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风筝入门

978-7-115-59182-1
作者: 范军
译者:
编辑: 张天怡

图书目录:

详情

风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中国风筝协会官方出品的第一本风筝科普图书。 全书共7章,分文化篇、放飞篇和制作篇。文化篇讲解了中国传统风筝的起源、发展过程、种类和流派,让读者了解风筝相关的文化知识;放飞篇讲解了如何放飞风筝以及放飞风筝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读者可以用正确的方法,安全地将风筝放飞;制作篇讲解了风筝扎、糊、绘三项基本技艺,然后系统讲解了“干”字、“来”字、“田”字风筝的制作案例。

图书摘要

版权信息

书名:中国传统风筝入门

ISBN:978-7-115-59182-1

本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发行数字版。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您购买的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书仅供您个人使用,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和传播本书内容。

我们愿意相信读者具有这样的良知和觉悟,与我们共同保护知识产权。

如果购买者有侵权行为,我们可能对该用户实施包括但不限于关闭该帐号等维权措施,并可能追究法律责任。


版  权

主  编 范军

审  校 中国风筝协会

责任编辑 赵 轩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410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内 容 提 要

风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中国风筝协会出品的风筝科普图书。

本书分为文化篇、放飞篇和制作篇。文化篇(第1、2章)讲解中国传统风筝的起源、发展过程、种类和地域文化,让读者了解有关风筝的文化知识;放飞篇(第3章)讲解如何放飞风筝以及放飞风筝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读者可以用正确的方法,安全地将风筝放飞;制作篇(第4章~第7章)讲解风筝扎、糊、绘三项基本技艺,然后系统地讲解了干字、来字、田字风筝的制作案例。

本书既适合对风筝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适合作为中小学劳动课、美术课、体育课的参考教材。

编委会名单

名誉主任:罗 杰

主  任:刘北剑

副 主 任:侯秋玲

     张 可

     张 瑾

成  员:马铭坤

主  编:范 军

编  委:冷世祥

     刘宝华 张铁柱 吴祖伟

     邓 静 谭 鹏 刘力坚

     汤志良 马 建 李小虎

     权和平 刘志江 陈勇雄

     章腾云 岳仲荣 范冰琦

审 校:中国风筝协会

序言

风筝起源于我国,承载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就像人类飞向大自然的翅膀。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创始人墨子发明了“木鸢”(风筝),后来,鲁班改用竹木制作了“木鹊”,竹木至今仍然是制作风筝常用的材料。晚唐时期随着造纸术的发展,纸被用在了木鸢的制作中,从此“木鸢”就变成了“纸鸢”。唐宋时期,纸鸢从皇宫逐渐走入民间,深受人们的喜爱。

不同时期有许多有关“木鸢”的故事、传说和文学作品,如清代李渔创作的戏剧《风筝误》,清代曹雪芹创作的小说《红楼梦》。

风筝也是绘画的载体,寓意吉祥的风筝图案,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006年6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将潍坊、南通、西藏风筝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之而来,北京、天津等各地的风筝也先后被国家、省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能够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风筝的制作与绘画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此外,风筝也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体育活动。

品读有关风筝的诗词歌赋,了解各地方风筝的特色,学习风筝的制作与放飞技能,对风筝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全面落实国家提出的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全民健身”的指示,中国风筝协会将在全国大力开展风筝进校园普及教育活动,举办全国性的夏令营及假期风筝赛,使风筝非物质文化遗产“卓有成效”地从学生处继承和发展,提高孩子们的文化素质、身体健康,撑起他们理想的风帆。

刘北剑

国际风筝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风筝协会主席

前  言

2006—2011年,北京风筝、潍坊风筝、南通板鹞风筝、天津风筝魏等,先后分3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些年来,风筝也被列入众多省、市、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该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青少年是重要群体。

本书的编写是中国风筝协会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指导下,推动风筝继承、推广以及发展的重要举措,力图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力推上一个新高度,满足青少年、社会群众对风筝文化、艺术和体育的需求;更是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实现全社会参与继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项目的重要载体。

本书讲解了有关风筝起源和发展的基础知识,详细介绍了各地的风筝文化及特色,其中的配图是征集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近60只风筝作品。读者通过这些优秀的风筝作品可以深入了解到,风筝是受文化、艺术、体育、社会影响的综合体。

书中风筝的制作过程以汉字为风筝骨架,分别为“干”“来” “田”字,如同书写汉字从“横平竖直”的笔画入手。这样,读者在掌握风筝的制作技巧并最终放飞风筝的同时,也能了解到更多汉字文化的魅力。读者可以由浅入深地学习制作,而不要一开始就学做难度很大的软翅风筝、硬翅风筝,因为这类风筝不易放飞,会严重打击初学者们制作风筝的积极性。

本书在讲解风筝制作过程时,详细介绍了风筝的设计制图、选材、下料、绑扎技巧、裱糊技巧、绘画技法及工具的使用全过程。读者只要按照步骤进行制作,就能做出可放飞的风筝。制作风筝的过程可以有效培养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实践能力,有利于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发展。

另外,本书还收集了多首有关风筝的诗词。通过这些诗词,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风筝的重要发展历程,同时深化对相关古诗词文化的认知。

欢迎社会各界行动起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风筝文化,让风筝承载着我们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和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飞翔在蓝天上。

范军

2022年3月7日

文化篇

春分

【唐】刘长卿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

第1章 认识风筝

风筝是将重于空气的材料经过“扎、糊、绘”工艺加工制作而成,以气流为动力,通过牵引线的操控升空,完成留空飞行的飞行器。

中国传统风筝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代的传统风筝多以竹子及其他材料为骨架,以绢、电力纺、纸或其他材质裱糊于其上作为蒙面。受材料限制,中国传统风筝很少有文物流传下来,多数史料为文字记载和古代绘画作品。

【风筝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风筝是古代人类为探秘自然或进行军事防御而发明的工具。它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一样,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关于风筝的起源和发展有多种说法,笔者认同以下说法。

(1)春秋战国墨子发明木鸢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了墨子用三年时间制成骨架为木头的木鸢。这就是“风筝”的前身,是人类有记载的最早的风筝起源。

墨子发明木鸢

(2)鲁班改进木鸢材质

鲁班在墨子的基础上,改进了风筝的材质。《墨子·鲁问》记载了鲁班用竹子做成能飞的喜鹊,喜鹊在空中飞了三天都没有落下来。

(3)秦汉时期韩信用风筝进行军事侦察、削弱敌军士气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想挖地道攻打未央宫,他利用飞行的风筝测量军队与未央宫的距离。

垓下之战时,楚军被汉军围困,汉将韩信派人用牛皮制成风筝并配上竹笛,夜晚放到空中,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楚军听到了乡音,思念故乡,人心涣散,最终一败涂地,这就是著名的“四面楚歌”的故事。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被用在木鸢上,木鸢也因而改名为纸鸢。

鲁班削竹木制作喜鹊

四面楚歌

(4)两晋南北朝时期纸鸢被称为风筝

据明代陈沂的《询刍录·风筝》记载,五代李邺在宫中制作纸鸢娱乐,后来在纸鸢的头部挂上用竹子制作的竹器,风进入竹器,传出类似古筝的声音,所以称为风筝。

(5)唐宋时期放风筝逐渐成为老少皆宜的娱乐活动

在唐宋之前,风筝多用于军事活动。唐代的经济和文化空前繁华,百姓生活丰富多彩,放风筝也逐渐成为一种娱乐活动,得到了当时人们的喜爱。唐代诗人元稹在《有鸟二十章》中写道:“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记录了当时百姓放风筝的盛况。

放风筝成为老少皆宜的娱乐活动

小知识

“风筝”一词首次出现,是在唐代诗人李白的《登瓦官阁》中:“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这里的“风筝”指的是风铃。

小知识

木鸢是指木质骨架的“风筝”。纸鸢是指采用竹质骨架、用纸裱糊作为蒙面的“风筝”。

风筝原指在空中飞的时候,能够发出声音的飞行器(不能够发出声音的称为纸鸢),但是现在我们通常把纸鸢也统称为风筝。

(6)元明清时期风筝发展到鼎盛

元明清时期是我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下面这幅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清代杨柳青的年画,描绘了十二姐妹在春日里结伴踏春一起放风筝的欢乐场景。空中放飞的风筝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反映出当时的风筝技艺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十美图放风筝》杨柳青(清) 年画

(7)中国传统风筝多元化发展

风筝自诞生以来,一直是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通过不断创新,形成了“扎、糊、绘、放”的独特技艺;其类型有硬翅、软翅、硬板、软板、立体、龙串等,造型有飞鸟、禽、兽、虫、鱼等。我国各地也发展出很多有地方特色的中国传统风筝。

(8)中国传统风筝走向世界

风筝起源于我国并传播至世界。受我国传统风筝的影响,现在已经发展出双线、四线和多线风筝(冲浪、雪地风筝)等,深受世界各地风筝爱好者的喜欢。风筝在文化交流、加强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应该说,是中国传统风筝为全人类插上了飞向大自然的翅膀。因为有了中国传统风筝,才有了当今世界风筝的多项发展。

当前全球很多国家每年会举办国际风筝赛。国内各地每年也会举办多项国际或全国风筝赛,很多省市已经将风筝作为普及教育内容。

【学习风筝文化的意义】

学习风筝文化和制作风筝的传统技艺,可以将它们传承下去,同时,制作风筝也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动手能力。风筝放飞属于户外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1)传承和发展传统技艺

中国传统风筝是我国特有的手工艺品,骨架是用一根根竹蔑扎制而成的,造型独特,风筝上的图案大都具有吉祥的寓意,且颜色绚丽多彩。学习制作和放飞风筝必然要掌握风筝“四艺”——扎、糊、绘、放,这是制作风筝的基本功,同时也是前辈们传承下来的技艺。学习有关风筝的知识有助于传承和发展这些传统技艺。

(2)提升动手能力

制作和放飞风筝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学习时需要从熟悉材料和工具开始,了解材料的作用,知道工具的用法,并利用工具,按照流程一步一步地进行操作,直到最终完成风筝的制作和放飞。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问题,需要不断尝试、调整、优化,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提升动手能力。

(3)放飞风筝有益身体健康

传统中医认为,放风筝时沐浴和煦阳光,有“疏泄内热,增强体质之益”。此外,放风筝时,双眼面对飞行的风筝,可以消除眼肌疲劳,调节和改善视力,预防近视和弱视。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说:“放之(风筝)空中,最能清目。”

(4)通过风筝诗词了解历史文化

对中国传统风筝的记载,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曲。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吟咏风筝的诗篇,俯拾即是,各有千秋。通过风筝,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有关风筝的诗词和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传统风筝的种类】

传统风筝按结构、功能和形状可分为软板类、硬板类、软翅类、硬翅类、立体类、动态类、龙串类、软板串类、硬板串类、软翅串类、硬翅串类、串类最长、串类最多,共13类。除立体类、动态类目前不设小型外,其他均分小型、中型、大型和超大型;串类最长风筝和串类最多风筝不分型。

软板类风筝

板类风筝的迎风面是平板状,也称为拍子风筝,其骨架整体造型为平面,无凸出部分,分软板类风筝和硬板类风筝两类。

软板类风筝的骨架大多由干字、王字、米字、井字或其他形式的骨架构成。其上、中、左和右均可使用竹条支承;下部放开,杜绝有骨架支承,可泻风,因此称它为软板类风筝。

软板类风筝骨架

猫咪造型的软板类风筝

硬板类风筝

硬板类风筝与软板类风筝不同的是骨架的四周轮廓必须使用竹条,采用硬拼接方法制作,没有间断,无软边。硬板类风筝的骨架一般有正方形、椭圆形、圆形、异型和仿真型等,由风筝的题材决定。由于造型结构的特点,硬板类风筝的御风效果较差,需要加尾坠(穗子或长尾巴)。

脸谱造型的硬板类风筝骨架

脸谱造型的硬板类风筝

软翅类风筝

软翅类风筝的翅膀为平面状,由竹条以仿真造型制作而成,翅膀下部(边)为软边,不使用竹条。

软翅类风筝的翅膀大部分是仿真飞禽造型,它由主翅膀和副翅膀组成(如蝴蝶、蜻蜓),身体呈立体结构。翅膀按照仿真飞禽的样子剪裁成形。

蝴蝶造型的软翅类风筝

蝴蝶造型的软翅类风筝骨架

硬翅类风筝

硬翅类风筝由头部、躯干、燕尾和翅膀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头部和躯干是一个整体;上下翅膀由竹蔑对扎而成,其中间平行并逐渐向后呈一定弧度弯曲,再用线向后拉出前凹后凸的浮雕式的左右膀兜。两只燕尾由两根竹蔑与躯干交叉向下绑扎后,再分别用一条线从躯干下边的中间位置向下绑扎在燕尾竹蔑的最下位置,形成燕尾型(剪刀型)。

典型的硬翅类风筝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创作的“扎燕”系列风筝,主要有肥燕、瘦燕、比翼燕、雏燕、小燕、半瘦燕等类型。曹雪芹根据燕子春返秋徙的候鸟的生活规律,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创作了有性别区分的,由幼年到成年不同成长阶段的风筝造型——通过骨架的肥瘦结构、色彩区分等表现出来。

曹雪芹创作的“扎燕”系列风筝

硬翅类风筝骨架

曹雪芹创作的“扎燕”系列风筝

立体类风筝

立体类风筝的骨架为三维空间的立体结构,包括正方形、长方形、筒形、三角形或多边形等,制作出的造型是立体的,如宫灯、鸟笼、蝈蝈笼、飞机和器皿等。

宫灯造型的立体类风筝骨架

宫灯造型的立体类风筝

动态类风筝

动态类风筝是指在风筝上设有风动叶轮带动机械装置旋转,使风筝局部产生动态效果的风筝。常见的有风力机械齿轮动态风筝、风力技巧动态风筝和风力无齿轮传动风筝等。

风力机械齿轮动态风筝依靠风动叶轮的转动,带动齿轮组,经曲轴、连杆、摇臂、滑槽等部件,将自然风的动力传送到风筝的动态部位,使其活动起来。

风力技巧动态风筝是指扎制过程中,在风筝需要运动的位置上,利用竹子本身的弹性和线拉扯风筝骨架,当风吹到风筝面产生一定力的时候,就会产生动态的效果。

风力无齿轮传动风筝是指在风筝的中心或两侧的位置安装风叶轮,当风吹来时,风叶轮转动;叶轮轴上配置有曲拐装置,可直接产生敲击动作。

风动叶轮

齿轮传动位置

风力机械齿轮动态风筝

龙串类风筝

龙串类风筝(曾用名“龙头蜈蚣”)由龙头和腰节两部分组成,其中腰节是一片一片的。制作时用竹条扎一个(需要几个扎几个)圆形并绑扎好,然后取一根竹条做平衡杆把圆形绑扎好,杆的两侧绑上公鸡尾毛或类似材质。龙头不具备自飞能力,而是依靠后边的一片片腰节,在风的作用下带动风筝整体上升。

龙头骨架

腰节骨架

龙串类风筝

串类最长风筝

串类最长风筝是指由一根线将多个风筝串联起来的风筝,其长度不限。串类最长风筝制作简单,放飞效果壮观,大部分是十字结构。

十字结构的串类最长风筝

串类最多风筝

串类最多风筝可以将软翅、软板等类型的风筝串联或并联进行放飞。串联的方法是由一根主线分出若干线头,每个线头系一只风筝,如同大树一样分枝,使风筝漫天飞舞。

软翅串类最多风筝(串类最多风筝在空中是动态变化的,此为制作的示意图)

以上介绍了13类风筝中的9类,其他4类风筝,即软板串类、硬板串类、软翅串类和硬翅串类,均由软板、硬板、软翅、硬翅风筝串联5只以上而形成,最多不能超过12只。

本章讲解了风筝的起源与发展过程。通过本章,读者已了解中国传统风筝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同时,本章还讲解了中国传统风筝的分类、结构及造型。

第2章将会讲解风筝的地域文化。因地域不同,中国传统风筝发展的方向也不同,各地风筝各有特色。通过这些风筝,我们能了解和掌握各地的风筝发展情况。

相关图书

老年人学智能手机
老年人学智能手机
手绘海洋动物(修订版)
手绘海洋动物(修订版)
人工智能计算思维启蒙教程
人工智能计算思维启蒙教程
运动营养全书 (第5版)
运动营养全书 (第5版)
青少年3D打印课程——轻松玩转123D Design
青少年3D打印课程——轻松玩转123D Design
花草工坊:101种天然植物护肤清洁用品DIY
花草工坊:101种天然植物护肤清洁用品DIY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