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魔术心理学

978-7-115-34633-9
作者: 金圣荣 编著
译者:
编辑: 乔永真

图书目录:

详情

  《妙趣横生的魔术心理学》从魔术表演中魔术师所运用的心理学知识入手,带领读者进入魔术的神奇世界,共同揭开魔术的神奇面纱。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一探魔术的奥妙,还能学习到大量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妙趣横生的魔术心理学》适合所有对魔术和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使用。

图书摘要

妙趣横生的魔术心理学

金圣荣 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妙趣横生的魔术心理学/金圣荣编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3

ISBN 978-7-115-34633-9

Ⅰ.①妙… Ⅱ.①金… Ⅲ.①魔术—艺术心理学—通俗读物 Ⅳ.①J838-0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21839号

◆编著 金圣荣

责任编辑 乔永真

责任印制 杨林杰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

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开本:700×1000 1/16

印张:13.5  2014年3月第1版

字数:135千字  2014年3月北京第1次印刷

定价:29.00元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656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崇工商广字第0021号

内容提要

本书从魔术表演中魔术师所运用的心理学知识入手,带领读者进入魔术的神奇世界,共同揭开魔术的神奇面纱。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一探魔术的奥妙,还能学习到大量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本书适合所有对魔术和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使用。

前言

preface

魔术表演充满了神秘色彩,神奇的魔术师好像能让物体凭空消失或者出现,能将人瞬间转移或者劈成两半……这一切似乎都违背了自然规律。其实,这些不过是魔术师利用人类大脑的盲点和心理弱点,创造出的幻象。

美国神经心理学家克里斯多夫·科奇表示:“自然规律当然是不可违背的,魔术师不过是利用了人们的心理弱点,从而‘做到’了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他们在这方面很在行。或许,我们可以通过魔术来探索人类的心理意识。”英国心理学家高斯塔夫·库恩指出,魔术主要运用诱导、错觉、强迫三个手段来迷惑人的大脑。

高斯塔夫·库恩认为,让物体消失或者出现的魔术,就是利用“诱导”来完成的。魔术“诱导”的方法很多,魔术师在表演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技法“诱导”观众。例如,魔术师常常在表演过程中用缓慢、重复的动作保持观众的注意力,用快速的动作转移观众的注意力。魔术师“诱导”观众的另一个技法就是幽默,魔术师常常用笑话来“打幌子”。魔术师会用变化多端的肢体动作与丰富的表情来控制观众的注意力,而由于人类的感知存在局限性,所以观众很容易上当。

“见到”的并不一定真的发生过,它有可能只是大脑的一种“错觉”。在“消失”的魔术表演中,魔术师看似把小球抛向了空中,其实他只是做出了抛掷的样子,而小球还在其手中。但在观众看来,魔术师手中的小球确实是凭空消失了。在表演过程中,魔术师的视线一直跟着“抛掷”的方向。迈克尔·兰德的研究表明,周围的各种线索对引发幻象很重要。同时,对观众视线轨迹的记录显示,人们的眼球并没有注视他们声称的小球的位置。这表明,人们关于小球出现的幻象主要来自视错觉。这种现象恰恰与人类的知觉、视觉运动机制是可区分的观点相符。例如,盲人虽然看不到眼前的事物,却能准确地指出事物所在的方向。

“强迫”也是魔术表演常用的方法。有时,魔术师并不知道观众在想什么,他们只是强制性地让观众跟着自己走。著名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的魔术《消失的纸牌》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表演过程中,大卫在电视中呈现出八张牌,然后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在心中默念一张牌并记住。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手法后,大卫又将八张牌重新排好,观众惊呼,刚刚心中想的那张牌已经不见了。事实上,魔术师利用人们的错误记忆,将重新排好的八张牌全部更换。无论观众想的是哪一张,都不会在后来的牌中出现。而人们除了记住心中默念的那张牌,对其他七张牌已经没有印象,所以他们错误地以为其他七张牌仍然在牌阵中,以为大卫真的有特异功能,可以看穿自己的心思。

事实上,魔术是一门再创造的艺术,是创造奇迹与极限的艺术,是一门集科学、心理、娱乐于一体的艺术。它是依据科学原理,巧妙利用心理学、物理学等不同领域知识的高智慧表演;它能抓住人们的心理特点,制造出种种让观众觉得不可思议、变幻莫测的假象,而且使人们难以破解其中的奥秘。魔术的创造运用了人类的智慧,它采取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方法,让拥有传统思维模式的人们无法识破其中的奥秘,从而取得以假乱真的效果。

心理学家通过对魔术的研究不仅了解了人们的注意与意识问题,还受到了魔术师的启迪,探索出了治疗注意力缺陷综合征等脑创伤的方法。2007年,以詹姆斯·兰迪为代表的魔术师们在拉斯维加斯进行了聚会,主要是探讨创造魔术效果运用的心理学原理。这次聚会最特别的是,他们的听众主要是来自科学研究意识学会的心理学家与神经学家——魔术师与心理学家的合作目标是研究人类思维与行为的方法。心理学家对魔术中的心理学技巧感兴趣的原因是,魔术师已经在几个世纪的经验中建立了庞大的信息库去营造使观众受骗的效果,而观众的受骗都与人类的思维、认知特点有关。魔术创造的思维方式可以让不可能的事情化为可能,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每一个魔术都包含着一定的原理,这些原理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本书策划与编写过程中,作者得到了刘霞、李营 、陈伟伟、杨玉兰、尹亚东、田丽萍、孔德鹏、李姣、刘文婷 、陈龙、郭煜荣 、佟雪 、王伟、王会琢、滕芳等人的大力支持,他们为本书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且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在此深表感谢。

Chapter 1 心理引导——每个魔术师都是天生的心理学家

人们在欣赏魔术带来的精彩瞬间的同时,不知道会不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魔术究竟是如何与心理学相关联的呢?

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心理学不仅被成功地运用到了生活中,同样也被魔术师广泛应用到了魔术表演中。国际顶尖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坦言,他在魔术表演中经常使用心理引导的方式去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即他可以轻松地利用小戏法让观众的情绪高涨,抑或是做出令观众难以辨别真假的动作。这一切都归结于他对观众心理的准确把控。

当魔术师将心理学因素越来越娴熟地与魔术融合在一起时,把他们说成是天生的心理学家就一点也不为过了。

1.吸引观众注意力

舞台上,魔术师将一张报纸折成倒着放的杯子形状,并将它扣在一只玻璃杯上,将其遮住。然后,他又将一把椅子放在桌子上面,把套有报纸的玻璃杯杯口朝下放在椅子上面。此时,魔术师站在桌子的后面,并请一位观众当他的助手站在他的左侧。魔术师将玻璃杯反复地在桌子上敲打,并向观众解释说他在尝试从助手的口袋中取出硬币。接着,魔术师请助手用手紧紧握住玻璃杯的底部,而他则朝着助手口袋的方向做了一些“魔术动作”,然后握着他的手重重地敲击玻璃杯。就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魔术师突然大声说:“硬币出现了。”他请助手将握着玻璃杯的手拿开,而他则拿起了玻璃杯。这时所有的观众都能看到杯子的下面,但是并没有发现硬币。

接着魔术师将玻璃杯放回原处,请助手再将手放在玻璃杯上面。就在观众的手即将碰上玻璃的时候,魔术师突然拍了一下助手的手,并顺势将那张叠成杯子形状的报纸拍扁,玻璃杯竟然不见了!令人惊奇的是,魔术师从助手的口袋里拿出了那个玻璃杯。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这个例子可以说是魔术中最能展现错误引导艺术的表演之一了。其实,在表演过程中,魔术师所用到的只是普通的玻璃杯、报纸和一名助手,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心理学应用。

这个魔术比较特殊的一点在于,魔术师在刚开始表演时就将魔术的真实结尾隐藏了起来。这使得观众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有关硬币的动作上。那个透明的玻璃杯只是一个普通的道具,看起来没有任何秘密,以至于观众根本不会集中精力关注它。魔术师通过暗示证明了玻璃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他反复地将玻璃杯朝着桌子敲打,同时还让助手用手重重地敲打玻璃杯,这一切都是为了说明杯子只是一个普通的玻璃杯。魔术师朝着助手的口袋做了一些“魔术动作”后,再把用报纸裹着的玻璃杯拿起来的时候,观众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玻璃杯的下面而不是玻璃杯本身,因为他们以为硬币会在那里出现。就这样,魔术师很好地分散了观众对玻璃杯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魔术师右手握着玻璃杯,让杯口对着自己,然后利用助手右肩膀的遮挡,让玻璃杯隐秘地转移到左手上。之后,左手将玻璃杯放入了助手的口袋中。当然,此时的报纸还保持着玻璃杯的形状,被魔术师虚握着。

这个魔术表演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魔术师拥有熟练的技巧与充分的表现力。因此,只有那些表演手法精湛的魔术师才能让这个魔术表演取得惊人的效果。

还有一个很棒的魔术:魔术师在一个被选为助手的观众面前拿出一副扑克牌展开。然后,他笑着对助演的观众说:“请您从中任意选一张牌。”助手从中随便抽了一张并看了一下。这时,魔术师表现得垂头丧气,并说:“唉,我并不希望你看到它啊!”魔术师从助手手中拿回这张扑克牌后说,“我们先将它放在桌子上吧。”接着,他让助手再抽选一张牌。此时,奇迹就出现了:助手所选的第二张牌竟然就是他刚开始选的那张。

在这个表演中,魔术师仅仅利用双手与一副普通的扑克牌就完成了这个魔术。配合演出的观众在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魔术师所做的动作。魔术师的平静、镇定与友善,让他以为魔术师在表演中没用任何技巧与手法。一开始,那位观众抽取并看了一张牌,然后魔术师用自然、沉稳的声音,就好像真的犯了一个错误似的说:“唉,我并不希望你看到它啊!”魔术师的这种说话方式吸引了助演观众的注意力。在说“唉”的时候,魔术师的眼睛盯着助演观众的眼睛,同时一只手从助演观众的手里抽回牌并轻轻推向他的胸部,这就成功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然后,魔术师将这只手移到了整副牌上,并很自然地将牌做了交换。接着,他拿牌的手不动,另一只手拿着被换掉的牌,假装不确定地看了看,似乎在想要怎么处理它,接下来他随手将牌放在了桌上。了解了这些,这个魔术的秘密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这个动作看似不需要任何准备,但是实际上这个表演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精心设计的。

转移观众注意力是魔术师一直用来迷惑观众的武器之一,如果没有这一项,魔术或许就不会如此神秘。

2.用小戏法调动观众的情绪

演出一开始,伴着昏暗的灯光和神秘的气氛,身着夸张服饰的魔术师出场了:只见他将手中的丝巾一扬,丝巾瞬间变成了飞翔的鸽子。神奇的现象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以至于所有的人开始陶醉其中,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光线逐渐转亮,大家的心情还是不能平静。这时魔术师对大家说:“今天的天气好热啊,大家想不想喝可乐呢?我现在就变可乐给你们喝,好不好?”台下有观众嬉笑着说:“好啊!但是能变出来吗?”魔术师说:“哼!等变出来,我自己喝,你们就眼馋吧!”说完,魔术师拿出一块很大的手帕,并向观众展示,以表明这是一块普通的手帕。接着,他将手帕交给观众检查,待观众检查后,他又将手帕放在桌子上铺平。然后,他拿出一个准备盛放可乐的杯子——这个杯子是透明的。魔术师拿着它面向大家说:“杯子现在是空的,一会儿我就让你们看到清凉的可乐。”接下来,魔术师用手帕遮住杯子,停留了几秒,并朝着杯子吹了口“仙气”。然后,他揭开手帕,一杯装得满满的可乐就出现了!这时魔术师笑着对大家说:“各位,不好意思,我自己喝了。”说完,他就端起可乐杯喝了一大口,顺便还用舌头舔了下嘴唇,台下观众惊呼不已。

魔术师将可乐杯放在桌上后,对观众说:“其实,我并不想喝可乐,我真正想喝的是美酒!我想大家一定希望看到我醉酒的样子,是不是啊?”听完魔术师的话,台下观众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之后,魔术师拿出一把酒壶和一只透明的玻璃杯。他将杯子向大家示意是空的后,就拿起酒壶往杯中倒酒,可是酒壶中空空如也,一滴酒都没有。接着,他将酒壶拿到耳边摇动了几下,听了听,还是没有酒。随后他又将壶嘴往下倒,还是没有半滴酒。这时,魔术师表现很沮丧,对观众说:“你们看,我想喝酒,但是壶里没酒,真是倒霉。”但随后他又喜笑颜开地说:“没关系,我可以变出酒,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你们看吧!”说完,魔术师左手拿酒杯,右手拿酒壶,说了一声:“变!”酒就从壶中缓缓流出。魔术师端起装满美酒的玻璃杯一饮而尽。喝完之后,他对观众说:“哪位朋友想喝,我给你变一杯。”随即,某位配合的观众说:“给我变一杯。”于是,魔术师就给他倒了一杯,而另一位观众也要,魔术师要给他倒,但是酒壶却倒不出酒了。这时,魔术师说:“别着急,我再给你变出来。变!”话音未落,酒壶里又流出酒来了。(魔术师连续给观众倒了几杯,而且是叫有就有,叫没就没。)最后,魔术师将酒洒在了地上,全场的观众都闻到了美酒飘散的香味。

其实这两个魔术的难度都不大,只要魔术师能够顺利地将其表演完,再配以幽默的语言和良好的演技就可以啦!

先来看一下第一个变可乐的魔术:魔术师在表演前,需要先准备两只同样的透明杯子——一定要透明(透明的杯子不容易让人产生怀疑心理),接着准备可乐与手帕。在进行魔术表演前,魔术师要事先将可乐倒入其中的一只玻璃杯中,然后在正式表演之前用双腿夹住盛放可乐的杯子。魔术师向大家展示完手帕后,他会将手帕平铺在桌子上。魔术师会将手帕靠近自己的一边垂落在桌子后面,然后向大家展示空杯子。魔术师接下来的动作十分关键,练得越熟练越好——他在展示空杯子的同时,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抓住盛放可乐杯子的杯沿,用中指与食指捏住手帕的边沿,然后向上提。随后,魔术师将右手的手帕挡在左手的空杯子前,就在挡住的那一瞬间,左手快速将空杯子向着自己的身体方向倒下来,用拇指根部与小拇指拿住,然后用其他三根手指头捏住右手的可乐杯。这时,他再用右手将手帕朝着自己的方向掀过来。这个动作是为了将空杯从左手处拿出来。因为当右手将手帕掀过来的时候,正好能碰上空杯子的杯口,然后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将空杯子与手帕一起捏住,并让手帕遮住空杯子,而随后将手帕向着身体的方向拉,这时装满可乐的杯子就慢慢出现在观众的眼前了。在展示可乐时,观众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可乐上,而不会注意魔术师的右手,此时他会快速地将空杯子放到隐蔽的桌子后面。这样看似神奇的魔术就完成了。

魔术师在表演这个魔术时是坐着的,这样才能将可乐杯稳稳地夹在双腿之间。在表演这个魔术时,魔术师一定要面对观众,而且后边与两侧都不能有人,否则肯定会被揭穿。同时,要成功地表演这个魔术,魔术师还需要熟练的手法和技巧。

第二个变美酒的魔术就更简单了。盛酒的玻璃杯子当然没有任何异样,而且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那是一只普通的透明杯子。其奥秘其实在酒壶上——酒壶是用薄铁皮打造而成的,其外表刷上一层漆,壶脖有一个软木塞,塞子中央插着一根细铁管(管的直径大约是一毫米),下端焊有一个扁形孔。壶壁上打一个小洞,然后将酒从洞口倒进壶中。在表演的时候,魔术师会用拇指按住壶壁上的洞。因为没有空气进入壶中酒自然就不会流出来,在魔术师的拇指离开洞口后,空气就会进入壶中,此时酒就可以流出来了。

通过解读这两个魔术可以获悉原来神秘莫测的魔术有很多戏法、门道。魔术师张洋表示:“魔术不是魔法,魔术师都是正常人,多数表演只不过是用了一些小戏法骗过了大家的眼睛而已。”在一次活动中,张洋邀请一些观众在台上站好,然后让大家跟着自己的口令:伸出左手,再伸出右手,然后双手翻转拇指向下,接着双臂交叉,十指相扣。随后,他手臂突然一翻,交叉的双臂就分开了。台上的观众都迷惑了,自己的怎么打不开呢?大家想了很久也没有得出结果。原来,他在让大家注意某位观众的姿势时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然后将手臂换了位置,之后一转,就打开了手臂。

3.把握观众的心理预期

在全场观众的注视下,魔术师风度翩翩地走到桌子后面。桌上有三只杯子与三个小球,他将小球排成横排,然后将三只杯子杯口朝下分别扣到三只小球的后面。魔术师捡起中间的一只小球放到中间杯子的杯底上,然后将另外两只杯子先后扣到第一只杯子上面,这样就把那个小球扣在杯子里了。在魔术师将这叠杯子从桌上拿开后,那只小球竟然神奇地穿透杯底,出现在了桌子上。魔术师又用同样的方法将其他两个球封到杯子之间,这两个球也像第一只小球那样穿透杯底跑到桌子上面集中了起来。魔术师接着将一只小球在手中变没,一会儿又把它从中间的一只杯子下面变了出来。随后,魔术师将三只小球分别扣到三只杯子的下面,并用巧妙的手法使中间杯子下面的球跑到了右边杯子下面。不一会儿,这只球又神不知鬼不觉地跑到了左边的杯子下面。然后,魔术师将小球一只只放到衣服的口袋中,但紧接着它们从桌子上的杯子下面变了出来。魔术师重复表演了这个动作,此时令人吃惊的一幕出现了——从三只杯子底下变出了三个黄澄澄的柠檬。

要表演这个魔术,魔术师首先会选择三个不透明的、容易套在一起的杯子(杯子套在一起的时候,要留有一定的空间置放一个小球)。其次,魔术师要准备四个颜色鲜亮的小球(它们的大小以能够藏到两个套在一起的杯底之间为准)。此外,魔术师还需准备三个普通的柠檬(柠檬的大小要很容易地放进杯子中)。

表演前,魔术师将一只杯子的杯口朝下扣到桌子上,在杯底上放一个小球,再将其他两个杯子套在这只杯子上,将这只小球封住。最后将一叠杯子翻过来,杯口朝上放在桌子上,并将其他三只小球扔进上面的一只杯子里。在表演中,不明真相的观众会以为魔术师只用了三只小球。这样一来,第四只小球就成了魔术师的“秘密武器”。接着,魔术师再将三只柠檬放到右边的口袋中,如此一来,就做好表演准备了。

表演开始后,魔术师站到桌子后面,左手拿起那叠杯子,将里面装着的三只小球倒在桌上,并用右手将它们排成一排。当他的左手握住杯子时,杯子底朝向桌子,杯口内斜朝向他的身体,而保持这个握杯的姿势就可以始终避免让观众看到杯子里面的情况。接下来,魔术师用右手往下取出最下面的杯子,然后将它向内转成杯口朝下,扣到右边一只球的后面。之后,取下第二只杯子,将它扣在中间的球下面,这时预先藏在两只杯子间的小球就会随着杯子一起秘密地扣在下面。接下来,再将第三只杯子扣在左边杯子的后面,这样三只杯子就分别扣在了三只小球的后面。随后,魔术师拿起右边的小球放到中间杯子的底上,又拿起右边的杯子扣在中间杯子的底上,再将左边的杯子也扣上去。这时,魔术师敲了一下杯子对观众说:“我这样一敲,刚才放到杯子底上的小球就会落到桌子上去。”说完,他就提起这叠杯子,露出开始藏着的小球。这时观众就会认为,魔术师刚才放到杯底上的小球,真的变到桌子上了。

接下来,魔术师又用刚开始的姿势将杯子杯口朝上握着,将三只杯子从右至左逐个扣在桌子上。第一个杯子是空的,扣在右边;第二个杯子将刚才变到桌上的小球扣上,因为这个杯子里藏着一只小球,这样中间的杯子下面就有两个小球;第三个杯子依然扣在左边的小球后面;然后,魔术师将中间的小球放到中间的杯子上面,再分别将其他的两个杯子扣在上面。这时,魔术师再用手指敲一下说:“我要让第二个小球也穿过杯子落到桌子上。”随后,他又提起这叠杯子,并将杯口朝上,这样观众就会看到桌子上果然有两个小球。接下来,再按同样的方法将杯子排成一排,第一个杯子依然扣在左边,第二个藏有小球的杯子扣在已经集中在一起的小球上。这样一来杯子下面实际上就有了三个小球。然后,魔术师将左边的小球放上去,再将右边的杯子与左边的杯子分别放上去,这样打开杯子后,观众就会惊讶地发现三只小球跑到一起了。

当三只小球集中在一起后,魔术师又像刚开始那样用左手握住这叠杯子,同时用右手将三只小球重新排列成一排,再将三只杯子分别扣在三只小球的后面(中间的杯子下面仍然扣着一只小球)。接着,魔术师用右手拿起中间杯子底下的球,然后将球从右手传递到左手(在这个过程中,魔术师偷偷地将球藏在右手指根部,左手假装接过小球握拢伸到中间杯子的上面,然后用右手食指指着左手,再将左手慢慢打开,然后观众就会看到球已经消失不见了)。随即魔术师用左手提起中间的杯子,观众就会发现下面扣着一个小球,他们就会以为这只小球是魔术师从手中变到杯中去的。之后,魔术师将中间的杯子放回桌上,扣在小球的后面。这样就有一只球已经巧妙地隐藏在手中了,从而为下一步表演做好了准备。

接下来,魔术师用藏着一只球的右手拿起右边杯子前面的球,这样他的右手里就有了两个球(观众还会以为只有一个球)。然后,他用左手拿起右边的杯子,将它的杯口向上翘一点,并将右手握着的球放进去,这样杯子下面就有了两只球。接着,魔术师立即又用右手拿起中间的小球,左手将中间的杯子边缘翘起,然后用右手做出将球放进去的动作。当球送到杯口时,魔术师迅速将球藏在右手内,然后马上扣好杯子。这样,观众就以为魔术师将这个球放到杯子底下了。随后,他又用右手拿起左边杯子前面的小球,将它送到左边杯子的杯口,同时,将右手中藏着的另一只小球一起扣进去。这样,桌上扣着的三只杯子中,两边的两个杯子就分别扣着两只球,而中间的杯子是空的。

随后,魔术师对观众说他可以让中间杯子下面的球变到两边的任意一个杯子中去,他还会让观众随意选择。当观众选择让他将球变到右边时,他就会掀开中间的杯子,将它杯口朝上放下,观众就会发现,下面的球果然变没了。然后,他掀开右边的杯子,观众就会看到下面的两只球。在观众还未缓过神儿的时候,魔术师用右手拿起这两只球中的一只,向左手传递,但他仍然偷偷地将它藏到了右手中,而左手则假装握住球并将其伸到左边的杯子上,说:“进去!”说完,伸开左手,然后再打开左边的杯子,观众就会以为球真的是从魔术师的手中跑到里面去的。

上面的表演完成后,魔术师将球放在桌子上重新摆成一横排,并将三只杯子分别扣在三只球上,同时右手中藏着一只球。接下来,魔术师用左手拿起右边的一只杯子,自然地将杯子转成杯口朝上后放到右手中握住,然后用左手拿起扣在这个杯子下的球。同时,魔术师将右手中藏着的球悄悄地落进杯子里,之后他将这只带球的杯子扣回原位。接着,魔术师把左手的球放到右手上,再将手伸进上衣口袋,假装将球放进去。其实他是将小球夹在了手指根部(夹完后,从口袋中将手拿出)。再按照同样的方法,魔术师将夹在手指上的小球放到中间的杯子里,而把中间杯子下原来的那只球放到右手上,假装放进口袋里。仍然像上次那样,他并非真的将球放进口袋,而是将其偷偷地藏在手中。这样观众就会以为中间的杯子下面也是空的了。接下来,魔术师再按照前面的方法将左边的杯子掀开,将藏在手中的球放进去,然后用右手将原来左边杯子下面的球放进口袋(这一次是真的将球放进去)。这时,观众就会认为三只杯子底下的球都已经到了魔术师的口袋中,而杯子下面已经是空空如也了。

当魔术师将右手中的球扔进口袋中后,立即抓住一只柠檬,将它藏在手心,然后抽出手来。当魔术师用左手很快拿起右边的杯子,让观众看到杯子底下的球时,观众一定会目瞪口呆。在观众惊讶时,魔术师会将杯子迅速转为杯口朝上,送到右手握住。这时,魔术师就会让柠檬顺势滑到杯中,同时他会用左手拿起杯子底下的小球,然后将装着柠檬的杯子扣上。接着,再按照同样的方法将中间与左边的杯子下都换成柠檬。无疑,当魔术师逐次掀开杯子后,就出现了令观众吃惊的画面——三个空杯下面居然又变出三只柠檬!

基于“欺骗”心理学的魔术原理,这个魔术的关键在于魔术师对观众心理的预测,并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4.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入戏

魔术师穿着黑色燕尾服走出来的那一刻,台下的观众开始热情高涨。魔术师向大家示意后,从舞台中央的桌上拿起一副扑克牌,然后打开,向观众表明牌的背面没有什么秘密,接着开始洗牌。54张牌在魔术师的双手之间循环飞跃。表演一段时间后,魔术师请一位观众上台做他的助手。让他洗几次牌。然后魔术师向观众展示自己的双手,以示没有任何秘密。之后,魔术师会让助手将牌分成两部分,牌面朝下分别放在他的左右手上面。

随后,魔术师对助手说:“请在这两摞牌中选一摞,将选中的一摞拿出并记住最上面的一张牌,同时展示给观众看,但是不要让我知道哦!”于是助手选中一摞,拿到手上打开第一张,背对着魔术师看了一下,并将牌面向观众展示,是一张红桃K。给台下观众看过之后,魔术师示意他将这张牌放回那摞牌的最上面。接下来,魔术师将手中的另一摞牌叠在台上的助手所选的那一摞牌上,对他说:“这下,你知道你看过的那张牌在什么位置吗?”助手摇头说不知道。魔术师说:“你按照我说的去做就能找到它。”

然后,魔术师请助手面向台下的观众,双手拿着牌背到身后,先把这副牌的最上面的一张移到最下面,接着再将现在上面的一张牌翻过来,将牌面朝上,并任意插在牌的中间,最后将整副牌拿到面前。魔术师对助手说:“将牌展开,找出你刚才插进去的牌面向上的那张牌,它后面的那张牌就是你一开始看到的那张牌。”助手照着魔术师所说的去做,果然找到了一开始记住的那张牌,并给台下的观众看。为什么配合演出的观众随意插进去的那张牌后面就是一开始的那张牌呢?真是不可思议。

事实上,这是一副普通的扑克牌,没有任何特别之处。魔术师在表演时也可以让观众提供一副牌,来打消他们的疑虑。在表演的过程中,魔术师趁助演的观众将注意力集中看那张牌的瞬间,偷偷地将留在自己手中的那一摞牌的最下面的一张翻转,使它牌面向上,然后将上面的第二张牌也翻转,使它牌面向上。接下来,助演的观众展示完后,魔术师将自己手中处理好的牌摞在助演所选的那摞牌上面,然后请助演的观众按照自己所说的步骤去做。魔术师先将最上面的一张牌移到最下面,这时第二张牌面朝上的那张牌就在最上面了,然后他再请这名观众将这张牌翻转。此时,这名观众一定以为这张牌是牌面朝上的那张。其实,这张牌在他翻转之后已恢复为牌面向下,与其他牌方向一致了,助演的观众再将它随便插进去当然就不会被发现。最后当观众将牌展开后,从中看见了一张牌面向上的牌,以为是自己在背后翻转的牌,却不知道是魔术师翻转过来放在另一摞最下面的。其实,当魔术师将自己手中的一摞牌放在观众选中的一摞牌上时,这张翻转的牌已经确切无误地压在了观众记住的第一张牌上了。之后,魔术师请观众做的动作只不过是为了将第二张牌翻转成与其他牌方向一致罢了。

在这个魔术表演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魔术师将留在自己手中的一摞牌做处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魔术师利用让助演的观众看牌并向其他观众展示牌的机会,来引导其他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助演观众身上,好让自己有“动手脚”的机会,且不露出马脚。在大多数魔术表演中,魔术师都会采用这种方式来转移观众的注意力,然后将他们带入“歧途”。

当观众还沉浸在纸牌魔术的神秘之中时,魔术师用右手从口袋中拿出一枚硬币,用拇指与食指捏住,向观众展示这是一枚普通的硬币。接着,他又请另一位观众上来做他的临时助手。魔术师将硬币放在助手的右手里让他握在手心。然后,魔术师又从口袋中拿出一枚硬币,向观众展示后放在自己的左手心中并握住。接下来,魔术师用右手从口袋中掏出一支铅笔,在自己握着硬币的左手上画了几个圈,然后用铅笔拨开左手,手中的硬币竟然消失了。然后,他又请临时助手展开右手,他手中竟然变成了两枚硬币。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魔术师在表演之前,事先让一位助手右手藏一枚硬币,装作观众坐在台下。而当助手助演时,他伸开右手,手指稍微弯曲,遮住了手中的硬币,这样台下的观众就很难发现其手中的玄机。这时魔术师将一枚硬币放入助手的手中,他的手中自然就有两枚硬币了。那么,魔术师左手中的硬币是怎么消失的呢?其实,魔术师从右手中拿出另一枚硬币,向大家展示后放到左手中的这个动作是一个假动作——魔术师只不过是将硬币接触了一下左手掌,之后又将硬币带了出来,此时,他的左手随即握住,观众就以为硬币已经在他的左手掌心了,实际上硬币还在他的右手中。当魔术师借口拿铅笔而将手伸入口袋时,硬币便被留在了口袋里。此时,魔术师再用铅笔拨开左拳,观众自然就看不到硬币了。

再看一个关于硬币的魔术:魔术师从某一观众那里借来一枚硬币,向大家展示后,坐在桌旁,并用双手捏着硬币在桌上来回摩擦硬币的边缘。然后,他用左胳膊肘支在桌子上,右手拿着硬币在左小臂的外侧上下摩擦。接着,他将左臂平放在桌上,双手拿着硬币继续在桌上摩擦。尔后,他又将左胳膊肘支在桌子上,右手拿着硬币继续在左小臂上摩擦。这样反复几次后,最后在左小臂上搓动硬币的时候,魔术师突然用右手向左小臂上一拍,然后放开右手,硬币竟然不见了。魔术师神情夸张地对借给他硬币的观众说:“对不起,我搓得太用力了,可能将你的硬币搓没了,我只好再赔你一个硬币。”说罢,魔术师随即从口袋中掏出一枚硬币给那位观众。

魔术师反复摩擦硬币的目的是为了迷惑观众,让他们确信这是一个正常的动作,不会有什么玄机。但是魔术师最后右手拿着硬币在桌上摩擦后,就偷偷地将硬币放在了左手中,而右手仍装作拿着硬币在支撑在桌子上的左臂上搓动。这时,魔术师左手刚好处在与脖子相齐的位置,于是他趁势将硬币塞进了衣领之中,这样硬币就不见了。随后,他的右手来个虚张声势,假装硬币是在最后一瞬间消失的。

这两个硬币魔术成功的关键都是通过细节动作的处理“遮住”了观众的眼睛,然后引导观众步入迷局的。在第一个硬币魔术的表演中,魔术师利用虚假动作,将硬币带出,并设计拿铅笔的环节顺势将硬币放到口袋中。这个表演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很关键,像手指微曲,这些都是不露破绽、用来迷惑观众的不可或缺的步骤。在第二个硬币魔术中,魔术师利用重复的动作麻痹观众的思维,右手假装拿着硬币在左臂上摩擦。观众形成思维定势后,不会对右手产生怀疑,而且右手的摩擦动作牵动着观众的注意力。这时,魔术师的左手就可以趁机做小动作了。由此可见,好的魔术师一定有着扎实的基本功,能够利用一些熟练的手法,在一些小动作上做文章,从而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心理陷阱。

5.假作真时真亦假

一位戴着白手套的魔术师来到桌子前面,拿起预先放置在舞台中央桌子上的一顶高高的礼帽,开始了表演。他首先用左手托着礼帽,右手拿着帽檐,向观众里外展示。之后,他又做了一个抛帽的动作,以进一步在观众心目中造成帽子是空的、没有任何夹带的印象。随后,魔术师把礼帽敞口向上放在桌子上。接下来,他看似非常随意地把手套摘下来,揉成一团扔到了礼帽中。紧接着,他又从上衣口袋中取出一块手帕,里里外外向观众展示过后,用手帕盖住了帽子并假装做出变东西的动作。片刻之后,魔术师把手帕揭开,做了一个从礼帽中取东西的动作。随着魔术师的手的出现,一只白鸽就呈现在了观众的眼前。魔术师笑着对白鸽耳语了一番,白鸽就腾空而去。随后,魔术师拿起桌子上的礼帽,再一次向观众做了一番交代。观众这才发现,原来魔术师的那副白色手套不见了。

在魔术师进行表演时,观众如果注意观察,会发现魔术师有一个将礼帽抛向空中然后再接住的动作。他的这个动作并不是即兴做出的,而是为了向观众们做出暗示或者说交代——观众们看到魔术师轻易将礼帽抛出,就会以为帽子非常轻,这只是一种普通的表演道具,里面是空的,没有任何夹带物。在这个过程中,魔术师虽然并没有任何语言,观众却通过魔术师的抛帽动作,得出帽子是空的这一合理但却未必真实的推测。在向观众做出帽子是空的交代的时候,魔术师绝对不会用语言来特意强调帽子是空的,否则会使观众对帽子产生怀疑。

对此,人们可以用美国著名魔术师詹姆斯·兰迪揭露的一些魔术原理来进行解释。

2011年4月28日,美国著名魔术师詹姆斯·兰迪在参加洛杉矶科宝文化中心的交流活动时,透露了一些关于魔术的秘密,其中就提到了人们倾向于做出臆断这一原理。

在表演之前,詹姆斯·兰迪走上舞台,从主持人麦克斯·梅温的手中接过了话筒。面对台下的数百名观众,詹姆斯·兰迪开口道:“魔术师非常清楚人们的想法,他不会边从口袋里拿出一副扑克牌,边说‘这是一副普通牌’之类的话,因为这样的话会暗示人们去想:‘魔术师说的可能不是真的,这副牌有可能根本不是普通的牌。’所以,一般在表演扑克牌魔术的时候,魔术师做的只是从口袋中将扑克牌拿出来,简单地跟观众做做互动,然后继续进行他的表演。总之,他不会做出任何让观众对这副牌产生怀疑的暗示。”

兰迪还指出了魔术师利用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即人们倾向于做出臆断。“有人可能会否认这个说法,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怀疑论者,是一个注重证据的聪明人。”兰迪边阐述着一些观众的想法,边将手中的话筒垂下,继续进行自己的讲话。但奇怪的是,观众仍然能够像先前一样清晰地听到他的声音从话筒里传出。兰迪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哦,这不是我的话筒。”话音落下,兰迪将手中的话筒放到一边,而台下的观众则被兰迪逗得哈哈大笑。

兰迪在从梅温的手中接过话筒时,并没有说“让我用这只话筒”之类的话,而是直接开始了自己的讲话。尽管他没有讲一句涉及话筒的话,但观众们还是从他接过话筒以及开始讲话这一系列现象中(根据以往的经验),得出了兰迪的声音是从这只话筒中发出来的。

兰迪继续说道:“还有人会认为我在演讲的时候是看着观众的,事实上,我的视力非常差,我根本看不清观众。我通常需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楚。”正当观众们疑惑地看着兰迪戴的“墨镜”的时候,兰迪却将这副“黑框眼镜”拿了下来。“但我现在戴的这个,并不是真正的眼镜。”兰迪边说边把手指穿过镜框,原来,他戴的只是一副没有镜片的眼镜。

通过话筒和眼镜的例子,兰迪向人们揭示了魔术师所利用的暗示以及人们倾向于作出臆断心理的原理。通过看到兰迪拿话筒说话以及讲话时看观众这两个动作,观众往往就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做出声音是由兰迪手中的话筒发出、兰迪演讲时是看着观众的推断。利用这两个原理,魔术师常常会通过一些动作,来向人们施加暗示,使观众的思路向魔术师预期的方向发展。

例如,魔术师把手伸进衣服口袋,佯装抓了一把“谁也看不到的魔粉”。这在观众的眼中,魔术师只是做了一个令人发笑的假动作而已。但事实上,魔术师是通过这个假动作来为自己的真正关乎魔术成败的动作做掩护的——在观众们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抓“魔粉”的动作,并且因为魔术师没有从口袋中摸出任何东西而哈哈大笑时,魔术师却早已暗度陈仓,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了关键动作。同样的道理,魔术师在做出抛出等动作时,有时候是真的抛出,有时候却只是假装做出抛出的动作,却将手中的物体隐匿了起来。魔术师利用了观众们认为魔术师做出抛出动作,就一定将东西抛出的定向思维,使得观众们产生了与事实有出入的想法。

再例如,有些魔术师会用一根“魔术棒”来充当与假动作类似的道具。在表演的时候,魔术师拿出“魔术棒”,向人们展示过后,用这根“魔术棒”一指,就会产生有些东西移动、出现或者消失的效果。这时候,“魔术棒”就成了魔术师对观众们进行错误引导的工具。当魔术师把“魔术棒”从桌子上拿起或者放回去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秘密地抓起或者是扔开什么东西。在现代魔术的表演过程中,魔术师们从衣服口袋中拿出一支铅笔或者其他东西之后再将其放回去,同样是为了转移观众的注意力。这时候,铅笔之类的东西就代替“魔术棒”,成为魔术师错误引导观众的道具。

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在看到情节发展符合人们预想的时候,通常会有一种失望的感觉;反之,如果事情的发展背离了观众的预测,观众就会产生惊讶以及好奇、愉悦的情绪。这也是为什么魔术师能够成功利用暗示以及人们倾向于做出臆断这两个原理来达到营造神秘氛围,使观众对自己的表演乐此不疲的原因。

6.魔力诱惑:用魔术打动人心

魔术表演是很具有诱惑力的,同时魔术师也会让人觉得深不可测。一个会玩魔术的人,往往会勾起人们对他的好奇心,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接近他。尤其是私底下的一些互动小魔术,更能打动人心,拉近人们之间的关系。例如,通过表演一个让人“心动”的小魔术,表演者可以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作为与自己互动的人。在开始时,表演者要说:“你知道吗?在自然界中,雄性的动物都会用灵敏的嗅觉来找到适合自己的配偶!”这时对方心中可能在想:“是哦,动物的嗅觉都是很灵敏的。”然后,表演者接着说:“其实经过长期的训练,我也有了这种能力!”对方虽然不相信,却更想看到表演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接下来,表演者拿起一张白纸,将它撕成六片,然后拿出一片交给对方说:“请你在上面深情地吻上一个唇印。”之后,表演者将有唇印的纸片翻面与其他五张混合在一起,然后让对方随意打乱之后再排列起来。这时,表演者说:“仔细看,我要用我的鼻子将它找出来。”表演者将自己的鼻子凑到那六张纸片上,深情地闻着,然后挑出一张翻过来,正是那张印有唇印的纸片。那么,表演者是如何从中找出那张印有唇印的纸片的呢?原来表演者将那张白纸先从中间对折分成了两半,只用其中的一半,另一半则放到一边不用。表演者将用到的这一半横向放好,上下对折一次,再左右对折两次,将纸平均撕成六片,而其中一片的四周都有撕痕,与其他五片不同,然后将这一片给对方,让她将唇印印在上边。这样无论对方怎样打乱,表演者都能找到这张与众不同的纸片,而为了起到很好的效果,表演者会故意用鼻子仔细地辨识,因为这样才能更加“诱惑”对方,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有人说,观看魔术其实就是享受一种“被骗”的乐趣,其关键不在于魔术师是如何创造这些离奇效果的,而是这种魔术表演能够给人带来多少欢乐;也有人说,魔术表演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不能触及的魔幻力量,而这就是魔术打动人心的原因。

为什么魔术具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从广义上来说,魔术是呈现那些常人做不到的事情。魔术的神奇及不可思议令观众印象深刻,所以魔术表演能够让人感受到忘却现实的愉快。魔术可以与各项表演相结合,例如舞蹈、喜剧等,所以观众在欣赏魔术的时候,不仅可以看到魔术的神奇,同时还能感受到魔术与其他艺术相结合、相互辉映的魅力。人们都知道魔术是假的,但是任何一个魔术的原理,无论有多么简单,都是设计者的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所以,魔术学校为了尊重设计者,也让观众能够欣赏到最佳的表演,在魔术师表演技巧不过关之前,是不允许其表演的。而魔术师在表演后也不能说明魔术原理;同样,观众也不能要求魔术师公开原理,除非是在教授魔术的地方。另外,观众在欣赏魔术时不能做出干扰表演者的行为,这是对表演者最起码的尊重。

美国著名魔术大师大卫·威廉姆在表演魔术时,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与眼花缭乱的动作使现场气氛活跃,给观众带来欢乐。他的魔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趣,而趣味性则是最吸引观众的东西。他沟通能力很强,喜欢与观众互动。大卫曾经在节目中被主持人问道:“魔术最吸引人的是什么?”他回答说:“任何文化都有神奇的一面,人们不相信人类有什么是做不到的。而魔术给了人类一个空间,所以魔术师就是去打破自然规则,去创造可能,这就是魔术的宗旨。”大卫的话表明,魔术之所以能够吸引人就是因为人们愿意相信它有这种可能,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就是魔术的一个魅力。

当时节目中的一位嘉宾朱修阳非常赞同大卫的说法,他认为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是魔术的最大魅力。对此,朱修阳还谈起自己儿时有机缘认识了一个魔术团的人,还让对方教了自己几个魔术。后来,在10岁的时候,他在县里的一次文艺演出上,登台表演了几个魔术,并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也就是因为那次经历,朱修阳认识了一个新的世界,有了一种“原来可以这样”的感受。而且,他慢慢地开始学会用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或许,这也是魔术所具有的另一种吸引力吧。朱修阳曾经参加过一次聚会,那是一个比较严肃的场合,大家都觉得没趣。但在宴席上,有一个女士突然表演了一个变手帕的魔术,宴席间的气氛瞬时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宴会上的服务员都凑过来看,还非要这位女士签名。由此可见,魔术能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对人际关系的提升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相关图书

真希望妈妈这样和我说话
真希望妈妈这样和我说话
你的天赋价值千万
你的天赋价值千万
写作疗愈 用写作赶走焦虑、拖延症、坏情绪
写作疗愈 用写作赶走焦虑、拖延症、坏情绪
如何拥抱一只刺猬:恋爱与婚姻中的人格识别、接纳与付出
如何拥抱一只刺猬:恋爱与婚姻中的人格识别、接纳与付出
考试心理学:心理素质与考场表现
考试心理学:心理素质与考场表现
掌控情绪 别让坏脾气毁了你一生
掌控情绪 别让坏脾气毁了你一生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