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 一级计算机基础及WPS Office应用

978-7-115-61619-7
作者: 策未来
译者:
编辑: 牟桂玲

图书目录:

详情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 一级计算机基础及WPS Office应用》严格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新发布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PS Office考试大纲进行编写,旨在帮助考生(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初学者)学习相关内容,顺利通过考试。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 一级计算机基础及WPS Office应用》共6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WPS文字的使用、WPS表格的使用、WPS演示的使用,以及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书中提供的例题、习题均源自无纸化考试题库。此外,本书还提供PPT课件、习题素材文件、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两套真考试题等资源,供考生学习与练习使用。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 一级计算机基础及WPS Office应用》可作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WPS Office应用的参考书。

图书摘要

版权信息

书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 一级计算机基础及WPS Office应用

ISBN:978-7-115-61619-7

本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发行数字版。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您购买的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书仅供您个人使用,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和传播本书内容。

我们愿意相信读者具有这样的良知和觉悟,与我们共同保护知识产权。

如果购买者有侵权行为,我们可能对该用户实施包括但不限于关闭该帐号等维权措施,并可能追究法律责任。

编  著 策未来

责任编辑 牟桂玲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410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读者服务:

微信扫码关注【异步社区】微信公众号,回复“e61619”获取本书配套资源以及异步社区15天VIP会员卡,近千本电子书免费畅读。

内 容 提 要

本书严格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新发布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PS Office考试大纲进行编写,旨在帮助考生(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初学者)学习相关内容,顺利通过考试。

本书共6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WPS文字的使用、WPS表格的使用、WPS演示的使用,以及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书中提供的例题、习题均源自无纸化考试题库。此外,本书还提供PPT课件、习题素材文件、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两套真考试题等资源,供考生学习与练习使用。

本书可作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WPS Office应用的参考书。

本书编委会

主 编: 朱爱彬

副主编: 龚 敏

编委组 (排名不分先后):

    刘志强 尚金妮 张明涛 朱爱彬

    范二朋 张璐璐 钱 凯 方廷香

    段中存 丁会想 龚 敏 李玫廷

    蔡广玉 尹 海 王 超 荣学全

    裴 健 赵宁宁 曹秀义 奚丹丹

    刘 兵 王 勇 韩雪冰 王晓丽

    何海平 刘伟伟 王 翔 詹可军

前 言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是国内影响较大、参加人数较多的计算机水平考试。该考试的根本目的在于以考促学,相对于其他考试,其报考门槛较低,考生不受年龄、职业、学历等的限制,任何人均可根据自己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情况,选考不同级别的考试。本书面向所有选考一级计算机基础及WPS Office应用科目的考生。

一、为什么编写本书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般从开放报名到举行考试时间间隔不到4个月,留给考生的复习时间有限,并且大多数考生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或社会人员,他们的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通过对考题的研究和对众多考生的调查分析,我们逐渐摸索出一些能够帮助考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获得更好学习效果的方法。因此,我们编写了本书,将我们多年研究出的学习方法贯穿全书,帮助考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顺利通过考试。

二、本书特色

1.全新升级的教程

我们在深入研究教育部考试中心新发布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PS Office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组织一批名师编写了本书。书中的例题、习题均源自无纸化考试题库,适用于Windows 7、Windows 8、Windows 10系统环境,考生可以通过本书全面掌握考试大纲中要求的考查内容。

2.一学就会的教程

本书的知识体系经过精心设计,力求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理论难点通俗化,让考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针对初学者的学习特点及认知规律,精选内容,分散难点,降低学习难度。

例题丰富,深入浅出地讲解、分析基本概念和复杂理论,力求做到概念清晰、通俗易懂。

采用大量插图,并使用生活化的实例,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讲解得生动、易懂。

精心为考生设计学习方案,设置各种特色栏目来引导和帮助考生学习。

3.衔接考试的教程

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历年考试真题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历年考试的命题规律选择内容、安排章节,坚持“多考多讲、少考少讲、不考不讲”的原则,在讲解各章的内容之前详细介绍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帮助考生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三、如何学习本书

1.如何学习各章

本书的每章都安排了章前导读、本章评估、学习点拨、本章学习流程图、知识点详解、课后总复习及学习效果自评等固定板块。下面详细介绍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板块进行高效学习。

2.如何使用书中的栏目

本书设计了两个特色小栏目,分别为“学习提示”和“请注意”。

(1)“学习提示”栏目。

“学习提示”栏目是从对应模块中提炼出的重点内容,考生可以通过它明确本模块内容的学习重点和需要掌握的程度。

【应用】输入文字、插入符号的操作方法。

(2)“请注意”栏目。

“请注意”栏目主要用于提示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以引起考生的重视。

在WPS文字中,一些常用的文本处理功能都集中在“开始”选项卡的“文字工具”中,如图3-17所示。其中,“删除”→“删除空段”命令的功能和上面所讲的高级替换效果是一样的。推荐使用该方法进行删除空段(空行)、空格等常用操作。

四、声明

本书例题和课后总复习中涉及的电子邮箱、网址链接、地名、人名、联系方式等信息均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五、本书配套资源获取方法

本书配有PPT课件、习题素材文件、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两套真考试题等资源。扫描图书封底的二维码,关注“异步图书”微信公众号,回复“61619”,即可获取下载链接。

希望本书能够在备考的过程中助考生一臂之力,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该科目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本书责任编辑的电子邮箱为muguiling@ptpress.com.cn。 

编 者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道

本章学习流程图

1.1 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俗称电脑,英文是Computer。它是一种能高速运算、具有内部存储能力、由程序控制其操作过程及能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目前,计算机已成为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

1.1.1 计算机发展简史

【熟记】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名称、诞生时间和地点;各代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和代表机型;我国大型计算机的代表。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这台计算机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但功能远不及现代的一台普通微型计算机。

ENIAC的诞生宣告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奠定了计算机发展的基础,开辟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纪元。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到现在,计算机经历了大型计算机阶段和微型计算机阶段。

在ENIAC的研制过程中,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归纳并总结了以下3点。

采用二进制。在计算机内部,程序和数据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存储程序控制。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即采用程序存储的概念。计算机执行程序时无须人工干预,它能自动、连续地执行程序,并得到预期的结果。

具有5个基本功能部件。计算机具有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这5个基本功能部件。

  1   计算机发展历程

人们通常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电子元器件的不同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电子管、晶体管、小规模/中规模集成电路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将各阶段的计算机分别称为第一代至第四代计算机。在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9年)。

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

运算速度为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内存容量仅为1000~4000B。

主要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

体积庞大、造价昂贵、运算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维护困难。

最具代表性的机型为UNIVAC⁃1。

(2)第二代计算机(1959—1964年)。

主要元器件是晶体管。

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内存容量扩大到几十万字节。

应用领域已扩展到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

体积小、质量轻、耗电量少、运算速度快、可靠性高、工作稳定。

最具代表性的机型为IBM⁃7000系列机。

(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2年)。

主要元器件是小规模集成电路(SSI)和中规模集成电路(MSI)。

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以及过程控制。

功耗、价格等进一步降低,体积减小,而运算速度及可靠性提高。

最具代表性的机型为IBM⁃360系列机。

(4)第四代计算机(1972年至今)。

主要元器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运算速度为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应用于社会中的各个领域。

体积、质量进一步减小,功耗进一步降低。

最具代表性的机型为IBM 4300/3080/3090/9000系列机。

  2   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起步晚、起点低,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对高新技术的扶持、对创新能力的提倡,计算机技术的水平正在逐步地提高。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如下。

1956年,开始研制计算机。

1958年,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03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59年,104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这是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83年,我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诞生。1992年,10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Ⅱ”诞生。1997年,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全系统内存容量为9.15GB的巨型机——“银河Ⅲ”研制成功。

1995年,第一套大规模并行机系统——“曙光”研制成功。1998年,“曙光2000⁃I” 诞生,其峰值运算速度为每秒200亿次。2000年,“曙光2000⁃Ⅱ”超级服务器问世,峰值速度达每秒1117亿次,内存高达50GB。

1999年,“神威”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其技术指标位居世界第48位。

2001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成功研制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芯片。

2004年,“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

2005年,联想集团并购IBM的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业务,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计算机制造商。

2008年,我国成功自主研制出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

2009年,我国首台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魔方”(产品序列名称为“曙光5000A”)在上海正式对外运行。同年,我国第一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亮相,其峰值运算速度达到千万亿次/秒。

2013年5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天河二号”,其峰值运算速度达亿亿次/秒。

2016年6月,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成为世界上第一台运算速度突破10亿亿次/秒的超级计算机。

1.1.2 计算机的特点

作为辅助人类智力劳动的工具,计算机具有以下特点。

【熟记】计算机的特点。

(1)处理速度快。

现在运算速度高达10亿次/秒的计算机使过去人工计算需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完成的科学计算能在几小时或更短时间内完成。

(2)计算精度高。

随着字长的增加和先进计算技术的出现,具备高精度计算能力的计算机能解决其他计算工具无法解决的问题。

(3)存储容量大。

内部存储器的容量越来越大;外部存储器随着大容量的磁盘、光盘、U盘等外部存储器的发展,存储容量也越来越大。

(4)可靠性高。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其可靠性很高,一般很少发生错误。人们通常所说的“计算机错误”,其实大多是计算机的外设错误和人为造成的错误。

(5)全自动工作。

全自动工作指人们根据应用的需要,事先编制好程序,使计算机能在编制好的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工作完全自动化。

(6)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计算机预先将数据编制成计算机可识别的编码,将问题分解成基本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再通过编制和运行不同的软件来解决大部分复杂的问题。

1.1.3 计算机的应用

【熟记】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应用主要分为数值计算和非数值计算两大类。信息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控制等均属于非数值计算。非数值计算的应用领域远远大于数值计算的应用领域。

据统计,目前计算机的用途有5000多种,并且以每年300~500种的速度增加。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也称数值计算,主要解决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产生的大量数值计算问题。这是计算机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增强推动了许多科学研究的发展,如人类基因序列分析计划、人造卫星的轨道测算等。

  2   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对大量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如收集、存储、传输、分类、检测、排序、统计、输出等,再筛选出有用信息。信息处理是非数值计算,其处理的数据虽然量大,但计算方法简单。

  3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又称实时控制,是指用计算机实时采集控制对象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按系统要求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工业生产领域的过程控制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手段。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监视和控制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4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系统的帮助下,设计人员能够实现最佳的设计模拟,提前做出设计判断,并能很快制作图纸。

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系统利用CAD输出的信息控制、指挥作业。

将CAD、CAM和数据库技术集成在一起形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CIMS)技术,可实现设计、制造和管理的自动化。

  5   网络通信

网络通信是指通过电话交换网等方式将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应用到计算机通信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

①网络互联技术。

②路由技术。

③数据通信技术。

④信息浏览技术。

⑤网络技术。

  6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指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学习过程和探索过程。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自然语言理解。

②专家系统。

③机器人。

④定理自动证明。

  7   多媒体

多媒体是指以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来表示和传输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技术是指应用计算机对上述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多种媒体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的技术。多媒体技术不仅拓宽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其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还促进了虚拟现实、虚拟制造等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感受真实的场景,体验产品的功能与性能。

  8   嵌入式系统

把处理器芯片嵌入计算机设备中以使计算机完成特定处理任务的系统称为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消费类电子产品。

②工业制造系统。

1.1.4 计算机的分类

【熟记】计算机的常见分类方法。

依照不同的标准,计算机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按主要性能分类

按计算机的主要性能,如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外设以及允许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的用户数量等,计算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和服务器6类。这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之一。

(1)超级计算机(也称巨型机)主要用于气象、太空、能源和医药等领域以及战略武器研制的复杂计算中,如我国的“银河”“曙光”“神威”以及美国的Cray⁃1、Cray⁃2、Cray⁃3等计算机。

(2)大型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大型软件企业、商业管理和大型数据库,也可用作大型计算机网络的主机,如IBM 4300、IBM 9000系列。

(3)小型计算机的价格低,适合中小型单位使用,如DEC 公司的VAX系列、IBM 公司的AS/4000系列。

(4)微型计算机(也称个人计算机)小巧、灵活,一次只允许一个用户使用,如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便携机、掌上计算机、PDA(掌上电脑)等。

(5)工作站主要应用于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计算机网络等领域。

(6)服务器通过网络对外提供服务。相对于普通计算机来说,服务器在稳定性、安全性及其他性能等方面的要求更高。

  2   按处理数据的类型分类

按处理数据的类型,可将计算机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

(1)数字计算机处理以“0” “1” 表示的二进制数字。数字计算机的计算精度高,存储量大,通用性好。

(2)模拟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是连续的,它的运算速度快,但计算精度低、通用性差。

(3)混合计算机集以上二者的特点于一身,它的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仿真能力强。

  3   按使用范围分类

按使用范围,计算机可以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1)专用计算机专门为某种需求而研制,不能用于其他领域。

(2)通用计算机即我们常说的“计算机”,适用于一般应用领域。

1.1.5 计算机科学研究与应用

目前,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军事、商业以及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不断兴起,计算机科学研究逐渐涉及人工智能、网格计算、中间件技术、云计算等方面。

  1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主要研究、开发能以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主要技术包括机器人开发、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让计算机的行为更接近人类,以实现人机交互。

  2   网格计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面对巨大的数据量,即使是高性能计算机也无能为力。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数亿台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闲置状态的计算机。假如发明一种技术,它能自动搜索到这些计算机,并将它们连接起来,它们形成的计算能力肯定会超过许多高性能计算机。网格计算就来源于这种设想。

网格计算是针对复杂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这种模式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组织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模式是由成千上万个“节点”组成的一张“网格”。

网格计算的特点如下。

能够使资源共享,实现应用程序的互相连接。

能让多台计算机协同工作,共同处理一个项目。

基于国际的开放技术标准。

可以提供动态的服务,能够适应变化。

  3   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是介于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系统软件。中间件抽象了典型的应用模式,使应用软件制造商可以基于标准的中间件进行再开发。中间件有多种类型,如交易中间件、消息中间件、专有系统中间件、面向对象中间件、数据访问中间件、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Web服务器中间件、安全中间件等。

中间件的特点如下。

能满足大量应用的需要。

运行于多种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

支持分布式计算,提供跨网络、硬件和操作系统的透明性应用或服务的交互。

支持标准的协议。

支持标准的接口。

  4   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将云计算定义为能够对基于网络的、可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池进行方便的按需访问的一种模式。这些共享计算资源池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等资源,这些资源可以通过最小化的管理和交互开销被快速提供与释放。

云计算的特点是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强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价格低。

1.1.6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与新一代计算机

21世纪是人类走向信息社会的世纪,是网络的世纪,是超高速信息公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并进入应用的世纪。那么,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新一代计算机有哪些类型?下面进行介绍。

  1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计算机向高速运算、大存储容量和强大功能的方向发展。巨型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一般在每秒百亿次以上,内存容量在几百吉字节以上。巨型计算机的发展集中体现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推动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硬件和软件的理论与技术、计算数学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多个科学分支的发展。巨型计算机主要用于尖端科学技术和军事、国防系统等的研究与开发。

(2)微型化。

因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计算机迅速向微型化方向发展。微型化是指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可靠性更高、携带更方便、价格更低、适用范围更广。因为微型计算机可以渗透到仪表、家电、导弹弹头等小型计算机无法进入的领域,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它的发展变得异常迅速。

(3)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又一重要分支,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网络化就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让计算机按照网络协议互相通信,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

(4)智能化。

第五代计算机要实现的目标是“智能”,让计算机能模拟人的感觉、行为、思维过程,使计算机具有视觉、听觉、语言、推理、思维、学习等能力,成为智能化计算机。

  2   新一代计算机

(1)模糊计算机。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会大量使用模糊信息,如“走快一些”“再来一点”“休息片刻”中的“一些”“一点”“片刻”等都是不精确的说法,这些模糊信息都需要处理。目前,一般计算机只能进行精确运算,不能处理模糊信息,而模糊计算机除具有一般计算机的功能外,还具有学习、思考、判断和对话的能力,可以快速辨识外界物体的形状和特征,甚至还可以帮助人们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

早在1990年,日本松下公司就把模糊计算机安装在洗衣机上,它可以根据衣服的脏污程度以及布料类型调节洗衣过程。我国有些品牌的洗衣机也装上了模糊计算机。后来,人们又把模糊计算机安装在吸尘器里,它可以根据灰尘量以及地毯厚度调整吸尘器的功率。此外,模糊计算机还用于地震灾情判断、疾病医疗诊断、发酵工程控制、海空导航巡视、地铁管理等多个方面。

(2)生物计算机。

微电子和生物工程这两项高科技技术的互相渗透为研制生物计算机提供了可能。利用DNA和酶的相互作用,可以使一种基因代码转变为另一种基因代码,转变前的基因代码可以作为输入数据,转变后的基因代码可以作为运算结果。利用这一转变过程可以研制一种新型生物计算机。科学家认为生物计算机的发展可能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3)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是一种用光信号进行数值运算、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新型计算机,是运用集成电路技术,把光开关、光存储器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再用光导纤维连成的计算机。1990年1月底,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光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的关键技术为光存储技术、光互联技术、光集成元器件技术。除贝尔实验室外,日本和德国的一些公司也投入巨资来研制光子计算机,预计未来将出现更先进的光子计算机。

(4)超导计算机。

超导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家想到用超导材料来代替半导体材料制造计算机。超导计算机具有超导逻辑电路和超导存储器,其运算速度是传统计算机无法比拟的。美国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将5000个超导单元及其装置集成在一个小于10cm3的主机内,制成了一个简单的超导计算机,它每秒能执行2.5亿条指令。研制超导计算机的关键是有一套能维持超低温的设备。

(5)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中的数据用量子位存储。由于量子有叠加效应,一个量子位可以是0或1,也可以既是0又是1,因此一个量子位可以存储2个数据。同样数量的存储位,量子计算机的存储量比传统计算机大许多。传统计算机与量子计算机之间的区别是,传统计算机遵循众所周知的经典物理规律,而量子计算机遵循量子动力学规律。量子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的新模式,能够实现量子并行计算。2020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其求解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

1.1.7 信息技术简介

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源。数据被处理之后产生信息,信息具有针对性、实时性,是有意义的数据。信息技术的定义是: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与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交互作用;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种事物。目前,信息技术主要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包括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

(1)信息基础技术。

信息基础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新元器件的开发和制造技术。

(2)信息系统技术。

信息系统技术是指有关获取、传输、处理、控制信息的设备和系统的技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是它的核心与支撑技术。

(3)信息应用技术。

信息应用技术是可达到各种实用目的的技术,如信息管理、信息控制、信息决策等技术。

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展望未来,现代信息技术将向数字化、多媒体化、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1.2 信息的表示与存储

计算机科学中的信息通常被认为是能够用计算机处理的有意义的内容或消息,如数值、文字、语言、图形、图像等,它们以数据的形式出现。信息不仅维系着人类的生存,而且在不断地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2.1 数制的基本概念

【熟记】数制的基本概念。

人们在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创造了许多表示数的方法,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十进制、钟表计时中使用的六十进制等。这些数的表示规则称为数制。

使用R个基本符号(如0,1,2,3,4,…,R-1)来表示数值,按R进位的方法进行计数,称为R进位计数制,简称R进制。数值中固定的基本符号称为数码。对于任意具有n位整数、m位小数的R进制数,有同样的基数R、位权R i(其中i=-m~n-1)和按权展开的表示式。

每个数码的实际值=数码的值×位权。而“按权展开”的意义就是求整个数的实际值,即整个数的实际值=每个数码的实际值之和,即每个数码的值×位权,然后相加。

了解了计数制的规律后,下面具体介绍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的特点,如表1⁃1所示。

表1⁃1 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的特点

注:i=-m~n-1,mn为自然数,mn分别代表数的小数部分、整数部分的位数。

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是“数制”最基本的内容,要求考生能做到在一定数值范围内直接写出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的对应关系。表1⁃2列出了十进制数0~15对应的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

表1⁃2 十进制数0~15对应的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

【掌握】各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1.2.2 进制数间的转换

  1   非十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非十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的方法是按权展开。

【例1⁃1】二进制数110.01的基数为2,位权为2i(其中i=-2~2),转换为十进制数时,按权展开:

(110.01)2=1×22+1×21+0×20+0×2-1+1×2-2=(6.25)10

十六进制数B7E的基数为16,位权为16i(其中i=0~2),转换为十进制数时,按权展开:

(B7E)16=11×162+7×161+14×160=(2942)10

  2   十进制数转换为R进制数

将十进制数转换为R进制数时,可将此数的整数与小数两部分分别进行转换,然后拼接起来。

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的方法是“除二取余法”,按以下操作步骤进行转换。

把十进制数除以2得一个商和余数,商再除以2又得一个商和余数,依次除下去,直到商为0。

以最先除得的余数为最低位,最后除得的余数为最高位,从最高位到最低位依次排列,便可得到这个十进制整数的等值二进制整数。

十进制小数转换为二进制小数采用“乘二取整法”,按以下操作步骤进行转换。

把十进制数乘以2得一个新数:若整数部分为1,则二进制小数相应位为1;若整数部分为0,则相应位为0。

从高位向低位逐个进行转换,直到满足精度要求或乘2后小数部分为0。

【例1⁃2】将十进制数(125.8125)10转换为二进制数。

因此,十进制数(125.8125)10转换为二进制数的结果为(1111101.1101)2

同理,十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时,整数部分采用“除八取余法”,小数部分采用“乘八取整法”;十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时,整数部分采用“除十六取余法”,小数部分采用“乘十六取整法”。

【例1⁃3】将十进制数(2606)10 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即(2606)10 =(A2E)16 。

  3   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由于16是2的4次幂,所以可以用4位二进制数来表示1位十六进制数。常见二进制数对应的十六进制数如表1⁃2所示。

(1)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对每1位十六进制数,用与其等值的4位二进制数代替。

【例1⁃4】将十六进制数(1AC0.6D)16 转换为二进制数。

即(1AC0.6D)16 =(1101011000000.01101101)2

在二进制数中,整数部分最左边的零、小数部分最右边的零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书写时可以省略。

(2)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的方法是从小数点开始,整数部分向左、小数部分向右每4位分成1节,整数部分最高位不足4位或小数部分最低位不足4位时补“0”,然后将每节依次转换为十六进制数,再把这些十六进制数连接起来,得到二进制数的等值十六进制数。

【例1⁃5】将二进制数(10111100101.00011001101)2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即(10111100101.00011001101)2=(5E5.19A)16

同理,由于8是2的3次幂,所以可以用3位二进制数来表示1位八进制数。

【例1⁃6】将八进制数(2731.62)8转换为二进制数。

即(2731.62)8=(010111011001.110010)2

不同进制数转换的技巧:考生可以利用Windows 自带的“计算器”(单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计算器”)进行转换。

1.2.3 计算机中的数据

【熟记】数据在计算机内的常用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

  1   计算机中数据的常用单位

在计算机内部,指令和数据都是用二进制数0和1表示的,因此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存储、处理也都是以二进制数为基础的。下面介绍计算机中二进制数的单位。

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的数据是以字节为处理单位的,如一个ASCII(西文字符、数字)用一个字节表示,而一个汉字和一个国标图形符号用两个字节表示。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字节表示的量太小,所以常用KB、MB、GB和TB作为数据的存储单位。常见的存储单位如表1⁃3所示。

表1⁃3 常见的存储单位

  2   计算机中的数据类型

计算机使用的数据可分为两类:数值数据和字符数据(非数值数据)。

在计算机中,不仅数值数据是用二进制数来表示的,字符数据(如各种字符和汉字)也都用二进制数进行编码。

1.2.4 字符的编码

【了解】不同字符的ASCII的大小。

【应用】比较常用的ASCII。

字符包括西文字符(字母、数字、各种符号)和中文字符,指所有不可做算术运算的数据。由于计算机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存储和处理数据的,因此字符也必须按特定的规则进行编码才能被计算机识别。

所谓“编码”,就是用二进制数来表示数据。

  1   西文字符的编码

计算机中常用的字符(西文字符)编码标准有两种:EBCDIC和ASCII。IBM系列的大型计算机采用EBCDIC,微型计算机采用ASCII。下面主要介绍ASCII。

ASCII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的英文缩写。该编码标准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采纳为国际通用的信息交换标准代码,是目前在微型计算机中普遍使用的字符编码。

ASCII有7位码和8位码两个版本。

大小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标点符号、控制符等字符都有对应的编码,表1⁃4中的每个字符都对应一个数值,这个数值称为该字符的ASCII值,排列次序为b 6 b 5 b 4 b 3 b 2 b 1 b 0,其中b 6为最高位,b 0为最低位。

表1⁃4 128个字符对应的7位ASCII值

ASCII表中共有34个非图形字符(又称为控制字符)。例如,回车的符号是CR(Carriage Return),编码是 0001101。其余94个可打印字符也称图形字符,将这些字符按ASCII值从小到大排列为0~9、A~Z、 a~z,其中小写字母比大写字母的ASCII值大32,即位b5为0或1,这有利于大、小写字母之间的编码转换。 有些特殊的字符编码是容易记忆的,例如,“A”字符的编码为1000001,对应的十进制数是65;“B”字符的编码为1000010,对应的十进制数是66。

计算机内部用一个字节(8位二进制数)存放一个7位ASCII,其最高位为0。

  2   汉字的编码

 【了解】国标码与汉字内码的转换。

为使计算机可以处理汉字,需要对汉字进行编码。GB/T 2312—19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简称GB码或者国标码)是我国于1980年发布的汉字编码标准。国标码中的汉字分为94行、94列,代码表分为94个区(行)和94个位(列)。区位码由其中的区号(行号)和位号(列号)构成。4位十进制数字组成区位码,前面2位是区号,后面2位是位号。计算机进行汉字处理的过程实际上是各种汉字编码之间的转换过程。汉字编码有汉字输入码、汉字内码、汉字字形码、汉字地址码等。下面分别介绍各种汉字编码。

(1)汉字输入码。

汉字输入码是为使用户能够使用西文键盘输入汉字而编制的编码,也叫外码。

汉字输入码有许多不同的编码方案,它们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音码:以汉语拼音字母和数字为汉字编码,例如全拼输入法和双拼输入法。

形码: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对汉字进行编码,例如五笔字型输入法。

音形码:以拼音为主,字形、字义为辅,对汉字进行编码,例如自然码输入法。

数字码:直接用固定位数的数字给汉字编码,例如区位输入法。

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编码方案中的编码一般也不同,例如输入“嵌”字时,使用全拼输入法要输入编码“qian”(然后选字),而用五笔字型输入法要输入编码“mafw” 。

(2)汉字内码。

汉字内码是为在计算机内部对汉字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而编制的编码。不论采用何种输入码,输入的汉字都要先在计算机内部转换为统一的汉字内码,然后才能在计算机内进行传输、处理等。

目前,对应国标码,一个汉字内码也用两个字节存储。因为ASCII是西文的内码,为不使汉字内码与ASCII发生混淆,就把国标码每个字节的最高位1作为汉字内码。

【例1⁃7】汉字“大”的国标码是(3473)16,将国标码加上(8080)16,即可得到它的内码。

(3)汉字字形码。

汉字字形码是存放汉字字形信息的编码,它与汉字内码一一对应。每个汉字的字形码是预先存放在计算机内的,存放的位置常称为汉字库。计算机根据汉字内码在汉字库中查到其字形码,得知字形信息,然后实现汉字的显示或打印输出。

表示汉字字形的方法主要有点阵字形法和轮廓字形法两种。

下面具体介绍点阵字形法。

图1⁃1 汉字“工”的16×16点阵字形

由于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字,所以无论多少笔画的汉字都可以写在相同大小的方框里。如果用mn列小圆点组成这个方框(称为点阵),那么每一个汉字都可以用点阵中的某些点组成。图1⁃1所示为汉字“工”的16×16点阵字形。

计算机用一组二进制数表示一个点阵。当某一点的二进制数是1时,该点为黑点,是0时为白点。一个16×16的点阵有256个点,需要16×16÷8=32字节的存储空间。同理,24×24点阵的汉字字形码需要24×24÷8=72字节的存储空间,32×32点阵的汉字字形码需要32×32÷8=128字节的存储空间。

显然,点阵中行、列数越多,锯齿越小,字形的质量越好,但存储汉字字形码需要的存储空间也越大。汉字字形通常分为通用型和精密型两类。

通用型汉字字形点阵分为简易型16×16点阵、普通型24×24点阵、提高型32×32点阵3种。

精密型汉字字形用于常规的印刷排版,字形点阵一般在96×96点阵以上,占用的字节量较大,因此精密型汉字字形通常采用信息压缩存储技术来存储。

(4)汉字地址码。

汉字地址码是指汉字库(这里主要指汉字字形的点阵式字库)中存储汉字字形信息的逻辑地址码。在汉字库中,字形信息都是按一定顺序(大多数按照标准汉字国标码中汉字的排列顺序)连续存放在存储介质中的,所以汉字地址码通常是连续、有序的,而且与汉字内码有着简单的对应关系,从而简化了汉字内码与汉字地址码的转换。

(5)各种汉字编码之间的关系。

汉字的输入、输出和处理的过程,实际上是汉字的各种编码之间的转换过程。

汉字通过汉字输入码输入计算机,然后通过输入字典转换为内码,以内码的形式进行存储和处理。在汉字通信过程中,处理机将汉字内码转换为适用于通信的交换码(汉字信息交换码,也叫国标码),以实现通信。

在汉字的显示和打印输出过程中,处理机根据汉字内码计算出汉字地址码,按汉字地址码从汉字库中取出汉字字形码,最终实现汉字的显示或打印输出。图1⁃2所示为这些编码在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中的地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图1⁃2 各种汉字编码在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中的地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3 多媒体技术简介

多媒体技术的实质是将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媒体信息数字化,用计算机对它们进行组织与加工,并以友好的交互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商业、教育、文化娱乐等领域。本节将简单介绍多媒体技术的相关知识。

1.3.1 多媒体的特点

【了解】多媒体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相比,多媒体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多样性、实时性等特点。

(1)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多媒体系统向用户提供交互式使用、加工和控制信息的手段,从而使多媒体技术可应用于更加广阔的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加自然的信息存取手段。在多媒体系统中,用户可以主动地编辑、处理各种信息,实现人机交互。交互可以增强人们对信息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延长信息的保存时间。

(2)集成性。

多媒体技术集成了许多单一的技术,如图像处理技术、声音处理技术等。多媒体系统能够同时表示和处理多种信息,但对用户而言,这些信息是集成为一体的。这种集成表现在信息的统一获取、存储、组织、合成等方面。

(3)多样性。

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不仅指图像、声音等信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也指输入、传播、再现和展示信息的手段的多样性。多媒体技术使人们的思维不再局限于顺序、单调和狭小的范围,它扩大了计算机能处理的信息空间,使计算机不仅能处理数值、文本等,还能“得心应手”地处理更多种类的信息。

(4)实时性。

实时性是指多媒体系统中的声音、视频、图像都是实时的,这是多媒体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多媒体系统能够综合处理具有时间关系的媒体,如音频、视频和动画,甚至实况信息媒体,这就意味着多媒体系统在处理信息时能够满足严格的时序要求和很高的速度要求。

1.3.2 多媒体个人计算机

多媒体个人计算机(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MPC)是一种可以对多媒体信息进行获取、编辑、存储、处理和输出的计算机。

配置一台多媒体计算机需要以下部件。

一台高性能的微型计算机。

一些多媒体硬件,包括CD⁃ROM驱动器、声卡、视频卡、音箱(或耳机)等。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安装视频捕获卡、语音卡等插件,或安装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扫描仪与触摸屏等采集与播放视频和音频的专用外部设备。

相应软件,包括支持多媒体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等)、多媒体开发工具和压缩/解压缩软件等。

1.3.3 媒体的数字化

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最基本的媒体有声音和图像。

  1   声音的数字化

计算机系统通过输入设备输入声音信号,通过采样、量化操作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输出设备输出。采样是指每隔一段时间对连续的模拟信号进行采集,每秒的采样次数即采样频率。采样频率越高,声音的还原性就越好。量化是指将采样后得到的信号转换为相应的二进制数值。量化位数一般为8位或16位。量化位数越大,采集到的样本精度越高,所需的存储空间也就越大。

采样和量化过程中使用的主要硬件是模拟/数字转换器(A/D转换器,它能实现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和数字/模拟转换器(D/A转换器,它能实现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

经过采样、量化后,还需要对数值进行编码,即将量化后的数值转换为二进制数。有时也将量化和编码过程统称为量化。

最终产生的音频数据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音频数据量(B)=采样时间(s)×采样频率(Hz)×量化位数(b)×声道数÷8

存储声音信息的文件格式有很多种,如WAV、MIDI、VOC、AU及AIF等。

  2   图像的数字化

图像是多媒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数据,图像有黑白图像、灰度图像、彩色图像、摄影图像等。在自然界中,景和物有两种形态,即动态和静态。静态图像根据其在计算机中生成的原理不同,可分为矢量图像和位图两种类型。动态图像根据获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视频和动画两种类型。

(1)静态图像的数字化。

一幅图像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由许多点组成的,因此它的数字化通过采样和量化就可以完成。图像的采样是指采集组成一幅图像的点。量化是指将采集到的信息转换为相应的数值。组成一幅图像的每个点都称为一个像素,像素的值表示其颜色等属性信息。存储图像颜色的二进制数的位数称为颜色深度。

(2)动态图像的数字化。

人眼看到的一幅图像消失后,该图像还会在视网膜上滞留几毫秒,动态图像依据这样的原理,将静态图像以每秒n幅的速度播放,当n≥25时,显示在人眼中的就是连续的画面。

(3)点位图和矢量图。

表达或生成图像时通常有点位图和矢量图两种方法。点位图是指将一幅图像分成很多个像素,每个像素用若干二进制数表示其颜色等属性信息。矢量图是指用一些指令来表示一幅图像,如画一条200像素长的红色直线、画一个半径为100像素的圆等。

(4)文件格式。

图像文件的格式包括BMP、GIF、TIF、PNG、WMF、DXF等。

视频文件的格式包括AVI、MOV等。

1.3.4 多媒体的数据压缩

【熟记】多媒体数据压缩的方式。

多媒体信息数字化后的数据量非常大,需要经过压缩才能满足实际需求。数据压缩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两种类型。

  1   无损压缩

无损压缩是利用数据的统计冗余进行压缩的方式,又称可逆编码,其原理是统计被压缩数据中重复数据的出现次数并对该重复数据进行编码。无损压缩能够确保解压后的数据不失真,能实现对原始对象的完整复制。它的主要特点是压缩比较小,广泛应用于文本数据、程序以及重要图形和图像的压缩。常用的无损压缩编码方法如下。

(1)行程编码。

行程编码(Run Length Encoding, RLE)简单直观,编码和解码的速度快;其压缩比与压缩数据本身有关,行程长度大,压缩比就大。它适用于用计算机绘制的图像,如BMP、AVI格式的文件。由于彩色照片的色彩丰富,采用行程编码时压缩比会较小。

(2)熵编码。

根据信源符号出现概率的分布特性进行码率压缩的编码方式称为熵编码,也称统计编码。其目的是在信源符号和码字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以便在恢复时能准确地再现原信号,同时使平均码长或码率尽量小。熵编码包括霍夫曼编码和算术编码。

霍夫曼编码依据字符出现的概率来构造异字头的平均长度最短的码字,又称最佳编码。它将文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符号用较短的位序列代替,而将那些很少出现的符号用较长的位序列代替。这种方式一般用来压缩文本和程序文件。

算术编码与其他编码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直接将整个输入的信息编码为一个小数。算术编码的优点是每个传输符号都不需要被编码成整数“比特”。虽然算术编码的实现方法比较复杂,但它的性能通常优于霍夫曼编码。

在人们从互联网接收的信息中,图像和视频占据了大部分,JPEG和MPEG作为常见的图像、视频格式,具有占用存储空间小、清晰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信息传播中。JPEG标准是为静态图像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数字图像压缩标准,也是现在应用最广的图像压缩标准。JPEG标准可以提供有损压缩,其压缩比是其他传统压缩算法无法比拟的。MPEG标准是一种高效的压缩标准,它规定了声音数据和电视图像数据的编码与解码过程、声音和数据之间的同步等问题的解决方案等。MPEG⁃1和MPEG⁃2标准为数字电视标准,MPEG⁃4是基于内容的压缩编码标准,MPEG⁃7是“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标准”,MPEG⁃21是有关多媒体框架的协议。

  2   有损压缩

有损压缩又称不可逆编码,是指压缩后的数据不能完全还原成压缩前的数据,解压后的数据与原始数据不同但是非常接近的压缩方法。有损压缩也称破坏性压缩,以损失文件中的某些信息为代价来换取较大的压缩比,其损失的信息多是对视觉和听觉感知不重要的信息。有损压缩的压缩比通常较大,常用于音频、图像和视频的压缩。典型的有损压缩编码方法如下。

(1)预测编码。

预测编码根据离散信号之间存在一定相关的特点,利用前面一个或多个信号对下一个信号进行预测,然后对实际值和预测值之差进行编码和传输,再在接收端把差值与实际值相加, 恢复原始值。在同等精度下,预测编码能用比较少的“比特”进行编码,以达到压缩数据的目的。预测编码中典型的压缩方法有脉冲编码调制(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等。 

(2)变换编码。

变换编码先对信号进行某种函数变换,从一种信号空间变换到另一种信号空间,然后再对信号进行编码。变换编码包括变换、变换域采样、量化和编码4个步骤。典型的变换有离散余弦变换(DCT)、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沃尔什⁃哈达玛变换(WHT)、小波变换等。量化将处于取值范围X的信号映射到一个较小的取值范围Y中,压缩后的信号比原信号所需的比特数少。

(3)基于模型的编码。

如果把预测编码和变换编码等基于波形的编码称为第一代编码技术,则基于模型的编码就是第二代编码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在发送端利用图像分析模块对输入图像提取紧凑和必要的描述信息,得到一些数据量不大的模型参数;然后在接收端利用图像综合模块重建原图像,对图像进行合成。

(4)分形编码。

分形编码是利用分形几何中的自相似原理实现的。它先对图像进行分块,然后寻找各块之间的相似形(由仿射变换确定,一旦找到了每块的仿射变换,就保存这个仿射变换的系数)。由于每块的数据量远大于仿射变换的系数,所以图像得以大幅压缩。

(5)矢量量化编码。

矢量量化编码是在图像、语音信号编码技术中研究较多的新型量化编码方法之一。矢量量化是一种限失真编码方法,其原理仍可用信息论中的信息率失真函数理论来分析。

1.4 计算机病毒与预防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分类、清除及预防。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能对计算机信息或系统起破坏作用的程序。这种程序轻则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使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重则使计算机瘫痪,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对计算机病毒的明确定义如下。

  1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破坏性:计算机病毒可以破坏系统、删除或修改数据,甚至能格式化整个磁盘、占用系统资源、降低计算机运行效率。

寄生性: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中,当用户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用户执行这个程序之前,病毒是不易被人发觉的。

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不但具有破坏性,而且具有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发生变异,就会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传播。

潜伏性:有些病毒像定时炸弹,“爆炸”时间是预先设计好的。例如“黑色星期五”病毒,不到预定时间人们根本觉察不到它的存在,一旦到预定时间,病毒一下子就“爆炸”开来,对系统进行破坏。

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的可以被反病毒软件检查出来,有的根本不会被检查出来,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通常很困难。

  2   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的常见症状

虽然很难检测计算机病毒,但只要细心留意计算机的运行状况,就可以发现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的一些异常情况。具体如下。

磁盘文件数量无故增多。

系统的内存空间明显变小。

文件的日期或时间值被修改(用户自己并没有修改)。

可执行文件的大小明显增加。

正常情况下可以运行的程序突然因内存不足而不能运行。

程序加载或执行时间明显变长。

计算机经常出现“死机”或不能正常启动的现象。

显示器上经常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信息或其他异常现象。

  3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从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来看,小的病毒程序只有几十条指令,大小不到百字节;而大的病毒程序可由上万条指令组成。计算机病毒一般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

引导区型病毒:主要通过U盘在DOS里传播。一旦硬盘中的引导区被病毒感染,病毒就试图感染每一个插入计算机的磁盘的引导区。

文件型病毒:它是文件的感染者。它隐藏在计算机存储器里,通常感染扩展名为.com、.exe、.drv、.ovl、.sys 等的文件。

混合型病毒:它同时有引导区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的特征。

宏病毒:它一般是指用BASIC 语言编写的病毒程序,寄生在Word 文档的宏代码中,影响Word 文档的各种操作。

Internet 病毒(网络病毒):此类病毒大多是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它破坏具有特定扩展名的文件,并使邮件系统变慢,甚至能导致网络系统崩溃。“蠕虫”病毒是其典型代表。

  4   计算机病毒的清除

发现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一定要及时将病毒清除,以免造成损失。清除病毒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手动清除,二是借助反病毒软件清除。

手动清除病毒不仅烦琐,而且对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很高,只有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员才能采用此方法。

利用反病毒软件清除病毒是当前比较流行的方法。反病毒软件通常提供了较友好的界面与较完备的提示,且不会破坏系统中的正常数据,使用起来相当方便。但遗憾的是,反病毒软件只能检测出已知的病毒并将其清除,很难处理新的病毒或变异病毒,所以各种反病毒软件都要随着新病毒的出现不断地升级。目前国内常用的反病毒软件有360杀毒、金山毒霸、KILL、瑞星和江民等。

  5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在计算机感染病毒后再去想办法杀毒,这实际上是亡羊补牢。我们要像“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一样,对计算机病毒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措施,从切断其传播途径入手,对其进行预防。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如软盘、光盘、U盘或移动硬盘)和计算机网络两大途径进行传播,可以采取以下几条预防措施。

专机专用:重要部门应专机专用,禁止与任务无关的人员接触该系统,以防止潜在的病毒传入。

利用写保护功能:对那些存有重要数据且不需要经常写入的系统,应使它们处于写保护状态,以防止病毒的侵入。

固定启动方式:对配有硬盘的计算机,应该从硬盘启动系统,如果非要从软盘启动系统,则一定要保证系统软盘无病毒。

对从网上下载的软件和来自陌生人的电子邮件保持警惕:从网上下载的软件一定要检测后再用,更不要随便打开陌生人发来的电子邮件。

分类管理数据文档和程序:各类数据文档和程序应分类管理。

定期备份:定期备份重要的文件,以免遭受病毒侵害后无法恢复。

使用防病毒卡或病毒预警软件:在计算机上安装防病毒卡或病毒预警软件。

定期检测:定期用反病毒软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测,发现病毒后应及时将其清除。

准备系统启动盘:为了防止计算机系统被病毒攻击而无法正常启动,应准备系统启动盘。系统染上病毒且无法正常启动时,先用系统启动盘启动系统,然后用反病毒软件杀毒。

                            

课后总复习

选择题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的,该计算机的英文缩写名是(  )。

A)ENIAC 

B)EDVAC 

C)EDSAC 

D)MARK-Ⅱ 

2.第二代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  )。

A)电子管 

B)小规模集成电路 

C)晶体管 

D)大规模集成电路

3.十进制数511用二进制数表示为(  )。

A)111011101 

B)111111111 

C)100000000 

D)100000011 

4.下列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是(  )。

A)2270 

B)1FFH 

C)1010001B 

D)789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R进制数相邻两位数相差R倍 

B)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采用的是按权展开法

C)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即使断电也不会丢失 

D)汉字的内码就是汉字的输入码

6.100个24×24点阵的汉字字模信息占用的字节数是(  )。

A)2400 

B)7200 

C)57600 

D)73728

7.对应ASCII 表中的值,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9”<“#”<“a” 

B)“a”<“A”<“#” 

C)“#”<“A”<“a” 

D)“a”<“9”<“#”

8.7位ASCII共有(  )个字符。

A)128

B)256

C)512

D)1024

9.汉字“中”的十六进制的内码是(D6D0)16,那么它的国标码是(  )。

A)(5650)16 

B)(4640)16 

C)(5750)16 

D)(C750)16

10.下面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计算机病毒是一个标记或一条命令

B)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制造的一个程序

C)计算机病毒是一种通过磁盘、网络等媒介传输,并能感染其他程序的程序

D)计算机病毒是能够实现自我复制,并借助一定的媒体存在的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程序

学习效果自评

本章考点很多,考查范围也很广,本章内容在考试中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下表是本章比较重要的知识点的小结,考生可以用它来检查自己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相关图书

ChatGPT写作超简单
ChatGPT写作超简单
Word/Excel/PPT  AI办公从新手到高手
Word/Excel/PPT AI办公从新手到高手
精通Excel数据统计与分析
精通Excel数据统计与分析
和秋叶一起学Excel(第3版)
和秋叶一起学Excel(第3版)
和秋叶一起学PPT(第5版)
和秋叶一起学PPT(第5版)
Excel高效办公——表格、图表、透视表、函数、数据分析5项修炼
Excel高效办公——表格、图表、透视表、函数、数据分析5项修炼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