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心理课

978-7-115-29582-8
作者: 冯哲 编著
译者:
编辑: 王飞龙

图书目录:

详情

  《北大心理课》针对许多现代人感到困惑、焦虑的心理问题,精心编选了多位北大知名学者和心理学专家的观点和经典名句,从心智的成熟、生活节奏的把控、舍与得的抉择等多个方面,详细讲解了一些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之道,给出了诸多心性修炼的方法与技巧。   《北大心理课》适合所有希望拥有幸福生活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读者阅读。

图书摘要

北大心理课

冯哲◎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 数据

北大心理课/冯哲编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1

ISBN 978-7-115-29582-8

Ⅰ.①北… Ⅱ.①冯… Ⅲ.①心理交往—社会心理学 Ⅳ.①C912.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230513号

内容提要

本书针对许多现代人感到困惑、焦虑的心理问题,精心编选了多位北大知名学者和心理学专家的点和经典名句,从心智的成熟、生活节奏的把控、舍与得的抉择等多个方面,详细讲解了一些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之道,给出了诸多心性修炼的方法与技巧。

本书适合所有希望拥有幸福生活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读者阅读。

北大心理课

◆编著  冯哲

责任编辑  王飞龙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

邮编 100061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

网址 http://www.ptpress.com.cn

◆开本:700×1000 1/16

印张:14.5    2012年11月第1版

字数:200千字    2012年11月北京第1次印刷

ISBN 978-7-115-29582-8

定价:29.00元

读者服务热线:(010) 67129879 印装质量热线:(010) 67129223

反盗版热线:(010) 67171154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崇工商广字第0021号

近百年来,北京大学涌现出了众多人文修养非常深厚的大学者,蔡元培、李大钊、鲁迅、胡适、季羡林、张岱年,等等。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领时代之先,他们形成的北大独有的人文魅力和人文精神更是在潜移默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影响着近百年来很多国人的人生理念、价值取向乃至行为方式。

在北大众多学科中,心理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900 年,北大就开设了心理学课程,1917 年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心理学在北大广泛传播。在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先驱陈大齐先生在北大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中国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开端。之后数年,陈大齐、孙国华、唐钺、汪敬熙、周先庚等教授先后在北大讲授和研究心理学,硕果累累。

提到心理学,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心理问题”“抑郁症”“心理咨询”……觉得和正常人的生活没有直接关联,是学之无用的。其实这种看法是一种误解。波普尔曾经说过:All Life is problem-solving。意即,人生不过是解决问题。其实心理学是一门帮你了解他人、了解自己的学问,掌握了这门知识,你可以更好地洞察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更理智地面对人生中的重要问题。

学习心理学知识,可以加深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比如,你是经常被坏情绪控制,还是能够很好地控制情绪?慢下来,为什么反而会收获更多?作为一位优秀的女士,有两位优秀的男人都喜欢你,你选哪一个呢?怎样才能让自己脱离欲望的束缚呢?为什么有些人能借助对手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而你却总把挫折当成人生的障碍呢?为什么玛丽莲·梦露一出场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你却走到哪里都是“ 配角”……

此外,我们还可以把学到的心理学知识用到人际交往中去。你可以通过对方的行为来分析他的心理,从而做到更准确地认知和应对。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热播的美剧《别对我说谎》。在剧中,主人公莱特曼博士能够通过人的一些细微动作和表情变化判断出对方是否诚实。这些细微的动作和表情可能仅仅是耸了耸肩、皱了皱眉等让人不易察觉的下意识行为,然而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信息。心理学知识可以让我们见微知著,更深入地了解他人的心理活动,提高沟通的质量,自然也会获得更好的沟通结果。

在本书中,我们精心汇编了很多北大学者、学子有关心性修炼以及心理分析方面的见解和评论,内容涵盖了心智成熟、慢生活、舍与得、气场等多个当下人们普遍关注的心理学话题,以大师的视角解读现代人生活中的诸多困惑和烦扰,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本书在策划与创作过程中,得到了李少聪、李尚芳子、李成坤、胡俊、丁修山、刘曼、刘冲、徐芳、王恩聪、聂振岗、刘悦、赵会会、金东东、杨亚楠、张盛林、雷敏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向他们深表谢意。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本书是很难面世的。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希望各位读者不吝指正。

强者让行为控制情绪,弱者让情绪控制行为。

——张岱年

情绪是个很奇特的东西,我们看不到它,却总受到它的影响。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情绪失控的那一刻,完全丧失了驾驭自己的能力。那些心态平和时不可能说的话,竟脱口而出,不可能动手的竟轻易出手,把本来有希望化解的问题搞得一团糟。

一大早,你就被上司批评,然后一天都情绪低落、无心工作;布置工作时,下属提出不同意见,你觉得颜面尽失、自尊受损;遭遇客户刁难,你虽然忍住了怒火,回到家却把气撒到了家人身上;和爱人发生争执,你气得跑出去,跟朋友喝了个酩酊大醉,却和朋友因为一言不合就怒言相向。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如果过于敏感,那么很容易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原因而产生较大、较明显的情绪波动。情绪化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非大喜则大悲。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人往往会变得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极度以自我为中心,刻意要求别人,表现出多疑,可能把别人的善意表扬当成讽刺、把别人的善意批评看成是和自己过不去,甚至 “歇斯底里”,让周围的人很难适应这种大起大落、摸不着边际的情绪发泄,纷纷敬而远之,所以情绪化的人往往很难维持人际关系。

杂志编辑琳达因为业务能力出色,被调入新部门。最初,琳达颇受同事们的欢迎,但相处时间久了,大家却开始对她敬而远之。

周一下午,大家都在安静办公。一阵巨大的敲击声突然传来,吓了大家一跳。只见琳达正烦躁不安地移动手中的鼠标,并大吼道:“这个鼠标怎么这么不好用!”同事们都被吓倒了,没有人敢出言劝阻。此后,大家发现,只要事情不顺意,琳达一定大发脾气,例如和作者电话交流不愉快,她一定会将话筒重重地砸下去。

随着接触的深入,大家发现,琳达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好亲近。一旦她认为这个稿子好,那其他文章就入不了她的眼了。如果有人不同意她的意见,和她稍稍争辩,她就会像点着火的火药桶,让交流和沟通根本无法进行下去。

在职场,一个人待人处世过于情绪化,往往会被贴上 “不成熟”的标签,这会阻碍自己事业的发展。我们都知道,社会纷繁复杂,大部分事情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所以,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喜怒哀乐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常情绪,若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正确看待和对待事情,那么只能一错再错,使自己总是处在烦恼之中不能自拔。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是一个能够驾驭自己情绪、学会用平和的态度去应对事务和困扰的人,而不是不良情绪的奴隶。

要想控制自己的情绪化,首先要了解情绪变化的规律。没有谁能24小时都精力充沛,情绪变化也不仅仅是外界事物的影响。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塞伊经过研究发现,一个人的精力往往在一天之始处于高峰,而在午后则有所下降。也就是说,一件坏事并不一定在任何时候都能使你烦心,而是常常会在你精力最差的时候影响你。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你情绪不佳、跟别人闹别扭,或者发现方向不对头的时候,由于习惯使然,你往往不容易去主动改变思路。其实这种时候,你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转个弯,调解一下自己的情绪,抑或转变一下前进的方向。害怕竞争,担心被拒绝,害怕不完美,怕袒露自己的真实感觉……太多负担让我们对生活失去感知力和行动力,他人的一句话或一个举动有可能让我们对自身的想法或行动产生怀疑。当了解到了自己不良情绪的来源后,你只有认真应对才能消除焦虑和坏情绪。

另外,现代生理学研究发现,在遇到不满、恼怒、伤心的事情时,人们会将不愉快的信息传入大脑,逐渐形成神经系统的暂时性联系,形成一个优势中心,而且越想越巩固,日益加重。这时我们应该马上转移注意力,想一些高兴的事,向大脑传送愉快的信息,这样就会有效地抵御、避免不良情绪。

当然,暂时放下坏情绪,去亲近自然,也有助于心情保持愉快开朗。著名歌手弗·拉卡斯特曾说:“每当我心情沮丧、抑郁时,我便去做园艺,在与那些花草林木的接触中,我的不快之感也烟消云散了。”假如你不可能总到户外去活动,那么,哪怕走到窗前眺望一下青草绿树,对你的心情也会有所裨益。

情绪化是生活的毒药。心智成熟的人能够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减少生气的次数便是修养的结果。

——梁实秋

你升了职,本来很高兴,但是一回到办公室,看到同事们冷漠回避的眼神,你的喜悦感一下子减半,升职的快乐完全被同事的不愉快代替了。

午后和同事聊天,对话起初往往都是积极正面的,比如最近看的书或电影。然后,当其中一个人开始抱怨枯燥繁重的工作时,谈话就开始微妙地向消极转化。

情绪会相互感染,尤其是坏情绪。美国洛杉矶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让一个开朗、乐观的人与一位愁眉苦脸、抑郁难解的人同处一室。结果,不到半个小时,这个原本乐观的人也开始变得长吁短叹起来。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斯·科因的研究表明,只需要 20 分钟,一个人就可以受到他人低落情绪的传染。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人在了解自己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认识的偏差。所以,当其他人有喜事和我们分享时,我们会受到积极的暗示,变得轻松愉悦;当对方心情糟糕,并向我们倾诉或发泄时,我们接收到负能量,心情也很容易变得不好。

刚进公司时,尚品烨踌躇满志,渴望通过努力得到上司的赏识。同事刘启是老员工,尚品烨有什么问题就会虚心地向他请教。不过,每次刘启都懒洋洋地说:“想那么多干嘛?说实话,我来的时候和你一样,结果呢?还不是这样?”

也许刘启的抱怨是无意的,但是这已经大大削弱了尚品烨的冲劲与热情。有时候,尚品烨刚刚说服自己要努力,坚持自己最初的信念,但是他一想到刘启长吁短叹的话语就又动摇了。渐渐地,尚品烨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没前途,什么中远期计划也早已束之高阁。

坏情绪就像病毒一样,传染速度很快。意志力弱、易受暗示的人更容易被感染,变得消极平庸。那些在工作上较有成就的人,绝大部分是在情绪上具有稳定性的人,他们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同样重要的是,他们对别人的负面情绪也具有免疫能力。

名作家哈里斯和朋友在街上闲逛。哈里斯买了一份报纸,并且礼貌地对摊主说了一声 “谢谢”。没想到摊主面无表情,毫无回应。

朋友很气愤,事后忍不住问: “你不认为刚才那个摊主的态度很差吗?你不生气吗?”哈里斯笑笑说:“我每天来他这里买报纸,他都是这样的,这没什么啊!”朋友惊讶地问:“他对你态度这样差,你为什么还每次都礼貌地跟他说谢谢呢?”哈里斯笑着对朋友说:“我们何必让别人来影响自己的心情呢!”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心理成熟且健康的人,通常对 “自我”有一个清晰而持续的概念,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地认识自我。这样的人会不受或者少受外界的暗示或影响,从而保持自我的信念,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你的心情常被别人的负面情绪影响,那就要学会提升自己对坏情绪的免疫力。如果一个人每次见你都会向你抱怨他的老板刻薄、老婆啰唆、孩子叛逆,或者哀叹自己时运不济等,就算你对坏情绪的 “免疫力”再强,也不能保证长期与其在一起不受一点影响。所以最好远离这些坏情绪的 “携带者”,多和积极乐观的朋友在一起。如果对方是你每天必须长时间相处、无法远离的人,那么不妨换个角度,去看看他身上的优点或者积极的一方面。

另外,当别人向你倾诉消极思想的时候,如果你意志力强、有主见,能鼓励劝慰,向他传递积极正面的情绪,那么你就能专注于自己的心情,不受别人情绪的控制。

当然,我们也要防止 “情绪污染”,尽量做到不将坏情绪传播给家人、朋友、同事。当遇到烦恼、挫折时,要善于开解自己,及时做好疏导工作,使氛围向积极的方向转化。

情绪是自己的,快乐是自己的,何必让别人左右?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才能有正确的判别能力。提升自己对别人坏情绪的免疫力,才能每天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情。

态度决定成败,无论情况好坏,都要抱着积极的态度,莫让沮丧取代热心。生命可以价值极高,也可以一无是处,随你怎么去选择。

——卞之琳

很多人都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选择 “什么也不去做”,或 “不去做某件事”,期望等到自己心情突然之间好转,然后再去行动。比如心情好就工作努力,心情遭就拖延应付,这就像按照自己的心情去给世界着色,必然会改变事情的原貌,甚至扭曲了事实,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一位作家曾经说:“儿子和女儿已说过很多次,想要我陪他们去看电影 《哈利·波特》。但在这之前我总觉得自己很忙,往往都是要他们等,等到天气好的时候,等我心情好的时候。结果,一拖再拖,那个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时间总没有到来。而我忽然意识到,孩子们长大了,马上就要到不再需要我陪着看电影的年龄。”

好心情和坏心情只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个借口。当面临一件困难、复杂的事情时,人就会不自觉地逃避。而逃避的借口往往是心情或状态不好,于是坚持等自己心情好了再开始做事情。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我们被平时的琐碎事情不停打扰,反而没有时间去做紧要的和重要的事情。因此,不要消极地等待好心情的到来,也不要放纵自己的坏情绪去行事。我们要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掌控生活,让事情顺利进行。

本来欧莉心情还是蛮好的,但走进办公室看见桌子上一堆堆要整理的文件,她的心情陡然变得压抑。整理文件,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却麻烦无比,欧莉越做越心烦。

中午吃过饭后,欧莉去洗手间,猛然看见镜子中的自己——竟然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欧莉想:“这是我吗?我在同事眼里不是一个爱笑的人吗?用这种精神面貌去工作,我自然觉得工作心烦了。”于是,欧莉对自己做了个鬼脸,在阳台上做了几次深呼吸,想了想自己那些开心的事,调整了烦躁的心情。她告诫自己,还是尽量平和心态,带着愉悦感去工作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情绪周期”,尤其是职场上班族,有时会莫名地情绪低落。这时,先不必急于工作,可以考虑采取类似 “汽车预热”的方式来调整一下。比如,先和同事交流一下看法,或者先翻阅、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图片、新闻等。当你给自己的心情 “预热”后,消极的情绪就会得到缓解,你也可以积蓄更多的积极情绪,让自己用正能量去工作。

要调节情绪,你可以暂停一分钟。一分钟的时间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在调节情绪方面,它确实是非常宝贵的。在吵得很激烈的时候,一定要暂时停下来一分钟,在骂得咬牙切齿的时候也要暂时停下来一分钟,在棍棒拿起以前要暂时停下一分钟,在你打算 “拼命”的时候也要暂时停下一分钟。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说过一个方法:“先数到10,然后再说话,假如怒火中烧,那就数到 100。”这样,绷紧的弦就会稍稍松弛下来。

另外,当你感到压力大或者心情不好时,做几次深呼吸可以让你体内的有害气体都排出体外,让你拥有一个好心情。

当然,如果时间允许,换一种环境,做些快乐的事情,体会不同的感觉,就能轻易地把消极的情绪抛到脑后。比如,去看场有趣的电影,或者去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尤其在什么都懒得做的时候,我们反而要去户外进行有氧运动。户外运动不仅让我们感受户外的阳光,还能调动我们身体的各个系统,起到激活情绪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把你生活中的情绪或者心情带到工作中来,也不要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到生活中去。上班之前,要把你的坏情绪甩掉,下班回家进门之前,要把你的不愉快扔在门外。这样我们就不会带着负面情绪工作和生活了。

多少年以来,我的座右铭一直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处之泰然,随遇而安。我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态度。

——季羡林

一位医生曾说:“如果天气酷热,不但人的身体会中暑,人的情绪也会中暑。因为高温天气影响了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有报纸就曾登载了一篇名为 《情绪也中暑》的文章,讲到一位19 岁的小伙子被女朋友骂了几句竟从二楼跳下,一名女白领每隔20 分钟就要去洗手间里洗一次手和脸,否则就显得烦躁不安。

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时常感到一种莫名的心烦意乱,找不到原因,也无法消除,对解决问题没有丝毫的帮助,反而会令事情越来越槽。很多人在办错事后常说:“当时我烦得很,顾不上那么多。”“我脑子里乱极了,根本不知道自己都在做些什么。”可见,心烦意乱时,人往往会失去方向,所以在这种状态下不如保持静默,拭去心灵的浮躁,也许出路就在面前。

几个老矿工终日在极深的坑道中工作。一天,矿灯突然熄灭了,他们顿时惊慌失措,开始胡乱地寻找出路。一阵混乱摸索后,几个人走得精疲力竭,只好坐下来休息。

大家谁也不说话,空气中是令人窒息的恐惧,好像死亡即将来临。其中有两个人根本坐不住,烦躁地走动着。

这时,一个平时处事冷静的老矿工开口说话了: “与其这样盲目乱找,不如坐在这里,看看是否能感觉到风的流动,因为风一定是从坑口吹来的。”

大家听了他的话似乎看到了希望,都稳稳地坐了下来。刚开始没有一点感觉,可是一段时间后,大家都变得越来越平静,感觉也变得很敏锐,逐渐感受到阵阵微弱的风轻抚脸上。他们顺着风的来处,终于找到了出口。

佛家讲人生静如禅,讲无尘心。其实这 “尘”就是现实生活中那些痛苦、麻烦、焦虑和不快乐,以平静的心态拭去这些 “尘”,我们会更敏锐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

周国平曾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我们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因此,当我们心烦意乱,无法控制自己的烦乱情绪时,不妨让自己静下来。

大城市的生活,忙碌的工作都充斥着浮躁,加之经常面对各种诱惑,云安常常感到心烦意乱、茫然不安。一次偶然的机会,云安开始学习手工制作皮具。其实制作皮具这门手艺,需要长时间地精雕细刻。心情浮躁者做不了。用手缝皮,手会起老茧,还会被针戳得到处是伤。可屡屡受挫的云安对自己说:“让我再试试看,看我能不能行。”

令人惊讶的是,通过做皮具,云安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他说:“当我全心全意做手工的时候,我感觉我的大脑在休息,感觉自己的心进入了一种很平和宁静的状态,感觉像坐禅入定般自在。”

忘记烦恼,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常常能令我们获得平静。比如阅读,当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一本书中,他便很容易获得内心的宁静。忙碌也是一个好办法,当你无聊烦闷的时候,不妨去做些家事或者写字画画,让自己从心烦意乱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很快你就能感到舒适。如果你的心中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即便身处闹市,那一切令人烦恼的嘈杂也会渐渐隐去,只留下一片宁静的空间。

做事情就像射击,若你不能令自己静下来,你永远无法打中靶心。当你感觉事事不顺、心烦意乱的时候,问问自己:“我能不能静下心?”

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

——季羡林

你是否每天都在抱怨: “这个社会太不公平,我的老板太不公正!”“我这么有才华,为什么没人欣赏我的能力?” “我只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老板只是在利用我!” “这些工作太繁琐枯燥,我一点兴趣没有,我不好好工作是因为我不喜欢!”“我讨厌有 ‘关系’的单位,为什么要我与平庸的同事共事,与难处的同事相处?”

如果我们的手机掉进了污水里,我们会立马弯下腰把它捞出来。但是,当我们遇到挫折,心掉进抱怨的污水池里时,我们常做的反而是喋喋不休地抱怨,让心沉溺在抱怨的污水里。

的确,生活有很多烦心事,比如被糟糕的交通堵在路上,被恶劣的天气困扰,因为上司的批评而难过,抱怨自己不够冷静聪明,等等。但是,抱怨有用吗?抱怨改变了拥堵的交通吗?完全没有。作为非常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抱怨遮住了我们发现幸福的眼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糟。

当你抱怨不休,无心工作时,你的上司自然会批评你;你不注意健身减肥,当然没有适合你的衣服;整天玩乐,不思进取,你当然不能获得赏识或发展的机会……所以说,当遇到问题或遭到挫折时,把大好的光阴和大把精力都白白浪费在了抱怨上,最后无所作为又能怨得了谁呢?

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挫折和失败,这是我们每个人人生必然会经历的事情。但是,永不抱怨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抱怨是没有用的,关键是坦然面对现实,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创造无限的未来。所以说,当你意识到你在抱怨或是无谓地批评时,应该马上停止自己的抱怨。然后想想你为什么要抱怨。抱怨的这件事是你可以改进的吗?如果可以,那就开始行动吧。如果无能为力,那为它生气也是白费力,学会以平常心对待吧。

著名作家六六曾经在文章里写到一位 “耐折腾”的唐姓装修师傅。这位唐师傅不仅花很长时间弄懂六六喜欢什么样的风格,更是努力在她的预算和喜好之间寻找平衡点。六六写道:“我订了客卫的墙砖和地砖,这是我自己选的。等我看到已做好 ‘半壁江山’的时候,我竟然后悔了。我说,这不是我想要的! 他竟然比我还平静。问我:‘你想要什么?’我想想,觉得不好意思,说算了,我认账,我能忍受。他对我说:‘别。难得装修一次,要用好多年,别凑合。你不喜欢,没关系,我们改。’我嫌麻烦。他说:‘满意是最高标准,只要满意,不怕麻烦。’最终,他既没让我多花钱,又实现了让我满意的双赢局面。”

要是我们是装修师傅,遇到这样的客户,会怎样呢?大部分人可能会不情愿、抱怨连连,但是,唐师傅没有这样,只是提高、改进,尽力让客户满意。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心理成熟的人很善于控制自我,能够紧紧抓住客观因素中的可控部分,坦然接受客观因素中的不可控部分,灵活调整自己的策略。也就是说,如果把遭遇挫折比作面对一堵高墙,心理不成熟者的态度是撞墙、痛苦,抱怨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而心理成熟者则会找梯子翻过这堵墙,或迂回绕过这堵墙。

当你开始抱怨时,不妨告诉自己: “生活是不公平的,我要去适应它;生活又是公平的,只要始终积极地去努力尝试,就一定会有回报。”任何工作都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每个人都不得不去做一些令自己厌烦的事情。这时,心智成熟的人从不抱怨,而是用一颗阳光的心灵,把时间花在不断进步上面。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 “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季羡林

有人常为此烦恼:“我努力做到对每个人都好,可是为什么总有人不喜欢我,甚至还有人恨我?这让我太痛苦了。”套用一句80 后的流行语:“你又不是人民币,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你。”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无论多么伟大和高尚,生活中也总会有不喜欢甚至怨恨他的人。所以,有人不喜欢你吗?那真的是再正常不过了。反过来想想,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你都喜欢吗?当然不是。既然你不可能喜欢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那你也不能要求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喜欢你。

没人能让所有的人满意,因为我们并非完美无缺。退一步说,即使谁真的做到了完美无缺,那他仍然做不到让所有的人满意,因为他的优秀会使其他人产生抵触情绪。罗伯·霍金斯半工半读念完耶鲁,先后当过伐木工人、家庭教师、作家,30 岁成为芝加哥大学的校长。这样优秀的人,人们是怎么评价他的呢?老教育家说他经验不足,年轻教育家批评他教育理念不成熟,很多人写文章批评他。

事实上,如果在你所认识的人中,有20% 的人喜欢你,有一半的人认为你很普通,有30% 的人讨厌你,那你已经非常成功了。而且,你要知道,有人讨厌你并不意味着你很坏或有很多不足,而是你和他在性格和价值观上有差异。

虽说我们不可能赢得世界上每个人的喜欢,但是只要能得到自己喜爱的人的爱,人生就是幸福的。心灵导师戴尔·卡耐基曾指出:“你们以后不要刻意地去讨好每个人,也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你只要努力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最重要的一点是,当你不再奢求每个人都喜欢你的时候,你或许还真的能够讨得大家的喜欢。”因为当你不再试图讨好所有人时,大家反而会感觉你是一个坦诚的人,都会欢迎你,愿意和你成为朋友。尤其是身在职场,坦诚共事不失为明智之举。

有人曾经说过:“人生处事应如雪,柔和淡然花散地,才能让人深润铭记于心底。”全方位地看待自己,做人踏实一点,试着去用一颗平常之心看待周围的一切,你的从容必然会在无意之中博得大家的喜欢。

兄之常常觉得为难,我想,其缺点即在想得太仔细,要毫无错处。其实,这样的事,是极难的。凡细小的事情,都可以不必介意。

——鲁迅

现代人追求个性,主张率性而为。但是,不管任何场合,不管对方是谁,只要脾气一上来,就放纵情绪,肆意发怒,这样虽然得到了一时的快感,却失去了影响一生的机会。岂不是得不偿失?

“小不忍则乱大谋”,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令自己不满或受损的事情,比如工作的意外调动,环境的变迁等。面对这些事情,如果我们不能 “忍”一时之气,而是愤然辞职,结果往往是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对自己的长远发展也不一定有利。

和客户约好的时间,你准时到达,可是客户却临时有事迟到了,要你等,你应该如何应对?如果你能忍住心头的怒气,耐心等待,那么客户来时,你已经占据了很好的心理优势,事情也自然很容易谈成;如果忍不住心头的怒气,和客户在电话里就吵起来,那么你不仅会失去这个客户,甚至还有可能失去这份工作。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许多人际关系和事业上的不如意,这些挫折和矛盾需要以智慧和耐心去解决,而不是凭一时的喜恶。当你身处困境时,千万别为了解一时之气而放弃了长远的目标。

韩信胸怀大志,忍受跨下之辱,才最终有机会成就伟业;越王勾践忍受了尝粪便之辱,才令吴王放松警惕,得以归国,最终完成霸业。可见,忍耐力可以说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

忍,不是懦弱可欺。相反,这是一个成熟人的自信和坚韧的品格。能忍之人,一定是一个有度量、有雅量的人,懂得宽容和理解,知道人们之间的矛盾可能是由于认识水平的不同,或一时的误解造成的,能用谅解的态度去对待别人,从而缓和或解决矛盾。

清代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接到家人的书信,称家里与邻居在地基的问题上发生了矛盾,希望张英采取措施压制邻居的嚣张气焰。看后,张英只回了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读完信后,主动把院墙向后移了三尺。而邻居看到这种情形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些过火,主动把院墙向后让出了三尺。这就是 “六尺巷”的由来。张英不仗势欺人,而是用忍让的办法化解矛盾,成为了当地的美谈。

俗话说:“两斗皆仇,两和皆友。”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如果你碰到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就大动肝火、冲动行事,结果必定是害人又害己。如果双方都能在各自原则的基础上,相互礼让,这样就会皆大欢喜。

总之,在遇到不如意的时候,请别说 “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而是应该冷静下来,掂量轻重,然后再做决定。如果不是自己的过错,但形势比人强,那就不要逞匹夫之勇,为了伟大的目标忍耐一下吧。

成熟的人并不意味着没有人来蔑视,而是他们能够将他人的蔑视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从而变蔑视为肯定。

——黄侃

人生在世,我们难免受到他人的刁难。情绪处于极度对抗的时候,理智就会被压下来,这时事情只是攻击对方的炮弹。在刁难面前失去理智,口不择言,只能把事情变得更糟。

心理学认为,失去理智就是把一件事的优先级提到了最高,忽略其他一切的低优先级事物。而在我们面对刁难的时候,其实我们有更重要的事可做。这时失去理智,就是把我们的精力从重要的事上面转移到无关紧要的愤怒上面,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面对上司、顾客、客户的刁难,有多少人能不随之而动,保持冷静呢?你是不是会像炸药桶一样,一点就着,一说就爆?在面对刁难时,最重要的恰恰是调整自己的情绪,冷静应对,此时我们不妨包容他的一切,以静制动,这样他也伤不到你。

电视台记者麦克颇有才华,白天采访财经新闻,晚上播报七点半的黄金档,一切都很圆满。但是,由于偶然得罪了顶头上司——新闻部主管,麦克屡次遭受刁难。

新闻部主管以不适合播报黄金档为由,让麦克主持晚上十一点的新闻节目。麦克明白这是上司在故意刁难自己,但他没有反驳,而是说:“谢谢主管,我终于可以利用六点钟下班后的时间进修了。”从此,麦克果然一下班就跑去上课,播报夜间新闻时,他也会把每一篇新闻稿都先详细过目,充分消化,没有任何松懈。因此,他的节目大受好评,台长又亲自将麦克调回七点半的黄金档。

不久,新闻部主管又让学财经出身的麦克改跑其他路线。这对跑财经已颇有名气的麦克,简直是一种侮辱。但他冷静下来,毫无怨言地默默地接受了。但麦克在财经方面的能力还是获得了台长的认可,当有财经界的重要人物来电视台,麦克都必须作陪,这使得新闻部主管不得不又把麦克 “请”回财经记者的位子。

恼火的新闻部主管又让麦克去制作一个新闻评论性的节目。这种节目吃力不讨好,非常麻烦,但麦克仍然没有抱怨地接受了下来。节目上了轨道后,麦克获得了台长的欣赏,渐渐成了台里的热门人物。一年后,原来的新闻部主管调走了,麦克理所当然地接任了这个职位。

试想,如果面对一次次刁难,一个人只是抱怨,或者是逞一时之快,那他除了被排挤走,哪里还有什么作为呢?只有找回理智,更加努力地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就拿面试来说,面试官常常会提出一些 “刁难”的问题来考察面试者的应变能力。这时候,一般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抵触、反感和紧张,能够立即采取积极情绪应对者不足一成。有些人把面试官的刁难看成了人身攻击,言辞争辩,结果自然失去了应聘机会。

这种紧张时刻,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正确应对。比如,把面试官的刁难看成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的试探,或者把他刁难的原因归咎于面试官心情很差、为某件事情而难受,或者工作交期催得很急等,从而重新找回自信和理智,度过这类危机。

因此,当被人刁难时,我们不妨这么想: “别人对我刁难和冷嘲热讽,并不是我做得不好,而是我过于优秀而被别人嫉妒。如果我气急败坏,失去理智,那只不过是正中别人的下怀。为了更好地还击,我应该保持沉默,暂时收回拳头,储存力量。”

相关图书

真希望妈妈这样和我说话
真希望妈妈这样和我说话
你的天赋价值千万
你的天赋价值千万
写作疗愈 用写作赶走焦虑、拖延症、坏情绪
写作疗愈 用写作赶走焦虑、拖延症、坏情绪
如何拥抱一只刺猬:恋爱与婚姻中的人格识别、接纳与付出
如何拥抱一只刺猬:恋爱与婚姻中的人格识别、接纳与付出
考试心理学:心理素质与考场表现
考试心理学:心理素质与考场表现
掌控情绪 别让坏脾气毁了你一生
掌控情绪 别让坏脾气毁了你一生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