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三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诞生记

978-7-115-51280-2
作者: 陶宝祥 董锁成
译者:
编辑: 郎静波

图书目录:

详情

自然生态科学探险丛书真实记录了对北极、亚马孙、三江源、罗布泊、雅鲁藏布大峡谷、澜沧江、湄公河、中蒙俄经济走廊等地区大规模的综合科学探险考察,记录了考察地区的自然生态和地形地貌,再现了我国科学考察人员的探险历程。本书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在三江源地区探险考察的艰辛历程,并展现了考察地区的地理风貌。

图书摘要

自然科学考察丛书

天水三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诞生记

陶宝祥 主编  陶宝祥 董锁成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天水三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诞生记/陶宝祥主编;陶宝祥,董锁成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9

(自然科学考察丛书)

ISBN 978-7-115-51280-2

Ⅰ.①天… Ⅱ.①陶…②董… Ⅲ.①长江流域一科学考察—文集 Ⅳ.①K928.42-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94197号

◆主编 陶宝祥

著 陶宝祥 董锁成

责任编辑 郎静波

责任印制 陈犇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北京富诚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690×970 1/16

印张:13  2019年9月第1版

字数:166千字  2019年9月北京第1次印刷

定价:59.00元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410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147号

内容提要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屋脊上的“中华水塔”,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水库”。长江、黄河、澜沧江这三条大江就发源于此。

本书介绍了作者在三江源地区的科学探险考察经历,展现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风貌,记录了科学探险考察中的风风雨雨和酸甜苦辣。从长江源头漂流探险,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再到澜沧江源头的探寻,作者前后在三江源地区考察了几十年。本书是作者科学探险考察的真实手记,有益于引导青少年继承和发扬科学探险精神,不断探索和认识未知的大自然。

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启动和实施了多项科技基础性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需要通过科学考察、调查等过程,对基础科学数据资料进行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以探求基本的科学规律。科技基础性工作长期采集和积累的科学数据与资料,为我国科技创新、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这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体科技水平提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经过十几年的野外科学考察,1994年中国科学家发现和论证了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1998年科考队首次徒步穿越了大峡谷,再次对大峡谷进行测量,进一步确定了其世界最大峡谷的地位。

2000年,在对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多年考察的基础上,中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了保护中华水塔、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议。

2005年至今,中国科学家走出国门,与俄罗斯和蒙古的科学家共同考察了贝加尔湖地区、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及蒙古高原,取得了丰硕的科学考察成果,填补了中国在俄蒙高纬度地区长期缺乏数据资料的空白。这对中国同俄罗斯、蒙古等邻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开展与周边国家的资源、生态环境、经贸及科技领域的跨境合作,维护东北亚国际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以科技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这套“自然科学考察丛书”涵盖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考察、北极地区科学考察、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科学考察、澜沧江-湄公河科学考察、亚马孙热带雨林科学考察、中蒙俄贝加尔湖科学考察、塔克拉玛干罗布泊科学考察。这些地区都是对当今世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人迹罕至、条件极其恶劣的特殊地区,也是世界自然资源考察的热门地区。参与此套丛书编写的作者既有科技工作者、新闻记者又有作家,这套丛书是他们亲临科学考察第一线的真实手记。各位作者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深刻体验记录了科学考察中的风风雨雨和酸甜苦辣。从这些手记中,我感受到了科学考察的艰辛和享受自然的乐趣,既被科学家可歌可泣的科学考察故事感染,也为他们生死与共的情谊感动。同时,这套丛书还能让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了解更多关于野外科学考察的基本知识和真实情况,是难得的科普佳作。

在新时代,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希望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能发扬科学考察精神,不断探索未知,亲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前言

人的一生有很多往事终生难以忘怀,对于我来说,在三江源进行考察的这段时光便是其中之一。1990~2000年,我们在黄河、长江、澜沧江这三条大江的源头——海拔4500~6000米的雪域高原上,探索一个个科学上的未知。我们就像青藏高原上的牦牛,默默无闻地在三江源地区穿梭着……

这些往事,有些是平淡的,有些却是刻骨铭心的……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十年弹指一挥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短暂的。1990~2000年的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十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重大进步的十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十年,是充满机遇、挑战、诱惑的十年。很多人在这十年里通过拼搏奋斗取得了事业的成功,也有一些人在这十年里碌碌无为,还有一些人因经不住各种各样的诱惑而被时代所抛弃。在这十年里,我们和三江源的山山水水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为了认识这片未知的世界,我们忍受高寒缺氧,我们风餐露宿,我们与狼共舞,我们与死神同行。我们苦苦地追寻着,探索着……

十年我们做了两件让自己永生铭记的事:一,探寻到了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果宗木查雪山;二,根据这十年科学探险考察所积累的资料,第一个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议。

从1990年第一次到三江源地区考察,到2000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再到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使我深刻认识到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所走过的艰难道路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我也深刻感悟到科学探险考察除了要有科学上的新发现,还应该对国家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提供技术支撑。这也是科学探险考察的目的和意义。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三江源地区发生了巨变,“山青水绿生态好,野生动物满地跑”是今天三江源的真实写照。特别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得到了全面贯彻和落实。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经过多年的建设,于2016年被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为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这既是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工作的肯定,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新起点。

我们深信,美丽富饶的三江源的明天会更美好。

1 丰碑永驻三江源

三江之水天上来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这里有高耸入云的冰峰雪山,美丽如画的辽阔草原,无尽的荒滩湿地,熠熠发光的湖泊,茂密的原始森林,神出鬼没的野生动物以及奔腾不息的浩瀚江河。长江、黄河、澜沧江这三条大江就发源于这片海拔最高、离太阳最近的雪域高原上。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全长6380千米,自古就是我国东西航运及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壮丽的河流之一。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各拉丹冬,藏语的意思是“高高尖尖的山峰”。各拉丹冬雪山海拔6620米,由50多条巨大的冰川组成,姜根迪如冰川是其中最大的一条冰川。这里是一片美丽的冰塔林构成的世界,从远处望去,它们有的像直刺蓝天的宝剑,有的像千姿百态的宝塔。走近后会发现它们有的是高高耸立的冰柱,有的是上尖下粗的冰笋,有的则是形如彩虹的冰桥。这些洁白的冰川就是孕育长江的伟大源泉,是用之不竭的固体水源。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世界第七大河,全长5500千米。黄河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源泉。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侧海拔4982米的各姿各雅山。各姿各雅山下有各姿各雅贡玛、各姿各雅巴玛、各姿各雅尕玛三条小山沟。清澈的泉水从山沟里涌出,这点点清泉就是我国万里大河——黄河之源。清澈的泉水涌出山谷汇集成宽约3米,深30~50厘米的卡日曲——它就是黄河源头的正源。

澜沧江-湄公河是著名的国际河,东南亚地区的第一巨川,全长4880千米,是连接我国与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5国的水上大通道,也是沿线各国人民的生命线。

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杂纳荣草原上海拔5224米的果宗木查雪山。一眼望去,杂纳荣草原绿茵茵、平展展、洁净如洗。夏季的草原上奇花异草亭亭玉立,随风飘舞,争芳斗艳。四周的群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有的陡峭嶙峋如怪石林立,有的似大海中的波浪此起彼伏。草原西面有一座巨大的冰川仿若从天而降,冰川下的许多小溪像倒挂在天际的珍珠项链一般,顺着冲刷面形成的冰槽顺流而下,向着草原中部流去。这座巨大的冰川就是澜沧江的源头。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它形象地描绘了黄河雄伟的风姿、磅礴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千百年来,这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激起了多少人对黄河的敬仰和眷恋。我们在对长江、黄河、澜沧江的科学探险考察结束之后,站在三江源头不由得更加钦佩大诗人李白。同时,我们也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涌出了一句肺腑之言“三江之水天上来,一泻千里惠人间”。

丰碑永驻三江源

2000年8月19日,全国十几亿双眼睛凝视着位于青海省玉树州的通天河畔。那天,一座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提名,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布赫亲自撰写碑文的巨型石碑树立在了通天河畔。这座在中华民族环境保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纪念碑,标志着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保护类型最多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从此进入实质性保护建设阶段。

当天上午10时,在国家林业局、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的共同主持下,在中央电视台、青海电视台的大型现场直播下,揭碑仪式正式开始。随着大红绸布飘然而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这一碑铭跃入人们的眼帘。八个大字苍劲有力,迎着东方升起的太阳显得格外醒目。碑的正面形似一个巨大的牛头,牛角上飘着一条洁白的哈达。藏族同胞有每年拿牛头来敬河神的习俗,碑的设计构思即来源于此。再仔细看就会发现,两只“牛角”被雕刻成人的两只巨手,寓意中华民族的“儿”“女”。洁白的哈达被雕成流动的河水,寓意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江水从两只手掌的几个方向涌下,汇成源远流长的大河,滋润着中华大地,养育着中华民族的世代子孙。

纪念碑的基座呈圆形,距地面的高度是4.5米,代表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基座的面积316平方米,代表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316000平方千米。整座纪念碑高6.62米,代表着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的最高海拔6621米,纪念碑由56块花岗岩雕刻而成,代表着56个民族的中华儿女团结在一起,共同建设和保护祖国美好的锦绣河山。

三江源的各族儿女们为了庆祝这一时刻的到来,纷纷骑着骏马,赶着牦牛,穿着盛装,摇着经筒,打着经幡,吹着法号,提前赶到通天河畔、金沙江边。他们在草原上支起了帐篷,跳起了锅庄舞。此时的通天河畔,巨碑两旁到处都是人的海洋,舞的世界……人们尽情地跳啊唱啊,用甜美的歌声表达对党对祖国的热爱,用愉快的舞蹈表现对大自然的珍惜与爱护。

从长江源头来的小姑娘才人卓尕,从黄河源头来的小男孩更松络周,从澜沧江源头来的小姑娘康卓吉,按照当地的风俗,带着他们在太阳即将升起时从家乡打的第一桶水(当地称为吉祥水)和从三江源头取的肥沃泥土,在巨碑的旁边亲手种下了象征三江源绿水青山的三棵松树。这三棵松树代表了三江源地区十几万各族同胞的美好祝愿。

一位精神矍铄、鹤发童颜的藏族老阿爸,穿着传统藏族服装,兴致勃勃地站在纪念碑的后面,用他特有的吟唱方式,高声吟唱着碑文。这位民间老艺人长期从事藏族民间歌舞的研究和藏族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的传唱活动。像他今天这样,在这么多人面前吟唱长篇碑文,在茫茫草原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人们尽情地唱着、跳着,三江源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巍巍昆仑无言,浩浩三江有声。三江之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水,是中华儿女及东南亚各国人民生生不息的源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巨大石碑向世人宣告:中国人将重建生命的绿地,让三江之水永世纯洁,万古流芳。

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完成了为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而进行的大型科学考察之后,也来到了庆祝会的现场。在欢乐的人群中,我们与当地的各族干部群众紧紧握手,热烈拥抱,共同分享着保护区成功落成的喜悦。住在黄河源头麻多乡的一位藏族老阿妈,手拿一条洁白的哈达从人群中缓缓向我走来。“妮玛老阿妈!”我高喊着与老阿妈抱在了一起。老阿妈把洁白的哈达系在了我的胸前,我双手合十,发自肺腑地说了一句:“妮玛阿妈,扎西德勒!”

十载三江铸深情

从1990年长江源头的漂流探险考察,到2000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我们先后多次深入人类生命的禁区,考察长江的水资源,发表了多篇关于长江源头地区水环境演化的论文;探寻澜沧江的源头,使奔流了千万年的澜沧江真正成了有源之水;研究黄河的生态环境,提出了黄河综合治理的建议。根据三江源地区十多年来生态环境的变化,我们还提出了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方案。

十年,我们从风华正茂的青壮年变成了两鬓斑白之人。我们之中的很多人为了三江源的科学探险考察失去了多次出国深造及职务、职称晋升的机会,但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没有虚度年华。

十年,我们和三江源的山山水水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为了认识这片未知的世界,我们忍受高寒缺氧,我们风餐露宿,我们与狼共舞,我们与死神同行。我们苦苦地追寻着、探索着。为了这片多情的土地有更美好的明天,我们愿变成一棵棵小草,永远扎根在三江源的沃土上。我们愿变成一滴滴水珠,永远在三江源地区流淌。

十年,我们和生活在三江源地区的各族同胞结下了深深的友谊。我们在三江源考察的每一天都得到了他们无私的关怀和巨大的帮助。我永远忘不了,在海拔5000多米的黄河源头,一辆考察车深深陷进了河中,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都没能把车拖出来。眼看天快黑了,队员们一天滴水未进,又冷、又饿、又累,茫茫原野没有人烟,只偶尔传来一声声不知是狼,还是什么其他野兽的悲惨的叫声。就在我们几乎绝望的时候,从远方黑压压地跑过来一群牦牛,大家也不知它们是不是野牦牛。就在我们惊慌失措的刹那,几个骑着骏马、背着猎枪的藏族小伙子向我们赶来。一个藏族小伙子用生疏的汉语问我们:“需要帮助吗?”我们就像即将被淹死的人,猛地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说实在的,我们太需要帮助了。只见几个小伙子商量了一会儿,就分头从马背上找来了随身带来的绳子,领头的小伙子脱了藏皮袍,拿着绳子跳进了刺骨的河水之中。一分钟又一分钟,我们焦急地等待着。同行的其他藏族小伙子们也纷纷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很快他们就在车前方不同的位置上拴好了绳子,并艰难地爬了上来。我们的队员赶紧把身上的羽绒服脱下来,跑过去披在藏族小伙子们身上。他们已冻得说不出话来,比画着让我们赶紧拖车。我们迅速把绳子拴在了马和牦牛的身上。刚才跳进水里的小伙子们把我们的羽绒服脱了,喝了几口自己带来的青稞酒,再次跳进水中,喊着口号,吆喝着马和牦牛。马和牦牛似乎也不忍心看着自己的主人在水中受罪,纷纷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不到两分钟汽车就从水里被拉了出来,藏族小伙子们也推着汽车从泥水里爬了出来。考察队员和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每个人都想用自己的体温给他们增加些热量。我作为考察队的负责人,当时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我只能用双手紧紧握住领头的藏族小伙子的双手,用满脸的热泪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藏族小伙子告诉我们,他们是放牧转场路过这里才看到我们的。为了我们的安全,他们带领我们来到了黄河源头的麻多乡。在一座昏暗、潮湿、破旧的毡房里,藏族老阿爸摇着经筒热情地欢迎我们这些远方的来客。慈祥的妮玛老阿妈为我们点旺了牛粪火,并端上一碗碗热腾腾的酥油茶。我几碗酥油茶下肚后,冷、饿、渴、累顿时全消。酥油茶是青藏高原上一种特有的饮品,是藏族同胞用特别的原料、特殊的方法煮制的,它既解渴,又解饿,是青藏高原的生命茶。一碗碗热腾腾的酥油茶的背后是一颗颗赤诚的心。

对酥油茶的思念,对妮玛老阿妈和老阿爸的思念,对藏族小伙子们的思念,对三江源的思念,对青藏高原的思念,都是我久久难以忘怀的眷恋。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

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

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

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

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

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

我看见一座座山,

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连,

那就是青藏高原。

每当我们听到这首歌时都会泪流满面。它都会将我们带回到青藏高原巍峨的雪山之巅。每当三江源的冰雪融化之时,都会让我们心潮澎湃。

十年三江铸深情,无怨无悔到永远。

相关图书

又见芳华:我们眼中的中国植物
又见芳华:我们眼中的中国植物
花朵传奇:大航海时代的植物图谱
花朵传奇:大航海时代的植物图谱
树木简史
树木简史
手绘海洋动物(修订版)
手绘海洋动物(修订版)
名家自然故事
名家自然故事
你不可不知的古生物奥秘
你不可不知的古生物奥秘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