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创新:SAP与初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联合创新实践

978-7-115-60970-0
作者: 刘可
译者:
编辑: 王旭丹

图书目录:

详情

  本书聚焦企业如何利用新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AR/VR等)加速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作者以其多年在麦肯锡公司的战略管理经验以及在思爱普(SAP)公司的数字化转型经验为基础,阐述企业面临的挑战,剖析其核心矛盾,并提出创新关键及具体解决方案。全书共11章,前3章分别从创新的基石、创新的领导者、创新生态建设三方面进行介绍;第4章~第11章分别围绕农业,制造业,汽车行业,电力及相关行业,零售和消费品行业,医疗服务行业,物流行业,商业地产业和专业服务业的企业面临的挑战,剖析其核心矛盾,并提出创新关键及具体解决方案。本书适合对数字化转型感兴趣的读者,以及从事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人员参考、学习。


图书摘要

版权信息

书名:场景创新:SAP与初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联合创新实践

ISBN:978-7-115-60970-0

本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发行数字版。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您购买的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书仅供您个人使用,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和传播本书内容。

我们愿意相信读者具有这样的良知和觉悟,与我们共同保护知识产权。

如果购买者有侵权行为,我们可能对该用户实施包括但不限于关闭该帐号等维权措施,并可能追究法律责任。


版  权

编  著 刘 可

责任编辑 蒋 艳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410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内 容 提 要

本书聚焦企业如何利用新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AR/VR等)加速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作者以其多年在麦肯锡公司的战略管理经验以及在思爱普(SAP)公司的数字化转型经验为基础,阐述企业面临的挑战,剖析其核心矛盾,并提出创新关键及具体解决方案。全书共11章,前3章分别从创新的基石、创新的领导者、创新生态建设三方面进行介绍;第4章~第11章分别围绕农业,制造业,汽车行业,电力及相关行业,零售和消费品行业,医疗服务行业,物流行业,商业地产业和专业服务业的企业面临的挑战,剖析其核心矛盾,并提出创新关键及具体解决方案。

本书适合对数字化转型感兴趣的读者,以及从事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人员参考、学习。

1972年,思爱普(SAP)成立于德国。2022年,SAP迎来“全球五十年,在华三十载”周年庆。SAP植根中国30年,服务了16000多家企业,始终秉持“在中国,为中国”的初心。

仅仅在20多年前,除酒店之外,我国很少有地方接受信用卡结账,现金是主要的付款方式。而在我最近的一次差旅中,我入住的一家酒店已经开始使用机器人提供入住、客房送餐等一系列服务。今天,虽然信用卡在我国仍然没有被广泛使用,但各种移动支付方式,以及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向无现金社会转型的领跑者。

我在想,下一次再造访这家酒店的时候,下一代的机器人管家也许不仅能提供基本的入住、客房送餐等服务,而且能为我播报新闻和天气预报,回答我的一些问题,帮我办理结账手续,为我预定去参加晨会的车辆……如果这些都实现了,我肯定不会感到惊讶。

近20年,我一直在中国从事与科技相关的工作。我见证了这块神奇土地上令人惊叹的发展,作为参与者,我与许多中国的SAP客户和合作伙伴围绕创新这个话题进行了不计其数的、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我国拥有大批年轻的优秀创业人才,他们利用新一代技术构建起企业未来发展的框架。在过去的几年中,SAP邀请部分优秀初创企业参加SAP云大会,并在会上展示它们基于AI、AR/VR、机器人和其他前沿技术开发的创新解决方案。与这些充满激情的专业人才会面、交谈总会让我感到无比振奋。

2020年与2021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的两年。看到SAP与这些新一代优秀企业的探索与合作在不断提速,我非常高兴。SAP将与这些初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建立起更多的合作,共同提供覆盖制造业、自动化服务、医疗等多个领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这些年党和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及充满活力的人才库已经为企业的蓬勃发展打造了极佳的环境。我对未来充满信心,我坚信SAP将与这些创新的企业领跑者携手并进,共同推动我国不断创造前所未有的成就。

黄陈宏 博士

SAP全球执行副总裁

SAP大中华区总裁

2022年11月

写 在 前 面

亲爱的朋友们:

从我在SAP推动科技生态建设和中国企业级创新营至今,已经过去整整三年。回顾这一历程,我心存感激。

我十分荣幸能够成为这个数字化转型时代中的一个参与者和推动者。科技在今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考方式。而在未来的十年,这些发展将会以更快、更好的方式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让我们不停地为之感叹。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员,我们是幸运的。

我想感谢SAP前执行董事傅美黛女士、SAP大中华区前总裁纪秉盟先生以及SAP大中华区前首席运营官陈炜先生对企业级创新营的支持。2018年,我提出在中国建立企业级创新营,与初创企业展开合作,这在SAP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而他们毫不犹豫地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并将其确定为重点项目之一。我想感谢SAP执行董事罗旭凯先生和SAP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先生,他们在困难时刻仍然坚定地支持这一项目。他们都是我在SAP遇到的最棒的人。能够与他们一同工作,我感到十分荣幸。

我想感谢所有参与企业级创新营的初创企业,特别是这些初创企业的创办人和CEO。他们与我的团队一起工作,为这些创新场景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以期能够利用技术和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对我个人来说,与这些业界最优秀的人才们进行交流和讨论是我在企业级创新营中最大的收获。除去业务上的讨论,我还在其中收获了友谊,为未来更广泛、深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在此,我也想感谢创业邦和它的创办人——我的清华校友南立新女士。她和创业邦构建的网络,将我的团队与众多的初创企业连接在了一起。

我想感谢为SAP企业级创新营付出努力的所有核心成员,包括于历濛、张沛、让炜、叶以莀、刘佳和杨倩。没有他们的努力,就不会有今天的成果。

我想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们。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我运营企业级创新营的两年中为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想法。

最后,我想感谢每一位读者。我希望你们喜欢本书中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希望这些“故事”能够为你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认识。

思考和创新永无止境。创新的思维将不断碰撞出火花,成就更精彩的“故事”。

刘可

第1章 创新的基石

古往今来,创新从未停止其螺旋式上升的脚步。当我们翻开教科书或文献时,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那些改变人类历史的里程碑事件,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人类首次登月。当我们惊叹于人类的这些巅峰时刻时,却常常会忽略真正推动这些重大事件的是一系列渐进的、不断积累的但不太起眼的“小创新”和“小尝试”。

先行者们开启的一次次小尝试曾显得那样“无足轻重”,甚至有时会被视为“天马行空”。他们的努力常常会以失败告终,只有极少数的先行者能在探索之路上继续前进。先行者们不断探寻,反复试验。他们彼此间智慧的“激荡”,日积月累,最终铸就了那些铭刻于史册的伟大事件,迎来了照亮人类历史的光辉时刻。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特定的历史背景往往是触发并加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尝试的关键因素,并使之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如果我们将时钟拨回到21世纪初,我们会看到电商业务井喷式增长带来了令亚马逊公司(以下简称亚马逊)也为之头痛的高昂的基础设施费用。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使用却给以Oracle、IBM、EMC为代表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让它们赚得盆满钵满。但在这不久之后,亚马逊开始率先采用分布式计算以取代单体大型机。分布式计算的创新促使互联网网速提升了上千倍,进而促使移动网络发展,并带来移动设备数量指数级的增长。正是激烈的竞争和一系列的技术突破成就了今天数万亿规模的云计算产业,并不断改变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过程中,亚马逊的市值与21世纪初相比也增长了300多倍。

纵观历史,技术上的一系列小突破要促成成熟的大变革,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将最终推动新技术破茧成蝶。技术的众多小突破和人类社会需求的持续增长是人类历史上一切创新的基石。

1.1 驱动变革的新技术

自18世纪中叶开始,重大的技术突破推动人类社会相继步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近几十年,随着互联网、高速移动网络、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等颠覆性新技术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人类正在走向智能时代。这些新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难以企及的。

大家对这些新名词应该早已耳熟能详。下面介绍智能时代的5项关键技术——云计算、大数据(Big Data)、AI、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Virtual Reality and Augment Reality,VR/AR)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它们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行业发展的。

1.1.1 云计算——智能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计算能力是智能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云计算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21世纪初,是指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云计算服务商通过共享的软件与硬件资源,按需求将计算能力、软件服务及信息提供给包含计算机终端在内的各种设备及最终用户。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应用的不断丰富,围绕“云”衍生出各种新概念,如根据云的部署方式,衍生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多云等新概念;根据云服务的类别,衍生出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以及业务转型即服务(Business Transformation as a Service,BTaaS)等新概念。同时,以这些新概念为基础,一个庞大的“云”生态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在这个体系中,有些企业专注于提供IaaS,有些企业专注于提供PaaS及SaaS;有些企业面向个人用户,有些企业面向企业用户。在这些云计算企业周围,又发展出一批中小型服务企业。这些云产品、云服务极大地满足了从个体消费者到企业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成为推动社会向智能时代发展的新引擎。

云计算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发展的速度。云计算的特性加快了企业的创新,也为其提供了几乎取之不竭的计算能力。企业对云计算的需求首先体现在基础设施的搭建上。在云时代之前的本地部署时代,企业需要自行购置服务器,对其进行终身维护。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对基础设施的升级、扩充,还是搬迁,都会消耗企业大量的财力和资源,这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IaaS的出现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IaaS通过集中部署在数据中心的云服务器,为企业客户提供弹性的计算能力。首先,企业可以大幅减少购买及维护IT设施的支出,将资本性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CAPEX)转化为运营支出(Operating Expense,OPEX);其次,企业可以获得巨大的灵活性,即根据自身的需求随时改变计算能力的部署,并对其进行调整;最后,企业可以借助专业IaaS厂商的能力,节省部署、配置基础设施所需的大量时间。毫无疑问,IaaS的采用突破了企业基础设施的瓶颈,实现了一次巨大的飞跃。

云计算构建在IaaS之上,其在与每个使用者息息相关的应用软件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早在二三十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类似“云”的应用软件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的电子邮件(E-mail)就是一个例子:所有电子邮件的使用者都共用部署在服务器上的同一个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并通过它创建、保存和定制各自受到保护的信息。所有接收和发送的信息都被存储于某个公共的空间,邮件接收者和发送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在那个年代也可能是局域网)完成信息的调取和交换。可以说E-mail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已经具备“云”的性质。今天的企业对应用软件的依赖远远超过当年的E-mail。其中,应用软件包括企业用于日常运营管理和业务发展的管理软件(如财务管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销售软件等),也包括为迅速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带来的挑战而开发的业务软件(如客户关系软件、供应商管理软件、市场营销软件等)。对于生产型企业,还包括从设计、计划、生产、物流到运营等的一系列数字化供应链软件。与E-mail相比,应用软件的复杂性大大增加,然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它们对这些软件的核心需求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需要这些软件能够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提升业务发展的效率,也需要这些软件安全、可靠,并且成本可控。

在受益于应用软件的同时,企业也要为维护和使用这些软件产品付出代价。目前,为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各种企业级应用软件升级换代的周期已经从传统IT架构时代的3到4年缩短为一年、半年、一个季度甚至是一个月。若仍采用基于本地部署模式的系统,企业将不得不雇用大量人员来完成系统的维护、调整和升级,但由于雇用的人员未必具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他们很难确保系统使用的软件一直处于最优状态,也无法确保运行在这些软件之上的业务能符合法律法规的最新要求。软件的云解决方案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原厂提供的服务,一方面能为所有企业客户提供相同的升级与维护管理,确保所有用户都能够获得新技术、功能,且业务安全、合规;另一方面,云解决方案仍然支持每个企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受益于原厂的高度专业性以及规模经济效益,原厂提供的服务往往比单个企业提供的服务要强大许多。以个人所得税调整为例,在传统本地部署模式下,企业及分布在各地的分支机构需要对薪资、财务等系统分别进行调整,且需要确保新旧数据的同步。而云化的薪资、财务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在云端按照新税法对分布于各地的分支机构的相关系统进行统一调整,并在系统层面确保数据的一致性,确保每一个相关业务流程都得到更新。而这一切都是由有专业知识背景的、经验丰富的软件厂商的工程师来完成的。

软件的云解决方案确保企业客户在未来的发展中始终保持其合规性与竞争力。更重要的是,采用软件的云解决方案还可以将企业客户从管理软件的烦琐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自身业务的创新和发展。今天,基于云的应用已经在各行业加速落地。例如在制造业,借助能提供近乎实时的数据和分析的云化制造执行系统,管理层可以随时了解生产状态,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促进生产流程的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在零售消费品行业,借助电商云解决方案,企业能够在从搜索到销售的所有环节为客户提供服务,简化购物流程。在医疗服务行业,目前已相当普及的网上预约挂号、电子病历、在线查看检查结果等服务都是云计算技术与医疗信息化系统结合的产物。根据国际知名市场研究数据公司IDC的预测,到2025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从2021 年的7066 亿美元增长至1.3 万亿美元,云计算市场即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在我国,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提速,云计算在各行业的应用场景会更加丰富。在技术层面,云计算与AI、IoT、大数据等其他新技术的融合将不断深化,由此催生出的新业态、新模式将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迈向全新的高度。

1.1.2 大数据——赋予人类预见未来的能力

数据是智能时代的生产力。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智能时代的竞争优势和先机。通过我们手中的智能手机,以及我们与智能设备的每一次互动,我们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与此同时,我们也是这些海量数据的消费者——从学习、工作、社交、消费、娱乐乃至与远方家人的互动,毫不夸张地说,现代人们生活的大部分场景都离不开数据。从字面上来看,大数据是指传统数据处理方式下,常规计算机数据处理应用软件难以处理的大量、产生迅速、复杂及非结构化的数据。大数据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其涵盖的范围不断扩展,其应用场景远远超出了20世纪末所能预见的范围。

大数据技术的成功应用有以下3个关键点。

1.有效产生并获取数据

随着IoT、传感器等技术和设备的广泛使用,数据的捕捉变得更加容易,以前难以用数字技术处理的事务几乎都在这短短十几年间完成了数字化转型。这也导致人类生成和掌握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IDC的调查显示,2020年全球新生成的数据量已达64ZB(1ZB=270 B),预计2025年将达到175ZB。不能有效产生及获取这些数据,大数据技术的成功就无从谈起。

2.寻找数据关联性并发现规律

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在生产海量数据的同时,只有很少一部分数据(大约1/10)被存储下来,而能够产生实际价值的数据就更少了。在获取数据的同时,人们开始思考源源不断涌来的海量数据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并通过不断挖掘大数据和拓展大数据的应用来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大数据应用场景被发掘出来。从海量数据中找到数据的关联性,发现其规律,方能挖掘数据的应用价值。下面介绍几个例子。

营销是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一个典型场景。各大电商平台、品牌商和零售商都试图通过对消费者进行大数据分析,向他们推销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这些只是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一个简单场景。更进一步,大数据技术可以在貌似杂乱无章的“数据海洋”中摸索出规律和线索,并由此洞察未来发展,最终指引我们做出最佳的决策。知名的在线付费视频提供商Netflix公司,在分析、对比大量的观众观影习惯数据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巧合:喜欢看1990年电视剧版《纸牌屋》的观众中许多是知名导演戴维·芬彻(David Fincher)的粉丝,同时,他们还是“奥斯卡影帝”凯文·斯佩西(Kevin Spacey)的忠实影迷。Netflix公司预见,将这些要素整合在一起一定会获得成功,故决定请戴维·芬彻来新拍《纸牌屋》,凯文·斯佩西来主演,最终成就了这部荣获多项大奖的热播电视剧。再举一个例子,也许你听说过营销界非常经典的“啤酒+尿不湿”的案例。这个案例中,超市经理并不需要知道顾客的个人信息,只是通过对大量销售数据的分析,就发掘出在“奶爸”们来给宝宝购买尿不湿时,会顺便给自己购买几听啤酒的规律。接下来,就可以把尿不湿和啤酒搭配销售,最终提升超市的销售收入。

在营销之外,大数据在工业生产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生产质量的提升两个方面表现得尤为典型。以半导体行业为例,它是一个数据高度密集的行业。从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设计、制造到封测,每一个成品芯片都要经历成百上千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工序和数据往往由不同的专业公司来负责完成。大数据在半导体生产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是提升良率。一个百分点的良率提升就可以为一家顶级半导体厂商带来每年超过一亿美元的利润。而上述每一道工序出现的问题都可能影响最后的良率。如何有效整合各工序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至今仍是半导体行业研究的重点。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为几乎所有的领域带来了积极的改变。在金融服务领域,银行经过对大量交易数据、客户数据、资产数据、信用数据的多维度分析,可以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风险,从而提前做出防控。在医药研发领域,科学家们利用大数据不断深化对疾病的认知,实现对临床试验结果快速、准确的评估,由此提升药物研发的效率。在能源领域,越来越多的工业园区开始利用大数据了解园区内的能源供需,并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不断提升综合能源管理和规划能力。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日益成熟、技术商业化进程的加速,一种全新的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应运而生,它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人们带来了由数据驱动的全新体验。

3.优化数据治理和用户体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科技的应用也是如此。大数据的广泛应用给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都带来了挑战。前面提到,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智能时代的竞争优势和先机,这仅仅是从商业层面而言的。在国家层面,数据更蕴含着安全、发展及治理方面的含义。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都制定了数据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其中,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于2016年颁布,它为个人争取回了对个人资料和数据的控制权。这一法规不仅规范了欧盟成员国的个人和企业,还规范了欧盟供应商及雇用欧盟成员国的个人作为员工的企业,以及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NGO)的行为。我国也于2021年下半年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数据治理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在与国际法律法规接轨的同时,我国更重视数据安全及数据跨境传输的管理。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了规范要求。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过去20多年得到了飞速发展,由于没有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一些掌握了大量数据的企业对数据的使用逐步超过了合理的范围和情形。因此,这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大数据技术的规范应用是十分及时和重要的。

如果说大数据相关法律法规是规范管理大数据应用的外因,那么提升用户使用大数据的体验则是企业规范管理大数据应用的内生动力。即使得到用户授权,也必须防止对用户数据的滥用。以大数据营销为例,不以用户体验为先的大数据营销行为,反而会事与愿违。10多年前,笔者访问了国内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对该公司当时已经做得十分深入的大数据使用内部管理机制印象深刻。除了常见的用户画像之外,该公司还仔细研究了用户在各个渠道(包括网站、移动端、邮箱、游戏等)接收和阅读信息的偏好,并根据不同渠道的特点对公司内部的各部门制定了严格的规则。

以法律法规为框架,以市场化来驱动,两者相辅相成,可以确保大数据应用有序发展,不会脱离正轨。

1.1.3 AI——万物智能化的“催化剂”

AI近年来受到了广泛讨论,成为新科技领域的“宠儿”。AI这个概念早在60多年前就已经被提出。简单来说,AI是研究和开发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学科。自1956年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诞生以来,AI经历了从兴起到低迷再到蓬勃发展的波浪式发展历程。而最具代表性的里程碑事件莫过于2017年DeepMind公司制造的AlphaGo围棋机器人击败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围棋冠军柯洁,这不仅让人类亲眼见证了AI创造的奇迹,更使人们感受到了AI在认知、决策能力上正在无限靠近人类。

谈到AI,人们想到的首先是算法。一般而言,越先进的算法,其带来的AI能力越强。一些与AI算法相关的词,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讨论范围。AI算法在60多年的发展中的确发生了重要的演进,但究其根本,许多AI算法的核心都是一致或类似的,通常称为“搜索式推理”,即为了找出一个目标一步步进行推导,就如同在一个迷宫中寻找出路。在AlphaGo中使用的核心算法为蒙特卡洛树搜索(Monte Cario Tree Search,MCTS),它是建立在深度神经网络技术上的。这种算法面对的主要挑战是算法的复杂度。在围棋中,该算法的复杂度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也是AlphaGo与多年前以IBM深蓝(Deep Blue)为代表的国际象棋AI战胜人类国际象棋冠军相比,更加震撼人心的原因之一。人们在AlphaGo和其他类似的AI上使用了很多技巧,包括让AI展开比赛,来减少AI做出判断所需要的计算,从而提升效率。

AlphaGo中使用了12层卷积神经网络,其背后依靠的是强大的计算能力。计算能力的提升,对AI的能力提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战胜李世石的AlphaGo Lee中,Google (谷歌)团队使用了其自主研发的张量处理器(Tensor Processor Unit,TPU)来取代一般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而其后的改进型AlphaGo Zero对阵AlphaGo Lee,更是取得了100∶0的惊人成绩。可以说,AlphaGo的突出表现,不仅展现了Google在AI领域的突破,还体现了Google拥有的强大计算能力。今天,通过云计算等技术,人们已经可以用很低的成本获得60多年前难以想象的计算能力,而这也是AI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成为如今可用性极高的新技术的原因。

随着AI能力的提升,它的使用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当你打通客服电话时,首先接待你的常常是融合了AI技术的在线机器人,它们可以为你解答简单的问题。当你在电商平台搜索商品时,即使你输入的关键词不够规范,AI也能够迅速理解你的意图,在成千上万的商品中找到最可能符合你需求的商品。更进一步,很多电商平台已经推出图片搜索功能,你在街上看到某件心仪的商品,用手机随手一拍,就可以快速匹配出相同或类似的商品。很多企业也开始通过AI技术,努力提高灵活性、响应速度、洞察力及生产效率。例如,采用AI取代重复性的手工劳动,以解放劳动力,使企业聚焦于高价值的工作。利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不仅可以节省劳动力,而且可以在质量监控、防止欺诈乃至医学诊断和研究等特定场景中极大提升识别能力,达到人工难以企及的效果。例如,在制造业,采用基于AI的图像识别技术,用上万张产品缺陷图像不断训练、优化算法,最终可代替人工对产品进行高效质检,不断提升良率。在医疗领域,借助大量的影像数据和诊断数据,对基于AI的医疗影像识别技术进行训练,使其掌握诊断能力,可以协助医生更加高效、准确地诊断如癌症等疾病,并判断治疗的效果。又如,将经过充分训练的AI应用于决策流程,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对决策进行模拟,并对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从而做出最优的业务决策。

云计算为AI带来了巨大的计算能力,而大数据和IoT则为AI提供了新的数据来源,这都使AI技术在各行各业充分发挥潜力成为可能。仅以企业对AI的应用为例,SAP在2017年定义了企业内部的财务流程、生产制造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客户关系管理流程、供应链管理流程,以及资产管理流程6个方面的上百个AI应用场景,并公布了在未来所有标准产品中逐步实现这些AI场景的路线图。而在企业之外,AI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更是随处可见。有人大胆地预测,AI会逐渐演变为一种类似移动网络和云计算一样的资源,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都能够轻易获得的资源,是未来经济大幅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根据多家专业机构的预测,到2030年,AI将助推全球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同时,使用创新应用AI,将成为企业打造竞争力的核心。随着各企业纷纷投入AI的深化应用,AI将加速多行业的创新,催生更多的新型业态,为各行业开辟崭新的发展空间。

1.1.4 IoT——构建起万物互联的新世界

IoT的概念几乎与互联网同时出现,但进入飞速发展的时间相比互联网略迟。IoT是指配备了传感器、软件和其他技术,能够彼此收发数据的互联物体和设备(即事物)构成的网络。它将信息网络连接和服务的对象从互联网所聚焦的“人”扩展到“物”,推动人类跨入万物互联的新时代。

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类似,IoT的发展也可以分为连接、应用和平台运营3个阶段。先回顾一下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互联网起步的年代,我国在这10年迅速完成了绝大多数地区高速网络的连接;21世纪的头10年则是我国互联网应用爆发的年代,从社交、生产到游戏,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2010年后,我国互联网进入平台运营发展的年代,从电商平台、出行平台、社交平台到生活娱乐平台,互联网平台成了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与互联网不同的是,在IoT的发展初期,我国已经处在一个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时代,同时资本市场的力量也使得IoT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从21世纪初开始提倡万物互联,到提出智能家电,再到智能家居、智能小区、智能城市,乃至今天的大型工业设备IoT平台、车联网平台,以及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平台,我国IoT的高速发展仅用了10多年,就达到了互联网经过30多年发展达成的水平。

IoT的发展为产业界带来了以下3个重要的变革。

(1)IoT带来了人们对事物认知的变革。

这一变革涉及生产制造中机器设备运行的状态,物流运输中货物所处的环境,以及与消费者互动的每一个细节。IoT的出现使人们对几乎所有事物细节的把握成为可能,而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能够使人们了解发生了什么,还能够使人们通过这些细节和数据去了解其背后的原因。

(2)IoT带来了运营和控制方式的变革。

IoT掌握了事物的细节和数据,人们就可以通过更为精细和及时的控制,极大地提升运营能力和效率。本书的案例18介绍了通过大量采用无人集装箱卡车来提升繁忙港口的吞吐能力——当自动化设备通过IoT交互更多信息的时候,它们的能力将得到跨越式的提升。

(3)IoT带来的万物互联的概念,将推动产业的变革。

万物互联带来的不仅是连接设备数量或信息数据的激增,它还为产业链上的每一家企业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帮助企业站在全产业链的高度改进现有流程和业务,探索新的市场和商业模式,最终重塑产业链,推动行业的深度变革。人们常说的行业云,就是建立在云计算、互联网和IoT的基础上的。行业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工业IoT。从某种角度来说,工业IoT是行业云在生产制造和运营领域中的深刻体现,工业IoT打通了工业产业链上下游涉及的人、数据和设备,建立起互联互通、高效协同的供应链,提升了工业制造的整体智能化水平。通过对IoT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不断获得有价值的洞见,从而给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方面带来积极的改变。企业则能够通过IoT协调从物流到供应链等的一系列重要流程。

在农业领域的生产种植环节,利用IoT收集的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湿度、风速、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以及病虫害等实时数据,可以制定更为有效的方案,推动农业的数字化进程。

在物流运输行业,利用车联网技术,可以随时查看运输车辆所处位置、货物状况、驾驶员是否存在危险驾驶行为等情况,使整个物流运输过程更加透明、可控。

在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中,IoT将城市中遍布的水、电、燃气等计量表连接起来,通过对数据的监测与分析,可确保居民用能安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损耗。

IoT的发展道路上存在着大量的机会和探索空间。首先,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随着本地网络、计算、存储及应用一体化的核心能力不断增强,IoT能够更好地满足越来越多以最小延迟高速处理场景的需求,进一步拓展IoT的应用范畴,如自动驾驶、质量检测、预测性维护等。其次,人们尚未厘清或建立IoT行业应用的统一标准,而构建起标准化的IoT体系将更好地发挥IoT技术创造的价值,在这一点上,国家及行业各“龙头”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最后,随着IoT设备数量“爆炸式”的增长,以及IoT技术在更多行业的普及,IoT安全也将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

1.1.5 VR/AR——改变人与世界的互动方式

对于VR/AR技术,大家应该不会陌生。VR的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并在各种科幻小说和电影中被大家所熟知,近10年VR开始通过VR眼镜、VR游戏等方式走进消费市场。AR于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与VR相比,AR更加注重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互动。

从字面意义来看,VR/AR注重对现实的模拟和增强。而从本质来看,VR/AR的核心目标是极大地提升人类对事物的掌控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VR/AR着眼于对信息的再造和提升——它们利用多媒体、3D建模、智能交互等技术对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进行分析、增强和模拟,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处理这些信息,并做出有效的反馈。其中,VR/AR的侧重点略有不同,VR侧重于实现沉浸式的体验,其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虚拟世界或远程操控;AR则侧重于与使用者所处环境的紧密结合。围绕这两种技术,人们已经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大量可能的使用场景进行了探讨。

一直以来,计算能力和网络传输速度的瓶颈制约着VR/AR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这两个瓶颈的突破,VR/AR技术迎来高速发展的机遇。VR/AR技术正在重塑很多领域和行业现有的业务流程和模式。

消费与娱乐行业是最为我们熟知的VR/AR应用场景。以在全球具有代表性的Steam游戏分发平台的统计为例,2020年全球VR游戏的营收增长了约25%,而VR游戏用户仅仅占目前全部游戏用户的约2%,2%这一数字还在不断高速增长。而任天堂推出的AR游戏《精灵宝可梦》(Pokemon)仍在不断刷新其全球第二(仅次于同样属于任天堂的“超级玛丽”系列游戏)的销售纪录。

但VR/AR的应用场景远远不止消费与娱乐行业。目前,VR/AR已经在制造业、商业地产、零售、家装家居、文旅、教育及医疗等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其在工业领域也得到了有益的应用。例如,保时捷技术服务部门的工程师们可以使用AR眼镜,在现场将重点操作步骤和方案图呈现在眼前,从而解放他们的双手。同时相关专家可以通过AR眼镜远程观察工程师的工作过程,以提供即时的反馈,通过AR眼镜可将完成服务所需时间缩短近40%。空中客车公司使用VR 技术将数字模型融入生产环境中,使生产线工人能够在生产过程中查看飞机完整的3D模型。这可以将原先3周的检验周期缩短至4天。在医疗领域,AR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解决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利用AR技术对手术部位进行精确定位等。

前面提到,随着计算能力和网络传输速度的提高,VR/AR技术将飞快发展。与前述的4种技术不同,VR/AR技术的本质使其可以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将给众多传统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催生各种全新的产业。“元宇宙”就是一个基于VR/AR技术(当然还有更多其他新技术)的一个重大应用。据IDC等机构统计,预计2020年~2024年这5年间,全球VR/AR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约为54%,其中,VR产业规模增速约45%,AR产业规模增速约66%。而只要人们的生产、消费活动逐渐向元宇宙这一方向转变,VR/AR产业规模的增长速度可能将远远超越现在的增速。在VR/AR技术为科技创新领域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其带来的挑战也将随着人们对其应用场景的开拓与创新而出现,并将进一步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

1.1.6 小结

本节讨论了5项影响当今和未来的关键技术。这5项关键技术在这个时代极具代表性,但它们也只是这个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的缩影。除此之外,人类还在新能源、生物科技、太空技术、区块链等方面不断寻求突破。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正如VR/AR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计算能力和网络传输速度的提升,这5项技术之间也有着强大且紧密的相互作用,它们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孤立的。事实上,现在已经有很多融合的概念出现,如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就是AI和IoT的融合。技术的发展是创新的第一块基石,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创新的另一块基石——企业进化的新需求。

1.2 企业进化的新需求

1859年,查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奠定了生物进化论的基础。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有两个部分,分别是随机性和适应性。生命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出生、成长、孕育下一代、死亡,但随机出现的新生命,经过千百万年对环境的不断适应,客观上推动了生命的进化。生命的形态变得更高级,对环境的适应乃至驾驭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自商业社会出现以来,商业的本质也遵循着一个相对稳定的规律,即商业实体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获取利润、实现发展。企业是如今商业社会的主要实体。企业的进化由商业环境的演化所推动。企业需要针对市场及客户的需求做出改变,这不仅体现在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方面,还包括企业管理和运营模式的改变。在今天飞速发展的中国市场,所有企业,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还是初创企业,都面临适应这些改变所带来的挑战。

SAP是一家企业级软件服务公司,因而有幸参与了近几十年来主要的企业进化过程。通过打造企业级软件,SAP与全球主要头部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共同学习,确保企业能够适应这些进化的过程。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和图形界面还不成熟的时候,SAP就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实时业务决策理论,即企业应具有基于实时而非延迟或批次的信息做出决策的能力。实时业务决策理论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在一些方面,比如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部分企业已经很好地实现了实时业务决策;在另一些方面,例如物流运输、营销及运营等过程中,部分企业正在接近实时业务决策;而在企业之间的协同乃至跨行业机构之间的协同方面,SAP正在与部分企业通过打造行业云的方式来实现广泛的实时业务决策。新技术的出现和成熟加速了企业进化的进程。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现的图形界面、互联网、内存计算和机器人技术等新技术,加上前面讨论的云计算、大数据、AI、IoT及VR/AR等技术,都为企业的进化提供了更多的工具。

企业家们对新技术的看法并不完全一样。一些企业家对新技术有着极大的热情,他们迫切地希望了解这些新技术,如何能够快速利用这些新技术改进现有的方案,以及他们的同行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构建更强的竞争能力。而另一些企业家则相对保守,他们在决定怎么做之前,往往会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为什么要采用这项新技术,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是这项技术,等等。

但当笔者和这些企业家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后,会发现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企业所关心的并不是技术本身,所有的讨论最终都要回归到企业的本质——如何通过这些技术实现和加速企业的进化,使企业继续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获取利润、实现发展,并且要更快、更好、更持续地做到这一点。

本书中的所有案例,都是基于这一企业本质进行讨论的。作为数字技术的推动者,笔者首先要了解企业发展所处的环境,以及企业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然后要聚焦于解决这些问题和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案,最后才是从技术工具箱中挑选适合这些方案的工具。

这样的思路对每一个技术领域的解决方案提供者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因为它要求解决方案提供者抛开自己的产品和自己所擅长的思路,完全站在客户的角度来思考。这时解决方案提供者常常会发现,客户所需要的方案往往未必与自己擅长的领域相关。但只有秉承这样开放的思路和态度,才能真正找到最适合客户的创新解决方案。也许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独立地提供每一个客户所需要的完善的创新解决方案,但这正是笔者团队要和包括许多初创企业在内的合作伙伴们一起发力的原因。

在接下来的案例中可以看到,身处各行业的企业所面对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与众多企业、科技业同行、国内外行业分析师、学者,以及相关政府主管机构探讨之后,笔者把我国企业在现阶段所需要的进化能力总结为建立智慧企业内部流程、产业链协同及行业云、合规及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SAP把具备这3个方面进化能力的企业称为智慧企业。

1.2.1 建立智慧企业内部流程

“打铁还需自身硬。”智慧企业所需要具备的第一个方面的进化能力是其自身的智慧企业转型,这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正如在武侠小说中常常看到的那样,武功高手们首先需要打通经脉,以“真气”运转全身,企业要在数字化时代大展拳脚,也需要首先打通企业的“经脉”,即在企业内部建立各种流程,包括财务、运营、生产制造、人力资源、资产设备、支出开销等方面的流程。在这些“经脉”中流动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就是企业的“真气”。只有当各种流程完全通畅,作为企业“大脑”的决策机构才能了解全局并做出及时、最优的判断,从而调整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策略。

企业级软件解决方案的本质就是通过软件来定义企业经营发展所需要建立的流程。企业级软件的不同行业版本,用于为不同行业定制这些流程。SAP提出的智慧企业框架定义了智慧企业的3个关键概念。

(1)智慧企业的五大流程。

智慧企业的五大流程包括企业的数字化核心[财务与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及销售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支出及开销管理流程。这五大流程构成了智慧企业的基本要素。

(2)智慧企业的商业网络。

商业网络是智慧企业的拓展,包括业务网络、物流网络、资产网络3个部分。业务网络——涵盖供应商及分销渠道;物流网络——涵盖海陆空物流、港区内物流,以及厂区及车间内物流等;资产网络——涵盖企业内部的资产管理,也可以包括企业对已经售出或租出的资产的管理,例如汽车和装备制造行业的资产网络。

(3)业务技术平台。

业务技术平台为智慧企业提供了必需的技术基础,例如赋予五大流程和商业网络强大的AI、内存计算、大数据分析、IoT等技术能力,以及进一步定制和拓展的能力。

其中,智慧企业的五大流程和商业网络是针对企业自身需求提出的,不局限于企业自身技术能力建设。这个出发点很重要,也是之前提到的回归企业本质的做法。SAP能够持续在企业级软件行业取得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始终从企业本身的需求出发,并将50多年来与各行业打交道所积累下来的经验纳入新的解决方案。而业务技术平台是实现前两者的手段。技术平台的发展是迅速的,但它必须为企业的五大流程和商业网络服务。能否抓住企业的本质,是一家优秀的科技公司与一家普通的技术公司的重要区别。

当一家企业具备建立智慧企业五大流程及商业网络的能力,它就具备了新型企业发展的基础。接下来,企业就可以着重扩展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1.2.2 产业链协同及行业云

当今成功的企业在其行业中都不是孤立的。以汽车行业或商业地产业为例,它们带动的产业链规模及价值,都是其本身汽车制造商或商业地产开发商的数倍到数十倍。对新兴产业(如互联网)来说更是如此,成功企业会带动整个行业生态,其自身又进一步形成新的生态,这对整个新兴产业来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形成联动多家企业的产业链协同及产业云是企业需要实现的第二个方面的进化。

1.2.1节介绍了智慧企业的商业网络。它仍然是一种以企业本身为核心发展的业务模式——无论是业务网络、物流网络还是资产网络,都是以中心企业为标准,接受中心企业的流程管理。这些网络是中心企业的拓展——企业发展产业链协同的重要一步,但其还不是真正的产业链协同。

与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企业商业网络不同,产业链协同是建立在多家企业,甚至是跨行业的多个企业集群的基础上的。在产业链协同中没有中心企业。每一家企业都是产业链协同的参与者,它们共同制定规则,共同拟定流程,并建立共同的数据共享基础。它们之间有强大的互信机制、数据管控机制及解决问题的机制。建立产业链协同的过程可能有政府主管机构的参与,也可能由产业链中有影响力的“领袖企业”牵头,但其宗旨是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发展,而非围绕个别企业的利益而行动。这也是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产业链协同的重要原因。

欧洲近年来加快了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以德国、法国牵头的Gaia-X框架为建立欧洲数据共享及互信做出了努力。其后,欧洲的汽车制造及相关行业开始讨论在Gaia-X框架下建立覆盖欧洲主要汽车制造厂商及其主要供应商的产业链协同机制Catena-X。

我国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快产业链协同的建设,对于特定行业,也提出了要建设国家级行业云的目标。对我国的企业来说,特别是行业的龙头企业,需要在推动产业链协同及行业云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对此,企业需要解决如下5个方面的问题。

(1)数字化平台及基础架构。

建立标准、安全、高效的数字化平台基础设施及技术标准。

(2)数据安全及治理。

这包含两个层面,即保护整个数据平台数据的完整、准确及安全性,使数据不受第三方干扰及入侵,以及对内建立数据共享及应用准则,规范行业云成员对数据的使用。

(3)业务协同及服务。

在数据的基础上,各成员需要建立和开放行业云基本应用,包括新成员加入、支付与结算、供应商管理、物流等一系列基础应用。

(4)生态系统及开发规范。

建立开放的生态系统,支持建立在统一规范上的新应用开发及认证程序。

(5)运营及管治。

由政府主管机构、产业联盟成员委员会依据产业链协同及行业云的根本规范进行日常运营及管治。

以上5个方面涵盖智慧企业为建立和加入产业链协同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产业链协同能够对单一企业的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统筹和放大,从而加强我国各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本书中的许多案例(包括医疗、公共卫生、制造及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案例),都会从这个方面展开讨论。

1.2.3 合规及可持续发展

合规及可持续发展是智慧企业需要具备的第三个方面的进化能力。

我国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努力将对产业及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这些法律法规高屋建瓴地为产业发展的新局面提供了参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引。另一方面,这些法律法规有助于我国市场及企业与国际接轨。据了解,在制定某些重要法律法规时,我国充分考虑了世界其他主要市场(如欧盟)的相关标准。

不可否认的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一直是我国企业的主要目标,与发展相比,合规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对我国企业来讲还比较新。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适应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这就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我国企业而言,除了在国内市场合规,在海外发展的时候也必须将合规放在重要的位置。企业必须围绕企业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建立起相应的流程和监管制度,并将其固化在系统中,使其成为一种规范并严格执行。企业必须考虑的合规内容较多,包括财务税务制度、数据安全及传输要求、个人隐私保护、供应链安全及规范、出口管制,以及各行各业自有的制度等。在每一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法律法规的要求各不相同。建立起一套适合全球的合规制度和流程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违规风险,但也需要企业本身建立起对全球合规制度的管控能力。一个好消息是,数字经济时代使市场愈发复杂,但也带来了行之有效的工具,能协助企业强化这些能力。

1.2.4 小结

本节讨论了创新的第二块基石——企业进化的新需求。我们总结了企业需要具备的3个方面的进化能力,这是数字化经济浪潮下众多行业需求的缩影。 具备这3个方面的进化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在数字化经济浪潮中建立起有效的竞争优势。

创新的两块基石——驱动变革的新技术和企业进化的新需求,如果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将能够帮助企业迅速培育起所需的能力。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出现了大量行业巨头未能完成时代所要求的转型,“轰然倒下”的情形。下文将进一步讨论如何克服转型中遇到的困难,由点及面,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利用新技术打造企业全新的能力和竞争优势。

相关图书

AIGC从入门到实战:ChatGPT+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行业应用
AIGC从入门到实战:ChatGPT+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行业应用
智能驾驶之激光雷达算法详解
智能驾驶之激光雷达算法详解
低代码打造RPA——Power Automate Desktop基础实战
低代码打造RPA——Power Automate Desktop基础实战
数据驱动的智能驾驶
数据驱动的智能驾驶
元宇宙漫游
元宇宙漫游
自动驾驶网络 自智时代的网络架构
自动驾驶网络 自智时代的网络架构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