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将至

978-7-115-50953-6
作者: [美]本•戈策尔(Ben Goertzel)
译者: 付云鹤 杜甜甜 张璐璐
编辑: 杨大可

图书目录:

详情

本书意在讨论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奇点现象,探索该领域发展的下一个引爆点。本书涵盖了自奇点理论提出以来的最新发展和进展,结合工业4.0、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的技术的涌现和现象,进一步剖析和展望了起点理论。

图书摘要

版权信息

书名:奇点将至

ISBN:978-7-115-50953-6

本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发行数字版。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您购买的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书仅供您个人使用,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和传播本书内容。

我们愿意相信读者具有这样的良知和觉悟,与我们共同保护知识产权。

如果购买者有侵权行为,我们可能对该用户实施包括但不限于关闭该帐号等维权措施,并可能追究法律责任。

著    [美] 本•戈策尔(Ben Goertzel)

译    付云鹤 杜甜甜 张璐璐

责任编辑 杨大可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410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本书旨在讨论人工智能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即通用人工智能和奇点现象。本书涵盖了奇点理论提出以来该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研究进展,剖析了实现通用人工智能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了各种实现途径。作者不仅展开了天马行空的想象,思考未来技术,比如意识上传、飞米技术等如何为通用人工智能提供可行性,还将现有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在生物学领域进行探索。至于未来的通用人工智能是否能与人类和平共处,作者给出了积极的答案。最后,作者将技术升华到思想,在哲学层面做出了阐释,展现了一幅完整的未来学图景。

本书适合所有想要了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阅读。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 2019 by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Ten Years To The Singularity If We Really Really Try by Ben Goertzel, ISBN 9781505550825.

Copyright © 2014 by Ben Goertzel.

本书中文简体版由作者授权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未经出版者书面许可,对本书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方式或任何手段复制和传播。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书作者为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人工智能领域专家Ben Goertzel博士。作者在书中对通用人工智能和奇点现象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对通用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层层分析,同时详细讨论了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各种途径,并表达了未来机器人和人类和平共处的信心。本书不仅包含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发展成果、专家意见,更从哲学角度阐释了这些科学概念,既彰显了科学的严谨又饱含着人文关怀。

本书语言流畅自然、通俗易懂,作者娓娓道来、抽丝剥茧,结合工业4.0、3D打印技术以及“深蓝”“沃森”“《危险边缘》”等大众较为熟悉的概念,来阐释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本书虽然信息量很大,涉及的专业问题较多,但并不晦涩,整体可读性强。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近30年来它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学科,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工智能已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自成一个系统。2017年12月,人工智能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它已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本书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同时从根本上探讨了“智能”“通用智能”“奇点”等基础性、核心型概念,为读者讲述了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较为全面且深入的阐释、分析和预言。专业或非专业人士都可以通过阅读本书来获得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前沿信息,加深对这一领域的认识和思考。


付云鹤 生物学专业,自由译者,主要翻译方向为社科、文学类作品。

杜甜甜 南京大学英语笔译专业翻译硕士,现居上海,喜爱文学,主要翻译方向为社科、历史及小说类作品。

张璐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新闻从业者,现居北京,主要翻译方向为新闻、财经及社科类作品,曾参与《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翻译项目。


我在四五岁刚接触科幻小说的时候,就开始琢磨书中提及的类似于人工智能、人类智能以及超人类智能的未来。时光流转,我从最初纯粹地猜测、幻想未来,慢慢开始考虑一些切实可行的、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过去20年,研究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在现实世界的实时应用已成为我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近期主要借助OpenCog[1]项目)。但我一直都在留意通用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及其与人类目前和未来生活中其他方面存在的联系,即它与你能想到的任何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坚信从人类智能到超人类人工智能的转变将比人类历史上任何变革都更加彻底——如果要从历史中找到一个类比的话,它更像是从细菌到人类或者从岩石到细菌的转变。短期来看,这一转变将给人类社会和人类心理带来诸多巨大影响。长期来看,这一变革带来的影响——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影响——将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一想到这些,就让人心潮澎湃、无比激动。

2009—2011年,当时我可以用来写文章的时间比现在稍微多一点,我在《超人类主义杂志》(H+ Magazine,我参与编辑的一份电子杂志)上发表了几篇文章,论及通用人工智能的未来、奇点以及相关问题。虽然这些文章不像一本单一主题的书的各章节那样连贯,但它们确实反映了一系列共同的主题,表达了清晰、一致的观点。因此,我将它们与同期写的几篇未在H+ Magazine上发表的文章(其中两篇发表在别处,另外两篇一直在我的硬盘中未见天日)结集成书。

或许有必要提醒一点,本书不会详细介绍我个人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的研究,此前我已在各类专业著作中介绍过自己的研究工作,目前我的研究重心是OpenCog开源通用人工智能平台。我还在编写一本非专业性的书籍,书名是Faster Than You Think,其中将介绍我现在的研究内容。本书的某些章节确实也谈及了我本人研究工作的一些内容,但只是零星分散地顺便一提,并未做系统介绍。但是,本书肯定会全面介绍我对通用人工智能与未来主义的其他技术之间的关系、通用人工智能与这些技术可能给未来的人类和人类的继任者带来的光明前景等问题的看法。

本书收录的文章都不是专业性的,其中一些文章浅显易懂,相当于报刊文章的水平;另外一些较为深入细致,相当于严谨的科普书籍或科普杂志中刊登的文章。任何读过一两年大学的人——不论什么专业,都能看懂本书中的文章。

本书中的一些内容从某些角度讲已经“过时”了——我撰写此序时已是2014年中期——但我未对相关内容做任何更新。待你读到本书的时候,2014年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这些文章的作者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同时这些文章也记载了2009—2011年我对文章中的主题的思考。通用人工智能正飞速发展,人们对奇点、人类未来以及超人类事业未来的看法也在快速更新。人类在某个时期写下的对遥远未来(概念上或时间上的)的种种想法,不仅是人类对未来的预测,也透露了人类在本书写作时的生活状态。

弗里德里希·尼采[2](Friedrich Nietzsche)当时为自己拟撰写的《权力意志》(不是他逝世后于1906年出版的同名注释集)一书作序时,在序言中这样形容这本书:“这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仅此而已。这本书属于喜欢思考的人,仅此而已。”

本书亦仅引导人们思考,书中内容并非绝对权威、不可更改。本书内容难免不成熟,因为我们仍处在创造通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尽管从时间上来看我们或许已十分接近技术奇点,但我们仍需在技术、科学以及概念领域取得许多突破,才能真正迎来技术奇点。一旦我们处于奇点前夜,书中谈论的一切问题都将截然不同。但此时此刻,认真思考书中的内容——如同我写这些文章、邀请你们读这些文章时所做的一样——是到达奇点必不可少的一步。

[1] OpenCog是一个开源软件项目,旨在利用数学和生物学原理以及专业的软件工程技术,直面通用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2] 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著名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方面。


我们人类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我们尚处于人类演进发展的初级阶段,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即将来临。

据人类目前所知,宇宙已存在了约140亿年,地球已存在了约40亿年,多细胞生物已存在了约20亿年,而人类基本进化到现代人距今则只有几百万年。

人类文明史仅能追溯到1万年前,而地球上多数地区的文明史更为短暂。在这并不算长的历史中,人类做出了各种奇妙的发明或发现,如语言、数学、科学、宗教、时尚、体育、社交网络、爱情、艺术、音乐、公司、计算机、宇宙飞船,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人类发明和发现新事物的步伐一直在加速。人类在11至20世纪创造的新事物远远多于1至10世纪,在1至10世纪创造的新事物又远远多于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元年,以此类推。

当然历史自有其兴衰沉浮,人类在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很难量化。但从定性方面来看,人类的加速发展是显而易见的。对此,我本人就有切身体会。与我还是个孩童时的20世纪70年代相比,当今世界新产品问世、科学新发现的速度都快得不可思议。

但人类迄今为止经历的一切变革与即将到来的这场革命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截至目前,人类已取得的进步、正在经历的变革都围绕着“人”这一范畴。我们创造了新的通信手段,制造了新的加工工具,探索出各种修身养性之道。人类目前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体系与茹毛饮血的原始人相比截然不同。的确,放眼世界,那些豪情满怀、身兼数职的青年科技企业家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与一个世纪甚至半个世纪前的人几乎完全不同。尽管人类社会经历了沧桑巨变,但其发展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截至目前,人类的身体和大脑构建、指引着即将来临的各种变革,但人类身心一直以来稳定不变,对社会变革也构成了束缚。

有识之士早已洞悉人类下一步的发展趋势,近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我们已创造出各种工具来帮助人类完成大部分体力劳动。下一步我们将创造能够帮助人类完成脑力劳动的工具。我们将创造功能强大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软件程序——不只是能够完成特定任务的“弱人工智能”程序,还包括能够巧妙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通用人工智能。我们希望生活变得更加轻松舒适、快乐有趣,为此我们创造了斧头、锤子、工厂、汽车、抗生素和计算机;出于同样的原因,我们将开始研发人工智能技术。各国和各大企业将出资支持通用人工智能的研发,以获得经济发展优势——目前这一趋势还不明显,但通用人工智能技术一旦取得进展,必将在全球掀起一股投资狂潮。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将给人类历史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人类将不再是地球上最聪明的生物。

倘若这一天真的到来,之后人类的发展趋势又将如何呢?科技的加速发展将引领我们去往何处?当然,目前我们还无从知晓。不妨设想一下:最早创造了具有复杂句式的语言的人们围坐在篝火旁,猜想这种大胆的创新性“语言”最终将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他们或许会萌生一些有趣的想法,但他们能预见数学、陀思妥耶夫斯基[1]、嘻哈文化、PS图像处理软件、超对称理论[2]、遥控巡航导弹、《魔兽世界》[3]和互联网吗?

但是,人们稍一思考,就能推断出功能强大的通用人工智能问世后世界将会是什么景象。比如,如果人类能够创造出比自己更聪明的通用人工智能,那么这第一代通用人工智能很可能能够创造出比自己更加聪明的下一代通用人工智能。以此类推,第二代通用人工智能能够创造出比自己更加智能的通用人工智能。这就是英国数学家欧文·约翰·古德(I. J. Good)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智能爆炸”。根据这种智能爆炸可能带来的巨变,科幻小说家弗诺·文奇(Vernor Vinge)在20世纪80年代预测人类或将迎来“技术奇点”。

数学上,“奇点”一词可指在该点上,某条曲线或某个面以无限快的速度变化。当然,技术革新的速度不可能真的接近无穷。虽然我们也许能够克服已知的各种物理条件的限制,但很可能还存在我们目前尚未意识到的约束条件。即便如此,智能爆炸很可能会引发“奇点”,使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发生巨大的、无法预测的质变。

近年来,以奇点和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为主题的著作层出不穷。其中,著名发明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于2006年出版了《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一书,还撰写了许多相关文章,多次发表演讲,他的种种努力使全世界开始关注奇点这一概念(本人曾有幸在关于雷·库兹韦尔先生的纪录片《卓越的人类》(Transcendent Man)中客串,如果你还没看过这部纪录片,赶紧上网一睹为快!)。在雷·库兹韦尔之前也有不少人关注这一问题,比如澳大利亚科幻小说家达米安·布罗德里克(Damien Broderick)曾在1997年出版了《尖峰》(The Spike)一书,这本书虽然不像“奇点”一词那么引人注目,但其基本内容与《奇点临近》是一致的,详细介绍了“技术奇点”这一概念。这里对前辈们的观点将不做赘述。如果你还没看过这两位前辈的书,我强烈建议你去读一读,以深入了解人类在过去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不断加速的发展历程。

当然,并非每个人都相信奇点已经临近。库兹韦尔在自己的网站上多次反驳某些人对奇点概念的恶意批评。一些我非常尊敬的思想家认为奇点概念有些言过其实——比如,超人类主义思想家马克思·莫(Max More)认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逐渐接近的技术峰值而不是奇点。澳大利亚哲学家大卫·查尔默斯(David Chalmers)依循欧文·约翰·古德“智能爆炸”理论的基本逻辑,提出了一个严谨的论点以阐明奇点为何可能来临。但查尔默斯在一些细节上比库兹韦尔略为保守。库兹韦尔预测奇点大约在2045年来临,但查尔默斯的奇点假说认为奇点约在未来几百年内来临,其典型特征是超智能的通用人工智能在数十年内大规模取代具有人类智力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我尊重查尔默斯严谨的分析方法,但我认为库兹韦尔的预测是比较准确的。我甚至认为如果科学进步与经济效益能够完美契合,奇点来临的时间将远远早于库兹韦尔预测的2045年。这一点是我在本书中将详细论述的几大问题之一。

作为科学家,我关注的焦点是通用人工智能。奇点(也有“峰值”等其他提法)将涉及各种不同的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纳米技术、新信息处理硬件、量子计算、机器人学、脑机界面等。毫无疑问,届时将出现我们目前所无法预测的新技术。但是,从“智能爆炸”的角度来看,通用人工智能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将引领下一个巨变浪潮,使人类从“拥有先进工具,但大脑和身体都已过时”的状态转变到一种彻底的“后人类”新状态。

我本人的研究重点是创造具有人类智力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且它能自发创造更加智能的下一代通用人工智能。我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造福人类(当前的人类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人类形态)和人类创造的新智能。此外,我的工作内容还包括将较简单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进行人类长寿的遗传学研究、分析金融市场。我还致力于使通用人工智能研究自成一家,比如发起一系列的通用人工智能年度大会、成立专业研究协会——通用人工智能学会。我曾在未来主义、超人类主义领域扮演领导角色,包括担任过一届世界超人协会主席,该协会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广泛基础的、致力于技术研究和人类未来发展的国际性非营利机构。上述这些经历使我能以独特视角审视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现状和未来,我在本书中将对此做详细介绍。

我将在书中讨论的许多观点可能让你觉得非常激进、“玄而又玄”,不过我并不介意你会有这样的反应。我无意耸人听闻,但我也不会歪曲我的观点以迎合当前主流文化。本书内容仅为个人见解。

[1]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穷人》、中篇小说《白夜》等。

[2] 基本粒子按照自旋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自旋为整数的粒子被称为玻色子(Boson),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被称为费米子(Fermion),这两类粒子的基本性质截然不同。超对称理论是费米子和玻色子之间的一种对称性,该理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该对称性至今在自然界中尚未被观测到。

[3] 《魔兽世界》是著名游戏公司暴雪娱乐制作的第一款网络游戏,属于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


2009年年初,世界经济论坛——最为人熟知的是每年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年会——的一些工作人员联系到我,请我写一篇文章,供当年将在中国大连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使用。达沃斯论坛的与会者都是世界政商界领袖——各国政要、首席执行官、慈善家等。我的文章(中文译本)刊登在Green Herald Magazine特别版,当期的主题是“人类的当务之急”。

我喜欢开门见山,于是将文章题目定为“人类的当务之急应是创造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以造福人类”。夏季达沃斯论坛也被称为“新领军者年会”,因此我认为这个题目非常合适。“新领军者”一词想必是指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但是,我并不认为领导人类前进的新领军者将永远是人类。

下文摘自我为达沃斯论坛撰写的那篇文章。

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因为世界面临的问题非常多,实现正向发展的机遇也非常多。

但我的答案很简单。人类的当务之急应是创造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以造福人类,与人类携手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难题,探索正向的发展道路。

目前,通用人工智能在研发领域所占比重非常小——当前人工智能的研究几乎都聚集在能够解决特定问题、高度专业化的“弱人工智能”系统上。但我认为人们应当更加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将其视为人类接下来发展的当务之急。原因很简单:不管人类眼下面临什么问题,拥有高于人类的智力以及恰当的驱动系统的通用人工智能处理起这些问题来将比人类更胜一筹。

通用人工智能听起来似乎遥不可及,但越来越多的技术专家认为智力高于人类的人工智能问世的时间会比多数人预料的要早——很可能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出现。为此,每年都有大批研究人员汇聚一堂,参加通用人工智能国际会议。上述这些乐观的预测如果准确的话,显然将极大地影响人类对自身以及对人类未来的看法。

先进的通用人工智能将带来的好处

先进的通用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好处数不胜数。一旦我们能够创造出智力远高于人类的人工智能,届时人类与其联手能够完成的任务将没有上限。这听起来很科幻——但在这个创造了太空旅行、互联网、基因工程、纳米技术、量子计算的时代,科幻和现实之间的界线已经逐渐变得模糊起来。

生物医学研究加速发展

根据当代生物学的观点,人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一部复杂的分子机器,一旦我们充分掌握了它的运行原理,从原则上讲,我们就能够修复身体出现的任何问题。届时,主要的限制因素在于人脑是否有能力解读收集到的生物数据,以及能否设计出工具来收集到更加精确的数据。通用人工智能“生物学家”的诞生将使医学领域实现根本性的飞跃,也许人类可能患上的多数甚至所有疾病都将无法再给我们造成困扰。

人类早已开始向这方面努力,近年来开始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生物信息学(比如我自己的Biomind有限责任公司就开展这项业务)和生物医学文本处理(比如阿里阿德涅基因组学公司研发的MEDSCAN读卡器应用程序)。例如,我自己的工作内容就包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究脑细胞线粒体基因突变过程可能诱发帕金森病的因素——目前该技术已实现商业化,用作该病的诊断性测试,也用于研究治疗方案。有朝一日,人类若能解决癌症、衰老等问题,那么弱人工智能或通用人工智能很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毫无疑问,通用人工智能能够使这一天来得更早。

发现和改进替代能源技术

当前,人类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之一是开发廉价的可持续能源。然而,残酷的事实却是,截至目前,最便宜的能源依然是化石燃料(人类对核能、地热、水电和其他能源的利用非常有限)。目前人类已探索出新技术,从理论上讲,无须消耗不可再生能源便可进行更加高效的能源生产;但将这些技术完善到能够应用于实际经济活动的进程非常缓慢,一是因为资金有限,二是因为这些技术的实际操作过程非常复杂。不难想象,比人类智力稍高的人工智能能够发现更为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化学原理(仅以此为例),从而给能源领域带来一场革命。

德氏纳米技术从理论走向实践

早在20世纪80年代,埃里克·德雷克斯勒[1](Eric Drexler)就在其开创性的著作《纳米系统》(Nanosystems)中提出创造一种分子装配机—这种机器能够将分子拼凑成任何结构的机器,就好比乐高等儿童积木玩具,但使用的是真的分子。当前,纳米技术蓬勃发展,但多数研究都选择避开德雷克斯勒曾构想的较深层次的应用,而是集中于那些有价值却较为狭隘的问题上,比如利用纳米技术制造更结实的材料、效率更高的导体、更实用的纺织品。

毫无疑问,有朝一日德氏纳米技术会变为现实。一些公司(其中包括德雷克斯勒的NanoRex公司)目前正利用纳米级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努力推动其进程。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是人类的感知能力尚未做好适应纳米世界的准备,但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就不会受到这种限制!

人类认知增强

如果比人类更智能的通用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彻底改变世界,那么比目前人类更智能的人类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呢?为何不利用先进技术使人脑更加智能?

实际上,许多神经生物学家正在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目前,这一研究方向面临的最大瓶颈是掌握人脑的工作原理。为了将外部装置与人脑内的神经细胞有效连接,我们需要了解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信号的意义,但目前我们掌握的人脑动力学方面的知识还非常有限。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朝两个方向努力:首先,创造更先进的脑成像装置,无创获取即时、准确的神经系统数据;其次是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显然,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加快我们对这两方面的研究。研发智能的人工智能可能是创造更加智能的人类的最有效的方法。

通用人工智能研究加速发展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达到人类智力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最有发展前景的应用领域之一在于其自身。每位软件工程师都明白,设计和使用复杂软件的过程就是不断挑战大脑局限的过程。比如,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无法同时管理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变量或软件对象。毫无疑问的是,达到人类智力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一旦接受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培训,将能比人类更加有效地分析和完善自身的底层算法。

在达沃斯论坛上,与会者探讨的通常是国际政治、新闻、法律、慈善等方面的问题,而我这篇文章论述了通用人工智能具有解决世界所有问题的惊人潜力,他们觉得我的文章与会议主题无甚关联。但是,达沃斯论坛探讨的应当是宏大的问题,我希望以此文引导与会者们考虑真正意义上的大事业。相比200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以及截至目前任何一届论坛上的任何议题,创造能够达到甚至超越人类智力的通用人工智能这一观点更加激动人心、更有意义,也更有趣。

[1] 埃里克·德雷克斯勒(1955—),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工程师,因在20世纪70~80年代鼓吹分子纳米技术的巨大潜力而闻名,其著作《纳米系统》于1992年获美国出版商协会计算机科学类最佳图书奖。


相关图书

ChatGPT原理与应用开发
ChatGPT原理与应用开发
低代码打造RPA——Power Automate Desktop基础实战
低代码打造RPA——Power Automate Desktop基础实战
社交网络对齐
社交网络对齐
仿生机器鱼人工侧线感知技术
仿生机器鱼人工侧线感知技术
物联网项目实战:基于Android Things系统
物联网项目实战:基于Android Things系统
自制AI图像搜索引擎
自制AI图像搜索引擎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