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象艺术 品牌设计与创作思路

978-7-115-49463-4
作者: Lok Ng(吴文华)
译者:
编辑: 张丹丹

图书目录:

详情

《墨象艺术 品牌设计与创作思路》分享了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其作品的创意实现过程。全书共分为7章,第1章讲述作者入行前和入行时的一些故事;第2章分享作者品牌创作的灵感来源和过程;第3章分享作者源于生活的作品,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第4章分享作者源于情感的以海报为主的艺术作品;第5章分享作者的商业案例,分析了每个项目的背景、要点、灵感和执行过程;第6章分享作者的跨界合作与跨界艺术实践;第7章分享作者的经验,以及对读者的一些建议。 《墨象艺术 品牌设计与创作思路》适合平面设计师、设计爱好者、品牌设计师、品牌文化爱好者阅读。

图书摘要

内容提要

本书分享了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其作品的创意实现过程。全书共分为7章,第1章讲述作者入行前和入行时的一些故事;第2章分享作者品牌创作的灵感来源和过程;第3章分享作者源于生活的作品,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第4章分享作者源于情感的以海报为主的艺术作品;第5章分享作者的商业案例,分析了每个项目的背景、要点、灵感和执行过程;第6章分享作者的跨界合作与跨界艺术实践;第7章分享作者的经验,以及对读者的一些建议。

本书适合平面设计师、设计爱好者、品牌设计师、品牌文化爱好者阅读。

前言

其实当初接到出版社的写作邀请时,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去写书,后来经过与搭档们讨论并得到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才下定决心完成一本有关我个人设计与创作的书,就是大家此刻翻阅的这本书。

本书没有太多的言辞修饰,也没有采用浮夸的写作手法,主要分享了我的经历与对创作的理解。书中提到了我如何从非专业走到专业领域的过程,并如何让自己的作品产生了商业价值。我通过自己的真实经历,向读者展示了自己怎样从对设计世界毫无认知,到现在拥有了一套自己的设计观;怎样从一个完全不会书法的人,成为拥有自己的书法风格的创作人。希望更多的设计师能从本书中得到启发与鼓励。

在本书中,我首次公开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想法与对每个案例的理解。本书的前半部分分享了很多我的个人经历,而后半部分则讲述了很多我服务于不同品牌的过程。这本书更多的是传达一份坚持的信念。每个设计师在设计的道路上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要通过日常生活提升自己的宽容度,找出自身的问题,因为我觉得懂得从自身寻找问题是好的设计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商业与艺术的平衡是我有一次从国外出差回来之后产生的新的观点与理解。从文化、思想及工作方式等多个不同的层面去累积,在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思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一个设计作品,从而通过作品带给观众不同的感受。

我喜欢去不同的国家吸收不同的文化,所以我的设计创作中会带有很多不同国家的思想文化。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古人创造了多种书法字形,一直流传到现在,经过时代的变迁,出现了很多新的元素。我希望能创作出新的具有当代特色的书法作品。董阳孜老师是我非常欣赏的书法家,也是对我影响很深的一位书法家。她不仅把书法文化传承了下来,还打破了旧的书法方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书法风格,以线条之美展现书法的魅力。如今,喜欢书法的年轻人比较少。书法其实很有魅力,可以与现代元素很好地结合。有的人一听到书法就觉得很土,觉得没有用计算机创作的绘画好看,我想也许他只是没有见过书法美的一面。其实书法有多种表现形式,希望本书能让更多的人发现书法之美。

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选择怎样的态度,就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我想感谢几位一路陪我走过来的人,以及一直支持我的人。特别感谢欧阳琛(Yuu)小姐,为了让图书顺利出版,她在幕后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整理资料、修改错漏文字等。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李华英(Kumi Lee)小姐、邓海峰(Aaron Tang)先生、飞儿乐团的阿沁先生、刘畊宏先生、米原康正(Yonehara Yasumasa)先生、米原叶子(Yonehara Yohko)小姐等。

吴文华
2019年4月

本书附带了作者与3位艺术家/品牌主理人的对谈内容(PDF文档),扫描“资源获取”二维码,关注“数艺社”的微信公众号,即可得到该文档的获取方式。如需资源获取技术支持,请致函szys@ptpress.com.cn。

注:本书中的部分作品为了整体效果采用了繁体书法字表现,书中正文采用简体字体讲述。

推荐

从本书展示的作品中我看到了Lok(吴文华)如何把中国的传统艺术与20世纪80年代后的现代主义这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Lok直观地、不加过多修饰地把他的感受表达了出来,把他自己的风格融入作品。无论何时看Lok的作品,都能让人感受到“新鲜”,都能体会到其中的思想。

知名摄影师 米原康正

Lok的作品运用了充满现代感的线条,配合中国古典水墨元素,加上跳脱传统书法工笔的设计,融入极具生活体悟的禅意,成就了个人独特的美的符号,让人不由得从内心发出赞叹。本书会带领你进入新的视觉世界。

飞儿乐团 阿沁

小时候我也练过书法,怎么就没想到可以这样写字呢?创意真的是无限的,作品字里行间的艺术气息,勾勒出力与美的交汇,是画也是字!佩服!佩服!本书能够激发人的创作灵感,值得一读。

台湾歌手、主持人、《减出我人生》节目教练、《爸爸去哪儿》节目嘉宾 刘畊宏

对于写字不太好看却喜欢书法的我来说,第一次看到Lok的书法作品时,只能用“震撼”来形容当时的感受。我从事的是商业插画设计,而Lok的作品也能带给我绘画的灵感,这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所以我一直认为他的书法作品不只是传统书法这么简单。这次他的作品集结成书,我岂能不推荐呢!

乐品文化创立人、微博认证插画师 Dayco Deng

Lok的墨象作品是书法也像是画作,流淌的肌理如中国山水气脉,在表现传统书法的同时加入了当今的审美元素,可谓古今结合之佳作。仔细欣赏每一件作品,都能体会到在传承之中创新的趣味。本书中除了有艺术作品,还有商业作品,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艺术与商业的关系。

奇妙文化创始人/乐自奇妙总监、插画师 黎明(Daybreak)

第1章 初露头角

我爱玩好动,天生对音乐敏感,小时候幻想自己会成为音乐家、演唱家、舞蹈家……从没想过设计是怎样一件事情,然而命运的安排却让我走上了设计之路。为了编写这本书,有一段时间我不停地回想过去,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让我踏上了设计这条路?又是什么力量让我停留在这个时而喧嚣时而静谧的世界?

在本章中,我想用一些关键的人和事向大家讲述我的入行经历,分享我的成长经验。

1.1 对音乐与舞蹈的热爱

儿时的我热爱音乐与舞蹈,听到音乐就会打起拍子,嘻嘻哈哈地闹起来。长大后,虽然我骨子里还是很喜欢音乐,却不会像孩童时那样无忧无虑地满大街边玩边跳了,生活显得有些枯燥。经朋友介绍,我接触了当时流行的舞蹈——街舞,于是便疯狂地爱上了跳街舞,并开始夜以继日地练习街舞,有时候连饭也顾不上吃,有时候随便吃几口就继续练习。当时我对街舞的认知是它可以把体育类的动作融入舞蹈里,是很有挑战性的舞种之一,同时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刺激和体验。当时它好似给我枯燥的生活带来了一汪甘泉。

家人发现我会跳舞后总会让我在亲戚朋友面前表演一番,收获些许掌声和肯定,让我享受到了舞蹈带来的成就感,同时越发觉得跳舞时的自己特别酷、特别帅。

伴随着街舞的学习,偶尔我也喜欢听听音乐,感觉音乐可以让我放松,心情很舒畅。并且受街舞的影响,我当时听的大多是饶舌的且节奏感很强的欧美歌曲。

随着时间不断地推移,在舞蹈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我会跟三五知己出去练习和Battle(原意是争斗、较量。在街舞中意为“斗舞”,具体说就是根据音乐节奏和旋律,秀出自己的实力),其间,慢慢地萌生了一个想法:建立一个“战队”,让大家更有凝聚力地做一些喜欢的事。战队很快建立起来了,接下来面临的问题之一便是需要设计一个属于我们战队的“队徽”。当时队友中没有一个人接触过设计,于是我们只能选择找一些设计公司来做,看了好些方案,也花了好些时间,都不满意,且战队的预算也不足以再找其他公司重新做队徽。经历了几番折腾后,最后咬咬牙,准备自己来做。还记得当时是我第一次接触设计软件,由于不知道具体的操作规范和技巧,文件新建和文件输出等都设置得过高,导致文件过大,软件运行过慢。当时我还埋怨软件不好用,现在想想还真是哭笑不得。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也浪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到底还是做出来了。当我们看到自己做出的队徽时,不禁喜出望外,那种感觉很难忘。

有了第一次的设计体验之后,我们又给自己设计了队服,后来还尝试把队徽改做成即时贴,到处贴,也觉得自己很酷。从那时起,我开始认为设计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在我看来,跳舞和设计是相通的。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它们都磨炼着我的意志,教会我要坚持,要勇敢地克服困难,还要学会适当创新。就拿舞蹈来说,在练舞期间,我经常会去尝试新的动作和舞蹈编排。为了完成某些高难度的动作,可能会反复练习好长时间,练习的场地条件也有限,以至于练习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无意间磕伤、碰伤。因为参考学习的机会少,所以在一个动作或编排上常常很难有新的突破。即便如此,我依然坚持着。我记得当时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与队友一起讨论和开发新的动作和编排思路,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都很满足,也都很享受那一次次头脑风暴的瞬间。

随着舞蹈战队的越发壮大,我们需要更多的资金去支撑日常训练。此时我意识到战队要想发展下去,需要积攒更多的经费才行。和队友商量了一番,我们想到了通过跳舞来赚钱,而当时最直接的赚钱方式就是承接各种商业演出。这样既可以赚钱又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快乐的事,也让年少的我收获了不少的成就感。

1.2 学习经历

沉浸在街舞世界,让我每天都感到很充实。当时通过商业演出,我认识了不少各个领域的人,见识到了更多的新鲜事物。那么,又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我踏进了设计领域,并且沉迷于此呢?

1.2.1 在夜店里学习

商业演出越来越频繁,随之工作机会也多了起来。在一次演出结束后,我们偶然来到一家夜店想要庆祝一番。当时遇到了几个朋友,经过简单的对话,我了解到他们是在这里工作的,原来夜店有个职位叫作“营业”,工作内容就是在店里逛逛走走,陪在场的客户玩一下,这对于年少贪玩的我来说是一件挺有趣的事。

就是这样的一次机遇,让我从街舞商演工作逐渐过渡到夜店工作,跳街舞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去夜店一边上班一边玩。当然,必要时我也会在夜店表演一下街舞,但我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了街舞。

在夜店工作时我正在念大专,每天的生活模式基本是白天照顾学业,晚上到夜店打卡。这样的生活维持了大概一年。有一天,夜店的设计师请假不能来上班,主管听说我以前做过设计,于是把我叫去了办公室,让我加急做一张海报。正是因为这个契机,我才有机会跨入设计行业。

从那天开始,我被迫调到设计师的岗位。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我什么都不会,设计软件也几乎一窍不通,只觉得计算机运行得很慢,软件也很卡,还会出各种不知原因的错。主管见状,只好给我更换了计算机,希望我能有更高的工作效率。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的工作内容喷绘居多,然而我却将文件设置得高于喷绘要求很多倍,自然会导致硬件无法正常运行。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对于设计我终于找到了一些感觉,在此期间也收获了一些满足感和成就感。或许主管也逐渐发现了我在这方面的天赋及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一天,她竟然介绍了一家主营活动、策划、视觉等业务的公司给我,希望我能在那里得到更多的提升。我一直很感恩能遇到这位主管,因为她,我才能真正融身到设计这个行业,同时去感受设计给我带来的人生变化和乐趣。

1.2.2 在广告公司里学习

刚到设计公司时,相比专业的设计师来说我就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断学习。听主管说他准备不遗余力地教会我各大软件操作的时候,我非常高兴,并且也感谢他教会我这么多,才让我真正踏进了设计这道门槛。

开始系统学习软件操作的时候,我每天能做的除了简单调色和简单抠图的工作以外,对于一些完整项目的制作并不能帮上太多的忙。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开始尽可能地挤出更多的时间穿梭于各大书店,寻找各种设计类的书籍,然后进行学习,并临摹练习,以便让自己更快地熟练使用软件,同时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

随着不断自学和工作经验的累积,我时刻想找机会来证明自己的努力成果。当时我所在的企业以活动策划与执行为主营业务,接触活动设计的机会很多,所以我努力尝试着抓住每一次提案的机会去展现自己的想法和设计。

对于每次提案的设计,我都全力以赴。在设计前期我一般会出一到两套方案(大概分为一个“主视觉”和一到两个延伸物料的设计),一套是保守的,另一套是我自由发挥的。无论客户最终选择哪套方案,即便没有选择我的方案,我都会通过领导去了解客户的想法,以便累积更多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应对下一次的提案挑战。

经过这样的锻炼,我的设计水平渐渐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提示

这里提到的“主视觉”,我们也称为“活动Icon”,即活动图标,它是整套设计的核心元素。

通过主视觉的风格把握,可以延伸设计出整个系列的视觉应用。

1.3 疑惑与前进

通过以上的这些经历,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朝着设计这条路发展。当然,我也经历了各种困难与挫折,甚至怀疑过自己的选择。在迷茫的路口,我又是怎样拨开迷雾,继续前进的呢?

1.3.1 非科班出身,如何自学

那段时间,虽然我每天都跟着主管学习设计,但总觉得自己的学习进步过慢,能力不足。公司里的其他同事都是科班出身,他们在配色、排版、沟通及工艺方面都显得非常纯熟。但也正因为他们的能力体现,我才有了更大的动力。当时我希望能赶上他们,超越他们。为了能超越他们,工作之余我会不断地翻阅各种设计书籍和网上的许多设计作品,不断地寻找设计灵感,晚上加完班回到家继续在计算机上练习和进行一些自定义主题式的设计。经过那段时间的不懈努力,我意识到了不断尝试和练习对于初学者的重要性,不仅能提高自身对软件的熟练程度、更高效率地完成设计,而且能大大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

通过不断努力,我慢慢对设计中的构图、配色等视觉方面的把控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比起我那些专业做设计的同事来说,对于色彩我依然拿捏得不准,主要的原因是我患有色弱。

1.3.2 迷茫的路口,找寻目标

因为学习设计,我开始意识到色弱问题的严重性,并曾一度陷入迷茫当中。当时我经手的项目大多是针对年轻群体的快销品牌,对色彩的视觉效果传达要求还是挺高的,所以我曾暗想:“如果我连色彩都把握不准,还如何做设计?”经过反复思考,我领悟到,无论从事哪个领域,总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所以我觉得我应该尝试坚持。

之后,我决定去克服色弱。既然我无法直观地分辨颜色,那我就要像背书一样,尽可能把我没办法看准的颜色的色值背下来,很多颜色我无法看到它们的“真面目”,大多是通过别人描述得知,然后自己想象它的样子。同时在设计与设计练习中我也尽量使用自己有把握的配色。根据客户的偏好,我会先挑几种品牌通用色,并将固定的搭配色板先设置好,以此来确保设计方案通过的概率,并顺利完成设计。但不得不说,那时候自己的配色是比较保守的。

色弱的缺陷,让我意识到了我从业的危机。当时我也在想,既然配色方面我没有优势,那我就要在其他方面优于他人才行。因此,后来我把我的着力点转向了版式设计这块,并开始不断地练习排版。每晚回家后,除了坚持做一张自定义主题设计的作品外,我还会收集一些排版设计作品,如书籍封面、内页排版等资料,并仔细分析和记录每个版面设计的要点,然后临摹实践。经过一番努力,在排版上我渐渐摸索到了一些规律,并整理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法则。为了验证自己的成果,我一直在找寻一个可以体现自己版式设计水平的机会。终于,我们公司接到了一个时尚品牌项目,这个项目要求制作一个系列形象,我马上自荐,希望能做这个项目的总设计,并负责所有的视觉形象设计。最后,项目顺利完成,我的能力也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因此,我逐渐抹去了色弱给我带来的心理阴影,并暗自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当时在设计领域有一本声誉不错的杂志,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刊登上去。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开始购买每一期的杂志,主要目的是寻找刊登上去的作品的共同点。最后,我发现4张一系列或4张以上的视觉设计系列作品比单张视觉设计作品更容易被挑中。有了这个认知之后,我就此做了很多尝试,但是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这时我开始意识到,自己要完成一系列的视觉设计,按当时自身的设计水平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于是,我不得已暂时将这个小目标放进了自己的“愿望版”,每天提醒和督促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以实现。

1.3.3 调整自身环境,自立门户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不断努力工作和学习,我的设计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此时我所在的公司也逐渐开始认可我的能力,并将一些重要的项目交给我负责。到底是年少轻狂,在每每得到大家的认同之后,我不免开始沾沾自喜,甚至有了骄傲的心态。有时候与其他同事讨论时,如果审美观不能达成一致,我就会觉得是他们的品位有问题,然后自认为客户喜欢我的东西。可能是这种稍显自大的心理,让我感觉自身现有的实力跟当时所在公司的资源不相配,因此我决意离开这个公司。

离开以后我面试了另外一家设计公司,当时的首选职位是设计总监,但要求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受自身的实际情况所限,后来我退而求其次面试了该公司的资深设计师这个职位。以我以往累积的设计作品和经验,我被顺利录用了。当时公司刚好有几个不错的项目都在进行中,我很高兴能参与其中。让我没想到的是,我递交的设计方案不但很快就得到了客户的肯定,还获得了客户不少赞赏。能为客户服务并使客户满意,这让我感到很骄傲,这种自大的情绪在我心里不断累积,也在不断膨胀着。

觉得自己的能力上去了,资深设计师这个职位已经不能满足我的“虚荣心”了。接下来,我将晋升目标转向了美术指导这个职位。美术指导是一个为项目和团队提供创意思路和策略的核心人员之一,可以直接面对客户把自己的一些策划或设计想法都展示出来。然而,当我自信满满地向主管申请这个职位时,他却婉拒了我的要求,理由是我刚进公司不久,需要用更多的项目经历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之后才能得以晋升。面对这样的答复,当时怀着自大情绪的我,完全无法理解主管的这种做法,并认为“能者居之”,完全没必要单纯用工作时间去衡量一个人的能力。

被拒绝之后,我调整了心态,继续在公司当设计师,希望有机会能展现自己的实力。可是接下来公司连续承接了几个走传统路线的品牌项目,且服务期长达几年,这让我很苦恼,觉得自己的设计水平已经没办法好好发挥了。经过很多个夜晚的思考,我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家公司。

离职的那一天,我自由了,但也是失落和无奈的。我独自走在街上,思考着未来,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往哪里去。经过一处开阔的广场时,我的心好像突然被打开了,总感觉自我发挥的空间无处不在。既然我不想在设计公司工作,那我可以自己成立一家设计公司。抱着这个冲动的念头,我回家后马上就开始行动,首先是寻找合伙人,当时刚好得知我以前的一位同事也刚从公司离职,觉得她还不错,于是马上邀请了她(现在她依然是我工作上的好搭档)和我一起创立了一个设计工作室,但是由于我们两个人的能力有限,几经周折我们又找了一位做三维设计的朋友(后来因私人问题退出)一起来打理公司。就这样,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不知道当年是什么样的动力给了我勇气创办了这样一家设计公司,只知道当时的想法很单纯,也很天真,同时还有点不自量力。要知道,当时我们面临着没有固定客流和资金流等核心问题,最开始我们只是每人出资一千元租了个小地方,一个工作室就那样成立了。

刚成立的工作室,没什么知名度,也没什么人脉。工作室开业不久,就感觉很难维持下去了。正在发愁如何寻找客户的时候,突然有一天竟然有客户找到了我们,委托我们为他们做几个视觉设计,而且客户是当时人气比较高的企业。我喜出望外,马上应承了下来,并决定加快速度完成项目。令人欣慰的是,项目进行得异常顺利,好像是上天对我们的眷顾一般。有了这次经历之后,我们好像对创业之路燃起了希望,但不久便陷入了不安。在做完那个项目之后,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业务。虽然当时我们公司的运营成本不高,但如果继续这样的话,估计公司很快就维持不下去了。

几经思量,我们意识到公司如果要继续发展下去,首先需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因此,我们决定尽快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从标志、网站,再到动画,我们都是自己一手在做。当时我们都不会做网站,于是利用简单的代码把文字和图片摆放到合适的位置就算完成了,尽管如此,也还是耗费了不少时间和心血。把品牌形象完成得差不多后,配上一些简单的文案,我们就将其发布到了各大社交平台,希望借此引起他人的关注,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存在。

显然这种推广的反应比较慢,我们并没有从中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和预期的收益,创业士气越来越弱,同时也在不断反思,更加意识到单纯这样做是行不通的。之后,我们分析了以往的一些设计经验和案例,发现能赢得客户认同的设计几乎都是艺术、抽象或插画类等比较有个性的作品。于是我们决定先做一些非商业的艺术性作品,并上传到我们的网站上,以此来吸引一些潜在客户的眼球。但是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并不理想。接下来,我们工作室陷入了很长一段的士气低落、财力紧张时期。其间我们还不断收到一些反馈,如“画面太艺术”“我们的品牌还没到这么艺术的境界”等否定的声音。当时我们不以为然,认为“你们不需要,还有很多客户或品牌需要呢”,所以对于这些反馈也是置若罔闻。

与此同时,我们还收到了亲朋好友质疑的声音,他们都觉得我们很难坚持得住,劝我们就此放弃。在重重压力之下,一位搭档出于个人原因离开了我们的队伍,这无疑让我们更加捉襟见肘。

后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反思,我意识到我们之所以会走到这般境地,主要是工作环境较差、资质不齐等原因导致部分项目无法顺利承接,同时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寻求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设计效果,而忽略了客户和客户的品牌深层次的需求。幸运的是,在这种觉悟的支撑下,偶然的一次,我与家人还有家人的朋友聚餐,经过一番交谈,家人的朋友似乎看到了我们的潜力,决定在资金上帮我们一把。通过这次机会,我们公司得以重新建立。因为有了启动资金,我们希望公司能正规化,于是办好了营业执照,正式成立了一家有限公司,也有了正式且初具规模的设计团队,这对于我来说可以算是一个新的起点,也算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接下来,好运似乎开始来了。也是偶然的一次机会,某位客户把他的KTV品牌放手交给我们,让我们做一个场内的壁画设计。从预算到创作的工期我们都很满意,很感恩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能遇上这样一位客户。当时我们什么都没多想,全公司勠力同心地一起动手完成了这个项目。项目在预期时间内顺利完成,设计费也在预期时间内收到了。此时我发现我们在运营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是我们习惯于在接到一个项目后,就专注于将该项目完成,而忽略了业务衔接上的问题。为了不让项目停下来,我们不断洽谈,同时在必要时也会妥协于一些不平等的条款,为的是让公司能正常运行下去。

之后按照这样的接单形式陆陆续续地接了几个客户,我们发现像这样不断降低自己底线去合作的做法并不可行。因为现实情况是很多时候客户不会因为我们的妥协而更加关照我们,相反会对我们越来越挑剔。

果然好景不长,依照之前的运营模式,我们很快又没有业务了,且公司大概半年时间基本没有收入。其间我坚持做一些自发性的设计并发布到社交平台,但并没有因此吸引到更多的客户。租金、员工工资等开支使公司资金越发紧张,投资人的钱也快被花光了。大概在公司运营了一年的时候,投资人要求把资金收回,我们的第一次创业就这样宣告失败了。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我们各自回家,在家接一些散单,同时也在慢慢把投资人的资金一点点清还。在还款的同时我也尽量积攒了一些资金。在这段时间,我们反省了很多问题,包括设计上、经营上以及对待客户的技巧上的问题等。虽然创业失败会令人感到沮丧和痛苦,但同时也更能让人看清楚自己的不足。

时光荏苒,虽然有的搭档离开了我们的团队,但我们希望未来有一天有合适的机会能让我们重新共事。

俗语说:“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把投资人的资金还清后,我和搭档点算了一下这些日子积攒下来的积蓄,准备开始第二次创业。虽然这些钱只够租一个小的办公场所和购置基本的硬件,但基本能支撑我们的日常运作。再加上我们手上还有正在进行的项目和长期从事设计工作积攒下来的人脉关系,我们觉得,这次应该可以成功。

隔日,我们便开始寻找适合的办公地点,因为有了之前的创业经验,这次办公地点和办公设施的筹备还算顺利。同时一边购置硬件,一边把营业执照办了下来。在人事方面,之前我们聘请的都是没有实际经验的设计师,那样我们会在培训上花掉很多时间,于是这次我们聘请了一位有工作经验的设计师,既省去了培训的时间,设计时也多了几分默契。

第二次创业,似乎一开始就进展得很顺利,陆陆续续也接了不少的订单,积攒了一些资金。不过由于管理不善,没过太长时间,公司业绩又呈下滑趋势了,资金入不敷出,且又欠了外债,此时员工的工资成了我们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后我们只能决定削减人手,减轻资金压力。在削减人手方面,由于被辞退的员工一时难以理解我们,所以我只能千方百计地解释、赔偿,花费了很长时间才把这件事解决掉。接下来,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家人的身体又出了些状况,之前因资金周转紧张向朋友借的钱,也突然要我近期还清。那时我几近崩溃,觉得各种问题和压力都抛给了我,没有一刻喘息的机会。不过幸运的是我的搭档没有因为这些困难离开我,而是竭力帮助我解决眼下的问题,后来有幸在朋友的介绍下贷到了一笔款,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暂时可以继续安心做项目,将公司正常运营下去。

就这样,我们一直跌跌撞撞,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很多管理和沟通之道也在慢慢累积。

1.4 与字体的接触

在接触书法前,我的作品大都属于数码图形类,当时这种图形被称为Digital Graphic(意为数码图形,指当时比较流行的使用数码手段处理成的画面)或Digital Art(意为数码艺术,指采用数码手段处理成的画面),同时也被归类为“新锐设计”。当时我的作品凭借着比较迎合早期的新锐设计风格,有幸登上了几本业界较有名气的杂志,也开始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但不久后我在设计上便遇到了瓶颈,灵感锐减,无法突破瓶颈的我也陷入了迷茫期。

1.4.1 从失败中进取

在我迷茫之际,偶然间受到某位客户的委托,希望我能在他们的时尚品牌设计里加入字体设计。刚听到这个想法时,我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在此之前我并未真正接触过字体设计。虽然曾经有过几次修改字体的经验,但对于字体设计这个概念还是挺模糊的。第一次听到“字体设计”这个词的时候,我以为是用字库修改。

将这个任务接下来之后,我只能在网上找一些参考,然后凭自己的经验完成设计。第一次的方案客户不满意,我更加不知所措了。于是只能一边和搭档上网找资料,一边找设计师朋友征求意见。后来在重新出稿的过程中,客户告诉我说他的品牌战略有变,设计先缓一下,等出了新主题再重新做。

就这样,我的第一次字体设计,便懵懵懂懂地告一段落了。这一次我的任务没有顺利完成,心里一直不舒服。从那天起,我便有意识地开始断断续续在网上找一些字体设计相关的东西进行了解和参考,希望有朝一日能真正做好这一块。

1.4.2 小试牛刀

第一次接触字体设计虽然不太顺利,但它勾起了我对字体设计的兴趣和学习字体设计的决心。比较幸运的是,不久后我又遇到了一位服装商客户。由于推广需要,这位客户需要我们为他设计一些杂志稿和报纸稿,同时客户希望能将设计重点放在字体设计上。当时我犹豫了好一阵子,因为我接触过的都是单纯的文字的字体设计,并没有尝试过字体与排版相结合的设计。突如其来的一个新挑战,让我深吸了一口气,但最终我还是告诉客户:“我能做!”根据之前的了解和积累,我同样尝试性地做了几个版式给客户看,也得到了客户的反馈意见,客户希望将“重点放大”,面对杂志和报纸稿中的一大堆文字,我脑子一片空白,且无从下手。

最后经反复修改,客户更喜欢我们图形结合的排版,于是我们按自己擅长的风格一稿通过了。之后我翻阅了自己以前的作品,同时也参考了一些排版类的优秀作品,反思自己设计方面的不足。从那时开始,我意识到了文字排版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原来字体设计和我之前做的那些设计完全是两码事。

为了提高字体设计和排版水平,我挤出更多的时间去练习文字排版,在网上找古诗、文章、名言等做各种各样的字体设计尝试与排版设计。而且要求自己不使用图形,单纯用文字构成一个画面去做尝试。其间,我也借鉴学习了不少日本字体排版的处理手法,逐步了解和掌握了在文字较多的情况下怎样突出重点,在文字较少的情况下怎样做到简约而不简单,如何只用文字构成一个画面等一系列问题的处理方式与方法。

经过不断学习和反复的设计尝试之后,我终于做出了下面这一幅字体排版作品。在版面颜色上我采用黑白的配色,目的是突出版式效果。同时,由于该首诗给我的感受是一片新鲜的景象,所以我用了稍粗的笔画,并在笔画末端做了一点“勾”起的效果,就像万物复苏一般。

本来只打算做一个版本,但在做第一版的过程中激发了其他灵感,因此追加做了黑色版本。一样的诗词,不同的排版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上一个项目完成之后,我过了一段比较长的没有休息的日子。其间,我做了很多自学工作,目的是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字体设计和排版的水平。在自学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想要做好字体的版式设计就要先了解每个字的字形特点和笔画结构,然后合理利用笔画在版式中构成独特的空间感和间距感。在这个过程中我尝试观察中文字库里的每一种字体,发现原来某些接近的字体(如宋体和新宋体)并不是粗细变化那么简单,在某些字的笔画或笔画衔接处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对字体有了新的认识之后,再去看国外的字体排版,发现每个国家的文字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字体设计中,需要先分析每种文字的字体特性,然后根据其对应的特性做相应的笔画处理。再进一步思考,原来字体设计其实是可以脱离字库中相应字体的基本笔画和笔形来进行处理的,也就是说在不影响整个文字识别度的情况下,字形都可以自己来设计。

我觉得字体可以构成一个画面,于是设计了《新》这个作品。

作品出来后,我之前的疑问有了答案。虽然文字两端被遮挡,但并不影响其识别性。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文字给人的印象较深刻,因而当我们看到这些残缺的文字的时候,会自动在脑海里将其和对应的字体相匹配,从而达到识别的目的。因此,在字体设计中,我认为在不影响识别性的前提下,可以将每个字遮挡掉一部分,我把这种手法称为“印象记忆法”。

练习和设计的经验多了,我对字体排版的熟练程度和审美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升,这让我非常高兴,也对自身职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信心。

客户对我的作品也给予了更多的肯定。同时我也希望能在字体设计领域得到更大的成就,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让更多不认识中文的外国人或者忽略了中文之美的设计师更多地关注中文字体排版的发展空间,一起把这种文化带向国际。

国外某位设计大师提到过画面的黄金比例原则,在了解了这个原则之后,我也据此试着在创作中对自己的作品不断调整,希望能找到一个新的突破点。当时我一直有个困扰:“如何才能做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带着这些问题,我慢慢前进。

1.4.3 和书法有个“约会”

为了得到更多关于字体的一些启发,我准备从生活当中寻找一些灵感。我特地来到文化古都北京,然后游走在街上。远处见到围观的人群,很是好奇,走近一看,是一位老人家,他竟然拿着拖把在地上用水写字,水干,字消退。

这是我和书法字体的第一次神奇接触,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它让我意识到,书法不一定非要在纸上用毛笔写,而是可以脱离空间局限和传统做法。

这种启发让我非常激动,让我从此对书法字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活了我学习书法和练习书法的决心。当时我认为,中国汉字如此的多元化,将书法融合到设计里,无疑能给我的设计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创新,这是一件让我感到非常欣喜的事情。

后来我回到家,购买了笔、墨等基本的工具,开始尝试书法创作。一开始无从下手,抱着“玩”的心态,随便写了几个字,这才发现,原来写毛笔字不难,要写得好看却很难。回想起那天看到的老人用拖把在地上写的字,再看看自己写的字,差距甚大。我意识到想要写出一手好的书法字,只能多练,毕竟勤能补拙。

就这样我连续练习了一些日子,但效果依然不太理想。对于书法,每次心里想的画面跟实际得到的画面往往大相径庭。我有些沮丧,也有点着急。后来我就想有没有其他法子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把同一个字先尝试写上十几遍或者更多遍,然后观察每个字的笔画,把自己觉得写得好的笔画采用后期处理的方法,拼成一个完整的字。这种办法虽然有效,但是对于我的书法练习来说并不能起到根本性的改观作用。因为就书法字体设计来说,在前期我更希望自己能一气呵成地写完一个字,这样文字的笔画和笔触才会更加顺畅,也有别于后期合成的书法字效果。所以这种捷径只能算是一个实验做法,并不实用。

后来,我又按照传统的练习方法练习了一段时间。一次与日本某摄影师合作,摄影师提供了一系列的人物摄影作品给我,并希望我能结合人物做一个视觉画面。当时大概的感觉我心中已有数,但是多次尝试后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于是我大胆使用数码字体结合画面,但效果仍不满意。

最后,我决定尝试书法字结合画面,并做到一气呵成地写完一个字,然后将其运用到画面当中。之后便有了新的作品《参花》——一幅人像结合文字的作品。当时呈现的效果令我非常惊喜。因为那时我没看到过有其他的设计师做类似的设计,所以觉得自己有了新的突破。之后每每看到和分享这个案例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之前的经历,有些辛酸,也倍感欣慰……

之后有段时间,我一直很喜欢采用这样的手法去做设计,做出的设计作品的优点是主题突出且视觉感强烈。

那些年我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也非常喜欢看一些欧美的设计作品,学习他们的插画和涂鸦艺术。所以相比传统的设计师来说,我的设计风格更独特一些。我认为,书法练习对人是一种锤炼,它能让人静心地看待世界万物从眼前掠过而不为之动心。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难得的修为,因此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我希望能把它发扬光大。当时我的一个想法是,将书法与更多的元素融合,做各种可能的尝试,并希望把书法文化带向国际,让更多人看到不一样的中国文化。

就个人经验而言,想要练得一手好的书法,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且要下很多的功夫才行。开始学书法时,常规的做法是临摹字帖。当有了一定的基础功底后,我的个人建议是,可以开始从文字的含义和性格分析入手,然后通过个人对字义的理解,把字形写出来,这样的练习更容易塑造一些个人特色的风格。

虽然在此期间,也有不少的人说我写字一般,不怎么好看。但我从来不介意,因为对于书法,我确实还有很多需要继续学习和改进的地方,而且我也一直在坚持着,坚持做我想做且喜欢的事情。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也在不断地改进自己,这已足够。

相关图书

游戏动漫人体结构造型手绘技法
游戏动漫人体结构造型手绘技法
品制牌子 品牌设计的美学之道
品制牌子 品牌设计的美学之道
自由“字”在 字体设计与创意
自由“字”在 字体设计与创意
字传 商业书法字体设计与应用
字传 商业书法字体设计与应用
仿生产品设计
仿生产品设计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设计配色基础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设计配色基础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