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心理学——好老板必知的100个心理学技巧

978-7-115-34298-0
作者: 陈守龙 编著
译者:
编辑: 乔永真

图书目录:

详情

  《老板心理学——好老板必知的100个心理学技巧》以心理学知识讲解与实务案例相结合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自我情绪控制、员工心理、用人心理、激励心理、沟通心理、营销心理、决策心理、人际心理等方面的心理学知识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涉及100多个心理学技巧。   《老板心理学——好老板必知的100个心理学技巧》适合所有企业管理者阅读、使用。

图书摘要

老板心理学 好心老板必知的100个心理学技巧

陈守龙◎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

老板要懂心理学

如果你认为心理学是虚无缥缈、不值一提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群体,有人的地方就用得上心理学。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曾说过:“人是心理的动物,其情绪、价值、思考、意念和抉择无不被环境、教育和经验所左右。”企业的主体是人,而不同的人对企业事务的看法和观点也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分歧,并且对各种利害关系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人们的心理变化、情绪高低都会影响和刺激到其自身的行为。而且,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人与事的调适,也都容易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招致众多非常情所能理解、非常理所能衡量的干扰。从这一角度来说,“管理”与“心理学”是分不开的。

杰克·韦尔奇在任通用电气(GE)CEO时,曾就心理学对企业的作用进行了这样的评价:“作为企业的领导人,你可以不懂财务、不懂专业知识,但是你不能不懂心理学,否则你就不会成为一名卓越的老板。”李嘉诚也曾无数次提到:“懂管理不如懂心理,了解员工的心,才能更好地把握他们的人。”

一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比较复杂,不能忽略其对管理的情境所产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体现了管理与心理学的关系。所谓行为,是代表个人肉体与精神上的各种动作。其产生的基本过程,行为科学家李威特曾给出这样的说法:“一个人的行为产生,总是因先受到某种刺激,才引发某种需要(即行为动机),进而产生某种行为。”从需要到达成目的的行为过程中,一般都会伴随着一种心理学上所称的紧张状态。所以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从他的眼神、脸色或一些心理现象中去察觉。事实上,一个人的行为,无一不是一种选择,而每一种选择,也无一不是根据某种价值观念和心理或生理上的需求而产生的。换句话说,就是人的行为是有原因、有动机的,是目标导向的。这些都是老板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心理学要求老板们要对人的心理进行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老板们才能更好地驾驭员工;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处于一个良好的经营状态之中。

传统的管理理论把企业员工在工作上的种种努力视为当然,并不认为个人的心理因素对管理成败存在影响。事实上,任何企业不管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到何种程度,也绝不能把人与机器等同,因为“人”是有灵性、有意识和心智健全的高等生物。

因此,一个企业的老板,必须从人性的观点出发,用心理学分析员工行为的原因,从他们对外部的刺激反应了解他的需要满足的层次与内涵,激发其团队精神,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

一个老板要想让自己的头脑更精明,处世更老练,人际关系更融洽,事业发展更快,就必须正视管理中的心理学,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为人处世的方圆,掌握商场生存法则和应变技巧。

如果你是老板,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你就必须要懂点儿心理学!

在本书的策划与编写过程中,作者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他们是唐华山、王郁松、王彦彦、谢俊超、郑月玲、郭东华、单文元、王晓蕾、王克友、邱草、郑海涛、唐秀娟、郑茂章、唐洪飞、李彩莉、毕锋、唐荣银等,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和默默付出,本书是很难面世的,在此向他们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偏颇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朋友们谅解,并请批评指正。

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人,也控制不了局势。如果一个人任由不良情绪支配,那么,他就会成为情绪的奴隶,并不得不一再吞下因不良情绪所造成的恶果。事实上,不能进行自我控制,你将很难成为成功的老板。

小编提问

有了好的情绪,才能全身心地、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中去。作为老板,在企业的管理中,你该怎样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人是情绪化的动物,即使是再理性的人,当他思考问题的时候,也会受到自身当时情绪状态的影响。“理性思考”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状态,人在任何时候所做的决定都是情绪化的决定。这就是所谓的“情绪定律”。

当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要利用每一种情绪的积极因素,这也是一个高情商者必须的基本素质。这时就需要你有较高的管理情绪的能力,而管理情绪主要表现在控制表情的能力上,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表情的人往往也是生活与工作中的成功者。

例如,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恶意的指控和陷害。有的人会因此大动肝火,怒发冲冠,面红耳赤,大叫大嚷,结果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而有的人则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泰然自若地面对各种刁难。

198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在一次关键的电视辩论中,卡特对里根在当演员时期的生活作风问题发起蓄意攻击。面对竞争对手的刁难,里根没有丝毫愤怒的表示,而是优雅地摊开双手,微微一笑,用了一句诙谐的调侃语说:“你又来这一套了。”一时间引得听众哈哈大笑,反而把卡特推入尴尬的境地。里根用从容的神情、平和的语气为自己赢得了更多选民的信赖和支持,并最终获得了大选的胜利,成为美国第40任总统。

只有能够控制住自己情绪的老板,才有能力指挥他人。你若连自己都控制不好,又如何去指挥他人呢?大凡那些能够作出成就的人,全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林肯总统便是这样一位情绪控制的好手。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总统这里,气呼呼地对林肯总统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

林肯听后表现得也很生气。他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妙!太妙了!这样骂他,真是解气!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你写得太绝了,斯坦顿。”林肯看后,高声叫好。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的时候,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想干什么?”

斯坦顿回答:“寄出去呀。”

林肯大声说:“千万别胡闹啊!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吧。”

这时斯坦顿恍然大悟,意识到这是总统在指点他,让他学会了通过宣泄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把不满情绪堆积在心里是有害的,反击回去或发泄给他人却有失领导风度,林肯这种宣泄情绪的方法堪称上策。

然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不容易。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控制自己和自我约束,都需要能克制住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和一些其他的欲望。而对多数人而言,克制情绪是很困难的。而那些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并不是他们有着超乎常人的能力,也不是说他们生来就是人才,而是因为他们具备良好的性格,比其他人更能控制自己。

一次,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和办公大楼的管理员产生了一些误会。这场误会使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敌对关系。当希尔一个人在办公室工作的时候,管理员为了表示他对希尔的不满,就把整栋大楼的电全都停掉了。

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好几次。某天,希尔正在办公室里准备第二天的演讲稿,突然间又停电了。

希尔气急败坏地站起来,跑到大楼地下室——他知道能在这里找到管理员。当他站到管理员面前时,看见管理员正在往锅炉里加煤炭,一边还吹着口哨,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希尔想都没想就对着管理员破口大骂,他用了很多难听的话来咒骂管理员。

几分钟后,希尔实在是想不出还能用什么样的词儿来骂他了,只好停了下来。这时候,管理员站起来,微笑着对他说:“您今天有些激动啊!”

这句话就像利剑一样刺进了希尔的心里,他灰溜溜地折回了办公室。

可以想象当时希尔心里的感受。在希尔眼里,管理员只是一个文盲,没知识、没文化。但他在这场舌战中轻而易举地战胜了自己。而且,这个战场和武器都是希尔自己选择的。

希尔明白,他不但失败了,而且还是他自己主动申请的失败,所以是他错了。想到这里,希尔觉得自己良心上有些过意不去,同时也感到有点儿难堪。

希尔意识到,必须要去向管理员道歉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他的心里有些矛盾,到底要不要去跟管理员道歉呢?许久,他终于下定决心再去地下室,必须要勇敢面对这次羞辱。

希尔鼓足勇气来到地下室,走到管理员跟前。管理员看见他,用很温和的口气问:“您又来干什么?”

希尔表情十分严肃地说:“我是来向您道歉的,希望您能接受我的道歉。”

管理员还是微笑着对他说:“您没有必要跟我道歉。除了四周的墙壁,以及你我以外,没有人会听到你刚才的话。我不会说出去的,您肯定也不会说出去。那么,我们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吧!”

这几句话对希尔而言,比上次的话更具杀伤力,因为管理员不但没有怪他,而且还帮助他隐瞒这件事,不宣扬出去,以免给他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希尔走过去用力握住管理员的手。此刻,他发自内心地感激这位管理员。之后他回到了办公室,感觉很愉快,因为他有勇气去承担他所犯下的错误。

这件事对于希尔而言是其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说:“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先控制好自己,才能去控制他人。”

心理学家支招

作为老板,你是想做情绪的主人还是奴隶?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一个人的情绪并不是不能控制的,只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自己严格要求,那么,有效地驾驭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一个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人,即使在情绪非常激动的状况下,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自己控制好自己并非不顾一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只凭自己的感觉去做事,那自己永远只能做情绪的奴隶,只有战胜自己的情绪,才能证明自己具备控制自己的能力。

所以,作为老板,你不妨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事情,这样才不会把控制自己的感情与限制自己的自由混为一谈。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吧,平心静气地去对待所有的事物,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情绪保持在一种良好的状态下。如果我们在控制自我情绪的同时,还能体察他人的情绪变化,就更容易驾驭情绪。当我们在原谅他人的同时,也会为自己带来一份好心情。

小编提问

愤怒是一种普遍的情绪。有的人很容易被激怒,一触即发;有的人则把愤怒压在心底。当你有了愤怒的情绪时,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呢?

芝加哥第一国家银行董事会会长维特·摩亚曾说:“如果一个人情绪不稳,甚至怒不可遏,我总认为对我自己而言这不但没有损害,反而会对我有所帮助。”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很多事随时都可能引起你的愤怒情绪。据统计,六成的开车者,对等红灯、加塞等事情都会产生愤怒情绪;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00万人需要接受“愤怒管理”的课程。尤其是到了购物旺季,商场甚至高薪聘请愤怒管理专家对那些暴脾气的客户实行心理安抚。

对所有的老板而言,愤怒更是最容易发生的一种情绪。例如急着开车去见重要客人时碰到交通堵塞,担心会不会迟到;部属呈上报告,却与自己交代的完全不一样;辛苦栽培的骨干员工因为别人的挖墙脚跳槽了;竞争对手不择手段抢走了公司的老客户……这些事情都可能会让你愤怒异常。

愤怒,其实是平常人最不善处理的一种情绪。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愤怒化解研究所主任道尔·金特里博士曾做过统计,一个人在一周内会发怒两次,相比较而言,男人每次发怒的强度会比女人大一些,而女人每次发怒的时间要比男人长一些。但这种最不善处理的情绪却大大地影响着人们自己。据美国生理学家菲格斯教授的研究表明,人生气10分钟耗费掉的精力与参加一次3 000米赛跑差不多。尤其是对老板来说,工作压力本来就很大,精力不够,假如还因为生气而消耗掉自己的大量精力,那么在工作上就很容易引发暴躁情绪,有的甚至会拿下属出气。

心理学家指出,情绪转移有消极心理转移与积极心理转移两种方式。消极心理转移就是把自己内心的压力通过某种偏激的方式转嫁到其他人身上,这种方式尽管能使自己的坏情绪得到发泄,但同时也会给他人带来一定的伤害。而积极心理转移是指当一个人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或意外伤害之后,不是把心中的怒火发泄到他人身上,而是寻求一种对任何人不会造成伤害的、比较理智的方法来排解不良情绪。

柯林先生是德国一家大企业的总经理,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完全得益于他养成了一种控制愤怒情绪的好习惯。刚开始他只是这家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由于穿着寒酸,同事们没人看得起他。有一次,一个小主管取笑他,他非常生气,就打算离开这家企业。在临走之前,他用红墨水将公司里所有和自己打过交道的人的缺点都写在纸上,把他们骂得体无完肤。没想到,等到骂完之后,他的怒气竟然逐渐消失了。于是,他决定继续留在这家企业。他当上总经理后,还一直保持着这种习惯——每当下属没有完成工作或出问题让他想发脾气的时候,他就把心中的愤怒写在纸条上。每次他写完以后,会立刻感觉轻松不少,心中的怒气也会随之慢慢消失。这些纸条他一直锁在自己的衣柜里,从不让别人看到,包括他的太太。

后来,他的这种习惯被下属知道后,下属不但钦佩他的涵养,而且比以前更加尊敬他了。

上面案例中所说的柯林先生的这种转移愤怒情绪的方法,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转移。

老板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就拿下属出气,这样的老板即使事业上有了一定的成绩,也不会真正取得成功。一个人若不能与人为善,宽以待人,常常向周边释放消极的因子,就会成为下属心理疾病的一个传染源,导致所处环境的恶化,何谈真正意义的事业成功?

不要一看到别人发怒自己就怒不可遏,要知道,那正是你应保持平和的时候。诚然,每个人都有感情,不可能像木头人那样没有情绪,也不可能一直保持冷静的心态。当你想要发脾气时,先想一下这种爆发会造成什么影响,是否会损害你自己的利益,这样也许你就会努力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在人生的长跑中,如果不能保持一种健康的情绪,最终就可能无法到达成功的终点。与其说是才智平庸,时运不济,或是在与他人的竞争中失利,不如说是败给了自己不成熟的情绪。

当然,控制坏情绪并非说要压制自己的情感。情绪的波动和负面情绪的产生都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懂得将这种情绪合理化,正确地宣泄和转化,以防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当遭遇坏情绪的袭击时,我们要用理性来战胜情绪上的冲动,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将其释放出来。只有挣脱那些无所谓的枷锁,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释放,自由自在地翱翔。

心理学家支招

心理学家表示,可以通过下面这些方法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

1.闭上眼睛。当你愤怒的时候,试着把眼睛闭上或把目光从对方身上移开,这样可以很快熄灭怒火。

2.扭扭脖子。当你要发怒时,脖子是僵直的。这个时候,不妨将脖子左右转动一下,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僵硬。

3.闻闻绿色植物。植物的清香可以通过人的嗅觉直达后脑、前脑和丘脑。愤怒时,将鼻子放在离植物十厘米左右的地方,做五次深呼吸即可。

4.拥抱自己。发怒实质是疏远自己的过程,双手抱肩紧紧拥抱一下自己。这样,紧张和不安定感可大大缓解,让你变得更加从容。

5.击掌跺脚。假如你生气时,周围无人,也可以用击掌或跺脚的方法来舒缓怒气,时间不用太长,两三分钟就够了。

6.将语速降低三分之一。人在发火时,声调就会变高,语速就会加快。这时,你若能将语速和声调降低三分之一,会非常有利于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

7.幽默一下。幽默和愤怒在心理上不能共存,幽默可以有效地驱走愤怒。当你感觉到愤怒时,不妨幽默一下,让下属感受到你的智慧以及宽容与大度。

小编提问

愤怒是动力性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则会变成抑郁和焦虑。找到自己愤怒的类型后,你会如何对症下药呢?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愤怒都是有原因的,但没有一个原因是好的。”初听这句话似乎很有道理,也许可以作为提醒自己不再发怒的座右铭。然而,愤怒真的没有好的原因吗?那可不见得。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指出:偶尔的愤怒有时是件好事。但如果长期压制自己的情绪,有怒气也不发泄出来,将会对身体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例如打击你的自尊,甚至伤害你的身体,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病。

心理学家把愤怒分成了下面六种类型,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爆发型愤怒

爆发型愤怒的症状是:“如果你再这么下去,咱们就绝交!”或许把你逼到爆发的边缘并不容易,但当你一旦达到这一边缘时,你身边所有人都想迅速逃离。

你为什么容易暴怒呢?因为你之前从来没找到过愤怒的宣泄口,那么你可能会习惯性地忍住怒气,直到有一天你忍无可忍终于爆发。慢慢地,你的“怒点”便会很低,可能一点火就着。不少人是天生的脾气暴躁,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肾上腺素就会突然上升,导致愤怒突然爆发,遇到严重的事时就更不用说了。

爆发型愤怒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因为很少有人在愤怒的同时还能保持同情心。所以在暴怒时,你所做的事,所说的话,很容易让你后悔终生。

那么,怎样消除因爆发型愤怒而带来的消极影响呢?

1.默数十个数

哈佛心理研究所研究表明,爆发型愤怒大概会持续十二秒,就如暴风雨一般,爆发时能够摧毁一切,但过后却格外的风平浪静。那么在这十二秒内如何快速地消解怒气非常重要。深呼吸,或者在心中默数十个数,当你做完的时候,你会感觉你的怒气已经下去一大半了。

2.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自己情绪表达得当,就能将情绪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对你感到非常失望”这句话比你暴怒时口不择言的“你简直就是一个混蛋”更有力量。

二、隐忍型愤怒

隐忍型愤怒的症状是:“我没事,真的,我挺好的。”即使你内心有个即将爆炸的火药桶,但你依然用笑脸示人,将真实情绪牢牢地隐藏在内心深处。

你为什么要隐藏自己的情绪呢?很多人从小就开始被教育,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忍住,不要乱发脾气,要做一个绅士或者淑女。发怒只会让你失去声誉、朋友、工作甚至婚姻。但如果你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中,那么你一定不相信愤怒是可以控制住的。

隐忍型愤怒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呢? 愤怒最基本的作用就是预示某件事出错了,并且寻求解决方案。倘若对这种预示视而不见,你便用自毁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怒气,例如胡吃海喝、过度消费等。而且你等于给别人的错误开了方便之门,使对方意识不到错误。试想,假如对方都不知道他伤害了你,又怎么会向你道歉呢?

那么,怎样消除因隐忍型愤怒而带来的消极影响呢?

1.挑战自己的核心信仰

问你自己,“对于下属的纵容是好事吗?”如果你能够直面自己的内心,你的答案一定是:当然不。改正自己的看法,这是调整的第一步。

2.将自己置身事外

假如有个朋友长期被老板批评,没完没了地加班,或被漠视。对他而言,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呢?列出一张清单,罗列他可以采取的方法,然后问自己,为什么这些方法对他起作用,自己却不试试呢?

3.进行“健康”的对质

当面对别人的责备时,你可以采用积极的、有建设性的语言进行反击。虽然对方会对你的语言比较吃惊,甚至比较生气。但你可能不知道,他们不久就会原谅和习惯你的方式。对于家人和朋友而言,隐忍型愤怒往往比爆发型愤怒具有更大的杀伤力。

三、嘲弄型愤怒

嘲弄型愤怒的症状是:“哦,你迟到得真是太好了,这让我有了研究菜谱的时间, 40分钟!”你运用了一种迂回曲折的方式嘲弄对方的做法,而且脸上还带着笑容。

你为什么会采用嘲弄型愤怒呢?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你认为直接表达愤怒情绪对自己非常不利,所以你选择了一条非直接路线。假如他们生气了,你认为是他们的责任,而错不在你。毕竟,你只是在开玩笑。难道现在的人连玩笑都开不起了吗?

嘲弄型愤怒往往会导致的结果是:尽管你自认为自己的说话很幽默,可再有智慧的尖锐嘲弄,也会给对方造成伤害,使你们的关系受损。虽然有人坚持认为嘲弄是一种有智慧的幽默,不过很多不懂幽默的人往往听不出这种含义,或者没有读懂这种幽默的心情。

那么,怎样消除因嘲弄型愤怒而带来的消极影响呢?

1.要直截了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嘲弄是一种被动的攻击性沟通,忠于企业的下属很容易被这种方式伤害。找到合适的词语直接表达你内心真正的想法,效果往往更好。

2.表达方式要坚定而且清晰

对于下属来说,简单而温和的说教,如“不要浪费纸张”这种清晰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被他们所理解。或者这样说:“哦,别担心,你这样做只会让公司准备20元钱再买一包纸。”

3.提前表达不满情绪

下属未按规定时间出现,在他来之前,把要说的不满的话统统说一遍,以避免在看到下属后对其进行尖锐的嘲弄。

四、破坏型愤怒

破坏型愤怒的症状是:自己不能做的事,别人也别想做。你并不是隐忍或者独自吞下自己愤怒的那一类人,但你表达愤怒的方式比隐忍更隐蔽。

你之所以会搞破坏,是因为你不喜欢正面的斗争,但你也不会轻易在斗争中认输。当你感觉靠正面斗争没有绝对把握取胜时,就会变成“隐秘的愤怒者”,暗地里对别人进行攻击。

破坏型愤怒的恶果是:你的的确确挫败了他人。你破坏的目的是让别人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而自己也并没有获得幸福。这种破坏型愤怒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双输。

那么,怎样消除因破坏型愤怒而带来的消极影响呢?

1.允许自己生气

愤怒时你可以明白地告诉下属,你已经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反感了。

2.改变自己的现状

如果你因为被寄予过高的期望而感到压力太大,你不能转变成破坏型愤怒者,而应当在此之前,尝试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自己的现状。例如,你无法独自承担某项工作时,你应该告诉你的下属一起分担,而不是一边焦头烂额,一边却充满怨气地经常对下属发脾气。

五、自责型愤怒

自责型愤怒的症状是:“他的错责任在我。”每次都把责任统统揽在自己身上。

你为什么容易自责呢?或许你的自尊心曾被深深伤害过,而且你发现把气撒在自己身上,远比撒在别人身上容易得多。于是,你便把所有的过错都承担下来。

自责型愤怒的恶果是:如果每次都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将愤怒藏在自己的内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不满,从而产生忧虑症。

怎样消除因自责型愤怒而带来的消极影响呢?

1.质问自己

每次当你打算责备自己的时候,就问自己“凭什么要我来对这件事负责?”弄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挺身而出,将本不是自己的责任也归到自己身上。

2.提高自信心

找一张白纸,写下自己所有的优点。找回自信是避免过度自责的关键所在。如果你无法做到这一点,可以请人来帮忙。

六、习惯型愤怒

习惯型愤怒的症状是:“真讨厌,这些工作怎么又没干好,还不如换人呢!”这并非针对这件事所应有的正确反应,而是一种错误的习惯。假如你未能有意识地进行改变,这种现象将会在你的企业管理中频繁出现。

是什么造成了你习惯性愤怒呢?假如你经常这样直接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是经常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这种情绪,那么这些愤怒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某些你不敢面对或者未曾留意到的怨恨、遗憾或者失败。可能是你嫉妒自己同行又有了新的发展而你的公司却没有,也可能是你追求某位女孩子遭到了拒绝而你却不知原因。

习惯型愤怒导致的后果是:如果你总是这样直接、习惯性地一触即发,那么你的下属将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中,以期望不让你生气与发怒。或者他们会选择渐渐疏远你。

心理学家支招

愤怒只是坏情绪的一种表现,它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被其他情绪所引发的,如害怕、怨恨或不安。既然愤怒不可避免,那么我们不应压制这种情绪,而应找到宣泄的正确途径,如针对爆发型愤怒,你不妨在心里默数十个数;针对隐忍型愤怒,你应挑战自己的核心信仰,将自己置身事外,进行“健康”的对质;针对嘲弄型愤怒,你要直截了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且表达方式要坚定而且清晰,或提前表达不满情绪;针对破坏型愤怒,你可以质问自己,或是提高自信心;针对习惯型愤怒,你应直面自己的内心,留意愤怒的迹象,在愤怒之前消除这些情绪,将愤怒带来的消极影响减少到最小。

小编提问

很多人常常无奈地感叹:物质条件提高了,却很少开怀大笑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才能改善这种状况呢?

生活中随处需要垃圾筒,如办公桌下的废纸篓,计算机里的回收站……但有一种无形的垃圾,潜藏在我们的内心——这就是烦躁和压力。家庭的琐事、下属的不理解,甚至阴霾的天气都可能让你产生坏情绪,例如焦虑、失望、不满、嫉妒等,日积月累,这些坏情绪就占满我们的内心。而这些情绪积压得越深,我们的身心就越感到不适。值得庆幸的是,人们不只能产生垃圾情绪,还具有调整情绪状态、清理垃圾情绪的潜能。

很多人觉得压力是负面的,带有伤害性。事实上,压力具有两面性,如果把压力看作是积极、正面的,它就可能会成为生命中的“激素”,促进个人成长;如果把压力看作消极、负面的,它则可能成为个人的“死敌”,令人窒息。

胡金湘当老板几年了,最近觉得特别累。日子像飞一般高速运转,一年又一年,预期的目标却总是犹如天上的星星,看似近在眼前,伸手却无法触及。一点一点的压抑不断郁积于心,令胡金湘精神紧张,焦躁不安,没办法集中精力做任何事情。有时候,明明时间和环境都具备,她却依旧不能静下心来;明明积压着一大堆的事情,就是不想去做,但又无法放松心情去玩。

有些人在郁闷烦躁时,会穿上舒适的衣服,好好地去享受一顿美食。可同样的方法用在胡金湘身上却不能奏效。因为此时,任何美食对她而言都味同嚼蜡,烦恼有增无减。胡金湘也试过去疯狂购物,但还是兴趣索然。她还跳过健美操,可同样是懒洋洋地提不起精神。她觉得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情绪不好。

一天,朋友打来电话,邀胡金湘一起去唱卡拉OK。那时她正在烦恼,于是答道:“心情不好,不想出去。”朋友劝道:“自己在家待着不是更烦吗?我们约你出来就是为了帮你解烦的!”朋友是出于好意,胡金湘再无法拒绝,只好答应了。

老朋友很久不见,心情再不好也还是需要克制的。为避免自己语言过激,她不停地点歌唱歌,且专挑《青藏高原》《喜马拉雅》这些非常高亢的歌曲,并放开嗓子去唱。几首歌之后,胡金湘觉得身体舒畅,烦躁也随之而散。虽然烦恼没能根本解决,却缓解了很多。

事实上,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平衡系统。在某个方面遭遇挫折的时候,若不过分地执着在这一点,而去从其他方面寻求满足,就能保持内心的平衡。

例如,去谈一个项目失败,你可以通过做一件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来得到补偿和平衡。就如案例中的胡金湘去卡拉OK唱歌,把烦躁情绪宣泄出去。这也提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寻找更多的“支柱”,当一方面遇到挫折的时候,其他支柱可以让我们不至于一蹶不振。

当我们纠缠于烦恼中时,往往是在经历一种恶性循环。而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关键,是我们要能从中跳出来。有时候,这并不很困难,但需要热爱生活的态度和乐观的智慧。一首诗、一本书、一幅图片、一部电影……都可以带你脱离现实的烦恼,进入属于自己内心的真实世界里。

心理学家支招

在企业管理中,也许你并不能控制压力的去留,但可以控制对压力的反应程度,认识到各种趋势的转化历程,承担企业转型的巨大责任,接受支持系统的回馈指导,把压力转变为动力。这就需要你去寻找压力垃圾筒,及时地清空“心理垃圾”。

第一,我们需要对垃圾情绪进行分析,弄清楚“我们究竟因为什么而不安”,并学会分辨是哪种垃圾情绪及其指向。

第二,给垃圾情绪找个“出口”,找到适合自己的“垃圾处理器”。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去找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但每个人都应成为一个懂得心理自救的人,在不快乐时想办法让自己的不快乐减少一些,为自己的垃圾情绪找个“出口”。“吼歌”就不失为一种直接的发泄方式,宣泄过后,带来的将会是平静的心态。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宣泄方法,那就是寻找情感支撑。向知心的朋友倾诉,你会发现,你需要的可能并不是对方的建议。因为在你表达出所有不快之后,已经可以平心静气地去寻找解决的办法了。

小编提问

很多时候,我们努力了,最终却失败了。这时,我们便可能会万分迷茫。如果失败的人是你,你是继续执着还是另寻他路?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类有这样一个心理特点:当一种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时,人们就会用其他的愿望来取代它。即当需求受阻或者遭遇挫折时,可以通过满足另外一种需求来进行补偿,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代偿。

30岁的小刘是一家装修公司的老板,他为人真诚,体贴下属,深得公司员工的好评。然而几年过去了,公司的业务量始终维持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小刘觉得很不服气,但是又没有办法,于是变得有些郁郁寡欢,有时甚至会因为一点儿小事和下属大发脾气。

曾经的同事小陈是与小刘一起出来创业的,两个人情况相似,也是公司状态艰难维持。开始时,小陈也非常困扰,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困扰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且还会使公司上下十分紧张,于是他改变了自己的心态,立志开始努力。几年时间里,小陈公司的业务量就实现了翻番增长。

小刘和小陈遇上了同样的事,却一个苦恼,一个快乐,一个消极,一个积极。原因就在于小刘甘心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去寻找其他的出路。这样下去,一旦失去唯一的精神寄托,人就会变得萎靡不振。而小陈则积极寻找别的方式,此路不通走彼路,注意力和精神追求得到转移,最终“因祸得福”。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失意和得意。性格健全、心态平衡的人,能够正确地对待失意和得意。而性格不健全的人,得意之事欣然接受,甚至趾高气扬;而对失意的事则悲愤难耐、痛苦不堪,甚至一蹶不振。

因此,作为老板,为了避免心理失衡,在失意时,你可以多想一些自我得意的事予以心理代偿。心理代偿包括宽慰、物质、引导和精神四个方面。

1.宽慰代偿法

用安慰的语言来代偿心中不满,达到心态平衡,这就是宽慰代偿法。例如,运用一些格言、谚语来起到宽慰代偿作用。比较常见的格言包括“知足常乐”、“吃亏是福”、“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胜败乃兵家常事”等。只要自己可以接受这些观点,理解其中的含义,认可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心态也就会平衡了。

2.物质代偿法

一个人在心态失衡时,如果能想一想失去的,再想一想获得的,包括荣誉、物质、金钱等,心态就会趋于平衡。这种以得补失的调节方法被称为物质代偿法。声誉、物质方面的倾斜,可以弥补个体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在这个方面自己是失败者,另一方面自己却是优胜者。这样想,就容易得到心理满足。

3.引导代偿法

引导代偿法是指运用语言技巧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引导个体从失意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解脱的方法,包括去想自己所经历的、感受到的值得庆幸的事。例如,家庭的和睦、事业上的成绩、经济上的富裕等,以此冲散或替代心中的苦恼。

4.精神代偿法

精神代偿法是指象征性地去满足个体心理上的一种欲望,以达到心理平衡的一种方法。

心理学家支招

执着是一种品质,对信念的执着,对目标的执着,都会让人在求索的旅途中不断收获进步的欣喜和奋斗的快乐。但是,有时候,过度的执着却成了一种固执。

作为老板,当某种愿望没能得到满足时,你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想想自己是否还有其他想要满足的愿望,然后转移到满足其他愿望上。这样就能使自己很快忘记原来目标没能实现的失落,并且促使自己取得新的进步。

小编提问

每个人都喜欢去评价别人,却很少对自己进行评价。其实,评价他人容易,评价自己难。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呢?

自我心像是在自我认识或者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自我认识或自我意识的一部分。自我心像是依照自己过去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他人对自己的反应与评价而不知不觉间形成的一种意识。自我心像理论是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一种十分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儿时的经验,通常会对自我心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自我心像侧重于对自我价值、自我能力以及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的评估。

虽然自我心像是不自觉形成的,可是它一旦形成,人们就会按照它去判断自己,并指导自己的行为,而很少怀疑它的可靠性。

假如在你的自我心像中,你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你就会在内心深处的那块屏幕上,常常看到一个无所作为、不为人重视的平庸的自我。而且,遇到困难时你会告诉自己没有能力解决,从而让事情朝最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在生活与工作中,你会时常感到无力、自卑、沮丧,却不愿付出更多努力来改变现状。

假如在你的自我心像中,你是一个多才多艺、能力非凡的人,你就会在内心深处的屏幕上,常常看到一个办事利索、为人尊重、进取向上的自我。所以在任何情况下,不管自己遇到多大的困难,你都会告诉自己:我有能力,这事难不倒我!在工作时,你就会有自尊、愉快和好胜等良好的心态,进而在工作中取得好成绩。

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心像呢?其实,在你第一次获得成功时,良好的自我心像就开始形成了。只要一直持续下去,你的心态就会越来越好,自我心像越来越高,人生成就也就会越来越大。

对很多人而言,是否具备良好的自我心像和自信心,首先取决于父辈是否具有良好的自我心像。缺乏良好自我心像的父母,将很难培养出自信的孩子来。当然,这并非绝对。毕竟,后天的努力更重要一些。

最需要调整的自我心像是自卑,当一个人总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时,就应当主动对自我心像进行修改。

此时,你需要牢固树立这样的信念:我是造物主的独特创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第二个跟我完全相同的人。天生我才必有用,我既然活着,就一定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一定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因为我是独一无二的,我的成功道路也和别人是不同的。

当然,如果你的自我心像过于高大,也应当及时加以调整。对自己期待太高,不仅对客观设定进取目标不利,而且还会破坏人际关系,使人际关系恶化,给自己的成功道路设置重重障碍。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曾通过潜心研究,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即满足感=成就÷抱负。这个公式显示出一个人的自我满足程度,与个人的抱负水平成反比,与实际成就则成正比。

假如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同其抱负水平相当,那他将对自己感觉很满意,进而产生积极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假如一个人的成就很小,但抱负很大,那此人将感觉很不满足,他可能更加努力地获取成就,也可能会放弃努力,从而降低或者抛弃原有的志向。

想达到对自我肯定性的评价,或是提高自信心,无非是提高成绩或是降低抱负水平。这个公式可成为调节自我心像的一个参考依据。

当自信心和成就、抱负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或是一定程度的不平衡,即自信心越强或抱负越大,才有利于提高自我能力和取得非凡成就。

有时我们很难区分坚定的信心和太过高大的自我心像。独特的见解和超凡脱俗的创造,包括别出心裁的设计与反潮流的行为,这些通常都是高级才智的象征。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很难被多数人接受,甚至所有人都不理解。此时,坚持己见是自信心的体现,是有巨大创造力的人所具备的一种超凡心理素质。

但是,当你对自己的能力与贡献大小的评价和多数人发生了分歧时,就应该考虑,自己是否用高倍放大镜放大了自我心像。此时应尽量拉近真实自我和自我心像之间的差距。

如果自我心像良好,自然就有自信心。在一定意义上讲,良好的自我心像无非就是自信心另一种方式的表达。

有自信心的人通常表现为,认为自己有智慧也有能力,至少不比别人差;有独立感、安全感、价值感、成就感与较高的自我接受度。同时,具备良好的判断力,能够坚持己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合作精神。

能否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自我心像如何。你觉得自己是个聪明人,就不会在难题面前轻言放弃。你觉得自己将一无所成,就不会再向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因为自信心是良好自我心像的表现。

任何人的自信心,都是建立在自我心像基础之上的,即自信心以对自己基本的客观估价为基石。它的方向一直指向遥远的终点,面向困难,面向一切很难完成的目标与任务。

因而,盲目自大不仅对自己与别人都缺乏客观的估价,况且它立足于已有的东西,容易坐井观天甚至止步不前。它不面向未来,只着眼于眼前;它不面向困难,只局限于小范围的排名前后。

但是,优劣之间的距离有时仅一步之遥。当自信心帮你建功立业以后,你就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了,且自以为自己的功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时,曾帮你建功立业的自信就转化为盲目自大了,并且这种盲目自大将带来僵化和固执。让本应有更大成就的你,成为一个平庸者。

心理学家支招

自我心像理论是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一种十分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在确立自我心像时,要尽量高一些。这样会使自己信心更强,制定的目标也更大,从而将自己的潜力更多地挖掘出来。如果期望太低,潜能就无法充分挖掘,这是确立自我心像的大忌。它会使你的自信心受损,甚至可能让你连现有的能力也发挥不出来,更别提人生能有多大的成就了。

由此可见,自我心像不仅有助于认识自我,更有助于成就自我。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人生碌碌无为,那就请从现在开始,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自我心像,并根据自己的发展状况和周遭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或修正。

小编提问

很多人一直认为自己笨,或他们身边的“权威人物们”一直认为他们笨,这种低能的心理暗示,使他们深深地陷入了自卑的泥潭。作为老板,在管理下属时,你该如何利用这种心理暗示呢?

随着松下公司的迅猛发展,1926年,松下幸之助打算在金泽市设立一个营业厅,但他并没有去过金泽。由于这是自己公司的第一个营业厅,他想选一个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员工去管理。他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自己公司的员工,胜任这个新营业厅的主管大有人在,但这些老资格的人却必须留在公司总部工作,否则就会影响公司的其他业务。

松下幸之助忽然想到了一个20多岁的业务员,这个业务员来到松下公司不足两年时间。然而这两年来一直认真工作,为公司的业务拓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深信这个业务员会做好这个项目。考虑成熟后,他把这个年轻人叫到办公室,对他说:“公司这次决定在金泽设立一个营业厅,我希望你去做这个主管。现在你马上就去金泽,找个合适的位置,租下房子,设立一个营业厅。资金我已给你打在卡上了,你去开展工作吧。”

这个小伙子听完松下的话受宠若惊,他备感诧异地说:“这么重要的职务,我恐怕不能胜任。我来公司还不到两年,只能算个新进的小职员。20岁出头,也没有什么经验……”小伙子脸上的表情有些不安,但松下幸之助是一个对自己的员工极为信任的老板,他以几乎命令式的口吻对他说:“没有你做不到的事,你一定能行。放心,你可以做得很好!”在松下幸之助的这种激励下,这位年轻员工信心倍增,一到金泽就马上开展工作。三周过后,筹备工作完成。并且这个营业厅迅速盈利,为松下公司打响了进驻金泽的第一炮。

1966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群小老鼠分成两小组——A组交给一个实验员,告诉实验员这一群老鼠属于特别聪明的一类,要好好训练;B组交给另一个实验员,告诉实验员这是智力很普通的一群。

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罗森塔尔开始对两群老鼠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让老鼠穿行迷宫。

对于老鼠来说,走出迷宫就会有食物。但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它必须经常碰壁,要有一定记忆、一定智力,较聪明的老鼠才可能先走出去。实验结果发现,A组老鼠比B组老鼠聪明得多,都先走出去了。

针对这个结果,罗森塔尔教授指出,他对两群老鼠的分组是随机的。他根本不知道哪些老鼠更聪明,他只是把老鼠任意分成两组,把其中一组说成是聪明的,给了A实验员;而把另一组说成是普通的,给了B实验员。

由于实验员已经确认A组是聪明的老鼠,于是实验员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这群老鼠就真的变成聪明的老鼠;相反,对被认为普通的B组老鼠,实验员用了对待普通老鼠的训练方法,老鼠也就真的很普通了。

此外,罗森塔尔教授还进行了一项非常著名的实验,实验结果同样引人注目。在1968年,罗森塔尔与助手来到了一所乡村小学,从一到六年级中各选择三个班级,声称要对这些班级的学生们进行一项“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罗森塔尔为这些学生做了一些有关语言能力与推理能力的测验以后,就用赞赏的口吻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与有关老师,并且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密,避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罗森塔尔教授在八个月之后又来到了这所小学,对那些参与过测验的学生进行了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成绩都有比较大的进步,而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比较强,更加乐于和他人交往,各个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优秀。此时,罗森塔尔才说出了真话,名单上的这些学生并不是通过测验挑选出来的,而是随机挑选的,这只不过是罗森塔尔撒的一个“权威性的谎言”而已。不过,谎言怎样会变成真的呢?

其中,“期望”这根魔法棒在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罗森塔尔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所以他在人们心目中享有非常高的权威,对于他的话,老师们都深信不疑。罗森塔尔撒的谎对老师起了暗示性作用,左右了他们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他们相信那些名单上的学生将来的确有发展前途,所以就寄予他们更大的期望。而此种期望能通过老师们的情感、语言以及行为传递给学生,虽然他们可能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例如,在上课的时候,多关注那些学生,多提问他们等。这些学生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期望与关爱,学生们感受到的关注对于自己具有激励作用,所以他们就变得更加自信与自强,最终都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后来,人们把像这种因为他人(特别是像老板、上司、老师、家长这样的“权威他人”)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情况,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拿破仑有句名言:“将军穿上士兵的制服就会变成士兵,士兵穿上将军的制服就会变成将军!”当然,在这里制服并非指制服本身,而是“角色”之意。拿破仑强调的是,担任士兵这个角色的人,充其量只能发挥与其地位(士兵)相当的能力,但是若予以更高的地位,则能随之发挥与该地位相匹配的能力。对此,心理学称之为“角色期待”,回应角色期待而有所长进的不只是能力,还包括言谈举止等。

我们大概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某人原来作为同事时没有太特别的地方,甚至还十分普通。调转其他单位后,步步晋升,偶然相逢,风度、言谈大不一样,人们开始对其另眼相看。而如果他不被提拔,恐怕就很难发挥个人潜能、产生良好的自信。

要想增长能力、拥有自信,就要接受高一级的角色,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从重负那里压出来的。你身为老板,就应当让有作为的下属穿高一级的制服。要知道,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激活潜能的好办法。

前面案例中的松下幸之助,就是用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那位年轻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有效地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因此,假如你想有效地影响你的员工,你就应该学会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将隐藏在员工心底里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地调动出来。从某种程度上讲,那些成功的老板都是一些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者。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助手贝特福特,有一次因经营失误,使公司在南美的投资损失了过半。回到总部后,贝特福特已做好了辞职的准备,但洛克菲勒却拍着他的肩膀说:“多亏你的处置方法得当,我才得以保全一半的投资,你出色的能力,出乎我们所料。”这位因失败而受到赞扬的助手后来为公司屡创佳绩,成为了公司的中流砥柱。

韦尔奇也是这样的管理者。他在工作中总是暗示自己的团队成员——你若想,你就行。在他的这种期望下,通用电气的员工总是非常自信,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会勇敢面对,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通用电气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一步一步地踏上了成功的巅峰。

心理学家支招

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个人梦想成真的基石。期待、赞美和信任具有一种巨大的能量,它能够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特别是权威人物的期待、赞美与信任时,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会感觉到自己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支持,从而变得自信、自尊、自强,从中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全力避免让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作为老板,你应该多鼓励自己的员工,培养他们的自信。所有的管理者都应该牢记:鼓励与赞美能使白痴变天才,批评与谩骂会使天才变白痴。当然,在具体操作中,应根据员工的年龄、性别、性格、情绪状态等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应用,这样才能获得预期效果。

罗森塔尔效应在企业管理中会产生神奇的效果。老板若坚信自己的每一位下属员工都有能力作出积极的贡献,并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传达这种信息,那么恭喜你!你将对员工的绩效有着积极的影响。你将帮助员工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潜力,员工自己也会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并作出比老板期望的更好的成绩。

小编提问

当一个人的不良情绪无法得到正当的发泄和排解时,他通常会把不良情绪发泄到他人身上。如果每个人都如此,不良情绪便会传染到每一个人。在工作过程中,老板会如何处理不良情绪呢?

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们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如果任由不良情绪肆意扩散,轻则弄得家里氛围沉闷,重则能使人们周围的小环境受到传染,使身边的每个人都觉得压抑烦躁。这就好比一个圆圈,以最先情绪不佳者为中心,向四周蔓延开去,这就是常常被人们忽视的“情绪传染”。

情绪有着难以估量的传染力。古时候在战争中,坚固的盔甲和城墙可以抵挡猛烈的进攻,谣言的传播却能让人动摇、恐惧、畏缩,甚至不战自败。不良情绪的力量是令人恐怖且十分巨大的。

某公司的办公会议上,老板张先生作了激励性的发言,称自己会以身作则,每天做到早到迟退,力图领导大家扭转公司当前的颓势。

谁料到几天后的一个早晨,张先生看报太投入了,以至出发的时候,离上班时间只剩下几分钟。他匆匆忙忙地开车,连闯两个红灯,结果被警察扣了驾驶执照。

张先生非常生气,他抱怨说:“今天真倒霉,我一向都遵纪守法的。这警察真是的,不去抓贼,却来找我麻烦,可恶!”

到了公司,张先生正好碰上部门经理来汇报工作。他没好气地问部门经理上星期那笔生意是否谈妥,部门经理告诉他还没有。

张先生吼道:“我已经付了你七年薪水。现在我们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机会做笔大买卖,你却一直都搞不定,如果你不能把这笔生意争过来,我就炒了你!”

部门经理满肚子不爽,心想:“我为公司辛辛苦苦卖命七年,公司少了我就会停顿,你不过就是个傀儡。现在,就因为我没搞定一笔生意,你就恐吓要解雇我,简直太过分了!”

部门经理回到自己办公室后,问秘书:“今天早上我给你的那几份资料打好了吗?”秘书回答说:“还没呢,我……”部门经理发起火来,指责道:“别总是找借口,我要你赶紧打好那些资料。要是做不到,我就交给别人去做。虽然你在这干了三年,但不代表你不会被解雇!”

秘书满心委屈:“莫名其妙!三年来我一直努力工作,超时加班是常有的事,现在就因为我没办法同时做两件事,就说要辞退我,太没道理了!”

秘书下班回到家,看见九岁的儿子正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裤子上破了一个大洞,她不由得大嚷起来:“我跟你说过多少次,放学后赶紧回家不要去瞎闹,你就是不听。现在你给我回屋里去,今晚不准看电视了!”

儿子走出客厅时想:“妈妈都不听我解释就冲我发火,真不讲道理。”这时候,家里的宠物狗正好从他面前经过,儿子一生气,狠狠地踢了狗一脚:“出去!你这只讨厌的狗!”

看,张先生的不良情绪通过漫长的链条,最后传导到了秘书家的狗身上。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得出,不良的情绪是会传染的。实质上,这种情绪转移现象在生活中十分普遍,而且往往是无意识的,自己也很难控制。

生活像是涓涓流淌的小溪,安静而平和,但有时也会打起小的旋涡。当你下班后回到家,看到孩子手里举着奖状跑过来,欢呼雀跃着,你也会笑着把孩子抱在怀里甚至高高举过头顶,你感到十分开心;当你精神饱满地走进办公室,却发现身边的一个同事正因家里的事而郁闷,愁眉苦脸,而另外一个同事则在为客户的无理取闹而愤愤不已,自己那原本阳光明媚的好心情便由此受到影响。

无论怎样,拿别人撒气是不对的,这对别人很不公平。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被人当成出气筒,难道别人就想成为我们的出气筒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应该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向别人乱发脾气。老板更应如此。

心理学家支招

情绪低落时,要学会忍耐和控制,学会情绪转移,把注意力转移到让人高兴的事情上,尽量化解不良情绪。例如娱乐活动、体育锻炼、努力工作等。还可以寻找发泄渠道或是向知心朋友一吐为快。但不要把情绪带到公共场合,那样既害人又害己。

心理学家告诉你,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防止坏情绪的蔓延。最好是每天面带微笑,像阳光一样带给周围的人快乐。

小编提问

每个老板都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好,都想使自己的员工因企业而感到骄傲,都想被员工看成是有魅力的老板。那么,老板怎样做才能达到员工这种期望呢?

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有一次牙病发作,疼痛难忍,情绪很糟糕。走到书桌前,拿起一位没署名的青年寄来的稿件,大致扫了一眼,觉得满篇都是奇谈怪论,顺手便把这篇论文扔进了垃圾桶。

过了两天后,他的牙不痛了,情绪也好转了许多,那篇论文中的一些“奇谈怪论”突然闪现在他的脑海中。于是,他赶紧从垃圾桶里把它捡出来又仔细读了一遍,结果发现这篇论文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此同时,他不仅为作者的新思路感到惊讶,更为自己因情绪不好而险些埋没了一篇天才的科学论文而懊悔。他立刻给一家科学杂志写信,加以推荐。这篇论文发表后,轰动了学术界。后来,该论文的作者获得了诺贝尔奖。

不难想象,假如奥斯特瓦尔德的情绪没有很快好转,那篇科学价值很高的科学论文,恐怕就会被当作垃圾倒掉。

一个人的行为,大多都会受到我们心理状态的影响。它可以让你精神焕发、干劲大增,也可以使你斗志尽失、萎靡不振;它也可能使你头脑清醒、冷静处理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可能使你暴躁忧虑,在冲动之下作出无法弥补的蠢事;它可以使你安详从容、泰然自若,也可能使你紧张慌乱、惴惴不安。一般来讲,当一个人的需要、愿望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积极、高昂的情绪;相反,当一个人的需要、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产生消极、低沉的情绪。古人云“怒时不作书”,言下之意就是情绪不好时,决不要写信给别人,以免迁怒他人。

老板也是人,也会有多种不良情绪出现。在不良情绪难以调节和控制时处理工作,老板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声誉和身体,还会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在企业中,有两项最关键的资产,一是知识,二是由感觉、信念、认知和价值观等隐性资源构成的“情绪资本”。美国心理学者史密斯把情绪称作“智力资本的燃料”,认为情绪资本能为企业带来大量的财富,但是如果运用不当,情绪资本同样也可能会将整个企业毁掉。

《EQ》一书的作者、情商专家丹尼尔·戈尔曼指出,情绪管理是让企业缔造优异绩效的“隐形推手”。戈尔曼等人花了两年时间,从最新的大脑神经学与心理学研究出发,综合多项企业老板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归纳出老板的情绪效应“就像电会随着电线到处跑,情绪智商会在整个组织中蔓延”。有些老板为一些小事而大为光火,胡乱指责别人、乱摔东西,这就是“情绪短路”的典型的症状。用电短路会烧坏电器,严重的话会酿成火灾;情绪短路,不仅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还会影响企业的绩效。

老板的情绪成熟度(自我认知、共情等)与相关行为,不仅会影响别人的情趣与行为,更与企业的绩效表现密切相关。暴躁严厉的老板会让整个团队乌烟瘴气,员工变得消极,表现糟糕。相反,正面乐观、鼓舞人心的老板,则会让下属从比较正面的角度来追求目标,接受挑战,同时提高创意,提高效率。

戈尔曼等人的研究表明,情绪管理是每个老板最根本的任务。在展开策略、预算与人事的规划之前,老板必须面对的第一要务,就是检查自己的情绪与行为怎样影响组织及怎样作出改善。

当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转移注意力。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产生某种情绪时,头脑里便会出现一个较强的兴奋区。这时,若另外建立一个或多个兴奋区,就会抵消或冲淡这个较强的兴奋区。所以,当情绪激动的时候,为了使它不至于爆发或无法控制,就要在大脑中建立另外的兴奋区去冲淡它。这时,要有意识地转移兴奋点,干点其他的感兴趣的事情,以分散和转移注意力,特别是遇到苦闷、烦恼时,决不能一味沉溺其中,而要将注意力转移到有兴趣的活动中去。例如练习书法、听音乐、看电视、玩游戏、阅读报纸等,还可以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自己感到最幸福、最高兴的事。假如有大的烦恼或悲伤,不妨外出旅游,散散心,把消极情绪调整转移到积极情绪上去,冲淡以致忘却烦恼,尽快把情绪调整到自己的正常工作状态上来。

情绪不好的时候,还要学会合理排解。倾诉就是一个好方法,有了不良情绪,可以向家人、知心朋友,以及信得过的下属诉说,发发牢骚,合理发泄。也可以找个适当场所大哭一场。哭也是一种有效解除紧张、烦恼与痛苦的方法,特别是对突如其来的打击而造成的高度紧张和极度痛苦,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二是参加运动,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通常不爱活动,越不活动,情绪就会越低落,形成恶性循环。实践证明,剧烈的运动可以改变不良情绪。跑步、打球、干体力活等运动,可以把体内积聚的能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使郁闷之气得到发泄。三是沐浴,有意识地去洗个热水澡,重新打扮装饰自己一番,可以使全身心处于放松状态,不良情绪也随之减轻或消退。

情绪不好的时候,最好是在精神上学会主动控制。人是有理智的,在陷入不良情绪时,应该运用理智这道“闸门”,去控制不良情绪,尽量让情绪愉悦起来:一是自我暗示,如遇到突发情况感到紧张时,要告诫自己“不要慌,我有信心把这件事处理好”;二是自我激励,在遇到不良情绪时,要用“小不忍则乱大谋”、“退一步海阔天空”等激励的言语或办法来约束自己;三是将心比心,通过心理换位的方法调整情绪,与他人互换角色、位置,替他人想一想,来体悟别人的情绪和思想,这些方法,非常有利于预防和消除不良情绪。

心理学家支招

大量的研究证明,情绪确实具有传染性。团队成员假如都拥有正面情绪,那么合作效果无疑是最好的。心理学家指出,老板管理团队的情绪好坏,是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

心理学家指出:当人发怒和情绪特别不好的时候,人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是平时的五至六倍,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不会冷静,就会出现判断失误。因此,当情绪不好的时候,对自己计划中的重要工作最好不要急于去做。因为心情不好的时候,注意力难以集中,积极性也不高,做起事情来可能会心不在焉,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还会把事情办砸。所以,在情绪不佳的情况下,应暂时把手中的重要工作放一放,等情绪好转时再处理,这样效果就会好得多。

对每个老板来讲,保持良好的情绪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会理智地控制情绪,用适当的方法转移和调节自己不好的情绪,“不带着怒气去工作”。

小编提问

老板自然要比一般员工有着更烦琐的工作。在这些工作的重压下,老板们是该拿出老板的不苟言笑还是收起你的威严,把快乐传递给下属?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假如你不开心,那么,能让你变得开心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开心地坐直身体,并假装很开心的样子说话及行动。”若你的行为表达的是快乐,就不会在心理上保持忧郁。领悟了其中的道理,你的人生就会时时与快乐相伴。

我们都知道,一个擅长用表的人不会把发条上得过紧,一个娴熟的司机不会把车开得太快,一个优秀的琴师也不会把琴弦绷得太紧,而一个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也会时常锻炼和放松自己的情绪。锻炼情绪,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惬意、畅快的感觉。

有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改造心理的实验:在一条船上,他建议那些经常感觉心浮气躁的人坐到船尾去,对着船后波涛滚滚的海水,把自己心里的烦恼抛洒干净,直到自己感觉心里舒畅了为止。

最后,所有参加实验的人都认为这种方法很有效,自己的坏情绪仿佛真的被洗干净了,烦恼似乎一瞬间都消失了,就像一件物体一样被扔进了海水中,被冲到了没有人的角落。他们还表示,以后还会通过这种方式来排解心中的郁闷,直至自己重新感到轻松为止。

我们真的能将烦恼当成一件物体丢进大海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心理学家只是找了一种方式,一个渠道,来让这些心浮气躁的人宣泄自己心中的郁闷。当发泄完以后,人们的烦恼也就会随之消散了,心情自然会轻松许多。

有时候,过往的经验,固执的想法,甚至是对每一种情绪的感觉都会重重地包围着我们,使我们如同一台一直在超负荷运转的机器,最终散架。既然这样,我们何不做个深呼吸,去室外感受一下久违的阳光,给自己的情绪一些时间和空间呢?

毕竟,在我们的一生中会经历很多艰辛,由此也会引发一些情绪的波动,要想完全忘记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一个人总是背负着沉重的情绪和负担,过一种充满焦虑、愤懑、悔恨的生活,不但对自己无益,还会白白浪费眼前的大好时光,这也就相当于放弃了自己的前途和未来。

一般而言,人的不快乐情绪会以两种方式出现。

第一是害怕失去。当我们感到快乐时,总是希望时间能在这时候停止,让幸福的事情能够永恒。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总会有失去的一天。我们因此会感到不快乐。

第二是逃避。当我们感觉痛苦时,不敢勇敢地去面对、解决时,总是想逃开这种心情。可是痛苦往往无法立刻消失,我们越是想要摆脱,就越会感觉不快乐。此时,如果能做到坦然面对困难、笑看风云变幻,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也会感觉平和,心情也会舒畅许多。

德山禅师是一位得道高僧,他曾经跟着龙潭大师学习。龙潭大师日复一日地让德山诵经苦读。时间一久,德山就有些按捺不住了。

终于有一天,他跑去问龙潭大师说:“我觉得自己就是师父翼下正在孵化的一只小鸡,真希望师父能从外面啄破蛋壳,让我尽早破壳而出啊!”

“被他人剥开蛋壳而出生的小鸡,没有哪只能活下来。同理,你不能突破自我,最后也只能是胎死腹中。所以,不要指望师父能带给你什么帮助。”龙潭大师笑着说。

德山失落极了。这时太阳已经下山,他便对龙潭大师说:“师父,天已经黑了。”

龙潭大师递给他一支燃烧着的蜡烛,当他接过蜡烛的时候,龙潭大师却把蜡烛熄灭了,说:“如果你的心头是一片黑暗,那么,什么样的蜡烛都不能将其照亮!即使我没有吹灭蜡烛,也说不定会被哪阵风吹灭。如果你在自己的心头点一盏灯,天地自然会一片光明。”

德山闻之,顿觉醒悟,后来,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坚持,终于成为了一代大师。

正如德山大师开悟成佛一样,只要学会了清理不快乐的情绪,你就能够拥有快乐的心境。下意识地给心灵松绑,让心情做一个深呼吸,也就等于点亮了自己心头的明灯一样。别人无法帮你点亮你心中那盏灯。而你的快乐也会一直被情绪垃圾控制住。快乐就像是一大块被沙子围裹着的金子,只有把那些沙子移开,快乐才会发出闪闪金光。

此外,适当地做好情绪转化也是释放心情的一个途径,即把不好的情绪转化成对自己有益的动力。

每天清晨推开窗户时,告诉自己:“每一天,太阳都是崭新的。”然后,伸展脖子、踢踢腿,信心十足地开始新的一天。

要拥有好的情绪,还要经常和人交流,扩大自己的交际面,开阔眼界,并且扔掉情绪上的垃圾。平常多看一些书,浏览喜欢的杂志,分散注意力,调整心态,平复情绪,陶冶情操……

最后记得,要多笑。笑是心理健康的润滑剂,有利于驱除烦恼,排解心理疲劳。

我们还可以到自然界里去寻找心灵的寄托,每当看到喷薄而出的朝阳,听着清脆悦耳的鸟鸣,闻着醉人心房的花香,我们的心情就会不知不觉的平和起来。所以,何不去大自然锻造自己的情绪,去接受大自然的洗礼呢?

春天,我们可以去郊游。眼前出现的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景致,小鸟三三两两在空中舞动着轻快的翅膀,逗趣嬉戏,清脆的鸟鸣在耳边不时回响。我们的心情也仿佛变成了五线谱,鸟儿们就是轻盈跳动的小音符,演奏出一曲生机盎然的乐曲。在这样美丽的景色中,心情自然会豁然开朗。

夏天,我们可以去踏青。此时山水之间便是锻造好心情的最好去处,那一池清澈的湖水,和天空融为一体,像一块无瑕的碧玉。周围散布的一个个小池塘,池面被大片的荷叶遮盖得严严实实,衬着朵朵美丽的荷花,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怎能不令人陶醉呢?在这样美丽的山水画中,人的心情仿佛一下子被染成了彩色,纯净的蓝天,灵动的碧水,妖娆的荷花……总之,快乐的心情占据了整个心灵。

秋天,我们可以去看看希望的田野。秋是收获的季节,是金色的季节。在夕阳下,看着一望无垠的金色麦田,心情仿佛也穿上了耀眼的黄色衣衫,透出喜悦,流露出无比的欢愉。

冬天,我们可以去赏雪。鹅毛般的大雪给大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到处都是一片皑皑白色。原本喧嚣的世界仿佛一下子安静下来,静到听得见大自然的声音。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的心情,也随之充满了希望。

鱼儿的好心情,来自大海的广阔胸怀;花儿的好心情,来自大地的温暖怀抱;而我们的好心情,则来自于大自然。把情绪带到大自然里,深呼吸,体味一下快乐的感觉。让我们一起去锻造好心情,把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心理学家支招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可以经常洗涤自己的心灵,给心灵减负,尽力去清理那些困扰心灵的情绪垃圾,不让这些垃圾来影响我们的心情。

如果我们在洗涤心灵的同时,回忆一下自己曾拥有过的快乐。这样,情绪会得到一个更好的锻炼。数一下自己的幸福,我们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事情,自己做得还是不错的,而做得不太好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这样想就可以突破心灵的禁锢,心情也就自然会轻松起来。

相关图书

真希望妈妈这样和我说话
真希望妈妈这样和我说话
你的天赋价值千万
你的天赋价值千万
写作疗愈 用写作赶走焦虑、拖延症、坏情绪
写作疗愈 用写作赶走焦虑、拖延症、坏情绪
如何拥抱一只刺猬:恋爱与婚姻中的人格识别、接纳与付出
如何拥抱一只刺猬:恋爱与婚姻中的人格识别、接纳与付出
考试心理学:心理素质与考场表现
考试心理学:心理素质与考场表现
掌控情绪 别让坏脾气毁了你一生
掌控情绪 别让坏脾气毁了你一生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