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不催 轻松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978-7-115-51006-8
作者: 何小英
译者:
编辑: 马雪伶

图书目录:

详情

本书内容紧紧围绕儿童的时间管理问题,介绍了教孩子认识时间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性格影响孩子做事快慢等方面的内容。在介绍每部分内容的时候,作者都列举了大量真实的案例,通过阅读这些内容,读者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清晰地了解到如果帮助孩子建立时间管理、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图书摘要

妈妈点赞

不急不催 轻松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何小英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不急不催 轻松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 何小英著.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5

ISBN 978-7-115-51006-8

Ⅰ.①不… Ⅱ.①何… Ⅲ.①儿童-时间-管理 Ⅳ.①C93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55713号

◆著   何小英

责任编辑 马雪伶

责任印制 周昇亮

◆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雅迪云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印刷

◆ 开本:880×1230 1/32

印张:10.25

字数:257千字  2019年5月第1版

印数:1-10000册  2019年5月天津第1次印刷

定价:59.00元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410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147号

内容提要

孩子上了幼儿园或小学以后,每天的起床、洗漱、早餐、上学、放学、做作业……都可能引发家庭“战争”。很多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喜欢拖拖拉拉,父母说了无数次“快点快点”,孩子的问题依然没有减少,可能反而会越来越多:上课走神,写作业边写边玩,洗脸刷牙都要催……

父母抓狂又无奈:孩子为什么会如此拖拉磨蹭?

这是因为我们的孩子从小缺乏时间管理的培养。

本书通过介绍PCP儿童时间管理模型以及训练方法,帮助父母找到孩子时间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帮他们做时间的好朋友。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坚持!

每位渴望孩子能管理好时间的父母,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开始儿童时间管理的学习和训练吧!

推荐序一

我与何小英老师的相识是在2014年12月,当时她特意从北京来上海参加我4天的“情商讲师TTT”课程的学习。

当何老师上台分享情商课程的讲演练习以后,我给她的评价是:“何老师授课状态非常好,在台上大方沉着,并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何老师语速适宜,语音语调令人愉悦,是一位专业的情商讲师。何老师有着丰富的职场经验,她能将这些经验转化为生动的案例运用到授课中,这一点非常值得赞赏!”

后来何老师告诉我,我的这一番话极大地“赋能”于她,她因此深受鼓舞;而且,这段话一直激励她不断地努力和拼搏,勇往直前。

从那以后,她开始深耕于亲子教育领域,除了研究亲子情商,她还在儿童时间管理领域不断实践、授课,解答父母的困惑。从这本书,特别是第4章关于培养孩子坚持力的部分,就不难看出,她将情商充分运用到了儿童时间管理的训练方法上,确实很有效果!因为家长如果没有做好亲子情商的培养和亲子沟通,在训练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时会屡屡碰壁!

非常高兴看到小英老师去年参与编写的《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广受好评,今年又有《不急不催 轻松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付梓。我很喜欢“不急不吼”“不急不催”这两个词,因为从情商的角度,“急、吼、催”都不能有效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父母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可以理解孩子,运用科学的育儿方法,逐步减少着急、催促和吼叫!

最后,祝福何小英老师继续在儿童时间管理领域不断深耕,帮助更多的孩子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帮他们做时间的好朋友,成为高效、高情商的优秀孩子!

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

【卡卡幼儿情商力】创始人

张怡筠

推荐序二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指向分离的,所以我们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照顾自己、接管自己生活的能力,而这种自我管理能力的核心便是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很高兴小英老师在她的这本新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PCP儿童时间管理模型及其训练法,这种训练法对想要培养自己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父母有着很强的建设性、启示性和很强的可操作性。

PCP儿童时间管理模型可以用一个等边三角形表示,底边是计划力,左腰是专注力,右腰是坚持力。制订计划是时间管理的基础,在制订具体计划时,父母要遵循四个原则:尊重孩子的年龄阶段;和孩子一起制订计划;计划要符合孩子的喜好;循序渐进,由简入难。

专注力是儿童时间管理训练的关键,而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孩子专注地做事时,不去打扰;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我们最好的陪伴。

坚持力则是儿童时间管理训练的保障。因为时间管理能力的养成有长期性、容易反复的特点,所以父母要想让孩子做到长期坚持不懈,提升自身亲子沟通和情绪管理的能力至关重要,良好而稳固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做事时拥有更多的耐心和坚持力。

做好时间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看到太多已为人父母的成年人尚无能力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做事缺乏计划性、专注力和持久性。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时,则需要多一份觉察,理解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育阶段和认知水平,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和效率去要求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可以学习、借鉴书中的方法以外,父母更要做好自身的榜样示范。我们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让我们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期待孩子有什么改变,就让我们自己先做出改变。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做出改变,就不知道改变需要什么。

时间,构筑了一个人的生命。时间管理,本质上不只是一种提升学习和生活效率的技能,也是一种对自身生命价值和质量的管理。相信小英老师的这本书会帮助更多的父母找到开启培养孩子时间管理之门的钥匙,而这扇门,也是孩子走向丰盈、自主、从容人生的大门!

儿童教育学者,中国榜样家长

育儿育己工作室创始人

王人平

前言

会管理时间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比尔·盖茨认为,真正的财富=观念+时间,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安排时间的高手。一个人如何对待时间,时间就如何回报他。

绝大部分学习优秀的孩子在时间管理方面都非常突出。清华大学有一对荣获“本科特等奖学金”的姐妹花,她们的学习计划表在网络上一公布,就被网友们疯狂转载、学习,成为网络的热门话题。

这对姐妹从小就会给自己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表,每日计划精确到每小时的安排,学习、活动各方面都兼顾到了,而且执行得非常好。

时间管理有方法,越早开始训练,孩子就能越早成为时间的主人,也越容易拥有成功、自律、快乐的人生。

孩子的时间需要管理吗

在孩子3岁以前,作为宝妈的我和很多宝爸宝妈一样,很少会关注孩子的时间管理问题。

直到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我才逐渐变得焦虑起来。

“宝贝,已经晚上10点了,明天还要早起上学呢,快点儿睡吧!”

“妈妈,再给我讲个故事吧。”

……

“宝贝,该起床了,一会儿上学要迟到了!”

“不嘛不嘛,我好困,我要再睡一会儿。”

……

等到孩子上了小学,事态愈发严重了——每天起床、洗漱、早餐、上学、放学、做作业、弹钢琴、睡觉……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却经常出现“大人大吼,小孩大叫”的热闹场面,一不小心,还会演变成一场场没有硝烟的“家庭战争”。

看到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拖拖拉拉,宝爸宝妈们的脾气可就没有那么温和了,“快点儿”就成了父母的口头禅。

“该起床了,快点儿快点儿,要不上学该迟到了!”

“就剩几口了,快点儿吃完!”

“快点儿把作业做完!”

“快点儿把这首曲子拉完!“

“快点儿,别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了!”

……

说了无数句“快点儿快点儿”以后,宝爸宝妈们成了爱急爱吼的人,但孩子的问题却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 上课走神,开小差,经常被老师批评。

· 一到寒暑假,孩子就“放羊”:晚睡晚起、玩手机游戏、生活没有规律。

· 洗脸刷牙,吃饭睡觉,收拾玩具……什么都要催。

· 不会控制情绪,父母一催促,孩子就乱发脾气。

……

宝爸宝妈们抓狂又无奈: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如此拖拉磨蹭?

因为我们的孩子从小缺乏时间管理的培养。

我走上研究儿童时间管理的道路,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家孩子牛宝。牛宝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发现他的时间感很弱,很多学习和生活上的安排都需要大人催促,我们说一件,他才做一件,自主性非常弱。每天不停地催催催,弄得我们身心疲惫、一筹莫展。

困惑之余,我开始潜心研究儿童时间管理的问题。深入研究和实践以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没有花足够的时间训练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意识到问题以后,从牛宝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和家人开始训练他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虽然进展缓慢,但牛宝的时间观念开始慢慢建立。

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在儿童时间管理的第一个黄金期——“3~6岁”期间进行训练;幸运的是,我们训练牛宝的时候,正好赶上了第二个黄金期“6~9岁”。

幸好,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虽然是十年前,但其次就是现在——只要开始,都还来得及。

本书中有很多孩子在时间管理方面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大多数来源于我家牛宝、我的学员以及读者的家庭。您可以从这些案例以及我提供的方法中,找到解决自家孩子时间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帮助您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让孩子做时间的好朋友。

在讲授“儿童时间管理”这门课之前,我从没有想到这门课会受到那么多父母的关注和重视。我在各个平台讲授的儿童时间管理课程累计有30多万人收听,家长的提问累计有3000条之多,而且还在不断增长。我知道,每一条留言背后都有一个焦虑的家长。

我和魏华、李丛两位老师合著的书《不急不吼 轻松养出好孩子》出版以后,我通过读者群、线上分享、线下签售会,经常会收到全国各地家长关于儿童时间管理的各种问题。每天我都会接到很多家长的私信或电话,咨询我关于孩子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的问题。由于我工作繁忙,精力有限,无法一一回答。

PCP儿童时间管理模型

为了帮助更多的家长以及孩子,在秋叶大叔的建议下,我开始把自己多年的儿童时间管理实践方法整理成书,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PCP儿童时间管理模型,以及围绕这个模型延展的训练法。

PCP儿童时间管理模型可以用一个等边三角形表示,底部是计划力,左腰是专注力,右腰是坚持力。这三个能力要素,每一个都很重要,如下图所示。

(一)计划力P(Planning ability)

底部是计划力。计划力是制订和执行各种学习与生活计划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儿童时间管理训练的基础。

在训练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过程中,计划力是最先需要训练的。教孩子从制订每日计划开始,再逐步到周计划、月计划、周末计划、寒暑假计划,引导孩子慢慢成为一个对学习、未来、人生都非常有计划性的人。关于如何提升孩子的计划力,将会在本书的第2章进行详细介绍。

(二)专注力C(Concentration)

左腰是专注力。专注力是指不受干扰、专心致志地做事情的能力,专注力是儿童时间管理训练的关键。

要想让孩子学习高效、学业优异,父母就要学会保护和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孩子有足够的专注力,才能守时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执行计划的效果才会更好。保护和提升专注力的方法会在本书的第3章详细介绍。

(三)坚持力P(Persistance)

右腰是坚持力。坚持力是指能按照目标长期坚持不懈的能力,坚持力是儿童时间管理训练的保障。

孩子时间观念的建立以及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努力,培养孩子的毅力,引导孩子坚持不懈。

如果说孩子的计划力和专注力是短期可以培养的,那么,坚持力就是孩子时间管理能力从“量变”到“质变”过程中最重要的保障因素。

因此,要想让孩子能够乐意坚持,父母要做好情绪修炼、亲子沟通,还要配合相应的监督和激励方法,引导孩子坚持不懈。培养孩子坚持力的有效方法将在本书的第4章详细介绍。

以上就是关于PCP儿童时间管理模型的介绍。我通过线上课和线下课的教授,已经让近30万个家庭从中受益,获得启发,找到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提升时间管理能力。

根据这一模型,我和牛宝一起制订了每日计划,并粘贴在位于客厅醒目位置的白板上。他对自己每天的学习、兴趣和休闲的安排清晰了很多,我们的催促和唠叨也减少了许多。

我的学员涵涵妈妈,以前要求涵涵每天晚上做作业的时间是晚上7:00~9:00,满满的2小时;涵涵总是坐不住,小动作非常多。在系统地学习了我的“儿童时间管理训练营”课程,掌握了PCP儿童时间管理模型以后,涵涵妈妈会让涵涵晚上做作业时中间休息3次,每次5~10分钟。因为劳逸结合,涵涵写作业时的小动作以及不耐烦的情绪减少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还有一位家长轩轩妈妈,在学习了PCP儿童时间管理模型以后,她告诉我,轩轩以前做作业的时候,她不经意间会经常打断孩子的思路,比如指出错误、问话、送水果等,没想到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现在,轩轩妈妈和孩子约定,做作业时不再打搅轩轩,等作业做完了再沟通。后来轩轩上课和做作业的专注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

有很多家长向我当面反馈或发来信息,认为PCP儿童时间管理模型对他们训练孩子时间管理的能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大量家庭的实践证明,这个模型可以指导父母有效地帮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

如何学好用好这本书

这本书共分为五章。

第1章为父母揭开孩子时间管理的秘密,帮他们走出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误区,了解孩子时间管理训练的黄金期,找到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会教孩子认识时间概念、懂得运用时间管理工具,培养孩子的时间感。

第2章到第4章主要是教父母如何运用“PCP儿童时间管理模型”,系统培养孩子3种重要能力,包括计划力、专注力和坚持力,综合提升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第5章是我在解答家长育儿难题时常用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家长最常见的时间管理方面的育儿困惑和我提供的有效解决方案。

学完本书介绍的方法以后,父母在生活中要不断地引导孩子实践和运用,与孩子一起思考和总结,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时间管理方法。

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我们和孩子终身学习的功课,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坚持、不放弃!下面,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开始儿童时间管理的学习和训练旅程吧!

第1章 为什么很多孩子做不好时间管理

孩子做不好时间管理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父母不了解孩子。很多父母认为,孩子长大了,自己也教孩子了,孩子就应该懂了。

可是为什么孩子就是做不好呢?

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父母能了解自己和孩子,做到“知己知彼”,这是孩子时间管理能力培养能成功的重要前提。为此,本章会帮助读者了解父母和孩子基于做事效率的性格类型,然后从生物学的角度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生物钟类型,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帮助父母了解时间管理能力的黄金训练期,并介绍计时器、番茄时钟等时间管理工具的运用方法。

1.1 孩子时间管理能力强不强,关键看家长

即使一动不动,时间也在替我们移动。

——罗曼·罗兰

60%以上家长的困惑:孩子做不好时间管理

5年前,我开始讲授家庭亲子课程,到目前为止,在线上线下已经累计给30多万名家长讲授过亲子课程,累计为3000多名家长解答了育儿困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60%以上的家长向我提出了类似的问题:

“我家孩子一点儿时间观念都没有,该上学的时候拖拖拉拉,该做作业的时候磨磨蹭蹭。一看电视、玩手机游戏就生龙活虎,一到寒暑假就想吃喝玩乐,不愿意学习。我们都快要愁死了,小英老师,该怎么办呀?”

孩子给父母带来的快乐各有不同,而给父母带来的难题却十分相似。

为了解答这些难题,几年来,我通过给家长授课、解答家长疑问,深入跟踪家庭个案,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方法,即围绕PCP儿童时间管理模型,从计划力、专注力和坚持力3个维度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当我遇到家长咨询孩子时间管理能力弱的问题时,我会先问:“可以谈谈您自己是如何给工作、孩子、配偶和家务分配时间的吗?”

家长的答案通常是兵荒马乱、分身乏术、喘不过气来、拆东墙补西墙。

是的!这就是孩子时间管理能力弱的真正原因!

不是因为孩子特别难以教育,而是因为:

很多家长本身就很难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孩子耳濡目染,看着父母手忙脚乱、丢三落四、着急上火,而自己却要学会井井有条、自律守时、自信快乐地学习和生活,还真是有点儿难!

如果我继续问:“当孩子没有办法遵守时间约定的时候,您是怎么处理的呢?”

家长通常会说:“刚开始我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两个来回以后还不见好转,就会忍不住又急又吼,甚至拳脚相对。”

有的家长甚至会对孩子说:“这么点儿作业你都不能按时完成,你对得起爸爸妈妈吗?你以后要完蛋了!”

据统计,70%以上对孩子时间管理能力有烦恼的家长,自己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时间管理问题。

只有当我们承认并接受一个原理,我们才有可能真正从本质上改善孩子的时间管理问题。这个原理就是:

要想让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提升,包括提升计划力、专注力、坚持力,关键要看家长。家长需要自己践行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才能培养出有时间观念、有计划性、能专注以及能坚持的孩子。

孩子管不好时间该如何应对

如果孩子管不好时间,常常会有以下3种表现。

· 第一种表现:不主动不专注。

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不够专注,一会儿说橡皮不见了要找橡皮,一会儿说口渴了要喝水,一会儿又说想上厕所……做其他事情也被动消极,总是需要父母提醒或催促,好像只有父母在旁边盯着,孩子才可能会上心和认真对待,父母稍不留神,孩子就溜号。

· 第二种表现:做事拖拉磨蹭。

孩子做事情目标不强,效率不高。本来答应一回家就写作业,结果磨磨蹭蹭到很晚才开始;本来只要半小时就可以做好的作业,孩子“磨洋工”,花了2个小时才做完;暑假作业从第一天开始,拖拖拉拉,到最后几天还没做完……

· 第三种表现:没有计划性。

孩子缺乏计划性,每天想做什么随心所欲。特别是到寒暑假,晚睡晚起,上网、看电视、玩游戏,时不时要吃零食,不爱学习,生活没有计划和规律。

造成孩子缺乏时间管理的主要原因有3类:生理原因、行为原因和心理原因。

生理原因是指孩子的大脑天生发育不良,或者身体不适,从而造成拖拉磨蹭。

应对方法:对于天生慢一拍的孩子,需要医院提供专业的治疗和训练。在家,父母可以每次花10~20分钟时间,通过运动来提升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平时多给孩子讲故事,问孩子问题,训练孩子的思维敏捷性。

行为原因是指父母没有训练孩子掌握较好的时间管理方法,孩子在行为上缺乏时间观念,缺少计划性,做事没有条理。

应对方法:如果孩子出现这样的拖拉行为,父母要花时间训练孩子的时间观念。前期要事先和孩子做好约定,制订孩子愿意执行的时间计划,并使用计时器监督孩子执行计划,同时训练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

心理原因是指因为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会故意用拖拉、磨蹭的行为作为对抗父母的方式,逐步形成拖拉磨蹭的习惯。

应对方法:要想让孩子不把“拖拉磨蹭”当武器,父母需要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找对克服孩子拖拉磨蹭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制订劳逸结合的计划与安排,让他们逐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另外,家长应少说教,多给孩子一些运动以及其他的娱乐陪伴时间,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重视劳逸结合,孩子的心思才会放在学习上。给孩子信心和鼓励,他才会愿意执行学习计划。

为什么家长越催孩子越顶牛儿

我们来看几个很有代表性的个案。

牛牛妈妈说

牛牛特别喜欢做科学小实验。尽管我跟他约定了每天晚上做完作业以后是读书时间,但他经常会沉迷在已经基本完成的科学小实验里,不厌其烦地钻研。

时间到了,我便把约定好要读的《海底两万里》拿给他,说:“20分钟的读书时间到了,读完书你可以休息一下。”

牛牛正在专注做自己的手工实验,就顺口回答了一句:“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我又催促起来:“快点儿快点儿,该读书了。”

连续催促了好几次,牛牛依然没有结束实验。

我实在忍不住,开始发脾气了,大声说道:“你每次都这样拖拉,说好的约定你总是坚持不下去,难道你自己就不能养成习惯吗?天天催你真烦人。”

牛牛不高兴了,把书一丢,坚决不肯看,连手头的实验都不想做了。

为什么妈妈眼里的牛牛不催不干、越催越顶牛儿呢?

轩轩爸爸说

轩轩喜欢玩乐高玩具,每天一放学,放下书包就要玩。

我一看这样不行,就跟他说:“轩轩,你的语文预习还没完成,怎么就开始玩乐高呢?快点儿,马上去预习!”

轩轩说:“我作业都做完了,语文预习也不是很重要,为啥每天都要预习,真烦人。”

我很生气,语文是重要学科,小时候不打好基础,长大了有他苦头吃,就吼他说:“5分钟的预习就把你难倒了?我们约定的安排你必须做完!听见没有?”

没想到轩轩一下炸毛了,赌气说:“为什么要听你的安排,我觉得不合理!你上个月说要带我去看乐高展,结果后来又说忙没时间,你怎么就不遵守约定?!”

说完,也不等我回话,这小子居然自己气冲冲地跑回房间,重重地关上了门。

为什么孩子总喜欢找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换个角度想一想,学习是从兴趣出发的,牛牛这么喜欢科学小实验,在不影响完成作业的前提下,妈妈为什么一定要打断他,要求他读书呢?

孩子身体里有一个学习节奏,在早期他们会不断重复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把一首儿歌单曲循环一百遍,把同一集卡通片翻来覆去看一百遍,这是他们的大脑通过重复来一遍遍加深对世界的认知。如果孩子真的对某种事物很感兴趣,只要是健康的、不伤害身体的,家长可以给予孩子“沉迷”的时间和空间。

轩轩爸爸虽然和轩轩有约定,但是他不懂得计划应该和孩子一起制订,他没有告诉轩轩为什么要预习,也没有把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权力交给轩轩。这样的话,孩子怎么有积极性去执行呢?

计划不是家长的一言堂。孩子不是输入指令就可以执行的机器人。

家长越催孩子越不干,说明家长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而是一味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干预,这也是大部分父母烦恼的原因。

遇到孩子掉链子的情况,很多家长总是急于去纠正和改变,希望孩子一夜之间就能完全按照计划执行。一旦孩子做不到,家长就容易着急和情绪失控。

父母要找到正确的方法监督孩子,才能避免成为催促孩子的闹钟,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

你是钟摆型父母还是闹钟型父母

几年前,我在英国剑桥大学访学期间,去过一个小镇。小镇上有一个教堂,教堂里有一个大摆钟,每天整点时,钟摆就会很有节奏地发出“当当当”的报时声。大家听到报时,就知道现在几点了,就会自觉地去做这个时间需要做的事情。

以前,我是一个很喜欢设置闹钟的人,有时要设置好几个闹钟才能起床,很多事情我都需要设置闹钟来提醒自己。在小镇上住了一段时间,我开始习惯按照钟摆的报时来安排我的每日作息,就把闹钟关掉了。

时间好像慢了下来,因为不再有闹钟追着我干这干那。

时间好像多了起来,我有了稳定的时间间隔提示,反而可以更好地安排任务。

有一天我突然“灵光一闪”,钟摆和闹钟,不就是两种常见的父母类型吗?

闹钟型父母追着孩子干这干那,往往同一件事情要催上三四次,鸡飞狗跳,闹声喧天。一听到父母开口,孩子就像听到闹钟响一样,只想把它按掉……

钟摆型父母划定劳逸结合的时间进度以后,给孩子提供稳定的时间预期,不多说,也不会少说。孩子一听到父母开口,就知道又到了什么时间点、该做什么事,如果不执行计划,属于自己的时间就会白白地流走。

建议父母做孩子的钟摆,不要做孩子的闹钟。

太多的家长习惯做闹钟型父母。闹钟型的父母一般比较强势,把孩子的所有时间都排满,而且因为不放心,一件事往往还要提醒个三四遍。

闹钟型的父母希望孩子跟着自己的计划来,对孩子的要求是服从和听话,容易忽略孩子的实际情况,把任务安排得太满,或者是难度太大、要求太高。就算孩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父母的第一反应也基本是拒绝接受,没有灵活变通,会强制要求孩子听从自己的安排和决定。

钟摆型的父母是理想的父母,他们懂得孩子的人生是属于孩子自己的,父母只能提醒时间的流逝,却不能催促孩子。他们懂得接纳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认识时间管理的意义。

做好时间管理,家长要记住,孩子做计划不是为了让父母满意,不是机械完成“爸爸妈妈布置的人生”,而是能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上自己希望过的人生。

多做钟摆型父母,少做闹钟型父母

钟摆型父母会引导孩子做好计划,过程中做好监督和确认,像孩子的顾问,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策。

闹钟型父母只重视结果,如果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就容易焦虑以及不停地催促,像公司的领导,喜欢下达命令。

很多时候,家长的烦恼就是孩子不听话。

孩子不是机器人,不可能一个方法就立竿见影。如果孩子的逆反心理比较重,一时半会儿纠正不过来,家长不要着急,尝试用“选择”代替“命令”

比如,在前面的案例里,牛牛如果在读书时间想做科学实验,建议牛牛妈妈可以让孩子选择:

“牛牛,妈妈理解你想玩科学小实验,但需要你做一下选择。如果你现在用了读书时间去做科学小实验,那就需要相应扣除本来的自主休闲时间。那么你选择读书还是做科学小实验呢?”

如果孩子选择做实验,就让孩子用计时器计时,看花费了多长时间。

如果不愿意扣除自主休闲时间,那就要求孩子按照计划表执行阅读安排。

一般来说,大部分孩子都会选择其中一种。但特殊情况下,个别孩子会说“我都要”,既想玩科学小实验,后面的休闲时间也要有。这时候,父母可以稍微严厉地坚持:

“牛牛,我理解你特别想玩科学小实验,但是,你只能占用休闲时间。”

如果孩子仍然不愿意,甚至闹情绪,家长千万不能失控——失控你就输了。

父母尽量温和地坚持,过程中可以严厉一些,但不要情绪失控和大发雷霆。如果孩子情绪激动,那就等孩子平静下来再进行沟通:

“今天约定的25分钟看电视时间已经超时了,根据我们的约定,如果你现在结束,周末还可以有30分钟看电视时间。如果不能做到,明天的25分钟就要减少了。”

孩子慢慢会知道约定好的事情一定要遵守,哭闹也没有用,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就会逐步养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说出伤害孩子人格的语言,伤人的话就像钉在心上的钉子,即使拔下来了,伤口也还在汩汩流血。

温和地坚持是为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爱他的。严厉但情绪不失控是为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讲道理的,时间管理是有原则的。

用这种方法训练孩子,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就会按照约定的计划来执行。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多做钟摆型父母,少做闹钟型父母,特殊情况可以另当别论,比如遇到危险时、孩子生病时、重要考试时、外出活动时。因为时间紧,没有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父母就可以使用闹钟型的方式,督促孩子尽快处理。等紧急事情结束以后,父母可以和孩子复盘这件事情,告知孩子未来遇到此类事情,如果有充分的时间,该如何更好地处理。

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参与时间管理

在家庭生活中,爸爸妈妈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如果父母能够有规律地生活,能够遵守约定的时间,并且在生活中给孩子讲述守时的重要意义,那么父母的言语和行为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家庭生活中,父母不仅要告诉孩子怎么守时,还要用自己的行动做给孩子看。父母答应了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那么就要遵守这个约定。假如因为特殊情况无法实现,就要及时向孩子道歉,请求孩子的谅解。

有了时间观念,父母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每天的生活作息安排,让孩子知道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父母和孩子制订的每日作息安排可以简单一点儿。比如一天的内容包括主要事项就可以了:早上起床、早餐、午餐、晚餐、学习、玩、睡觉等。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每日作息安排可以设计得有趣味性一些,比如运用画画、贴纸、思维导图等形式,孩子会更有兴趣。孩子进入小学三年级以后,父母就可以教孩子把每日计划设计成表格式,逐步丰富每日计划的内容。

小测试
你是钟摆型父母,还是闹钟型父母

对比自己的情况,是的打“√”,不是的打“×”。

1. 孩子的每日计划父母会和孩子一起沟通确定。( )

2. 父母会尊重孩子每日计划的想法,并给予合理建议。( )

3. 当孩子刚开始执行计划时,父母会给予时间的提醒,并逐步减少提醒的次数。( )

4. 孩子不遵守约定好的计划时,父母会指出孩子的问题,但不会情绪失控。( )

5. 当孩子哭闹时,父母不会生气地“以暴制暴”。( )

6. 当孩子遵守约定时,父母会经常夸奖孩子做得好的细节。( )

7. 当孩子有一些奇怪的想法时,父母不会说:“你怎么满脑子乱七八糟的,别瞎想!”( )

8. 周末和孩子外出时,会征求孩子的建议。( )

9. 当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时,父母不会第一时间训斥孩子,会先问孩子原因。( )

10. 会提前和孩子沟通寒暑假的每日计划,并约定根据完成情况的分级奖励。( )

统计一下,10道题里,你有几个“√”。如果超过7个,那就说明你是钟摆型父母;如果超过7个是“X”,说明你是闹钟型父母。

小英老师在线
做钟摆型父母就不用催孩子吗

▲家长:做钟摆型父母就是不要催孩子吗?我的儿子9岁,上四年级,晚上很多事都需要我催,我应该完全放手吗?

■小英老师:孩子很多事情都需要你催,一般是因为他大脑里不清楚晚上有哪些安排,需要以什么顺序进行。做钟摆型父母,要学会和孩子做好约定,提前制订晚上的计划,包括每项任务和所需要的时长。

钟摆型父母会引导孩子将晚上的计划熟记于心,进而减少催促和焦虑。

在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钟摆型父母会尽量避免去打搅和催促孩子,但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也会提醒孩子,和孩子确认完成的情况,看孩子是否需要提供帮助。

在极少数情况下,对于有些非常紧急的事情,父母可以运用闹钟型父母的方法催促孩子,比如,孩子再不抓紧时间,就要赶不上飞机了,等顺利上了飞机,安排好入座以后,父母要找合适的机会和孩子沟通,未来再遇到类似事情该如何解决,让孩子逐渐积累经验,避免父母不停地催促。

父母要多做钟摆型的,少做闹钟型的,特殊情况下另当别论。

1.2 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根本。

为什么涵涵和果果做事效率大不同

涵涵妈妈觉得特别奇怪,明明都是自己的孩子,但俩娃的做事效率大不一样。大儿子涵涵是急性子,爱着急,做事风风火火、毛毛糙糙。小女儿果果啥事也不着急,做事情比哥哥认真多了,但也比哥哥慢多了。妈妈陪伴这两个孩子学习时,感到非常头疼。

每当妈妈问哥哥涵涵“作业写完了吗”,涵涵都会说:“我早就写完了!”可是妈妈仔细一检查,涵涵虽然速度很快,但太粗心,会出现错别字、看错数、抄错数的情况。

当妈妈问妹妹果果的作业情况时,果果经常会说:“我还没写完,还要一会儿。”果果的作业虽然错误很少,但写得太慢了,有时候涵涵都写完很久了,妹妹还没做完。为此,妈妈很着急,不知该怎么调整这两个孩子的时间节奏。

两个孩子之所以在学习效率上有这么大的差异,在于性格有差异

哥哥涵涵做事快,性子急,但是有点儿粗心。妹妹果果做事认真细致,追求完美,但速度相对比较慢。

孩子的性格有差异很正常。有的孩子天生具备领袖气质,做事情风风火火,有的孩子性格活泼,有的孩子内向温和,有的孩子认真严谨。在指导孩子进行时间管理时,父母如果能考虑孩子性格的差异性,从理解的角度与孩子沟通,孩子就会更容易接受。

不同性格类型的孩子,在时间管理方面有哪些区别?我们又该如何针对不同类型孩子的性格特点,去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呢?

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本书把孩子分为4种,分别是火箭型孩子、跑车型孩子、游船型孩子和工程车型孩子。事实上,每个孩子的身上都会有这4种性格特质,但大部分孩子某一个或某两个性格特质会特别突出。接下来我会详细介绍这4种性格孩子的特点以及父母和孩子沟通时的注意事项,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这4种性格的划分来源于孩子对于时间的感知度,用两个维度作为参考,一个维度是做事情的速度,另一个是孩子对时间的计划能力,根据这两个维度的4种特点,将孩子的性格类型划分为4种。

火箭型孩子:速度快+计划性强

火箭型孩子的性格特点如下。

· 做事情速度比较快,爱着急。缺乏耐心,容易粗心,不太喜欢检查。

· 比较有主见,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做事。有些好强,喜欢赢和胜利。

· 说话直接,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

· 目标性和计划性比较强,想问题和做事速度比较快。

· 做自己制订的目标或者擅长的项目时,专注力强。

训练火箭型孩子时间管理能力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制订计划:父母可以明确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但不要急切地催促,否则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父母要多尊重孩子,可以多给孩子制订计划的选择权或者决策权,多让孩子自己决定做事情的时间。在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孩子能比较愉快地制订计划。

督促方式:孩子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教孩子有责任感,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可以对孩子说:“你制订的这个计划,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有时候,可以提醒孩子:“你做作业的速度很快,建议你再花5分钟时间检查一下,提升准确率哦!”父母要尽量避免用强势、生硬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否则孩子容易产生对抗情绪。

涵涵是典型的火箭型孩子,做作业速度快,不太喜欢检查,涵涵妈妈首先要理解孩子这个性格特点,了解以后“对症下药”。

妈妈还可以告诉涵涵:“涵涵,妈妈发现你做作业速度非常快,真的好棒!如果你能花5~10分钟时间检查作业,提高准确率,晚上你的自由活动时间可以增加15分钟,你觉得如何?”这样一来,涵涵就会更乐意把作业做得又快又好。

跑车型孩子:速度快+计划性弱

跑车型孩子的性格特点如下。

· 爱表现,说得快,做得也快。

· 做事速度比较快,但思考问题不够周到,容易出错。

· 容易被外界的事情干扰,专注力弱。

· 计划性弱,不善于时间管理,容易忘事。

· 喜欢群体的生活和表现自己,属于“人来疯”。训练跑车型孩子时间管理能力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制订计划:“跑车型孩子”的时间计划性不强,经常是“父母说一件事情,孩子做一件事情”。父母在训练孩子时,要引导孩子逐步学会制订计划,多强调重点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同时,父母需要经常监督孩子的进展情况,并不断总结和强化,让孩子逐步养成认真制订计划和执行计划的好习惯。

督促方式:在孩子执行计划的过程中,父母要多提醒孩子事情的截止时间,比如,“这30道数学口算题,别忘了,你自己计划这周三之前完成哦!”另外,跑车型孩子喜欢被夸奖,父母要多发现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今天你的作文写得又快又好!”“这部分英语朗读,你的发音又标准又好听!”

另外,跑车型孩子的专注力是4种性格孩子里最弱的,父母在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时,单项任务所用的时间可以适当减少。比如完成每项作业的时间,可以从10分钟开始,逐步提升孩子的专注时间。

游船型孩子:速度慢+计划性弱

游船型孩子的性格特点如下。

· 计划性比较弱,做事速度慢,考虑问题花费的时间比较长。

· 会听父母的话,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

· 爱犹豫,自信心不够,会顺从团体的意见。

· 有心事不擅长倾诉,学习时容易分心。

训练游船型孩子时间管理能力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制订计划:父母要把希望孩子做到的事情告诉孩子,可以让孩子在记事本上记录下来。可以多指导和帮助孩子制订计划,给孩子一些好的建议,游船型孩子会比较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

督促方式: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如果你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可以告诉我,我会帮助你的。”还可以多鼓励孩子:“妈妈理解你,在30分钟内写完作文有点儿难,你可以试试,看能否花35分钟完成?”

另外,游船型孩子的专注力也比较弱,在制订计划的时候不要布置太长时间的任务。可以按15~20分钟做一件事的节奏,训练孩子在指定时间内高效完成任务。游船型孩子相对比较缺乏自信,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多鼓励孩子,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进而提升孩子的速度。尤其是在训练的初期,家长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太着急。

工程车型孩子:速度慢+计划性强

工程车型孩子的性格特点如下。

· 乐于遵守规定,做事速度比较慢。

· 专注力强,很认真,慢工出细活。

· 学习很有条理性和计划性,效率一般。

· 喜欢按照自己的顺序做事情,有自己的步调。

· 爱疑问,爱纠结,想问题比较负面。冷静、理性,追求完美。

训练工程车型孩子时间管理能力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制订计划:工程车型孩子条理性比较强,在和孩子制订学习计划时,父母要告诉孩子计划里这些内容先后顺序的逻辑性,这样孩子更容易理解。工程车型孩子爱思考,专注力强,有时候会因为追求完美而忽略时间,父母要多提醒孩子时间节点。工程车型孩子特别适合准备一个记事本,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再一一确认是否按时完成。

督促方式:这一类型的孩子对时间的敏感度会比较弱。不到最后不交卷,不想清楚不去做。有时候想太多,后面没时间做了。尤其是在考试中,容易因为一道题不会做,花很多时间,导致没时间做后面的题目。

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取舍,抓重点。比如在考试中放弃分值比较低、不会做的题,对分值高的题目花更多的时间。

建议给孩子配一块手表,父母可以对孩子说:“这次考试,你可以按照自己习惯的顺序去答题,如果遇到比较难的题,你看一下手表,5分钟如果没有想出解答方法,最好就要做下一道哦。”

涵涵的妹妹果果就比较像工程车型孩子,她做事情很认真,但速度会慢一些。父母需要理解这一类型孩子的性格特点,一方面及时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多花时间训练孩子的时间观念,提升孩子的效率。

小测试
与孩子一起做有关做事效率的性格测试

测试说明:在每一题的4种行为倾向描述中,根据自己孩子符合描述的程度,在横线上分别填上4分、3分、2分、1分。最符合的打4分,最不符合的打1分,每空必填。

测试年龄:6岁以上的孩子。同时家长也可以给自己打分,看看自己是什么类型的性格。

计算总分:A___ B___ C___ D

A代表:火箭型性格

B代表:跑车型性格

C代表:游船型性格

D代表:工程车型性格

通过打分高低,观察孩子哪一种或者哪两种性格最突出。

小英老师在线
“嗖嗖”的火箭型家长遇到慢牛似的工程车型孩子,怎么办

▲家长:测试结果显示我是火箭型妈妈,做事情风风火火,而我家孩子是工程车型性格,做事情不紧不慢,经常把我急得够呛。我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做事效率?

■小英老师:火箭型妈妈做事麻利、速度快,特别不喜欢做事拖拉磨蹭的孩子,很容易着急上火,而且爱催促。而工程车型孩子爱思考,求完美,要想清楚了才会去行动,速度比较慢,面对这种搭配,我的建议如下。

第一:减少焦虑。

对于工程车型孩子的孩子,火箭型妈妈要理解他的速度会比一般的孩子慢一些,这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他慢一些但是准确率高呀!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训练方法。

第二:发现优势。

工程车型孩子虽然速度慢,但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的条理性和计划性会比较好,会容易接受制订每日计划的建议。火箭型妈妈要多挖掘工程车型孩子的优势,让孩子多参与制订每日计划,参与越多,孩子就会越配合。

第三:提升自信。

工程车型孩子自信心会弱一些,如果父母总是不满意地催促孩子,孩子更会觉得自己效率低。

火箭型妈妈在训练工程车型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孩子,多发现工程车型孩子的闪光点,逐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才会更有兴趣和动力去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1.3 孩子不是浪费了时间,而是用错了时间段

一年有二十四节气,一日有十二时辰,花开花落有时,潮平潮起有时,人体也有它的节律。

学习时爱犯困的菲菲,总是拖拖拉拉

菲菲在妈妈的引导下制订了充实的计划。妈妈斗志十足地想,一寸光阴一寸金,只要菲菲能好好利用时间,一定可以跑在前面!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计划经常都只能实现一小部分。

菲菲妈妈很苦恼,向我咨询:

“我和孩子制订了计划,比如每日放学后的时间分配、周末的计划、暑假的安排,这都征得了孩子的同意呀,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不是她找借口不按时完成,就是上一个事项拖拖拉拉导致后面的没时间做了。这样浪费了大量时间,可怎么办?”

这种情况很常见,如果说给孩子制订计划是从0到1的突破,执行计划就是从1到100的考验。

我们成年人习惯了在契约时代遵守约定,比如骑共享单车,使用完要关锁计费;签订了劳动合同,每天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身体不适,你都会去上班。所以一旦孩子不配合,我们往往很难接受:

“这是你同意的,为什么现在又不愿意做呢?我们都约定好的,你怎么能放弃呢,说到做不到啊!”

于是就产生了各种责备和质问,进而升级到言语冲突,孩子往往会更加不配合,父母也无计可施。

有时候,菲菲会告诉妈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特别是下午学习,我觉得很困,心情不好,就不想做。”

原来是菲菲一到下午就犯困,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学习。事实上,我们让孩子高效学习,并不是要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于学习,而是把用于学习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刀刃上。

不是所有的时间都适合学习。除了我们经常使用的有形的“时钟”,我们人体还有一个无形的“时钟”,叫作“生物钟”。

菲菲妈妈就忽略了这个问题。

我们只有掌握了生物钟的规律,在该学习时学习,该休息时休息,才能劳逸结合,精神饱满。也许有的家长会认为“休息就是浪费时间”,其实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出发,而休息远远不止躺下来睡觉一种方法—孩子的玩耍、体育锻炼也是休息。

有的孩子9:00~11:00精神注意力比较集中,12:00以后脑部机能会下降,容易犯困,直到15:00左右才会慢慢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如果偏偏安排早上去做一些玩耍类的活动,下午做一些记忆类的活动(如计算、作文、背诵),孩子可能都做不好。可以做一些调整,上午做记忆、计算类的,下午睡午觉、看书、画画,或者出去和小朋友玩。

一天有早晚,一年有四季,人的身体、大脑也有自己的周期,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我们需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生物钟来分配孩子的时间。当然,不同孩子的生物钟不完全相同,所以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孩子的时间计划表。

比如,很多孩子白天比较精神,到了下午和晚上容易犯困,但有少部分孩子却是晚上特别精神,一到上午就犯困。这是因为他们的生物钟有差异性。

经生物学家的研究,根据不同人的生物钟特点,可以将人(包括成人和孩子)大致分成两种类型:百灵鸟型和猫头鹰型。当然生物钟类型是可以改变和调整的,通过调整作息规律,猫头鹰型和百灵鸟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判断:孩子的生物钟是百灵鸟型还是猫头鹰型

(一)百灵鸟型

百灵鸟型的孩子比较适应早睡早起的状态,每到清晨时分便精神焕发、思维活跃、用脑效率最高,但到了下午状态会减退,晚上容易犯困。

对于3~6岁的孩子,如果大部分时候能在晚上8:30之前顺利入睡,白天状态比较好,说明是百灵鸟型。

对于6~12岁孩子,如果大部分时候能在晚上9:00之前顺利入睡,白天状态比较好,说明是百灵鸟型。

因为百灵鸟型孩子的生物钟规律比较适合学校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因此父母要多向百灵鸟型方向培养孩子的作息习惯。

(二)猫头鹰型

猫头鹰型孩子比较适应晚睡晚起的状态。每到夜晚时,大脑会比较兴奋,反应快、才思敏捷,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到了早晨,就会状态不佳;直到过了中午,状态才开始恢复。

对于3~6岁的孩子,如果在晚上表现得比较兴奋,晚上10:00以后才睡得着,白天比较容易犯困,说明是猫头鹰型。

对于6~12岁的孩子,如果在晚上表现得比较兴奋,晚上10:30以后才睡得着,白天比较容易犯困,说明是猫头鹰型。

猫头鹰型的孩子没有百灵鸟型的孩子那么适应学校作息。如果父母需要的话,可以做一些调整,比如适当减少孩子的午休时间、白天做运动,都可以有效帮助孩子提前入睡,慢慢调整成百灵鸟型。

一天中什么时候是孩子最佳的学习时间呢?据生理学家的研究,人的大脑在一天中有一定的活动规律,如下表所示。

这张表是大部分百灵鸟型人正常的生物钟和作息规律,在安排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可以参考这张表,同时摸准自己孩子学习的黄金时间,把较深、较难的学习任务放在黄金时间完成,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当孩子处于学习能力高峰期时,父母可以适当地增加孩子的任务量,让孩子复习有难度的功课;当处于低谷期时,可以适当地减少任务量,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功课,多安排几次休息。

调整:根据孩子的生物钟调整作息

虽然上面给出了一般情况下的生物钟表,但每个个体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有的人早上注意力集中,有的人下午注意力集中,有的人晚上注意力集中。要在实践孩子每日计划的过程中,摸索出孩子的规律。

孩子的生物钟会受到家庭习惯的影响,也和个人的生理和性格有关。比如有的孩子习惯早上读书,有的孩子习惯晚上读书;有的孩子睡午觉要30分钟,有的根本就不喜欢睡觉,听听音乐就能调节;也有的孩子习惯一次性把作业做完再全身心地玩耍,有的却喜欢写一会儿就要做点儿其他事情。

所以,当孩子不愿意执行某个计划的时候,先不要批评和说教,父母可以问一下,这件事情他喜欢什么时候做。在原则不变的情况下,与孩子沟通调整做事的顺序和时长。

总之,一方面我们要找到自己孩子的生物钟,给孩子制订的时间计划表要个性化。不同孩子的生物钟有差异,比如有的孩子中午就是睡不着,你可以教孩子如何利用这段时间,既不影响其他小朋友,也能让自己得到放松。

另一方面,人体生物钟是可以调整的,年龄越小调整起来越容易。我们要根据孩子学校的节奏,帮助孩子把作息时间尽量调整到和学校的安排一致。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孩子的睡觉时间,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关于令父母困惑的孩子睡眠问题,您可以阅读《不急不吼 轻松养出好孩子》的第1章1.3节“健康的睡眠是美好生活的开始”。

克服:教孩子克服生物钟的困难

顺应自己的生物钟是上上策,但是不代表一困了就可以什么计划都不管了。

遇到孩子身体困乏、精力不足,又需要完成硬指标任务的时候,也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帮他们迅速恢复状态。

饮食调节:可以吃一个苹果或一包坚果。咀嚼可以活动口腔的肌肉,有助于集中注意力。现在市场上有每日坚果的搭配包装,一包里有几种不同类型的坚果,咀嚼起来有不同的口感,很受孩子的欢迎。

身体调节:站起来活动活动,配合背景音乐做一些拉伸的动作,不但能够放松肌肉、舒缓疲劳,还能愉悦心情。

心理调节:可以使用自我对话的方式,让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

“我以前习惯了睡30分钟午觉,但是今天只有10分钟,的确睡不够。”(理解自己状态不佳的原因)

“这是一次特殊情况,我可以克服一次困难,坚持一下就好了。”(鼓励自己)

“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相信自己)

父母可以把以上这些方法分享给孩子,让孩子学会善用生物钟,用理性的心态面对要完成的计划。

小测试
孩子目前的状态是百灵鸟型还是猫头鹰型

如果孩子大部分时间能够符合以下4~5个特点,说明孩子的生物钟是百灵鸟型。

(1)早上6:30起床以后精力充沛。

(2)上午学习时精力比较充沛。

(3)中午会感觉有一点儿困,但不会影响学习。

(4)晚上9:00以后爱犯困。

(5)晚上9:00入睡情况良好。

如果孩子大部分时间能够符合以下4~5个特点,说明孩子的生物钟是猫头鹰型。

(1)早上总是不愿意起床,还想多睡一会儿。

(2)上午学习时比较容易犯困。

(3)一到晚上就精力充沛,不犯困。

(4)比同龄孩子晚睡1~2小时。

(5)一到周末总喜欢睡懒觉。

1.4 感受时间:抓住孩子时间感培养的黄金期

习惯的养成就像播撒种子一样,越早播下,越早收获。

“3岁看大,7岁看老”藏着儿童时间管理训练的黄金期

中国有句古话“3岁看大,7岁看老”。古人很早就发现,3~7岁不仅是孩子性格、兴趣、智力发展非常重要的阶段,同时还是培养孩子时间管理习惯的黄金时期。

习惯的养成就像播撒种子一样,越早播下,越早收获。

孩子时间管理的训练越早越好。孩子进行时间管理有两个黄金期,第一个黄金期是3~6岁(幼儿园阶段),第二个黄金期是6~9岁(一至三年级)。如果抓住了这两个黄金期进行正确的培养,就会事半功倍。

时间感是指孩子对时间的感知,如果从3岁开始就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孩子就会有时间感。

小学一至三年级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系统地学习语数英等基础知识,父母如果能对孩子进行时间管理的重点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提升计划力和专注力,对于学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孩子,可以根据年龄阶段做差异性的时间管理训练。

3岁以下:让孩子感受白天和夜晚

很多时间概念,比如早晨、中午、晚上,昨天、今天、明天,周一、周三、周日……对于3岁前的宝宝而言太过抽象,父母可以在生活中让0~2岁的孩子先逐步感知白天和黑夜的区别,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当天亮了,父母可以结合白天的特征和事情(起床、早餐、逛公园等),强化孩子对白天的认知。比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宝贝,天亮了,太阳公公起床了,宝贝和太阳公公一起起床吧!”“宝贝,天亮了,我们和太阳公公打个招呼吧!”

当天黑了,父母可以结合夜晚的特征和事情(黑、月亮、开灯、睡觉等),增强孩子对黑夜的认知。比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宝贝,你看窗外天都黑了,看不见了,你来把灯打开好不好?”“宝贝,天黑要睡觉了,你来把灯关了吧?”“宝贝,睡觉吧,晚安!”接下来,可以和孩子一起或者让孩子来开关灯,加深孩子对天黑的感觉,逐步建立时间感。

3~6岁:反复强调时间概念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发现,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因为直觉思维的干扰,“时间”对他们来说还是很抽象的,孩子觉得每一天都是一样的。

虽然有些时间名词对孩子来说很抽象,但父母可以在生活中通过反复强调,或者通过绘本、游戏以及使用道具来增强时间的画面感,加深孩子对时间概念的理解。以下是父母引导孩子认识时间概念、增强时间感的方法。

(一)图片

给孩子准备一些描述四季景色的图片,经常给孩子形容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并教孩子指认。例如像下面这样。

春天的图片:百花盛开,粉红的桃花,金黄色的迎春花,柳树换新芽。

夏天的图片:暑气蒸腾,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知了,知了”。

秋天的图片:一片金色的田野,茂盛的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水果。

冬天的图片:雪花飘呀飘,大地变成了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

可以告诉孩子:“为什么会有一年四季呢?因为春天要播种,夏天是阳光和雨水最充沛的季节,秋天才能收获硕果,冬天寒冷时就可以快乐地过冬啦。”让孩子知道不同的季节其实都有各自的意义。

(二)日历

给孩子准备一个专门的日历,让孩子每天上幼儿园前撕掉昨天的那一页,并教孩子读出当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根据每个月的天数,告诉孩子一个月的时间长度。比如在3月,当孩子撕掉了31页日历,3月就结束了,说明3月有31天。

等孩子把一本代表365天的日历都撕掉,父母就可以告诉孩子:“宝贝,恭喜你,你已经撕掉了365张日历,这就代表一年已经过去了!”通过撕日历,可以让孩子逐步理解日、月、年等时间概念。

(三)听天气预报

培养孩子每天听天气预报的习惯,因为天气预报不仅预报了天气,而且说明了当天是几月几日以及星期几,听天气预报可以增强孩子对日期的直观认识。

如果孩子对天气预报感兴趣,父母可以经常问孩子:“宝贝,刚才你听了天气预报,你知道今天的天气是什么吗?”“宝贝,你还记得昨天的天气吗?”“宝贝,天气预报说明天的天气是怎样的?”让孩子潜移默化,对“昨天、今天、明天”3个不同的时间概念有逐步的理解。

教孩子时间概念的方法有很多,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反复强化和运用,帮助3~6岁的孩子理解抽象的时间概念,逐步建立时间感。

6~12岁:强化孩子的时间感

6~12岁的孩子对时间有了具象的理解和认知。父母在和孩子沟通事情时,可以教孩子把事情和时间联系在一起,孩子对时间会更有感觉。

比如,周末要去公园,父母可以和孩子说:“现在是早上8:00,我们开始吃早餐,一会儿9:00我们出发去公园划船吧。”还可以问孩子:“你希望是9:00出发还是9:10出发?”让孩子逐步建立起时间和事情的联系。

父母还可以和孩子玩时间小游戏“猜猜现在几点啦”,比如和孩子一起出去时,我们和孩子都不看手机不看表,一起猜猜现在是几点几分,然后和孩子看谁猜的时间更接近实际时间,获胜的一方可以要求失败的一方表演节目。

父母经常和孩子玩猜时间的游戏,孩子觉得有趣,就能逐步建立对时间的感觉。

另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可以适当提高一些难度,和孩子一起画时间轴,教孩子感知每个年龄段时间的意义。

通过画时间轴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探索人的一生是怎么度过的:以人的一生平均可以活80岁来计算,3岁要开始上幼儿园,6岁读小学,12岁上中学,18岁上大学,22岁大学毕业,然后才开始走入社会去工作,到60岁退休……

然后,可以让孩子思考一下自己目前处于哪个年龄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需要做哪些事情。

比如上幼儿园就要学会适应学校生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学会自己穿衣服。上小学了就要学习写字、算数,多读书,尽可能多地了解世界和科学知识,更好地认识大自然,学会和别人沟通,要有自己的梦想。初中之后呢,就要想我们长大了想要做什么,然后怎么好好学习,大学的时候才能选择喜欢的专业,以后才能实现梦想,找到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

还可以和孩子分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怎么长大的,有哪些难忘的经历,这些都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些成长的阶段才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除此之外,还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搜索有关时间的名言和名人故事,比如中国有句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有,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曾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把这些名言写出来,配上图,贴在书桌前或者其他醒目的位置,让孩子可以经常看到,时刻提醒和激励自己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朋友。

小练习
和孩子一起玩猜时间的游戏

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玩猜时间的小游戏,培养孩子的时间感。比如,父母和孩子外出爬山的时候,可以问孩子:“宝贝,你觉得现在是几点?妈妈和你猜一猜,看谁猜得最接近?”

或者说:“宝贝,你和爸爸两个人猜一下现在的时间,看你们俩谁猜得最接近。”

或者出一道时间选择题:“宝贝,我给你两个时间,一个是11:45,另一个是12:00,你觉得哪个时间是现在的时间?”

还有,父母可以和孩子分别数30秒来进行比赛,用秒表来测算,看谁数的时间最接近实际的30秒。

父母可以运用“哇!你猜对啦!”“哈哈,你猜错啦!现在是12:00!”或者“你数的30秒好准确呀!”这样的语言来营造游戏的氛围,孩子会更乐意参与这个猜时间的活动。

小英老师在线
孩子错过时间感黄金期的培养,该怎么办

▲家长:我家孩子小时候,我们不注重孩子时间观念的培养,现在孩子都上五年级了,我们才意识到要花时间培养,可是已经错过了黄金期,该怎么办?

■小英老师:如果孩子错过了两个时间管理能力训练的黄金期,到了小学四年级以后再进行培养,难度会逐年加大。这时候,父母可以根据以下3点来做一些调整。

1. 接受结果

如果父母确实是因为种种原因,在时间管理方面没有在黄金期对孩子进行及时的训练,父母要学会接受孩子时间管理能力暂时较弱的事实,承担这样的结果。

但父母千万不要气馁,因为时间管理是父母和孩子终身都要学习的能力。当我们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就要和孩子做好沟通,告诉孩子:“只要努力,就不会晚!”虽然进展会比在黄金期缓慢,但父母仍然要鼓励孩子坚持!

2. 学习实践

有的孩子虽然错过了时间管理训练的黄金期,但仍然可以运用书中介绍的PCP儿童时间管理模型进行训练,不断提高时间管理水平。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也要进行调整。亲子沟通和情绪管理做得好,孩子才会乐意按照父母的建议去行动。

3. 静待花开

有些孩子在小时候,无论父母怎么引导,对时间就是迟迟没有感觉。但长大以后,因为一些特殊的事情,孩子会逐渐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还会进行自我教育并不断成长,通过持续行动和坚持,逐步变得高效起来。

所以父母也要给孩子一些时间自我成长,静待花开!

1.5 用好时间管理工具,训练孩子的时间感

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

——歌德

约定的时间到了,天天完全没有感觉

最让父母头疼的,可能是这样的场景——

天天是个有些“糊里糊涂”的孩子。每天几点钟该做什么,一定要爸爸妈妈反反复复地叮嘱他。

“天天,你把玩具收拾一下。妈妈在厨房里炒最后一道菜,再过10分钟,差不多6:30就可以吃晚餐了,听见了吗?”妈妈从厨房里探出头对天天喊道,厨房的油烟机抽风的声音有些吵。

“听见啦!”天天边玩陀螺,边大声回答妈妈。

十多分钟过去了,妈妈炒完菜,把菜端到客厅餐桌上的时候,却发现天天还在全神贯注地玩陀螺。

“天天,怎么回事?我刚才不是跟你说了,再过10分钟就要吃饭了吗?”天天妈妈有点儿生气。

“哦,我以为时间还没有到。”听到妈妈的责备,天天一边收拾玩具,一边委屈地说。

“我不是说6:30开始吃晚饭吗?你看看墙上的钟,几点了?”妈妈的声音越来越大。

像天天这样缺乏时间观念的孩子还真不少。很多家长觉得很困惑: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为什么孩子不能意识到这一点,经常会浪费时间呢?

一言以蔽之:没有时间感。

要想让孩子有时间感,父母可以借助一些时间管理的工具,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训练,教孩子学会使用最基本的几个工具,包括时钟、闹钟、计时器、番茄时钟、沙漏等。

认识时钟:结合场景让孩子理解时间

从孩子3岁起,父母就可以有意识地教孩子认识时钟,可以把和时钟有关的实物或图片拿给孩子。比如落地钟、挂钟、电子钟、手表、怀表、电子表、手机时钟、番茄时钟、沙漏等。

· 父母可以经常告诉孩子时钟上的数字代表的意思。

· 教孩子认识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让孩子拨动时针和分针,体会时针和分针转动时代表不同的时间区间。

· 可以告诉孩子一个具体的时间,引导孩子画出表示这个时间的时钟图。

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沟通事情时,父母要教孩子把时间和事情相结合。尤其是重要的事情,最好能记录一下时间节点,经常和孩子复习确认。

比如,以下是天天妈妈和天天每天上幼儿园时确定的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 6:50-起床

· 7:05-吃早餐

· 7:30-上学

· 17:00-放学

· 18:30-吃晚餐

· 19:00-弹钢琴、写字、玩玩具

· 21:00-睡觉

对于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孩子,父母可以让孩子戴上手表,让他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加深对时间的认识。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不断形成和完善,他们更乐于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很可能因为玩得高兴而忘记时间。看动画片恨不得看上一天,做作业度日如年,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可以把“喜欢做的事情”和“应该做的事情”的时间绑定,如果“应该做的事情”拖拉了,就要占用“喜欢做的事情”时间。

比如,如果孩子周末起床拖延,就不能和父母一起去喜欢的公园玩,或者无法去参观喜欢的博物馆。让孩子感知没有时间观念的后果,孩子才会知道时间管理真的很重要。

定好闹钟:让孩子遵守时间约定

对牛牛的爸爸妈妈来说,每天喊牛牛起床上学简直就是一场“持久战”。无论是连哄带骗,还是批评训斥,牛牛就是赖着不愿意起床,经常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去上学了,还经常迟到。

班里的同学给牛牛起了一个外号“迟到大王”,因为牛牛经常在学校上课铃声响起以后才匆匆跑进教室。牛牛告诉妈妈,老师今天又批评自己了。

“妈妈,我今天迟到,老师又批评我了。”

“牛牛,其实爸爸妈妈每天叫你起床好辛苦。我们都要反思一下,怎么能让你不再迟到。妈妈今天问了一下隔壁的壮壮,他的爸爸妈妈和他约定每天用闹钟叫早,如果执行得好,每个月有一个全勤奖,可以得到一份事先约定的礼物。他这个学期一次都没有迟到,你要不要试试?”

“太好了,有全勤奖礼物,我要用闹钟试试。”

“守时”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观念。教会孩子守时其实不仅仅是对时间观念的遵守,更是对社会规则的遵守,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规划和安排。

父母可以尝试让孩子体验不守时的后果。有些学校到点就关大门,迟到的人需要站在外面等待早餐/早操结束。家长觉得被锁在外面太丢人了,或者自己还要上班,耽误不起这个时间,每天就会催着赶着一脸无所谓的孩子。

针对这种情况,不妨找一天让孩子感受一下迟到的后果——被锁在门外、被老师批评,孩子才会意识到,原来不守时是有代价的呀!

建议父母和孩子提前做好约定,把闹钟放在孩子的床头,设置早上起床的时间。如果有需要可以设定两个时间,比如6:40和6:50。

设定第一个闹钟的时间为6:40,意思是可以起床了,设定第二个闹钟的时间是6:50,意思是必须起床了,没有商量,否则要迟到了。可以给年龄小一点儿的孩子买一些好玩的闹钟,让孩子选择他喜欢的起床闹铃声,孩子会更乐意按时起床。

用活计时器:让孩子建立对时间的敏感度

计时器是一个简单、随手可见的工具,用好了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时间感。

当孩子计划开始做一件事之前,父母可以和孩子约定所需要的时长。

佳佳想看动画片《欢乐好声音》。父母和佳佳约定看动画片的时间,可以说:“这个动画片很好看,就是时间有点儿长。我们可以分几次看。你看是25分钟,还是30分钟?”

让孩子选择很重要,一般来说,孩子自己做的决定,执行起来会更配合。

使用计时器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约定。

与孩子约定好以后,可以当着孩子的面打开计时器,或者邀请孩子打开计时器,开始计时。让孩子参与计时的过程,孩子会对时间更有感觉。

第二步:提醒。

计时过程中,父母可以提醒孩子1~2次,比如:“还有10分钟”“还有5分钟”“时间到啦!”这样,孩子对时间的长短逐步会有感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提醒的次数逐渐减少。除了提醒孩子,过程中尽量不要打搅孩子,比如一会儿给孩子送水果,一会儿让孩子喝水,一会儿问孩子话,等等,否则容易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培养,父母要特别注意。

第三步:结束。

约定的时间到了以后,有的孩子会比较配合,就不再看动画片了,父母可以这样对孩子进行鼓励:“你能说到做到,真是一个遵守诺言的好孩子。”

有时候孩子会不遵守约定,甚至哭闹,对此父母要温和地坚持,可以严厉,但不要情绪失控地训斥孩子。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已经约定好和答应过的事情就一定要说到做到。孩子逐步了解父母的原则,就会慢慢适应,这需要父母做好情绪管理,有耐心并坚持。

番茄时钟法:劳逸结合培养专注力

每天晚上7:00~9:00,是读小学四年级的牛牛同学写作业的时间,也是牛牛妈妈一天中火气最大、心情最不好的时段。

她看到朋友圈刷屏的一则“奇葩”热点新闻,说有一位爸爸因为陪孩子做作业,气得住院了。这位爸爸发朋友圈这样说道:“陪儿子写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了,做了两个支架。想来想去命重要,作业什么的就顺其自然吧!”

牛牛妈妈看了这位爸爸的话以后,不但不觉得这则新闻“奇葩”,反而觉得同病相怜、心有戚戚焉。

无奈之下,牛牛妈妈向我咨询:“为什么我们家牛牛的时间管理能力这么差呢?我和牛牛爸爸都是企业高管,算是时间管理能力还不错的人了,为什么孩子的时间管理却这么糟糕呢?”

我告诉她,时间管理不是天生就会的,父母必须做有意识的引导和训练,孩子才可能掌握。像《奇特的一生》的作者柳比歇夫,用一生践行了一种时间管理方法。

我们对孩子的时间管理训练越早越好,因为孩子会受益终身。但是也不可以操之过急,必须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

牛牛的问题在于,晚上做作业,妈妈让他从晚上7:00做到9:00,中间没有约定休息时间。孩子的注意力时间有限,所以牛牛就会偷偷地做做这、玩玩那。

我提供给牛牛妈妈的解决方法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孩子学会使用计时器。我向牛牛妈特别推荐了“番茄时钟”。

牛牛妈妈惊讶地说:“番茄时钟是职场人士督促自己提高时间单元效率的好工具,我自己也常用,可我没想过可以用在孩子身上!”

其实,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使用番茄时钟都可以对时间长度建立明确的感知,可以有效克服3种常见的惰性心态:

“还有两小时呢,我先玩玩别的。”

“累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休息。”

“提前做完作业,妈妈反而会给我布置更多的任务,还不如做慢一点儿。”

自从牛牛妈妈使用番茄时钟辅助孩子完成作业,牛牛做作业拖拉磨蹭的难题逐步得到了解决,牛牛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进。牛牛妈妈终于舒了一口气,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番茄时钟是一个风靡全球的计时工具,它不仅可以运用在工作中,还可以运用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设置时长(设置番茄时钟的长短)。

每天当孩子开始做家庭作业或在家学习的时候,与孩子约定专注学习的时间长度。这个时间长度,我们称之为“番茄时钟”。

这个时间长度可以是10分钟、15分钟、25分钟等。一开始如果你觉得孩子的学习注意力较差,可以设定一个较小的目标,比如10分钟。随着孩子学习专注能力的加强,可以调整“番茄时钟”的长度,一般不超过25分钟。

与孩子约定需要完成的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比如做某一项家庭作业,看某段文字,做其一单元习题,等等,完成了就叫作“吃掉一个番茄”。

每个“番茄时钟”结束以后,进行一个短休息,约5分钟。每3~4个番茄时钟结束以后,进行一个长休息,时长30~60分钟。

牛牛妈妈问:“在运用‘番茄时钟’的过程中,孩子有的任务不需要25分钟怎么办?有的任务超过25分钟怎么办?”

建议父母和孩子在沟通做计划时,让孩子把大任务分解,把小任务合并。比如某项作业需要35分钟做完,我们和孩子找到25分钟大概能做完的部分,进行任务的分解,再把一些小项目合并。

如果有一些任务孩子在25分钟时间内提前完成,父母可以提前建议孩子把剩余的时间用于作业的检查、课程的复习或预习,等等。

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如果不想做合并或分解,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对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做一些长短微调。但是学习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25分钟,休息时间一定要足够(具体原因下面会讲到)。

第二步:开始计时(孩子自己开始计时和执行学习任务)。

父母要告诉孩子,在“番茄时钟”周期的计时期内,要保持专注,不做其他任何事情。过程中,父母也要切记不要打搅孩子,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约定好了,就让孩子旋转番茄时钟到约定的时间点,开始计时。这个动作必须由孩子来进行,这样他才能感觉到自己是时间的主人。

有时父母太急切了,不容分说为孩子决定:“你的番茄时钟是40分钟!现在开始计时!”这样强行为孩子制订计划,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时间有主人翁的感觉,才会觉得自己不能浪费“自己的时间”。

在“番茄时钟”里,家长要控制自己掌控的欲望,不要开合房门、不要去给孩子倒水、不要削个苹果给他,甚至不要跟他说话,因为这些都是干扰行为。

培养专注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学阶段,父母一定要在家里为孩子创造“无干扰环境”。到了中学,孩子的专注力基本成形,才可以去训练如何在有干扰的环境下集中注意力。

第三步:劳逸结合(完成一个番茄时钟后一定要休息)。

如果孩子能成功地在限定的时间(如25分钟)内一直专注于学习任务的话,说明孩子成功干掉了这个“番茄时钟”!可以告诉孩子,他今天“吃掉了一个番茄”,并记录在家里显眼的地方。

接下来,可以休息5~10分钟,放松一下。

休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能一个“番茄时钟”结束,马上开始下一个“番茄时钟”。

25分钟的设计就是为了减轻人的畏难心——30分钟就是半小时了,25分钟还不到半小时,心理上觉得比较容易达到。

5~10分钟的小休息就像一颗糖,给予孩子即时的成就感,这样才有可能“多吃几个番茄”。

以下是牛牛在使用“番茄时钟”前后做的作业安排。从使用计时器以后的安排来看,新的每晚安排更加注重劳逸结合。

第四步:持续训练(分心了就中断“番茄时钟”,成功了就“吃掉番茄”)。

一开始的时候,孩子肯定会因为分心或其他事务而中断学习任务,比如突然摆弄了一下玩具或开小差,这不要紧,不必责备孩子。

一定要记住,时间管理不是天生就会的,无数成年人用数年时间才训练成熟,孩子中途有反复和放弃太正常了。

“番茄时钟”的游戏规则是,如果中途分心了,就代表这个“番茄时钟”无效。孩子可能不愿意、耍赖皮,家长要扮演好教练的角色,立即中止这个“番茄时钟”计时。然后,等孩子准备好了、重新开始计时,重新开始一个“番茄时钟”的努力。

每天让孩子看一看自己完成了多少个“番茄时钟”,他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时间利用效率,也会很有成就感——“我今天‘吃掉了5个番茄’,比昨天多了1个!”

为什么孩子都喜欢电子游戏?因为有即时反馈,输了马上可以开始下一盘,赢了马上有即时反馈。“番茄时钟”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分心了可以马上挑战下一盘,坚持住了马上有奖励。

沙漏:让时间流逝有画面感

“和孩子说好只看30分钟的电视,可往往半小时过去了,孩子仍舍不得离开电视。”生活中不少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孩子的言而无信常让家长头疼不已。

很多家长在生活中都喜欢约束孩子的各项活动时间,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刷牙要够3分钟,看动画片控制在半小时,玩游戏只玩10分钟等。

但事实上,很多3~6岁的孩子时间概念比较模糊,不明白父母口中的“3分钟”“10分钟”“半小时”是多久,所以家长的要求很难得到孩子的配合。

父母可以用沙漏这个工具来训练孩子的时间感。

沙漏也是计时器的一种,比较适合3~7岁的孩子使用。沙漏一般分为3分钟、5分钟、15分钟和30分钟4种计时方式。

父母可以用计时沙漏提前和孩子约定时间,告诉孩子:“当沙漏里的沙子漏完了,我们约定的20分钟玩游戏的时间就结束了。”比起具体的时间数字,用沙漏表示时间的长短,对小一点儿的孩子来说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更有画面感,能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感觉。

壮壮妈妈从孩子3岁起,就经常用3分钟沙漏来和壮壮约定刷牙的时间。她说:“壮壮对沙漏非常感兴趣,他在刷牙时我们会使用沙漏。每次3分钟的沙漏结束,他才会停止刷牙,去漱口。”

现在,壮壮上了小学,在做作业、看书、玩玩具、看电视时,妈妈会经常使用沙漏和孩子约定时间,效果很不错。

小练习
教孩子认识和使用时间管理工具

根据孩子的年龄,父母选择适合孩子的时间管理工具,包括时钟、闹钟、计时器、番茄时钟、沙漏等,在家可以多教孩子认识和使用这些工具。

相关图书

老年人学电脑
老年人学电脑
速算达人是这样炼成的
速算达人是这样炼成的
童话里的“坏蛋”:给孩子的第一本反霸凌认知书
童话里的“坏蛋”:给孩子的第一本反霸凌认知书
老年人学智能手机
老年人学智能手机
手绘海洋动物(修订版)
手绘海洋动物(修订版)
名家自然故事
名家自然故事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