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学术路 科研萌新的自我修养

978-7-115-63524-2
作者: 徐芳
译者:
编辑: 赵祥妮

图书目录:

详情

【暂空,后续更新】 徐芳 ·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开大学商学院情报学博士 ·担任10多种SSC1、CSSCI中英文期刊的同行评审 ·主持国家级、省部门项目10余项 ·科学网2023年度新人博主 已有20多年的“研路历程”,经历了学术道路上的种种挑战和探索。从一名研究生成长为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省级人才项目;从发表第一篇论文的焦头烂额,到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从导师眼里的科研小白,到指导本科生大创项目,指导本科生发表数篇SSCI论文(指导的多名本科生先后保研到985大学),指导近20位研究生的科研工作。

图书摘要

版权信息

书名:走好学术路 科研萌新的自我修养

ISBN:978-7-115-63524-2

本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发行数字版。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您购买的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书仅供您个人使用,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和传播本书内容。

我们愿意相信读者具有这样的良知和觉悟,与我们共同保护知识产权。

如果购买者有侵权行为,我们可能对该用户实施包括但不限于关闭该帐号等维权措施,并可能追究法律责任。

版  权

著    徐 芳

责任编辑 赵祥妮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410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内 容 提 要

科研新手如何正确地开启自己的研究之路?论文各部分怎么写?如何发表自己的第一篇SSCI/SCI论文?研究生产生迷茫的常见原因及其应对之策……

本书作者已有二十多年的“研路历程”,也经历了学术道路上的种种挑战和探索。作者通过非学术的方式,总结自己的学术思考、论文写作经验、与研究生相处的经验,让科研小白了解学术圈子中的术语、规矩和流程。本书从“开启学术之路”“方法与工具”“论文写作”“论文发表”“研究生的生活是怎样的”“经验分享”这六个模块来逐一解答科研新人关心的问题。

无论是焦虑的大学新生,还是在科研道路上不得法门、充满迷茫的研究生,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突破点。本书还可以作为导师与学生间的沟通秘籍,让学生对科研生活能够产生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前  言

在过去二十多年的“研路历程”中,我经历了学术道路上的种种挑战和探索,最终从一名研究生成长为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省级人才项目;从科研写作新手到担任十多种SSCI、CSSCI中英文期刊的同行评审;从发表第一篇论文时的焦头烂额到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百余篇的游刃有余;从导师眼里的科研小白到科研导师——指导本科生完成多个“大创项目”,指导本科生发表了数篇论文(指导的多名本科生先后保研到985大学),指导近二十位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

回望来时路,我对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感同身受。这些困扰可能包括选择导师、融入团队、寻找研究兴趣、提炼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学习数据分析技术、掌握论文撰写技巧、选择适合投稿的期刊、回复同行评审意见以及使用英文稿件校对系统等方面。虽然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解决办法,但这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如果我们运气不好,找到了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偏方”,还会有“误入歧途”的风险。

因此,我想从研究生和导师的双重视角,重新审视学生们在研究生阶段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再结合自己在研究生阶段的体验、作为科研人员的研究经历、担任同行评审的经历以及指导研究生的经验,以一种“非正经学术”的方式,较为系统地呈现研究生阶段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之道。从2022年8月至2023年10月,我陆续在科学网博客上发表这一主题的博文,并在整理成书的过程中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补充、修改和完善。写这本书最简单的目的就是希望“我踩过的坑绝不允许你们踩”,让更多的科研新人受益,让学术世界变得更加温暖和有活力。

本书涉及的主题大多源于我多年以来的求学、科研以及指导学生的经验,对于从本科高年级到“研0”阶段,再到读研期间和研究生毕业季的读者都有所裨益。在本科阶段,如果你想保研或者考研,可以阅读“如何高效地度过大学四年”和“怎么和目标学校心仪的导师联系”等;如果你已经获得“拟录取”资格,对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生活充满期待,但不知道应该做哪些准备时,建议阅读“在‘研0’阶段可以为即将开启的研究工作做哪些准备”;不知道该如何开启自己的学术之路时,可以阅读“模仿:科研新手学术之路的开启方式”和“找到既有价值又有趣的研究选题的一些建议”;当你在研究生起步阶段感觉迷茫时,可以阅读“研究生迷茫的常见原因及应对之策”。此外,“研究生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答辩季:正确缓解答辩焦虑的方式”“研究生同学请提交作品而非作业”等,将会指引你更顺利地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答辩等核心环节。

总体而言,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如何正确地开启自己的学术之路,熟悉常用的研究方法、数据处理工具、文献检索数据库等,了解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并系统地了解研究生的科研生活。我还附上了自己及指导学生发表论文的故事,希望能给你的科研之路提供信心、带来启发。

相信每一位到了研究生这一阶段的读者都已经具备了知识检索、专业学习等核心能力,有时候缺的只是一个方向指引。因此,本书旨在为研究生的学术写作与科研生活提供指引,帮助研究生或有意向读研的同学们系统了解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科研与生活。书中每个小标题都独立成文,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性地阅读;对于部分相互印证的内容,文中也列明了对应标题,读者可通过目录快速检索定位。为了便于读者轻松阅读并领会,本书在许多主题中仅提出了问题或线索,而未涉及具体的研究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希望读者能够在本书的指引下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2006年,当时研二的我开始写第一篇博客(受限于网络平台,已经停止更新),后来断断续续地写了15年,我也从一名研究生变成了博士研究生导师。2022年8月,我开通了科学网博客,分享自己的学术思考与经验。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写了100多篇博文,其中多数被科学网设置为“精华”博文,多次被推荐到科学网首页,并多次入选月度“十佳博文”,我本人也入选了2023年度新人博主。一年多以来,访问量已经超过70万人次。在此,我要感谢科学网博客这个平台和给我鼓励的各位博主,是他们的鼓励让我有了继续分享的动力。

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赵祥妮老师的出版邀请,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领导对本书的肯定,本书因此才能得以跟更多的读者见面。感谢我的家人在我撰写博文与整理书稿时的各种理解和支持,他们也认同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由于学科差异和本人学识有限,书中对于一些观点的阐述可能存在疏漏和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也欢迎大家通过我的科学网博客反馈自己对书中问题的思考和建议,以便再版时进一步提高本书的质量,让更多的科研新人受益。

徐芳

苏州独墅湖畔

2023年11月14日

扫码关注作者科学网博客

开启学术之路

当科研新手开启学术之路时,通常需要从模仿开始,建议选择那些在学术领域内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的专家进行模仿,同时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研究领域,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和学术方法。

如何高效地度过大学四年

大学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四年里,你需要做好准备和做出许多重要的选择,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建立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在大学入学前(大类招生的可能要晚一点,可以边学边确定自己的目标),思考并尽量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和想要学习的领域。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包括课程选择、实习和社交活动等,以帮助实现自己的目标。

认真学习。大学的学习非常注重知识积累和知识应用能力,要认真听课、做笔记、复习和参加讨论。课余时间要认真阅读相关材料,做好预习和复习。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大学是一个广泛社交的场所,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结交新朋友,建立人脉,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

参加实习和志愿活动。通过参加实习和志愿活动,认识社会,积累实践经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竞争力。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规律的作息、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良好。

与老师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与老师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建立信任,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这对学习、生活及以后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大学四年时间非常宝贵,因此要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并非所有的证书都是必须考的),合理安排时间,尽可能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多读书、多写作。大学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最佳时期,多读书、多写作,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总结和表达能力。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大学具备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你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尝试新的领域,丰富自己的生活。

培养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力。大学四年是人生中独立负责财务计划的较早时期,要培养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力,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收支预算,避免债务危机。

锻炼领导能力。大学中有很多锻炼领导能力的机会,可以参加学生组织、社团活动、志愿活动等,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

大学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地方,因此你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不断调整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么和目标学校心仪的导师联系

获得推免资格或者通过研究生复试后,怎么和目标学校心仪的导师联系呢?细节决定成败,应用到选择导师过程中可能有点夸张,因为导师更关注的是学生的研究基础与知识储备情况。但是细节会影响给心仪导师留下的第一印象。

邮件主题:第一次联系,通过电子邮件比贸然加微信或者打电话可能更合适。邮件的标题要准确表达自己的目的。例如,可以写“来自某某大学某某的自荐信”等。

邮件内容:简单而准确地介绍自己及写邮件的目的。例如,已经获得推免资格,已经参加目标学校组织的夏令营,获得“优秀营员”或优秀学员(备选)的荣誉,对老师的研究方向非常感兴趣(不要简单复制老师个人主页上的研究兴趣),介绍一下自己的研究基础和知识储备情况,表达想争取机会跟随导师读研的意愿等。

邮件附件:建议能在邮件内容里说明的就不用附件,下载附件比较费时间,导师们通常都比较忙。如果有证明自己研究能力的论文和良好知识体系的成绩单,则可以附上。

一些可能会出问题的小细节如下。

由于是给自己心仪学校的导师写邮件,比较激动,因此写完邮件忘记写主题,不小心点发送了。

出于同样的原因,忘记添加附件,不小心点发送了。

同时跟不同导师联系,在复制邮件内容后,忘记改导师的姓了。

没花太多时间准备,直接复制了导师个人主页上的介绍,特别是研究方向,态度过于敷衍。

建议:先用不同的文档写好要发给每个学校的导师的邮件内容,然后通读一遍,检查是否有错别字等,写邮件的时候分别复制;发送邮件之前认真检查邮箱地址、称呼、附件等细节。

在“研0”阶段可以为即将开启的研究工作做哪些准备

“研0”是指尚未正式入学的研究生,这类学生已经获得了研究生录取资格,但尚未正式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对于研究工作的准备,他们可能会感到紧张和迷茫。以下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指导学生的经验总结的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处于研0阶段的同学更好地进入研究状态。

积累基础知识。在开始研究之前,你需要对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这可以通过课程学习、阅读文献、参加学术会议、参加相关培训课程等方式进行。本科阶段是积累学科知识的时期,但由于数智时代知识获取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因此知识积累需要的时间大大缩短了。此外,学习方式也由原来的记忆“知识”本身变成记忆“知识+知识存储的线索”。

确定研究方向和主题。在开始研究之前,你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和主题。这可以帮助你明确研究目标,并为研究工作提供一个清晰的方向。参见“科研新手如何正确开启自己的研究之路”。

寻找导师和团队。寻找一位有经验的导师和一个合适的团队(实验室)是非常重要的。有经验的导师可以为你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团队可以为你提供必要的研究设备和资源。

学习研究方法和技术。在开始研究之前,你需要了解与研究相关的方法和技术。这可以通过阅读文献、参加技术培训、学习相关软件等方式来实现。

培养语言能力。如果你的研究领域涉及外语,那么你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这可以通过学习外语词汇、阅读外语文献等方式来实现。

树立优良的科研道德。在开始研究之前,需要了解科研道德的基本准则,如诚实、公正、尊重等。这可以帮助你避免学术不端行为,从而保证你的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科研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可以帮助你有效地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参考“科研工作者常用的时间管理方法”。

保持耐心和韧劲。科研工作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需要保持耐心和韧劲,不断尝试和探索,直到达到研究目标。

修炼论文写作的基本功。在完成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之后,需要将研究成果整理成论文。论文写作需要遵循学术规范和标准,包括论文结构规范、写作风格规范、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

研究生快速地融入学科圈子的十大法宝

进入研究生阶段,研究生们需要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快速地融入学科圈子。因此我根据自身的学习、教学经验以及指导研究生的经历,总结了以下几点。

加入学科、学校、师门的各种交流群。加入学校、师门的交流群大家应该都能做到。有些学科还会有一些老师或者研究生组织的学科交流群,这些群也可以考虑加入,里面会有学科的动态、学术会议等信息。

关注学科的微信公众号。在碎片化阅读时代,大家应该已经习惯了使用手机阅读。关注学科的一些微信公众号,可以帮助你快速地了解学科的动态、学术会议,以及科研论文、课题等方面的信息。

关注科学网博客的博主。我在科学网写博客后,发现有很多资深的前辈都在科学网写博客,而且内容都很优质。阅读这些博客,能够带给你启发,或者解开你的疑惑。

注册期刊网站或者出版集团网站的账号。有些期刊网站是提供订阅服务的,只要完成注册、订阅,学科的最新研究论文目录会定时发送到你的邮箱,博士研究生在注册的时候还可以申请成为同行评审,这是一种获取学科新知识的理想方式。

定期浏览学科的期刊网站。对于一些不提供订阅服务的期刊网站,可以定期浏览网站,遇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论文,可以下载到自己的文献管理工具里,供以后学习用。

积极参加学科的学术会议。许多学科有专门为研究生组织的论坛,参加这些论坛,可以认识兄弟院校的研究生,一起交流,甚至合作研究。非专门面向研究生的学术会议也可以参加,学术会议是获取学科前沿知识的必要途径。

积极参加导师组织的各项活动。其中包括组会、合作研究、户外拓展训练等。

关注研究方法类的微信公众号。这类公众号能让你了解到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可能找到做毕业论文需要的方法和工具。

争取交换、访问的机会。每个学校都有一些研究生交换项目,可以争取走出学校,到国内外的院校进行访问和交流。

开通各种主流社交媒体账号。建议开通各种主流社交媒体账号,作为系统学习和科研训练的补充。找到合适的学习渠道后,再停掉一些。

欢迎大家到我的科学网博客“研究生快速地融入学科圈子的十大法宝”页面来补充更多有效的方法,好的建议会被收录到本书的升级版中。期待大家的反馈。

科研新手如何正确开启自己的研究之路

根据我自己接受科研训练的经验,要开启研究之路,第一步是读文献(这话别人当时也和我说过)。我还记得当初我们讨论过,读多少篇文献才能开展研究。本科生在开始写自己的毕业论文之前,可能需要阅读20~30篇文献,才会有一些关于论文的想法。硕士研究生开题之前,可能需要阅读50篇左右的文献,才能较好地完成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开题之前,可能需要阅读100篇左右的文献,才能胜任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

怎么查找文献?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但它的确是一个问题。

(1)对许多学生来说,读文献是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确定研究问题的唯一途径。因此,查找文献的能力非常重要。怎样才能高效准确地查找文献,特别是英文文献呢?一是利用外文数据库,例如Web of Science、Elsevier、 Emerald等,以标题、主题、关键词或者篇关摘[1]为检索入口,进行检索。二是找到关键文献(Key Papers),浏览参考文献,采用回溯的办法不断寻找文献。三是确定自己的研究兴趣后,在定期浏览学科期刊论文时,遇到自己领域的论文可以全部下载下来,存放在类似于E-learning这样的学习库里,研究时直接从自己的学习库里查找文献。

[1] 即论文的篇名、关键词和摘要。

(2)读文献是最重要的阶段。文献应该是要读好几遍的。

第一遍,建议略读。虽然查找文献的时候,已经通过阅读题目、摘要、关键词进行了一轮筛选,但是在没有浏览内容的情况下很难判断该文献是否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参考文献,乃至核心参考文献。

第二遍,精读文献。通读第一轮筛选出来的可能会作为自己研究工作参考文献的那些文献。科研新手在这个阶段还需要寻找自己模仿和重点参考的文献。“模仿”是科研新手主动开始研究的最初的方法(其他方法还有导师指导、听讲座等,但都是被动接受的方法)。

第三遍,仔细研读关键文献,做阅读笔记,整理自己的研究思路,尝试写文献综述。

附上两篇我和硕士生合作的综述论文,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

徐芳、马丽《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综述》(《情报学报》2020年11期)

徐芳、应洁茹《国内外用户画像研究综述》(《图书馆学研究》2020年12期)

模仿:科研新手学术之路的开启方式

在学术研究中,模仿是指借鉴和参考他人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以进一步推进自己的研究。模仿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新手了解领域内的研究方法和规范,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当科研新手开始自己的学术生涯时,通常可以从模仿开始。

模仿有以下优点。

学习榜样。模仿可以引导新手向领域内的专家(注意识别真正的专家)学习。通过研究专家的论文和方法,新手可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方向、研究设计和实验技巧等,从而更快地融入学术环境。这是因为模仿可以帮助科研新手理解专家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确定研究风格和学术方法方面取得进步。

帮助新手掌握领域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模仿专家的论文,新手可以学习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如何设计研究(实验)、如何分析数据等,从而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这些基本技能对于科研新手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科研工作,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了解领域内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通过研究专家的论文,新手可以了解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未解决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主题选择提供参考。

适应科研的社交和合作环境。模仿还可以帮助科研新手了解与适应科研的社交和合作环境,例如如何与同事或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如何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等。这些社交和合作技能对于科研新手来说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术社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术网络。

如何进行模仿呢?

科研新手可以模仿领域内的专家和经验丰富的研究者的论文与方法,此外,导师和其他实验室的合作者也可以成为新手模仿的对象。

新手在开始学术生涯时,应该尽可能多地阅读领域内的文献,了解不同专家的研究方法和技巧,从而找到自己想要模仿的对象。此外,新手也可以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领域内的专家和研究者交流,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趋势,从而找到可以模仿的对象。

需要注意的是,模仿应该是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新手应该选择那些在学术领域内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的专家进行模仿,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领域进行选择。此外,新手还应该注意不要过度依赖模仿,而应该通过实践和研究,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和学术思想。

找到既有价值又有趣的研究选题的一些建议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找到既有价值又有趣的研究选题是一件非常理想和幸福的事情,有时可遇不可求。通常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领域的学术文献、参加学术会议、关注领域内的知名学者等方式了解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从而找到有价值的选题。

基于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仅能够激发研究者的积极性和热情,还有利于研究者深入挖掘和探索该领域。此外,研究选题应该与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例如,地理优势,获取资料时近水楼台先得月)相关,这样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和热情去完成研究(兴趣是研究的动力源泉)。同时,有利的条件和资源也能为研究提供支持。

重视选题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学科使命和社会责任等)。研究选题应该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不仅能够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还能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这样才能让研究具有实用性和价值,同时也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重视选题的挑战性和创新性。学术空白(真正的空白)是指寻找尚未被深入研究或缺乏充分研究的领域。这样的研究选题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能够推动学科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研究者展示自己的学术能力。

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研究选题可以与其他学科交叉和融合,从而产生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以推动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与导师和同行专家讨论。与导师和同行专家讨论能够获取有价值的指导和建议,同时也能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和该领域未解决的问题,从而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优势,找到有趣又有价值的研究选题。

寻找热门话题。寻找热门话题是指寻找当前社会或学术界热议的话题。这样的研究选题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关注度,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但同时也需要研究者具备足够的学术素养和敏感度(理想情况是关注自己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而非赶时髦地关注热点话题)。

总之,要找到既有趣又有价值的研究选题,需要广泛了解、深入挖掘、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需要研究者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敏感度,同时也要不断跟进学术界和社会的发展动态。

为什么建议科研新手从量化研究开始

发表论文是科研活动的必要环节,因为论文是科研工作者之间交流的一种必要手段。文献有很多种,但论文是最常用并且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文献类型。没有文献,我们的研究就无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研究就会缺少逻辑起点和必要的领域知识,很容易做重复劳动,浪费时间、精力、财力、物力。所以,发表论文是一项十分重要且永不过时的工作。

在研究生阶段,甚至在本科生阶段,有些同学就已经开始思考发表论文的问题了,这也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目前,在许多学校取得硕士、博士学位还要不同程度地与论文挂钩。而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研究生已经完成了知识的积累,科研刚刚起步,但是学术素养还需要时间才能修炼成功。

我经常建议我的研究生从做量化研究开始,因为量化研究有一些成熟的工具作为支撑,对研究者本身的要求没有质化研究那么高(对于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这些建议未必适合)。

1.什么是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是一种基于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科学研究方式,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揭示变量之间的规律和联系,从而得出具有普遍性和预测性的结论。

在量化研究中,研究者通常采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来描述与解释数据,探究变量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些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控制误差、提高预测精度、检测异常值和揭示数据背后的隐藏模式。

在社会科学、经济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量化研究被广泛地应用于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健康问题等。通过量化研究,研究者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政策制订、决策分析、临床实践等提供科学依据。

2.做好量化研究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做好量化研究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如下。

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是解决研究的问题,所有的研究工作(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研究结果展示和讨论)都应围绕该问题展开。

文献综述。对相关研究(包括前人已经做了哪些研究、还存在哪些研究空白以及为什么该研究有价值)进行综述。参见“文献综述类论文的作用和写作经验”。

研究设计。根据研究问题进行合理的研究设计,包括量表设计、样本选择、数据采集、变量测量和数据分析方法选择等。

数据质量。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要重视数据采集(最关键的环节,如果采集到的数据质量不高,后面再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数据处理和数据清洗等。

模型选择。根据研究的问题和数据特征,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分析。在选择模型时,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和模型的适应性。

结果验证。对分析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验证,并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在验证结果时,需要考虑到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3.做好量化研究需要掌握一些数理统计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得出具有可信度和可重复性的结论。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

(1)描述性统计。使用平均数、标准差、方差、协方差等,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2)推论性统计。通过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如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概率分布。研究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规律,如正态分布、泊松分布、二项分布等。

假设检验。通过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是否成立,从而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方差分析。通过方差来比较不同组数据的变异程度,确定因素对数据的影响。

回归分析。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预测因变量的取值。

(3)时间序列分析。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规律和趋势,如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等。

(4)多元统计。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多元回归、因子分析、协方差分析等。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但不限于这些方法。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研究问题和数据特征。在量化研究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得出正确的结论至关重要。

科研新手为什么要了解SSCI论文(研究)的类型

SSCI论文(研究)的类型是社会科学领域中重要的基本知识,对于科研新手来说,了解SSCI论文的类型可以更好地把握学术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因为不同类型的研究需要掌握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写作风格也有一定的差异。

了解SSCI论文的类型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不同的SSCI论文类型有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了解这些类型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要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熟悉SSCI论文的类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研究成果。在阅读SSCI论文时,了解其类型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从而更好地吸收和应用其中的研究成果。

掌握SSCI论文的类型可以提高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了解SSCI论文的类型可以更好地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更好地组织和撰写自己的学术论文,从而提高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掌握SSCI论文的类型可以更好地参与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了解SSCI论文的类型可以帮助新手更好地了解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的类型,从而更好地参与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

总之,了解SSCI论文的类型是科研新手必备的学术素养之一,可以更好地把握学术研究方向,提高学术论文撰写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SSCI论文(研究)的常见类型如下。

量化研究类论文。“量化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的有关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通过这种测量、计算和分析,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参见“为什么建议科研新手从量化研究开始”。

质化研究类论文。质化研究是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并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系统性综述类论文。系统综述(Systematic Review)又叫系统评价,是在回顾、分析、整理和综合原始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类综述。系统性综述类论文是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系统性收集、筛选、分析和综合,以梳理相关领域的发展情况,并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论文。系统性综述类论文的写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标准,包括确定研究问题、制订搜索策略、筛选文献、评估文献质量、分析文献内容等步骤。这类论文的目的是对相关领域内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并从中归纳出重要的结论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在英文数据库中检索Systematic Review,我们发现,一篇论文分析的文献数量通常在30篇左右。

元分析类论文。元分析(Meta Analysis,也称Meta分析)和系统综述有关。元分析是系统综述中使用的一种统计方法,将以往同类研究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元分析是一种高级统计技术,可以对多个研究结果进行合并和分析,以获得单一的综合性指标。它通过对多个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加权平均或模型估计,来减小单个研究的误差和偏差,从而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总体结论。元分析类论文的写作需要对多个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以确定最终的总体结论。同时,这类论文也需要作者具备较好的统计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学素养,能够准确把握元分析的原理和应用。元分析类论文的分类有多种,常见的是对临床试验、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定性比较分析类论文。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最初由查尔斯·拉金(Charles Ragin,1987—2009)提出,遵循密尔的比较方法,利用布尔代数的逻辑来进行因果推断。定性比较分析是一种基于集合论和真值逻辑的定性研究方法,它通过对多个案例的性质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究不同案例在各自条件下所表现出的结果和原因。这种分析方法以整体性和比较性的视角,对案例进行逐一分析和比较,探究案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案例间的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定性比较分析类论文是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特定研究对象在不同条件下的案例进行比较和分析的学术论文。该类论文的写作需要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收集,以确保论文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同时,这类论文也需要作者具备较好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素养,并且能够准确把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特征。

文献计量类论文。文献计量类论文是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对学术文献的各种特征进行量化的统计分析,来描述和评价某一学科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研究趋势的学术论文。文献计量类论文通过对学术文献的数量、分布、传播和被引用情况等特征进行量化和可视化,以此揭示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影响力。这类论文通常采用数据可视化、文献题录信息分析、引文分析等方法,对学术文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分析,以达到对某一学科领域的全面认识和深入了解。文献计量类论文的写作需要严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以确保论文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同时,这类论文也需要作者具备较好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素养,能够准确把握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常用软件有Cite Space 、VOS Viewer等。由于有软件的支持,该类论文可以分析的文献数量远超系统性综述类论文。

科研新手的困惑及其解决的建议

刚步入研究生阶段的同学,在学术研究中,可能会产生以下的一些困惑。

找不到研究兴趣和研究主题。有的研究生在开学之前就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研究兴趣,但有的研究生在完成第一年的课程后还是找不到自己的研究兴趣。科研新手在刚进入一个领域研究时,往往会发现自己在研究方向和主题上缺乏明确的思路。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多阅读该领域的文献(见“研究生必读:如何检索文献”),了解现有的研究,客观评估自己的实力和兴趣,找到具有研究潜力的、有价值的和有趣的研究主题。

缺乏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知识。有些同学在拟录取后便会联系导师,询问招生指标,以及是否需要学习一些数据分析的方法,准备工作提前了很多。但是,也有的同学入学了还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往往到三年级写学位论文时才临时抱佛脚。学生对数据分析如果没有系统的认识和学习,就会影响数据收集的思路和数据质量,在数据分析阶段就会走弯路。建议拟录取后的研究生们提前学习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已经确定导师的同学甚至可以向团队的老师或同学请教,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学习。

论文写作缺乏系统训练。对于不熟悉学术写作的低年级同学来说,论文写作可能是一个难题。在实践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语言表达口语化、写作不规范不严谨、图表不美观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多阅读文献,学习别人的写作句式,甚至可以考虑利用科研组织或高校提供的相关课程和培训资源,提高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

自信心不够。刚开始从事研究工作的同学,往往在学术会议和小组讨论中会感到紧张和自卑,不够自信。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学生只要态度是积极的、思想是端正的,导师和团队都能够包容和接受。在组会中,只要做到认真地听,会后认真地准备,日积月累,就能跟上团队的节奏。

沟通缺乏主动性。在互联网时代长大的孩子们,习惯了线上的交流和学习模式,线下交流和沟通模式切换还不充分,沟通欲望不强烈,缺乏主动性,不愿主动联系导师或汇报自己的情况。建议同学们按时参加导师组织的一对一交流会和团队的组会,充分利用和导师见面的机会向导师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度。此外,还可以养成定期通过邮件(例如:每周一早上)向导师汇报的习惯。

以上困惑的解决需要同学们自己去领悟并实践,外在的建议只有内化到行动中,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只要保持耐心和恒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相信同学们最终一定会在自己的学术道路上取得成功!

研究生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根据管理学原理帕累托法则,事物的主要结果只取决于一小部分因素(约瑟夫·朱兰)。在读研究生的过程中,开题、盲审、答辩无疑都是决定能否顺利毕业的非常关键的“小部分因素”。

对于三年制的研究生来说,开题通常都在第三学期(具体时间入学后可查看培养方案)。那么,开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确定选题。这是准备开题的第一步(其实在这之前还有研究方向的确定,这项工作甚至可以提前到入学前),选题的确定需要和导师商量。选题分为被动型和主动型。被动型选题是指选题能够契合导师的研究方向、正在做的各种课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题,由于导师对该领域更加熟悉,会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并且选题的可行性可能已经经过了同行评审的把关;主动型选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其他选题,经导师把关认可后,也可以选。选题的类型和学生的知识储备、学术素养、探索欲等有关。

注意学硕与专硕的区别。学硕比较理想的选题要求同时具备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专硕学位论文在考核的时候,会关注研究的应用性价值或实践意义,以及对行业的贡献。纯理论研究或者纯文献分析的选题可能不适合专硕。

检索文献。许多同学在本科阶段学习过文献检索的课程,没有学过的同学建议通过网络资料等进行专门学习。检索到关键的参考文献,会让研究事半功倍。文献检索的经验可以参见“科研新手如何正确开启自己的研究之路”。

撰写文献综述。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研究工作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的(类似“本文不需要参考文献”的研究是非常少见的)。因此,文献综述是开题报告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需要通读检索到的文献,精读重点参考文献,在系统性综述的基础上,评述研究现状,归纳研究特点和不足,为自己的研究选题提供支持。

撰写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订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2]。研究设计需要思考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获取数据的具体方法等,可以通过阅读他人的学位论文或开题报告获取灵感。初稿完成后,建议和导师交流。

[2]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撰写研究大纲。开题报告还需要列出一个初步的研究大纲,可以具体到章节目录。

撰写参考文献。注意参考文献的格式和著录规范,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是有国家标准的——《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

向学长学姐请教开题的经验。可以旁听上一届同学的开题、预答辩、答辩等,提前熟悉这些环节。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阅读他们的开题报告,以作为写作规范与格式的参考。

合理安排时间。第二学期末的时候,可以询问导师计划的开题时间,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以免准备时间仓促,导致第一次开题失败,耽误毕业的进程。

做好开题所需的PPT等准备工作。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常见问题汇总与建议

我将阅读历届研究生开题报告时发现的常见问题汇总在这里。

关于选题。在阅读研究生开题报告时,发现一些研究生的选题很大,大到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级的课题。这样的情况通常都是临时换选题,但已经没有时间请导师把关了。建议研究生入学后尽快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多和导师沟通和交流,尽早确定适合的毕业论文的方向和选题。

关于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常见的问题有:文献找得不准确,英文文献只有寥寥几篇,综述的时候仅仅按年份介绍而没有按研究主题展开,缺少最新的文献等。建议国内外的数据库都要检索到,如果完全相关的文献非常少,那么可以用上位类检索词来检索。文献检索的经验可以参见“科研新手如何正确开启自己的研究之路”。

关于研究思路。有些同学的研究思路不清楚,逻辑混乱,导致开题的时候对导师问的问题回答不上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有些同学对开题不够重视,还没进入状态就开始开题了。在写开题报告时,研究者应该已经阅读完文献,研究思路要在文献的基础上展开,做到心中有数。建议研究思路用图来表示,更直观。

关于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数据分析的方法是有区别的,一般的哲学思维方法如归纳、比较等,很少在学术研究中作为研究方法使用(早期偶尔见到过)。建议读研期间多阅读学科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系统地学习研究方法课程。

关于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常见的问题是研究内容过多或者过少。这同样是一个逻辑和思路的问题。逻辑清晰的同学,其论文的研究内容也会相对清楚。建议多阅读同学科的优秀学位论文,总结经验,多和导师沟通。

关于篇章结构。篇章结构主要是章节顺序的问题,同样也是思路和逻辑的体现。我见过没有研究总结与展望部分、没有建议或策略部分的篇章结构,针对这样的问题,阅读几篇他人的学位论文即可避免。研究内容清楚了,按照合理的顺序安排到不同的章节即可。

关于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常见的问题是著录不规范。因为学位论文的篇幅通常比较长,所以通常会同时使用脚注和参考文献。在每页的下方提供脚注,这样读者阅读时在当前页就可以看到参考文献。建议参考《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

关于图表。有些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的图表没有图表标题,这种情况不是很常见,通常是准备工作不太充分造成的。建议在提交开题报告前仔细检查下。

相关内容可参见“科研新手如何正确开启自己的研究之路”“研究生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论文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你写对了吗”。

答辩季:正确缓解答辩焦虑的方式

学位论文答辩是指完成学位论文后,由学生向论文指导教师及专家组展示论文研究成果并进行口头答辩的过程。它是学位授予的最后一步,也是考验学生研究水平和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专家组会评估论文的学术水平、研究深度、原创性、创新性、实用性等,给出是否同意授予学位的意见,并将结果提交给学位委员会进行最终决策。学位论文答辩不仅是对学生整个学术生涯的总结,也是对其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次展示。

每年的5月都是答辩季(2.5年学制的通常答辩季在11月),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需要通过答辩才能拿到学位。根据这些年参加学生学位论文答辩会的经历,总结了一些注意事项,以缓解面临答辩的同学的焦虑。

焦虑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由于对答辩程序的不了解,对未知事物的担心,有许多同学在答辩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建议去旁听上一届学长学姐的答辩会,提前熟悉答辩的流程,做到心中有数。

功夫花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答辩仅仅是一个环节,有些同学焦虑是因为对自己的论文不太有信心。如果论文写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导师进行过多次交流和沟通,论文的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但事实是,有些同学(特别是本科生)会在最后的时段突击写论文,由于时间仓促,在论文形式、写作规范方面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每年盲审的学位论文中有一些就是这种情况)。如果自己对论文质量都没信心,怎么能自信地面对答辩老师的提问?建议将功夫花在做研究和写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保障论文的质量。

通读是提高论文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前所述,有些同学由于时间安排有问题,论文是速成或冲刺完成的,因会出现一些低级的问题,例如,格式不统一、图表不清晰、写作不规范(引用的资料未标明资料来源)、超长句子、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缺少过渡段、逻辑不清楚、可读性不强等。其中许多问题是可以通过通读来发现和解决的。建议将文稿打印出来,自己通读或者和同学交换通读,这种方法能解决很多问题。

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同学们要有积极学习新知识的心态,在阅读文献、选题、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的环节要提前准备,利用团队组会多和同学或同门交流,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做到答辩时胸有成竹。

加强和导师的沟通。导师是学位论文的“教练”和“把关人”,学位论文质量的保障离不开导师的指导。不排除有一些非常厉害的同学,单打独斗也可以写出高质量的内容,但是在写作经验、写作规范、篇章结构安排等方面,导师毕竟还是经验丰富一些,导师的指导能让论文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用好定标比超法。定标比超(Benchmarking)是一种通过与最佳实践对标,发现自身不足并持续改进的方法。它被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等领域。定标比超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管理理念。它强调不断学习和持续改进,将外部的最佳实践作为内部发展的目标,并通过对标过程发现自身的不足和提升空间。刚开始做研究和写论文时,模仿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写学位论文之前,不妨应用定标比超法,在CNKI(中国知网)或ProQuest学位论文数据库中下载一篇和自己的研究方法或研究主题比较接近的学位论文(或参考同门的学位论文)作为参考。

影响科研工作者职业生涯早期发展的两大关键要素

影响科研工作者职业生涯早期成长的要素有很多,例如,研究生阶段的系统化训练、职业生涯早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单位科研启动经费等。今天想讨论的是研究生阶段的系统化训练、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两个关键性要素。

1.研究生阶段的系统化训练

研究生阶段可以认为是接受科学研究系统化训练的最佳时期。一方面,通过本科阶段系统的专业学习,研究生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为探索新的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增加了研究生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好奇心。另一方面,研究生(这里指脱产学习的研究生)阶段是潜心科研的最佳时期,在接受系统化的科研训练方面时间是有保证的。

研究生阶段科学研究的系统化训练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积累、研究方法的系统化训练(支持职业生涯申请课题和开展研究)、研究兴趣的发展和研究方向的确定(支持专注某个具有研究潜力的研究领域)、研究领域的前沿研究关注(长期积累,紧跟研究领域的前沿,保证职业生涯早期研究的创新性)、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撰写(支持职业生涯早期的课程申请书)、期刊(或会议)以及学位论文撰写(支持职业生涯早期的结项报告)、开题和答辩环节(熟悉流程,为职业生涯研究生指导提供支持)等。

这个阶段,应该拿出百分之百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学研究的训练过程之中,细致地观察、认真地总结、尝试领悟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态度、成功的关键要素等。这个阶段如果没把握好,要补的东西太多,会严重影响职业生涯早期的发展进度。

2.职业生涯早期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这个问题似乎不是一个问题,但面对生活、面对现实时,它就成为了一个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通常,想继续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需要读完博士。在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业后,便面临着教学、科研、管理或事务性工作,以及成家、买房、生子等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科研工作者们在经济方面的积累几乎为零(不排除有个别读研期间就能实现财富自由的人),而完成这些人生大事都需要很强的经济实力。因此,将时间用于挣钱、用于家庭发展(包括家庭人口的发展),成了做科研的最大敌人。

在时间方面,众人平等,每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将时间用于一个方面,意味着在另一个方面投入的时间肯定会减少。如果非要工作和家庭两个方面兼顾,那只能以透支自己的健康为代价(不鼓励这种方式)。

在职业生涯早期,由于研究生阶段已经接受了系统的科研训练,因此科研工作者将时间用于哪个方面,在哪个方面就有可能取得好成果。如果不是这样,那只能说明在研究生阶段的科研训练环节没做好。

相关图书

专利写作:从创意到变现
专利写作:从创意到变现
程序员的README
程序员的README
开发者关系实践指南
开发者关系实践指南
科研论文配图绘制指南——基于Python
科研论文配图绘制指南——基于Python
学术文献阅读技巧与实战
学术文献阅读技巧与实战
数以达理:量化研发管理指南
数以达理:量化研发管理指南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