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说字话”——字体设计×质感表现×主题海报×标志延伸

978-7-115-43064-9
作者: GLMIN(高智明)
译者:
编辑: 张丹丹

图书目录:

详情

《“字说字话”——字体设计×质感表现×主题海报×标志延伸》是一本以涂鸦字、花体字和哥特字为主的字体设计专业教程。第 1章以常用设计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图文分析与分解巩固使读者了解设计基础理论;第 2章和第3章通过对商业字体设计和字体延伸到海报设计的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操作之中,帮助读者掌握与提高设计技法,开拓设计思维;第4章主要讲解了Logo设计、辅助形象设计和个人名片设计等常用的VI设计技法,以及丝网印刷技术等;第5章主要介绍了哥特字的书写工具与书写方法,同时展示了部分哥特字作品,希望读者在感受哥特字体乐趣与魅力的同时得到一些启发。 《“字说字话”——字体设计×质感表现×主题海报×标志延伸》适合初学者或有一定基础的平面设计师以及字体爱好者学习和使用。

图书摘要

“字说字话” 字体设计×质感表现×主题海报×标志延伸

GLMIN(高智明)◎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字说字话”:字体设计×质感表现×主题海报×标志延伸/GLMIN编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12

ISBN 978-7-115-43064-9

Ⅰ.①字… Ⅱ.①G… Ⅲ.①美术字一字体一设计 Ⅳ.①J292.13②J29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244708号

◆编著 GLMIN(高智明)

责任编辑 张丹丹

责任印制 陈犇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北京市雅迪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700×1000 1/16

印张:14.5

字数:381千字  2016年12月第1版

印数:1-3500册  2016年12月北京第1次印刷

定价:59.OO元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410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以涂鸦字、花体字和哥特字为主的字体设计专业教程。第1章以常用设计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图文分析与分解巩固使读者了解设计基础理论;第2章和第3章通过对商业字体设计和字体延伸至海报设计的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操作之中,帮助读者掌握与提高设计技法,开拓设计思维;第4章主要讲解了品牌Logo设计、辅助形象设计和个人名片设计等常用的VI设计技法,以及丝网印刷技术等;第5章主要介绍了哥特字的书写工具与书写方法,同时展示了部分哥特字作品,希望读者在感受哥特字体乐趣与魅力的同时得到一些启发。

本书适合初学者或有一定基础的平面设计师以及字体爱好者学习和使用。

前言

记得在中学时期,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街头涂鸦,并被它深深吸引,从此踏上了涂鸦艺术这条道路。从没学过美术的我,开始了自学。

后来,随着网络的普及,我开始尝试在论坛上发布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学习,而且发现论坛里的网友大多数是喜欢涂鸦和设计的。就这样,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设计,而这种与涂鸦结合的字体设计方式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更坚定地走上了设计这条道路。

《石狮子》是我对细节严格要求完成的第一幅作品。这幅作品是我用Illustrator软件花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才绘制完成的,虽然过程比较艰辛,但得到的结果却出乎意料地让我满意,我第一次尝到了细节设计的甜头,这也成为了我练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突破。后来,我喜欢上了手写哥特字,并且我的第一幅手写哥特字作品在站酷网上发表后得到了很不错的反响,这让我非常欣慰。

到今天为止,我接触设计将近10年了。如果你问我怎么能坚持那么久,我会告诉你,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当兴趣成为自身的一种生活习惯或一种生活的必需品时,那么坚持的意识也就不复存在了,因为那时面对兴趣,就像肚子饿了会找东西吃一样变成了一种生活的本能,驱使我们一直将其进行下去。

当我回顾生活的点点滴滴时,会发现之前每次遇到的困难都是后续进步的垫脚石。在这10年里,让我受益最多的就是因为兴趣而养成的这种设计习惯——一种自律与不断自学的习惯。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不管你是设计初学者还是资深设计师,都需要不断地去“充电”,不断地去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变得更完善。有理想就应该去追逐,并让理想落地生根。

最后,我想感谢那些一直支持我的朋友和为这本书付出过劳动的工作人员。

高智明

2016年10月,广西南宁

01 设计基础

设计中的用光·字体基础·构图与排版

1.1 设计中的用光

1.1.1 光和影在字体与画面中的关系

光影是塑造画面空间感不可或缺的元素,光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的视觉感受,而影子的深浅远近则影响着遮挡物的位置。

当我们要为某种主题添加光影时,首先要想好光源的位置以及光源的强弱程度,这样可以更好地判断出画面中光源的方向与阴影的深浅效果。

以常见的木质背景图为例。图1-1中没有添加过任何的光影;图1-2中设定光源由右上方往左下方射入,然后到画面的中下方结束,光的强度为中等,且阴影分布在背景的左上方和底部位置,深浅关系为浅多深少。通过前后两者的对比,不难看出,图1-1太过“平面”,在空间感、主体表现、视觉聚焦以及细节效果等方面都不如图1-2。而图1-2由于有了光影的变化,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层次感和虚实感更佳,画面聚焦点更为突出。

了解了光源的属性和特征之后,就很容易掌握字体在画面中的受光方向和暗影效果,从而使字体与背景更加融合,使光影更加协调,如图1-3所示。

当然,有时候为了更加突出字体主标,使字体主标更加灵活、多变,也会重新设定光源的位置或者设定不规则的光源,如图1-4所示。而这一切也都是随着主题搭配需求的不同而改变的。就像人们常说的:没有最完美,只有最合适。

需要注意的是,字体主标的投影位置要随着主体的光源方向改变而改变,以使其与主标的光源相呼应。

除了重新设定光源以外,一旦确定了光源和暗影的位置与强弱,后面为烘托主题而添加的所有元素素材都必须要与设定的光源和暗影相统一,否则整个画面会显得突兀、不协调。

1.1.2 光和暗的层次

在光的世界中也有层次关系。光晕被分为实层与虚层,实层是较亮的部分,虚层则是较暗的部分,如图1-5所示,而从实层过渡到虚层就形成了光晕。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实层的大小来改变光亮的程度,在虚层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实层越大显得越亮,反之,实层越小显得越暗,如图1-6所示。

光晕在字体或面画中一般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字体与画面整体光感相融合,让字体显得更加有生命力和立体感。图1-7当中的A组字没有添加光晕,B组字添加了两个光晕,C组字添加了多个光晕。其中,A组字与B组字相比,B组字添加了光晕,字体显得更加有活力,而A组字则略为平庸。再看C组字与B组字,C组字添加了多个光晕,导致画面内容主次不分,字体也显得不够精致,而B组字光的主次关系则非常明了,同时可以看到,B组字中“的”字上的光晕最大,“光”字上的光晕相对较小,这样光晕就会形成近大远小的效果和一明一暗的空间层次感。

一般画面中的光部以3层分布。第1层为最亮层,第2层为过渡层,第3层为低光层。暗部同样被分为3层,第1层为低光层,第2层为过渡层,第3层为最暗层。图1-8所示为木质背景底图的光暗平面分布示意图。

在图1-9中我们可以看到,距离光源越近的地方越亮、越白,距离光源越远的地方越暗、越黑,而光和暗的层次关系环环相扣、相互呼应,即有暗的地方就会有亮的地方。

1.1.3 光的颜色搭配

光的颜色在画面中可以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当画面的整体感觉太冷时,就需要加入一些暖光进去,使画面颜色过渡得更为丰富,层次感更强。但此时加入的颜色不宜过多,一般在一个画面中有2~4种颜色最为合适,因为颜色过多会导致画面不干净,而颜色太少又会使画面显得过于单调。

不同的颜色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也会使人在脑海中产生不一样的画面,所以需要根据主题风格去设定颜色是采用冷色调还是暖色调。

在画面中添加光色时怎样才能选出合适的位置呢?通常情况下,将光色添加在可以发光的元素上是最为合理的,但这也仅限于一些具体的场景画面,一些比较抽象的画面则不太适合。

下面以万圣节为主题而创作的冷色调作品为例,如图1-10和图1-11所示。图1-10以蓝色作为主色,并穿插了少许的绿色,但是从整体来看还是缺少了一些活力,画面显得过“冷”,容易让人看了感到不舒服。这时就需要加入一些暖色,让画面颜色更加丰富的同时,使画面“活”起来。暖色系里有多种颜色,我们在具体调整时该如何去选择呢?需要根据最初设定的主题风格来衡量,在这里,我加入了红色,并调整好位置,形成了从油灯中散发出的红色光晕效果,代替了往常的油灯所散发出来的黄色光晕效果,让画面的玄幻感更强,同时更加符合主题,如图1-11所示。添加光晕时,要注意光的颜色与主色调的比例搭配,一般保持0.25:1的比例,这样既不会喧宾夺主,又恰到好处。

很多设计师在给作品做配色设计时不是配得不好,而是在选择和搭配色彩时,缺乏色彩的细节和再设计意识,从而没能意识到在一个色系里还有更多的搭配可能,所以配出来的颜色显得过于普通甚至可以说是逊色。

以图1-12和图1-13为例,图1-12所示的是最常见的黑色与白色的搭配,而图1-13较图1-12而言在主色黑色上做了更进一步的考究,将黑色适当减淡或降低透明度,这样画面就显得雅致了许多。

1.1.4 柔光与强光

平时我们所说的柔光与强光,是对光的一种区分。

柔光顾名思义指的是画面中偏柔和的光,其特点是光部区亮度走向为中等偏低,暗部区走向也为中等偏低。在一个画面当中,暗部细节一般比较容易表现,但有时候我们也会发现,在一些画面当中,可能会由于暗部细节较多,造成整体画面对比度过弱,立体感也不强,因此在处理画面暗部阴影时需要加重物体的阴影,以弥补画面对比度过弱的缺陷,如图1-14所示。

柔光光晕是画面表现的常用技法,它在增强画面穿透感的同时,使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更为强烈,层次感更为丰富。

如图1-15和图1-16所示,我们来看看两者的对比。图1-15整体感觉比较单一,也没有颜色的变化。而图1-16中加入了橘色的柔光光晕,画面不但“暖”了起来,也增加了许多细节上的变化。

强光是相对柔光而言的,强光的特点是光部区亮度最亮,画面对比度极强,暗部阴影程度较重,暗部细节表现较少,画面色调反差较大,如图1-17所示。

在画面中使用强光光晕时,同样需要符合设计主题与风格,但是没有固定的法则。在通常情况下,强光多用于偏暗或是黑色的背景底图的科幻类主题设计当中,使用局限性较大,因为强光太过抢眼,容易让人产生视觉上的不适。

如图1-18所示,在这个背景非常暗的图中只加入柔光光晕的话,柔光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如图1-19所示,在图1-18的柔光效果的基础上加入强光光晕,画面的主体显得更加突出,视觉上也更具冲击感。

1.2 字体基础

1.2.1 哥特体

哥特体是Gothic一词的音译,也称哥特手写体(Gothic Script)或旧式英语手写体(Old English Script),如图1-20所示。哥特体是一种艺术字体,种类繁多,风格非常华丽,线条装饰性强,笔画粗细对比强烈,诡异、阴暗、复古、华丽、神圣等词语都可以作为它的标签。但是哥特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辨识度往往比较低,在汉字字库中不存在普及的哥特字体。

哥特体主要有4种变体,分别为Textur、Rotunda、Schwabacher和Fraktur,如图1-21所示。

Textur,也称纺织体,由古哥特体演变而来,其特征为线条加菱形的头脚,给人以整齐、庄严的感觉。

Rotunda,也称圆哥特体,其字形主要呈半圆形,上升部与下降部较窄。

Schwabacher,与圆哥特体相比更加浑圆,字形更宽。

Fraktur,其特征是具有艺术性。

现在只有少部分的设计才会用到哥特体,如纽约时报和英国每日电讯报等,而且大多出现在主标题当中,如图1-22所示。

1.2.2 手写体

手写体指的是用笔将字写出来,然后通过拍照或扫描的方式上传至计算机而制作成的一种字体。手写体通常运用于主标上,其特点是手工艺特征明显,因而也被称为书法体。下面将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3种西方英文手写字体。

Copperplate

Copperplate译为铜版体,最早被用在一些商业活动的手工书写记录当中,经过不断演变,目前形成了两个主要的分支,即English Roundhand(ER)和Engrosser’s Script(ES),如图1-23所示。

Copperplate字体线条优美,笔画粗细对比分明,字形圆润,有着华丽的装饰性漩涡状线条,这些装饰线条也经常被用到汉字的字体设计当中。在中国,铜版体通常被称为“圆体字”或“花体字”。

Italic

Italic译为意大利斜体或意大利体,早期为官方专用的手写记录字体,随后出版商也就是印刷商奥尔德斯·马努蒂尔乌斯(Aldus Manutius)创造出了意大利活体字,并在多国流行起来(当时这种字体在意大利还没有正式的名称,直至传到国外后,才逐渐被外国人称为意大利斜体),如图1-24所示。

Italic字体的出现,大大减少了正文的篇幅,也节省了印刷的纸张成本。Italic字体辨识度很高,并且整洁美观,字母呈椭圆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意大利斜体只是字体的一种类型,并不是所有意大利的字体都是斜的。

Spencerian Script

Spencerian Script译为斯宾塞体,被认为是适用于美国日常商务和信函等的标准手写体,如图1-25所示。

Spencerian Script字体具有辨识度高、书写线条迅速、流畅以及外观优雅等特点。如福特汽车公司的Logo和可口可乐的品牌Logo等均是斯宾塞体风格。

1.2.3 衬线体

衬线体是西方国家字体中的两大体系之一,而另一种体系指的是无衬线体。

衬线体指有边角装饰的字体,由手写字到工匠雕刻演变而来,传统而又复古。同时,其在字体笔画开始与结束的地方均有边角装饰,笔画横竖粗细均有变化,可与汉字中的宋体相对应,如图1-26所示。

在西方字体的书写或设计中,字母的各部分都有相应的术语,而且这些术语多达几十种。下面对一些常用的术语进行介绍。

如图1-27所示,这里以字体中间的两条线为准,中线与基线以内的部分指的是小写字母的高度,中线以上到顶线为字母的上部空间,基线以下到底线为字母的下部空间,基线到顶线为大写字母的高度,底线到顶线为字母的整体高度。

细画——指字母的狭窄部分。

粗画——指字母的宽阔部分。

内露白空间——指字母的内部空间。在字体设计领域我们常说,字体设计无非就是黑与白之间的相互协调,那么可想而知内露白空间的设计是相当重要的。

主干——指字母的主笔画。

衬线——指加在字母结尾处作为装饰的细线。

降部——指字母主笔画垂直延伸至基线以下的部分,且不同字体的长短变化各有不同。

字碗——指字母较圆或呈半圆的部分。

升部——指字母主笔画垂直延伸至中线以上的部分,且不同字体的长短变化各不相同。

尾巴装饰——指字母衬线的另一种表现类型,主要目的还是装饰。

衬线体在中国被称为宋体、白体或明体,在日本被称为明朝体。宋体起源于宋代,是为了迎合和适应印刷术而创造出的汉字字体,直至明朝宋体才得以成型,在当时也被称为“匠体字”,如图1-28所示。

1.2.4 无衬线体

另外,在传统的文字印刷中,衬线体、宋体和无衬线体三者相比,衬线体被普遍认为是更适合长文阅读的一种字体。

如果说衬线体的风格是传统与复古,那么无衬线体就代表着现代与中性。无衬线体的特点与衬线体相反,字体笔画开始与结束处均为方头样式,并且无边角装饰,笔画粗细对比不强烈,在视觉上基本一致,可与汉字中的黑体相对应,如图1-29所示。

最早的无衬线体比衬线体的制作成本低,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因此在当时很快就流行了起来。无衬线体常被运用到标题或者短文当中,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流行趋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喜欢使用无衬线体。无衬线体简洁的笔画特征使文字在屏幕上显得更加清晰和干净,从而成为现代界面设计中最有发展前景的字体之一,而在无衬线字体中最具代表性并且广为人知的一种字体叫作Helvetica。目前使用Helvetica字体作为品牌Logo的案例屡见不鲜,在该字体诞生50周年之际,一部叫作《Helvetica》的纪录片记录了它的诞生背景、发展与影响,以及不同时代的设计师对它的种种评价。

可以将无衬线字体分为4类,即早期无衬线体、新无衬线体(过渡体)、几何无衬线体和人文无衬线体。下面对以上所提及的4类字体做一下简单的介绍,如图1-30所示。

早期无衬线体,即Akzidenz-Grotesk,在以前的瑞士商业市场中比较流行。

新无衬线体,即Helvetica,是最常见的一种无衬线体,其特征为切口平整,笔画开始与结束均呈水平状或垂直状。

几何无衬线体,即Futura,是以圆形、方形和三角形为结构特征的一种字体,其特点为内露白空间以圆形为主,顶角与底角以三角形为主。

人文无衬线体,即Franklin Gothic,具有书法字风格,主要以衬线体为基础(如小写字母g),并融合了无衬线体的特征,整体有较好的韵律。

无衬线体在中国被称为黑体、方体或等线体。无衬线体是随着西方新的印刷技术传入我国的,受其影响产生了我们现在所见的黑体,如图1-31所示,但是中国黑体的起源时间一直饱受争议。

1.2.5 字体的均衡与重心

均衡指的是人们视觉上的一种感受,具体表现为稳定、有序和完整。做字体设计时,往往想要设定相同的高度与宽度,以使字体显得整齐而又均衡,但有时候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这是人视觉上的错觉所致,所以在设计字体时不一定要把字体做成同等大小,重要的是让字体看上去大小均衡和统一。

图1-32所示的左边的“日”“月”两个字处于相同高度和宽度,在笔画粗细不变的情况下,视觉上“日”字与“月”字大小对比较明显,这时我们会感觉“日”字要比“月”字大许多。而右边的两个字的高度与宽度虽不相等,但是视觉上却显得非常均衡,字体大小也显得统一。

图1-33所示的左边一组的3个字母均为相同高度,但在视觉上字母A、字母O与字母H相比却小了许多,为了使字母A和字母O在视觉上大小与字母H统一,将字母A和字母O稍做放大并适当超出基线,这样3个字母在视觉上就得到了均衡。

重心是字体设计的精华所在。在设计字体时,重心位置设计得平衡而又合理才能让字的韵律显现出来。字体一旦失去重心与平衡,就会给人“病态”感。一般而言,在方格汉字中,人眼的常规视觉重心在方格中心偏上的地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方格的黄金比例位置。

图1-34所示的左边的“上”字中间的横笔在方格的中心位置,视觉重心偏下,并且出现了头轻脚重,平衡失调的现象;而在右图中,将中间的横笔往上移,“上”字的重心显得平稳了许多。

不同的汉字,其重心位置也不同,有些汉字重心偏右上方,有些汉字重心偏右下方。在具体的字体设计中,可以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汉字的重心,来找出同类字的重心,而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练习和积累的过程,你的“眼力”越好,字体的视觉重心处理得就越妥当。

开始设计一组字体时,可以不把它当作字来设计,而是把它看成图形,字只是名为字,在具体设计时需要注意的是图形与图形之间视觉重心的连续性和统一性,这样设计出来的字体才更有视觉美感。

1.3 构图与排版

1.3.1 黄金比例

黄金比例也称黄金分割,它虽然是数学领域中的一个专有名词,但是涵盖的内容却不局限于数学领域。黄金比例最早由古希腊数学家发现,即一条线分为两部分,较长的一部分与整体的比例大约为0.618:1,根据此种比例关系就可以组成美的图案,如图1-35所示。它的发现不论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还是对现代设计,甚至对摄影艺术而言,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例如,古希腊的建筑帕特农神殿、埃及金字塔,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现代的A4印刷纸等都利用了黄金比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它是无处不在的,而在中国黄金比例这一学说在20世纪70年代后才得以推广。

下面我们来看看黄金比例在字体设计中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和应用。做字体设计时,我们可以将黄金比例的法则运用到字形的笔画处理与结构排列当中,无论是单个字还是一组字,又或者是中英文的组合字都可以使用此法则,目的是让字体显得更美观,让人们在视觉上感到更舒服,如图1-36~图1-38所示。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黄金比例法则的应用,如图1-39和图1-40所示。可以看到,画面中有两层使用了黄金比例法则,分别是A层和B层。其中,A层是主画面层,它分为两块区域,分别是C区和D区,C区是文字区,用于摆放文字内容,D区包含了画面中最主要的图像,以烘托出主题的气氛。A层的分割线就是整幅画面的视觉重心与视觉聚焦点,而B层为辅助层,是整幅画面前景的内容,在摄影中前景就是离相机镜头最近的部分,所以一般需要做高斯模糊处理,使画面更加自然,层次感更加丰富,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

黄金比例法则的运用范围很广,当你在为一个元素该做成多大或多小而迷茫时,或者当你不知道该如何去对一幅画进行构图时,就可以运用此法则,从而给自己提供一个好的设计方向,并将其灵活地运用到设计当中。

1.3.2 留白

留白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留白的“白”不是指颜色中的白色,而是指在画面中有意识地留下相应的一些空间,这些空白可以是白色、黑色或者浅理纹等。在画面中留白的目的是使画面构图协调,增强画面的想象空间,营造出美的意境,同时减少构图过满给人的压抑感,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可“呼吸”的节奏感,让画面主题更突出,信息传达更直接和简洁。下面简单介绍文字排版和画面中的一些留白知识。

文字排版

文字信息排版方面,一般我们可以将文字信息分为3类,即主标、副标和描述文字。其中,主标为主标题;副标为副标题,对主标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而描述文字为正文内容。字间距与行间距的留白空间决定了文字的阅读性,字距与行距太紧凑或是太松散都会影响阅读体验。

如图1-41所示,一眼看过去图中的文字就像是一大块黑色,字距与行距都太过拥挤,没有可“呼吸”的节奏与韵律,阅读起来也较困难,容易让人一开始就失去阅读的兴趣;如图1-42所示,将文字信息划分为3块,分别为A块、B块和C块。A块的内容为主标与副标,B块和C块的内容为描述性文字。在图1-41中,A块到B块再到C块之间的留白空间设计运用了黄金比例法则,很明显这样的文字阅读起来会更加舒服,在留白上也更有节奏和韵律,同时能让我们很轻松地识别出文字信息中的主次关系。要知道,在阅读文字时,人的眼球往往习惯反复地扫描文字,而适当的空间留白,能让眼球休息片刻,而不至于感到疲惫。

画面留白指的是在画面构图中有意识地留下空白,不仅是为了突出主题,也是为了更好地烘托

画面的留白

出画面的意境和气氛,使画面有一种让人浮想联翩的感觉,如图1-43所示。画面一旦被填满,无丝毫的留白空间可言,视觉上则会让人感觉非常压抑。

同时不得不强调的是,留白也是一种艺术。如果我们将画面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则是对艺术的一种升华;如果只是纯粹地为了画面空白而空白,那么这种留白则是毫无意义的,甚至还会使画面显得空洞,适得其反。

相关图书

游戏动漫人体结构造型手绘技法
游戏动漫人体结构造型手绘技法
品制牌子 品牌设计的美学之道
品制牌子 品牌设计的美学之道
自由“字”在 字体设计与创意
自由“字”在 字体设计与创意
字传 商业书法字体设计与应用
字传 商业书法字体设计与应用
仿生产品设计
仿生产品设计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设计配色基础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设计配色基础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