHA的生物合成过程存在着原料成本高、设备运行成本高、产物纯化成本高的“三高”问题,因此一直难以商业化。

博士就读期间,李腾就在致力于解决“三高”问题。他和实验室同事一起研发了合成生物学平台型技术“蓝水生物技术”,这被认为是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的基础,可用于降低多种生物制造产品的成本。将“蓝水生物技术”应用于生物基可降解材料PHA的低成本生产,就可以解决困扰已久的成本问题。

李腾拿着这一项目去XIN中心参加比赛,项目脱颖而出,获得了XIN中心种子期投资。

“我们可以把这作为起点,慢慢实现我们的理想了!”参赛归来,李腾满怀期待地跟张浩千说。此前他们总是聚到一起画大饼,讨论合成生物学未来的方向,然后立志成为行业领军人物。“虽然我们也不知道路径是什么样子的,”李腾笑着说,“但从此起码有了抓手。”

天时地利人和,多年来的创业梦在这一刻终于可以落地了。

2015年年初,在XIN中心的资助之下,李腾、张浩千和几位核心成员一起成立了这个名叫Bluepha的创业团队。

好运接踵而至。5月,Bluepha团队在第二届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挑战赛中一举夺冠。

似乎一切都在稳中向好发展,殊不知危机正潜伏在美好的表层下。

从实验室到商业化:技术创业遭遇的弯路

“之后走了很多弯路,差点就活不下来了。”李腾说,公司从成立到天使轮融资前的这段时间走得“挺失败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技术离产业化比较远,我觉得这是最本质的原因。”李腾总结说,“开启商业化之路后,大家才发现技术远没成熟到支撑起一个产业链的程度。从技术创新到最终的产品,这中间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PHA生物材料的产业链很长,最上游是生物技术,中间生物化工,下游则属于材料科学的高分子加工,再往下才是应用。只有走到最终的应用才能赚钱。”当时的Bluepha仅仅是在技术阶段走完了一小半的路而已,更遑论具体应用了。李腾说:“这不是一个创业公司能够hold(控制)住的方向。”

由于技术尚处于早期,没有投资机构愿意投资,整个公司的运转全依靠XIN中心的种子期投资在支撑。如此公司自然是租不起办公室的,长此以往,人员松散怠慢,士气颓败,团队极其不稳定,常有人离开。

“整个团队没有一个人是全职的,全都是学生。”如今复盘,李腾说,“这简直是个致命伤。”他连用几个“不靠谱”,来形容当时的“人”的问题。

“大家每天在不同地方做自己的事,业余时间来做公司的事情,这怎么可能成功?”当每个人都有退路时,便不会全力以赴地往前冲。创始团队的核心成员便有人因为要继续深造而离开了。

外界的光环并没有推动项目取得实质性的进展。2015年年底,经清华x-lab推荐,Bluepha在首届全国双创周活动上进行了展示,还获得了国务院领导的称赞。然而,这些都没有促进公司在商业化上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即便如此,李腾依旧非常乐观:“因为毕竟大家都没全职来做事,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正常,这种情况毕竟是暂时的。”

转眼进入2016年,李腾和张浩千也该博士毕业了。由于公司早期的知识产权属于清华大学,学校的知识产权必须经过一套严格的审查程序才能转让给创业公司。2016年3月起,李腾就开始着手处理此事,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件事会处理得那么漫长拖沓。

“这差点儿把我们公司拖死。”李腾将之概括为“点背”,“按照规定,办理知识产权转让,顺利的话3个月就可以完成,不顺利的话则需要20多个月,而我们就是不顺利的那个。”规定变化、人员变更、各种活动以及寒暑假的影响,每一个可能拖慢这一进程的大事小情,李腾全部遭遇了。

李腾特别相信墨菲定律,“创业是一件时间跨度很长的事情,你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不确定性很大,所以一定会遇到bug(问题)”。

同样让李腾棘手的,还有团队核心成员对公司定位的分歧。在公司长远的使命应该如何定义的问题上,核心成员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Bluepha应该向一个生物材料及其解决方案提供商发展,即定位成一家新材料企业;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司的使命应该是致力于成为合成生物技术的平台型企业,即定位成一家生物技术企业。不同的定位决定着公司有限资源的分配原则、融资策略、团队建设的方向,甚至股权的分配。初创团队股权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此时也暴露出来,决策权的分散导致分歧没有有效的解决机制,公司的发展逐渐陷入僵局。如果不能将股权分配和公司定位的问题一起解决,等待公司的只有失败。这件事一直僵持至2016年的8月,直到清华x-lab主任毛东辉老师出面才得以妥善解决。最终团队决定将公司定位为一家生物技术企业。然而,团队的剧烈动荡也随之而来,包括当时的CEO在内的几位核心创始人离开了公司。李腾开始担任团队CEO。

在帮助团队处理分歧的过程中,清华x-lab主任毛东辉老师切中要害地提出了非常关键的问题:执行团队必须要有控股地位,否则类似的分歧事件还会重演,公司也很难得到风险资本的信任。

在毛东辉老师的协调下,李腾梳理了团队的治理结构。2016年10月底,在李腾和张浩千分别获得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后,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2016年8月,Bluepha获得了启迪之星—亚洲开发银行“清洁技术创业大赛”的冠军。一时间,这个项目获得了众多投资机构的青睐。

然而,谁也没想到天使轮的融资会是这么漫长的一场拉锯战。

由于当时李腾谈的是两家合投的融资方式,在第一家投资机构确认估值后,他找到了第二家投资机构峰瑞资本(FreeS VC)。三方达成统一意见后便开始商谈投资协议,就在一切都稳步推进的过程中,第一家投资机构忽然表示不认可原估值。

“新估值与本来谈好的估值相比整整差了一半,这种情况下很难达成一致意见。”李腾说,三方难以谈拢,之后就是艰难的扯皮战。

那时李腾每天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去说服投资人,“我基本上是一两天就见一次投资人。”那段经历痛苦到李腾自动删除了记忆,他早已不记得自己当时是如何磨过来的了。

“完全是靠意志力撑过来的。”李腾说,那段时间,每天凌晨三点,自己都会从睡梦中惊醒,冒一身冷汗。“很焦虑,睡不着。”然后他就会想公司各种各样的事情,梳理之后发现,“每件事都让人很绝望”。

人员流失,开发停滞,这些问题只能先放下。当务之急,李腾必须硬着头皮去找钱,去协调一切相关方。

就这样拖延了3个多月。2017年2月,在引入新投资人后,特别是在峰瑞资本的支持之下,投资协议终于达成一致。

然而,李腾并没有觉得很高兴。“经历的波折太多了,我本能地觉得一定没那么顺。”只要融资款还没有交割,李腾觉得都不作数。

毕竟当时公司已经4个月开不出工资了。为了维持运营,李腾和张浩千向家人和导师前后共借了50余万元,甚至曾向员工借款开工资。

2017年2月,对李腾来说是特别艰难的一个月。融资虽然谈妥但资金尚未到账,时值春节,年会上又要有所表示,可是公司几乎弹尽粮绝。怎么办呢?

“我把公司账上最后的几千块钱全取出来,发给了当年的先进员工。”李腾笑着说,虽然公司对外还欠着50多万元的债务,但为了鼓舞士气当时必须这么做。

过完年,峰瑞资本领投的500万元天使轮融资到账。此时,知识产权转移流程也行进至最后一步了。然而,这时李腾接到通知,根据最新规定,必须要把所有注册资本缴清才能进行知识产权转移。这意味着,他必须找到700万元人民币放到公司账上,否则知识产权无法转移,所有融资都将冻结,此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不幸中的万幸,此时峰瑞资本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不仅投资迅速到账,还帮助我们借款。”对此,李腾深表感谢。在各方努力之下,Bluepha终于渡过了险关。

但是李腾却动摇了。

追求本质,忘掉你是技术企业

“我觉得产业链太长会拖死公司。”2016年全年Bluepha都在探索PHA材料的应用,并尝试小规模量产,然而由于无法克服技术稳定性的问题,一直难以成功。

“我们大约考察过30多种PHA的应用,但是发现每个都没办法利用现有的技术和团队实现。”看到领域内目前尚未有一家成功企业,李腾第一次否定了自己的创业方向。“我当时觉得应该进行战略转型,利用现有的技术优势做产业链更短的技术变现。”然而究竟应该如何实施,李腾自己也没有思路。

同样动摇的还有团队里的其他人。2017年3月的一天,团队里最重要的技术人才对李腾说:“有件事,我想跟你谈谈。”

“他说要找我谈,我就预感很不好。”墨菲定律再次上演,当得知他决定去往某科研机构从事研究时,李腾一瞬间就懵了。“我从来没想过他会离开,要想做成这项伟大的事业,这位至关重要的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李腾说,“我当时甚至想这公司没有我可以,但没他不行。”

作为技术团队的核心,他对于公司至关重要。作为多年挚友,他对李腾本人也意义非凡。巨大的打击让李腾一下子病倒了,拉不到投资他都硬生生挺过来了,但这次他的心理防线崩溃溃了。“我觉得自己有点支撑不住了。”

虽然他一再表示自己即使离开,仍然可以以顾问的身份为Bluepha提供支持,但李腾知道,该走的留不住。“没有办法,只能咬牙坚持下来,毕竟创业是没有退路的。”李腾当时想。

从2017年3月开始,Bluepha经历了一段战略模糊和团队不稳定的时期。反思这段经历,李腾觉得问题的本质是自己这个CEO没有做好。“对于一个创业公司的CEO来讲,千万不要犹豫不决,即使一个错误的方向也好过没有方向。这种没有方向的不确定性会让团队陷入巨大的焦虑,也就自然而然地导致了各种问题的显现。”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几个月后,首席工程师叶健文带领工艺开发团队在技术上取得了质的突破。“我们用菌种做PHA材料稳定生产的这套工艺全线打通了!”工艺打通后,Bluepha迅速进行量产。但是由于这套技术路线是全新的,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成功过,意想不到的困难仍然随时都可能发生。

苍天不负有心人,Bluepha成功实现了产品量产。在认真核算成本后,大家发现自身技术优势确实非常大。“之前这个问题一直是个问号,但在那一刻基本可以肯定了。”李腾介绍说,确保技术稳定性和打通整个生产链条,工艺开发团队前后花了不过5个月左右的时间,而这个小团队仅有3个人。

“3个人两班倒,无论在哪里做实验,总会备一张行军床。”成功都是熬出来的。

正是在年中之时,李腾做了一个认真的自我反思,在对整个创业过程进行复盘后,他做出了几项重要改革。

“人是最重要的。”李腾改革的第一刀就切在了“人”的问题上。“决策靠不靠谱,就看这个位置上是否安排了一个合适的人。”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李腾一直在思考公司哪里还“缺人”。

如何找到合适的人呢?李腾的经验有两点:“一是创业公司等不起人才的成长,更没有土壤培养人,所以必须要找到那个来了就能独当一面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可遇不可求,基本上只能靠挖;二是不能让团队同质化,必须把不同背景的人引进来,只要大家认同相同的价值观,就会协调一致,各自发挥所长,虽然会有一些冲突,但冲突有时候也是好事。”当然,他也开掉了两个不合适的人。

“在企业管理中,做好人员安排这件事非常重要,能给公司带来最大的改变。”这是李腾做的第一项改革。

李腾做的第二项改革是调整公司的战略。上半年因为方向不明晰,他一直未向团队说明情况,而此时他已非常明确自己未来要做什么了。

“为了支撑以后更大的发展,我们要做一个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平台。”李腾将之概括为“一横一竖”。战略明晰后,他把公司全部16个人划分成了3条独立的业务线,并赋予各业务线更大的自主权,支出收益独立核算。

公司至此分成了4个小团队、3条业务线和1个总裁办。一条业务线打造技术平台,致力于“一横”;一条业务线深挖PHA垂直产品,专注于“一竖”;而另一条业务线则来做教育。

“一横”是未来远大的抱负,而“一竖”则是从实验室到商业化的直接成果。实验室出来的技术型创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偏技术的团队总是希望追求全新的东西,但商业上有时并不需要最新的技术,而是需要最能解决问题的产品。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用户用钞票去投票,如果你的产品真的能解决问题,为用户创造价值,那必然有前景。”李腾认为,技术创业要想成功,“就要忘掉自己是个技术企业”。从本质出发,为用户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这是2017年年初时Bluepha的自救措施。“我们与部分高级中学合作成立蓝晶实验室,把研发结果抽象成一些课程,再将课程教授给高中生,帮助他们参加国际性比赛。”李腾深知这样做犯了创业的大忌,“我们不够专注,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现金流。”只有先活下去,才能想怎么活好。因此,Bluepha有了这条离主业较远的业务线。

业务线划分完后,公司的组织架构更加清晰,工作目标也明确了,整个团队的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

“制定战略,就要进行取舍。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逐渐收敛的过程,是反直觉的。”回望Bluepha的战略变化,李腾说,“创业公司只有先活下来。做好1,才能发展N。做不好1,其他都是空谈。”

针对产业链较长的问题,李腾认为“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做”。Bluepha专注于菌种选择+菌株改造的上游技术,并将技术授权给不同的下游生产工厂,合作生产不同类型的PHA以应用于不同产品。目前,Bluepha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农用可降解地膜、医用植入材料、玩具和包装材料以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

Bluepha也恰好赶上了一个历史机遇。2017年以来,塑料污染成为人产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例如,可怕的海洋塑料污染、中国的垃圾禁运、欧盟对一次性塑料包装的禁令,等等。在此背景下,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在生物可降解塑料甚至整个塑料领域,Bluepha是少有的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

解决完“人”和“事”,李腾最后一个大动作是搬家。考虑到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政策,他把公司从北京搬到了深圳。李腾感到深圳更利于公司发展。虽然在此过程中有些阻碍,但都被李腾一一克服了。

2017年年底,Bluepha与合作伙伴一起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实现全球首创的PHA合成技术工业化,并将于2018年建设1000吨规模的PHA生物可降解材料一期工业化生产线。随后,Bluepha的Pre-A轮融资顺利完成。

“开发微生物产品去解决世界的难题”是Bluepha的企业使命,也是李腾和小伙伴们成立这家公司的初心。“这件事情值得我们为之奋斗,我们公司会肩负这个使命一直走下去。”

创业者说 李腾的技术创业方法论

市场需求是判断技术创业前景的重要依据。

研发过程中更多地去考虑参照市场需求,而不是单纯考虑技术新颖性。

忘掉你是个技术企业,去为用户解决问题。

技术出身的人要学会修炼自身的商业思维。

导师点评 科技成果转化要敢于不断试错

——张庆 清华x-lab创业教练

Bluepha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异常真实的创业场景——一个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的科技成果转化创业项目。它的成长路径揭示了科技成果转化创业者的个人动力对塑造企业成长的重要性。

正如熊彼特所说,“企业家创新最大的动力就是建立自己说了算的自由王国”。蓝晶微生物的创业过程展示了高科技团队如何追逐实现自己的梦想,并逐步建立自己的“自由王国”。

在新知识的推动下,一批清华年轻人在业已成熟的产业体系内探索新的商业机会,从新知识到实实在在可以产业化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他们经历了诸多磨难。这些艰难的过程正是创业带给创业者最真实的收获,也是独一无二的成长机会。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清晰地看到他们卓越的创业者品质,他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把困难和挫折当成学习成长的机会,不断试错乃至多头突破以寻求生存之道。

企业创新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也是创业者自我学习的过程。清华x-lab是创业者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转型为商业人士的缓冲器,也是企业初创期的保护伞。它使企业避开残酷的市场竞争,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创业者经验不足而造成企业过早夭折的悲剧。

1.3 他们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金属纳米机

拥有好技术的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吗?

如何为技术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

单纯技术壁垒的风险在哪里?

项目简介 复朗施(北京)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朗施)于2013年成立,是一家专业研发制造新型金属纳米材料、合金纳米材料等产品的公司。公司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致力于成为全球纳米材料领域的领导者。公司自主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达到工业稳定量产标准的新型纳米材料设备,目前已获得数十项国家专利,制造出来的纳米材料净度高、纯度高、成本低、种类多,生产效率比国内外同行企业提升几十倍。而且生产过程对环境零污染,资源的利用率达到95%以上。新型纳米材料的应用,将会极大改善3D打印、电子行业、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上千个行业的现有产品性能,目前该产品已经应用于诸多领域,成倍增强了制成品的性能。

创思维 技术转化比技术更重要

很多人认为,先进的技术是创业者的核心竞争力,只要技术领先创业就一定能成功。这种认识其实是不对的。先进的技术只是创业的条件之一,把技术成功转化成产品,解决现实的痛点是比技术本身更重要的。

技术转化有时候并不是那么简单。首先从现实考虑,有些技术比较“接地气”,很容易找到现实应用的场景,而有些技术就显得有些高冷,需要更多地评估现实应用领域。其次从市场价值考虑,有些技术能立竿见影地提高生产力,实现价值,而有些技术转化的路径长一点,比较不容易见到效果。所以在做技术转化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其复杂性,通过努力找到技术转化最好的方法和机会。

创业故事 复朗施——给技术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

创业,根植在内心的种子终于萌芽

2017年11月的一天,中关村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圆满落幕,复朗施(北京)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冠军。这次大赛非同寻常,组委会邀请到李开复、张泉灵等知名投资人、企业家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指导项目选拔工作,并邀请创新工场、联想之星、达晨创投等关注和投资前沿科技的知名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参与评选。

其实在这次大赛中勇夺桂冠,并非复朗施第一次崭露头角。早在香港科技大学举办的一次国际创业大赛中,复朗施就获得了北京赛区的第一名。除此之外,复朗施还曾在2015年的中国首届海归创业大赛中荣获第一名。当人们看到上台领奖的复朗施创始人崔建勋自信的神态时,一定会想,这样一个年轻的创业者,是怎么带领他的团队获得如此巨大成功的呢?

崔建勋是个开朗健谈的人,追溯他的经历。要从2008年说起。那时候,他误打误撞地闯入金属纳米材料行业,后来成为法国阿尔卡特-朗讯(Alcatel-Lucent)研究院的产品经理,那时他第一次知道纳米机,并接触到许多相关产品和技术。几年间,他有计划地从事相关工作来积累经验,并储备了回国创业的启动资金。

“随着对金属纳米产品的深入了解,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激动,觉得它肯定是未来革命性的产品。”崔建勋说。因此,他回国创业的心一直不能平静。直到2012年,纳米科技行业还没有出现像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巨头,崔建勋断定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机会。于是他在内心的召唤下回国担当纳米科技行业的领军人物。

2013年8月成立的复朗施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纳米机器研发与制造、纳米材料工业化量产与应用推广。崔建勋介绍道:“‘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10个重点领域中,纳米材料能服务于其他9个领域,这是百年一遇的契机。”他将公司命名为“复朗施”,以纪念留法经历对创业的奠基。

2014年,复朗施入驻清华x-lab,属于清华x-lab早期的入驻企业。当时入驻清华x-lab的只有几十家公司,从这个角度说,复朗施算是这里“元老级”的企业了。这家科技公司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设备的实验室研发及技术定型。又经过一年的时间,不断测试和验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为复朗施的设备完全是自主研发的,所以有很多关于工程稳定性的问题需要去改善和解决。

科技人员不断地通过调整设备的各方面参数,制备出多种不同种类的材料。目前,复朗施已经制备出的材料高达上百种。通过这些不同材料而生产出来的产品,更是数目繁多,有上百种不同的产品规格。现阶段,复朗施正在通过终试阶段,大量地生产多样化的产品,服务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客户。相信,大规模的生产阶段即将到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014年4月,复朗施自主研发出第一台达到工业稳定量产的金属纳米机。金属纳米材料被称为纳米材料领域金字塔尖的产品。提到复朗施的核心竞争力,崔建勋和他的合伙人很自豪地聊起了“科技”。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涉及十大重点领域,其中,新材料赫然在列。《中国制造2025》提出,高度关注颠覆性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影响,做好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

在知识产权方面,复朗施目前拥有专利18项,同时还有许多储备技术,未来5年还计划申请120余项国际和国内专利。这些技术在国内和国际处于相对领先水平。崔建勋介绍,与国外企业相比,复朗施的 EEM法制备新型金属材料技术处于领先水平。与国内一些购买国外设备的厂家相比,复朗施有规模化复制设备的优势。

金属纳米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作为创业公司,复朗施更多地聚焦在一些高附加值的行业应用上。复朗施的市场负责人杨总为此进行了详尽的举例说明。他津津乐道地介绍起各种应用行业和场景。

第一,电子行业。在电子行业的应用,一是柔性电子显示器,二是柔性电子显示屏。比如大家熟悉的京东方的柔性屏,正是复朗施一个典型的下游客户,三星也是。

第二,金属3D打印。复朗施为这个行业提供核心打印材料制造中用到的一些基础原料,比如钛合金、镍合金、铝合金等。

第三,生物医药。现在复朗施的产品主要用来做生物医药当中的靶向药物,金属纳米材料可以用来做靶向药物当中的标记物。

第四,润滑油。这是复朗施在传统行业的一种典型应用。通过将复朗施的产品微量添加到传统润滑油当中,可以改善传统润滑油的机电基础性能,使其寿命提升。同时,发动机输出效率也会得到提升,汽车尾气排放将会减少。

第五,涂料。现在在涂料领域的应用也是同润滑油类似,通过将复朗施研制的新材料微量添加到传统涂料当中,改善涂料的防腐性。

第六,国防军工。将金属纳米材料以添加剂的形式加入TNT炸药或是固体燃料中,可以改善其燃烧效率。

纳米技术已经对人们生活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金属纳米材料在纳米材料里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如果把纳米材料这个领域比喻成一个金字塔,那么,金属纳米材料就是金字塔的塔尖。

一路走来虽坎坎坷坷,最后却柳暗花明

在这4年的发展过程中,复朗施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挑战,也遇到过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障碍,但是其间也得到了很多的关怀和支持。

回想起创业的坎坎坷坷,崔建勋感慨道:“即使光环再多,光环背后也都有着无数的困难和挣扎。资金、团队、技术、市场,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但我经常会静下心来梳理一下曾经的经历,问问自己创业的初心是什么。这一段一段的经历就像是树的年轮,无声无息地慢慢生长,成为我成长的见证。”

刚从法国回来的崔建勋,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前的他,收入高,生活环境、工作环境都比较舒适,不用自己操心什么。而回国创业后,他发现手上的300万元人民币积蓄作为启动资金是不够的。此外,创业过程中,产品经理出身的崔建勋,一次又一次地被现实告知:做企业,只懂产品是远远不够的!

从那开始,崔建勋就不停地补充自己、提升自己。他也有意识地去寻找合伙人,寻找优秀人才加入公司。因为他知道,要做好一个项目,不仅需要技术方面的人才,也需要市场开拓方面的高手。即使是科技人员,也需要学会跟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人才聚集在一起,这样才能产生更大的作用和效能。

创业公司大多都要经历九死一生的劫难,复朗施也不例外。首先,技术上的挑战接连不断,早期在实验室研发的时候,复朗施遇到过几次比较大的技术挑战,甚至可以说技术危机。好在大家坚持了下来。

生死攸关的是在资金方面。其实在早期,崔建勋自己对这个项目的判断还是很乐观的。他回忆说:“我那时候想,把我带回来的几百万资金花完,应该是能够得到一个阶段性的成果的。但是事后发现,这种想法很幼稚,我们遇到了很多的资金障碍。有一段时间,只要是市场有需求,我们就都去做,不管是跟我们这个纳米材料有关的,还是无关的,只要我们能做就都去做。这有点像马云,马云早期创业的时候什么都做,还曾经卖袜子去补贴自己的企业。”

一路走来,关于企业的发展之路,崔建勋有不少的感悟。“后来公司好不容易有了点起色,可以去找投资机构融资了,但是融资过程中又遇到了一些坑。比如,之前有两家和我们谈得比较好的机构,到后期马上要投资了,却临时改变了主意,搞得我们非常被动和疲惫,觉得好像生命完全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上一样。”

崔建勋感叹道:“从公司成立的那一天开始直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发掘人才、巩固队伍,一直在为资金担心。但我觉得创业的乐趣也正在于此,每天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然后攻坚克难、应对挑战。有的时候我也在想,其实不论今天有多难多苦多累,只要坚持到太阳落山就挺过去了。自己的发展也好,公司的发展也好,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体的,所以当我看到有那么多伙伴陪着我一起向前走,心里就有了动力。”

有人说,创业路上,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或许,崔建勋就是这样一类人,在偏执中坚持,用坚持等到柳暗花明。

清华x-lab,带给我们家庭般的温暖和支持

谈起清华x-lab对复朗施的帮助和影响,崔建勋总结说:“清华x-lab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家庭般的温暖和支持。”公司刚刚成立时,在很多方面都没有眉目,清华x-lab主任毛东辉老师和王竞菁、戴永等几位老师,给这支年轻的创业队伍提供了很多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梳理运营、市场和产品方向等。清华x-lab的帮助和指导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业教育,特别是由产品经理转型CEO 的创业教育。

第二,投融资,这是实实在在的落地支持。清华x-lab不仅直接投资,也同时为复朗施对接了很多投资机构。

第三,各种有针对性的辅导和专业支持,使复朗施的发展日益规范化,少走了很多弯路。

崔建勋特别感谢清华x-lab创业DNA基金的戴永老师,他的指导对复朗施有着很大的影响。戴永老师也对崔建勋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我一直认为创业有3个关键的要素,一个是技术;二个是资金;三个是团队,或者说人。技术和资金这两点相对于人来讲,其实比较好把握。而在‘人’的方面,只有自己亲自经历才可能体会到这里的各种状态,我觉得建勋在这件事上其实已经表现出了非常好的、非常老道的经验和状态。”

崔建勋还回忆起一件让他终生难忘的小事。戴老师平时对接的企业非常多,时间也排得非常满。有一次崔建勋去见戴老师,约的是下午五点,但是那天一直排队等到六点才见到戴老师。“当我见到他时,很担心今天的拜访泡汤了,没想到戴老师直接把我拉去吃晚饭,在饭桌上边吃边说,而且还给我介绍了他的很多老同学,通过他们帮我去对接一些客户资源。感觉每次见到戴老师都有满满的收获。”崔建勋说。

创业者说 崔建勋的技术创业方法论

要做出未来革命性的产品。

创业不易,即使光环再多,光环背后也都有着无数的困难和挣扎。

对于技术创业项目来说,最重要的是人才。

导师点评 突破自我,挫折中进步

——张庆 清华x-lab创业教练

创业本身是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认知的过程。崔建勋作为复朗施的创始人,从产品经理转型为创业者的过程,是崔建勋个人重构自我核心能力和竞争力的过程,也是不断打破自我边界的过程。

一路走来,他是增长型思维坚定的践行者。他敢于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以足够快的速度及时应对各种挑战。这种灵活性是创业型企业与在位企业展开竞争的关键筹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复朗施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创业者的两项关键特质:乐观和对模糊性极高的忍耐能力。他们把困难和挑战乃至失败都当成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这种内生动力是企业创造力的源泉,能够帮助企业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求得生存。而在新知识带来的创新机遇面前,对模糊性的容忍程度将优秀的创业者与平庸的创业者区别开来。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复朗施团队始终对这个产业信心十足,不忘创业初心。这种近乎偏执的自信支撑他们渡过重重难关。

1.4 在网页上拖拉拽即可开发软件?他们从创新中发现10倍价值机会

选择什么创业项目才是“正确”的?

面对质疑该如何坚持?

如何让你的商业模式不可复制?

项目简介 宜创科技2014年诞生于清华x-lab,其旗下产品Hex宜创图云(以下简称Hex云)、人工智能可视化机器编程云,改变了原有软件开发模式,大幅降低了软件开发过程中人员、工期、迭代等成本。Hex云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使其一经推出就受到阿里巴巴、启迪之星、清华大学、我爱我家等众多企业和组织的欢迎。自2017年10月推出商业化服务,截至2018年4月,宜创科技已签订近千万元的合同额,预计2018年收入将达到5000万元。

创思维 如何通过创新实现价值翻倍

创新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会不断遭遇本未设想的困难。当企业利润得不到保证,面临存亡之时,创新就是护城河。创新之所以是创新,就在于它能够诞生巨大的价值,实现从不能够到能够,从次要价值到主要价值这样质的变化。

不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的方向,才能接近真相。通过在技术上的突破、创新,创新企业可以实现价值翻倍增长,同时也能顺利避开竞争,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创业故事 宜创科技——探寻价值翻倍的法门

一个想改变世界的程序员

Hex云的创始人宜博,自小便对科技充满了好奇与热情。成长过程中,他对电脑编程更是有着格外浓厚的兴趣,心中最崇拜的人是比尔·盖茨。

“这个人是个传奇,靠卖软件改变世界,开拓了一个新时代。”宜博双手箍着一杯咖啡,将之紧紧地摁在桌子上,似乎脑海中还在勾画着盖茨的形象。当年盖茨仅仅通过在键盘上敲击代码就给世界带来革命性的冲击,以及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财富,毫无疑问这在宜博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1997年,电脑远远没有普及之时,正在读初三的我,就已经开始学习C语言编程了。我希望自己能开发出让全世界人都能使用的软件,实现人生价值。”?

2000年,宜博以编程老手的身份开始了大学生涯。在大学中,他一如既往地投入到计算机编程中,并且开始把眼光聚焦在计算机智能上。“其实我很早就想尝试实现计算机智能。2001年,我的一个全国挑战杯获奖作品,就是一个基于语音识别指令的智能家居系统,当时使用基于IBM ViaVoice的语音识别技术,实现语音对智能家居的模拟控制,包括电视、门窗、电灯、音箱等,那是很早的人工智能运用。后来我也尝试开发计算机自动编程,但那时的数据库技术、语言编译等各方面都不成熟,很多尝试都失败了。”

2004年,大学毕业之后,宜博毫不犹豫地进入了计算机行业和编程领域。

在企业软件领域从事多年研发工作后,宜博逐渐发现,仅凭写代码是很难真正改变世界的。他开始跳出软件编程行业来审视自己,有意识地让自己尝试销售、管理等多个岗位,培养自己的立体商业思维。从用友和德国西马克的企业软件开发岗位出来后,宜博做了几年销售,从销售员做到一家节能集团北京分公司总经理。

2011年,宜博考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攻读MBA,为自己的创意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宜博是一位连续创业者。2011年进入清华前后,他跟同学们讨论过20多个商业计划书。2013年,他先后开发了中国领先的协同任务管理系统、基于移动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IM)的移动办公系统(类似于现在的钉钉和企业微信)、校园社交系统等。带着这些经历,宜博于2014年9月在清华x-lab创建了宜创科技。

资本寒冬中的“危”与“机”

宜创公司在创立之初,一直靠软件外包业务养活自己,同时也在探索核心的发展方向。2016年资本寒冬来临后,原来可以赚钱的项目不赚钱了,客户满意度急剧下降,公司面临客户、公司、开发人员的三重困境。

在客户层面,在资本寒冬的情况下,客户发现尝试“互联网+”方向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短时间内无法获得预期验证效果,开发过程中必须不停地更换方向、更改开发需求,而外包公司因为需求变更频繁而需要增加费用,导致双方扯皮、项目延期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客户满意度极低,有些客户甚至要求停止项目以止损。

在公司层面,互联网创业热潮极大推高了开发人员的成本,同时项目工期长、容易延期,客户付款困难,几乎是干一个项目赔一个项目。

而开发人员觉得做外包项目不是自己的产品,无法全身心投入,只是复制粘贴代码。而频繁的需求更改更是让员工觉得自己的劳动一文不值,很多优秀的开发人员因此产生离开公司的想法。

如何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潮进入下半场的问题,成了宜创公司迫在眉睫的事情。“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发完一个月工资后,公司账上只剩下100块钱,客户的欠款又毫无音信。”宜博平静地回忆着几年前的事情,“30多号人等着吃饭,公司的业务也没有中断,可就是没钱进来。”

宜博和几个关键创始人连续三天聚在清华x-lab的一个角落里,希望能参透这其中的症结。自己的团队质量是不错的,其中的骨干开发人员都具备多年的开发经验,软件开发速度和质量在行业里也并不差,但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境况?

“是因为我们利润率太薄了?”仔细算算账,公司在软件外包行业利润率并不低。

“我们选择的行业土壤太薄,长不了庄稼?”宜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客户依赖良好的软件来保证效率,甚至可以说软件是他们核心战略的一部分。

“我们团队的执行效率低吗?”不,团队的开发效率是相当不错的。

像这样,一个问题提出、解答,又另一个问题提出、解答……多个回合后,宜博的脑海中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他想到自己在读《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这本书时看到的一句话:如果你能做到10倍好,你就可以避开竞争。这句读起来略显偏激的话,始终停留在宜博的脑海中,今天宜博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宜博想到了两点。第一,如果只是选择百分之几甚至百分之几十的生产率提升来作为创业方向,交易的摩擦、环境的微小波动就可以轻易将你打翻在地。公司会疲于奔命,而客户却感受不到你的价值。第二,创新之所以是创新,就在于它能够诞生巨大的价值,甚至是从不能够到能够,从次要价值到主要价值这样质的变化。“都是做事,为什么不挑战一下这样的方向呢?”想到这里,宜博眼前一亮。

宜博和他的团队从自身基因和资源优势出发,梳理客户痛点。他们发现核心就在于如何控制软件开发的成本和效率。而传统的软件模板、模块式开发无法完全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最好是能在编程语言原子层面找到一种快速封装迭代的方法来提升代码重复利用度。

而宜博原来一直关注和积累的技术正是机器自动编程,这无疑就是一个典型的可以产生10倍甚至百倍价值的机会。“以前需要几个人做一个月的事情,用自动编程,一个人做一天就够了。这远不止10倍的价值创造。”宜博很兴奋地说。

然而这个新的方向会一帆风顺吗?用户真的需要它吗?宜博怀着复杂的心情开始了公司转型。

让机器自动编程:没什么不可能

对创始人宜博来说,Hex云诞生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宜博与团队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当宜博将自己希望实现可视化机器编程的想法跟团队沟通时,团队大部分开发人员的反应是“太难了”,甚至有人觉得不可能。的确,在实际的验证开发阶段,团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导致团队士气低落。甚至有段时间,宜博不得不经常一对一给骨干员工加油鼓劲。

“就那个角落,我有一段时间一大早就坐在那,轮流找同事聊,给予他们各种鼓励,聊各种畅想,一边聊,一边不经意地喝一口咖啡。从一大早喝到傍晚,结果血压高得不行,晚上根本睡不着。第二天还得接着喝。”宜博笑着回忆那段苦日子。即便这样,大部分员工还是离开了,员工数量从最高峰时的30多人,一度走得只剩下5人。

宜博带着自己的项目参加了不少创业大赛,经常有大赛评委直言他们做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实现。而当宜博面对投资人陈述自己的战略方向时,也经常被劝说改变方向。面对骨干员工的离开、外部专家的质疑、投资人的冷眼,宜博从未动摇过,他坚信这是一个伟大的尝试,极有可能带来革命性的成果。

宜博的坚持带来了回报。宜创团队在2016年年底完成重要Demo(测试小样),证明了技术可行性。2017年4月上线微信平台支持开发,2017年10月上线App混生封装平台支持开发。我爱我家集团海外事业部找到宜创,希望宜创帮助开发新版本的“海外有家”的网站,包括手机站、微站、App全平台系统。宜创团队运用Hex云快速开发工作,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开发,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扬。在团队还没来得及体会这份喜悦的时候,一份更大的业务——阿里巴巴的一个项目找到宜创,这个项目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快,周三找到宜创,要求周六Demo就得上线。因为阿里内部开发团队不敢保证及时完成任务,所以阿里找到宜创做并行开发,多一份保障。结果宜创团队以远高于阿里内部开发团队的速度按时完成,并且保持了一天一个小版本,一周一个大版本发布的惊人速度。2018年2月,宜创的产品顺利通过阿里巴巴的压力和安全测试。

阿里的业务来得正逢其时,这让整个团队看到了自己的技术方向和技术积累的价值。团队士气逐渐高涨,宜博紧张的心情也渐渐得以平复,随后新的客户和订单接踵而来,员工规模也快速上升到40多人。

宜创技术:人工智能三步走

宜创公司的愿景是“机器替代人编程”,宣创本质上是一家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型公司。在思考AI编程领域如何实现机器替代人编程方面,宜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现在全球一些知名科研机构和大学,都在尝试直接使用AI的机器学习/强化学习方法,直接在现有各种编程语言代码库的基础上实现AI编程。但是在宜博眼里,这种方案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短期几年内无法达到商业化应用程度。“因为人工智能算法的本质是在做概率题,但是一个商业化软件客户,不会接受公司管理软件计算数据的准确率不是100%的,哪怕是99.9%也不行。”宜博解释道。

所以宜创采用了一条曲线实现人工智能编程的路径。在宜创的技术规划中,实现人工智能编程需要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以宜创自主产权的可视化领域特定语言(Visual Domain Specific Language,VDSL)为核心的可视化机器自动编程,也就是目前已经实现的无代码可视化拖曳式编程基础。从MVC(模型—视图—控制)设计模式角度来讲,宜创的图形化拖曳式编程不但实现了视图界面的拖曳,也实现了数据无代码定义。对于控制逻辑,开发者也只需要绘制流程图,无需写一行代码。宜创的可视化编程,可以被视为一种新的编程语言或者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具备开发跨平台企业应用软件的能力。现在这一步已经实现,宜创已帮助各类客户节省了90%以上的软件开发时间。

第二步,实现AI机器自动抓取复制软件,生成软件模块仓库。通过爬虫、生成式对抗网络(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AN),利用机器学习等AI编程方法,将客户现有的各类企业软件快速转化为VDSL定义实现。而且客户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软件的快速迭代,在第一步基础上再节省90%的开发时间,开发效率是传统软件开发模式的100倍。

宜创将创造出一个具备大量不同功能的软件模块仓库/市场,这些不同模块的组合势必使得软件开发的难度进一步降低。目前,宜创已经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预计在2018年内完成。

第三步,基于第二步形成的VDSL统一定义的软件大数据,实现可以完成自然语言识别、图像识别的人工智能编程模式,真正实现机器替代人编程。可以想象未来的软件编程,就是人告诉Hex云说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软件,Hex云就可以不停地根据人的要求自动迭代相应功能,实现人工智能机器替代人编程。

“至于第四步,是超级人工智能的基础,就是机器自己编自己,这个我们还没有涉及。”宜博笑着解释道。

三级火箭模式:宜创的商业模式选择

在技术方面探索的同时,宜博也在不断地探索商业模式。经过长期的尝试和复盘,他选择三级火箭的商业模式作为AI可视化机器编程商业模式落地发力的方向。

三级火箭模式的第一级是免费的流量入口。Hex云将向客户提供免费的企业软件,免费的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免费的云服务,免费的学习培训,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客户和开发者加入Hex云平台。面向全球众多的企业客户,让他们快速加入Hex云平台并认可Hex云带给他们的价值的关键是规模效应。

三级火箭模式的第二级则是提供大量的使用场景留住客户。Hex云未来将向客户提供各行各业可购买下载的上万个库存量单位(Stock Keeping Unit,SKU)、企业软件市场(开发者可以上传自己软件供其他人下载迭代),具有上千人入驻的可视化开发者众包市场,以及企业统一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架构,让企业用户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快速找到适合自己使用的系统。

三级火箭模式的第三级则是Hex云的增值收费部分。通过提供增值的云服务、将开发者分成体系、众包市场佣金等模式来构建核心的收费模式价值。

中国约有5000万家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都需要应用“互联网+”,但是不得其法,不是不愿意用,而是定制适合自己企业使用的软件系统费用太高,免费的又不好用,还没法定制化修改,这是限制中国企业实现“互联网+”的最大痛点。Hex云通过将软件开发可视化、自动化、人工智能化,实现人人都可按需求修改软件的模式,从增效角度助力中国企业在未来保持高速增长,增强全球竞争力。

宜创科技已经尝试着手给创业者、开发者提供免费的可视化编程培训和云服务。“清华x-lab已经有好几个团队派人到我们公司参加免费的培训,并开发了他们自己清华需要的软件系统。其中一个团队的产品经理在培训1天后,就在没有写一行代码的情况下自己把产品的Demo快速开发出来,并且在之后的几个月里一直在迭代,后来这个产品经理自己还培训了两三个实习生,同他一起继续开发这个平台。这是让我们没有想到的。”

宜创科技同时开展多个商业模式的尝试,包括针对创业群体的免费推广培训,向企业提供集成的统一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开展高校实习培训等,同时还在开发英文、德文、日文等版本平台。宜创科技以积极的态度、辩证的思维和长远的眼光看待庞大的全球市场。

创业者说 宜博的创业方法论

创业就是要想别人想不到之法,做别人做不到之事,挣别人挣不到之钱。

想别人想不到之法,核心就是创新,无论是模式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要面向未来,看到世界发展趋势。

做别人做不到之事,核心是坚持。

创业路上困难重重,九死一生,很多时候不是比谁厉害,而是比谁更能坚持。我们2016年开始做机器编程的时候,所有的人,包括团队内部、投资人、客户都不相信我们能做到,还有人拿我们跟10年、20年前的技术比。当团队从40个人熬到只剩5个人的时候,我就跟团队说,大家熬不住了都可以走,我哪怕重新再招一套班子,也要做下去。后面挣别人挣不到之钱,反倒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导师点评 关注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陶锋 清华x-lab 原创业教练

对于科技创业而言,只有技术创新是不够的,甚至是远远不够的。宜创科技之所以能够取得阶段性成功,不仅是由于它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机器自动编程,更重要的是,宜创科技为技术找到了合适的市场应用。在获得需求端(阿里巴巴)的认可之后,它并没有按照传统的道路走下去,而是选择以更积极的态度拓大市场场景,追求新的商业化价值。

此外,企业的发展路径与创始人的特质密切相关。与前3个案例有所不同的是,创始人宜博是一位连续创业者,有过多次创业经历。多年的行业打拼经验告诉他,市场是检验技术的唯一标准,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重视技术之外,也关注市场定位和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与单纯依靠技术吸引风险投资以谋求企业成长的模式相比,这种关注市场化应用的技术创业模式所面对的不确定性较小,创始人模糊性决策的压力也比较小。但不论是哪种创业模式,创始人对自身技术的信念与执着追求,是促进企业成功的一条普适性规律。

1.5 小结

创业是个人和团队将资源集中在一起去发掘机会,进而创造财富和社会福利,获得发展的过程。其中,创业者是核心,他们是一群大胆而富有想象力的“离经叛道者”,试图跳出已有的商业模式,不断寻找和发现机会。具体到技术创业者,他们奉行技术极致主义的原则,长期聚焦于技术研发与积累,擅长以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IP)竞争战略取胜。

纵观本章的案例,可以发现,一个人可以通过学习成长为企业家。技术人员虽然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但在管理与市场拓展方面经验不足,然而对技术的探索也让他们形成了创业者必备的人格特质:坚持与持续学习能力。他们拥有远大的抱负,致力于以一己之力解决现实问题,并能通过各种渠道汲取知识。持续的学习能力,不仅能帮助技术人员从聚焦某一领域的专家转变为独当一面的创业者,也能帮助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公司战略,成长为有所作为的企业家。

相关图书

透明商业:数字时代成功之路(第2版)
透明商业:数字时代成功之路(第2版)
业务敏捷:打造数智时代的高适应力组织
业务敏捷:打造数智时代的高适应力组织
数智化转型:企业升级之路
数智化转型:企业升级之路
企业数字化快速转型:让商业更智能
企业数字化快速转型:让商业更智能
计算广告:互联网商业变现的市场与技术(第3版)
计算广告:互联网商业变现的市场与技术(第3版)
银行信息科技:构建银行数字化发展新图景
银行信息科技:构建银行数字化发展新图景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