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超级区块链社区:建设、运营、实践

978-7-115-53627-3
作者: 中原愚人
译者:
编辑: 张天怡

图书目录:

详情

本书从社区、区块链、运营这3个方面重点介绍如何打造区块链社区。 第1章介绍社区,讲述社区的一般特性,从社区的解误、定义、用途、释义、构建,全面讲解社区。第2章介绍区块链营销方法,重在从改变目标群体的认知入手,实现有效的区块链项目营销。第3章介绍社区运营,从用户入手,对用户行为特征进行深度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讲解社区的运营方法。第4章通过实例介绍社区导流、社区搭建的方法。第5章介绍BBS 社区的搭建和运营。第6章介绍区块链社区典范——门罗币社区。附录收录了作者从业多年的经验和思考,帮助读者避开一些可能会遇到的陷阱。 本书能很好地帮助相关从业者掌握社区运营技巧,不仅适合区块链项目社区运营人员和区块链项目负责人阅读,同样也适合其他主题社区的运营人员阅读。

图书摘要

清华大学X-lab区块链实验室 策划

打造

超级区块链社区

建设、运营、实践

中原愚人 著

人 民 邮 电 出 版 社

北 京

定价:49.00元

读者服务热线:( 010) 81055410 印装质量热线:( 010) 81055316

反盗版热线:( 010) 81055315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147号

内 容 提 要

联袂推荐

李 林 火币集团创始人

杜 均 金色财经创始人

袁大伟 库神钱包创始人

巨建华 BHEX创始人

刘伯山 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谭晨辉 币世界创始人

王怀强 行业资深建设者

胡东海 蜂窝网络创始人

尹晓刚 KEX集团创始人

夏 立 清华大学X-lab区块链实验室主任

赵 东 人人比特创始人

周永章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夏宗华 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

尚小鹏 BTC123 &千氪董事长

推荐语

不管是区块链还是社区,都是很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事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希望作者多年的社区运作和火币网等区块链行业的从业经验能推进从业者的认知。

——杜均 金色财经创始人

社会变革会带来成规模的社会阶层流动,能使普通人具有更好的机会改变自己的社会阶层。对普通人来说,给世界带来巨大改变的区块链是一个机会,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取决于对其认知的深度。这本书除了介绍社区运作的技术外,还从社会学的角度阐述了区块链,别具匠心。

——刘伯山 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区的存在形态和社区“玩法”是区块链的基础知识,哪怕在行业内,这样的基础知识也需要科普。

——赵东 人人比特创始人

区块链实现了全世界范围的协作和分配方式的改变,这可能是人类有历以来最大的社会变革。更伟大的是,它带给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本书除了介绍专业的社区经验外,还用清晰明了的语言阐释了什么是区块链,这非常难得,毕竟让大众明白区块链才是最重要的。

——周永章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序 不忘初心,逐浪前行

一、区块链,将引发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

跟很多被区块链魅力吸引的人一样,我义无反顾地投身这个行业,除感叹区块链技术重构人们之间的信任之外,作为一个有哲学学习背景的人,我很容易理解区块链如何既改变生产力,又改变生产关系。区块链对生产力的改变体现在,它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让全球不同地区的人,就同一件事情进行无差别协作;对生产关系的改变,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创造性地改变了生产资料募集方式,改变了分配方式;历史上的其他变革,几乎是一时一地的,而区块链可以在同一时间带来全球性变革。

所以,区块链将引发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

二、我所看到的区块链项目的问题

虽然我2016年就任职于火币网[1],但直到2018年元旦才在朋友推介下认真研究区块链,一触之下,兴奋得情难自已。经我认真考虑后,于2018年1月8日正式入行。因工作原因,我大量接触区块链项目方,发现行业发展太快,从业者对行业认知不足,区块链项目运作中存在大量问题,其中有4个问题属于黑洞级别。

第一个黑洞:对社区没有认知,对社区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理解,不知道怎么建设和运营社区。

区块链行业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比特币(Bitcoin)[2]为代表,项目发展纯粹由社区驱动;第二个阶段,为取得快速发展,发起者以公司形式运作区块链项目,开发工作由招聘的团队专职负责,这种情况现在是一般现象。

区块链通过技术构建信任机器,在这一前提下,大众以社区形式参与,推动区块链快速发展,社区成为区块链的决定力量。一般来说,区块链项目能成功,社区因素至少要占70%,社区决定区块链项目能做多大,能走多快,能走多远。社区的决定力量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开发工作。早期[3]区块链项目,比如比特币网络(Bitcoin)、Monero[4]以公司形式运营,项目开发工作由社区承担。

(2)网络支持。采用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PoW)[5]的区块链项目,由矿工[6]社区提供运行网络。比如张三向李四发送100个比特币,要通过由矿工提供的区块链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并由矿工进行记账[7]确认。

(3)宣传推广。社区用户会自发向大众传播区块链项目。

很多区块链项目方并没有认识到社区的重要性,仅仅因为看到其他区块链项目有社区,所以自己也要有,或者一些合作伙伴对社区有要求,自己才建社区。除意识不到社区的重要性外,很多项目方也不懂社区,以为社区就是建群,一上来就建群。在这种错误认知下,常犯如下两个错误。

(1)把群做大,拼命往群内拉人,凑人数。

(2)把群做多,拼命建群,凑群数。

第二个黑洞:不明白区块链代币[8]交易所[9](以下简称交易所)的意义,对其抱有不合理的期望,支付过高的合作成本,造成后续运营资金匮乏。

对项目方来说,交易所的意义有3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区块链项目的代币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自由流通;第二个方面,很多社区用户并不会使用钱包,交易所一定程度上充当钱包的作用;第三个方面,知名交易所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供背书,这是很多项目方看重的。交易所不应该被赋予过度的期望值,区块链项目方对其过度解读,就会连续犯下错误。

当时,很多项目方只是觉得该上交易所,以为上交易所就是把代币上架,让用户可以在交易所进行交易[10],然后组织交易赛。知道怎么上交易所,比上交易所本身更重要——选择哪些交易所,先选择哪些,后选择哪些,成本如何评估,怎么合作,做什么类型的活动,怎么充分挖掘其价值,这些都非常重要,但大多数人并没有经验,也没有深度思考。其实一个项目好,交易所自己就会上架这个项目。区块链项目方应该想着怎么把项目做好,而不是着急上交易所。

此外,项目方还想上大型交易所。项目方越是不懂怎么上交易所,越是想上大型交易所。大型交易所是很多区块链项目的“心结”。但是,跟这些大型交易所合作到底会获得什么收益,项目方却没有清醒的认识。比如,某区块链项目花500万美元的费用,上线某大型交易所,最后其代币却破发[11],破发首先严重伤害社区成员的信心,另外这500万美元的费用也无法追回。很多区块链项目本身资金有限,孤注一掷挥霍几百万美元,导致后续发展资金匮乏,运营捉襟见肘。

第三个黑洞:对数字资产安全问题认知不足。

资产安全问题有两个常犯的错误,第一个是资产配置问题,第二个是丢币问题。

区块链项目募资一般是募集代币,首次代币发行(Initial Coin Offering,ICO)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资产安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丢币,除募集的代币会丢失外,自己项目的代币也会丢失。出现丢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黑客盗币,另一个是自己犯低级错误,丢失了私钥。防止丢币最好的办法是采取冷钱包[12]存储代币,比如库神[13],被很多项目方采用,几乎成为必选项。

第四个黑洞:不懂区块链项目的运营。

区块链行业的运营难题,体现在两点上,第一点是运营人才不好招,第二点是运营规划不知道怎么做。

区块链行业发展太快,快到整个行业都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因此大家一时不知道该招什么样的运营。比如招聘一个首席技术官(Chief Technical Officer,CTO),招聘需求和薪水都很容易评估,而对于运营,由于不知道运营的工作内容是哪些,所以无法评估出合理的薪水。薪水不合理,招人自然难。常犯的错误是,听从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HR)的意见,把薪水定在每月3万元到5万元,招一个从BAT(指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离职的、有3年从业经验的人做运营总监。其实在BAT做过3年运营的人往往不适合,因为BAT分工特别细,就像一个厨师从宫廷出来,虽然顶着宫廷御厨的名号,但是这个御厨可能只负责干一件事——切葱。区块链项目是创业项目,面临从战略到战术的各种问题,需要全栈运营,需要他们能跟各岗位对话,能填补岗位之间的空白。

区块链项目团队需要合伙人级别的运营,如果团队核心成员全部是技术出身,那么看问题就很容易一边倒。区块链项目的运营分为3个层面。

(1)规划层面,面对方向、目标、战略层面,确定要做什么,不做什么。

(2)策略层面,面对拆分目标、制定战略等问题层面,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3)执行层面,面对战术问题层面,确定怎么做。

执行层面往往问题不大,运营的规划层面和策略层面常见的错误如下。

(1)没有社区意识,没有社区规划,不知道社区怎么做,不知道花多少钱做社区,不知道用户价值,不懂用户价值挖掘。

(2)过度关注技术和产品,缺乏行业资源认识。很多领域都是资源为王,比如区块链行业媒体,在现有存量用户下,谁先占有用户,谁就可能成为头部媒体;又比如下载领域,即使下载客户端做得非常好,但是下载资源不充足的话,可能还是不如迅雷。

(3)没有用户意识,无法做出用户运营规划。不懂如何构建认知世界,没有占据用户认知资源的执行策略、执行方案和执行能力。

(4)对区块链项目落地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三、我能为这个行业做什么

在区块链项目遇到的4个黑洞问题中,有关社区的黑洞问题非常重要。区块链行业整体认知不足,如果认知程度满分是10分的话,我认为行业认知还停留在3分阶段。社区的建设与运营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我2006年刚入行互联网就开始做社区,相关工作一直做到2014年,创建、运营的3个社区有2个在其领域持续处于领先地位。提升行业对社区的认知,分享社区建设与运营的经验,是我写本书的主要目的。

四、全人类的大航海时代

区块链构建了一个信任机器,这个机器具有公平、公开、公正的性质,不用拼国籍、不用拼户口、不用拼关系、不用拼学历、不用拼资历、不用拼颜值,保证了人人可以公平参与,人人可以公平享有红利。

短期内,从潘多拉魔盒跑出来的区块链,放大了人性的丑和美;但是放在更长远的时间历史长河看,区块链是一艘巨轮,将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大航海时代,渡向美好彼岸。

所有区块链从业者,都有责任促进行业自洁,推进行业发展,维护行业生态。

让我们不忘初心,逐浪前行。

中原愚人

2020年2月

注释

[1]2017年9月,相关机构发布公告,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火币网中国业务已按照相关要求,停止运营相关业务。本书涉及交易所内容,仅做学术讨论之用。

[2]Bitcoin,中文翻译是比特币,既可以指比特币网络,也可以指比特币网络的“虚拟货币”,当首字母大写(Bitcoin)时表示比特币网络;首字母小写(bitcoin)时表示“虚拟货币”,“虚拟货币”仅仅流通于其区块链网络上,相当于该网络上的积分。

[3]早期主要指2016年及以前,2017年开始出现大量以公司为运作方的区块链项目。

[4]门罗币(Monero,代号XMR)是一种创建于2014年4月的开源加密“虚拟货币”,它着重于隐私、分权和可扩展性。与自比特币衍生的许多“虚拟货币”不同,Monero基于CryptoNote协议,并在区块链模糊化方面有显著的算法差异。Monero的模块化代码结构得到了比特币核心维护者之一的Wladimir J. van der Laan的赞赏。

[5]PoW,全称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通俗的说法是挖矿。很多公有链,如比特币、以太坊,采用的都是基于PoW的共识机制。

[6]矿工,指购买专用计算机构成区块链网络的人,我们通过专用计算机完成任务,获得“虚拟货币”奖励。

[7]这里的记账,大约等于记载“张三向李四发送100个比特币”这条信息。

[8]Token被翻译为代币、通证,本书统一使用代币。代币仅仅是其区块链平台上的代币,不具有法币作用。

[9]区块链代币交易所是一个交易平台,类似于股票交易所,根据相关规定,交易平台暂停ICO与交易业务。

[10]代币持有者一般在交易所交易代币,但代币不具有法币的性质,在现实中不能当作法币使用并且根据相关规定,交易平台暂停ICO与交易业务。本书只对当时的情况进行陈述,仅做学术讨论。

[11]破发,指跌破发行价,代币在上交易所交易的时候,有一个“发行价格”,当自由交易的“市场价格”低于“发行价格”的时候,就是破发。

[12]冷钱包,私钥不触网的硬件钱包。

[13]库神是区块链资产冷钱包。

前言

坦白讲,写本书让我觉得挺难的。本书包含的3个关键词——社区、区块链、运营,对我来说熟稔于心,但是如何让读者百分之百地理解,却相当不容易。首先,社区工作如同投资,看起来没门槛,似乎人人都能做,还能讲出一二三四来,但其实社区工作非常专业;区块链是新兴事物,所以区块链社区工作的第一步,是要让大家明白什么是区块链;而运营也是非常有要求的事情,不同领域的运营方法和技巧完全不同,同一领域不同时期的运营方法和技巧也不相同,比如我2015年给某微信公众号增加了100万关注用户,这些增加关注用户的技巧到2016年就失效了。

本书试图从各种具体操作中抽象出一致性来,帮助从业者理解具体操作背后的逻辑。

一、关于社区

在早期的区块链爱好者中,虽然没人对“社区”本身进行定义,但是“社区”对区块链起着决定作用因为“社区”必有共识,即社区成员不存在不同的看法。2017年年底、2018年区块链行业爆发,大量新人入行,有很多新人甚至说不清楚区块链是什么,他们沉淀在各种群里面。很多社区运营人员既没有区块链从业经验,也没有社区从业经验,面对社区,他们使用“社群”来形容。我认为,这些新人很多根本不是区块链的社区用户,因为社区的前提是共识,连“白皮书”都没搞懂,更遑论共识?如何又算社区用户?

在这个意义上,“社群”可能并不能等价于社区。

无论是社区还是所谓的“社群”,都指人的聚集,其内在的统一性是什么?如果有哲学或者社会学知识背景,就知道答案很简单,因为人是群居动物,概括来说,就是人以群分。虽然人以群分,不过网络上的很多“群”往往是“乌合之众”,这些群大多变成广告群,最终走向“死亡”。原因很简单,群内的人没有共识,因此这些“社群”并不是社区。

二、关于区块链社区

谈区块链社区之前首先要谈区块链,之所以说能“撬”起地球,主要来自以下两点:

(1)共识机制;

(2)社区参与。

共识机制是游戏规则,以在制度上保证公平;社区参与则是会有多少人按照这个游戏规则参与,其决定了项目能做多大。

理解了区块链的本质,理解区块链社区就特别简单。区块链社区只是社区的子集,类似于白马和马的关系。和传统的社区相比,区块链社区的建设与运营其实并不难。

首先,传统的互联网社区往往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用户;而区块链项目形成共识的人数往往只有几千、几万人,社区人数少,建设运营就简单多了。

其次,区块链建立在共识机制基础上,共识机制和形成共识的人才是核心,具体的社区承载形式仅仅是承载形式,并不是核心,承载形式可以是BBS(网络论坛,一个网上交流场所,国外很多优质项目采取这种形式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各种即时通信工具的群(国内很多“空气”区块链项目[1]采取这种形式,要注意辨别)。由于区块链社区建立在共识机制基础上,所以其建设和运营很简单:

第一步,做共识;

第二步,通过承载形式实现。

在实践中,区块链社区工作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达成共识,这至少要占90%的工作量。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让目标用户搞懂区块链,二是让目标用户搞懂区块链项目。本书第2章将提供具体方法,帮助读者进行共识建设。

三、关于运营

运营最大的特点是因时因地(项目)因人。正如前文所述,首先每个领域运营的办法和技巧都不相同;其次,就算同一个领域,不同时期运营的方法和技巧也不相同。把各类具体的运营工作抽象一下,很容易发现运营的根本在于人。一切运营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在了解人的基础上,运营的方法与技巧往往异曲同工。

中原愚人

2020年2月

注释

[1]“空气”区块链项目是指一个项目仅仅只有概念或者“白皮书”,借此来骗取代币,伤害投资者和影响行业发展。

第1章 区块链社区的解误、定义、用途、释义、构建

区块链发展太快,导致虽然社区的重要性被部分人认识到,但社区是什么、社区有什么用、社区的内涵外延是什么、社区怎么建……行业并没有来得及很好地思考。本章用解误、定义、用途、释义、构建来解答这些问题。

1.1 解误

不少人对区块链社区存在一定范围的认识误区,以为社区就是群,做社区就是拉群。事实上,区块链的前提是共识,社区是基于共识的共同体。

1.1.1 区块链的社区与“社群”

对社区和“社群”概念的认知,区块链早期的参与者和关注者认为其核心是共识,即不存在疑问和争议。

比特币是区块链的第一个应用,比特币运行在比特币网络上面,比特币网络由比特币社区用户构建,而不是中本聪一个人构建的。

比特币的发明者中本聪,之前经常在比特币社区“BitcoinTalk”里跟大家讨论,“BitcoinTalk”是非常古老的社区形式的BBS,这里的“社区”既指社区形式,也包含社区用户。

在区块链行业,“社群”这个概念出现于2017年。这一年区块链行业迎来大爆发,大量新用户——区块链项目方和各类用户涌入这个行业,为方便讨论,他们沉淀在各种群——电报群[1]、QQ群、微信群。缺乏经验的社区运营人员面对突然而来的用户数量庞大的各类群,找不到对应的概念,他们又模模糊糊知道“社群”,于是就用了“社群”这个名字。这一时期的项目方对社区的认知,就停留在“社群”这个阶段(这里的“社群”主要是指区块链行业里没有达成共识的人的集中地,一般是微信群、QQ群,处于这个阶段的“社群”并不能说是有共识的社区),他们明白区块链项目不是一家公司能完成的,需要很多人一块来做,于是他们就尽力拉群,一般有如下几种操作方法。

(1)官方网站上提供群号或者群的二维码,引导大家加群。

(2)做宣讲导流,把活动现场用户导入群中。

(3)利用宣传物料引导用户加群。

(4)平时有用户主动找上门,让用户加群。

这种做法是行业通用的,但往往会导致以下问题。

(1)大部分的群,最后都成了“广告垃圾桶”,被用户屏蔽消息,而管理者把用户踢了不舍得,管又管不了。

(2)群内大家都不交流,新成员本来很热情,进群后却没人理。

(3)很难对运营人员进行考核。

“社群”本身是认知不足的结果。如果做“社群”方向错误,路径错误,那么结果必然错误。

在区块链行业,当一个人把“社群”当作社区时,可能是这个人还没有真正入行。

对“community”这个英文单词,有人翻译为“社群”,有人翻译为“社区”。无论是从翻译信、达、雅的要求,还是以字面内在含义来看,社区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举个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比如百度贴吧,是全球最大的社区平台之一,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贴吧:

· 龙鱼吧,汇聚了龙鱼爱好者;

· 摄影吧,汇聚了一批摄影爱好者。

贴吧汇聚了爱好者及其相关者,可以把他们与其他人区分开来;面对贴吧,“社群”这个概念就无法涵盖。

社区首先是区分,对此,俗语早有描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互联网来了,人们聚集在网上,找个概念来定义,“社群”对应“人以群分”,看起来很好,其实只定义了一半,因为“社群”只有“群”,没有“分”。

(1)“社群”这个定义,内涵太窄,把人限制在群内,无法包含BBS、脸书、INS、抖音等社区形式。

(2)互联网的发达,让建群变得特别简单,很多群根本没有社区的意义。

· QQ时代,我们加了很多QQ群,我们既不交流,也不看群内信息。

· 微信时代,我们被拉入很多微信群,我们既不交流,也不看群内信息。

几乎所有IM[2]会设计群的功能,很多时候,群常常不是社区。

(3)最重要的是,“社群”这个概念,没有把区分性分离出来。“人以群分”,有两种含义。

首先,这是同样一群人。

其次,这一群人和他们那一群人不一样,所以要“分”;“群”和“分”同样重要。“社区”既有“群”,又有“分”。

比如,火币网的离职员工社区——微信群“火币黑帮”,就很好地说明了这点。

首先这一群人,都曾是火币网的员工,都受过火币网的价值观教育,哪怕彼此不认识,但信任门槛也非常低。其次,不是火币网离职的员工,根本没机会进这个群,这就是“区”。

社区的前提是基于特定对象的共识,直接拉群做的所谓的“社群”,绝大多数没有共识,不过是“乌合之众”,并且其管理难,运营难,因为从一开始,逻辑就是错的。而社区,基于共识,运营得当,能实现良性循环、自我治理,比如“火币黑帮”,没人发广告,也不需要人管理。

一般情况下,社区可以是群,而群往往不是社区;做社区,要先做共识。

1.1.2 社区与区块链社区

因为之前的社区工作经历,进入区块链行业后,多次被问到“社区”和“区块链社区”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正如前文所述,“区块链社区”和“社区”是白马和马的关系,“区块链社区”是“社区”的子集。

“人以群分”,互联网社区是现实社区的延伸,“社区”和“区块链社区”的关系如下。

(1)“社区”是被抽象出来的、一般性的概念,这类概念有很多,比如“武器”。

(2)“区块链社区”是“社区”这个概念的子集,如同“核武器”是“武器”的子集。

(3)“社区”和“区块链社区”都停留在概念层面,“区块链社区”包含的“ETH社区”“EOS社区”才是具体的社区。

不同社区有不同的特点,比如“编织人生”社区的用户平均年龄较大,社区的使用门槛要低;而“水木社区”的用户受教育程度较高,能熟练使用社区的各项功能;“辣妈帮”的社区用户都是“辣妈”,以移动端为主,购买力强。

相对于传统社区,区块链社区有以下4个特点。

(1)用户平均质量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区块链社区的很多用户有技术基础,区块链社区用户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强。

(2)相对于其他互联网社区,除了比特币、比太坊、EOS等几个超级区块链项目,一般的区块链项目社区大都小而精。“编织人生”社区2014年就突破100万注册用户,“天涯社区”2015年突破1亿注册用户,而一般的区块链项目,比如Monero,持币量达到一定量的社区成员往往在万人以下。

(3)区块链社区的链接形式多样。一个区块链项目,除了社区,微博、推特、微信好友等也是链接方式。

(4)区块链社区的门槛较高。根据统计局和教育部的数据,中国本科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不足4%,所以对一般用户来说,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易篡改,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这也是区块链社区运营人员面临的最大问题,本书第2章旨在解决这个问题,将用整章篇幅科普区块链的基础知识。

1.2 定义

到底什么是社区?

关于网络社区,百度百科是这样定义的:

网络社区是指包括BBS/论坛、贴吧、公告栏、个人知识发布、群组讨论、个人空间、无线增值服务等形式在内的网上交流空间,同一主题的网络社区集中了具有共同兴趣的访问者。

这个定义明确指出网络社区是“具有共同兴趣的访问者”的集中地。其实用户不只是访问者,更是参与者、治理者。

BBS是最早的社区形式之一,英文全称是Bulletin Board System,开始以纯文字交流,后来交流内容加入了图片,甚至有音乐和视频。国内早期的BBS有西祠胡同、天涯社区、商都论坛、猫扑等。国内的BBS软件提供商主要有两家,一家是戴志康做的Discuz,另外一家是王学集做的PHPWind,我在2006年就开始使用Discuz做社区。

BBS这种社区形式具有以下3个特点。

(1)机制公平。每个人都可以公平地发帖、回帖,只要你有才华,就有机会出人头地。以“天涯社区”为例,“天涯社区”出了周公子、菜霸、天下霸唱、熊顿、当年明月等一批现象级的“网红”,当年明月在“天涯社区”写《明朝那些事儿》,后来写成书出版,销量非常好;菜霸利用技术远程挽救过一位少女的生命。

(2)信息量大且更新速度快。人们可以在BBS上发布自己喜欢的帖子,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并且没有时间限制。

(3)互动性强。优质内容都是互动出来的,一个帖子没人看、没人回复,作者大都会放弃。BBS里面的互动,除了回帖外,还有站内短信、评分等。

BBS之后,其他的社区形式也纷纷涌现出来,比如脸书、INS、抖音,以及各种IM的群,几乎所有的IM通信软件都有群的功能,且使用比较广泛,从电报群到QQ群,再到微信群、陌陌群等。

有经验的区块链项目社区工作人员,都知道群很难做:一是建群看起来很容易,但其实很不简单,因为一个群可以很容易拉满,有些第三方公司还专门做这个事情,但是用户质量往往太差;二是群的管理非常难,群成员要么不交流,要么在里面发一些不受欢迎的内容,虽然有规则但是没人遵守,导致出现不管不行,踢走又舍不得的两难局面。

这是一道公共的难题。

但是,有些群却很简单,可以实现自我运行,几乎不需要管理和运营。

2008年,我建了一个地方社区,其迅速成为当地最大的社区之一,后来该社区出售了。在写本书时,该社区已不存在8年了,但是当时的版主和群成员自发聚集在其他群里面,开始的时候在QQ群里面,后来又聚在微信群里面,如图1.1所示,这个群根本不需要管理,更没有人乱发内容。

图1.1 商丘论坛版主微信群

正如前文所述,火币网有个叫作“火币黑帮”的离职员工微信群,在这个群里没人乱发广告,不存在管理问题,群主既不用担心群的活跃问题,也不用担心有人退群。

大部分群存在一大堆问题,但上述这两个群几乎不用管,都能运营良好,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两个群,是社区。

那什么是社区?

社区来源于人的社会性。

荀子说:“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因为人通过协作不仅能战胜牛、马,还能战胜狮子、老虎。协作是人类的生存发展方式,社区是协作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人以群分”,比如以下几种情况。

(1)人们开始以聚落的形式生存,这是最早的社区形式之一,表现为各种村庄、部落。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活动半径增加,小型城市出现,每个城市就是一个社区,后来大型城市出现,贫富差距产生,同一个城市里面,穷人和富人居住在不同的居住区,每个居住区都是一个社区。比如唐代的长安城,鼎盛时期,城东是达官贵人的居住之地,唐玄宗的十六位王子居住在这里,号称十六王宅;城西有西市,西市贸易繁盛,来自很多地区的商人居住在这里,是“富人云集之地”,因而唐长安城形成“东贵西富”局面。

(3)互联网的到来,打破了距离的限制。持有不同爱好、不同信念的人,随时可以跨越空间的限制组建自己的社区,比如区块链爱好者的中文社区巴比特,其用户来自全国各地。

综上,本书可以对社区进行定义:社区是基于特定对象形成共识的共同体。

可见,社区的前提是共识,而共识应包含两点:一是基于特定的对象;二是对该对象达成一致认知,形成共识。

(1)社区要基于特定对象。

中国在封建社会时期,往往一个村庄基本上是同一个姓氏的人居住,比如张家村、李家屯、刘家郢。人们聚族而居,基于“姓”形成生存社区,这种社区的共识,是基于对血缘这一对象的认知。而现在,社区的共识可能是基于共同爱好、对同一事物的共同观点等。

在网络上,存在基于各种对象的社区。在河南豫东一带,我小学班主任这一代人,有很多人爱玩鹌鹑。2016年过年的时候,我帮小学班主任在手机上安装了微信。2017年“五一”回家,我发现他有一个微信群,里面都是喜欢鹌鹑的。

(2)社区要达成一致认知,才能形成共识。

比特币社区在所有区块链项目社区中力量是强大的。这种强大是基于社区用户对比特币的高度一致的认知。

因而,社区具有两个含义,一是社区用户,二是社区实现形式。比如比特币社区,既可以指比特币社区用户,也可以指“BitcoinTalk”等网络社区。

在构成上,社区有4个组成因素。

· 社区对象主题。

· 社区组成用户。

· 社区实现形式。

· 社区链接方式。

社区对象是指基于什么对象主题形成社区,比如“龙鱼之巅”社区基于龙鱼主题,“爬行天下”社区基于爬行类宠物主题,“编织人生”社区基于编织主题。

社区用户是对社区的对象主题有一致认知,且形成共识的人。

社区实现形式是指社区的承载方式,比如BBS、SNS,以及各种通信群等。

社区链接方式是指区块链项目如何跟用户链接。这点特别重要,却常常被运营人员忽视。

1.3 用途

区块链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但与传统的互联网产品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如表1.1所示。

表1.1 区块链产品与互联网产品的对比

ICO,全称Intial Com Offering,即首次代币发行。

在表1.1所示的诸多不同中,组织形态和驱动力量是两个特别重要的不同点,区块链的组织形态和驱动力量实际上都是社区。对于真正的区块链项目来说,社区成员互相链接组成区块链网络,共同推动区块链项目的发展。就此意义而言,没有社区,就没有区块链。

首先,社区是鉴定区块链项目真伪绕不过去的标准。好的区块链项目,背后一定有一个优质的社区;而“空气”区块链项目,背后则没有社区的支持。

(1)“空气”区块链项目社区没什么用户。ERC20[3]降低了发币门槛,很多骗子花几千元找人写个“白皮书”,然后轻松发布以ERC20为标准的代币,但是他们把社区忘了[4],他们有项目,有代币,有“大佬”站台,但是社区成员的数量几乎为零。

(2)很多“空气”区块链项目会拉一些人进群,冒充社区成员,但是这些人并没有形成共识。这些“空气”区块链项目负责人知道负责任的交易所会查看项目社区的情况,所以就拉一些人进群凑数,充当社区成员。现在还有一些无良的第三方公司专门提供这些服务,帮“空气”区块链项目往电报群里面拉人,往微信群里面拉人,很快,几万人的“社区”就建立起来了。这种情况很好鉴别,这些群里面要么没人说话,要么说一些不相关的话,要么到处发广告,内容形形色色,但是唯独没有共识。

(3)还有一种情况,比较难判断:项目方有群,群内谈论的也是这个项目。这种情况有时候也是“空气”区块链项目——在群内大家更关心的是这个项目能赚多少钱,而不是项目本身如何改变世界。

其次,在社区支持下,区块链项目可以不用募资,比如第一个区块链项目比特币,仅仅依靠社区就发展起来,社区承担了开发工作,贡献了算力[5],构建了网络,并推动区块链的普及。

再次,社区是区块链的决定性力量。早期的区块链,社区和开发者为一体,社区决定项目的现在和未来。后来,社区和开发者分开,社区扮演的角色如下。

(1)社区是合作伙伴。比如EOS的超级节点,每个节点都是合作伙伴。

(2)社区是支撑者。在利用PoW共识机制的项目里面,矿工提供了区块链运行网络。

(3)社区是传播者。区块链项目从开发者走向普罗大众,需要社区的宣传和普及。

最重要的是,社区是项目的经济基础。一些劣质区块链项目和“空气”区块链项目,通过拉群的方式,汇集了很多人,甚至通过一些第三方公司,迅速做一些数量庞大的“社群”,这些“社群”除了能证明该项目是“空气”区块链项目之外,一无是处。一个优质的区块链项目,是提出一个理念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有上百人知道、认可、参与,但很快人数就会达到千人级别,这些人基于共识组成社区,能提供惊人的经济支撑。比如,仅仅在立项初期,以太坊(Ethereum)就募集到31 531个比特币,EOS募集到7 210 000个以太币。

1.4 释义

早期的区块链社区是自发形成的,随着大量公司化区块链项目的出现,区块链社区需要人为运营。区块链社区除了原始的BBS,还以其他形式的互联网产品承载;区块链社区的用户随着行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形态;社区运营人员的工作目标,除了社区内容,更应该关注社区的关系建设;社区的良性形态,要在共识的基础上实现自我治理。

1.4.1 区块链社区的两个阶段

区块链技术具有很多变革性,其中“去中心化”[6]是特别重要的特点。去中心化是通过社区来实现的。区块链社区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发者≈社区≈参与者”,社区是天然的;第二个阶段,开发者与参与者分离,参与者与社区分离,社区需要运营。

在第一个阶段中,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应用被开发出来。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发表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先取得一小部分人的共识,这部分人认可中本聪的理念,也参与到比特币区块链项目中。这些早期参与者,也是开发者,形成比特币早期的社区。

第二个阶段,随着区块链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开发者、参与者、社区开始分离,以太坊就是典型的例子。

以太坊由俄国人Vitalik Buterin发起。这个区块链项目最广为人知的是智能合约,项目参与人员如下。

(1)以Vitalik Buterin为首的开发团队。以太坊的发展线路被设计成4个阶段,分别是Frontier(边境)、Homestead(家园)、Metropolis(大都会)、Serenity(宁静),开发团队负责开发工作。

(2)以太坊矿工。以太坊共识机制中依旧包含PoW,矿工的支持形成了以太坊网络。

(3)以太坊支持者。这些人相信智能合约可以改变世界,他们支持并宣传以太坊。

(4)投机者。他们想通过炒作以太坊代币(ETH)赚钱。

在这些参与者中,部分第二类人和第三类人组成了以太坊社区。这些人构建了以太坊网络,采用经济行为投票(购买)的方式,推动了以太坊的发展,并向大众传播以太坊。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分离,是由区块链项目快速发展决定的。随着大众对区块链认知的逐渐深入,区块链获得加速发展,项目发起者成立公司,通过招聘开发者和社区运营人员的方式经营项目。

1.4.2 区块链社区的表现形式

我和很多做社区的人沟通时发现,大家除了对什么是社区有疑问外,还常常对社区的表现形式存在很多误解。

当然,社区是基于特定对象形成共识的共同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区的实现形式也呈现多样化,且不断演化。

负责社区运营的人常常有如下疑问。

(1)本书说很多区块链群没有共同认知,是乌合之众,那这些人对“钱”总有共同认知吧?该怎么解释这件事情?

这个问题很好解释,因为跑题了。区块链社区的特定对象是区块链,如果对区块链这个对象没有形成共识,就不会形成社区。

(2)像脸书、新浪微博这样的社区,共识是什么?

这两个都是大型社区,共识很简单,就写在注册条款里面。其实用户在使用脸书、新浪微博时,活动半径是有限的,常常活跃在小社区里面。

除了上述两个疑问,更常见的疑问如下。

社区是共同体,那表现形式应该是多对多的,比如BBS这种形态,为什么也把点对多、点对点的产品形态,归入社区范畴?

这个问题很简单,作为运营对象的社区,除了要沉淀关系和内容,还要进行信息传递。所有信息传递的渠道和形式,也要算作社区的一部分,也是社区工作的范畴,就像是后勤和侦察兵,也是军队的一部分。

区块链已经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同一互联网形态在不同地方的表现形式不同,而互联网产品本身也在不停地发展和演变,因此,区块链社区的工作范畴所包含的内容也是多样化的。

(1)BBS。很多人觉得这个产品太“古老”,是化石级的社区形式。这个产品确实古老,我2006年入行互联网做站长时使用的就是康盛的BBS。比特币社区BitcoinTalk就是BBS形式,很多区块链项目在Reddit里面讨论,Reddit也是BBS形式。一种产品形式是不是古老不重要,有效、适合项目自身才重要。从2016年开始,大量收费区块链社区入驻知识星球,这些社区就是简单的BBS形式,标志着BBS焕发出第二春。

(2)QQ群。很多人觉得使用QQ的人少,但实际上QQ依然是中国用户量最大的社交软件之一。使用QQ群有两大优势:

· 优秀的权限控制系统,经过多年发展,QQ群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产品,其权限控制可以说是目前同类产品中相对完善的;

· 区块链项目采用QQ群做社区,相对于微信群,其用户的注意力不会被过多地分散。

(3)微信群。由于其用户数量的庞大,不过区块链项目使用微信群作为社区的形式,但微信群存在权限控制不太好的问题。

(4)其他社交软件的群。比如Kakao Talk[7]群、Line[8]群、电报群。

(5)贴吧。首先,百度贴吧是最有影响力的中文社区之一,是BBS的变形,拥有巨大的流量;其次,贴吧产品简单、好用,移动端体验良好。比如百度的以太坊吧关注用户2万,累计发帖7万,如图1.2所示。

图1.2 百度以太坊吧

(6)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可以用来发布消息。

(7)专门的IM。

(8)微博、脸书、推特。

(9)微信朋友圈。

1.4.3 区块链社区的用户类型

社区由不同类型的用户构成,不同类型用户之间往往有交集。总体上区块链社区的用户分为信仰者、贡献者、传播者和投资者4类。

1.信仰者

这部分人对区块链拥有坚定的信仰,坚信区块链会改变世界,为人类带来福利。

比如,房地产销售和租赁网站存在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各种各样的虚假信息——发布低价虚假房源信息吸引客户。大量中介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信息的不透明,而区块链的公开性,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我们给一套房子分配唯一的编码,不需要知道房主信息,只需要把这套房子“上链”,有需求者就能查询这套房子的状态。

信仰者是区块链坚定的支持力量,他们会长期持有区块链项目代币。

2.贡献者

这部分人类似于BBS的版主,他们做了很多员工做不到也做不好的事情。

(1)他们是社区的建设者,会往社区拉人。

(2)他们会帮助新人成长,解决新人遇到的问题。比如我由于没有技术背景,理解区块链存在很多障碍,但是我遇到一些在区块链领域的先行者,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成长很快。

(3)他们会维护社区。有反对者到社区发帖子攻击项目,贡献者会反驳,自发地开展维护工作。

3.传播者

社区有些人天然具有传播偏好,他们能发挥以下作用。

(1)他们中某些人能把事情说清楚,比如把区块链项目EOS说成“操作系统”,上面可以安装各种“应用”,这种说法就让EOS很具魅力。

(2)他们非常愿意传播,充当了区块链项目的传播者。我有次在深圳开会,坐在我前面的大叔,不断地给别人普及区块链基础知识。

(3)他们本身带有流量,能加速区块链的普及。

4.投资者

投资者是基于利益的支持者,这些人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区块链项目的发展。

(1)利用PoW共识机制的区块链项目,矿工是基本的支撑者。比如以太坊这个区块链项目,矿工的计算机构成一个分布式的超级计算机和超级网络,以太坊运行其上。

(2)在项目募资期,他们基于项目前景的共识,为项目提供启动资金。

(3)没有赶上募资期的支持者,会在二级市场[9]获取支持。

1.4.4 区块链社区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讲,社区基于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内容,另一个维度是关系。

按照这两个维度划分,社区可以分为4个象限,如图1.3所示。

· 弱内容,弱关系。

· 强内容,弱关系。

· 强关系,弱内容。

· 强关系,强内容。

比如由高中同学组成的微信群往往聊天不多,聊天内容质量不高,内容偏弱,但关系较强;问答型社区“知乎”的内容强,但关系较弱。一般来说,一个社区的关系和内容总是同时存在的,既不存在单纯的内容型社区,也不存在单纯的关系型社区。

(1)新浪微博,既是内容型社区,也是关系型社区。用户在微博上看各种新闻、图片,同时,用户会关注一些人。用户与被关注者,形成一定的关系。比如某艺人在新浪微博有4 000多万关注用户,其与关注用户,就存在一种关系。

(2)知识分享社区Quora[10],表面看起来是内容型社区,其实同时也存在关系维度。Quora和微博一样,存在很多“大V”,一样存在关注者和被关注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关系,当被关注者有新的内容产生时,就会推送给关注者。

(3)SNS[11]社区,比如脸书,就是典型的关系型社区,据Business Insider[12]报道,早在2013年,脸书每天就有3.5亿张照片上传。

图1.3 社区类型的四象限

在关注内容维度的同时,社区运营人员一定不要忽略社区的关系维护。社区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社区跟用户之间的关系,另一种是用户之间的关系。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社区跟用户之间存在关系,以传统的BBS来说,在PC互联网时代,一个地方往往存在两个甚至多个地方社区,有些用户偏偏喜欢这个而不是那个社区。这些用户和该社区之间,就有比较好的关系;区块链媒体“币世界”做了很多同城会的社区,各地同城会的社区用户,跟“币世界”有较好的关系。

社区的另外一种关系是用户之间的关系。如果用户之间通过社区形成关系,他们就会沉淀在社区里面。以最近特别“火”的抖音为例,很多人喜欢抖音里面的某个网红,他们会给该网红做宣传;同样,对于“网红”来说,在抖音有用户关注,获得收入,双方在抖音中形成关系,因此不会轻易离开抖音。

优秀的社区运营,一定要做强关系建设,强关系是相对弱关系而言的。比如,一般来说同班同学的关系就比不同届的校友关系强。从竞争的角度来讲,内容的门槛较低,而强关系会形成较高的竞争门槛,超越成本较高,内容可以复制,关系却无法复制;从用户的维度讲,在社区形成强关系的用户,不会轻易离开,用户价值高,他们会自动维护社区秩序,帮助宣传社区。做强关系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在社区与用户的关系上,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措施进行强关系建设:

· 建立VIP、会员制度;

· 提高用户体验;

· 提高用户价值。

(2)在用户之间的关系上,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措施进行强关系建设:

· 控制用户之间的社区半径,如果社区的形式是群,尽量把群做小,群人数不要超过150人[13]

· 让用户之间发生关系,一部分用户带动另外一部分用户,比如让一些已经熟悉项目的用户解答新用户的疑问;

· 设计精细标签,按照标签对用户进行划分,让用户互相协助做任务;

· 在可控制的前提下,培养一定数量的关键人物,比如“币世界”的各地同城会的会长。

1.4.5 社区要在共识的基础上实现自我治理

中国在封建社会时期其实就是一个宗法社会,当时每个村子往往是一个宗族聚居。大大小小的宗族,其实就是大大小小的社区。社区实现自我治理,可发挥如下作用。

(1)宗族执行社会治理的功能,在社会治理上,比如对于赌博问题,有些宗族会有禁止赌博的规定,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2)宗族完成社会救济。这种救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族内富裕救济贫困,这种救济有时候表现为带去学经商,有时候表现为直接经济救助;另一种是宗族有族田,所得用来救济鳏寡孤独。

(3)宗族完成铺路修桥、兴办教育的社会功能。

当时社区的自我治理是建立在宗族共识的基础上的。

作为自发组织的社区,区块链社区与宗族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同样,区块链社区在共识的基础上,也能实现自我治理。

(1)社区良性运转,秩序有人维护。社区的主题是关于区块链项目的,具有良好的氛围和活跃度。即使有人发广告,社区也有转换功能和清理机制。

(2)社区会完成拉新工作,社区成员会自发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3)社区会完成成员教育,还会完成成员转化工作。

(4)社区会提供对区块链项目的支持,包括经济和算力上的支持。

在区块链社区中,门罗币[14]社区可以说是社区自我治理的典范。门罗币社区没有中心化的组织,没有人为的管理,甚至对社区成员也没有激励。对门罗币形成共识的人自发组织起来,支撑了门罗币的运行,包括编写代码、网络运营、网络社区开设与运作、门罗币的宣传与推广等。

1.5 构建

从零开始建设区块链社区,要从规划、设计、建筑、施工4个层面思考。打造超级区块链社区,要先从打造用户对区块链项目的超级认知开始。

1.5.1 区块链社区建设的4个层面

宋朝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做社区也是一样的道理,要做一个社区,前期工作占90%,动手构建运营只占10%。

简单来说,一个区块链项目,让用户形成共识非常重要,至少要占90%;社区的表现形式及其相关工作,无论是通过BBS还是通过QQ群,就显得不是很重要,最多占10%。

之所以这么说,原因特别简单:有共识才能形成社区,社区决定区块链项目的发展。

所以做社区工作,不能上来动手就做,需要先做充足的筹划和准备工作。一个社区,在开始筹备的时候,需要在以下4个层面筹划:

· 规划层;

· 设计层;

· 建筑层;

· 施工层。

规划层看起来很好理解,其实很不容易讲清楚,这里打个比喻来阐释一下。房地产商一般都特别注意政府用地规划,比如在政府规划里面,某块地用来建商业中心,某块地用来建公园,某块地用来建工业区。一般来说,繁华的商业中心,周边的房子大多很抢手;如果公园位置比较好,房子建在公园旁边,往往能卖上价;房子建在工业区旁边,大多不好卖。区块链项目要有社区意识,要明白没有社区,项目可能就无法很好地发展。一个区块链项目,立项的时候就要做社区规划,要有社区预算和团队安排。

规划层之后是设计层。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村里盖房子很少会有人盖一个车库;等我上小学,村里再盖房子,开始给拖拉机搭个棚子;现在农村盖房子,很多人开始盖车库。房地产商在海边拿了一块地,进入设计层,需要考虑用户群是哪些,是建别墅还是单元房?如果建别墅,是联排、双拼,还是独栋;如果建单元房,建多大面积,建什么样的户型;公共设施有哪些;小区内有几条路,路该设计多宽……对应到区块链社区,就需要考虑认知世界的构建方式、社区的实现形式、用户的连接方式等。

很多人认为区块链社区的建筑层没有技术含量,这同样是一种极大的误解。这就好比对建筑外行的人可能觉得盖楼很简单,就是往上堆水泥、钢筋就行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上海中心大厦,高632米,这样高度的大厦,风阻是一个大问题。为了解决风阻问题,使用了重达1 000吨的风阻尼器。建筑高度越高,牵涉的因素就越复杂,比如材料强度、抗震问题、消防问题、供水问题、电梯系统等,这些问题搞定之后,还要确认施工顺序,团队配合。简单来说,区块链社区的建筑层面,相当于施工图样、施工方案、材料方案。举个例子,比如设计层确定使用群作为社区承载方式,建筑层就要确认是使用微信群,还是QQ群,抑或是电报群。如果确定使用微信群,在导流入群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微信群满100人时,就不能扫码进群,因而需要提供方便用户进群的解决方案。

施工层相对比较简单,前提是招到合适的人,然后按照“施工图样”和“施工方案”踏踏实实执行即可。在人才要求上,拥有三年以上的专业社区工作经验,才能做施工层面的工作;拥有五年以上的经验,才能做建筑层面的工作。为什么这么说?比如,如果选择群作为社区承载方式,新手往往会关注群本身的运营,而有社区经验的人都知道,重点是做用户的认知管理,拉群很多情况下都是最后一步;新手往往聚焦于群的活跃度,为活跃群气氛做了很多努力,而有经验的社区运营人员明白群活跃不是目标,只是一个结果。

关于社区运营人员的待遇,行业存在认知误区。大家很容易理解程序员工作的技术含量,却往往认识不到运营工作的技术含量,有经验的社区运营人员除关注结果外,还会关注转化率,经过优化,转化率可以提高50%甚至更多,在转化率上下功夫,能带来直接产出。这种认知误区不止行业有,即便一些专业的招聘机构,由于没有直接经验,给出的招聘条件和待遇,与真实情况和真实需求也相去甚远。社区运营方面的人才,本身就很少,能踏踏实实做三年更不容易。一般而言,社区运营人员的待遇不应该比同等年限的技术人员差。

1.5.2 打造超级区块链社区

大多数人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之前,他的父亲鲧负责治水。鲧治水采取堵的方式,而滚滚洪流是堵不住的。后来禹采取疏导的办法,最终“驯服”洪水。表面看是大禹“驯服”了洪水,其实不过是大禹顺应了水的本性而已。做区块链社区也是一样,要顺着劲儿做才能做好。真正动手做社区,是施工层的事情,规划层、设计层、建筑层做好之后,施工层才能做好。迪拜塔由钢筋、水泥构成,但是只提供钢筋、水泥,施工队也盖不起来迪拜塔。

超级区块链社区决定超级区块链项目的发展,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打造超级区块链社区:

· 超级框架;

· 超级认知;

· 超级团队。

首先,设计区块链社区建设的超级框架。

盖个平房,很少需要施工图样,因为太简单。建筑高度越高,越复杂,施工难度越大。设计一个建筑至少可以分为3个层面,一个是外观层面,另一个是功能层面,还有一个是建筑层面,而施工只是最后一步。社区运营的超级框架包含以下5个方面。

(1)认知世界。共识是社区的前提,由于区块链太专业,因此首先要构建一个认知世界,比如比特币形成一个庞大的认知世界,用去中心化解决中心化问题,用PoW共识机制保证人人都可以公平参与,用技术打破信息暗箱,保证公开透明,让互联网由信息互联网进入价值互联网,等等。

(2)关系管理系统。社区运营的目的是,要把项目跟用户的关系从没有关系变成有关系,从弱关系变成强关系。

(3)连接系统。战争发生时切断敌人的运输线,是常用的作战办法。连接系统是社区建设运营的底层逻辑,连接系统断了,就无法跟社区成员沟通。

(4)拉新与转化系统。拉新和转化设计成一个系统,这样运营人员才不会过度关注其中一点。

(5)社区自我治理系统。

真正的快,不是拔腿就跑,而是选准方向、制定目标、设定节拍、系好鞋带,然后再跑。超级框架的作用,一个是控制节奏,每个人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做成什么样子;另一个是,保证路往一处走,劲往一处使,变无序为有序,从而产生聚变效果。

其次,通过超级故事、超级概念、超级符号,打造区块链项目的超级认知。

区块链项目技术性很强,社区运营人员要把项目“翻译”成超级故事,提炼出超级概念,打造宣传的超级符号,从而改变目标用户的认知。然后,再组建超级团队。

我跟很多区块链项目方沟通过,他们都一致认为社区非常难做,社区运营方面的人才非常难招。社区非常难做的原因有4个。

(1)社区运营是个技术活,需要和千差万别的人打交道。

(2)社区运营是个体力活,社区运营工作量非常大,开始的时候做用户转化,要一个一个转化,想做好需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

(3)想做好社区,一定要有积累,有实操经验,看图书和经验分享虽然有一定帮助,但面对运营中遇到的问题,图书和经验分享并不能提供具体的帮助。比如,大家觉得社区活跃度很重要,常常把活跃度作为运营人员的考核指标,其实活跃度只是“果”,不是“因”,应该把焦点放在“因”上面。

(4)由于对社区运营缺乏了解,导致给出的社区运营人员的待遇偏低,也就无法招到合适的人。

由于缺乏了解,大家以为社区运营工作,只需要找一个社区人员就行,这是一种误解。找一个人负责区块链社区工作,这个人需要懂推广、懂转化、懂策划、懂文案、懂内容、懂用户、懂社区、懂区块链,还要擅长宣讲,按照这些条件筛选,几乎招不到人;即便找到资深的社区运营人才,很多年薪也在50万元以上。找一个人负责运营社区,运营可操作性太差,要打造超级社区,就需要组建超级团队,因此就需要以下人员:

· 超级懂社区,且懂用户的人;

· 情商超级高的人,善于跟人沟通,懂区块链,善于表达,能做宣讲;

· 超级能写的人;

· 超级会“玩”策划的人。

所需人员的职能、人数以及分工如表1.2所示。

表1.2 社区运营分工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人的岗位都是运营,只是分工不同,大家是一个团队。当一个人需要协助时,其他人必须顶上来。

这些人组成一个社区运营团队,分工协作,形成一个整体,开展社区运营工作。

比如,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需要做如下工作。

(1)收集用户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

(2)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逻辑。

(3)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出发点,并进行归类。

(4)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恰当的归因。

(5)进行适时、合适的答复。

比如,有人在QQ群里面问了一个问题:“昨天晚上9点多,网站好卡,这是为什么?”团队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执行方案。

(1)这个问题是常见问题,需要准备常见答案。

(2)问这个问题的人,如果是一个忠实用户,那就是关心网站;如果是一个不友好的用户,下句话可能就是“这网站也太差劲了吧,你们团队行不行”。

(3)也可能网站根本不卡,用户故意抹黑。

(4)网站卡,可能是网站带宽问题,需要找技术核实;也可能是用户的网络供应商的网速受限;还有可能是受到DDOS攻击,需要马上核实。

(5)对外说明的时候,要用同样的主场。

· 如果是用户故意抹黑,可以这么回答:“我们已经仔细检查,目前还没有其他用户说网站卡。网站卡,除了跟网站的服务器有关之外,跟用户的计算机内存和宽带速度也有关系。如果你访问网站还卡的话,我让网络工程师跟你沟通。”

· 如果是忠实用户,因为流量增加,导致访问拥堵,可以这么回答:“最近访问量增多导致网站变卡,我们紧急加班处理,并且已经加大了服务器带宽,服务器就是放网站的地方,加大带宽,速度就会变快了。”

· 如果是忠实用户,因为受到攻击导致用户访问拥堵,可以这样回答:“昨天技术紧急加班连夜处理了,发现我们网站受到网络攻击,所以网站访问速度变慢。给您的访问带来不便,希望您谅解。”

凡是跟用户接触的地方,比如公告、QQ群、电报群、公众号、朋友圈,都需要统一说法。

1.5.3 用户对区块链项目的四层认知

区块链行业需要的不是“社群”,而是社区。“社群”大多没有共识,没有区分,是“乌合之众”;而社区,既有“社”,又有“区”。

(1)社区首先是区别,区别社区之外的人,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入社区。

(2)社区的前提是基于对区块链项目的认知,形成共识。

(3)社区建立在共识的基础上。

做社区,首先不是往群里面拉人,而是打造认知。用户对区块链项目的认知,有如下4层。

(1)城墙外。这部分人还不了解区块链,缺乏区块链的基础知识。很多人只是觉得区块链能赚钱,就一股脑扎进来,这部分人往往很危险,可能是投机者。

(2)已经进城。具有基本的区块链知识,知道这个项目,这部分人对区块链项目的认知,停留在“认”的阶段,但认而不知。对这部分人,要用简单明了的话术介绍项目,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进行转化。

(3)进入院子。在这个阶段,用户清楚项目的作用,但是还没有深刻理解项目的意义和应用场景,比如明白智能合约的含义,但是还没有明白智能合约将要引起的信用变革。这部分用户,要让他们深度理解项目。

(4)登堂入室。在这个阶段,用户深刻理解项目,从认知上升到信仰。仍以智能合约为例,某些中介常常作恶,是因为信息不透明,没有担保机制,而智能合约,恰恰能解决这些“痛点”。这个阶段的用户,要把深度认知上升到信仰。

对社区来说,用户对区块链项目的认知到了第三层,才是社区成员;到了第四层,就是高质量的社区成员。

1.5.4 区块链社区目标:建设3000个共识用户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接触大量的区块链项目,发现这些项目的社区常常存在以下两个误区。

(1)社区外包。还是那句话“社区是区块链的决定性力量”,如果一个区块链项目连社区都外包,那么其为“空气”区块链项目的本质就暴露无遗了。对于外包社区的区块链项目,几乎所有正规的交易所,都会拒绝这种项目的申请。

(2)追求数量。经常听到项目方说,他们电报群有多少人,微信群有多少人,推特用户有多少人,他们还有自己的BBS,注册人数有多少万人。这其实不值一提,因为一个新兴的区块链项目越强调自己有多少群,越有可能是“空气”区块链项目。

比特币用了好几年的时间,社区人数才成规模,强调自己社区有多少人这种说辞迷惑性很强,没有社区背景的人,往往很容易就信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区块链社区用户在于质量,而不在于数量。

社区需要的是忠实用户,什么样的用户才是忠实用户?

当用户从共识上升到信仰时,才能成为忠实用户。

区块链社区有100个共识用户,社区就可以启动;有1 000个共识用户,社区就能打下根基;有3 000个共识用户,社区就非常强大了。以比特币网络为例,曾经有个比特币的共识用户,在投入回报非常不合理的情况下,仍然为比特币网络贡献算力。

区块链社区运营团队的工作目标,不是做多少次线上活动,多少场路演,社区拉了多少人,因为这些只是手段,而有多少共识用户才是目标。

区块链社区运营工作,可以制定阶梯式的运营目标:

· 培养5 000个共识用户;

· 培养10 000个共识用户;

· 培养20 000个共识用户。

为什么要制定阶梯式目标?

如果你有实际运营经验和带团队的经验,你就知道,必须这么来定,因为“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给团队定下20 000人的目标,他们可能只实现3 000人的目标。

1.5.5 伪概念与伪操作

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的基础和底层逻辑。产生共识的人群需要找一个工具载体来沟通,理解这点,区块链的社区运营就很简单。很多社区运营人员由于没有理解区块链的本质,往往被一些伪概念迷惑,进而出现一些伪操作,比如利用电报这种社交软件做大群,花精力做群裂变,维护大群数量,比如把群活跃度作为工作目标,比如使用机器人……这既浪费了运营资源,也耽误了社区发展。本节把常见的伪概念和伪操作列出来,以帮助从业者少走弯路。

有人说,“社群”适合区块链,社群可以用来培养和转化用户。这是他认识不足的表现。区块链建立在形成共识的社区成员基础上,形成共识的社区成员需要一个工具来承载沟通、交流,这个承载工具只是工具,可以是各种IM的群,也可以是BBS。

把培养用户忠诚度当作运营目标。忠诚是一个中心化的词,区块链是建立在共识上的社区,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就共识而言,每个社区成员都是一个中心,因此,无从谈起培养用户忠诚度。如果一定要用忠诚度这个词,也应该是区块链项目方忠诚于社区用户,而不是反过来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提到的忠诚度,是指建立在对共识机制认可的基础上,对共识、社区、项目理念的忠诚。

追求活跃度。社区承载形式只是沟通的工具,而不是目的,因此追求活跃度就是外行的表现。真正的好朋友,哪怕常常不联系也不妨碍友谊,虚情假意的友谊就算常常互赠礼物,也不过是刻意行为。运营人员一定要明白,区块链社区工作的重点是共识,不是群,更不是活跃度。实践给我们的教训是,“社群”的活跃往往不超过3个月,没有共识,就会变成死群。

使用群机器人做维护。首先,共识是社区成员的共识,跟机器人没有关系;其次,社区运营是通过运营人员跟人打交道来实现的,机器人是无法替代的;最后,社区成员如果不是跟项目团队成员打交道,而是跟机器人打交道,构建信任就存在障碍,而且体验特别差。

通过发糖果(空投)建设社区。发糖果与空投大致类似,就是通过让用户可以免费获取代币,把一些代币赠送出去。这是一个悖论,如果有共识,不需要发糖果,如果没共识,发糖果也无效。行业存在的现象表明,很多“空气”区块链项目往往采用发糖果的形式达到自己收割的目的。

通过群裂变增加群人数。群裂变是采取赠送好处(比如发糖果)的方式迅速扩大群数量及群人数。群裂变有两个场景,一是应付考核,运营人员或者做“社群”的外包公司好交差;二是裂变很多群出来,方便“空气”区块链项目收割。真正的区块链项目建立在共识基础上,群最多是沟通手段,不是目的。

使用电报社交软件建大群。电报万人大群出现信息过载现象,不适合沟通与交流。区块链社区选择承载形式是用来沟通的,不是用来凑人数的。

培养KOL。KOL是意见领袖的意思,区块链需要众志成城,需要群策群力,因此对KOL要绝圣弃智,才能民利百倍。作为项目方运营人员,要培养更多的共识人群。

注释

[1]电报是一款社交软件,电报群类似QQ群。

[2]Instant Messaging(即时通信、实时传讯)的缩写是IM。

[3]ERC20 是基于以太坊的代币标准,以ERC20为标准的代币是以太坊代币的子集;ERC20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快速发币。

[4]在中国,进行ICO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读者要学会分辨。

[5]算力(也称哈希率)是比特币网络处理能力的度量单位,即计算机(CPU)计算哈希函数输出的速度。比特币网络为了安全必须进行密集的数学和加密相关操作。例如,当网络达到10TH/s的哈希率时,意味着它可以每秒进行10万亿次哈希计算。

[6]另外一种说法是“去中介化”。

[7]流行于韩国的IM软件。

[8]LINE是韩国互联网集团NHN的日本子公司NHN Japan推出的一款即时通信软件。

[9]一般指交易所。

[10]Quora可以理解为美国的知乎。

[11]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SNS社区的本质是网民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结交朋友,并遵守“六度关系理论”建立的网站。

[12]Business Insider是美国知名的科技博客、数字媒体创业公司、在线新闻平台。

[13]此处的依据是“邓巴数字”。“邓巴数字”由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人类智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约150人,也称150定律)。

[14]门罗币(Monero,代号XMR)是一种开源加密的“虚拟货币”。

相关图书

物联网全栈开发原理与实战
物联网全栈开发原理与实战
区块链技术本质与应用
区块链技术本质与应用
网络调研技术与实战
网络调研技术与实战
区块链架构与实现:Cosmos详解
区块链架构与实现:Cosmos详解
TongWeb中间件实用教程
TongWeb中间件实用教程
2020区块链漫游指南
2020区块链漫游指南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