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ERP-U8业务、财务模拟实战(V13版)

978-7-115-59853-0
作者: 何平
译者:
编辑: 李永涛

图书目录:

详情

本书适合于对用友ERP-U8 V13.0系统有一定基础的读者以及公司ERP管理者学习,也可以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用书。本书适合于对用友ERP-U8 V13.0系统有一定基础的读者以及公司ERP管理者学习,也可以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用书。本书适合于对用友ERP-U8 V13.0系统有一定基础的读者以及公司ERP管理者学习,也可以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用书。

图书摘要

版权信息

书名:用友ERP-U8业务、财务模拟实战(V13版)

ISBN:978-7-115-59853-0

本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发行数字版。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您购买的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书仅供您个人使用,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和传播本书内容。

我们愿意相信读者具有这样的良知和觉悟,与我们共同保护知识产权。

如果购买者有侵权行为,我们可能对该用户实施包括但不限于关闭该帐号等维权措施,并可能追究法律责任。


版  权

编  著 何 平

责任编辑 李永涛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410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内 容 提 要

本书从用友ERP-U8初学者的角度出发,以入门、实操、扩展、深入应用为学习路径,辅以大量工作实例,使读者能从用友ERP-U8的新手,轻松、快速地转变为专家级的应用者。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概述,安装用友软件,系统管理,基础设置,总账,UFO报表系统,应收款、应付款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出纳管理系统,业务系统等。对于本书所介绍的基于用友ERP-U8的业务、财务的相应科目,精心设计了实验练习题,以更好地帮助读者将所学知识融入实际工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书不仅适合初学者学习,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前  言

用友ERP-U8是用友软件公司开发的一套ERP产品,包括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生产制造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几大系统功能,是目前ERP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之一。

本书全面讲解了总账、UFO报表系统、应收款和应付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出纳管理系统、业务系统等,以完整的企业实际业务处理流程为学习导向,让读者能快速、轻松地学会用友ERP-U8的应用。本书介绍了如何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原有的通过纸制单据或借助于Office软件处理企业业务转化为使用用友ERP-U8进行处理,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公司的经营提供了各种高效的分析与决策支持。

由于用友ERP-U8功能强大,很多业务处理都可以搭配不同的设置来实现,但受本书篇幅影响,不可能一一展示,只期望本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软件有了基本了解后,可以按照“多看、多想、多试”的原则去学习:多看,多注意各个处理窗口上有些什么项目;多想,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能否那样操作;多试,根据自己的设想去练习。在学习过程中,读者可以本着这是一个练习的账套,做错、做坏也不会影响工作,并且能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的思想去做练习。

关于用友ERP-U8软件的使用及相关技术问题,可发送邮件至2432706062@qq.com。

本书由何平主笔,参与编写的还有何亮、张芳威、龚解园、陈静等。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希望读者批评指正,联系邮箱为liyongtao@ptpress.com.cn。

作者

2023年4月

用友U8+云演示平台使用说明

用友U8+云演示平台是北京霆智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针对用友U8+产品的云端服务,具有无须安装用友U8+客户端、免维护、更安全等特点,是U8+管理软件上云的专属配套解决方案。

U8+云演示平台提供了已建好的001、003、009账套供读者练习使用。

U8+云演示平台不开放“系统管理”功能,如需练习此功能,可以参考书中内容自行安装用友软件。

1.U8+13.0云演示平台账号申请流程

扫描二维码进行注册,用户名为手机号码,密码默认为手机号码的后6位,请注意查收邮件中的相关信息。

如二维码变化无法注册,请登录http://www.tzfse.com.cn/page121页面查询最新的二维码。

2.下载并设置接入端

(1)登录http://www.tzfse.com.cn/page121页面下载接入端,然后双击下载的文件进行安装。

(2)打开接入端,单击“虚拟应用”→“集群”→“新增集群”,如图1所示。

图1

(3)在弹出的窗口中(见图2)输入集群名称“U8”、集成主机“222.128.67.107”、集群端口“6320”、用户名(手机号)和密码(手机号后6位)等集群信息。

图2

(4)单击“确定”按钮登录,登录集群后右击集群名称,可以利用弹出的菜单修改密码,如图3所示。

图3

3.进入用友U8+

双击U8+图标,弹出图4所示窗口,保持默认设置,输入密码“DEMO”并选择相应的账套,即可进行操作。

001账套,登录日期为2016年1月任一时间,在此账套中可以参考本书内容建立基础档案、录入期初余额、进行业务处理工作。

003账套,登录日期为2021年7月任一时间,此账套已建好基础档案和期初余额,可参考本书内容进行业务处理工作。

999账套,登录日期为2015年1月任一时间,此账套已建好基础档案、期初余额和业务单据,读者可以学习参考。

图4

提示

如果使用中遇到技术问题或提相关意见,请添加服务微信:t6865198或致电:010-59699927。

第1章 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学 习 目 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涵、发展历程,认识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系统的关系,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学习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

1.1 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涵

1.1.1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对输入的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存储、传输、加工等处理,并输出有用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1.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的收集和输入。

数据的收集和输入功能是指将待处理的原始数据集中起来,转化为信息系统所需要的形式输入系统中。在衡量一个信息系统的性能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收集数据的手段是否完善,准确性和及时性如何,具有哪些校验功能,输入方法是否方便易用,数据收集和输入的制度是否严密等。

(2)信息的存储。

数据进入信息系统后,经过加工或处理,变成了对操作用户有用的信息。信息系统负责把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存储、保管起来。

(3)信息的传输。

为了让信息的使用者更方便地使用信息,信息系统能够迅速、准确地将信息传递到各个相关部门。

(4)信息的加工。

信息系统对进入系统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加工的过程包括查询、计算、排序、归并、汇总等。

(5)信息的输出。

信息输出的目的是将信息系统处理的结果以各种形式提供给信息的使用者。

2.信息系统的类型

随着通信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出现了各种分支,其类型如下。

(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软件功能的限制,计算机主要被用来进行单纯的数据处理,比如解决数据计算、检索问题,并没有将管理模型与数据处理有机结合起来。因此,传统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EDPS)是信息系统各分支中唯一较少涉及管理的系统,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为主的系统,不进行任何预测、规划、调节和控制操作。传统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有会计数据处理系统、状态报告系统等。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是其他信息系统的基础,能够向其他类型的信息系统提供数据。

(2)管理信息系统。

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逐渐成熟。它以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为基础,充分利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和大量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来实现对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的预测、管理、调节、规划和控制。该系统主要采用管理决策模型和最优化技术来辅助管理者进行决策。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例行的高度结构化(可程序化的)管理决策问题。管理信息系统有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等。

(3)决策支持系统。

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工智能和数据库技术进一步发展,促进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为高层决策提供更多决策的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应运而生。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充分利用数据、知识、人工智能和模块技术来辅助高级决策者解决复杂决策问题的人机交互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改善和加强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决策支持”能力,更加强调管理决策中的人工作用,支持面向决策者处理半结构化(不可完全程序化)的管理决策问题。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方向是以不确定型的、多方案综合比较的、智能型的、充分考虑人(决策者)的因素以支持其决策的方法为主。决策支持系统有投资决策信息系统、生产决策信息系统等。

(4)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export system,ES)是指根据某一领域的专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知识,特别是他们在处理该领域问题时所用的事实和决策准则来编成计算机程序,供决策人员使用,从而提高决策质量的系统。实质上,专家系统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领域,如远程医疗系统、中医专家系统等。

(5)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OA)是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多功能综合信息系统,其目标是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如文字处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网上会议系统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出现正在改变传统的机关事务型办公业务,改变人们的观念和劳动力就业结构,为未来信息化的社会提供一个高效、迅速甚至智能化的办公环境。

(6)国际电子商贸系统。

将数据处理技术运用于商业和贸易领域中的信息处理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随着区域(或全球)商贸一体化和Internet的出现,特别是EDI技术的兴起,国际电子商贸系统(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business processing system,IEBPS)得到了快速发展。国际电子商贸系统是一个以电子数据处理、环球网络、数据交换和资金汇总技术为基础,集订货、发货、运输、报关、保险、商检和银行结算为一体的综合商贸信息处理系统。国际电子商贸系统的出现不但大大简化了商贸业务的手续,加速了业务开展的全过程,而且规范了整个商贸业务的发生、发展和结算过程。国际电子商贸系统有电子报税、网络商业系统等。

上述信息系统的划分只是一个粗略的分类。实际上,各分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各分支也在不断丰富与完善,以使其满足社会的需要。

信息系统的载体和范围等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传统的计算机进一步拓展到各种无线移动应用终端(如手机),也由原来的对信息的记录、查询、统计等应用拓展到大数据下的跨平台、跨系统之间的监控、预测、分析等应用。

1.1.2 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AIS)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企事业单位用于处理会计业务,收集、存储、传输和加工各种会计数据,输出会计信息,并将其反馈给各有关部门,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决策提供帮助,为投资人、债权人、政府部门提供财务信息的系统。它运用本身所特有的一套方法,从价值方面对企业、事业、团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定量描述。会计的各项活动都与信息有关,取得原始凭证是收集原始数据,填制记账凭证和记账是把会计数据转换成会计信息并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存储,提供账簿和报表是会计信息的输出和使用。显然,会计活动的每个步骤都有信息处理任务,每一步都服从于一个统一的目标,所有步骤及在各步骤中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序加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可以活动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会计信息系统。

若从处理手段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系统可分为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或称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和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或称为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但随着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少,人们习惯将“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简称为“会计信息系统”或“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我国经济领域对计算机处理经济事务通俗、笼统的称呼。“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提出的,它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中,用计算机来辅助会计核算和管理,通过会计软件指挥计算机替代手工可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

1.1.3 会计信息系统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会计信息系统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1.按照会计信息系统所能提供的会计信息深度和服务层次划分

(1)会计核算系统。

会计核算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其基本构成。不论会计信息系统在会计信息处理上有何种深度和广度,这一层次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主要功能是处理传统财务信息,并向会计管理系统和会计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来自企事业单位经济事项的最原始的会计核算数据,如总账核算、工资核算、材料核算、成本核算和固定资产核算等。

(2)会计管理系统。

会计管理系统是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中间层次,其主要作用是在核算处理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会计决策信息完成对资金、成本、销售收入和利润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并将决策执行的结果反馈给会计决策系统,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监督、管理和控制职能。例如,资金管理子系统用于对资金的使用、周转、控制和分析。

(3)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最高层次,其主要理论依据是一些有关的数字经济预决策模型。同时,它建立在前两个层次之上,其规模是具有弹性的。虽然各组织的实际情况和管理水平差别很大,导致每个组织对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要求也有很大不同,但都会应用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功能——帮助会计问题的决策者进行科学的经营决策和预测工作。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内容包括长短期投资预测、风险预测与控制、利润预测、不同情况下的投入产出预测和决策等。

需要强调的是,会计核算系统、会计管理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2.按照不同组织类型划分

(1)工业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

工业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对供、产、销过程进行核算、反映和控制。它一般分为总账、会计报表、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材料管理、往来处理、成本管理、销售管理和采购管理等子系统。

(2)商业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

商业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反映商品的采购、商品的存放管理、商品的销售业务。它一般分为总账、会计报表、工资、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和采购管理等子系统。

(3)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核算国家财政的拨入款项,并对各种费用支出进行监督。它一般分为总账、会计报表、工资管理、预算管理和专项费用支出等子系统。

(4)科技贸易及服务类型组织的会计信息系统。

科技贸易及服务类型组织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核算所提供的劳务和归集的费用,同时对债权和债务进行分析。它一般分为总账、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和工资管理等子系统。

(5)金融机构的会计信息系统。

金融机构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核算、反映和监督银行账户的正常经营活动情况,而且核算、反映和监督各部门、各组织的资金活动情况。它一般分为柜台业务、同城资金核算、电子联行、转账、国际资金结算、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报表和决策支持等子系统。

3.按照会计信息的开展范围和组织形式划分

(1)单位会计信息系统。

单位会计信息系统是指一个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部门开展的会计信息系统。此处的单位包括各行各业的单位,它是行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和地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但是行业不同,其核算范围和深度也有所不同。

(2)行业会计信息系统。

行业会计信息系统有两种含义:一是行业各单位的会计部门实现会计信息化;二是全行业的会计部门实现报表和报表汇总的会计信息化。行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第一种含义在于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全部实现,所以各个行业的主管领导在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时,应把近期的工作着眼点放在此项工作上。实现行业内报表的收集和汇总相对简单一些,但也应抓紧。

(3)地区会计信息化。

地区会计信息化也有两种含义:一是全地区所有单位的会计部门都已实现会计信息化;二是全地区的会计部门都已实现报表的收集和汇总会计信息化。

1.1.4 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会计信息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由于计算机具有高精度、高准确性和逻辑判断的特点,使得数据的准确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例如,在审核记账凭证的过程中,如果一张凭证不满足“填制人与审核人不能为同一人”的原则,计算机则会立即给出错误提示,并不允许该凭证通过审核。记账过程完全由计算机自动、准确、快速地完成。显然,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减少了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如记账凭证借贷不平),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2.提高了数据的处理速度

计算机具有调整数据处理的能力。会计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自动处理会计数据,使得数据处理速度大大提高,增强了系统的及时性。例如,如果需要查某张凭证,只要告诉计算机有关该凭证的数据(凭证号、审核人、日期等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数据),计算机就会迅速从数万张凭证中找出该凭证,并显示在屏幕上。如果需要查看某本账,只需将科目代码和日期告诉计算机,计算机就会迅速将该账簿显示在屏幕上。如果需要任意期间的会计信息,只要告诉计算机日期,计算机便能及时、准确地按年、季、月、日提供信息。会计信息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手工系统反应迟缓的弊病,同时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杂的数据抄写和计算中解脱出来,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3.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系统性、全面性

计算机的运用,一是扩大了信息的存储量,在存储介质上可以存放多年的数据;二是提高了信息的反映程度,由过去的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在手工方式下,财务人员由于劳动强度较大,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较粗糙,导致会计信息容易失真;而在计算机方式下,这种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变,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全面性、系统性,增强了信息处理的深度。

4.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共享性

随着Internet的全面普及,计算网络的建设、运作、管理和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Internet作为世界上的最大网络和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框架,正成为连接未来信息化社会的桥梁。信息的使用者只需几秒钟即可从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将信息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又可以从不同的地方获取所需的信息。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实现了企业内部、同城市企业与企业之间、海内外企业之间数据共享和信息的快速传递,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和共享速度,加快了信息的披露,更好地为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政府部门提供信息。

1.1.5 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

从物理组成来看,会计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会计规范、人员组成的;从职能结构来看,是由若干个职能子系统组成的。

1.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组成

(1)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是指进行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存储、输出及通信的各种电子设备。输入设备有键盘、光电扫描仪、条形码扫描仪等;处理设备有计算机和主机;存储设备有硬盘、光盘和U盘等;输出设备有显示器和打印机等;通信设备有传输介质、路由器等。硬件设备不同的结构及组合方式决定了会计信息系统不同的工作方式。目前常见的硬件设备有单用户结构、多用户结构、局域网结构和广域网结构4种类型。

(2)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主要是指中文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一般在购买硬件设备时由计算机厂商提供或自行购买。应用软件主要指会计软件,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关会计软件的一些文档资料也包括在会计软件内,使用单位可组织开发会计软件或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

(3)数据。

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包括输入的原始数据(如原始凭证)、处理后的中间结果数据(如明细账、总账、多栏账等),以及系统处理结果向组织内部和外部有关人员提供的会计数据(如会计报表等)。由操作人员把产生的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计算机进行处理后,再输出相应的各种数据。由于会计信息涉及面广且量大,必须由专门的数据库系统集中处理这些数据,而且其结构也是十分复杂和庞大的。

(4)会计规范。

会计规范是指保证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作的各种制度和控制程度,如硬件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

(5)人员。

人员一般是指从事系统的规划、开发、维护和使用的人员,有系统管理员、系统分析员、系统维护员和会计档案保管员等。人员也是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没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和系统管理员队伍,硬件、软件再好,系统也难以稳定、正常地运作。

2.会计信息系统的职能结构

会计信息系统从其系统的职能结构来看可分为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管理职能,会计核算职能目前较为成熟。下面以工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为例来介绍其构成。

(1)会计核算职能。

① 总账系统。用于日常账务处理,从记账凭证的录入开始,完成凭证的复核、记账、结账等业务处理,并对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科目汇总表和多栏账等账表进行查询,提供各种形式的查询打印功能。总账系统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各业务系统,如工资核算、材料核算等生成的凭证需要转入总账系统进行登账,同时,总账、明细账等会计信息也是会计报表系统的基础。

② 会计报表系统。根据总账系统有关账簿、凭证的数据,自动生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根据企业管理的要求,也可以设计相应的内部报表,自动从账务处理系统或其他业务系统提取数据,进行会计信息的分析。

③ 应收款、应付款管理系统。专门负责企业的应收款和应付款管理,从发票的登记,收款和付款的录入,进行往来数据的核销,随时查询、分析往来数据的汇总报表和明细表,及时了解往来单位的余额等情况,并可进行账龄分析等。

④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固定资产卡片信息,根据原始固定资产卡片信息自动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每月根据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凭证传递到账务处理系统,可以随时了解固定资产卡的信息和折旧分配表等账表的内容。

⑤ 工资管理系统。用于处理职工工资核算,以及考勤记录、扣款、扣税等基础数据,自动计算职工应发工资和实发工资等,完成工资的汇总、分配和福利费的提取等工作,编制输出工资条和分析报表等,自动生成工资核算的有关凭证并传递到账务处理系统。

⑥ 销售系统。负责管理客户的产成品销售业务,包括销售订货、销售发货单的处理,销售发票的登记,销售费用、税金的处理,从中可以查询销售收款、欠款和利润等情况,并将有关系统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

⑦ 采购系统。负责原材料采购的业务处理,包括采购订货、采购收货的处理,采购发票的登记,采购费用和税金的处理,从中可以查询采购付款、欠款和成本降低等情况,并将有关系统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

⑧ 库存系统。主要负责材料的收、发、存储和使用的有关核算工作。通过录入材料入库凭证、发料凭证及委托加工凭证,自动登记库存台账、进出库流水账和收发存汇总表等。

(2)会计管理职能。

① 投资决策系统。根据不同的决策方法对组织的投资方案进行测算、对比和分析,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案。

② 销售预测分析系统。根据预测的对象、目的、时间及精确程度而选择不同的预测方法,对事物的未来销售情况作出预测和分析。

③ 全面预算系统。根据不同的管理理念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对组织未来特定时期生产经营活动所作的数量进行说明。

④ 成本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的成本控制目的采用不同的成本控制方法,对产品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分析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找出成本升降的原因,为成本决策提供依据。

⑤ 存货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的存货控制方法分析构成存货成本的各个项目,得出最适当的存货数量,使库存成本最小化。

1.1.6 应用会计信息系统的意义

会计信息系统是传统会计信息处理技术的重大变革,对提高会计工作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促进微观管理和宏观管理的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会计信息系统要求会计凭证规格化、标准化,账簿体系也要重新规划与设计,这为会计改革及有效使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条件。同时,很多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都与会计信息系统不相适应,因此应当建立权限控制、硬件控制、运行控制、保密控制等新的内部控制制度。

2.会计信息系统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后,只要将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归集、汇总和分析工作就全部由计算机完成。这将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登账、算账和报账中解脱出来,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由于计算机处理速度每秒达百万次,是手工处理速度的无数倍,从而使大量的会计信息得到及时、迅速的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用手工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时,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才能完成,而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后,少则几秒,多则几分钟就可以全部自动生成相应的报表。

3.会计信息系统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

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后,规范统一的输入、输出格式,简洁、清晰、友好的输入、输出数据多重校验,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当出现凭证借贷不平、科目缺少等情况时,计算机不允许保存,以保证数据的质量。

4.会计信息系统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使财务人员有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决策

在手工处理模式下,财务人员整天忙于登账、算账、报账,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控制或参与经营决策;同时,由于手工处理方式的客观限制,会计信息很难得到全面、详细、及时、准确的处理,使分析、预测缺少科学的依据。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后,不仅可以将财务人员从繁重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使其可以将主要精力用于经济活动的分析、预测,同时也提供了更全面、更科学的决策依据,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会计的预测和决策职能。

5.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共享,而且及时地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所需的会计信息

Internet的出现、运用和普及为会计信息的远程传递、及时传递提供了可能,使利益相关者在世界上任一角落都能及时了解某组织在某一时期的会计信息。

6.会计信息系统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促进了会计队伍素质的提高。一方面,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的改变,要求财务人员学习和掌握更新的知识;另一方面,会计职能的转变,需要财务人员更多地参与经济活动的分析和预测,探索经济活动的规律。

7.会计信息系统加快了信息流速,促进了组织管理的全面现代化

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后,会计信息可以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加快了信息流速,有助于管理者及时作出决策。同时,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后,大量的信息可以得到共享,促进和带动了其他业务部门、管理部门的计算机应用,使整个管理更加现代化。事实证明,只有先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现代化,才能比较顺利地实现其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

1.2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会计信息系统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从刚起步的会计核算发展到现在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统乃至云计算,并逐步派生出适合网络时代发展的新功能,发展异常迅速,下面将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从会计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和功能划分,可分为核算型会计软件阶段、管理型会计软件阶段、业务一体化阶段和ERP阶段。从会计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及商品化过程划分,可分为理论研究与定点开发阶段、第一批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阶段、商品化会计软件不断成熟阶段和财务一体化管理(ERP)阶段。下面重点介绍后一种划分方法。

1.2.1 理论研究与定点开发阶段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部分单位开始考虑将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管理工作中。这种将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尝试,首先起始于易于解决的会计核算工作和工资发放管理工作。在这种背景下,部分高校和研究所的一批学者开始了对会计电算化的研究,框架性地提出了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与主要功能。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和研究的同时,部分单位开始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定点开发工作。

这一时期的定点开发工作进行得非常艰难,由于应用单位并不完全了解计算机技术,不懂得计算机管理与手工处理的差异是什么,不能全面系统地描述自己的业务需求,更不能站在系统的高度提出较高的设想,只能阐述手工记账、算账与形成报表的过程。而软件开发人员对会计业务不熟悉,对计算机技术与会计业务处理的结合尚不能达到整合贯通,由此形成系统开发人员与使用者在表达和理解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最终影响到软件的质量,导致开发人员只能依靠个人的理解开发软件,其功能也仅限于模拟手工业务处理过程。

可以说,早期的开发工作处于非常盲目的状态。尽管后来随着定点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发的盲目性逐渐降低,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规律也逐渐被人们掌握,定点开发的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提高。但总体来说,早期会计信息系统定点开发工作的成功率还是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会计信息系统的定点开发工作大多是在DOS操作系统下的dBASE Ⅲ等小数据库上进行的,开发出的软件功能也比较简单,主要集中在账务处理、报表、工资核算等功能模块上。由于早期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主要是企业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研究与探索过程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一些软件开发出来之后,一是由于服务跟不上,造成软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由于企业没有自己的管理维护人员,其业务稍有变化,就会影响软件的运行,甚至整个系统遭到废弃。

1.2.2 第一批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阶段

为了克服专用财务软件重复开发而导致的资源浪费这一缺陷,业界提出了开发和使用通用化、商品化财务软件的要求,并为此于1988年8月在吉林市召开了财务管理信息化专业讨论会,也称为第一届会计电算化学术讨论会,其主题是会计核算软件的通用化问题。该讨论会还提出了设计开发此类软件的几项措施。

1.第一批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开发措施

(1)确定通用化财务软件的适用范围。因为各行业差异很大,不可能设计开发出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的通用化财务软件,只能在一定的适用范围内进行开发,若适用范围过大,则设计开发难度极大;若适用范围过小,则缺乏实用及推广价值。所以一般应按工业、商业、外贸、金融、保险、机关、学校、科研等单位的特点,分别开发出适用于各行业的通用财务软件。

(2)找出各行业应用单位的共同点,设计出通用功能模块。由于国家会计制度上的统一性,以及同一行业机构设置、业务处理等内容和计算机财务数据处理技术上的相似性,同一类企事业单位财务数据处理中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针对这些相同或相似之处,设计出通用化功能模块。

(3)解决同一类型企事业单位业务处理中的差异性问题。工业企业由于生产组织、技术流程的不同,成本计算和管理也不完全相同。这时可以根据各单位的不同特点,在采用结构化、模块化设计原则的前提下,开发和设计出适用于本单位的选用功能模块,并将适用于本单位特点的选用功能模块和通用功能模块组装起来使用。

(4)设计通用化财务软件时,不要做得太“死”。设计通用化财务软件时,有些内容可以留待用户根据本单位的需求选用后,由用户自己来定义(要尽量扩大自定义的内容)。

如上述几项措施仍不能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则必要时可以做二次开发。但作为通用化软件,二次开发不宜过多,一般限制在编程总量的10%左右,最多不能超过20%。

2.第一批商品化会计软件出现时的环境

(1)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在该阶段,企业管理主要注重按照一定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管理,财务只是作为记账或会计核算部门,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很小。在这种体制下开发出的会计软件,其开发和应用必然只注重会计核算。

(2)核算型会计软件开发仍然处在探索阶段。该阶段的软件开发一般从账务处理功能开始,然后逐步扩大系统的边界和范围,扩展系统功能,但软件开发缺乏总体的设计环节。不断推出的外围专项业务处理系统与账务处理系统之间不存在真正的结构关联性,众多模块不能构成一个系统整体。

(3)软件设计以用户描述为准则。在该阶段,在会计人员与计算机开发人员合作的过程中,会计人员总是强调对手工会计业务处理过程的模拟却不考虑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而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在不精通会计业务的情况下只能根据会计人员对业务的描述进行开发,所以只能机械地追求在计算机屏幕上模仿手工凭证与印刷账簿的逼真性。

(4)模块功能局限于业务部门。由于该阶段的核算型会计软件开发主要是模拟手工业务处理流程,而在手工业务处理过程中,财务部门与材料、销售等部门的业务相对独立,导致资金与实物管理相分离。

3.第一批商品化会计软件的特点和局限性

(1)第一批商品化会计软件的特点。

该阶段开发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主要是以计算机替代手工会计核算和减轻会计人员的记账工作量为目的,一般称之为“核算型”会计软件,其主要功能包括财务处理、财务分析、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和成本核算。各功能可以独立运行,且各功能在结构关联上是松散的,不能称为一个系统整体,因此未能解决数据重复录入和数据一致性控制机制等问题。“核算型”会计软件的功能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2)第一批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局限性。

① 在工资系统中录入的工资数据不能自动生成工资费用分配凭证及其他工资核算凭证,只能从工资系统中打印输出工资汇总表、工资费用分配表等信息,再到账务处理系统中手工制作工资核算凭证。

② 固定资产变动时,不能在进行固定资产卡片信息维护的同时,自动生成固定资产核算凭证,而必须由会计人员到账务处理系统中依据相关原始票据手工制作凭证。

③ 材料采购必须在材料系统录入采购单和入库单以便进行材料数量、单价和金额的管理,而材料核算则只能由会计人员在账务处理系统中依据相同的原始单据来制作核算凭证。

1.2.3 商品化会计软件不断成熟阶段

财政部提出的会计核算软件功能规范和财政部门对会计核算软件进行的规范化评审,对提高会计核算软件质量和促进商品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用友、金蝶、浪潮等公司迅速发展。该阶段的软件与前一阶段的相比,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开发过程规范化

在开发过程中,以系统总体设计为指导,实现了会计信息系统各模块数据关联的融合化与集成化。

2.功能结构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推出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从一开始就进行了规范化总体设计,力求克服第一批商品化会计软件结构上的缺陷,并在功能上做了较大的调整,主要功能包括账务处理、资金管理、报表、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采购与应付账款核算、销售与应收账款核算和存货核算等。

(1)实现数据的一次录入与共享使用的机制。

① 由工资模块进行工资计算并自动生成工资费用分配及其他工资核算凭证进入账务处理模块。

② 由固定资产模块录入固定资产变动原始资料,以便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与此同时,自动生成固定资产变动核算凭证进入账务处理系统。此外,在自动计算每月固定资产折旧额的同时,也能自动生成折旧核算凭证进入账务处理系统。

③ 在采购模块录入采购原始单据对采购业务、应付账款及其核销进行管理的同时,自动生成采购核算凭证进入账务处理系统。

④ 在销售模块录入销售原始单据对销售业务、应收账款及其核销进行管理的同时,自动生成销售核算凭证进入账务处理系统,同时自动结转销售成本。

⑤ 采购和销售模块的信息变动自动改变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库存信息,在实现对库存数量、警戒线等管理的同时,自动按照预先设置的库存成本计价方法进行库存核算。

(2)加强凭证往来管理功能。明细被划分为应收账款管理和应付账款管理,并成为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加强了对客户与供应商信息、信誉以及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余额的管理,强化了对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货币资金的管理功能,体现了企业强化对流动资金管理的意识,这也适应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将材料管理模块划分为采购和库存管理两大模块。采购模块与应付账款管理模块相结合,便于企业对订单、供应商、采购价格、应付账款及其核销的管理,并为企业制定科学的资金支付策略提供支持。库存管理模块不仅注重对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使用的管理,而且增强了对在产品的库存管理。

从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功能结构和特点,不难看出该阶段的软件在逐步向核算管理型转变,凸显了数据共享机制和往来管理,并将应收账款管理和应付账款管理从总账系统中独立出来,实现了与相关的销售、采购业务管理系统的协同运作。

3.商品化会计软件运行环境的变化

为了满足不同规模单位的要求,会计软件开发商逐渐将软件分为大、中、小3个层次来进行开发,使会计软件更具有针对性。商品化会计软件基本上具备了网络功能,网络结构体系主要有F/S(文件/服务器)和C/S(客户机/服务器)两种。部分会计软件使用了服务器数据库,如Sybase、Oracle、Informix、SQL Server、DB2和Access等,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网络操作系统除了Netware之外,还有Windows NT和UNIX等。

1.2.4 财务一体化管理(ERP)阶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迈进了市场,走向了规模化生产,企业管理的自主性和自主权越来越高,单纯记账与核算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管理决策的需求,Novell局域网的应用与具备财务管理和决策设计理念的软件产品相结合,丰富了财务(管理)软件的阵营。

Windows平台的问世带来了技术上的革命,财务软件模块从分离走向整合,使集成管理思想技术的实现成为可能,从而掀起了中国财务管理软件第二次革命的浪潮。在1997年年末,一股ERP风潮迅速在中国财务软件市场中蔓延开来。当时所称的ERP软件仅仅是ERP的部分模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一体化管理软件。

1.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软件产生的背景

(1)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开放数据库连接(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ODBC)技术及强大的开发工具,为一体化管理软件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支撑。

(2)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随着中国企业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逐步推进,要求企业尽快在内部管理和财务制度方面与国际接轨,实现管理的现代化。

(3)企业经营的转型。

企业由过去的计划管理转为经营决策管理,企业需要将内部经营方面的情况和外部多方面的情况相联系,进而形成以财务核算数据为基础的、全面动态分析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效和财务状况的理论体系和理论方法。

(4)国外厂商的拉动。

1995年后,外国财务软件和ERP软件厂商开始进入中国。当时认识到中国是财务软件的巨大市场的外国管理软件企业还不多,多数财务软件都是通过其在国外的用户、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逐步进入中国。

2.一体化管理软件的目标

实现企业资金流与物流的一体化管理,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进行设计,实现购销存业务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一体化,提供经营决策的预测、控制和分析手段,能有效控制成本和经营风险,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这种建立在一体化基础之上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够跨部门应用,使信息资源充分共享,企业管理中各部门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最需要的信息,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做出经营决策,实现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目标。

3.一体化管理软件的开发与特点

企业管理软件服务端大都运行在Windows平台上,现在也有好多可以布局到移动终端,所以也支持安卓系统和苹果系统。一些大型的企业管理软件的服务端还可以跨平台布局,将不再使用桌面数据库,而多数使用服务器数据库。网络体系结构主要采用三层(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或事务处理服务器/客户机)或多层结构,以克服传统C/S结构易出现的网络瓶颈的现象。此外,在企业管理软件系统中,还采用浏览器和Web服务器技术(B/S结构),以实现软件系统数据的标准化、跨地区和跨平台运行,同时已经开始考虑电子商务(E-Business)在软件功能中的应用。一体化管理软件具备如下特点。

① 有效控制工业生产成本。在成本数据归集方面,设计了与相关子系统的数据接口,可实现动态成本核算。在成本计划方面,可以编制全面的成本计划,并可用成本计划控制实际发生的成本,实现动态成本控制。

② 有效控制企业财务运营风险。信用控制机制由信用等级、信用发生控制及信用分析等一系列流程组成。付款控制机制由预付款信用控制、付款节奏控制、应付款分析等一系列流程组成。库存资金占用控制机制由存货控制、库存资金占用规划及库存资金占用分析等业务流程来保障实现。

③ 提供企业级的分析决策信息。一体化管理软件提供了完善的现金流理表解决方案;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企业财务分析手段,通过财务分析模块来达到这种具体要求;提供完整而及时的企业决策支持手段,通过可与财务核算及业务管理各模块挂接的决策支持模块来完成。

1.3 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系统的关系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甚至对改变管理思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管理思想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互成因果的环路,而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已在企业的管理层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3.1 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系统的关系

财务管理一直是ERP的核心,国内的老牌ERP厂商,如用友、金蝶、新中大等,就是沿着这样一条轨迹清晰的路线走向成功的。

实际上,无论在传统的MRPⅡ还是在ERP中,财务管理始终是核心的模块,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流,这是企业运营效果和效率的衡量及表现,因而财务信息系统一直是各行业实施ERP所关注的重点。随着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企业对财务管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的ERP供应商,如SAP、用友、金蝶等,都提供了功能强大、集成性好的财务系统。

1.3.2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包括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电子商务应用在内的完整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都将会得到全面发展。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系统得到的重视将逐渐超过财务系统;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快速扩张市场份额为目标的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系统将成为热点;ERP系统将得到广泛应用。财务专项管理向全面企业管理的转变,将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的管理。

虽然企业的规模和类型不同,发展也会不平衡,但主要都是向着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集成化

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不仅需要有财会数据,还必须有供、产、销、劳资、物资和设备等多方面的经济业务信息。因此,不仅要有会计核算系统,还必须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全面管理信息系统(财务是企业业务的反映和监督,业务最终都将传到财务系统中进行记录和处理),同时还要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等。集成化不仅体现在内部集成,将具有多种不同功能的系统,通过系统集成技术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化与集成化统一的信息系统,从而实现互相衔接、数据共享;而且还体现在与其他第三方系统的集成上,如与银行系统的对接,实现银企互联;与税务系统的对接,实现纳税申报、电子发票处理;与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软件(如钉钉、企业微信)对接,实现费用报销处理等。

2.网络化

局域网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并发操作、统一管理和数据共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化体现在实现了互联网在线办公,互联网上的计算机就是财务人员的工作台,大部分工作均在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完成;实现移动办公,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将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上,就可以向公司发送订单,查看上级的工作安排,了解市场行情;实现远程传输和查询,远程查账、远程报账和远程审计变得随手可得。在多组织集团型企业中,可由集团成立财务共享中心来统一处理各分子公司的财务工作,从而取消或减少分子公司的财务职能人员数量。

3.智能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企事业单位除了要加大数据的采集和运用,不断提高数据处理、分析和判断能力外,还要逐步实现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研究的新成果,汲取专家的经验和智慧,归类存入计算机。在预测与决策过程中,当决策目标确定以后,利用专家系统中的专家经验和智慧,进行辅助决策,进而极大地提高决策的可靠性。

1.4 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

会计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会计电算化,它还涉及人、财、物、供、产、销等诸多方面,覆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领域,是有效利用企业资源集成化的企业级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系统复杂、实施难度大、应用周期长等特点的企业管理系统工程。因此,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系统时,必须从系统工程和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并健全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打好系统实施所需的基础。这些工作主要包括企业的领导班子具有改革进取的决心,对实施的系统有一致的明确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定明确、量化的应用目标;扎实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制定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工作规范;建立与会计信息系统相匹配的网络环境。

通过实施会计信息系统可促进企业解决以下问题:基础管理不扎实,具体表现在:人、财、物、供、产、销离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有相当大的距离,人为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都非常大;战略管理不到位,这是由于企业对内部资源的状况及环境资源的状况不了解,对市场变化的趋势不能很好地把握,尤其在信息量不够的情况下,决策往往容易盲从;信息资源不共享,由于企业内部的物资、财务、技术及其他的部门信息不共享、不集成,沟通严重不足,导致大量的信息是孤岛式的、滞后的,甚至是虚假的和部门利益化了的,管理的依据失真严重。即使是某个部门做得很好,但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却很难提高。通过实施会计信息系统,可利用计算机的准确性和非情感性,使基础管理固化,使综合管理集成,大大减少决策者日常管理时间的消耗,大大提高投入市场和研发上的精力,提高战略管理的准确性。

实施会计信息系统要进行总体规划并分步实施。第一阶段是基础管理阶段,本阶段重点解决基础数据管理、基本业务流程设计、内部控制设计、员工业务规范的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企业通过对这些基础内容的梳理和规范化,初步形成对企业资源的了解,从而能够有选择地对重点资源进行控制和把握。第二阶段是理顺业务流程,规范企业管理。在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借助管理理念对企业的流程进行优化,当优化后的流程(流程步骤和岗位相结合)借助软件和计算机硬件得以实现后,任何业务操作都必须遵守所制定的规则。企业的业务流程集中体现在采购流程、库存管理流程、生产制造流程、销售流程和财务结算流程,不同的步骤由不同的岗位来处理,且严格按照系统控制流程,对企业内部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这样就从管理范畴为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和工具。

1.4.1 管理基础

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处理的协同,必须科学地规范企业的管理工作、设计业务流程、统一基础数据管理,如果这些工作做不好,再先进的系统也无法实现设计的目标。首先要扎实地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人事劳资管理、采购管理、存货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销售管理、计量数据采集管理等,做到数据准确、完备、客观、及时,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足够的基础支持。

1.管理工作制度化

管理工作必须有相配套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是为使用系统的“人”和系统制定的“规矩”,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矩”,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运作,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同步,并通过业务处理系统,预制每个业务的财务处理凭证,当特定的业务触发相应的处理时,系统自动生成凭证,保证会计信息及时从业务系统中获取。

(1)企业管理模式。

从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制度来讲,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 内部核算制。我国大部分大型企业都推行内部核算制,如邯郸钢铁公司、涟源钢铁公司、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等。采用内部核算制,必须制定与该制度相配套的内部价格和内部利润的核算办法,以及考核指标、奖惩制度等,形成一套量化指标和相对稳定的制度。

② 集中管理制。有些大型企业采用集中管理制,总部设立财务部、物资部、销售部,将各分厂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进行一级管理,二级厂只负责生产。这种管理制度需要清楚地界定各自的权力、责任及明确的目标,并且均以量化的指标表示。

当企业决定采用某种模式后,根据选定的管理模式,进行基础资料的整理、系统参数的设置、工作流程的设计等工作。管理模式是会计信息系统设置的大前提,必须由最高层领导集体决定。

③ 同时兼顾集权与分权。在传统的用手工进行信息处理和传递的情况下,由于信息反馈不及时,使得集团公司的管理模式遭遇两难境地。企业若要增加基础部门的经营灵活性,就要弱化企业的集权管理;反之,要加强组织的集权管理,势必要牺牲基础部门的经营灵活性。运用信息系统可以使企业摆脱这种顾此失彼、两者无法兼顾的情况。信息网络使企业总部与基层部门能同时获得同样的信息,共享信息资料,每一个基层部门实际上都成为了企业总部的一部分,这意味着企业能实现集权与分权的有机统一。

(2)企业管理制度化。

管理制度是指导职工进行各项管理活动(即调整人、机、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规范和准则,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客观规律要求,对各项管理工作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所作的规定。管理制度的涉及面广,所含内容繁杂,只有使管理制度与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要求相匹配,才能真正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因此,管理制度标准化是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首要基础。

① 采购管理所涉及的制度具体包括以下两种。

a.采购计划制度。编制采购计划时,必须根据部门的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库存管理需要、销售订货或零星需求等实际情况,审核各部门提交的采购申请单,将已审核的采购申请单进行归类、合并处理,编制统一的采购计划,并以此作为向主管领导报批的采购申请单,经批准审核后方可执行。

b.采购管理制度。采购的管理制度包括采购执行情况的考核、采购过程中各种费用的控制指标、各种物资采购价格的限定、采购部门的业绩考核指标等。这些指标都必须进行具体的量化,以便进行管理和控制。

② 存货管理制度。存货管理涉及的部门很多,各项具体管理办法的内容也不相同。因此,存货核算与管理就要按照国家制度的要求,与有关部门共同研讨和协商,把各项规章制度拟订好。比如,要同供应部门共同拟订材料管理办法,要同销售部门共同拟订产成品管理办法。拟订规章制度是一件相当复杂的工作,既要熟悉国家的有关政策,又要了解本企业的具体情况,还要总结工作经验,按照当前的管理需要,提出新的举措。必要的存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应包括以下几种。

a.材料的采购、验收、领退、保管制度。

b.材料的节约、代用、综合利用办法。

c.低值易耗品的领用、摊销、报废管理办法。

d.包装物的出租、出借及押金管理办法。

e.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合同管理制度。

f.在产品、半成品的内部转移、定期盘点,以及领、退、保管制度。

g.产成品收发、退货、保管的办法。

h.存货定额管理制度。

i.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j.存货清查盘点制度。

③ 生产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包括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任务单的下达与排程。

④ 成本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包括成本计算方法的制定、成本分配标准的制定、计划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的制定及成本考核制度的制度等。

⑤ 销售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包括销售信用政策的制定、销售折扣标准的制定及客户信用额度的制定。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制度,在此不一一列举,只是通过上述所列内容使读者理解,管理制度是规范和约束管理行业的“规矩”,是人和系统共同遵守的“规矩”,只有按照规定的“规矩”进行管理,才能实现系统设计的目标。

(3)管理制度标准化。

国家标准对管理标准的定义:在企业标准化领域中,对需要协调统一管理的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管理事项主要指在营销、设计、采购、工艺、生产、检验、能源、安全、卫生、环保等管理中与实施技术标准有关的重复性的事务和概念。管理标准也是为了调整人、机、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指导职工进行与实施技术标准有关的各项管理活动的规范和准则,并按标准化制定程序,对有关的管理工作范围、内容、程序、方法、检查与考核等进行统一规定。

管理制度产生的基础是实践经验,因此往往在工作中有了失误之后才建立。而管理标准是在原制度的基础上,纳入科技最新成果,运用标准化原理方法,经过提炼、加工、升华而来,因而管理标准比原管理制度更具有科学性。由于管理标准具有特定的格式和严格的审批、发布手续,因而管理标准比原管理制度具有更高的规范化程度。

可以转换为管理标准的管理制度是那些涉及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技术性管理,主要包括营销管理、设计和开发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产品检验管理、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不合格及纠正措施管理、科技档案管理、定额管理、安全管理、环保卫生管理、质量成本管理、能源管理等。企业应将这些管理制度标准化,使管理目标数字化,做到一切用数字说话,真正实现企业的“数字化”管理。

2.业务流程科学化

会计信息系统涉及人、财、物、供、产、销等诸多方面,覆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领域,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度集中的系统,这无疑就要求企业对原有的组织机构、人员设备、工作流程进行重新安排,以保证系统功能的实现。实施信息系统的过程就是依据市场竞争规则的企业再造过程,所以企业实施会计信息系统必须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也就是打破企业基于职能结构为基础的、流程被肢解成碎片分布于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框架,重新整合流程,使之以一种全新而完整的方式运转起来。

(1)以流程为中心。

坚持以流程为导向的原则,使再造的目标始终围绕将企业由过去的“以任务为中心”改变为“以流程为中心”。以流程为中心还意味着企业形态的弹性特征,即流程是直接面对客户需求的,随着市场的变化,流程也必须随之变化。要贯彻以流程为导向的原则,使企业真正走上以流程为中心的模式。

(2)整体最优。

管理者要具有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在工作中不断理顺和优化业务流程,使流程中每一个环节上的活动尽可能实现最大化增值,尽可能减少无效的或不增值的活动,以整体流程全局最优为目标来设计和优化流程。

(3)强化流程管理。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流程管理。任何一家企业,无论是资源型企业、商业企业,还是金融企业、制造企业及社会中介机构,都有其独特的主营业务,即核心业务,而核心业务的运作过程就是企业的主导流程。

许多成功的企业在搞企业信息化时,都是紧紧地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来开展的。零售帝国沃尔玛的核心业务是商品零售,而要保证其遍布全球的连锁店能够正常经营,货物配送就成为它的主导流程,因此,沃尔玛不惜花费巨资来强化它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再如,青岛海尔是一家制造型企业,它在国内率先采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在,海尔全面实行了内部市场链管理制度。“市场链”实质上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

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必须讲求管理优化的整体性、管理目标的系统性、管理过程的完整性、管理主体的全员性、管理职能的综合性、管理方法的先进性及管理程序的循环性,系统模式的这些特点为流程的再造指明了方向。柔性化的管理模式是协作满意和抉择的要求,只有柔性化管理模式能做到快速响应和弹性运作。而网络化管理为实现企业信息集成提供了基础,信息网络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普遍覆盖,使员工可以通过网络得到与自己业务相关的任何信息,大大节省了报表、数据在不同职能部门间的流转,缩短了整个生产周期,精简了管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使生产技术柔性自动化、智能化及组织结构扁平化成为可能。

企业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条件出发,逐步推进企业信息化与流程再造进程。企业流程再造必须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适应,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流程再造的催化作用。再造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企业作业流程,才能真正发挥信息系统的强大功能,在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取得竞争优势。

1.4.2 数据基础

数据基础包括基础数据、财务数据和历史数据,这几种数据的规范化非常重要。

1.基础数据规范化

实施会计信息系统要从基础工作抓起,必须保证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要对原来管理系统的每一环节进行整顿提高。实施信息化成功的企业和专家总结出了这样的名言:“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可以说,数据是信息系统的基础和核心,一个数据失真、不完整或采集不及时的信息化系统,无论其功能多么完善,使用如何方便,都不会有任何意义。然而,要使系统中的数据准确、及时、全面,还应该有一套与之适应的管理规范。

(1)业务数据的规范化。

业务数据是会计信息的基础和载体,因此,必须从根本上保证业务数据的准确、及时、全面、完整。下面以主要业务为例,来说明对业务数据进行规范整理为何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它所涉及的面之广、量之大,不是单个部门就能够独立承担的,它的完成需要多部门遵守共同的设计规范标准协同工作。

① 物料清单数据的规范整理。在工业制造中,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BOM)描述了物料(包括成品、半成品)的组成情况,即该物料是由哪些原材料、半成品组成的,每一组成分的用量是多少及各成分之间的层次关系如何。在流程型行业中,物料清单被配方取代,它描述的是产品由哪些原料配合而成,并说明各原料所占的比重。物料清单是工业企业最基本的资料之一,其应用于企业销售、计划、生产、供应、物料、成本、设计、工艺等各个业务环节,充分体现了企业业务的数据共享和信息集成。物料清单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系统。建立物料清单,必须同时规范并确定与物料清单相关的数据,通常包含物料单位、成品率、物料清单状态、子件编码、子件规格、用量、工位、发料仓库、损耗率和工序等内容。

② 与物料清单相关的数据。物料清单数据项中的工序号是产品在某一工作中心加工的过程,而工艺路线是生产产品的一组工序的有机序列,所以直接与物料清单相关的数据是划定工作中心,建立相关的部门、工作中心与工序,建立工艺路线组,最后才能建立工艺路线清单。

工作中心主要应用于工艺路线、能力需求计划、工序计划、工序排程与工序汇总及成本归集等。在编制工艺路线前,先要划定工作中心。

工艺路线的每道工序都要消耗资源,每个资源对应一个工作中心,也可以是几道连续串行工序对应一个工作中心。工件经过每个工作中心都要产生费用,产生加工成本,在作业成本中可定义一个或几个工作中心为一个成本中心。在建立工艺路线前,首先要建立工艺路线组,每一个工艺路线必须归属于某个工艺路线组。

物料清单数据贯穿了企业的物流过程,是联系与沟通各业务部门的纽带,它涉及企业内部的销售、计划、生产、供应、物料、成本、设计、工艺等部门,体现了数据共享和信息集成。通过物料清单可以查询任何一个物料从属的上层父项物料和顶层的最终成品,也可以查询物料的需求量。物料清单是网络层次结构的扩展,这种网络性质使它可以扩展到多方面的用途。例如,赋予每项物料以成本信息,构成成本物料清单,利用子项和父项的数量关系,形成计划物料清单。

(2)采集数据的计量设施。

科学管理的基础是计量管理,而计量数据是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计量数据管理应成立计量管理中心。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都在推行成本、费用的考核制度。首要的是把各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投入产出的各种数据搞清楚,这些数据经测量后都要整理成计量结算数据。因此,计量结算数据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企业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的必要计量条件。在计量数据中,对企业管理最直接相关的就是计量结算数据,它是企业财务结算、产品统计、指标考核、成本核算的依据。

① 生产过程中水、电、燃料等消耗的计量。生产过程的消耗构成了不同的成本要素,准确采集其数据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如果企业没有在应该采集的数据点配备计量仪表或计量不准,就无法获取结算数据,因而也不能进行正确的费用分配。例如,成本核算要以产品或工作步骤为对象进行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但是整个分厂只安装一个水表、一个总电表,由此造成水费、电费的分配只能按某种比例在各车间分配。这种分配比例一般不变,不管浪费是由哪个车间造成的,均由分厂共同承担。

② 生产过程中物料投入的计量。生产过程中各物料投入的计量设施,如炼钢厂的电子秤和轨道衡等,是自动采集数据的必要条件。只有精确计量投入量,才能精确地计算成本,因为这些物料构成了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计量设施的不完备或精准度不高,会直接影响系统的输出结果。

2.财务数据规范化

财务基础数据也包括为财务系统提供信息的各种业务数据、各种材料和产品信息、工艺配方、客户和供应商档案、固定资产及人事信息等。这些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石。通过实施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强行规范各种数据的建立,如在输入销售订单时,一定要输入客户编码信息、产品销售的行业流向等。这些规范的数据和特征值为今后信息的查询和决策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财务的基础数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进行管理和会计监督所需的定额和费用而开发的标准和预算(或计划)体系;另一类是各种核算对象,如原材料、零配件、包装物、产成品、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等的名称和编码。对第一类基础数据,要结合管理制度和具体的管理办法制定出科学、合理、完整的标准,并规定相应的审核、批准权限。第二类基础数据是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基础,也是系统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运行的基本保证,因此必须对这类数据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为会计信息系统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1)完善各项定额。

定额是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预测、计划、核算、分析的依据,是评价经济效益的标准。这些定额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修理用备件等消耗定额,以及各部门的管理费用定额、工程项目预算定额等,是事中控制的主要依据之一。

(2)制定企业内部价格。

企业内部价格是内部核算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财务会计与责任会计有机结合的基础。在制定企业内部价格时,要结合企业的内部核算制度及责任单位的成本水平,确定合理的互供材料、燃料、动力、半成品、劳务等内部价格。这是计算成本及内部利润的依据。

(3)完善会计科目编码体系。

会计科目编码体系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它的二级科目或明细科目必然会与其他系统产生联系,这是以账务系统为核心,实现与专业核算系统集成的关键。因此,要明确每一个会计科目的经济意义、核算范围、与其他科目的对应关系及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总之,应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出发,遵照国家的统一规定,并充分考虑单位的变化和发展,建立规范、完整的会计科目体系。

(4)完善与会计科目体系相关的各项辅助编码。

① 单位往来核算科目。具体而言,这些科目就是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应收账款下设的科目是一个个具体的客户,必须对每一个客户都编一个码。客户编码必须在账务系统、销售系统、应收款管理系统中保持一致,实现三者共享客户资料,保证基础资料的统一。应付账款下设的科目是一个个具体的供应商,必须对每一个供应商都确定一个编码。供应商编码必须在账务系统、采购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中保持一致,实现三者共享供应商资料,保证基础资料的统一。

② 部门核算科目。部门核算主要涉及的是费用科目,如管理费用,设置部门核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各部门的费用,此处的部门编码必须与存货系统、制造与成本系统所使用的部门编码一致。

③ 个人核算科目。个人往来核算科目涉及其他应收款,需要对每一个职工进行编号,该编号应与人事、劳资系统中的职工编号一致,成为系统的共享资料。

(5)建立各系统主要管理对象的编码。

① 物料编码。物料编码是贯穿采购管理系统、存货管理系统、制造与成本管理系统及账务系统的项目核算管理。物料编码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要按照系统的编码规则,为企业所使用的每种物料进行逐一编码。

② 产品编码。产品是销售管理系统、存货管理系统、制造与成本管理系统的主要管理与核算对象,并且是账务系统项目核算管理的对象之一。产品的编码对应本企业生产的所有产品,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

③ 半成品编码。半成品是生产与制造管理系统和存货系统的主要管理对象之一,它是非常复杂的。这是因为设置半成品编码,不仅仅要考虑它的唯一性,还要考虑它与产成品的联系,以及考虑它与生产工艺的联系,即要知道它是处于哪道工序、构成哪种产成品。

④ 固定资产编码。虽然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但设置其编码时必须考虑与账务系统会计科目的衔接,以便计提的折旧可直接生成转账凭证;同时要考虑与备品备件的联系,以保证备品备件的管理符合设备维修的需要。由于固定资产包括的类别较多,存放地点遍及企业各个角落,因此进行规范整理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在启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前,必须先进行资产的清查,然后再进行逐一编码。

3.历史数据规范化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初始化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对有关的历史数据进行必要的规范整理。

(1)规范会计科目体系,整理期初数据。

按照选择的软件要求,设计企业的科目体系,然后对已使用的科目按照新的标准进行调整,使之与新系统对接,并按新科目准备期初数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各科目(包括明细科目)的年初数、累计发生数、期末数。

② 辅助核算项目的期初余额,如在建工程项目的明细科目的实际余额。

③ 待清理的往来款项、数量金额账的数量和单价、外币金额账的外币和汇率等。

初始数据准备完毕之后,应进行正确性校验,包括明细科目与一级科目的平衡、辅助核算项目与一级科目的平衡,以保证会计信息系统有一个良好的运行基础。

(2)往来账户的清理。

对于历史遗留下的无望收回的呆账、乱账和难账,应组织整理和处理,不宜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往来账户。根据不同用户对往来账款管理的不同,可将往来账分为客户往来、供应商往来、个人往来辅助账。系统在登记往来账户明细账、总账的同时,还应按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在辅助账数据文件中,按辅助账的特点进行汇总登记和明细登记。如果往来项目较少,也可把往来账当作普通明细账进行管理。有的会计软件为了加强往来账管理,将其分开设置为应收款管理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管理。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有必要清理手工方式下的往来账户,还应对往来账户的有关资料,如企业名称、个人姓名、地址、电话、邮政编码等资料进行仔细清理,做到名称使用规范、相关资料齐全,从而为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打好基础。

(3)银行账的清理。

银行账的清理就是将单位的银行账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并查清未达账项的原因,以保证会计信息系统中银行账初始数据的准确性。

(4)存货的清理。

存货的清理就是将各仓库中的物料、半成品、产成品进行盘点,对盘点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如物料编码、物料名称、型号规格、计量单位、计划价格、实际价格、库存量等,然后按照软件的设计要求进行整理。

(5)固定资产的清理。

固定资产的清理首先要对所有在册的固定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对于盘亏、毁坏的资产进行清理处理,然后按照软件的设计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整理。具体工作包括整理卡片资料,确定每一资产的编号、原始价值、累计折旧、维修资料等变动项资料。

历史数据的正确与否,是决定系统运行结果是否准确、可靠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会计信息系统中大多数数据的处理,都以期初数作为处理和结转的依据。

1.5 会计信息系统——用友ERP-U8介绍

用友ERP-U8(以下简称为用友U8)是一套财务与业务高度集成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其既可以管理财务业务,又可以与购销存和精益生产等业务集成使用,以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目的。

用友U8财务功能模块的组成和各模块之间的数据流向如图1-2所示。

图1-2

1.财务系统

财务系统包括总账、报表与财务分析、应收款、应付款、固定资产、工资管理和出纳管理。

(1)总账。

总账系统是以凭证为原始数据,通过凭证的输入和处理,完成记账、结账、账簿查询及打印输出等工作,同时提供往来款核算和管理、部门核算和管理、项目核算和管理。总账系统与其他业务连接使用时,可以接收从业务传递过来的凭证进行会计核算,以达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目的。

(2)报表与财务分析。

报表与财务分析系统主要根据会计核算数据(如总账系统产生的总账及明细账等数据)完成各种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同时可以自定义报表,如部门费用情况表等。分析功能可以根据报表数据生成各种分析表和分析图等。

(3)应收款和应付款。

应收款系统主要管理销售发票、应收单、应收票据及销售收款单据的录入、审核,并进行应收款项与收款单的核销。应收款系统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综合管理,生成相关单据和凭证并传递到总账系统,具有客户信用管理、现金折扣管理、坏账管理、抵销应付款及催收管理等功能,同时它还能生成应收账龄分析、欠款分析、回款分析、资金流入预测等销售业务的统计分析报表。应收款系统与销售系统联用时,能接收销售系统传递的销售发票并进行审核。应收款系统可单独使用,与总账系统联结使用,所生成的凭证即时传递到总账系统,确保财务信息的一致性。

应付款系统的功能与应收款系统的类似,但是数据为应收款的反向数据。

(4)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系统主要是对设备进行管理,即存储和管理固定资产卡片,灵活地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打印、统计与汇总等操作。进行固定资产的变动核算,输入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或项目内容变化的原始凭证后,自动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更新固定资产卡片。完成计提折旧和分配后,费用分配转账凭证可自动转入总账系统,可灵活查询、统计和打印各种账表。

(5)工资管理。

工资管理系统是以职工个人的原始工资数据为基础,完成职工工资的计算,工资费用的汇总和分配,计算个人所得税,查询、统计和打印各种工资表,自动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转账凭证传递给账务处理等功能。

(6)出纳管理。

出纳管理系统用以对现金业务和银行业务进行管理,可以登录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录入银行对账单数据,可以与银行日记账进行对账处理,随时可以与总账下的科目进行对账,以保证双方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同时提供支票管理功能。

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和存货核算。

(1)销售管理。

销售管理系统是以销售业务为主线,兼顾辅助业务管理,实现销售业务管理与核算一体化。销售系统提供销售报价、销售订单、销售出库和销售开票功能,可随时查询各种销售明细账等账簿。

(2)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采购业务的全程管理。采购管理提供采购订单、采购入库和采购开票功能,能从生产管理中生成采购建议后,直接生成采购订单并传递到采购管理系统,随时查询记录各种采购订单执行情况的明细账等账簿。

(3)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系统主要以物料流动为处理对象,要达到账实相符。系统提供采购入库、产品入库、其他入库、盘盈入库、销售出库、生产领料、其他出库、调拨和组装业务处理等功能,可以随时查询即时库存和收、发、存汇总表等账簿。

(4)存货核算。

存货核算系统主要针对企业存货的收、发、存业务进行成本核算,首先核算出入库成本,再计算出库成本,从而及时掌握存货的耗用情况,及时、准确地把种类存货成本归集到各成本项目和成本对象上,为企业的成本核算提供基础数据;动态反映存货资金的增减变动,提供存货资金周转和占用的分析,为降低库存、减少资金积压、加速资金周转提供决策依据。各业务单据可以根据凭证模板生成凭证,然后传递到账务处理系统进行财务核算,使业务与财务形成无缝连接。

由于计划与生产系统在财务的实际工作中很少使用,因此本书中将不会讲述。

课后习题

(1)会计信息系统的含义是什么?

(2)会计信息系统按照所能提供的会计信息深度和服务层次,可以划分为哪几类系统?

(3)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有哪些?

(4)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组成有哪些?

(5)会计信息系统经历了哪几个发展时期?

(6)实施会计信息系统对历史数据的规范有哪些要求?

(7)请画出用友U8财务功能模块的组成和各模块之间的数据流向。

相关图书

用友ERP-U8财务系统标准教程(V13版)
用友ERP-U8财务系统标准教程(V13版)
从 Excel 到 Power BI :财务报表数据分析
从 Excel 到 Power BI :财务报表数据分析
金蝶ERP-K/3完全使用详解(第2版)
金蝶ERP-K/3完全使用详解(第2版)
财务精英这样用Excel
财务精英这样用Excel
管家婆软件实战操作教程(财贸双全版)
管家婆软件实战操作教程(财贸双全版)
Excel金融建模
Excel金融建模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