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孩子的光——智慧妈妈成长法则

978-7-115-52524-6
作者: 张小桃
译者:
编辑: 马雪伶

图书目录:

详情

对于妈妈这个角色而言,最大的成就感来自养育孩子的过程。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过于强调了养育的部分,而忽略了妈妈作为独立个体的需求。 都说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那么,越是勇于追求自我、成就自我的妈妈,自然越能够养育出优秀的孩子。 《你是孩子的光——智慧妈妈成长法则》将和妈妈们一起来探索,如何在快乐发展自我、活出美好的同时,给孩子更好的养育。 妈妈是孩子的光,孩子也是妈妈的光。这是在血缘之外,两个生命之间更深的羁绊。 希望这本《你是孩子的光——智慧妈妈成长法则》能给妈妈勇气和力量,活出想要的美好,照亮孩子的人生。

图书摘要

每个优秀的孩子身上,都有母亲智慧的烙印

你是孩子的光:智慧妈妈成长法则

张小桃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你是孩子的光:智慧妈妈成长法则 / 张小桃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2

ISBN 978-7-115-52524-6

Ⅰ.①你… Ⅱ.①张… Ⅲ.①家庭教育 Ⅳ.①G78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288177号

◆  著 张小桃

责任编辑 马雪伶

责任印制 王郁 马振武

◆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北京鑫丰华彩印有限公司印刷

◆ 开本:880×1230 1/32

印张:8.375  2020年2月第1版

字数:169千字  2020年2月天津第1次印刷

定价:49.00元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410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147号

内容提要

对于妈妈这个角色而言,最大的成就感来自养育孩子的过程。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过于强调了养育的部分,而忽略了妈妈作为独立个体的需求。

都说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那么,越是勇于追求自我、成就自我的妈妈,自然越能够养育出优秀的孩子。

本书将和妈妈们一起来探索,如何在快乐发展自我、活出美好的同时,给孩子更好的养育。

妈妈是孩子的光,孩子也是妈妈的光。这是在血缘之外,两个生命之间更深的羁绊。

希望这本书能给妈妈勇气和力量,活出想要的美好,照亮孩子的人生。

献给

献给我的儿子石头

推荐语

在推动励媖中国发展的这些年里,我发现很多女性会因为家庭放弃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让人无奈又遗憾。看到小桃的这本书,我很欣喜。她从多个角度帮助妈妈们深挖内心的渴望,并通过鲜活的案例和实用的工具,引导妈妈们建立自我认同、实现人生目标。这是我希望看到的,女性在成为母亲后依然能保持的积极心态和良好状态。希望这本书能鼓励和帮助有需要的女性,摆脱束缚,突破自我,打开更精彩的人生。

陈玉馨 励媖中国联合创始人兼总裁

对孩子有耐心的妈妈很多,会赚钱的能干妈妈也很多,但既能照顾好家庭,又能把自己“照顾”得光彩照人的妈妈不多,甚至不少妈妈觉得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小桃的这本书,就帮助你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秋叶 秋叶PPT创始人,妈妈点赞创始人

这本书,是知识女性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经验分享。现代社会,女性在职场和家庭之间左支右绌,如何能够实现职场和生活的平衡?如何把与孩子的“斗智斗勇”变成共同成长的契机?在这本书中,小桃总结了很多优秀妈妈的案例,并结合自己在工作、婚姻和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切身体会,通过深入分析与高度提炼,给出了妈妈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实用指南。希望这些人生样本所绽放的光芒,能照进更多家庭。

萧秋水 知识管理专家

陪孩子创造最好的未来,并不需要用牺牲自己的方式完成。小桃本身就是这样的妈妈,并用这本书告诉你:如何果敢自信地去树立和实现目标,如何温柔而坚定地去拥有丰盛的人生。小桃同时也是DISC国际双证班社群的联合创始人,她总结的方法让4000多位毕业生获益良多,相信你也能开卷有益。

李海峰 DISC国际双证班社群联合创始人

做妈妈,不是一定要受苦的,不是一定要牺牲的,不是一定要放弃自己的。小桃老师用她的智慧和真诚,娓娓道来:只要用对方法,妈妈也可以绽放,可以成为最美的自己,可以享受孩子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快乐。

王霄 《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 遇见孩子看见更好的自己》作者

解密青春期养育课程创始人,资深家长讲师

如何做一个好妈妈?如何拥有更丰盛的人生?张小桃结合自己成为妈妈的心路历程、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温馨故事,总结了妈妈成长进步的核心攻略。相信作为妈妈的你,读完这本书,一定能找到答案。

Scalers 《持续行动》《刻意学习》作者

“原来,孩子才是我的老师”——小桃用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一位美丽优雅的新女性如何活出“好妈妈”的新境界,活出最美好的样子。我想,小桃成为了孩子的榜样,这份源自内心的自信,是妈妈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赛美 国家高级理财规划师

养育孩子的过程,是父母自我滋养的过程。孩子的新生,仿佛父母的重生。小桃的书让我们顿悟:通过孩子,我们能将自己懵懂的幼年再走一遍。这种奇异的体验,能让我们更懂自己,更懂孩子;更爱自己,也更爱孩子。

大眼睛 资深媒体人、儿童天赋智能测评师

作为一个家里有无数本育儿图书的爸爸,我特别欣赏小桃这本书的立意角度——如何成为一个自信、快乐的妈妈。我相信,一个温暖的、快乐的、自信的妈妈,哪怕她没学过什么高深的育儿理论,养出来的小孩肯定也不会差。小桃非常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她用这本书回答了“如何成为一个好妈妈”,让妈妈们把目光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因为这才是破解教育问题的关键。

许维 头头是道基金董事

小桃是我见过的女性里,少有的能把理性和柔情结合得非常好的母亲,她除了在自我发展上超出许多同龄人,在家庭和育儿上的见解也很有洞察力,解决问题的思路充满了柔情和智慧。相信这本书也会直击你的心灵,给你更多启发,让你看到更多绽放自己人生的可能。

邻三月 《社群营销实战手册》作者,橙为社群创始人

成为妈妈是一个女性最奇特的人生经历,这个过程既有惊喜又有些许慌乱,但总归会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借由孩子,我们开始认识自己。小桃的书,乍一看以为是在讲养育,细细读下去,是在讲“做自己”——怎么认识成为妈妈后的自己;为什么自己会焦头烂额;自己到底要什么,又该如何去达成;是不是成为妈妈后的人生只有一种标准答案,如果不是,那哪一种适合自己。愿这本书能带给你答案和欣喜,毕竟,我们这一生,最好的遇见便是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崔璀 女性成长平台Momself创始人

前言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妈妈?

如果是在怀孕的时候遇到这个问题,我会立即抛出一大堆关于“妈妈应该怎么样”的观点和道理:要照顾好家庭,要教育好孩子,要温和,要有智慧,要做人生赢家……

简直就是大众眼里完美妈妈的样子!

然而事实证明,梦想总是那么美好,而现实和梦想之间的距离,比想象中要远得多。

我一度被哺乳、睡眠、孩子哭闹折腾得筋疲力尽。温和、智慧的独立新女性,转眼成了有一点风吹草动就血压升高、烦躁不安的中年老母亲。

有段时间,我甚至觉得工作成了一种解脱。因为比起搞定孩子和家里的琐事,开会、写方案、聊合作都显得无比轻松。

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让我陷入深深的焦虑和自我怀疑。那套“好妈妈”的标准,就像是孙悟空的紧箍咒,把我牢牢锁在方寸之地。

这让我特别有挫败感:为什么工作中再复杂的问题,我都能找到这个方法、那个工具慢慢搞定,而到了生活中,落到还不会说话的孩子身上,就大失方寸了呢?

这不科学。

还是说,我这套“好妈妈”的标准出了问题?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开始观察、了解不同生活状态下的妈妈,发现不论她们是身在国内还是国外,是奋战于职场还是守护着家庭,是养育了一个宝贝还是多个子女,都或多或少被困于大同小异的“标准”之中。

之所以用“困”这个词,是因为大多数妈妈会向这套标准妥协甚至放弃一部分的“自我”。

而这种妥协和放弃的背后,藏着一丝丝不甘和无可奈何。

还好,不是所有的妈妈都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有一群妈妈,她们的人生曾经循着一条标准路径前行,却在某个节点迈出了既定轨道,为自己走出了一个不同的未来。

这些妈妈的故事让我看到,或许“好妈妈”是有标准的,但这套标准和他人无关。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你希望拥有怎样的妈妈人生?

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

我相信,对于妈妈这个角色而言,最大的成就感仍然来自养育孩子的过程。只是在过去的标准中,过于强调了养育的部分,而忽略了妈妈作为独立个体的需求。

我相信,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越是勇于追求自我、成就自我的妈妈,越能够养育出优秀的孩子。

我相信,每一位妈妈都值得拥有更丰盛的人生,而这并不需要多么高明的智慧或高超的技巧,只需要多一点勇气和坚持。

柏拉图说,最重要的不是活着,而是活出美好。用高质量的生命状态去影响另一个生命,是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用美好的生命之光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这才是“好妈妈”该有的样子。

这本书将和妈妈们一起探索,如何在快乐发展自我、活出美好的同时,给孩子更好的养育。书中没有复杂的理论,只有实用的方法和工具。这些方法和工具同样不是标准答案,是否有助于达成目标是检验这些方法和工具的唯一标准。

在第1章中,我们会一块儿揪出阻碍妈妈们追求自我的根本原因——信念冲突。

在第2~6章中,我分享了很多真实案例和实用工具,帮助妈妈们深挖内心渴望,建立自我认同,找准目标,能够和自己更好地相处,和家人更融洽地协作,和孩子更顺畅地沟通。

但我想强调的是,书中的种种方法只能缩短试错的时间,不能直接变成你的经验。怎样才能变成经验呢?只有一条路:持续地刻意练习。

书里讲了这么多方法,要同时刻意练习吗?

当然不是。先选一种方法,反复练,直到能够自由应用,成为一种直觉反应之后,就可以接着练习下一种方法了。

将一种方法用到极致,胜过对百种方法浅尝辄止。哪怕只知道一种方法,只要日复一日地练习、精进,都能积累成他人不能比拟的核心能力。

尽管看起来更快更节省时间的捷径有很多,然而,时间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节省,而在于积累和沉淀。

结语部分,我讲了五位妈妈的故事。从这几位妈妈身上,你或许能够看到自己过去的影子、现在的困扰和未来的期待。希望她们的经历,能给你勇气和力量,让你活出想要的美好。

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这本书最后提供了附录,里面藏着我的一点“小私心”。在新书内测群里,几乎每个妈妈都认同一句话:“孩子才是我的老师。”所以,我在附录部分记录了儿子石头的一些童言童语,这些童言童语都曾带给我极大的震撼。

他也是我在成为妈妈以后,最想感恩的人。

看着他一天天长大,从一个小细胞长成现在能跑能跳能说话的小人儿,在感慨生命的神奇之余,我也越来越清晰地知道,母亲之所以伟大,并不在于有多么符合某个“标准”,而在于能在有限的岁月里,用一个成熟、智慧的生命来影响一个新生、懵懂的生命。

并且,这种影响并不是单向一蹴而就的,而是交互且持续产生的。

就像我会教他什么是爱,听到他用稚嫩的声音说“妈妈我爱你”时,我也更明白爱从何而来。

这种生命之间能量的流动,成为我不断成长的原动力。

妈妈是孩子的光,孩子也是妈妈的光。我想,这是血缘之外,两个生命之间更深的羁绊。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妈妈们更好地享受当妈的时光,享受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快乐。

如果看完这本书还不过瘾,可以查看附录部分的“光彩书单”,我在这个书单中列出了关于信念与目标、亲密关系、快乐生活、轻松育儿的书籍,就从最触动你的那本开始阅读吧。

最后,欢迎读者妈妈们和我分享故事,交流观点。通过微信搜索公众号“Mrs张小桃”或者微博搜索“Mrs张小桃”都可以找到我。

第1章 梦想被现实粉碎,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淹没。你会被淹没吗?除非你甘心就此沉沦。

——《平凡的世界》

当妈以后一切都失控了

我们不会败给现实,我们只会输掉勇气。

“你真是无理取闹!”

和先生又一次激烈争吵后,情绪崩溃的我冲进卫生间里放声大哭,觉得全世界都在与我为敌,工作、生活、学业……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简直糟透了!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儿子在哭,一声接着一声,哭得上气不接下气。那哭声就像一双手在我的心脏上揉捏,心很疼,疼得让我忘了哭泣。

我想马上冲出去抱抱他,一抬头却看见镜子里的自己,心里一惊:眼睛红肿、头发凌乱、一脸憔悴,这哪里还像朋友们眼中的独立女性、新时代妈妈?!

彼时,我刚刚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每天忙得昏天黑地,就连周末也要经常加班,好不容易有空闲时间,还要写研究生毕业论文,留给家庭尤其是孩子的时间被压缩到了极限。

由于承受的压力太大,我感觉自己每一根神经都紧绷着,连带着全家人也跟着我一起紧绷,一不留神就“擦枪走火”。

好多次“走火”之后,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心里有一个声音在拷问自己:那个内心温暖、满是力量的我,去哪里了?

我实在想不通问题出在哪儿,甚至还因此跑去问做心理咨询的朋友:“我是不是抑郁了?”

朋友在给我做了测试后说:“你顶多是有点儿焦虑,没什么大事。”

我松了一口气。

朋友又问:“你觉得自己状态最好的时候是哪段时间?”

我想了想,是怀孕的时候。

记得2012年秋天的一个上午,我穿上最喜欢的那件白色西服,略带忐忑地走进清华园,参加经管学院的MBA面试。

那天的天气很好,阳光很暖,舜德楼里很安静。等待的时间总是很漫长,我把手轻轻放在肚子上,感受着另一个生命的流动,内心的满足感冲淡了紧张的情绪……

那段时间的我,完全是一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模样,尽管一向怕黑,独自在家也敢关灯睡觉。可是,为什么一“卸货”,我就跟做了换心手术一样,整个人性情大变了呢?

回想生娃后与生娃前,我唯一的差别,就是有了一个新身份:妈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从两个人的简单,转变成了三个人的复杂,甚至是一群人的相互平衡。不论是我的生活节奏还是人生状态,都在短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更要命的是,在当妈这个打怪升级的过程中,既没有攻略,也不能组队,甚至连买个抗打击的装备都不行,全靠自学成才,想想确实挺崩溃的。

可是,这个玩法不对呀!

我们的父母呢?

他们是过来人,怎么会没有攻略?

然而现实是:第一,很多父母自己都过得稀里糊涂,除了叮嘱我们好好经营家庭,相互多点包容和耐心,确实没什么靠谱的攻略;第二,世界变化得这么快,就算父母真的苦口婆心传授攻略,但几十年前管用的方法,现在也不一定能奏效。

专家们呢?

手忙脚乱的妈妈们,谁没有过抓着市面上各种专家写的育儿书来救急?

这些书会告诉你,孩子生病了怎么办,哪些游戏能够更好地开发智力,怎么说话孩子才会听……谁知看得越多却越彷徨,太多的信息聚焦在如何搞定孩子上,但妈妈们最需要的是如何搞定自己焦灼的心。

婆婆又给孩子捂那么严实,也不能说,真头疼……

儿子生病了,我又要请假,领导不高兴也没办法,加薪又无望了……

老公只陪了孩子5分钟就去看球赛了,好气人……

闺蜜的周末是买买买,我的周末是当贴身保姆,随时待命……

羡慕、烦恼、沮丧、愤怒、悲伤……

现在想起来也是好笑,看了那么多心理学书籍的我,在负面情绪来袭的时候,一样身心俱疲,毫无招架之力。我成了一头随时都可能被激怒的母狮子,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神情都可以成为压断我情绪控制阀门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最需要确定性带来的安全感,而确定性却正在远离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我的生活完全失控了。”这样的抱怨时不时出现在我经常泡的妈妈群里。看着这些被负面情绪困扰的妈妈们,我又想到母狮子一般的自己。

“妈妈”应该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称呼之一,但我们这样的状态跟美好并没有多大关系。既然我对当下的状态并不满意,那么我到底希望拥有怎样的人生呢?

每个妈妈都想成为孩子的榜样

你想给的,往往并不是孩子想要的。

在我的朋友圈里,有着一群身份千差万别的妈妈——忙得天昏地暗的企业高管,刚开始追逐梦想的创业者,喜欢手绘的普通上班族,一心为家的全职主妇……

但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妈妈”这个问题被抛出来的时候,答案竟然惊人地相似:“成为孩子的榜样。”

我继续问:“什么叫榜样呢?”

懂得很多,学历够高?

事业成功,赚很多钱?

身材曼妙,有马甲线?

厨艺很好,会做蛋糕?

…………

这些“榜样”都没有错,但我总觉得孩子需要的榜样不仅如此。

《性格的力量》一书中写到,近几年,经济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及神经学家等专业人士不断地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给孩子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帮他们形成一系列有价值的品质,如专注力、自控力、好奇心、责任感、勇气和自信心等。

经济学家把这些品质称为“非认知技能(Non-cognitive Skills)”,心理学家将其称为“人格特征”,而普通人更容易将其理解为“性格(Character)”。

在让孩子形成优秀品质这件事情上,成人世界里的物化标准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甚至根本没有那么重要。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儿童发展学院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深入研究了早期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的长远影响,发现婴儿在生命初期获得的额外呵护,最终会转化为好奇心、自信、自立、镇定和勇于克服困难等优秀的品质和能力。

神经学家迈克尔·米尼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把成年母鼠和一群幼鼠养在树脂玻璃制造的笼子里,研究人员不断挑选幼鼠实施检验或称量体重。有一天,研究人员突然注意到一个现象:当完成检验的幼鼠回到笼子里时,有些母鼠会特别兴奋,并用几分钟的时间舔舐、抚摸幼鼠;而另一些母鼠则对幼鼠置之不理。奇妙的是,这种安抚行为,会大大降低甚至消除幼鼠的焦虑,平衡压力激素的分泌。

后来,研究人员又进行了多次试验,发现了一个更奇妙的现象——那些经常被母鼠安抚的幼鼠们,更擅长走迷宫,更富有好奇心,有更出色的自控力,更健康长寿,甚至还是优秀的“社交家”。

米尼和研究人员看到这个结果,都傻眼了:这小小的细节,竟然能让幼鼠的行为方式产生这么大的差异。更令人震惊的是,就算不是亲生母亲,换成别的母鼠安抚,也能产生让幼鼠更勇敢、更善于适应环境的效果。

孩子在成长初期最需要的,其实并不是多么充裕的物质,也不是多么丰富的学识,而是妈妈给予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能让他们满怀勇气地去探索这个新世界。

我想起来有一段时间,儿子很喜欢把他毛茸茸的脑袋凑过来,在我怀里蹭来蹭去。我问他:“这样蹭有什么感觉?”他想了想说:“温暖。”

我心里也跟着一暖。

原来,我们是从爱的人身上获得“温暖”来滋养自己,再转化成能量回馈给所爱的人。当儿子跑过来抱住我的双腿腻腻歪歪地叫妈妈的时候,“温暖”在我心田缓缓流过。这是孩子给我的回馈。

温暖不仅仅是物理层面上的身体感受,更是内心深处涌上来的依恋、满足、安全、踏实……仿佛回到了生命的初始状态,你并不在意自己身处何方,只顾恬然自得地生长。

我很难想象,镜子里这个眼睛红肿、一脸憔悴、满心焦虑的妈妈,能够给予孩子所需要的温暖,能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成长的喜悦。“成为孩子的榜样”对彼时的我来说,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已。

如果妈妈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并且有能力活成自己梦想中的样子,自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孩子的心灵,慢慢塑造出一个“榜样”。

道理总是如此简单:温暖孩子之前,你得先让自己发光。

天平、总管、百变,你是哪一种类型的妈

用高质量的生命状态去影响另一个新生的生命,是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我在朋友圈做了一个小调查,问妈妈们“当妈之后跟当妈之前的生活相比,有什么变化”。妈妈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看下来却让人有些心疼。

1.眼里只有孩子。

2.自己跟孩子是一国的,老公和婆婆是另一国的。

3.职场不敢冲,工作忙一点儿就心怀愧疚。

4.全职妈妈,没勇气重返职场。

5.累!

6.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完美的妈妈。

7.以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现在什么都得自己干。

8.很久没给自己买过新衣服。

9.出门懒得化妆。

10.顾不上关照自己。

在这十个答案里,至少有六个都是小雅的真实写照。

作为就职于世界500强公司的白领精英,小雅在外人眼里简直完美演绎了什么叫职场得意、情场满意、家庭顺意。小雅经常在她的朋友圈里晒她和孩子惬意、自由、充满爱的亲子时光,下面总有一排朋友们的点赞,还有不少朋友羡慕地评论:“哇,好想生个娃。”

而在朋友圈之外,小雅说自己的真实生活状态其实是这样的。

白天为了升职加薪跟一帮小鲜肉、老腊肉们在职场厮杀,晚上回家还得完成自己定下的手工、阅读之类的亲子任务,经常是哄孩子睡觉结果先把自己哄着了,半夜惊醒发现还没卸妆洗澡。

小雅说,从衣着光鲜的名企白领到24小时贴身保姆,中间只差了一个周末。

“我现在特别羡慕那些还没当妈的闺蜜,她们一到假期就是逛逛逛、买买买、聚聚聚,打个‘飞的’满世界溜达。我的周末只能晒孩子。”

和小雅相比,刚移民澳大利亚的全职妈妈Chris的生活状态看起来似乎要简单一些,但也只是看起来而已。

Chris抱着孩子从医院回到家,突然发现一天24小时根本不够用:照顾宝宝、洗衣、遛狗、修整花园、打扫房间、做饭……整天忙得像陀螺,一日三餐变两餐,还经常喝杯牛奶、吃碗泡面就对付过去。

Chris的邻居养了三个娃,这位老外妈妈不但把家务料理得很好,把孩子照顾得很好,而且每次出门都精心装扮,充满活力。Chris问我:“为什么她的生活看起来那么轻松,我却忙得连饭都吃不上?”

难道外国人天生更会当妈?还是说只有中国妈妈才会陷入自我、家庭、事业的三难选择?

做过南航乘务长的小蓉第一个跳出来说:“当然不是!”

孩子已经8岁的小蓉,刚刚辞掉稳定的工作,成为一名又忙又美的专业形象顾问和礼仪培训师。

翻看小蓉的朋友圈,不是鸡血满满的各处学习的工作照,就是在海边秀着大长腿的度假照。要不是确定她已经有孩子,我真怀疑这姑娘就是放飞自我的单身一族。

“我是特别顾家的人,如果经常见不到孩子,对我才叫不自由!”

小蓉算是少数在南航有了积累却主动离开这个安全堡垒的人,据说辞职时在圈子里还引起了震动。但看着她现在的生活状态,我觉得这个决定简直太对了!

哦,忘了说,小蓉还是“90后”。

小雅、Chris、小蓉,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妈妈。

●小雅:天平妈妈。

天平妈妈想“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有自己的事业目标,又被传统观念束缚,想努力相夫教子。在双重身份间做好平衡,会让天平妈妈特别有价值感。然而现实中事业与家庭却往往难以兼顾,使得天平妈妈疲于奔命又摇摆不定。

●Chris:总管妈妈。

总管妈妈认为男人在外拼搏,女人自然在家操持,大大小小的事儿要干,大大小小的人要管。满足家庭成员的需求、建设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是总管妈妈价值感的来源。总管妈妈眼里很少看到自己,因此也最容易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小蓉:百变妈妈。

百变妈妈能够对自己负责,不依赖外界认同。没有人能替她们定义如何当妈,什么该做、怎么做、做多好,这些都自己说了算。探索、学习、成长、用生命影响生命是百变妈妈价值感的来源。是的,老一辈人看不惯,但那又怎样?

你现在是哪一种类型的妈?

你想成为哪一种类型的妈?

Chris每天累得要死,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我让她适当地排排序,有些事没那么要紧就先不做。

“不行啊,别人家的院子都干干净净,我家的院子总不能全是落叶、乱七八糟吧?狗也得每天遛,老公回来总不能不做饭,吃外卖吧……”

Chris让我想起了母亲——一个典型的总管妈妈。尽管在国企有稳定的工作,但在她心中料理家务、照顾一家老小才是她的“本职”,每天下班之后的生活就是买菜、做饭、打扫,以及各种收拾。我家有一台老式缝纫机,当年流行自己买布料裁衣服,母亲休假时会呼呼地踩着缝纫机,不一会儿,几块布料就变成了一件衣裳,让年幼的我啧啧称奇。

母亲退休后,我让她多出去走走玩玩,别老待在家里。这时,她才发现自己既没什么兴趣,也没什么擅长的事情。面对苍白的退休生活,她也有点后悔:过去怎么没对自己好一点呢?

我问过小雅,事业和家庭,哪个更能给她带来成就感。

小雅想了很久,说了这么一段话:

“真要说的话,当我接到一个大项目然后解决掉,和团队小伙伴一起庆祝的时候,会特别兴奋,非常满足。”

小雅的事业发展得顺风顺水,一个又一个成功项目让她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可是,当我建议她专心去职场拼杀,再跟老公商量一下,家里的事好好分工时,她的第一反应是:“哪有当妈的完全不顾家的?那还不得被人说闲话啊。”

很多人羡慕百变妈妈的状态,但更多的职场女性仍然会像小雅一样选择做天平妈妈。虽然她们事业成功,但心里永远藏着一根刺——我不能不顾家。她们站在事业和家庭的十字路口,为自己的摇摆不定寻找着合理的解释,于是,“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成为天平妈妈们最带劲的“鸡血”。

在家人面前,天平妈妈心怀愧疚,甚至有时还会用愤怒来掩盖内心的脆弱——我这么拼,还不是为了让这个家更好!

天平妈妈是外人眼里的人生赢家,可谁又能理解她们心底的纠结?

小蓉辞职前是一位妥妥的天平妈妈,常年飞来飞去,就算想顾家也是有心无力。有一次,小蓉去幼儿园接孩子,结果女儿像不认识她似的,一个劲儿地往姥姥身边躲。

“当时我心里特别难过。”这成为小蓉转变的契机。

“辞职不等于不工作,更不等于不独立。”于是,可以自己掌控时间,又能保证收入的职业培训师进入了小蓉的视线。她开始自学礼仪培训、正面管教、红酒品鉴、形象顾问,积极探索新的可能。

在用两个月的时间读遍市面上与礼仪相关的书,并整理出一套课件之后,小蓉的第一份培训工作找上了门。当京东、奔驰,甚至天津全运会团队都成为她的礼仪培训客户时,小蓉也完成了从乘务长到职业培训师的角色转变。

“辞职之后去女儿学校接她放学,她居然把我当女神一样介绍给所有人!”

现在的小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百变妈妈。她意识到,平衡不同身份也许是一个伪命题,各种纠结、矛盾、困扰背后的真相只有一个:不敢去做自己喜欢的那种妈妈。

在各种犹豫、纠结的内耗中,青春就这样悄悄远去了。

小雅和Chris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吗?

显然没那么喜欢。

她们有能力改变吗?

当然有,但是连她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真的能改变。

我很喜欢美国老牌乐队Eagles的一首歌《Already Gone》,歌里面唱着:

Often times it happens that we live our lives in chains.

That we never even know we have the key.

我们被锁链束缚,却从来不知道钥匙在自己手中。

很多被现实打败的妈妈,长期被琐事羁绊,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有能力去追求更好的人生,更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能够选择。

这种可怕的思维惯性,像一堵墙,挡住了所有的可能性。

生来就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极少,所以,人生就是一个追寻的过程。只不过,有人在20来岁就寻得了,有人在花甲之年才摸到影子。其实,什么时候寻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没有停在原地。

别为了看似确定的未来,忍受当下不满意的人生

有一位妈妈在我的公众号上留言说:有了家庭、孩子以后,好像每天都在维持心中的一种平衡感,尽管对现状不满意,可是周围的人都是这样的状态,自己感觉无力去改变。

我曾经也是这样,对现状不满意,又觉得自己没有自由选择的能力,患得患失,非常焦虑。于是,我当时报名参加了很多培训班,DISC双证班就是其中之一。上完课没多久,萧秋水老师找到我说:“小桃,我知道你可以做什么了!”

我茫然道:“做什么?”

萧秋水老师说:“你声音条件不错,可以去喜马拉雅讲DISC的音频课程!”

啊?我行吗?

一没讲过课,二不知道怎么做音频,三做出来没人买怎么办……我一点信心都没有,满脑子都是“我不行”。

萧秋水老师推荐了一位喜马拉雅的编辑,我拉着职场“老司机”胡一刀老师、湖北广播资深制作人大眼睛老师一起商量怎么做这个DISC音频课程。主题、大纲、人设、结构……各种文档都准备好了,但课程却由于各种理由迟迟没有制作出来。

一次,我在飞深圳的航班上看到一个故事,很受触动。回北京后一鼓作气,我用两周的时间制作完成了喜马拉雅音频课程《胡桃职升机》。

课程上架后,秋叶老师、萧秋水老师、小川叔、邻三月、彭小六、易仁永澄、小荻老师等朋友们四处帮我转发。DISC双证班联合创始人李海峰老师不但为我录制了推荐语,还在社群里大力推荐我的课程。《胡桃职升机》上架的第一天,就冲上了新课销量榜前三。这门课程也成为了我签约百度问答、头条问答时最有说服力的个人品牌背书。

现在,这门课程在喜马拉雅上的累计收听量已经超过了600万次,我和胡一刀老师在这门课程的基础上升级的训练营也顺利开到第3期。除此之外,这门课程还为我带来了去一刻Talks录制职场节目和拍摄视频课程的机会。

新的选择接踵而至,一个我从来都没想过的未来,正逐步呈现在眼前。

今天,我也想把那个打动我的故事分享给你——《拔掉那棵橡树》。

老师与学生在散步时看到四株植物。第一株植物是刚刚冒出土的幼苗;第二株植物是已经长得很挺拔的小树苗;第三株植物枝叶茂盛,差不多与学生一样高大;第四株植物是一棵巨大的橡树,学生几乎看不到它的树冠。

老师指着第一株植物说:“把它拔起来。”学生用手轻松地拔出了幼苗。“现在,拔出第二株植物。”学生略加力量,便将树苗连根拔起。“好了,现在拔出第三株植物。”学生用尽全力,终于在筋疲力尽之时把第三株植物拔了出来。

“好的”老师接着说,“去试一试拔那棵橡树吧。”

学生抬头看看巨大的橡树,想到刚才拔那棵小得多的树木时已然筋疲力尽,便没有去做任何尝试,直接拒绝。

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状态就像最后这棵橡树,看起来太高、太巨大,以至于让我们连尝试改变的勇气都没有。

的确,做出新的选择往往意味着要从一个熟悉的轨道中跳出来,这需要勇气。但是,你不能为了一个看似确定的未来,就忍受当下并不满意的人生。

当然,说服自己改变需要100个理由,而选择放弃,一个理由就够了。遇到挫折时产生的任何一点负面情绪,都会成为刚刚鼓起勇气、决定做出改变的你停滞不前的理由。

其实,录制喜马拉雅音频课程并不如我想象中的那样顺利。录制第一节课的时候,Mac的音频制作程序突然崩溃,三小时的工作白费。祸不单行,花一千多元买的话筒又突然坏掉,完全收不到音。我沮丧地躺在床上想:“老天爷你不愿意让我录课就直说,别这么折腾人行不行!”

放弃?还是继续?

纠结中,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1.我为什么会沮丧?

因为时间白费了,话筒坏掉了,事情没有按照预期的计划顺利进行。

2.这是我想要的情绪状态吗?我希望自己是什么状态?

当然不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平静地应对问题,想办法继续录课。

3.我现在可以做什么?

买一个新话筒,重新剪辑音频,随时保存。

嘿,你发现没有,这是个套路。

觉察情绪——三个问题——开始行动

尽管负面情绪会反抗:“别想把我赶走!”但是没关系,你可以继续问自己三个问题,直到把这个家伙问烦,你就赢了。

人生最大的限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生活的主动权从来就不在别人手上,大部分抱怨都是在给又懒又怂的自己找借口。

要么懒得思考,只会四处去问:“我该怎么办?”希望直接得到答案;要么虽然知道该怎么做,但是事到临头就犯怂,心里百转千回,却始终迈不开行动的那一步。

就像一只蹲在井底的青蛙,盯着头顶的那片天空整天长吁短叹:“哎,我什么时候才能看看外面的世界啊。”结果第二天,它仍然坐在相同的地方,保持着相同的姿势,连蓄力一跳的尝试都没有。

开始行动之所以难,是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总觉得做了一件事,如果结果不好,那肯定这件事就做错了。而大多数人并不愿意为幻想中的坏结果买单,干脆就止步不前。

实际上,一个决定、一个行为的对错,并不取决于结果的好坏,而取决于是否有利于达成目标。

如果迈出那一步有利于达成目标,这就是正确的选择,啥也别说了,一个字“干”。如果迈出那一步对达成目标无益,就应该果断放弃,换一条对达成目标有益的路,再继续“干”。

只要你心中有了目标,就不要顾虑太多,保持行动跟目标一致,时间会给你答案。

对于小蓉来说,选择自由职业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当然就是正确的,即使过程很辛苦,甚至会遇到一些不理解,也并不会影响她坚定的步伐。而对于小雅来说,找一个好帮手来照顾孩子,让自己能够全心投入工作,同样是值得迈出的一步。

倘若把她们的选择互换一下,行为和目标相悖,两个人都会难受。

小蓉本想多跟孩子在一起,如果因为工作关系无法如愿,会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我这么努力工作是为了什么?

小雅能够在工作上得到巨大的成就感,如果一下离开了,同样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我到底是为自己而活,还是为别人而活?

即使现在小雅和Chris对目标有些不确定,有些摇摆和彷徨,但我相信她们终将迈出更好的那一步。因为,在追逐目标的旅途中,妈妈的决心和毅力不容小觑。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够忍受长达10个月的生理巨变和心理波动,忍受数个小时甚至数天的10级疼痛,忍受一年半载睡不了一个整觉的辛苦呢?在经历过孕育生命的艰辛之后,还有什么困难能挡得住目标坚定的妈妈啊!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坐在井底的那只青蛙,也都想过要跳出那口井。只是,许多人就如同当初的我,常常被自己想象出来的那棵橡树吓住。小蓉就果敢得多,当她发现错过孩子的成长是不能承受的遗憾时,毅然选择了陪伴,并在陪伴过程中学习、提升、找机会,开开心心地发展自己,反而打开了新的职业可能,也成为了孩子的骄傲。

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起初不过是一株幼苗。拔掉自己不喜欢的那棵橡树确实很辛苦,甚至还会花费一些时间。但是,重新种一株幼苗,悉心照料,看着它日渐茁壮,长成你喜欢的样子,这画面不是更美吗?

2017年,我去参加“做自己”论坛,听到古典老师用“Make yourself”来表达“每个人都可以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模样”的理念,不由地想:如果当初我没有试过拔掉那棵橡树,继续当那只又懒又怂的青蛙,现在的我会长成啥模样呢?

幸好,我这只曾坐在井底的青蛙,开始努力试着往上跳。

慢慢地,一直碰壁的青蛙,跳跃动作越来越标准,每跳一次都离井口近一点。终于有一天,青蛙和往常一样,蓄足力气,纵身一跃,突然眼前大亮,有个声音对他说:

Welcome to the new world.

欢迎来到属于你的新世界。

忘掉标准答案,谱写专属于自己的妈妈乐章

女人最可悲的不是年华老去,而是在婚姻和平淡生活中的自我迷失。

——苏菲·玛索

每个人这一生都会扮演多个角色,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这些角色会依次登场。职业生涯规划大师唐纳德·E·舒伯(Donald E.Super),将他2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凝聚成了一张“生涯彩虹图”(Life-career Rainbow),这个图形象地展示了人们的多段人生。

如果画一张妈妈专属的生涯彩虹图,你会发现当妈也是一场多段人生之旅。从襁褓中婴儿的依恋对象,到儿童学习独立时的支撑力量,再到成年后相互扶持与帮助的亲密伙伴,妈妈的角色定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从青涩到成熟,蜕变贯穿始终。而总指挥从来不是别人,就是自己。

不同时代,女性对“妈妈”这个角色的理解有所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一个趋势越来越明显——家庭已经不再是妈妈唯一的价值感来源。我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百变妈妈,她们让我看到“妈妈”这个角色更丰富的生命色彩。

很多妈妈,比如小雅,总觉得在当妈之后,人生乐章一下从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变成了惨兮兮的二胡独奏,只能看着眼前这一本薄薄的曲谱,满肚子委屈地“认了命”。别说行动了,连改变的意愿都弱到看不到。

而像小蓉这样的妈妈,则打心底里认同“我的妈妈生涯我做主”。对她们而言,主旋律一直是交响乐,二胡独奏只是偶尔用来调节气氛罢了。

***

案例:Ada的烦恼

结婚两年之后,Ada当了妈妈。还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中,Ada的先生就被委派到了国外,将要在国外工作两年。而家里的老人身体又不好,没办法长期照顾孩子。Ada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当全职妈妈,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和家庭上;要么换一个清闲点的工作,保证对孩子的基础陪伴时间。

如果你是Ada,会怎么选择?

现在的我,两个都不会选,小蓉也一样。因为,我们不愿意过被别人定义的“标准”人生,也不愿意做假装无所谓地自我牺牲。

当我们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就会更清楚每个决定背后的意义,更愿意去探索能力的边界,也更有自信去创造第三个选项。

小蓉的第三个选项是做独立培训师,这可不仅仅需要勇气,她在两个月内看完市面上所有与礼仪相关的书,熬夜整理授课资料的辛苦,如果她自己不说,谁会知道?

过去路程很远,车马很慢,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一份工作、一杯茶、一张报纸过一天,岁月静好,安稳到老。但真相是,不是人们不想选择,而是根本没有其他的选项。

母亲现在每次跟我打电话时都会叮嘱:“一定要多为自己想,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过好自己的生活,什么都比不上自己活得高兴。”

老太太所在的年代没有其他选项,她用了大半辈子才明白这个道理。如今想开了,旅游、跳舞、KTV玩得不亦乐乎,还经常在微信群里发小视频秀嗓门,时下流行的歌曲都会唱,比我洋气多了!

时代真的变了。

小时候不起眼的女同学分分钟成了创业公司CEO,隔壁家扎小辫儿的跟屁虫一转眼成了“网红”,天天在家琢磨做饭的全职妈妈成了美食家……原来怎么都料不到的可能性,就这样如烟花般灿烂地绽放在眼前。

社会的包容度在提升,人们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个体意识有了更多的表达空间。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再纠结怎么做一个符合大众标准的妈妈呢?

小雅曾经跟我说,看起来她拥有一切——蒸蒸日上的事业,一个好老公和可爱的孩子。但有时候她真想不化妆,不管孩子和老公,就赖在沙发上看一整天的美剧,大声说:“老娘今天什么都不想干,就想自己待会儿!”

“但是,我做不到……”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小雅的困扰,其实并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要不要”的问题。

有一次部门开会,会议主题是分享个人职业规划。我说完之后,有人就感慨:老公拼就好了,女生这么拼干什么。

我从体制内离开时,去清华读书时,在创业公司拼搏时,身边总有人说不行。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女人就应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拿着差不多的收入,顾顾家、养养孩子就行了。

那些觉得我折腾的人,觉得我太拼的人,他们从内心深处就不相信,每个人都值得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他们也不会明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节拍时,那种身心节奏契合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听相声、看喜剧时的哈哈大笑,而是找到自己位置时,内心充盈着自信和满足的快乐。

妈妈确实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但谁说“伟大”只能有一种模样?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什么都照着标准来做,一旦做得不符合标准就开始自我怀疑。当对“标准”的迷恋成为一种本能时,我们不仅拥有了焦虑,还失去了真正宝贵的东西——自己。

然而,标准的都是“工业品”,不一样的才是“艺术品”。不要让“标准”限制你的想象力,不要让“就这样吧”限制了你人生的可能。

有人说,当妈会让女人变得勇敢。而勇敢不仅仅体现在对孩子的庇护上,还体现在对自己生活的把控与选择上。

没有人能给我们制定所谓的“标准”,“准确”不存在,“适应”和“迭代”才是关键。

妈妈的人生节奏应该由自己来谱写——选哪个音符,每个音符放在什么位置,自己来决定。

要相信,不论命运的车轮如何转动,选择的权利都始终握在自己手中。

乔布斯曾经说过一段话:

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

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的直觉和心灵的指示——

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带来清晰的目标感。去实现目标,是你可以为自己做的更有创造力的事情。

对妈妈来说,舒服的人生状态莫过于“我知道自己现阶段想要什么,我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我有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目标。”

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的人生呢?

八个字:感性决策,理性行动。

有妈妈会问:决策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能交给感性呀,不是应该理性分析吗?

认真回忆过往,我们会发现,做很多大大的小小决策时,我们往往是随心而动的:先有了想法,再开始找支持的理由。

比如,问一位妈妈:“为什么要控制孩子吃零食?”妈妈回答:“零食不健康。”那么这个妈妈多半也会控制孩子喝饮料,因为她做决策的出发点是希望孩子拥有健康。显然,这是感性需求。

很多爷爷奶奶知道零食不健康,但孙子一说要,就会立刻买。对长辈们来说,哄孙子开心是不需要理性思考就能做出的决定。

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多以感性为主导,人生重大决策更是如此。我们很难去享受一件内心不接受的事情,很难和一个内心不喜欢的人正常相处,很难说出一句内心不认同的话。倘若可以,那必定是调动了理性,启用了强大的意志力。

长期靠意志力行事,会很累,会像小雅和Chris一样,虽然看起来事事顺利和谐,但内心总拧巴着,就好像有一个洞,怎么都填不满。

小蓉就不同,她辞职的决策,和内心想要陪伴孩子成长的渴望步调一致。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小蓉理性地做了很细致的思考和准备,包括决定从事礼仪培训行业、买书学习、制作课件、寻找讲课机会等,并最终成功转型为工作时间更自由,又有不错收入的培训师,快乐地享受着亲子时光。

感性决策,是把人生的方向盘交给自己的心,让真挚的情感决定你要去哪里。理性行动,则是把行驶的过程交给自己的头脑,让冷静的思考帮助你抵达终点,收获满心的欢喜。

***

【练习】

现在,我们可以一块儿来做一个感性决策、理性行动的小练习。

给自己安排一段安静的时间,坐在书桌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十年后的自己在什么地方,穿着什么样的衣服,脸上是什么样的表情,整个人是什么样的状态。

然后拿起纸笔,听从直觉和心灵的指引,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我想要的生活状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希望实现目标的时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此我可以做出的努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第一个问题是用感性来定方向,而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是用理性来做分析。

如果后面两个问题一时想不到答案,可以先找一件你擅长的,曾经做成功的事情,看看能不能针对这件事情回答以下问题:为此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要花多少时间?

在从没做过的事情面前,我们很难建立自信。因为自信往往源自过往成功经验形成的正反馈,这些正反馈会慢慢沉淀为能力。当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不知道这个事情到底能不能做到,能做到什么程度,要用多少时间时,当然会心虚。

古典老师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一书中说:所有的美好人生都是修炼和管理出来的。我在这句话旁边写了个大大的“YES”。感性决策确定目标,是设计自己人生路线的第一步,要想通过理性行动走到终点,还得看你是不是具备沿路而行的能力。

有句老话说“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我从来不相信存在天上掉馅饼的幸运,那些活出自我的妈妈们,依靠的并不仅仅是幸运,更重要的是,她们清晰地描绘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足够认同自己的角色定位,并为达到这种状态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观察身边我所欣赏的妈妈时,我发现她们背后都有一些相似的小秘密。

比如:

她们时刻保持着孩子般的好奇心;

她们做什么事都很专注,而且会持续努力;

她们对事情总有自己的理解和解释,很少人云亦云或被别人牵着鼻子跑;

她们不会让犹豫和纠结成为前进的绊脚石,真遇到问题了就想办法解决。

当我把这些小秘密一个个列出来后,发现从初为人母时的失衡,到实现内心需求和现实生活的平衡的这个过程中,她们做对了四件事。

有目标(Goal):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心态好(Open):既有自信又够包容。

爱思考(Logic):想法和判断总有依据。

善决断(Decisive):遇事敢拍板,有担当。

这不就是妈妈寻找自我、书写美好人生的“GOLD黄金路径”吗?

每个妈妈都可以拥有更丰盛的自我,更平衡的人生状态。和年龄同步增长的,不能只有鱼尾纹,不断的自我迭代才会滋养出最美的生命之花。

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修炼。顺着这条黄金路径重塑自信,然后胸有成竹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好莱坞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威尔·史密斯扮演的Chris告诉儿子:

不要让别人告诉你做不到,即使是我也不行。

如果你有梦想,就要捍卫它。

总有些人,因为自己做不到就说你也成不了器,不用管他们。

如果你想要什么,去争取就对了。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都有自己高于平均水平的错觉。如果在一个圈子里待太久,还会觉得自己挺不错的。这其实是一种倒退。丑小鸭一直在鸭群里,就不可能知道自己原来是天鹅。

如果身边的人都不敢去追逐梦想,你更要积极地踏出第一步。只有这样,你才能讲出不一样的东西,吸引不一样的朋友,进入不同的圈子,并最终打开人生新的可能。

现在,忘掉那些“标准”,先回答一个问题:

我到底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妈妈?

然后,让我们一起来给自己定制一个梦想中的美好人生吧。

相关图书

老年人学电脑
老年人学电脑
速算达人是这样炼成的
速算达人是这样炼成的
童话里的“坏蛋”:给孩子的第一本反霸凌认知书
童话里的“坏蛋”:给孩子的第一本反霸凌认知书
老年人学智能手机
老年人学智能手机
手绘海洋动物(修订版)
手绘海洋动物(修订版)
名家自然故事
名家自然故事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