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不躁 用游戏提升儿童学习力

978-7-115-51113-3
作者: 魏华
译者:
编辑: 马雪伶

图书目录:

详情

本书不是介绍如何帮助孩子搭积木串珠子,本书介绍的是如何通过游戏,激发孩子兴趣、培养孩子习惯,养育优秀的孩子。本书共4章内容,分别介绍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自主爱上学习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提升持续学习的能力;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加速理解和记忆的技巧。

图书摘要

不急不躁

用游戏提升儿童学习力



魏华 著




人 民 邮 电 出 版 社

北 京



定价:49.00元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410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市监广登字20170147号

内 容 提 要

前言

却没想到,游戏让我无意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方法能普遍适用吗?

第1章 未来时代,会玩的孩子更有竞争力

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互联网让整个世界联结在一起,智能手机成了身体的一个“器官”,人工智能来势汹汹,过往习惯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革,随之而来的是对学习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怎样培养学习力,孩子才能顺利迎接未来时代的挑战呢?许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不断加深对新时代学习力的研究,比如哈佛大学教授、创新实验室负责人托尼·瓦格纳教授在他的奠基性作品《创新者的培养》一书中,通过研究一些典型的美国年轻创新者的例子,揭示了他们的成长规律:童年时创造性的玩耍,可以演变成深度的内在兴趣,进而在青春期和成年时绽放为指引事业和生活目标的深层觉悟。

是玩耍!是游戏!用孩子最爱的游戏,来构建他们最需要的学习力系统!

我认为在信息时代,6~9岁的孩子需要通过游戏培养五种学习力:

• 深刻保存和迅速调取有效信息的记忆力;

• 精力投入在哪里,哪里就产生成绩的专注力;

• 在信息爆炸时代拒绝各种诱惑的自控力;

• 超越时间空间限制,直通未来的想象力;

• 直取人心,让世界听见自己声音的表达力。

如果能在孩子的黄金成长期对这些能力加以训练,就像是为他们安装了一个具有自我更新功能的学习力系统,使他们能够借此一往无前。我称这五种学习力为“黄金五维学习力”,在本书的第3章至第7章中会分别介绍。

要帮助孩子快乐地培养学习力,家长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1.1 不是所有的学习都需要正襟危坐

柏拉图认为,最有效的一种教育是让孩子在有趣的活动中玩耍。

萌萌英语成绩差,让妈妈很焦躁

8岁的萌萌,期中英语考试只得了70分,是全班最后几名。妈妈一看卷子头皮就发麻:“完了,一定是在家里没有做辅导,这英语学不好,以后怎么考重点高中?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一辈子不就完了吗?”妈妈越想越心急,赶紧上网搜索提高孩子英语成绩的方法,第二天就搬着小凳子坐在萌萌旁边,揪着她一个个听写单词,但萌萌还是半天都背不下来。

于是,学英语就成了萌萌家最容易引发母女战争的“导火索”……

这一天,妈妈刚准备来一场听写拉锯战,却发现萌萌不仅全部都写出来了,而且正确率达到100%。咦,发生了什么?萌萌耸耸肩说:“今天老师带我们做Bingo游戏,这几个单词我都记住了。妈妈你快点儿帮我预习明天的单词吧,老师说明天还要玩呢。”

后来,萌萌妈妈就不说“我们来背一下单词”了,而且说“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每当这时,萌萌的眼睛噌一下就亮起来了。

很多家长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教育就是上课,学习和玩要分开,要求孩子“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不可一心二用”。

如果我们加以观察,就会发现所有的小朋友都喜欢玩游戏,但是绝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去学习。

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爱学习?

学习是人类的本能,人类通过学习实现文明进步,通过学习改造生存环境,通过学习研究科技,进行发明创造。所以不要担心你的孩子不爱学习,也许他只是还没有找到方法。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游戏和学习不是水火不容的,甚至,孩子天生就会在游戏中学习,游戏是童年阶段最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学习是哺乳动物的一个底层基因代码——小狼通过嬉戏学会捕猎,黑猩猩通过“捉迷藏”学会观察地形,孩子通过“过家家”了解社会分工。游戏在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研究中由来已久,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就曾经在《人的教育》中用大量的篇幅论证如何用游戏帮助幼儿学习。

学习从来都不只是正襟危坐在书桌前。对孩子而言,了解这个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游戏去体验,在游戏的世界里,孩子会尽情、忘我、不知疲倦地投入,这个过程就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家长如果能学会学习力游戏,巧妙地加以设计和引导,孩子就会更乐意学习。

游戏是孩子开启智慧最自然的方式

很多父母认同学龄前应该让孩子充分地玩的观点,但是却认为上了小学,就不应该玩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会对孩子进行大量的“智力投资”,这本来是一种好现象,但有些父母却过于性急,结果收不到预想的效果。

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急于求成,只能是事倍功半。游戏不仅仅是学龄前儿童的专属特权,更应该是所有未成年孩子探索世界的学习方式。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小学以后就不提倡他们玩游戏了,这是违反孩子的发育特点的。

瑞士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7~9岁的孩子,刚好进入小学1~3年级,智力进入“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即儿童从表象性思维中解脱出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比如不一定要看到“3个苹果”才能想象到“3”这个数字,但是在运算时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比如一年级的认数字题可能是这样的:

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将事物按照某种性质,如长短、大小、出现的时间先后进行排列。对他们来说,这一时期的课程内容不算难,大部分孩子的成绩都能达到 90分以上。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优劣的标准,家长如果计较的是孩子拿的是95分还是98分,而不去关注孩子学习能力上的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或不爱写作业、粗心大意),或者忽略了孩子性格上的问题(如胆小、爱哭、容易发脾气等),那么到孩子三年级时问题可能就会井喷式地爆发。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说,三年级是个坎儿。上了三年级以后,孩子面临更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点增加,学习内容也更多地从记忆转向运用,例如,在语言表达方面,对书面表达方式要求更多,对文字的理解和内在联系要求更深;在数学方面,应用题的题量加大,对抽象思维的要求更高,运算的复杂程度加大。如果家长没有抓住这个阶段的特点,提前帮助孩子准备,孩子就有可能会失去学习的自信心。

我们要抓住孩子的发育特点,尤其是在三年级之前的6~9岁黄金时期,用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唤醒孩子的认知智慧。这种唤醒方式不是填鸭式的,不是强迫式的,不是高压式的,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像春天的雨,把孩子的学习力从地下“召唤”出来。

研究发现,孩子只能记住眼睛看到内容的10%;记住耳朵听到内容的20%;如果辅助有视觉和演示,知识留存率将上升到30%;如果能够亲身观察和解释,知识留存率将会上升到50%;假如孩子能够亲自操作,他们就能记住90%。精心设计过的游戏,能够帮助孩子把知识留存率提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学习力游戏可以激活孩子的智慧,唤起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使他们充满能量、一往无前。

通过游戏,孩子能更轻松地学会知识

有时候,家长绞尽脑汁用通俗的语言,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讲解,也不能让孩子彻底明白;而恰当的游戏,配合表情、语气、动作和肢体接触,反而更能让孩子“听懂”。

打个比方,学生问老师,什么叫天赋?没有天赋就不能成功吗?

老师用讲道理的方式,可以这样讲:

天赋是生来就有的优势,意味着你在某些领域上手比别人更快,更容易产生兴趣,能更快找到学习方法。比如说,小明在语言学习上有天赋,能够听到近似语音的细微区别,也就更容易模仿正确的发音;轩轩在体育运动上有天赋,弹跳力和爆发力比一般人要好,传球、上篮、扣杀动作如行云流水;笑笑在记忆力上有天赋,能够从海量信息中一下抓取到最重要的内容,即使过了很久也能记得。

假如老师用做游戏的方式呢?

老师给每个人发一张纸,然后让大家把纸都揉成纸团。紧接着老师把垃圾桶挪到讲台前,然后开始对大家讲解他要做什么。

老师说:“咱们玩个游戏,规则很简单,假设现在是一场人生游戏,谁能把纸团扔进垃圾桶,谁就能成功。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都必须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扔纸团,不能转移到教室的其他地方。”

教室后排的学生立刻开始抗议:“这不公平!我们离垃圾桶这么远,前排的同学离垃圾桶那么近!”

等到所有人都扔过纸团以后,大家会发现,虽然前排的大多数同学都成功扔进去了,但依然有几个同学没能扔进去;而后排的同学大多数没扔进去,但居然还是有几个人成功地将纸团扔进了垃圾桶。

于是老师开始对大家解释:“没错,坐得离垃圾桶越近,你的机会就越大。在这场竞争里,你的位置就是你的天赋。

“但是人生的成功只有一种吗?如果我们把垃圾桶放在教室后方呢?中间呢?是不是赢得这个游戏的人马上会发生改变?”

这位老师最后总结道:“拥有天赋,你更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功。不拥有天赋,也不代表一定会失败。第一,我们要察觉自己的天赋,选择自己最有竞争力的赛道。第二,有天赋不代表一定会成功,如果有足够的兴趣,我们也可以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天赋的差距。”

你觉得语言讲解和游戏体验,哪个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显然是游戏。

通过游戏可以拓展学习维度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习素材俯仰皆是,如果我们把学习定义为坐在书桌前的那几个小时,那可能是画地为牢了。观察春夏秋冬,笔端可以流淌出明月清风。四则运算不只是在写作业时才用,在超市买东西时也可以用上。学英语不是为了考100分,而是为了打开一个看世界的窗口。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财主家的孩子长到6岁,父母请私塾老师教孩子识字,可是老师怎么也没有办法让孩子识一个字,这个孩子就是喜欢玩。父母认为是教师无能,连换了几个教师,还是无法让孩子识一个字。最后父母出高价悬赏,请天下有本事的老师。有一位老师揭了悬赏榜,做了这个孩子的老师。这个老师很有观察力,他发现孩子最喜欢玩捏泥人,捏好便把泥人放在太阳底下晒。于是老师别出心裁,给泥人戴上不同样式的帽子,帽上写着“赵钱孙李”等姓氏,因为过去启蒙教育往往是从“百家姓”开始。

孩子很喜欢这个老师,很听老师的话。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后,老师便叫他把室外的泥人搬回室内上彩:“把戴斗笠的‘孙’搬回来!”上完彩以后又说:“把戴斗笠的‘孙’搬出去!”就这样,孩子慢慢地认识了很多字。

看到了吗?识字不一定要在书桌前!同理,学运算、学单词,也不只在书桌前。

如果我们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作为孩子学习的天地,孩子学习的维度无疑就被大大地拉长。例如,在阳台上纳凉的时候,在公园里散步的时候,去游山玩水的时候,利用日光的影子、夜晚的星象、树枝生长的情形、树木的年轮以及指南针,都可以教孩子辨认东西南北,而不是只靠单纯地背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口诀。

不要担心跟孩子玩游戏需要准备多少道具,在现实和想象之间,孩子是天生的切换高手。比如,把一种东西当作另一种东西来使用,一串葡萄可能是某位国王的宝藏,一面镜子可能是进入魔法王国的通道,等等;把自己假装成另外一个人,拯救世界的英雄、魔法超人、外星人、某个国家的公主,等等,孩子的幻想世界往往会让大人惊叹不已。

通过游戏,学习对孩子来说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玩一个游戏的成本之低,可能远远超乎你的想象,而玩一个游戏的收益之高,可能也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游戏可以帮父母更懂孩子

虽然在游戏中的体验是虚拟的,但是获得的情感却是真实的、可迁移的。在游戏中,游戏者从自己的经验和个性出发,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经历。

由父母陪伴着经常玩游戏的孩子,更善于与人交流与合作。因为,懂比爱重要。美国心理专家劳伦斯·科恩发现,成年人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源于童年时的经历,如果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能发挥强大的正面的影响力,那么孩子更可能拥有幸福的童年。“而父母发挥积极力量的前提,在我看来就是掌握一项最重要的技能——游戏。”他写了《游戏力》一书来讨论这个话题,他认为,孩子可以通过游戏,向世界诉说他心中的喜悦、好奇、疑虑、失望、悲伤,甚至恐惧。如果父母能够学会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就能够更懂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爱与关怀。

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不但孩子掌握了知识,家长也能从中获取很多乐趣,并能通过游戏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有家长说:“我原来很不想和孩子玩游戏,因为觉得好像要自己从童年开始再活一遍,好累。但是一路玩下来,发现原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我自己得到了一个新的视角,更懂孩子的想法,甚至修复了自己童年时留下的创伤。感谢孩子,他是我的天使,感谢游戏,给我再成长一次的机会。”

找到适合孩子的游戏

有的父母认为学习力游戏不适合自己的孩子——

“我家孩子简直就像一个停不下来的陀螺,我都担心他有小儿多动症。还让他玩游戏,不是更收不住了吗?”

“我家姑娘文文静静秀秀气气的,从来都不愿意跟大家去挤去抢,怎么说她都不愿意去玩游戏。”

我们也经常听到有人说,自己不喜欢运动,其实是还没有找到喜欢和享受的运动项目。运动项目有几百种,不依赖任何器械的,至少也有几十种。而游戏就更多了,至少也有几千上万种。花一些时间,找到自己孩子喜欢和适合的游戏,再进行一些个性化的设计,绝对是一项值得的投资。

很多父母在跟孩子玩了我开发的学习力游戏以后,惊讶地告诉我:“现在我对孩子更有耐心了,会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我的脾气也改善了很多。孩子也从以前的和我对着干,变成愿意配合我,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现在还帮我带二宝,说自己要做个好哥哥,要带二宝去玩游戏。”

1.2 用游戏玩出你的“黄金五维学习力”

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

——盖亚斯

“学习力”一词最早源于管理领域,是美国学者弗瑞斯特提出的“学习型组织”,后来迁移到教育领域,主要研究教学中如何构建学习者的学习力以促其有效地终身学习。美国的柯伟林教授在专著《学习力》中提出,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形成的综合体。我国的余建祥老师提出“六要素说”,认为学习力主要包括学习方法、学习动力、时间管理、学习习惯、学习心智、学习意志六个要素。

笔者认为,无论是六要素说还是综合体说,都具有学术上的研究意义,但因为不够场景化,无法具象到具体的训练中。比如,你很难通过一个训练专门训练“学习动力”,另一个训练专门训练“学习心智”。所以我选取了1个中心点——兴趣,5个学习力维度——记忆力、专注力、自控力、想象力、表达力,设计了六大训练篇章,让家长掌握有效的引导方法,让孩子通过趣味游戏,提升五维学习力,也方便家长按图索骥进行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学习力游戏对6~9岁(1~3年级)的儿童尤为有效,当然你也可以提早开始。

黄金五维学习力

记忆力

孩子的记忆分为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其中以无意识记忆为主,凡是直观、形象、有趣味、能引起孩子强烈情绪体验的事和物,他们大都能自然而然地记住。因此在幼儿园阶段,老师会用不同形状的、有趣的小卡片,能活动的计数器,玩具和实物等来吸引孩子。

许多孩子上小学后,因为记不住拼音、汉字、单词或乘法口诀而感到痛苦,父母也十分着急。但是科学研究发现,只需利用一些记忆技巧就能提高记忆效率。比如,利用联想记忆法、歌词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把知识点串联成有趣的游戏,孩子就可以记住了。

专注力

专注力是学习的门槛,但研究和调查显示,很多儿童存在专注力不佳的问题。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学龄前学了多少字、会说多少单词,而忽视了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致使这些孩子上小学后,坐不住,静不下心来学习,整天发呆和幻想,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成绩无法得到提高。

大部分孩子在小时候都很难长时间专心地去做一件事,这是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比较强,容易分心。而游戏是孩子喜爱的活动,它能引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心情愉快,在游戏活动融入提升专注力的训练,就能提高孩子的抗干扰能力,提升记忆容量,延长记忆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听课、做作业的质量。视动协调能力的提高,对改变写字速度慢、丢字漏字、写字跳行等状况有帮助。训练时间越持久,专注力集中程度越高,稳定性越强。

自控力

自控力是儿童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证实,自控力会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由大脑中的生物能量决定。不过,它也是一种“用进废退”的肌肉模型,有人天生强一些,但后天不训练也会退化,相应的,即使天生弱,后期只要训练跟上,一样能变强。

培养孩子自控、自律,宜早不宜迟,宜缓不宜急。家长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通过游戏让孩子练习自我控制时,应将自控力训练拆成多频次、小时段的训练,在游戏的情境里,孩子更乐意主动控制自己,更能达到提升孩子自控力的目的。

想象力

现在,看图写作文、写日记是许多孩子的弱项,这就是缺乏想象力,以及思维被固化造成的,当家长在不断纠正孩子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时,也在一步步地为孩子的思想设置枷锁,让孩子不敢去想象,不敢突破自己已有的思维。

想象力可以帮助孩子在学习时找到更多的方法,会让孩子更好地记忆,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灵活,可以让孩子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孩子的想象力总是来自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对成人的模仿,或家长老师对孩子的培养启发,要想使孩子保持丰富的想象力,家长应有意识地抓住生活中的小事,从小对孩子进行训练。增加孩子的生活体验、带孩子做废物利用的小游戏、阅读绘本图书、角色扮演等,都能为培养想象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表达力

语言发展水平如何是鉴别学生智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期,抓住这个时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发展智力,发展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理解知识能力的前提,优秀的表达力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孩子天生性情各异,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沉默寡言;有些孩子胆小,在陌生人面前说话容易紧张,在人多的地方讲话会脸红心跳;更有的孩子因患有多动症,存在思维障碍,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严重影响了语言表达能力。

若要进一步发展表达能力,仅靠平时与之交谈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行一些词库和句子训练。因此,可想方设法利用散步、睡前时间做你一言我一语的语言游戏,在活动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这样可使孩子想说、爱说,尤其是有话可说。

尽管我们知道学习很重要,但是要爱上学习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必须要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才有可能在学习的道路上持续奔跑。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有持续不断的动力。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研究叫作吊桥实验,这一实验发现,摇摇晃晃的吊桥、过山车、恐怖电影等刺激人产生肾上腺素的场景,容易让人产生“恋爱的感觉”。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在第一次给孩子读书以后,给孩子吃些糖,让孩子把甜美的感觉和知识联系在一起。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原理,使用学习力游戏,让孩子把游戏产生的愉悦和学习联系在一起,从而把对游戏的兴趣迁移为对学习的兴趣。

在后面五章,我围绕记忆力、专注力、想象力、表达力和自控力这几项学习能力,为孩子们设计了一些自测题,家长可以检测孩子目前的能力水平,发现孩子欠佳的地方,采用亲子游戏的方式进行定向训练。因为许多方面是相互作用的,所以你会发现,只训练一个维度的学习力,就会使整体的学习力有很大的提升。例如,记忆力的培训就离不开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控力,只有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信息和对象才会在大脑皮层中烙上深深的印记;反之,注意力不集中,会使人记忆力下降。又例如,想象力和表达力也是密不可分的,孩子将想的说出来,不但是梳理生活经验的过程,也是将经验在头脑中组织、整理后表达的过程。

因此我建议,家长可以带孩子尝试本书中的游戏,变着花样玩游戏,既不会让孩子失去新鲜感,也不会因为忽略某一项能力的培养,而影响其他能力的改善效果。

1.3 带孩子玩游戏的几个原则

很多家长对游戏尚存在理解误区,认为游戏就是传统的“丢沙包”“跳房子”这种,只是为玩而玩,对提高学习没有什么作用。其实,并不是只有传统的游戏形式才叫游戏,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的学习力游戏,是孩子迈向自主学习的康庄大道。

家长怎么带孩子玩游戏,孩子才愿意玩,才能使寓教于乐的效果达到最佳呢?

忘记你是家长,将自己当作玩家

放下身份

家长往往会认为,学习是孩子的事,玩游戏更是孩子的事,哪有时间陪着孩子玩啊?家长若要更投入地陪着孩子玩学习力游戏,第一件事就是要将家长的身份暂且放下,不再以家长的口吻去命令孩子,而是将自己当作玩家,认真地倾听、平等地竞争。“我是家长,孩子就必须听我的”的心态,要转变成“我们是游戏的合作小伙伴”。要和孩子平等,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用孩子的语气讲话,甚至“计较输赢得失”,减弱家长的身份感。

全身心地投入

有的家长平时特别忙,陪孩子玩游戏时,还惦记着工作的事情,看手机或打电话,甚至是边看电视边玩,这种低质量陪伴,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如果你心不在焉,孩子能敏锐察觉到这是低质量陪伴,甚至会想办法吸引你的注意力。建议家长陪孩子玩游戏时,关掉手机,关掉电视,全身心地陪伴孩子。

重返童年

不是“陪”孩子玩,而是“和”孩子一起玩。无论家长在单位是什么身份,在家都要放下身段和姿态,和孩子一起合作玩游戏。家长加入的前提是:让自己再度成为孩子,以孩子的眼光看事情。把孩子当成自己当年的玩伴,还记得小时候踩水洼时的那种快乐吗?还记得把夹心饼干扭开,小心翼翼地舔掉中间那层糖霜后的满足吗?不妨和孩子一起重温儿时的快乐,这也将给你带来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不断创新

家长带着孩子玩游戏时,不能一成不变,否则孩子会很快失去兴趣。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身心发展情况,在现有游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调整,创造出适合自己孩子的“专属游戏”。尤其建议邀请孩子一起动手动脑,共同打造学习力游戏。

让孩子带头

假如家长规定孩子必须玩哪个游戏,到后来,孩子一定会对那个游戏失去兴趣,因为所有孩子都不喜欢被命令、指责、控制。让孩子带头玩游戏,并不是说在游戏时间里家长放手不管孩子,任孩子怎么玩,而是说家长可以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适时地对孩子提出一些建议和帮助。家长试着做个善解人意的玩伴,仔细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要总指挥孩子、不断地问他们问题,或者干预孩子。

鼓励孩子享受过程而不是输赢

“呜呜呜,我不要输,我就是要赢。”乐乐一边哭着说,一边不停地用手拉扯妈妈的上衣。

原来,乐乐在玩木头人的游戏时,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身体,一不小心身体倾斜到一边,结果,游戏以乐乐输了告终。乐乐在妈妈面前哼哼唧唧哭了好一会儿,不管妈妈怎么给他讲道理,他都听不进去。

游戏玩不下去,很有可能是因为孩子怕输。学习学不下去,很有可能是因为难度太高,所以孩子怕输。

在玩游戏中,孩子输掉的情况很多,哭闹的情况也特别多。假如家长能够帮助孩子战胜怕输的心,在每一次输掉游戏后总结经验,继续战斗,那么也就更容易在学习上培养出过关斩将的勇气。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做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己比别人强,以获得周围人对他的认可。因为孩子年龄较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们并不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一旦表现不如别人,他们就会不高兴,甚至会通过摔东西、踢桌子等方式来发泄。

面对“输不起”的孩子,父母需要多费点儿心思,引导孩子排除这种心理障碍。

家长要平衡心态

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在学习或游戏过程中受挫这件事。孩子背一首诗,背了很多次,背不出来;孩子检查作业,明显的错误,检查了很多遍,都检查不出来,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正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当孩子在游戏中因失败而受挫时,我们要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建立积极的心态。

家长降低期望

有的家长希望可以找到一劳永逸的方法,从此就不用操心孩子的学习问题了。但是儿童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课题,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年龄,每一个学科,孩子面临的学习问题,都不可能是相同的。每个孩子的兴趣不一样,对不同学科和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家长不要急功近利,希望孩子一次就能够达到学习效果,而是应该降低期望值。游戏从最简单的开始,允许孩子慢一些,多练习几次,逐步完成,让孩子体会到成就感和价值感,孩子才愿意挑战高难度的游戏。

认可孩子的小进步

孩子有了小进步,家长要及时认可、鼓励孩子的行为,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受到鼓励越多的孩子,越会觉得自己能行,最终会更加有成就感和价值感。我们可以这样鼓励孩子:“这次你玩游戏完全按要求完成,而且还比上次提前了3分钟,你越来越熟练了。”

通过以上方法引导,让孩子拥有一颗平常心,感受到输赢都是正常的事情,孩子就不会因为“输不起”而哭闹不止了。在游戏中输得起的孩子,能够在下一次游戏中继续斗志昂扬;在学习中输得起的孩子,能够对新知识永远兴趣盎然。家长掌握了上述陪孩子玩游戏的技巧,就可以帮助孩子在学习的路上掌握一把“大杀器”。

守住共同设定的规则

游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如果我们在游戏中培养了孩子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意识,他就更有可能学会尊重学习的规律,学会遵守社会的规则。

但是孩子的好胜心往往会战胜他们对规则的尊重,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提前告知

家长需要提前和孩子约定,例如,双方都要按照规则执行,如果一方不遵守游戏规则,就终止游戏。为了能让孩子逐步接受约定的规则,家长也可以与孩子约定,违规后还有一次复活的机会。

说到做到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家长按与孩子的约定执行,说到就要做到。如果孩子不遵守约定,家长就要按约定终止游戏,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哀求,就继续陪孩子玩游戏。否则,孩子会认为家长说话不算话,家长也会在孩子心中失去权威感,下一次,孩子还会用同样的方式达到他的目的。同样,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起到榜样作用,切不可带头破坏规则。

家长往往会心疼孩子,“屈服”于孩子的哭闹。建议家长在这个时候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转移法”,给孩子提供其他选项,如“宝宝你玩得开心吗?下面我们要做更有趣的事情哟!”另一种是“发泄法”,比如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家长认真倾听并表示充分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

鼓励进步

孩子有了小进步后,要及时鼓励孩子的行为,假如孩子刚想耍赖,妈妈提醒了规则后,孩子立刻按规则执行,这时,家长不要吝啬对孩子的鼓励:“宝贝,妈妈提醒后,你遵守了游戏规则,给你点赞。”如果孩子全程能按约定执行,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宝贝,谢谢你按要求遵守了规则。”

允许孩子闹情绪

“妈妈,我不玩了,我再也不玩这个破游戏了。”铭铭说完,扔下总也拼不成功的拼图,愤愤地走向客厅,重重地扑倒在沙发上,随后低声抽泣起来。铭铭经常动不动就闹情绪,这让妈妈极度抓狂和焦虑,这样的孩子应该怎么应对呢?

父母光有母鸡式的爱是不够的,还需要深刻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和内心需要,帮助他们处理负面的情绪,这样才能在自己与孩子之间建立信任和爱的桥梁,使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不知如何处理,就用一些错误的做法,比如批评孩子、打骂孩子,而这些往往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导致孩子情绪压抑、自卑、冷漠等。

下面提供几种科学处理情绪的方法,运用好这些方法,不仅孩子的情绪不会给你带来困扰,而且你也会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理解孩子的内心

孩子和大人一样,他们有情绪也是有原因的。对孩子来说,那些原因都很重要。尝试换到孩子的角度,会更容易接受孩子的情绪。孩子对情绪的认识不多,也无法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情绪,要他们正确表达内心的感受是比较困难的。

当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发脾气时,家长可以这样引导:“宝贝,妈妈看得出来,你现在有点儿受挫,是因为你拼了很久的拼图,总是找不到最后几块,这让你特别着急,对吗?”

准许孩子发脾气

这时,我们可以先和孩子建立连接,例如:“宝贝,每个人都有发脾气的权利,妈妈小时候,因为某件事,也发过脾气。你现在心里的感受是什么?能给妈妈说说吗?”

当引导孩子表达情绪后,家长或许会发现孩子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说话速度、音调、音量和语气等都变得舒缓多了。待孩子的情绪稍微平静后,就可以继续引导孩子说出事情的细节,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了。

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

家长在正向引导时,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感受和期望都不是问题,不良的行为才是问题的根源。感受和期望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接受。我们要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这才是关键。我们可以这样说:“宝贝,你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吗?”如果孩子想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可以问孩子:“你是想大叫几声,还是到楼下跑两圈发泄一下你的情绪呢?”

通过三步引导后,孩子的情绪逐步被疏解,孩子会慢慢平静下来,只有孩子平静、家长也平静时,双方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小贴士:如何使用本书才会更有效

兴趣先行,从第2章的游戏开始

兴趣是发展学习力的基础,无论你的困惑是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还是如何帮助刚上小学的孩子提升学习力,抑或你深陷在孩子不爱学习的痛苦中,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或者重建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我们特意用了第2章来帮孩子培养学习兴趣,请先看这一章!

按需选看第3章到第7章

“黄金五维学习力”是互为基础的,没有先后之分,但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孩子记忆力需要训练,有的孩子想象力需要提高。家长不需要依次从第3章到第7章开始练习,可以先找到自己孩子最需要培养的某项学习力,选择对应章节开始游戏之旅。但是在同一章里,游戏设计是循序渐进的,建议依次从简单到复杂践行,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鼓励孩子动手做道具

本书中分享的大多数游戏的道具是可以采购的。不过,如果家长有时间,建议陪孩子一起动手制作道具,制作道具的过程,也是训练孩子专注力、自控力和想象力的最佳时机,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参与度。

玩耍时请远离电子设备

家长陪伴孩子玩趣味游戏时,请远离一切电子设备,全身心地、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按照自查清单检查自己做到了没有

下面是一张合格游戏的自查清单,请家长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一下吧!

相关图书

老年人学电脑
老年人学电脑
速算达人是这样炼成的
速算达人是这样炼成的
童话里的“坏蛋”:给孩子的第一本反霸凌认知书
童话里的“坏蛋”:给孩子的第一本反霸凌认知书
老年人学智能手机
老年人学智能手机
手绘海洋动物(修订版)
手绘海洋动物(修订版)
名家自然故事
名家自然故事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